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合集下载

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二)半身不遂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中风病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洁等诱因,以致阴阳失调,气血错乱,临床表现为猝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亦有未见昏迷,仅见半身不遂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风痰瘀阻证。

证候:口眼歪斜,舌强语睿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舌暗紫,苔滑腻。

②气虚血瘀证。

证候: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③肝肾亏虚证。

证候: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

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护理要点(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患者肢体正常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预防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Q(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四肢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

②患者出现头痛、颈项强直、呕吐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③注意患者安全,防呛咳窒息、跌倒坠床、压疮及烫伤、走失等意外。

④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4)给药护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血压变化,严格控制滴速;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严格掌握剂量。

(5)饮食护理①患者宜进营养均衡软食,以植物蛋白为主,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忌肥甘厚味之品。

②患者应多饮水,多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③患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时,可采用鼻饲饮食。

(6)情志护理:①语言疏导法。

运用语言,鼓励患者间多沟通、多交流。

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调节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Q②移情易志法。

通过娱乐、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

③五行相胜法。

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VIP专享】中风的中医护理

【VIP专享】中风的中医护理

中风的中医护理一、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二)半身不遂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如床边上床挡,防止坠床摔伤,每日用温水擦拭全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4.遵医嘱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5.遵医嘱艾条灸,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6.遵医嘱中药熏洗:在辨证论治原则下给予具有活血通络的中药局部熏洗患肢,每日1次或隔日1次。

(三)眩晕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遵医嘱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等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2.向患者讲解发生眩晕的病因、诱因,指导患者避免诱因的方法,如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急躁、发怒等不良情绪刺激,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防止摔倒。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功能缺陷的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恢复等方法。

以下是一套中医护理方案,希望能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一、调理气血1.中药调补:根据中风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一副适合的中药方剂,如补益气血的六君子汤,活血化瘀的加味四物汤等,以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促进康复。

2.食疗调理:中风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有益于气血调理的食物,如红枣、黄芪、枸杞、黑芝麻等,以补充气血不足,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扶正祛邪1.拔罐疗法:拔罐疗法能通过负压作用促进经络的通畅,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2.灸法:灸法是通过燃烧艾绒或中药,将其热力传导到患者体表,以刺激体表经络,温通经脉,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促进康复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康复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经脉穴位,调理气血,促进神经再生,加速康复进程。

2.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手法疗法,通过按摩患者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提高患者功能恢复能力。

3.跌打损伤疗法:对于中风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障碍和肌肉骨骼疼痛等问题,可采用跌打损伤疗法,通过特殊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中的中风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等方法。

这些方案针对中风的病因和病理机制,通过中药调补、食疗调理、拔罐疗法、灸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跌打损伤疗法等手段,起到平衡气血、加速康复的作用。

重要的是,中风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04
药物治疗与护理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方法
中药汤剂一般采用砂锅或陶瓷锅煎煮,避免使用铁锅或铝锅。煎药前需将药材浸泡30分 钟,水量以高出药面2-3厘米为宜。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滤取药液。
服药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性确定服药时间,一般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对于急性期患者,可遵 医嘱增加服药次数。
主动运动
注意事项
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应遵循循序 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 同时,要注意保暖和防止跌倒等意外 情况。
随着患者肌力的恢复,鼓励其进行主 动运动,如屈伸关节、抬举肢体等, 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语言功能恢复训练技巧
发音训练
从单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多音 节、单词、短语和句子的发音训 练,以改善患者的发音清晰度和
语音流畅性。
口语表达训练
通过让患者复述故事、描述图片等 方式,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 组织能力。
听力理解训练
通过播放录音、讲述故事等方式, 提高患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感 知能力。
心理康复辅导策略
01
02
03
情志调护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 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其树立积极的治疗态 度和信心。
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
不同疾病状态下,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在中风患 者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并发症情况,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05
康复训练指导与护理
肢体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被动运动
在患者肌力较弱时,由医护人员或家 属帮助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如按摩、 推拿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 。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避免与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同服。注意观察患者 服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中风(脑梗死)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二)半身不遂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相关内容
常见证候要点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健康指导 护理难点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 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 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5.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6.穴位按摩:遵医嘱按
摩廉泉、哑门、承浆、 通里等穴,以促进语 言功能恢复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吞咽困难 1.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 2.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
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 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 3.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患者,给与鼻饲饮食。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四)便秘
1.气虚血瘀证患者大多为慢传输型便秘,可教会患者或家属用双手沿脐周 顺时针按摩,每次20~30周,每日2~3次,促进肠蠕动。
2.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在1500ml以上;养成每日清晨定时排便的习惯, 克服长时间入厕、忌努挣。
3.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增加胃肠蠕动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 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 等。热秘患者以清热、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白萝卜、蜂蜜汁;气 虚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 粥适用于各种症状的便秘。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 (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 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中风病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中风病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中风中医辨证护理常规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壅塞,瘀血内阻。

