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1)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教育者——教师的主体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四、教育的起源(12)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特征:(1)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其他国家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
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招教考试 教师国考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词条
记忆词条教育学部分教育与教育学一、20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有哪些?1.教育的终身化。
是对于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
提出者保罗·朗格朗,被称为是终身教育之父。
2.教育的全民化。
是指所有人接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
是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同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二、简要论述和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1.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学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即明了(清晰明确的感受新教材)、联想(由个别到一般,形成概念)、系统(新旧观念的组合)、方法(练习)。
5.赫尔巴特秉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极力鼓吹的“性恶论”,来阐述儿童管理问题。
三、请简要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论课程与教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考点5: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一、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特岗教师,我深知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内容,虽然它们在整体试卷分数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它们却是非常重要的。
市场上的相关资料很多,但它们可能会让人感到凌乱复杂,而且网上许多知识总结都已经过时。
因此,我上传了这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热爱教师行业的考生们。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包括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和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世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和荀子。
9、孟子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荀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的专门讲古代大学教育的著作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的考证是由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学史上的奠基之作。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的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100个《教育心理学》知识汇总(精选)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100个《教育心理学》知识汇总(精选)1、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P183)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2、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P188)答: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P189)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
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4、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
(P194)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5、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
(P200)答:(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3)个别化教学。
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6、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P201)答:(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教师招聘考试_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考点 5: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直接经验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
如磁带、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
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小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它的主要特点是。
把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组成课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率地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是以抽象的文字符号表示的.是前人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认识和概括,而不是来自学生的实践与经验。
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认识。
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
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
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
心智活动。
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
2020教师招聘考试之心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 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 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考点 5: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考点 5: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估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4.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教育评估心理学等。
教师应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6.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
教师应了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专业】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主观方面1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概念高有自信,概念低容易焦虑2个体的需要发展受阻马斯洛自我实现3人际关系适应能力情感支持4教师压力,后教师态度5家庭关系不和谐。
客观因素:社会因素学校管理和条件教师职业自身因素。
1内在方面,自我调试,树立正确自我概念,掌握自我调节策略和归因策略,培养爱好和合理饮食锻炼身体2外在;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路,地位,角色,培训解压训练。
学校有效的干预。
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发展性评价学校领导方式。
教师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积极的悦纳自己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的爱学生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5能控制各种情绪和情感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负担过重过分疲劳2现实与理想反差大3个人需要理想等主管需求与这些需求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4自我认识出现偏差自我扩张和自我否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和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共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理解与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个别对待学生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原则心理辅导的目标: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示范惩罚自我控制产生原因生理因素家庭社会学校心理。
心理咨询治疗技术松弛训练系统脱敏肯定性训练森田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艾利斯。
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学科渗透,班主任工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社会磨砺,其他少先队广播等学校的途径;教学渗透,心理辅导课程,心理咨询。
内容学习辅导人格生活职业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多动症2焦虑和考试焦虑3抑郁症4恐怖症5强迫症6儿童厌学症7人格障碍8进食和睡眠障碍。
教师招聘常考教育学心理学考点
教师招聘常考教育学心理学考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掌握教育的概念2.了解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的特点3.掌握现代教育发展趋势4.了解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希腊、罗马等国家的教育形态5.掌握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6.了解近代教育的变化7.掌握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8.掌握教育学的概念9.掌握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主要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10.掌握古代西方的教育思想,主要了解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学思想11.掌握影响教育学学科建立的几位教育家及其著作和教育思想12.掌握为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奠定基础的两位教育家的著作及思想(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杜威与《民主主义与教育》)13.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掌握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2.掌握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3.了解人力资本理论4.掌握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和教育对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5.掌握学校文化的特征6.了解学生文化的特征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2.了解关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几种理论:内发伦、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4.掌握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5.掌握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6.掌握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7.掌握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8.掌握个体能动性的巨大作用9.掌握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的巨大意义10.了解少年期的年龄特证11.掌握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2.了解青年期的年龄特征13.掌握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第四章教育目的1.掌握广义和狭义的教育目的的含义2.了解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3.掌握教学目标的概念,并弄清它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4.