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衰落与重建――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①
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第一篇: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合乡并村工作中过激、过快。
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此,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必须在搞好统筹规划、政策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向心力。
)一、农村社区规划要合理确定农村社区的规模和范围,是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前提。
在社区建设中,各级各部门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考虑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针对农村居民的实际需要制订合理的规划图,包括村庄规划图、村庄给排水图和村庄绿化图等。
要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之一,增加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改善乡村道路、供水、供电和通讯等基础设施。
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编制行政村规模调整规划,稳妥慎重推进,避免大拆大建模式和低档次重复建设,有力地促进区域一体化建设进程。
一要坚持规模适度原则。
原则上不再保留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
要本着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方便管理和服务群众的原则,适度确定规模。
通过调整,加速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心村,发挥其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要坚持地域相邻原则。
行政村规模调整一般在相邻村之间进行,合村并居后的地域结构、交通结构和管理体系等,要能体现方便快捷的效果、坚持尊重历史、兼顾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考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生活习俗,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着眼发展出发,统一规划,就近就便的原则进行规划。
三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
选择确定拟合并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筛选,重点选择产业关联度大、具有优势互补条件的为重点推进对象,力求通过合村并居,使农村资源配置趋于合理、资产组合更为优化,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衰落与重建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衰落与重建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欧洲人说,如果农村不能呼吸,城市也将窒息。
持续扩大的城乡差距使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惴惴不安。
邓小平曾就农村问题多次讲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要解决农村问题。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
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②“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们没有摆脱贫困。
”③“如果不解决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问题,社会就是不安定的。
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和其他的经济活动,不能建立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的贫困的基础上。
”④现在,许多人都意识到必须在三农之外来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就是要减少农民,要迅速城市化,要把农民转化为市民。
但社会的发展是连续的、渐进的,那种突飞猛进的社会跳跃所带来的恐惧感早已嵌入我们民族的仍时时隐痛着的记忆里了。
城市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被称为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白皮书”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要从现在的提高到,每年需要大约有一千万到一千两百万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即便如此,届时仍有几亿人口生活在乡村。
在如此长的时间段内如何缩小城乡差距,给那些远离城市的人们以不算匮乏的生活和平衡的心态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建国前,作为无产阶级最可靠同盟军的农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建国后我国长期推行二元经济结构模式,通过牺牲农村,限制农民流动来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推动了城市工业化,使城市成为一个人口集中,文教发达的社区,而广大农村则仍长期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落后状态。
直到几年前为连绵不绝的通货紧缩寻找对策的时候,才发觉其主要原因是农民的收入太低,%的农民消费只占到全社会消费总量的%多一些;一个叫李昌平的乡党委书记终于向国家总理说了实话: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农问题由此被抬到了一个从未达到过的认识高度。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从引言部分开始,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现状。
在着重探讨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社区管理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推动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结论部分总结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性作用和未来展望,强调其对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深刻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农村社区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构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要性、现状分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区管理、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关键性作用、未来展望。
1. 引言1.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中日益凸显。
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传统的农村社区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升级。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社区自治机制,有助于提升农村社区的治理能力和民主意识。
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实现农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现代化设施和服务。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传统农业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而且,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农业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服务,难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社区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制约着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
有必要对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求解决之道。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资源、资金和人才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诸如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给农村居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农村的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设备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这对提升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构成了巨大的障碍。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
传统的农村社区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为生,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和市场需求的不足,导致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农村社区对于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环节的发展不足,导致大量农产品滞销,浪费了农民的劳动成果。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着农业劳动力和人才流失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外流现象日益严重,农村社区面临着缺乏劳动力的局面。
尤其是年轻人的流失对于农村社区的发展影响更为严重,他们的流失不仅导致了农村社区的人口结构老龄化,也导致了社区发展和建设中的人才短缺问题。
农村社区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职业培训机会,无法满足农民对于知识、技能和信息的需求,导致了农村人才储备的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还存在着土地流转和农民合作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整合,土地流转已成为当代农村社区的一个普遍现象。