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愤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

中风有和中脏腑之分。

一、护理常规【临床表现】一、中经络:平素眩晕、头痛,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手足拘挛,苔薄白,脉弦滑。

二、中脏腑:突然昏迷,昏迷不醒,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舌红,苔黄,脉滑数。

【临证护理】一、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二、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昏迷不醒、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4、半身不遂的病人,应避免患肢受压变形,应维持肢体的功能位置。

五、中风患者语言不利,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自理,护士要给予开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一、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二、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维持营养。

【用药护理】一、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二、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转变。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刻,神志清醒后当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转变,避免头晕,注意安全。

【情志护理】一、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二、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眷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踊跃医治。

【并发症护理】一、肺部感染脑部病报可能致使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淤血;较长时刻不翻身,会致使肺部份泌物坠积;和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发生。

应增强护理,如每3-4小时轻轻变更病人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部份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并使它容易排出。

喂食时要特别小心,尽可能避免发生。

二、褥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在腰背部、能尾部、股骨大转子、、足跟处。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
辩证施护:
1.生活起居:病室安静.整洁,定时通风,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中
脏腑者头抬高15`~30度。

有头晕目眩症状者,病室宜暗,避免强光,噪声刺激。

2.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丸剂用温开水送服,或用水溶化后服用。

神志不清者给予鼻
饲给药,或选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服用通腑泻热药后观察大便排泄情况。

3.饮食护理:宜清淡。

低盐易消化食物,忌肥甘,辛辣食物,戒烟酒。

阳虚或寒症者,宜食甘温食物,禁忌生冷寒凉食物;阴虚或热证者,宜食甘凉食物,禁忌辛辣温热性质食物。

4.情志护理: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的不同,正确运用语言技巧,采取劝说开导法、愉悦开导法、
以疑释疑法,转移注意力法等。

5.对症处理:A.神志昏蒙者:遵医嘱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百合等,以醒目开窍。

B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浊较盛,鼓励患者尽量可出痰液,可按天突穴,以刺
激咳嗽反射,不能自主咳嗽排痰,给予翻身叩背等。

中风急性期应保持口腔清
洁,防止口腔分泌物误入气道。

C.预防并发症: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用红花油按摩受压部位,注意保持患
者肢体功能位,防止中风后的二次损伤。

每日做口腔护理,二
便失禁者保持外阴清洁,便后及时清洗等。

6.加强干预措施:A 经常出现一过性头晕,肢体麻木,怠倦嗜卧,步履不证等应引起重视,
B 中风先兆时有发作者,宜早期治疗:根据偏虚、偏实投以补、消之剂,
不离补肾、平肝、活血、化痰等。

C.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D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摄生有度,防中风于未然。

中风护理常规

中风护理常规

76中医护理常规缺血性中风;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一般护理】;1、入院介绍:住院环境,有关注意事项,科主任、护;2、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3、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中经络宜去枕平卧,中脏;4、半身不遂者,注意患肢保暖防寒,实施早期保护性;5、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掀动被服次数和裸露时间,;6、加强口腔、皮肤及眼睛的护理;7缺血性中风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一般护理】1、入院介绍:住院环境,有关注意事项,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

2、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

急性期危重病人住单间,室内应备有急救药品,必要时设特护。

3、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中经络宜去枕平卧,中脏腑者头部略高,应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可将头偏向一边,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护。

4、半身不遂者,注意患肢保暖防寒,实施早期保护性护理措施,保持肢体功能位臵,防止患侧肢体受压,发生畸形。

5、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掀动被服次数和裸露时间,注意保暖,并随室温及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6、加强口腔、皮肤及眼睛的护理。

用盐水或银花、甘草煎水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水冲洗双眼,并覆盖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臵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7、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血压、脉象、舌象、四肢活动等病情变化,若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等,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

8、临证(症)施护:①阳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高热者,可予头部行冰袋冷敷,并将头部垫高约2-3cm,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丰隆、风池、内关、照海等穴。

②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可灸神阙、气海、关元穴,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中风的中医护理(建议收藏)