掌握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5.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6.了解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7.掌握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8.掌握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或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9.掌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概念第五章学生和教师1.掌握学生的本质属性2.了解学生的法律身份和社会地位3.掌握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4.了解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5.掌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6.掌握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7.掌握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8.掌握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第六章课程1.掌握课程的一般概念2.掌握课程的分类标准3.了解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4.掌握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5.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6.了解课程设计的概念和意义7.掌握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8.了解课程实施的概念,掌握课程实施的结构9.了解课程评价的概念,掌握课程评价的模式10.了解课程评价的基本步骤第七章教学(上)1.掌握教学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教学的一般任务3.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4.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5.掌握教学过程的结构6.掌握我国中学常用的6中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7.掌握我国常用的6种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第八章教学(下)1.掌握备课的内容2.掌握课的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3.掌握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4.了解布置作业时应遵守的要求5.了解试题类型以及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的概念6.掌握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特别是班级授课制7.了解教学策略的四种主要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第九章德育1.掌握德育的概念和意义2.了解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的总要求3.掌握我国初中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4.了解我国德育内容的几个方面5.了解德育过程的概念6.掌握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7.掌握德育过程的规律8.了解德育原则的概念9.掌握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0.了解德育的途径11.掌握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12.掌握认知模式的理论13.掌握体谅模式的理论14.掌握社会模仿模式的理论第十章班级管理1.了解班级的概念和班级组织的发展2.掌握班级管理的概念和功能3.掌握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4.了解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5.掌握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和方法6.了解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和教育作用7.掌握班集体形成和培养的过程8.掌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9.掌握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概念2.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3.掌握学习与教学的五大要素4.掌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5.掌握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6.掌握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7.掌握教育心理学在实际中的作用8.掌握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9.了解布鲁纳1994年总结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成果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掌握心理发展的含义及基本特征2.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3.掌握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尤其要掌握学习准备和关键期的含义4.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5.掌握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重点要掌握最近发展区的含义6.掌握中学生的人格发展,重点要掌握人格的含义、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7.掌握自我意识的发展8.掌握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重点要掌握认知方式差异和智力差异9.掌握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掌握学习的实质与类型2.了解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3.掌握学习的一般分类4.掌握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5.掌握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6.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7.掌握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8.掌握苛勒的完形——顿悟说9.掌握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0.掌握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1.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动机1.掌握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及其结构2.掌握学习动机的种类3.掌握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4.掌握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5.掌握需要层次理论6.掌握成功动机理论7.掌握成败归因理论8.掌握自我效能感理论9.掌握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10.掌握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11.掌握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掌握学习迁移的概念2.掌握学习迁移的四种分类3.掌握迁移的作用4.掌握早期迁移理论5.了解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6.掌握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7.掌握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8.掌握促进迁移的教学方法第六章知识的学习1.掌握知识的概念及类型2.掌握知识学习的类型3.掌握知识学习的过程4.掌握知识学习的作用5.掌握知识直观的类型6.掌握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7.掌握知识概括的类型8.掌握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方法、9.掌握记忆系统及其特点10.掌握遗忘及其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1.掌握遗忘的理论解释12.掌握如何运用记忆规律而促进知识保持第七章技能的形成1.掌握技能的概念及其特点2.掌握技能的种类3.掌握技能的作用4.掌握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5.掌握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6.掌握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7.掌握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8.掌握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9.掌握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第八章学习策略1.掌握学习策略的概念与三个构成方面2.掌握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的概念与常用方法)3.掌握元认知策略4.掌握资源管理策略5.掌握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6.掌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掌握问题解决的含义2.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3.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4.掌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5.掌握创造性的含义及其特征6.掌握影响创造性的因素7.掌握创造性的培养方法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掌握态度的实质与结构2.掌握品德的实质与结构3.掌握态度与品德的关系4.掌握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5.掌握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6.掌握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7.掌握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8.掌握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9.掌握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10.形成集体约定的步骤11.个人道德价值观形成的过程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1.掌握心理健康的意义和标准2.掌握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3.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4.掌握心理评估及其意义5.掌握心理测验6.掌握会谈7.掌握心理评估的其他方法8.掌握心理辅导及其目标9.掌握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第十二章教学设计1.掌握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意义2.掌握教学目标的分类3.掌握教学目标的表述4.掌握加涅提出的教学事项5.掌握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6.掌握教学媒体的含义及其选择7.掌握课堂教学环境8.掌握教学策略的含义9.掌握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10.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11.掌握个别化教学第十三章课堂管理1.掌握课堂管理的概念及其功能2.掌握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3.掌握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人的影响、4.掌握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5.掌握群体动力的表现6.掌握课堂纪律的概念与类型7.掌握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1.掌握教学评价的概念2.掌握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3.掌握教学评价的分类4.掌握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5.掌握标准化成就测验6.掌握教师自编测验7.掌握自编测验的类型8.掌握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9.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10.掌握非测验的评价技术11.掌握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和报告第十五章教师心理1.了解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2.掌握教师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3.掌握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4.掌握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5.掌握教师成长的过程6.掌握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考点 5: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的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狭义的是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发生和发展。
