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第五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四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0 Ⅲ 核心突破 突破四 答好三步,用好一法,概括分析文意
Ⅲ 核心突破
落实比方法更重要
突破四 答好三步,用好一法,概括分析文意
【导语】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它直接考查考生对 文意的理解。如何做到准确理解?除了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文外, 还要遵循一定的答题步骤,用好最重要的答题方法——比对法。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三步答题 认真遵循
全国卷概括分析文意题有着很强的规律性。选文全为人物传记, 结构大致相同,选项命制特点鲜明。把握住这些规律和特点后,再 遵循一定的答题步骤,用好比对答题方法,拿下该题便相当容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
事朱熹。试礼部第一。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 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 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参考译文 叶味道,最初名叫贺孙,以字行于世,又改字为知道,是温州人。
少年笃志喜好古学,师从朱熹。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当时伪学 遭到禁行,叶味道考策对时,全都依照程颐的思想学说,无所避忌。 知举胡纮见到他的策对就将他除名,说:“这一定是伪学之 徒。”(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学禁解除, 考中嘉定十三年进士,调任鄂州教授。
三京用兵,朝廷的大臣、边境的将帅都进言说这是机会。叶味道呈 上议状,认为:“开边拓疆,接应援助倍加艰难,摊派日益繁重,转运 粮饷一天天地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立 刻出现,这是先动摇了根本,对于边事无益。”他在经筵上奏事时,没 有一天不重申这些看法,洛阳的军队不久传来战败的消息。于是人们认 为叶味道能见微虑远。
1.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五-核心突破二
核心突破二掌握核心的补写能力——合理推导,扣紧接上解答语句补写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是阅读语段——拟定中心,理清脉络;第二步是推导句子——明位置,看联系,抓暗示,推导出要补写句子的体现内容和形式;第三步是检查验证——代入检查,以求连贯。
其中第二步是最核心的工作。
第一步:阅读语段——拟定中心,理清脉络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毕题目。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
事实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因素。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
现代气象科学表白,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于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
从国内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国内南北跨度大,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1)该语段的中心是什么?其内部有着如何的层次思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语段中心:惊蛰雷鸣。
层次思路:语段共五句,一、二两句解释惊蛰雷鸣不是昆虫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因素;三、四两句解释惊蛰雷鸣的因素;第五句解释惊蛰雷鸣的地区差别。
(2)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示例)①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②惊蛰前后之因此会有雷声 ③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解析语段的中心话题是惊蛰雷鸣。
第①处之前的“事实上”是对首句春雷惊醒冬眠的昆虫的说法体现转折之意,结合空缺处后文解释真正因素的内容,不难推断此处应填写“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一类意思的语句。
第②处,前文“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提示空缺处阐明的对象是有关“惊蛰雷声”的,再结合背面“是由于”句子的内容,可推断此处应填写“惊蛰前后之因此会有雷声”一类意思的内容。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五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
核心突破三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仔细比对,精准辨析一、认识题型特点,掌握解答步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
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
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
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
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阁臣自三杨后,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
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
贤以语时。
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
”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
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是冬,无雪。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
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
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
步步高高考语文一轮温习语文版·福建专用配套word文档小说阅读 高频考点四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三章 专题二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考点要求]同第二章专题二“考点要求”。
一、(2016·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
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
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
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
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
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第三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核心突破五探究文本意蕴——两种意蕴,发掘深广小说主旨意蕴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的主旨(主题)及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它既可以要求直接探究主旨,还可以要求挖掘主旨的丰富性或深刻性,表现为三类探究题:探究主旨、探究思想意蕴、探究情感意蕴。
另外,主旨意蕴类探究还有间接形式,像标题意蕴探究、重要句子意蕴探究、创作意图探究都是此类。
一、探究主旨小说好读而难懂。
好读在于小说中的故事很精彩,很有趣;难懂在于故事背后的主旨,它是意义点,也是我们理解的难点,因为作者并不会直接写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玩家聂鑫森吴昌开着崭新的宝马车,行驶在铺满晨光的乡村公路上。