中风的中医护理(建议收藏)

脑中风的中医护理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在所有疾病中,其致残率高居第一。

中风一旦发病,再发率很高,再次中风的患者预后更差,70—80%常导致严重的致残或死亡.因此,中风患者预防再发显得特别重要,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噼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似有“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又“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故称为“中风",又名“卒中”,“类中”等. 西医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脑血管疾病,均属本证论治范畴。

中风常于急性期病情迅速变化,进而威胁生命。

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把握病情的轻重关系到抢救的成败。

特制定学习计划如下:一、学习脑中风的病理机制、辩证论治二、重点学习脑中风的辩证施护三、脑中风的护理、养生指导、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褥疮护理四、脑中风的功能训练、语言训练五、脑中风的出院指导、用药指导六、脑中风护理的注意事项【病因病机】1、积损正衰:老年体弱,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或思虑劳心太过,气血亏损,精气耗散,致使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阳亢化风,气血逆生,上蒙元神,突发本病。

.。

..文档交流2、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或劳倦伤脾,或形盛气弱,中气不足,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欲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痰湿内生,或肝火内炽,炼液成痰,以致肝风夹痰火,横窜经络,蒙蔽清宫,而见突然昏扑,㖞僻不遂.。

文档交流3、情志失调:五志过极,心火暴盛:或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忧思恼怒所伤,肝阳暴张,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乱逆,心神昏冒,卒倒无知。

..。

..文档交流4、气虚邪中:脉络空虚,风邪入侵,中于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

本病病位在心(脑)、肝、肾,涉及脾、经络。

病理表现为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严重者则可从实转虚。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cerebral infarction)是由于脑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脑部神经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

中风后,由于脑部功能的丧失,患者需要进行中医护理方案,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以下是中风中的常用中医护理方案,供参考。

一、病因辨证施治中风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如痰瘀阻滞、寒湿侵袭、痰火上犯等。

中医会通过辨证分型,进行施治。

一般常见的分型有气血虚、痰湿阻滞、瘀血阻滞等。

根据不同的分型,选择对应的中药方剂,如补益气血的八珍汤、活血化瘀的桃仁、三棱等。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风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百会、风池、大椎、曲池等,以刺激这些穴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针灸疗法可配合艾灸、拔罐等,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药浴中药浴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外治方法,适合中风后康复期的患者。

中药浴可通过汗出祛邪、通络行气的方法,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肢体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中药汤剂。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对中风后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和经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的灵活性,减少肌肉的萎缩。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五、膳食调理中风后的患者需要进行膳食调理,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根据中医理论,合理搭配食物,能够滋补脏腑,调整气血,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如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血管壁弹性,预防血管破裂。

总之,中风后的中医护理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辨证来施治,包括针灸疗法、中药浴、推拿按摩、膳食调理等。

中医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护理方案应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能脱离现代医学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睿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证的疾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言语表达等情况。

(2)了解患者饮食,生活方式、休息及排泄等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中脏腑:a.痰蒙清窍证。

证候: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睿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b.痰热内闭证。

证候: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睿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苔黄腻。

c.元气败脱证:证候: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②中经络:a.风火上扰证。

证候: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b.风痰阻络证。

证候: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c.痰热腑实证。

证候;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咳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d.气虚血瘀证。

证候: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清,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阴虚风动证。

证候: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

(3)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运动以利气血运行。

(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肢体良肢位摆放,防跌倒、坠床等意外。

(5)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四肢活动等情况。

②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6)给药护理:①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Q②及时记录服至宝丹、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药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生。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简介中风,也称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恢复期需要综合治疗和护理。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可以帮助患者加速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1.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配制个体化的中药方剂。

- 中药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痰湿、活血化瘀等作用,促进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 患者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中药治疗。

2. 针灸疗法:-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舒缓肌肉、刺激神经系统等作用,促进脑部功能的恢复。

- 针灸治疗需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和疗程。

3. 中医推拿按摩:-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等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推拿按摩需由专业中医推拿师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法和力度。

4. 调理饮食:- 根据中医理论,患者在恢复期需要注意调理饮食。

-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海鱼等。

- 同时,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分的食物,以减少对血管的负担。

5. 合理锻炼:- 恢复期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中低强度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 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并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

6. 心理疏导:- 中风患者在恢复期可能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 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

7. 定期复查:- 患者在中医优化护理方案下,需定期复查病情,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

注意事项- 患者在接受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前,应先咨询专业中医师,并遵循其指导。

- 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或接受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