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孔子,墨子,朱熹,《学记》2形成阶段:163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693美国洛克《教育漫画》。
1762法国卢梭《爱弥尔》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讲授纲要》3发展阶段教育学流派:1)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德国,代表人:拉伊,梅伊曼2) 实用主义教育:19世纪末,美国,代表人:杜威,第一次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概念。
克伯屈,胡克。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
1930,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终生教育学合作教育学: 20世纪80年代, 苏联,理论基础: 民主人道,尊重个性★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历史法、调查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活动。
★学校教育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1社会生产者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一部分人才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2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
3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间接经验,即科学文化知识。
4记载和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工具——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原始形态特点:(1)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表现出与生产和生活原始的统一和结合。
(2)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性。
(3)教育手段和方式极为简单。
(4)教育内容原始简单。
2、古代教育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古代社会意识和文化为中心(4)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个别教学。
3、近代教育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2)教育的普及性(3)自然科学的内容大量增加(4)学校教育形式多样化(5)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班级授课制。
4、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学会学习(3)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4)传统的学校教育概念有了新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的功能★教育有两大功能: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个体发展的功能。
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功能(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结构:1程度结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类型结构:普通教育、专门教育、特殊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构成1、学校教育制度2、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3、国家教育考试制度4、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5、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6、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第六章教育主体★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广义上,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用语,即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师或教育者。
狭义,教师专指在学校中以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为主要职责的专门人员。
★教师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1社会作用,即指教师职业对社会及其社会成员的发展所做出的实际贡献或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地位的基础。
首先,教师是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传递者和继承者,在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教师是年轻一代的成长与发展的引导者、发掘者和激励者。
高校教师除以上两方面的作用外,还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专业地位,即教师职业的从业条件或专业水平,它是决定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低的内在指标3政治地位,即指教师职业在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待遇及其所发挥的作用4经济待遇,即指教师职业所获得的物质报酬及利益在社会各个行业经济收入中所处的位置与水平,它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及各项福利待遇,是教师劳动的价值实现形式之一。
5教师的职业声望,即指他人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综合认识和评价★教师的职业角色:1、知识的传授者2、品行、个性的培育者3、言行的示范者4、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5、学生的朋友6、不懈的学习者和研究者1993教师法规定:★教师的权利:1教育的权利, 2发展的权利, 3参与管理权, 4物质利益权。
★教师的义务:1教师有“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2教师有“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3教师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判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4“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教师的任务:1、搞好教学工作2、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教师的专业素质:1专业理念,指教师建立在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对象的理解与认识基础上的关于教育、教学、课程、学生等的理想与信念2专业知识,指教师职业所特有的知识结构与经验系统3专业技能,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技巧,是教师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任务的专业本领。
(1)实际教学的技能。
(2)语言表达技能(3)沟通与交流技能。
(4)组织管理技能。
(5)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技能。
(6)教育教学机智。
(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4专业情感,指教师对待教育与教师工作、学生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教育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职前教育2、职初教育3、职后教育★学生观历史演变:1、宗法制学生观2、客体论学生观3、自然主义学生观4、儿童中心论学生观5、个人主义学生观6、建构主义学生观★学生的本质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接受教育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3、学生是正在成长有待成熟的人4、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5、学生是权责主体★学生的社会地位:青少年、儿童作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不仅应依法享受各项社会权利,而且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未来社会的主义,应受到社会格外的关照与特别的保护,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社会的必然选择。
★学生的权利:1、生存权2、受教育权3、受尊重权4、安全权★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1教师 2学生3学校环境第七章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学生、课程人员★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1忠实取向,即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2相互适应取向,3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1、“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它把课程变革视为一种技术化、理性化的过程2、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伯曼和麦克劳林)。
3、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美国-帕里斯★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别及其工具:1决策性评价,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
2研究性评价,以课程理论工作者为主体3工作性评价,以课程实施者——教师为主体。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一)目标评价步骤——泰勒提出的:二)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1967年提出的三)外观评价模式斯塔克1967年提出的四)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斯塔佛尔比姆等学者提出的第八章教学(上)★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形成科学世界观、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及个性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特点: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2、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3、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健康成长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性1、准备阶段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阶段4、巩固知识阶段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阶段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阶段(二)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1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与社会需要的必然联系。
一方面,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社会需要的制约。
另一方面,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对一定的社会也有促进作用。
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理性认识、书本知识;直接经验指学生亲身获得的知识,主要指学生亲自获得的感性认识。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
4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首先,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其次,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了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但是,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提高了思想觉悟。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九章教学(下)★教学方法的概念1“教法优势说”。
——德国-赫尔巴特和苏联-凯洛夫2、“学法优势说”。
美国杜威、罗杰斯和中国陶行知3、“教法与学法辩证统一说”。
——前苏联-斯卡特金、巴班斯基。
“教法与学法辨证统一说”。
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教学方法自然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且两者是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
★教学方法的结构及其特征:教学方法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方向性,双边性,开放性,发展性结构是由教法和学法组成教学方法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时间、物质技术条件、操作程序、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