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5一般论述类2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2018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全国三卷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 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 【原文第三段后半部分】对于乡村中的集体 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 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 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 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 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 与归属感。 根据原文信息,能够判断本项正确。 与原文相比,选项只是句式变化,而信息没有 丢失,属于等值转述。
考考你的眼力:找出下列两幅图中不同的五处
2018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制作:湖南桃源一中 彭迪斌
1.素养积累
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 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日平原荠(jì )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 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 (ɡǎo mèi)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第一种转述方式:信息等值转述。
• 信息等值转述,虽然语言形式发生变化,但文本信 息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换了一种说法”。等值 转述形式有等值概念替换、单复句互变、长句与短 句互变、因果倒置、条件与结果转换等。 • 2016年全国课标Ⅰ卷:
• 【原文】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 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 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 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选择项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 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 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6.命题更加强化“整体阅读”意识。按照传 统的做题思路会给选择带来困难,要求考生 在真正读懂的基础上做出选择。例如I卷第3 题的D项“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 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 角”,原文没有明显的照应文句,只有准确 而全面地理解了全文内容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这一变化,反映出命题者希望考生回归阅读 的本质,提升整体的“读懂”能力。

黑龙江省五常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强化训练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五常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强化训练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五常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强化训练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觉得,中国文化似乎有一个特征,是主体和客体往往会合而为一,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很像“行为艺术”。

它体现在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上,当我们看见天坛、地坛,还有那些巨大的青铜器时,也许我们就不难想象,古代那些祭祀的仪式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

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交通特别不发达、人对于距离相当敬畏的年代,一个人坐着马车上路,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宣传他的理论,这不也正像行为艺术吗?《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豫让曾臣事智伯,智伯死后他决意为其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未果,被赵放了,豫让将自己毁容弄哑,企图再次刺杀。

朋友问:你要报仇,何苦用这种方法,尽可以假装臣服于赵乘机行刺。

豫让答:我不能为人臣怀二心。

第二次要刺杀赵时被抓住,赵问:你曾是范氏、中行氏的人,他们都被智伯杀死,你为什么只是忠于智伯?豫让答:他们是以奴仆待我,而智伯却是以国士待我,是有知遇之恩,我亦要以国士的品级回报。

豫让“请赵之衣而击之”后伏剑自杀。

豫让的忠诚有着人性、尊严、情感的美学内容,他的复仇也像是一个艺术仪式,只是这种艺术行为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不可能客观地保存下来。

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

我曾目睹过一场葬礼。

村子中最壮的十六个男子,先是喝酒,然后大喝一声“起杠”,拾起厚重无比的棺材出发了。

在后面跟随的,第一批是家中的男眷,他们用三寸的棍子拄地,弓着腰,发出低沉的呜咽的声音;接下来一批是家中的女眷,她们身披重孝以高音的啼泣诉说着。

艺术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

多年以来,这个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地翻新,让我联想起礼乐中的“乐”。

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也见到了相似的葬礼。

这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

中国的诗词仿佛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也许人们用“水”这个字眼的时候,正是在想象那些附在“水”上一去不返的东西,中国人似乎从来不在乎把一一些东西留下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总在流逝,一旦欣赏之后享受之后,就只能撒手放开,随它去了。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专项提升练2论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专项提升练2论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专项提升练2论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D(节选自许结《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 1.下列有关“学术情境”“艺术情境”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是指阅读古典作品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时所具有的人同其心其情的人文情境。

B.“学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求真认知,而“艺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审美趣味。

C.艺术情境不同于学术情境的特点是创造“形象”为“象征”,如“红叶题诗”由表现对人身自由的追求演化为人生于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

D.《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此即艺术情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D 项,应为“学术情境”。

答案:D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反映了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有着共同的学术背景。

B.阅读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

“博”才能“通”,“通”才能达到“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境界。

C.我们学习经典汲取的精神力量是阅读经典时应具有的精益求精、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

D.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林语堂故意歪曲老子原意所说的情人节的话,是为了表明阅读经典要敢于舍去获得。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项,“‘通’才能达到‘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境界”,文中无依据。