-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以上是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希望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请患者及其家属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内容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内容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内容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内容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肢体瘫痪、言语困难甚至生命危险。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过程中。

中医护理方案内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1. 中风的中医护理原则和要点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是“防病于未病,治病于未病”,即注重预防为主,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对于中风患者而言,中医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症状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中医护理的要点:1.1 控制饮食:中风患者应当控制高脂肪、高盐、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整粮食品。

1.2 忌烟酒:中风患者应禁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脑血管的负担。

1.3 保持心情愉快:中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

研究表明,情绪不稳定会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病情。

1.4 适度锻炼:中风患者应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恢复功能。

2. 中医护理方法和技巧2.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经典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针刺,以改善疾病症状和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和康复。

对于中风患者,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抗炎,增加脑功能的修复。

2.2 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风的康复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风后期,中药可以通过舒筋活络、祛痰止血、扶正固脱的作用,促进病情的好转。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特有的物理疗法,对于中风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减轻疼痛和瘫痪症状。

2.4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条进行艾炷刺激,以调节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在中风患者的护理中,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帮助舒缓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科中风护理常规

中医科中风护理常规

中医科中风护理常规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为主证。

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

病位在心、脑、肝、肾。

现代医学中得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面神经麻痹等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宜安静,光线柔与,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

三、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减少搬动。

半身不遂者,保持患肢功能位,早期给予功能锻炼。

四、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呼吸、血压、体温、脉搏、舌苔、二便、四肢活动等情况,详细记录。

对烦躁不安者应加用床栏。

五、加强口腔护理,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每日二次,保持口腔清洁。

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双眼。

做好防褥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

尿失禁者遵医嘱给予留置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冲洗。

六、临证(症)施护:1、阳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高热者,予头部冰袋冷敷,并将头部垫高约2一3cm、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内关等穴位。

2、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可艾灸神厥、气海、关元穴。

3、尿潴留者,可按摩关元、中极、气海穴等,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可给予麻仁丸口服或番泻叶5g泡水饮服。

七、遵医嘱准确、按时给药。

八、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肥甘、辛辣等刺激之品,禁烟酒。

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应遵医嘱给予鼻饲饮食,如牛奶、菜汤、米汤、豆浆、藕粉等。

九、神志清醒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劝慰患者保持心境平与,防止过度情绪波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十、运用各种康复仪器为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鼓励患者遵医嘱采用针灸康复治疗。

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得正确方法,以利于患者出院后得家庭康复与护理。

十一、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1、帮助患者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并指导其正确得功能训练方法。

中医对中风患者的护理

中医对中风患者的护理

中医对中风患者的护理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常见症,多发病,由于本病發病急剧,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故除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合理的用药外,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经络护理保护皮肤,预防褥疮的发生:做到一个按时、2个及时,按时翻身擦背,保持皮肤循环良好,及时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处理大小便,保持皮肤干燥,一般2小时翻身1次,防止推、拉、拖动作,采取适当的功能位置,利用海绵垫,枕头等架空骨突处及褥疮好发部位,增加及保护患者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增进皮肤的血液循环,每日用红花酒按摩受压骨突部位4~6次,每个部位2~3分钟,或协助患者作关节活动。

早期加强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主动活动是鼓励患者自己进行可动关节的活动,被动活动是由医护人员每日坚持,瘫痪肢体的各关节的活动,按摩肌肉,活动时从小关节开始,手指、足趾、腕踝、肘等关节,幅度由小变大,数量由少到多,以防止关节僵硬,畸形和肌肉萎缩。

饮食护理:①根据舌苔的变化:黄腻苔的患者常为肺,胃有热、宜食半流清淡的饮食;白腻苔常为脾胃寒盛,宜食温而又易消化的食物;淡白苔多为久病体虚,气血两虚,要以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干裂舌是病情加重的表现,要高度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饮食以高能流质,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或静脉高能营养液输入。

②根据病情:凡伴有痰多的患者均需少食油腻,以免脾失运化,聚湿生痰。

大便干的患者,宜食有纤维的蔬菜、水果以疏大便。

高血压,肝火旺的患者,切意肥甘厚度幸辣之食物,以防热蕴生风,加重病情。

以病情,给低盐或低脂清淡饮食,意烟酒幸辣肥厚及过甜食物。

精神护理:中风以老年患者多见,老年人感觉机能进行性下降,性格变异,多表现孤独,多疑、固执易怒,甚至有消极、沮丧、悲观失望,有的产生厌世意念。

要尊重他们,有意识多接近他们,多交谈,耐心开导,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活动进行心理护理工作,使患者情绪稳定下来,使他们安心愉快的接受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辨证施护
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

