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历史优质课件《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

历史优质课件《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

历史优质课件《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如何让学生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并变法对社会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戊戌变法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戊戌变法教案一:【教材分析】戊戌变法是在清朝洋务运动失败后的又一次旨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虽然失败了,却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一次重要的探索。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并变法对社会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掌握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与难度】1、重点:公车上书与百日维新。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通过前段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展开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已失败。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知道了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能救中国的历史,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责任感思考如何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制作powerpoint 课件【组织过程】一、复习提问1、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2、战后中日签订的条约是?它的内容是?二、导入(多媒体示中国与日本地图及回忆中日的交往和复习提问,对比古代史上中日的交往与近代的中日的战争,得出两国近代的差距,进而思考中国如何才能恢复昔日的强大,激发学生的历史荣辱情绪及历史的责任感)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运动自强救国的梦想破灭。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4《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4《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在初中阶段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可能仍较为肤浅,对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改革措施及影响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深化。此外,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耐心不足等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文献资料、图片等历史资料,培养其史料实证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课堂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增强对改革的支持和参与意识。
2.理解维新派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培养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增强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4.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
2.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纪录片片段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如模拟戊戌变法时期的朝会辩论,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当时的历史氛围,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4.重视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如文献、图片等,分析戊戌变法的具体情况,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最新人教版选修1《戊戌变法》教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1《戊戌变法》教案
教学过程
备注
教具
课文插图投影片
板书计划
4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呼吁变法救国
康有为三次上书,痛陈必要为国家
梁启超戊戌变法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献身
课后小结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思
1导语设问:
(1)目前,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最大的主题是什么?(改革)
(2)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为了国家的富强,竭力主张变法维新。同学们知道著名的有哪些人、哪些事?(出示投影)
最新人教版选修1《戊戌变法》教案
教学内容
4戊戌变法
课时
1
教材
简析
本课包括”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共两部分.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使学生知道”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及原因.
2使学生知道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进步分子的英雄壮举。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戊戌变法及失败后,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献身变法。
(3)板书课题:戊戌变法
二新课
(一)学习公车上书
1自读,了解公车上书的情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2)公车上书的目的是什么?
3讨论。
师根据黄海大战,让学生认识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
师板书
(二)学习戊戌变法
1范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出示投影)
(1)戊戌变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称“戊戌变法”?
2集体交流,讨论、释疑。
3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了?
师生共同交流。
4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献身
问“谭嗣同为何放弃逃生的希望?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情感?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戊戌变法》教案1 人民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戊戌变法》教案1 人民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戊戌变法》教案1 人民版选修1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

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

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本学期是第一次教高二年段,也是第一次要面对高考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

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学习要求: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等方面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了解戊戌政变,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康、梁等维新志士们力图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操。

重点:⒈戊戌变法的背景。

⒉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

⒊戊戌变法的内容。

⒋戊戌变法的影响。

难点:⒈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⒉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

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⒋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了解“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等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通过对戊戌变法的科学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民族危机、康有为的“公车上书”等事件,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必然性。
2.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过程,包括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政变等重大事件,分析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及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认识到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其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对历史事件的辩证分析能力。
4.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互动性。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识到改革与发展的艰难曲折,培养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4.告诉学生,历史的发展充满曲折,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整理戊戌变法的时间线,标注出关键事件,并简要说明每个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过程和心态,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感悟。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相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纪录片等,增强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要求:不少于500字,结合教材内容,对史料进行解读。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完成后,我将及时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戊戌变法与当前改革开放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改革措施及影响:讲解戊戌变法期间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如设立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兴办实业等,并分析这些措施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积极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原因。
2.维新派与守旧派在戊戌变法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但有时可能过于片面,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交流协作能力,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胆怯心理,需要教师关注并给予鼓励。
4.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戊戌变法中的改革措施,能够较快地理解并加以分析。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

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

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案江都市双沟中学一、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要求:戊戌变法的背景,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其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及《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局折》和保国会,百日维新及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二)能力培养1、通过揭示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质。

二、教材及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1)本课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的维新思想,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戊戌变法的内容,历史意义和教训。

(2)本课难点:康、梁维新思想特点,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2、学生分析:就共性而言,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思想认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层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接受历史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

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我校生源的特点,以因材施教为原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切实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益。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1、教法:讲授法、讨论法2、学法指导:(1)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四、教学程序导入新课: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学案-2019年教育文档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学案-2019年教育文档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与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侵华国家增加:日本、德国等。