C项,判断失当,因果错置。

D项,文中说“这或许是”,或然成必然。

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强调阅读经典要“博”,“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五载,增删五次”体现了作者的精品意识。

B.渐习积累知识,增进学养;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

惠能替代神秀被传衣钵,说明顿悟比渐习更可贵。

C.人们在用审美心态阅读经典时,可以获得“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所表现出的审美趣味。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练案8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新人教版(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练案8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新人教版(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8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8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8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专题练案8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本练案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用时36分钟一、升级训练(18分)(一) (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分。

(9分每小题3分)“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焕发了活力,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

与秦汉时期偏于事功的文化迥然不同,在以道为本的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士文人在人生追求上普遍以能否体验“道"的存在,是否臻于“道"的境界作为评价人生境界高低的标准.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描述道之性状的“清”,作为一个审美趣味和风格开始流行于当时著名的审美文化活动—-人物品藻中,普遍用之于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

《世说新语·赏誉》赞赏的内容很广泛,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

从时人的评价来看,当时均以“清”为上品。

“清”作为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清简通脱、清净澄澈、出尘脱俗、玄远深邃的道玄气质.从趣味上讲即自然素朴、简约玄淡、超然脱俗,不奢、不繁、不浊、不俗、不媚.这一趣味成为衡量士文人品位高下的标准。

在不同语境中,“清”往往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为复义词,形成其衍生、派生意义,如“清远”“清峻”“清雅”“清真”“清婉”“清劭”“清峙”“清通”“清和”“清绮”等等,但核心旨意大体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玄远。

2018文言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一轮)

2018文言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一轮)

指代词、重要概念
比如:之、其、此、这、它、那等
可能造成:①偷换概念 ②张冠李戴 ③以偏概全
是非词
比如:一定、必定、的确、出现、有、没有、无、无非、拒绝、杜 绝、禁止、防止、否则、不同、不无等 可能造成: ① 混淆是非 ②肯否不当 表因果、条件关系的词 比如:因为、由于、因而、所以、只有…才、只要…就等 可能造成: ① 因果倒置 ②强加因果 ③关系混淆
子。
6、检验:文从字顺,语义贯通,逻辑严密,不超字数。
翻译要领
•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字顺。 • 翻译步骤: • 1、抓住主干,明确大意(将翻译句放回语境,一般中理解。 上看三句,下看三句,弄清来龙去脉。) • 2、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关键实词、有意义的关键虚 词、特殊句式) • 3、逐个分句翻译,注意翻译方法(删、留、换、调、补、 变、猜),字字句句落实(顺序:留、删——调——换、 补——猜、变) • 4、检查是否漏译、错译、通畅,避免失分。
1、前提:通读文段,弄懂大意。(至少两遍) 2、找出4个选项的断句不同点,再根据相同点 多的原则两两分组。 3、先根据“主谓断句法”,排除有明显错误的 一组。 4、剩下的一组,再借助6大标志(重要名词、 重要虚词、对称结构、对话引文、固定句式、总 分结构),排除有错误的一项,从而锁定答案。
“古文化常识题”方法归纳
• • • • • •
审清题干明要求 放回原文细对照 比对求异定答案。 比对选项与原文时,要注意“六看”: 一看对象 二看数量(或范围) 三看时态 四看肯否 五看因果 六看有无。
“补写句子”题目怎么命—— 一个完美语段,人为挖去几个语句 1、对应考点: 2、考查内容: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范围、程度、频率词 例如:全部、都、全、人人、所有、凡是;几乎、一些、部分、基 本、仅仅;严重、非常、十分,更、极其;较、比较,可能、似 乎,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可能造成:①以偏概全 ②判断绝对