此行去青山桥杨家村,那里新建了一个钓鱼基地。
昨晚睡前,他习惯性地翻翻报纸,副刊上有一篇散文写到它,那些美丽的文字把吴昌的心挠得痒痒的。
在古城私企老板中,40岁出头的吴昌还算不得头面人物,尽管他拥有一家两千人的服装制造厂。
但在玩家圈子里他名声很响,因为他是个正经的玩家。
吴昌玩得很雅,其一是玩瓷,也就是专项收藏古瓷器。
唐盆宋碗、明壶清瓶,竟收了上百件,或从拍卖场拍得,或从古玩店淘来。
他当然吃过亏,吃一堑长一智,慢慢摸出门路,眼力自然练出来了。
谈起四大名窑、釉上彩、釉下彩、斗彩,他口若悬河,当行本色。
他曾请城中古玩店好古斋的当家人袁清来家鉴赏,袁清的目光冷冷地扫视一遍,说:“不错啊……都是真货。
”能得到袁清这句赞语,不容易!玩瓷之外,吴昌还喜欢钓鱼。
古城郊外大小钓鱼基地他都光顾过。
什么鱼用什么竿,下什么饵,他如数家珍,而且手感极好,浮子稍一颤动,他的手就会闪电般扬起,刚吞钩的鱼也就成了俘虏。
他钓鱼,心里还有个小九九:顺带在附近的农家转一转,说不定哪天会发现一件“老器”。
这就叫“捡漏儿”。
一个小时后,汽车停在杨家村的一口大水塘边。
水塘的左侧只有一栋青砖大瓦屋,是水塘主人的家。
一个60来岁的老人飞快地来到汽车前,对刚下车的吴昌说:“先生,欢迎你来钓鱼。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第五章 专题二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考点要求] 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2016·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第四章 专题一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Ⅰ连续性文本(新闻、传记等)新闻一、新闻概念和文体特征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新闻,也叫消息,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这是狭义新闻。
广义新闻是指消息、通讯、特写、访谈、新闻评论等体裁的统称,新闻类阅读体裁主要指这五种。
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等特点。
真实性,是指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准确,有根有据,讲究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
新鲜性,是指报道内容一般是新人新事,讲究从新角度说话。
及时性,是指报道要迅速及时,及时性是新闻价值的保障。
二、新闻主要文体的基本特点(一)消息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
新闻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有的新闻有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引题(引标)、正题(主标)、副题(副标)。
引题一般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是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往往是对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导语大多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其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主体是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主干,一般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叙述,或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话。
有的消息没有结语。
结语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可提出值得读者深思的问题,不一而足。
(二)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因为通讯除具有新闻的一般特点外,还特别强调形象化,注重以情感人。
通讯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种,结构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讲义 第四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一
核心突破一连续性文本(新闻、传记)信息筛选与概括——精细筛选,精准概括(一)精准判断信息转述的正误1.信息筛选与整合应遵守的原则和意识(1)尊重文本原则筛选整合信息时,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实,必须排除自身主观因素的干扰,不以自己个人平素所获知识取代文本事实,更不以自己个人的是非为是非,筛选整合出来的信息相对于文本本身来说,必须是“原生态”的.(2)统观意识和结构意识①统观意识.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做题前一定要通读全文,学会整理阅读印象:a.文本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b.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是怎样的;c.文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的,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缺乏统观意识,没有理清基本思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内容重点,就容易为局部问题所牵引,先入为主,出现疏漏.②结构意识.考生在实际做题中出现的遗漏信息要点的问题看似是粗心马虎所致,实际上与他们不会分析文章结构层次,不懂得通过文章结构、语句层次的变化来把握文意有极大的关系.考生往往缺乏对文章逐段逐层阅读理解的耐心,喜欢跳跃性阅读,对应题目寻章摘句,这就容易出现片面、肤浅、不准确的问题.强化文本结构意识并以此进行阅读,有利于重点语段的准确把握,也有利于做好中心语句、关键信息的筛选,达到准确解读,正确、具体解答的目的.2.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步骤和方法信息筛选与整合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筛选信息,就是根据特定要求(标准)从文中检索并提炼相关信息.第二步是整合信息,就是根据特定要求(标准)对筛选所得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重组、综合.所谓“标准”,就是在“筛选”前需要明白的目的、要求和方向.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所谓“筛选”,就是根据“标准”,经过辨别,把相关信息提取出来.“筛选”说明文本中信息较杂,需要根据问题核心作出选择和辨别.所谓“整合”,就是根据“标准”,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整合”说明需要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简练.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命题者会有意识地改变、删增原文中的信息的性质、特点、功能,以便让考生能认真、细致地辨别出来.换言之,命题者在转述信息过程中使用了一些设误手段来迷惑考生,这些设误手段(有的叫设误陷阱)主要有: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因果混乱、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混淆时态等.(每一类型的含义及破解之道可参见第一章专题二核心突破二)考生必须识破这些设误手法,才能准确判断选项信息的正误.1.精准用好常规方法——比对法比对法是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主要方法,同样可以用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中,因为它考查的同样是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概括能力.虽说近两年命题加大了对整体阅读与精细阅读的考查力度,比对法好像派不上用场了,但是,只要是考查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且采用选择题形式,就必然少不了比对法的使用.它是做信息转换选择题的基本和常规之法.(1)比对词语,看选项与原文在词语的作用、范围、程度、时态方面有无改变.请仔细比对下列原文与选项,看看选项存在什么问题.