(1)中经络:大部分患者神志清楚,少数患者有轻度的意识障碍。

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

(2)中脏腑:根据正邪情况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①闭证:邪闭于内,以痰浊为主,为实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

可见气粗,鼻鼾,痰鸣。

舌苔黄腻,脉弦滑数;②脱证:气脱于外,以正气外脱为主,为虚证。

突然昏迷,面色苍白,目合
口张,手撒汗多,遗尿,四肢厥冷,舌痿,脉细弱或微欲绝。

..。

文档交流
1 中经格
(1)因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得以乘虚而入,引动痰湿流窜经络,至经络闭阻,气血流行不畅。

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者半身不遂,舌苔白腻,脉浮滑。

.。

.。

文档交流治则:祛风通络,调和营卫。

(2)肾阴亏损,风火上亢.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突发性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手足麻木,舌苔红或黄,脉弦洪大.。

..。

.。

文档交流治则:平肝潜阳,化痰通络。

护理:①中经络者,神志尚清醒,或仅发生短时间轻度昏迷,但患者仍有紧张,恐惧心理,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故应劝慰患者安心治疗,并且避免一切精神因素的刺激。

②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③注意勿使风直吹患者,可用屏风遮挡④口眼歪斜时,针刺的穴位有风池、太阳、下关、颊车、地仓、阳白、鱼腰等。

⑤如患者口角流涎不严重,可给予一般饮食,但应忌食公鸡肉。

因鸡属风禽,尤其是公鸡,有动风之虑,故慎用。

⑥指导患者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以使其精神愉快,尽早康复。

.。

...。

文档交流
2 中脏腑
中脏腑分闭证,脱证.闭证宜开,脱证宜固,也是中医治疗常规。

中脏腑多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特征。

2.1 闭证分“阳闭”、“阴闭”。

“阳闭"由肝阳暴涨,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症见突然昏仆,牙关紧闭,面赤气粗,两手握固,舌苔黄腻,脉弦大而数。

“阴闭”由风痰偏盛,上壅清窍,神志闭塞,其证静而不烦,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舌苔白滑腻,脉沉迟。

.。

...文档交流
治则:宜先开窍醒脑,再以平肝潜阳、熄风豁痰等法。

2。

2 脱证元气衰微,阴阳离决,症见四肢逆冷,汗出痰壅,面赤如妆,脉浮大无根,或沉虚欲绝。

治则:益气回阳,或滋阴养血、引火归元等宜固元气。

护理:①因病情变化迅速,而且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发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其变化趋势,掌握病情变化的关键,为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和治疗. ②中脏腑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昏迷的深度及持续单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一般持续昏迷者,多预后不良。

还应注意患者瞳孔的改变和其它精神症状,如果患侧瞳孔由大变小,或两侧瞳不等大,或患者出现项背强直、抽搐、面赤、鼻鼾、烦躁不安等症状,说明病情加重;如果患者表现为静卧不语、昏迷加深、手足逆冷,应警惕由闭证转为脱症。

③观察呼吸情况,患者常因痰涎壅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或出现呼吸不畅,呼吸时有间歇,喉中痰鸣辘辘等症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防止发生意外,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④中脏腑而致昏迷者,伴有喷射状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物中有无紫黑色血块或呈大口吐血,若有上述情况,并出现呃逆、抽搐、高热等,是为凶兆,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

⑤按病情和证型分配床位,急重患者住单间病房,室内应
务有吸痰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抢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

阳闭患者的居室需要安静、凉爽、光线偏暗、温度不宜过高,注意避免对流风;脱证患者的病室应温暖、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注意定时做好病室消毒,必要时控制探视。

⑥中风初起不宜过多、过猛地搬动患者,使其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并做好防护工作,如加置床栏、设脚踏、备拐杖等。

⑦阳闭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冰袋冷敷;脱证患者四肢逆冷时设法保暖,可给患者人参汤频服。

⑧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⑨饮食以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新鲜米面、蔬菜水果为主。

中风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法给流食,如混合奶、米汤、果汁、豆浆、菜汤、藕粉等. ⑩骤然中风昏迷时针刺人中、十宣、合谷、涌泉、丰隆、通里;脱证加艾灸气海、关元、膻中等穴。

失语者针刺谦泉、哑门、绝骨、承浆、大椎。

.。

.文档交流
文档交流感谢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