3、侵略方式发生变化:(1)经济方面: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政治方面: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目的:分享侵略权益;●影响: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原因:(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早期改良(维新)思潮(19世纪70年代)(1)原因:[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根本原因、经济基础);[2]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阶级基础);[3]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思想基础)。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3)主张:[1]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 [2]经济方面: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与外国资本主义“商战”; [3]政治方面: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4)评价:●进步:[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阶级属性);[2]为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条件。

●局限:[1]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成熟);[2]没有付诸实践。

2、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1)维新思想发展的原因:[1]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根本原因);[3]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4]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

(2)代表人物及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有为[5]1895年,成立强学会(北京):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梁启超[1]1895年与康有为共同领导“公车上书”;[2]1896年在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上海)。

●谭嗣同[1]发表《仁学》,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2]协助创办并主持时务学堂。

●严复[1]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2]翻译西方著作《天演论》,阐述变法图存。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4课戊戌政变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顽固派对变法的破坏1.代表人物(1)旧势力:以慈禧太后为首。

(2)新势力:以光绪帝为首。

2.交锋举措(1)旧势力①慈禧太后解除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②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③大部分官员对新政抵制。

④荣禄等人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结束光绪帝主政、扑灭新政。

(2)新势力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

②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四卿”。

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其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没有结果。

[深度点拨] 守旧势力抵制和反对新政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护自身的权力;维新派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是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变法的结果1.导火线(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召见杨锐等人商议对策,授以密谕。

(2)谭嗣同带密谕夜访袁世凯。

(3)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经过(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2)慈禧太后下令逮捕军机四卿及其他维新派人士。

28日,谭嗣同等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3)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

3.结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深度点拨] 戊戌政变的发生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力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这是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无法容忍的。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37“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谭嗣同这些言行反映了维新志士何种风貌?提示一方面表现了维新志士浓烈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对变法简单而偏颇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4《戊戌政变》参考教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4《戊戌政变》参考教案1

第4课戊戌政变A课程目标: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百日维新后新旧势力的交锋,失败的过程和原因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2、通过观看影象资料和参与扮演历史短剧,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对话式教学法、分组讨论,学生讲解、分角色扮演等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对戊戌政变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华文明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

2、使学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奋斗进取的精神不能改变。

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旧势力的交锋。

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北京菜市口是繁荣祥和的,而1898年北京菜市口却沉载了一段悲痛历史。

刽子手操起屠刀,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他们脚下那片多灾多难的大地。

他们生命的终结宣告了戊戌变法悲壮失败。

那波澜壮阔的戊戌变法是怎么失败的呢?为什么会失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戊戌政变。

【讲授新课】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新旧势力对比(1)新势力群众基础弱光绪帝(弱,受约束)翁同龢(解除远离)陈宝箴(地方官员个别代表)(2)旧势力社会基础厚慈禧太后(强,控制主宰)荣禄(提升重用)大多数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袁世凯(两面派,给新势力设陷阱)1、新旧势力对比。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一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一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七节教案一戊戌变法第一课时第二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

2.理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3.了解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4.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意义、失败的原因。

5.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教训。

德育目标1.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叙述,使学生认识: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大进步。

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一种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反响的讲解,使学生认识:维新变法不仅是中华民族危机的产物,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两种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4.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它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通过变法失败认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其深刻教训又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能力目标1.通过对变法内容的讲述和对变法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历史重大事件的能力。

2.科学地评价戊戌变法,并认识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性与具体进程中的曲折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背景。

2.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教学难点1.对于《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所反映的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的分析和认识。

2.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实质。

3.如何正确评价戊戌变法?●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方法1.提问法:在介绍事件的相关历史背景时,可采用提问法,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2.讲解法:关于教材中的重难点教师可用讲解法,使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意义和历史教训。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三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三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七节教案三戊戌变法第一课时第二章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

二、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戊戌变法的酝酿与发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以康、梁、谭为首的维新派人士在面临国家被瓜分之际,进行一场变法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并对后人的启迪与鼓舞作用。

三、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学生恰如其分地科学地评价戊戌变法,认识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性与具体进程中的曲折性,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1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的背景。

正当维新运动日益高涨之时,1897年11月蓄谋已久的德国侵略者悍然出兵强占胶州湾,接看其它列强也群起效尤,掀起一股瓜分中国的狂潮。

2《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内容。

1898年1月底,康有为给光绪帝呈送了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强调“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施政纲领。