①原文:20世纪80年代以后,霍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上.到2015年,霍先生先后培养了20多名硕士和70余名博士.他们走向全国各地,大都成为所在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学界称之为“霍家军”.而他本人则被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选项:霍松林先生为培养人才倾尽心血,被同仁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他所教的学生被学界称为“霍家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霍家军”词语的范围理解有误.原文指的是霍先生培养硕士和博士,选项扩大了范围,变成了“他所教的学生”.②原文:有人说,程砚秋太“独”.这主要是指他的私房戏不肯轻易传人.程砚秋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对.其实,他的“独”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是未经许可,暗中把剧本及表演偷传出去的人.当程砚秋发现曾与自己合作得很好的小生将他的戏偷传给别人时,便断然与之决裂.后来每当他演出,只要听说有人来偷记他的剧本唱词、念白、唱腔、身段时,他立即把琴师找来,在后台临时变动主要唱腔,叫那些偷艺者摸不准,学不去.程砚秋的“独”,看起来挺自私的.我倒佩服程砚秋的“独”,因为他那么早就懂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了.选项:程砚秋不肯将私房戏轻易传人,当发现曾与自己合作得很好的小生将他的戏偷传给别人时,便断然与之决裂.这表明程砚秋有些自私,不利于京剧的发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曲解“自私”一词.原文说其“自私”,实际上是对偷艺者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的不满,以及对自己的“知识产权”的保护.③原文:记者:中国篮协换届筹备阶段的工作思路是什么?打算做哪些事?姚明:坦率地说,目前还没有十分成熟的思路和具体的工作安排,还需要认真谋划.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篮协换届一定要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对于篮球改革发展的各项要求,同时一定要凝聚起篮球界有识之士的力量,以及全社会关心篮球、支持篮球人士的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篮球事业发展.选项:中国篮协换届筹备工作目前还处在前期阶段,还要认真谋划思路和工作,但姚明认为,中国篮协换届已经积极落实上级的要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把未然当已然.原文中姚明说的是“未来”,不是“已经”落实.④原文:斑纹蜂做完了食物,就开始产卵.它不像别的蜜蜂产了卵后就把小巢封起来,它还要继续去采蜜,并且看护它的小宝宝.小蜜蜂在母亲的精心养护和照看之下渐渐长大了.当它们作茧化蛹的时候,斑纹蜂就用泥把巢封好.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发生的话,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后,小蜜蜂就能像它们的妈妈一样去花丛中玩耍了.选项:斑纹蜂从卵到蛹到蜜蜂的时间是两个月,卵到茧的过程中斑纹蜂不封闭自家的洞穴,作茧化蛹的时候,斑纹蜂妈妈会把巢封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斑纹蜂从卵到蛹到蜜蜂的时间是两个月”错误,文中的“两个月”是指从“蛹”到“蜜蜂”的时间,而不是从“卵”到“蜜蜂”的时间.(2)比对句子,看选项与原文在关键句子的句意及其关系的理解方面是否一致,看有无强加因果、说法绝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问题.请仔细比对下列原文与选项,看看选项存在什么问题.①原文:汤一介曾获得很多美誉,哲学巨匠、儒学泰斗、国学大师等.对此,他同已故学者季羡林一样,坚辞拒绝.在汤先生看来,不仅他不是大师,这个时代也没有大师.他在《汤一介传》中说得很清楚:“我说现在没有大师,是因为还没有一个思想体系被普遍接受,还没有出过一本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选项:汤一介对当今时代没有大师原因的分析,可谓见解独到,引人深思,他认为只要没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思想体系,就不能被称为大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只要没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思想体系,就不能被称为大师”的说法过于绝对.②原文:1994年,临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安度晚年,去看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姐妹.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成思危,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于是,成思危欣然接受了时任民建中央委员会主席的孙起孟的邀请,加入了民建,并在1996年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民建中央委员会主席.选项:临近退休年龄的成思危从学者步入政坛担任民建中央委员会主席,因为他发现了许多社会弊端,他希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步入政坛与“他发现了许多社会弊端,他希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③原文: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1981年6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专程到中华书局拜访傅璇琮.傅璇琮读到了他的文章《〈全唐诗〉误收诗考》,主动邀请他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选项:傅璇琮主动邀请尚未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参加学术会议,因为这个年轻人专程拜访学术前辈的态度、主动求学的精神打动了傅璇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因概括不全面,陈尚君有学术才华,傅璇琮有扶植、支持后辈学者的情怀,也是原因.④原文:法拉奇最喜欢的家人是大伯,这是她的第一位,或许也是唯一的一位老师.大伯是一名记者,这对法拉奇走上记者之路影响重大.在法拉奇的一生中,她都会引述大伯的忠诫:“在记者这一职业中,一直回响着这样一条铁律: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你的读者感到厌烦!”受大伯此语的影响,后来法拉奇放弃研习已久的医学专业而拿起了笔,从此写作成了她终身酷爱之事,尤其是在她曾采访过并深深挚爱的伴侣、希腊抵抗运动英雄、反对强权的斗士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于34岁死于车祸后.选项:影响法拉奇一生最深的人是她的大伯,而她把写作当成终身酷爱之事的引路人却是深深挚爱的伴侣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影响法拉奇一生最深的人是她的大伯”说法不准确,大伯对她的影响主要在职业选择上,她的伴侣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对她的写作也有影响,原文中没有证据表明大伯影响最深;“而她把写作当成终身酷爱之事的引路人却是深深挚爱的伴侣”错,原文说“受大伯此语的影响……从此写作成了她终身酷爱之事……”,可见引路人是大伯.⑤原文:李跃认为,网络信息安全产业涉及千家万户.当前,中国移动每月拦截的垃圾短信超3亿,每月封堵的国际诈骗电话在三千万次以上,每月拦截色情网站1.3万个.选项:中国移动每月拦截的垃圾短信超3亿,封堵的国际诈骗电话在三千万次以上,拦截色情网站1.3万个,以上数据说明当前网络安全隐患已得到控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当前网络安全隐患已得到控制”说法过于绝对,能拦截、封堵并不能说明安全隐患已得到控制.⑥原文: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网络,这为运营商提供了艰巨任务,也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组副书记陆益民认为,网信事业建设离不开基础网络和基础通信服务能力的提升.