2018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通用版)优秀PPT课件

2018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通用版)优秀PPT课件

二、答题步骤 1.读——阅读题干 阅读文本后面的问题,迅速抓住题干中提供的重要信息, 包括答题要点、 限制范围,力争把握答题指向。 2.找——准确查找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代入原文, 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对应的语句。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有时对应 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仔细辨别,筛选。 ②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③弄清对应句与上 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即弄清点与面 的关系,生了偏 曲解文意 离,曲解了作者所 要阐述的观点或所 要表达的意思。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 文不一致,错项故 意更换个别关键字 词,造成一字或一 词之差,从而背离 原文意思,歪曲作 者观点。
要从整体上感知, 准确寻找出原文中 与选项对应的语句, 找出语句含有的意 义,提取与答案相 关的信息仔细 比对。
二、熟知六种命题手段 在高考中,要想准确确定选项,首先要了解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手段,这样,便于 在解题时去定位比对的关键区域和核心信息。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大手段如下表:
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 删(删减) 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
bb项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错误见原文第三段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可见还有民间自发力量作用
专题入门——明确文体特征 掌握阅读技巧
一、文体概念 一般论述类文章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类文章。社会科学类的论 述文章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 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主要是指研究自 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这两类文章中,以社科文为主,其中文艺理论、社 会伦理、历史科学会经常涉及。一般来说大都是最近发表在报纸杂志 上的论述类的文章,选文的社会性、时效性强。高考在文本选材上没有 太多的规律可循,几种题材轮流变化考。考查的重点有很强的连贯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新人教版(2021学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专题集训提升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二)一、(2017·柳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道在瓦甓①朱以撒自立风标的古代书法家,历千年审美迭变而不被磨洗,着实很让人敬畏。

如果不是倚仗书法资料的越发丰富,往往会觉得史上大书法家都是凌空蹈虚、破坚发奇之人。

事实上,书风再新颖奇谲也都吸收了前人的书法精华,并以此作为根柢.正是这些根柢使一个学习者有了基础,最后总而成之,使之更为典型.在北朝书法资料没有广泛传播时,我们对于这个时段的创作风貌几乎茫然,不知其对后世的影响。

直到后来,这些民间之作才忽地涌到眼前,令人应接不暇。

让人很清楚地看到大唐楷书完全可以从北朝那里寻到根源。

尤其是到了北齐、北周,许多书法作品已经开启了唐人楷书的先河,如用笔、间架、章法等.只不过民间之作缺乏创作链、传播机遇,终是底层之物。

到了唐官僚文人手里就大不一样了,譬如颜真卿,就是很明显地受到北齐、北周书风的熏染,只是在效法过程中,用笔更为细致准确,结构更为堂正庄重,模式更为稳定,于是更典型、更突出。

他不断地创作,有所递进,使模式更为牢固、强大.天下人尽知颜真卿,却不详其出处何在,以为书法大家可以无中生有,是天纵之才。

树必有根,水必有源,这是很常识的理。

2018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整合)-专题练习(二)

2018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整合)-专题练习(二)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二)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整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儒家士大夫的社会身份是由“士”与“大夫”构成的,他们需要承担“士”的文化创造和“大夫”的政治管理两个不同的社会职能。

②儒家士大夫首先是“士”,即从事文化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学者群体。

作为学者文人的士,他们往往要从事价值建构和知识创造。

“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者群体,并不依附于某一种具体的政治集团,故而他们秉持的思想视角、政治倾向有一定的超脱性。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政治观念、思想形态往往体现出超现实的甚至是理想主义的色彩。

③但是,儒家士人还有一个强烈愿望,就是能够有机会进入权力核心成为“大夫”。

他们意识到,必须参与到“治国平天下”的系统,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创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想。

所以,儒家士大夫特别希望与封建君王展开政治合作,参与到封建君王主导下的政治体系与经世治国活动中去。

而士人一旦分享了封建君王的权力成为“大夫”后,就成为朝廷命官,进而在国家政治上承担起相应的政治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

④儒家士大夫拥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就需要承担文化创造和政治治理的不同职能。

因不同的思想视角、社会立场而拥有不同的价值理念,最终又形成了儒学内部的多元思想和不同学派。

儒家士大夫既可能因为坚持“士”的书生气而追求理想主义和价值理性,故而与君王产生矛盾、形成冲突;也可能因追求“大夫”的立功而坚持现实主义和实用理性,并在追求政治功利的过程中与君王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尽管儒家士大夫是思想信仰大体一致的社会群体,但由于这一群体中的每一个体对“士”与“大夫”不同社会身份的认同、不同思想视角的认识偏重,在思想观念、社会职能上的政治实践中往往会有很大差别,从而形成了内部分歧很大的不同思想体系和派别。