康有为还把《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书,随同“第六书”一起呈送光绪帝,希望他以彼得大帝勇于改革为榜样,以明治维新的政法为模式,以波兰被瓜分亡国为教训。

在一篇序文中,他认为只要走日本明治维新道路,中国只需十年就可成为世界强国。

二、保国会的成立。

1898牟4月,康有为借各省举人到京会试的机会,发起组织保国会。

他起草的“保国会”章程,提出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三、百日维新1百日维新开始标志:1898年6月13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任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但有专折奏事的特殊权利。

梁启超也被赐六品衔,专办大学学堂和译书局的事务;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四位维新人士授四品卿衔,担任军机处章京,人称“军机四卿”,批阅官吏递上的奏折,为皇帝起草诏书。

这是一项有决策权的机要工作。

戊戌变法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戊戌变法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戊戌变法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教案主题: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的起因和背景;2.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通过学习戊戌变法,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难点:1.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2.如何评价戊戌变法。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第一册;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入戊戌变法的话题,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和起因。

二、讲授戊戌变法(15分钟)1.向学生普及戊戌变法的基本概念,并向学生解释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2.讲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建陆军、变法纲要、设立议会等;3.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资源,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过程和影响。

三、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如何?有何意义?2.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在哪些方面?四、小结(10分钟)1.回顾戊戌变法的基本内容和影响;2.总结戊戌变法的评价,包括成功和失败原因。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请学生列举戊戌变法的几个重要措施;2.请学生阐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变革时期(如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报告。

教学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深入了解戊戌变法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可以邀请专家或者历史爱好者来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提供更多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戊戌变法的起因和背景,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资料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背景和细节,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并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这样,当时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就站出来了,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们就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那就是改良的方法,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戊戌变法的背景。

[授新课][板书]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师(过渡):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社会情况,这也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背景[板书]1、社会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师: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此后,帝国主义又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把整个中国划分为一块块的势力范围。

在中国东部这么长的海岸线上竟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军港,这就引起了中国人的深思,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对手不是像英国、法国那样的一等强国,而是一直被自己视为蛋丸岛国的日本,不是我们常说“小日本”什么的吗!况且中国经过30年的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船尖炮利”的地步。

但这一切并没有挽回中国的败局,于是维新派开始走上了通过变法试图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我们再来看一下变法的经济基础。

[板书]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受到了哪些影响呢?一是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机,但这同时也是一个契机,他们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二是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政府支持办企业了,也要有人出来做才行啊。

当时就有一批地主、官僚、商人一方面想赚钱,同时也是出于爱国,就出来投资办工厂了。

于是,在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也呈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同学们可以看到p58页的小字部分,这里我们主要把它归纳为三个方面:(1)商办厂矿数量增多;(2)投资总额迅速增长;(3)轻工业发展迅速。

经济的发展就为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我们接着来看一下它的阶级基础。

[板书]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初步发展师: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这也就成了变法的阶级基础。

这些都有了,还需要思想理论作准备,我们就来看一下它的思想基础。

[板书]4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师:维新思想从产生、发展,最后形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运动,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在洋务运动的实践过程中,一批有识之士就逐渐认识到仅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涉及到其他领域,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

这样就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早期维新思想的有关情况。

[板书]①早期维新思想师:下面我就叫一个同学起来介绍一下早期维新思想的有关情况。

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谁(王韬、郑观应)有什么样的主张。

(学生回答)师(过渡):早期维新派都出身于洋务官僚并于洋务派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没有摆脱洋务思想的束缚,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但他们对洋务运动作了反思,也否定了洋务运动中的一些政策,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我们就来看一下康、梁的维新思想[板书]②康、梁的维新思想师: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一些人于是从士大夫阶层中分化出来,开始追求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知识,并逐渐与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相背离,寻求救亡图存的新方法,从而形成了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

我们先来看一下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和他的一些主要活动。

[板书]a、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康有为为实现他的维新变法思想作了哪些活动,他首先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啊?(学生回答)(广州创办万木草堂)他的维新思想又有什么特点呢?(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他的维新思想主要是体现在他的两部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上,这两部作品也就成为了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

不知道到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作为保护神,为维新思想制造理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思考)师:我们主要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说明了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

如果完全背离了传统,肯定是什么事也做不好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的软弱和保守,还没有力量打出自己的旗号,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还有就是,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采取这样的方法。

康有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

后来他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开始千方百计地向西方寻找真理。

1882年他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中。

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上海的时候,买了大量的西方书本,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他的维新思想理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初步形成的。