选项: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老百姓就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网络,中国网信运营商就能完成自己的任务,网信事业也就能发展起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曲解句间关系,“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能……,就能……”错,原文内容不能确立这种条件关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使用比对法,千万不能只盯着一处文字,或某些字词,要有整体筛选、扩大比对范围的意识.可以在关键词语出现的地方再适当地向上或向下扩大一些比对的范围,以保证比对的准确性.2.精准用好特别之法——针对新闻、传记文中选择题的答题方法(1)新闻选择题的答题方法①圈点批注,细心阅读.在通读材料的过程中,要圈画出人物、观点、事件以及“已经”“还”“也许”“大约”等关键词.对材料整体内容有大致了解,以便在做题时能够准确快速地核对原文信息.②根据选项,回顾原文.根据选项陈述的信息回到原文中寻找信息,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述绝对化、陌生化的地方,务必要回顾原文,寻找依据.③探求规律,识破陷阱.看选项是否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出现的情况”,是否以偏概全,是否混淆了条件关系、因果关系,是否无中生有,等等.尤其要关注选项在新闻事实(六要素)和新闻背景上与原文是否一致.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价值袁于飞近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那么,“二十四节气”有哪些科学价值?全球气候变暖对“二十四节气”有无影响?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歌”在国际气象界广为人知,“二十四节气”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五大发明’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因为‘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历经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从气候学角度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周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把全年分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等,以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朴素认知,农耕时代中国农民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活和生产,然后这种科学认识又远播海外各大洲,影响了全世界.“以现代气象学的观点来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影响,‘二十四节气’虽没有从这些角度去解释,但也从自然现象中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认知,客观反映了我国独特的气候特点,比如四季分明等.”周兵说,到现在“二十四节气”也是有用的.“《夏小正》一书是我国最早记录节气以及物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文字,所记载的内容和观察,是后来‘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基础.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的实质是地球与太阳的相互运动,以及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物候与气象的有机组合.”周兵说.周兵介绍,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系统是逐步完备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战国末期《吕氏春秋》已明确提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西汉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地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以及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一直沿用到现在.不过,工业革命以后,气候明显发生了变化,全球变暖的趋势会不会对“二十四节气”有影响呢?周兵说:“我国气候专家研究发现,在区域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整个季节循环趋于整体增暖,对气候学意义的节气而言,全国平均状况下的早春到初夏节气提前了6天至15天,夏末到初冬的节气推迟了5天至6天;大暑天增加了81%,从白露到寒露显著推迟了5天左右,大寒天减少了57%.”这些说明了气候变化对“二十四节气”产生了影响.(摘编自《光明日报》2016年12月5日第6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新闻有关事实与背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则科技新闻,写作缘起是“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着眼点是其科学价值.B.“二十四节气”是一种科学认识,这在《夏小正》《吕氏春秋》《淮南子》中有着相关认识发展程度的记录和保存.C.气候的实质是地球与太阳的相互运动,是利用现代气象学研究对“二十四节气”所做的解释,在文中属于新闻事实.D.工业革命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我国气候专家研究发现节气出现或提前或推迟的现象,这在文中属于新闻背景.答案 C解析C项“是利用现代气象学研究对‘二十四节气’所做的解释”错,原文第四段说的是“以现代气象学的观点来看,气候的形成……影响”,但“二十四节气”并没有从这些角度被解释.(2)传记选择题的答题方法①谨防选项概括上的错误.关注传主的主要生平事迹,切忌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或者在范围、作用、程度上表述不明确.警惕选项中出现的“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之类的字眼.②谨防选项内容上的错误.关注传记中的人物和事件,谨防人物与事件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事件无中生有.③谨防选项逻辑上的错误.关注传主与其他人物或事件之间的关系,谨防选项中将传主与其他人物或事件之间强加关系.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慷慨掷此身在中国,年轻一辈知道华罗庚,大多是因为以其名字命名的数学竞赛;老一辈熟悉他,是因为他曾大力推广的数学“优选法”和“统筹法”.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他幼时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被人戏称为“罗呆子”.后因家计困难而辍学帮父亲看管店铺,他整天捧着借来的《大代数》《解析几何》等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后来,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挽回了性命,左腿却落下残疾.这个劫难,反而让华罗庚坚定了攻读数学的信念.1930年,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数学家苏家驹论文中的错误.杂志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手里,他一打听才知道,作者原来是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青年,于是他力主把华罗庚请到清华来工作与培养.华罗庚到清华后,没再去听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两门课,他不愿“浪费时间”在“太过浅近”的课程上.于是熊庆来让他进了算学分析班,而华罗庚学习这门高级课程十分轻松,还在课余自学了英、法、德等国语言.曾就读于清华物理系的力学家钱伟长回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清华学习最用功的学生,但一天早上6点,他发现华罗庚从远处一瘸一拐走来——他已经学习了3个小时,正在校园里散步呢.这样的实力和努力,助力23岁时的华罗庚登上了清华讲台教授微积分.执教两年,他就发表了15篇论文,大多数刊登在国外杂志上,其中一篇被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学杂志——德国《数学年鉴》收录.