儒学内部的思想形态和各学派之间的差异,根源于儒家士大夫拥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

在两千多年的儒学衍化中,出现了许多思想与学术的分野,产生了不同形态的儒学,如果追溯源头,均与“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认识偏重有关。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2讲 论证分析题》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2讲 论证分析题》

【对点训练】 判断下面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选项:文章举《孝经》《四书》为例,论证了古代教育中的乐 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段: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古代教育中的乐 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都是以构建学习者思想道德体系为最 终目标的。《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 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 中被广泛使用。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蒙学教材体现出对道德 人格教育的追求,并不断创造出更适合初学者的教育手段。 答:
[典例1] 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选项:节日在乡土社会中赋予了生活的意义,它让人与人、人 与自然、生者与亡者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弹性”的三个层面的同时也指出了“建构城市命 可知对应全篇。
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分析正确。 答案:C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文本见“[典例]”),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先亮出“文明弹性”的话题,再提出见解,提醒 人们要关注文明弹性的问题。 B.作者从空间弹性、制度弹性和意义弹性三个维度,充分论证 了文明弹性的意义。
C.第三段从两个层面论述城市制度对新兴城市和已发展城市的 不同意义,说理透彻。
D.文章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 证合理,结构完整。
D [这篇文章理论性很强,主要是理论论证,辩证说理。]
答案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论证分析题——理清论证思路辨明论证手法
解答论证分析题“3 步骤”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后面的题目。
文本呈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根据论述类文本专业性强、难读懂等特点,结合考生在做题时耗时长、正答率低的情况,本部分准备从以下方面突破:首先,明确高考怎么考;其次,再了解选项“6大命题手段、8大设题陷阱”情况,把握高考方向与命题规律;然后,根据高考命制选项特点,运用“微课堂”来教会考生运用“三步法”读文本,特别是第二步“微观勾画”法,“勾画”出高考命题点,节省做题时间;最后,掌握“三比”解题法,又快又准地选出答案。

之所以这样设想,是因为前两步属于高考命题解读过程,是后两步的基础;后两步属于高考题的解答过程。

(2016·高考全国卷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

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

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2018高考仿真卷(二轮)语文(二)(附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二轮)语文(二)(附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语文(二)(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重要环境。

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

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

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

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

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

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

“百善孝为先”。

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

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

“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广到报师长教导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

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

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进取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2018仿真模拟卷.语文(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作为藏文化中特有的绘画形式,传统唐卡大多作为一种用彩缎装裱的宗教卷轴画,供奉于寺庙和民居中,营造出宏大高深的佛教思想镜像,直抵信奉者的心灵;营造出一个充满神性力量的佛国世界,建立起现实世界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

唐卡的宗教性体现在其题材、内容上,也体现在绘制流程中。

对于画师而言,创作唐卡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修行的过程,纯洁且虔诚的信仰自始至终贯穿于作者的襟怀与笔端。

画师会在数月或数年的精耕细作中,追求极致的唐卡艺术之美;而高原特有的矿物和植物染料,更是赋予唐卡艺术历久弥新的效果,如佛教精神永绽光芒。

进入现代社会,社会环境的开放、文化交流的激荡、市场的兴起等,使唐卡艺术的流通和传承发生了变化----由寺庙供奉走向广阔的天地。

如今,在传统的寺院传承、流派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基础上,拓展出唐卡作坊、唐卡学校等多元化的流布方式,更广层面、更大力度促进了唐卡艺术的繁荣发展。

面对新的文化需求,唐卡艺术走出了两条方向不同的道路:一种继承传统,依旧以传统神本范畴的题材、内容、审美理念为主,技法愈加工细,色彩愈加艳丽,材质也更加新奇。

这类唐卡依然是寺庙和民居供奉的对象。

另一种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唐卡”。

它从内容到表现手法,都体现着“从神本走向人本”的时代命题。

另外“新唐卡”还从古老绘画仪轨中挣脱出来,从而获得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题材内容更接地气,审美也更加趋向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为唐卡艺术掀开了新的篇章。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唐卡艺术走出雪域高原被更多的人所认知,一些濒临失传的技艺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但这并不意味着唐卡艺术发展可以高枕无忧。