师(过渡):康有为是维新思想理论体系的创始人,而梁启超则是维新思想的宣传者。

我们来看一下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板书]b、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师:梁启超是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时招收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他的活动同学们首先要了解他担任过《时务报》主笔。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变法通议》上。

同学们把书本翻到p60页看到右边的材料,这里的“官制”指的是什么啊?(学生思考回答)(政治制度)师:梁启超认为中国要自强,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

认为变法才是唯一的出路,他的这种思想影响了大批的知识分子,扩大了维新运动的影响。

师(过渡):维新派要实现他们的政治主张,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方面,就要使他们的思想在国家政治上体现出来。

那么,维新思想又是怎样进一步传播的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板书]c、公车上书和维新团体的成立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当他听到《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后,感到十分震惊,于是联合了当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拒签和约,迁都再战,变法自强”,这就是“公车上书”。

那为什么叫“公车上书”呢?(因为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的代称了)上书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维新思想却大范围地传播开了,康有为也成为了变法运动的领袖。

“公车上书”也成为维新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

师(过渡):为了更好地宣传维新思想,维新派必须要采取其他的行动,那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呢?对了,他们主要是通过创办报刊、学会、学堂的方法。

这里我们主要来讲一下强学会和保国会。

师:关于强学会,我们要知道它的时间是在1895年,它是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而保国会成立时间是在1898年,它有着自己的宗旨,有总会,,还有分会。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

强学会和保国会的成立也就成为了维新变法的组织基础。

其他还有些学会、学堂、报馆,同学们可以看到课本p60的分布示意图,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现在把它归纳为“中国万事新”,同学们可以谐音记忆。

师(过渡):维新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他们同维新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论战。

[板书]5、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师:1898年1月24号下午3点,在总理衙门的西花厅,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展开了论战。

我请个同学说一下他们的论战主要是围绕哪些问题展开的(学生回答)师:这里我们要掌握论战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要不要”。

这场论战的意义同学们在书上划起来。

封建顽固势力本来想通过论战来阻止维新思想的传播,但论战不仅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反而更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发展。

师:维新派作了大量的准备,特别是思想舆论准备,目的就是要使他们的政治主张能够实现,实现社会的改良,而改良能否具体得到实施,还需要统治者的支持。

我们来看一下变法的政治基础。

[板书]6、政治基础:光绪帝的支持和《应诏统筹全局折》的提出师: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康有为特意从广东赶到北京,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上书的原稿没有到达光绪手中,但在广大官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后来,内容在天津、上海的报纸上公开发表,光绪帝才看到,十分感动,于是就让康有为提出具体的变法方法。

清朝有个祖制就是不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是不能直接得到皇帝的召见的,于是光绪帝就想到了让康有为递纸条的方法,并下令要随送随到。

这样,康有为就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时间是在1898年初,这也成为了资产阶级的施政纲领。

师:同学们看到p62页的小字,有没有发现康有为没有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这又是为什么呢?(反映出的问题:反动派势力太强,维新派在思想行动上的局限性)光绪帝也看到了不变法国家就不能强大起来,于是就开始变法了。

[板书]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变法的开始师:1898年6月《定国是诏》的颁布标志着变法的开始。

光绪帝启用了一批维新人才。

新政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共推行了103天,所以又叫百日维新。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板书]2、变法的内容和意义师:(分析哪些是除旧,哪些是布新,有哪些意义和局限性)师(过渡):变法内容由于触及到了守旧势力的封建传统和切身利益,而且发展势头很猛,书上p63页材料就有体现,引起了顽固势力的恐惧和敌视,于是他们决定发动一场宫廷这边来破坏变法,打击维新人士。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戊戌政变。

[板书]三、戊戌政变师:其实早在维新变法开始才4天,慈禧就逼迫光绪作了三件事:一是罢免了支持变法的翁同禾,他是光绪的老师;二是新授二品以上大臣须到太后面前谢恩;三是任命荣禄担任直隶总督。

这样,他们就孤立了光绪,使他不能提拔维新派。

慈禧把人事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强了自己的实力。

这里同学们要把唯一支持变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记住。

后来,光绪帝看看形势不对劲了,就让康有为商量对策。

他们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袁世凯,因为袁世凯曾经加入到强学会中去,他们以为袁世凯是自己人。

但是他们所托非人,袁世凯出于自己利益考虑,还是把维新派出卖了。

光绪帝也被囚禁起来。

戊戌六君自被杀害。

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图片。

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他都被废除了。

师(过渡):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也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留给了我们一些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