从此,无人不对华罗庚心悦诚服,据说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来清华讲学时,只要华罗庚有异样的表情或者咳嗽一下,维纳就会停下来问:“我错了吗?”华罗庚于1936年初到剑桥大学访学,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他潜心研究,在数学权威刊物发表了至少15篇论文.“七七事变”打断了他的访学进程,他回国随清华大学搬迁至昆明,破例被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大正式聘为教授.1946年,华罗庚和李政道等人赴美访学,1950年初,华罗庚带着妻子儿女回国.途中,他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新华社立刻播发了这封长达万言的公开信.后来,一位美国记者写道:“留在美国,他本来会对数学做出更多贡献,但很难想象,如果他不曾回国,中国的数学会是什么样.”回国后,华罗庚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还受命筹建中科院数学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此后几年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发现和培养人才上.华罗庚选拔人才十分严格,他点名调到北京来的学生只有一个,那就是后来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轰动世界的陈景润.陈景润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之后说:“华罗庚是国际上有名的数学家,如果没有他的提携,我绝对不可能有今天.”华罗庚曾说,童年与抗战时期虽然遭遇劫难,条件艰苦,念书做研究还是光荣的事;但“文革”时期的劫难却不然,“我图书馆也不能进,十几年不看文献,还能不落后?”从“大跃进”开始,华罗庚就作为中科院数学所的一面“大白旗”遭到批判.1959年,华罗庚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要用数学方法给群众带来经济效益、“牢记把方法交给群众”的主张.这成为此后20多年华罗庚放弃纯粹数学研究、投入数学普及工作的指导思想.“文革”中,他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推广“双法”.他心甘情愿下基层,至今还有许多当年的工人记得华罗庚边折纸条边讲黄金分割的情景.“文革”结束后,他仍然不遗余力地坚持推广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选法”和“统筹法”.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华罗庚到英、美等地做学术访问,接受了许多迟来的荣誉.1985年6月12日下午,华罗庚在东京大学讲学.为省去翻译时间,他直接用英语讲了65分钟.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坐下来接受鲜花时,华罗庚突发心肌梗死……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带着对祖国、对数学的热爱,实践了他在自己的诗中为现代数学的发展与普及许下的诺言:慷慨掷此身.(有删改)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华罗庚凭借以其名字命名的数学竞赛和他曾经大力推广的数学“优选法”和“统筹法”,成为家喻户晓的数学家.B.钱伟长的回忆表明,华罗庚最终能够成为世界著名数学家,与其就读清华大学期间广泛阅读不同学科的书籍是分不开的.C.华罗庚在人生中遇到前两个“劫难”时,仍然能学习和研究心爱的数学,但“文革”带来的第三个“劫难”,却使他难有作为.D.从华罗庚所写的诗和《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的语言来看,身为数学家的华罗庚,诗文上的功底也非同一般.答案 D解析A项“家喻户晓”不太准确.B项钱伟长的回忆是在表明,比起自己,华罗庚是更用功的学生;且“广泛阅读”的说法也于文无据.C项“难有作为”错误,原文第六段指出“‘文革’中,他亲自……推广‘双法’”.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华罗庚幼年即对数学充满兴趣.他因家计困难而辍学帮父亲看管店铺,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虽经劫难,却不改攻读数学的坚定信念.B.1930年,华罗庚发表论文指出数学家苏家驹论文中的错误.此文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使华罗庚进入清华进一步研究数学.C.在清华大学时,熊庆来不愿意让华罗庚“浪费时间”在“太过浅近”的课程上,没有让他去听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两门课,而是直接让他进了算学分析班.D.1946年,华罗庚和李政道等人赴美访学,途中,他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号召大家回国贡献力量.E.华罗庚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他点名调到北京的学生中,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轰动世界的陈景润最为突出.答案AB解析C项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是华罗庚自己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太过浅近”的课程上,不去听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两门课.D项根据原文第四段可知,《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是华罗庚1950年初回国途中发表的.E项根据原文第五段可知,华罗庚点名调到北京来的学生只有陈景润一个人.(二)精准概括文本内容1.概括新闻文本内容。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三章-专题三-核心突破二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三章-专题三-核心突破二核心突破二分析环境描写——聚焦人物舞台,读懂风景意义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
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是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1)什么是社会环境?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过这些具体人物的言行,认识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涵及本质。
③要注意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的辩证关系。
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不同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对社会、历史诸要素认识得越深刻,对小说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
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描写的本质和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
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选自《林黛玉进贾府》)简析所选文段的环境描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桌上磊着书籍茶具”说明主人的生活情趣;从靠背坐垫等陈设看,这是富贵之家;陈设都是半旧的,说明主人家富贵已久,暗示贾府已由盛转衰。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第六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二
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因言得意,得意赏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古诗词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音乐美、节奏美;从语义上分析,具体有语境表层义和特殊的深层义,有形象、情感、精练美;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语句跳跃、词语错位、词性活用、成分省略等,常常造成特别的艺术效果。