(新课标)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温习专题强化训练25一样论述类

(新课标)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温习专题强化训练25一样论述类

专题强化训练(二十五) 一样论述类文章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一、[2017·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闻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死再一次提示咱们,抑郁症是一种恐怖的疾病。

一个人不管事业何等成功,或表面上何等幸福,都有可能被抑郁症缠上。

有人以为抑郁症确实是一时想不开致使的情绪低落,纯属心理问题。

其实不然,抑郁症属于生理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刺激都有关系。

得了抑郁症的病人绝不单单是情绪低落这么简单,而是对几乎所有的情形都无动于衷,恍如大脑被屏蔽了。

病情严峻的乃至会产生幻觉,听到或看到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还有人以为抑郁症是致使自杀的直接缘故,但实际情形并非是那么简单。

抑郁症患者确实对生活失去了爱好,严峻的乃至连床都不肯起,饭也不想吃,但这并非等于他想死。

有人做过统计,尽管大多数尝试自杀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但真正付诸行动并“成功”的还不到4%。

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还有两个因素和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相关。

其一,抑郁症患者若是服用某种神经性药物的话,自杀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那个地址所说的神经性药物特指中枢神经抑制剂,包括鸦片、海洛因和吗啡等毒品。

威廉姆斯确实是个瘾君子,曾经多次进戒毒所同意医治,说明他的毒瘾已经达到相当严峻的程度。

其二,抑郁症患者若是还伴有狂躁症,情形就会变得额外严峻。

狂躁症和抑郁症正相反,患者表现为情绪失控,精神极度亢奋,思维大幅跳跃,说话口无遮拦。

事实上,很多抑郁症患者在抑郁和狂躁之间来回切换,一会儿兴奋到极点,转眼间又抑郁到极点,医学上称这种病人为躁郁症患者。

威廉姆斯确实是一个典型的躁郁症患者,他自己也承认他一上舞台就会变成一个疯子,回到生活中就会立刻把自己封锁起来,不想说话。

像威廉姆斯如此的情形在演艺界似乎超级普遍,很多演艺界人士都有这种偏向,自杀的比例似乎也相当高。

大伙儿熟悉的涅槃乐队的主唱科特·科本确实是一例。

他生前患有严峻的躁郁症,几乎能够确信这是他在演艺生涯巅峰时期突然吞枪自杀的要紧缘故。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分析综合课后对点集训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分析综合课后对点集训

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 2 分析综合一、[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新人教版

专题集训提升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一、(2017·潮阳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

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华夏,流行于民间”。

(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进行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

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

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训练(二十五)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一、[2017·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死再一次提醒我们,抑郁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一个人无论事业多么成功,或者表面上多么幸福,都有可能被抑郁症缠上。

有人认为抑郁症就是一时想不开导致的情绪低落,纯属心理问题。

其实不然,抑郁症属于生理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刺激都有关系。

得了抑郁症的病人绝不仅仅是情绪低落这么简单,而是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无动于衷,仿佛大脑被屏蔽了。

病情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幻觉,听到或者看到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还有人认为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直接原因,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

抑郁症患者确实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严重的甚至连床都不愿起,饭也不想吃,但这并不等于他想死。

有人做过统计,虽然大多数尝试自杀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但真正付诸行动并“成功”的还不到4%。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还有两个因素和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相关。

其一,抑郁症患者如果服用某种神经性药物的话,自杀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这里所说的神经性药物特指中枢神经抑制剂,包括鸦片、海洛因和吗啡等毒品。

威廉姆斯就是个瘾君子,曾经多次进戒毒所接受治疗,说明他的毒瘾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其二,抑郁症患者如果还伴有狂躁症,情况就会变得格外严重。

狂躁症和抑郁症正相反,患者表现为情绪失控,精神极度亢奋,思维大幅跳跃,说话口无遮拦。

事实上,不少抑郁症患者在抑郁和狂躁之间来回切换,一会儿兴奋到极点,转眼间又抑郁到极点,医学上称这类病人为躁郁症患者。

威廉姆斯就是一个典型的躁郁症患者,他自己也承认他一上舞台就会变成一个疯子,回到生活中就会立刻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想说话。