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一、炼字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1.炼动词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词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
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
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五章 微专题
微专题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练前提示]实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
为了考查考生对重要实词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实词来翻译。
为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
该专题选择了出现频率较高又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译句,以提醒考生不可以今律古,要在语境中准确翻译其义。
请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在译好后,准确填出其意思。
1.扰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
”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扰”都是“干扰”意,如上文中的“扰”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
(2)安抚参考译文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去世三年以后,他的儿子赵屼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
”皇上说:“啊,这位是我先前的贤臣,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
”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2.方《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
居士扃(关闭)门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
(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方”都是“方圆”“方正”意,如上文中的“方”就是________意。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第四章 专题二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考点要求]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2016·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
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
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
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三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
核心突破三分析概括形象——形神兼析,“人”“物”共赏(一)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代表性。
人物形象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人物的代表身份、地位、阶层、类属及自身的外在形象;二是思想性格特征;三是人物形象意义,包括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等。
其中思想性格特征为其核心内涵。
思想性格特征由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两部分组成。
思想特征,包括主人公的信仰、理想、奋斗目标、为人处世等。
性格特征由基本特征与辅助特征组成,基本性格为主干性格,是决定人物形象的基本因素,辅助性格为多元性格,凸显其多重性,基本性格与辅助性格之间往往呈现出对立统一的格局,如善良与软弱、勤劳与愚昧、忠诚与偏执等;如果是负面形象,则为虚伪性与其本质的对立统一等。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展开。
1.抓住人物的正面描写文字,把握人物形象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媒介物的烘托。
其中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在特点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点、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阅读下面的人物肖像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美丽,体弱,忧愁,聪颖。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任务突破练四十语段压缩与指定表述
任务突破练四十语段压缩与指定表述第一组考点强化对点练1.请根据文段的主要内容,提取出5个关键词。
(5分)脑机接口,是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通路。
脑机接口的核心是充分发挥人脑的优势,绕过人体自身器官,让大脑直接与外界装备互动。
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最低限度损伤大脑和最大限度利用大脑之间达到平衡。
脑机接口有何作用?近的说,它能直接修复运动感知功能,帮助高位截瘫患者、渐冻人、失明病人恢复独立生活和交流能力,回归社会;从长远来看,可发展其成为超越智能手机的智能终端,使未来的人们得以通过意识操控周围的设备,并赋予人们超越常人的耐力、速度、精度和效率。
脑机接口作为人与客观世界之间并非无懈可击的中介,也存在被对手入侵甚至接管的风险。
此外,脑机接口技术的最终出口必将是应用在人身上,而脑机接口要在人身上开展临床试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必须先通过临床伦理审查,未来的风险也尚未可知。
参考答案:脑机接口核心挑战作用风险2.根据下面的一段话,概括湿地的主要作用,不超过25个字。
(4分)湿地是一种介于水域和陆地之间的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其储水如同海绵一样,在汛期吸收和蓄存多余的水分,在干旱季节将水释放出来,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造成的洪水或干旱。
滨海湿地,如盐沼和红树林,能有效抵御海浪、风暴潮和海啸的破坏,保护生物栖息地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芦苇、香蒲、狐尾藻等湿地植物可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并对水体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进行富集、降解,从而去除各类污染物。
湿地植物芦苇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湿地中的药用植物有200余种,其中含有各种葡萄糖、生物碱、乙醚油和其他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
参考答案:抵御自然灾害,净化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各种原材料。
3.从下面的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给“城市文化标志”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
(4分)所谓城市文化标志,就是表示城市文化特征的一些符号、元素、标识等,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第二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
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紧扣语境,挖掘“情”“意”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类词语:(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这些桥冯文超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
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
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
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
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
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
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
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
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
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
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课件:第5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第五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四
边练边悟1
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 (1)原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 不上汉王! 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 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四 精准翻译句子(一)
——符合“信”“直”“境”,落实得分点
掌握关键能力
翻译基本能力要求
一、翻译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 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 不随意增减。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漏译、误译和赘译上。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 最基本的翻译标准。
边练边悟
3.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山一样,气息微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日薄西山”是比喻,需要译出比喻特点,意译;“朝不虑
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 (1)原句: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 甚众。 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 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译句 “ 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 结构混乱,应在 不“达”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八章 专题二 核心突破一
核心突破一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精做真题,研判方向1.(2015·全国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答案 B解析A项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应该放到“国家大剧院宣布”之后,修饰限定承办演出的时间段。
C项结构混乱,句子前两分句的主语是“边缘人”这类形象,而最后一个分句把主语偷换成了“人们”,造成句子结构混乱,可以把最后一个分句修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D项成分残缺,“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前缺主语,可在“因加大了”前加“新《食品安全法》”。
试题评点该题考查了辨析语病的能力,考查病句类型仍以结构性语病为主,虽说病句类型较典型,但因句子结构复杂,有的选项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判断出来的。
2.(2016·全国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答案 B解析A项搭配不当,“大街”和“启动”主谓不搭配。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课时作业-必修1(含解析)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上,既祖...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之声复为慷慨羽.声6.为变徵..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蒙嘉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秦武阳色变振恐9.至陛下..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执兵10.诸郎中..郎中:宫廷的侍卫。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第八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一
专题三语言得体核心突破一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精做真题,研判方向1.(2017·全国Ⅰ)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 A解析A项“舍弟”,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弟弟。
使用正确。
B项“献丑”,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
句中已经“出了差错”,不是谦虚,此处应该用“抱歉”。
C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垂问。
句中说“我”垂询朋友,谦敬不分。
D项“内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句中说“郭教授的内人”,谦敬不分。
试题评点这是全国卷首次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得体,也是对目前传统文化火热形势的回应。
得体的要素很多,这次专考敬谦词语的使用。
虽然考得有点突然,但所涉及的敬谦词语生活中常听常用,故难度不算大。
该题的设置,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与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视。
2.(2017·全国Ⅱ)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答案 B解析A项“失陪”是谦辞,表示不能陪伴对方。
C项“寒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D项“千金”是敬辞,称别人的女儿。
试题评点同2017年全国卷Ⅰ。
3.(2017·全国Ⅲ)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符合“信”“直”“境”,落实得分点一、翻译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
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
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
边练边悟1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
(1)原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
(2)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漏译了“督”字。
“督”,督促,在这里是“被督促”的意思。
②误译了“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
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
边练边悟2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