像威廉姆斯这样的情况在演艺界似乎非常普遍,很多演艺界人士都有这种倾向,自杀的比例似乎也相当高。

大家熟悉的涅槃乐队的主唱科特·科本就是一例。

他生前患有严重的躁郁症,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他在演艺生涯巅峰时期突然吞枪自杀的主要原因。

如果把范围扩展到艺术家领域,案例就更多了。

画家凡高,作家伍尔芙、海明威都是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

海明威家庭先后一共有七位成员自杀身亡,似乎天生带有某种“自杀基因”,而且这个基因还挺强大。

实际上,人类的“自杀基因”是不存在的,但是,抑郁症也许是有遗传基因的,海明威家族的情况就是明证。

抑郁症基因虽可怕,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这种基因同时还带有某种好处,比如说它会提高一个人的艺术创造力,也许这就是艺术家群体中得抑郁症的比例较普通人更高的原因。

不过,这个结论在科学界是有争议的,至今未有定论。

但不管怎样,杀死威廉姆斯的是严重的躁郁症。

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疾病。

1.下列关于原文第1、2两个自然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抑郁症是一种人人都能患上的可怕的疾病,事业成功的人或者表面上幸福的人,都有可能被抑郁症缠上。

B.实际情况是,抑郁症这种原本属于生理性的疾病,同时也属于心理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刺激都有关系。

C.患上抑郁症的病人除了情绪低落,还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无动于衷,病人的大脑仿佛处于被屏蔽的状态。

D.抑郁症会使病人产生幻觉,病情严重时还会令病人听到或看到完全不存在的东西,甚至会夺去人的生命。

答案:C 解析:A项,“人人都能患上”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可能”。

B项,抑郁症不属于心理性疾病,原文有“其实不然”。

D项,“抑郁症会使病人产生幻觉”错,原文是“病情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幻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相关数据表明虽然大多数尝试自杀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直接原因。

B.如果抑郁症患者服用鸦片、海洛因和吗啡等抑制中枢神经的某些神经性药物,就会大大提高其自杀的可能性。

C.几乎可以肯定涅槃乐队的主唱科特·科本在演艺生涯巅峰时期突然吞枪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他自杀前患有严重的躁郁症。

D.海明威家族先后一共有七位成员自杀身亡的情况,表明“自杀基因”是能够遗传的,而且这个基因还挺强大。

答案:D 解析:“‘自杀基因’是能够遗传的”错,原文是“似乎天生带有某种‘自杀基因’”,D项变猜测为肯定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狂躁症是一种和抑郁症正相反,以情绪失控、精神极度亢奋、思维大幅跳跃及说话口无遮拦为表现的病症。

B.在抑郁和狂躁之间来回切换,一会儿兴奋到极点,转眼间又抑郁到极点,有这种表现的病人在医学上被称为躁郁症患者。

C.凡高、伍尔芙和海明威都是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可见艺术家领域中画家和作家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案例更多。

D.艺术家群体中得抑郁症的比例较普通人高,其原因也许在于抑郁症基因同时还带有提高人的艺术创造力的好处。

答案:C 解析:推论错误,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画家和作家”范围缩小。

二、[2017·河北省辛集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艺文之末品——民间书信赵宪章中国古代书信脱离公牍文性质而成为私人之间的往来,就现存文献来看,当在秦汉之后,例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史家通常将《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相提并论,因为阐发《史记》写作的动因和宗旨是它们的共同主题,对于研究司马迁的人生阅历和史学思想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文体,导致其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大相径庭。

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

前者面对知己任少卿,从个人立场出发宣泄私人真情,直抒胸臆,慷慨激昂,无所顾忌;后者从公众立场出发表达自己的修史大志,严谨得体,语气平缓,措辞讲究。

这就是“书”与“文”的不同,即民间书信和公牍文的不同:《报任安书》之所以是“民间书信”而不是“公牍文”,首先在于它是个人私情的充分倾诉,即所谓“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而在《太史公自序》中,对自己的身心造成重大创痛的“李陵之祸”,只能深深地掩埋在纸文背后。