(1)原句: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不“达”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译句“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结构混乱,应在“推荐”后加“的”字。
(2)原句: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译句: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
不“达”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句中“不之虑”是个宾语前置句,“之”是动词“虑”的宾语。
译句未译出这个句式特点,既丢掉了得分点,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须转换成现代汉语句式,这是“达”的要求。
3.雅,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
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
二、翻译基本原则:直译加意译,重在“直译”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
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
意译不拘泥于原文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
所谓“直译加意译”,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
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
意译,多用于一词或短语的翻译。
边练边悟3.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山一样,气息微弱,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死亡。
解析“日薄西山”是比喻,需要译出比喻特点,意译;“朝不虑夕”要意译其义。
(2)衡下车,治威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张衡一上任就治理严厉。
……上任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
解析“下车”“视事”是专用语,需意译;“乞骸骨”是退休的委婉说法,需意译。
(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
解析“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不必逐一翻译。
(4)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解析“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
4.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解析“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须把本体翻译出来。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臣活着应当不惜牺牲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像结草老人那样报答您的大恩。
解析“结草”是用典,应把典故意思翻译出来。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解析此处用了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
解析“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解析“怒发冲冠”用了夸张手法,仍要译出夸张,前面要加上“像要”或“快要”。
三、翻译基本步骤:审题、切分、拟写、复查,重在审出“语境”翻译有四个基本步骤:审题、切分、拟写、复查。
最重要的是审题。
第一步:审题。
说到审题,似乎与翻译不搭界。
其实,它也有个审题问题,而且特别重要。
翻译的审题有两个要点:(1)审语境。
一是审译句的外部语境,即上下文,看译句的上文是何意,下文又是何意,这叫“句不离段”。
二是审译句的内部语境,看陈述对象是谁、句子有什么特点等。
(2)审得分点。
翻译评分是因点赋分,译出得分点才给分。
因此要译好句子,拿到分数,必须知道该题的得分点在哪里,这样翻译才有目标,有着力点。
文言译句常见的得分点主要有:关键词语(实词、虚词),重点是实词;特殊句式。
审出得分点的方法有:①审出关键词语:在翻译题中命题人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
这些关键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实词,这是主要的;一类是虚词。
实词从词性方面看,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重点是动词;从知识点方面看,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重点是古今异义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
虚词是指《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重点是有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
②审出特殊句式:a.寻标志。
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其语言标志,抓住这些标志,就基本能锁定它。
b.联语境。
有一些特殊句子,无任何语言标志,如直接判断句、意念被动句、省略句等,这时就需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
另外,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联系语境,因为它不一定是特殊句式,如带“见”“于”的句子。
第二步:切分。
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再逐一翻译。
切分的好处是能保证字字落实,最能发现句中的与现代汉语形似实异的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以及与现代汉语形似意同的同义复词。
第三步:拟写。
拟写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不写错别字。
第四步:复查。
拟写好之后再读一读、查一查,看看得分点是否落实,是否有语病,是否有错别字等。
边练边悟5请按翻译基本步骤完成翻译。
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
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
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之,未由修士相见礼。
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
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
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注]其奚辞?”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
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讲解,憬然夙悟。
亡何,生母不禄,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
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为堂上欢。
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
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
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选自袁枚《鲍竹溪先生传》,有删改)注旧史官:作者的谦称。
(1)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其奚辞?第一步:审题①审语境:外部语境:鲍先生的儿子志道向我乞传,我回答:我对鲍先生钦迟已久。
内部语境:陈述对象是“吾”,句式是反问句。
②审得分点:关键词语:奋、永、其(第二个)、辞特殊句式:奚辞(宾语前置句)第二步:切分答: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其/奚/辞?第三步:拟写答:我将(尽力)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呢?第四步:复查(检查得分点是否落实,是否有语病、错别字等)(2)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