另外,《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均有司马迁的家世及阅历的自述,以表达自己编修《史记》的缘由和动因,但其叙事的策略和语调却大相径庭。

《太史公自序》虽然名曰“自序”,实则是假借他人视角进行叙述,即采用第三人称叙事。

《报任安书》就不同了,作为致友人的书信,不可能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第一人称”是所有书信文体无以选择的叙事视角,从而为宣泄个人感情预设了“无障碍通道”。

就此而言,民间书信作为最典型的“第一人称文体”,“私语真情”是其区别于一切公牍文体之最显著的特点,是民间书信之所以被文学史所接纳的重要原因。

“私语真情”之所以是书信文体之“文学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就在于它的个人化和情感性,即“个体情感”本身的文学属性。

它不需要像宏大叙事作品那样必须借助于普遍情感的“个人化转换”,本身就是个体情感的直接显露或自由宣泄,从而为民间书信进入文学世界开具了最便捷的通行证。

包括情书、家书等一切民间私人书信具备自身特有的“安全言说”的文体形式,所诉说的情感往往不能外言,是私密的。

这也是民间书信作为情感载体之所以动人和诱人之处,它只是在特定的、熟悉的和知己的对象间的一种对话,先验地预设了一种熟悉的、可靠的、安全的因而也是“不予告人”的语境。

就此而言,现代电信、E­mail和网络对话只延续了书信的实用功能,作为“私语真情”的文体属性已经稀释或隐退。

书信的言说实际上是在说“不可(与他人)言说之说”。

而“说不可说之说”恰恰就是文学的言说,是文学言说的艺术特性。

当然,书信的言说同文学的言说尽管都是“说不可说之说”,但是并非意味着可以将二者等而同之:前者是现实的、即时的,后者是虚构的、假想的。

书信也就具备了不同于文学的文学魅力:它以现实的私密性诱发了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其现实的而不是虚构的真实赢得了类似于文学的动情力。

当然,书信的“艺术性”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成因,诸如语言修辞、行文格式、笔墨书法,以及信笺、信封和邮票的艺术设计等,甚至包括整个邮政事务在内的传递活动,都包含丰富的审美因素和艺术趣味,这些因素和趣味显然游离于书信的实用价值之外,是书信的艺术性之所在。

但是毫无疑问,在书信的所有艺术性因素中,“私语真情”是其最具文学诱惑力的内在成因。

(节选自《民间书信及其对话艺术》,有删改) 4.下列关于《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将阐发《史记》写作动因和宗旨作为它们的共同主题。

B.《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文体性质上的不同,可视为民间书信和公牍文的不同。

C.《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均自述家世及阅历,以交代编修《史记》的缘由和动因。

D.《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的差别在于对“李陵之祸”的表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而不是“差别在于对‘李陵之祸’的表述”。

5.下列对“私语真情”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语真情”是民间书信区别于一切公牍文体的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史接纳民间书信的重要原因。

B.“私语真情”是书信文体“文学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原因在于书信具有个人化和情感性这一文学属性。

C.“私语真情”本身直接显露或自由宣泄个体情感,不像宏大叙事作品需要借助普遍情感的“个人化转换”。

D.“私语真情”往往不能外言,有私密性,这种特点使得民间书信作为情感载体有了动人和诱人之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项,偷换概念,叙述的是“书信”的特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书信在秦汉之后脱离公牍文性质而成为私人之间的往来,进入文学世界,就现存文献来看,应当发端于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一切民间书信的言说是在特定的、熟悉的对象间的一种对话,它先验地预设了一种熟悉的、可靠的、安全的因而也是“不予告人”的语境。

C.“说不可说之说”是书信的言说特点,也是文学言说的艺术特性,但两者并非等同的,前者是现实的、即时的,后者是虚构的、假想的。

D.语言修辞、行文格式、笔墨书法以及信笺设计等都包含着游离于书信的实用价值之外的丰富的审美因素和艺术趣味,也是书信的艺术性因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应当发端于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文中无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