一些地区的土地流转存在着不规范、不透明、不公平的问题,导致了农民的利益受损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对现代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对现代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和探索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而且城市的人口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这个现象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例如房价过高、拥堵交通、烦杂噪音等。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回归自然,回归乡间生活。
但是在乡村中,社区建设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本篇文章,将探索现代化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首先,现代化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考虑公共设施的完善。
考虑到农村社区人口较少,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因此公共设施不必太多,但是有必要完善。
例如,学校、商场、医院、体育场和文化中心等,都是农村社区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
同时,这些设施应该具有良好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例如设备设施、服务质量和管理规范等。
其次,现代化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考虑居民的文化教育和娱乐生活,促进当地社区的文化和社区发展。
应该适当放松绿化空地的规定,建立既符合环保标准,又能满足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公园和运动场所。
可以在这些场所举办各种文化、体育、社交和娱乐活动,以提高居民的士气、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发展。
还可以在社区组织艺术展览、讲座和演出等文化活动,以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审美素质,鼓励人们拥有乡土情怀,反对过度拜金主义。
其次,现代化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很多农村社区都要保持自然风貌的同时考虑发展经济,这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环保方针。
例如,可以在农村社区安设垃圾分类设施,鼓励居民进行有机垃圾处理、水体污染治理,以及开展环境教育宣传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居民使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生态农业、开展天然有机食品栽培等方式,既保护了环境,又为居民提供了更健康的饮食品种。
最后,现代化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考虑确保居民的质量生活。
这一点至关重要。
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水平差距依然很大,政府和社会应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财政和技术支持,以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基本权益。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增加农村社区的互联互通性,提供免费公共WiFi等服务,让居民能够更好地使用移动互联网资讯服务、加强个人卫生保健等。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摘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把农村建设成具有优质生活条件和现代化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日益备受关注,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展开了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讨,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有一些新的认识。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在理论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特征,而且在实践中因其适应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对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1、整合村庄空间结构,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要求随着村镇经济的发展,村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部分经济和区位条件较好的村庄逐渐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农业、工业和商业经济混合的村庄,而村庄用地结构趋向于综合化,农业、居住和工业等各类用地呈现分散的格局,需要对村镇体系和村庄内部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和整合,因此,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迎合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乡村人口的集聚,同时促进了产业集聚和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为城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也改造了传统的社区关系,淡化了小农意识。
2、促使村庄用地利用模式向集约节约型转变我国村镇土地利用长期采用粗放化外延式的发展模式,村庄布局散乱。
这种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分散化的利用模式,使村镇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带来了农村土地利用的低效化,抑制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们必须促使村庄用地模式向集约型转变,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村镇土地利用,对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意义重大。
3、促进乡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村庄建设无序化、设计理念落后、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有限、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不齐全等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通过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建设某些集中区域,使乡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地域上的共建和共享,缩小了城乡二元化的差距。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成为了解决农村土地闲置和居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思考和解决。
一、资源配置不均衡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由于政策导向和相关投入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地区资源配置不均衡。
一些地区因为拥有较丰富的资源或得到政府支持,发展得比较快;而另一些地区因为缺乏资源或得不到充分的政府支持,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人口流动、经济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解决方案: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资源匮乏地区的支持力度。
新型农村社区自身也要加强自律,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二、农村社区建设缺乏规划和科学布局由于农村社区发展相对较快,一些地方的农村社区建设缺乏规划和科学布局,导致社区各项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不协调。
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房屋集中、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解决方案: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科学布局的引导力度,更加注重农村社区的整体规划和环境保护,确保农村社区的建设能够按照规划顺利进行。
三、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农村社区居民相对集中,管理和服务压力较大。
一些农村社区缺乏专业管理团队,导致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地方的社区服务设施和社区文化建设也远远跟不上农村社区居民的需求。
解决方案: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强社区管理团队建设,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农村社区居民也应当自觉维护社区环境,配合政府做好社区管理和服务。
四、部分农村社区发展盲目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科学的发展理念,一些农村社区发展盲目,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一些农村社区盲目开发房地产,导致了土地过度开发和环境恶化。
解决方案: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引导力度,引导农村社区选址、规划和产业发展,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农村社区应当引进更多专业人才,做好产业规划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农村社区建设是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基础设施滞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土地规划、使用和管理方面。
一些农村社区存在着土地承包过度细碎化、农村建设用地过度扩张等现象,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村村庄空间布局混乱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农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规划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利用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规范土地承包流转行为,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可以通过推动农村集约化建设,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益。
二、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
农村部分地区存在着道路破损、供水不畅、排水不畅、垃圾处理不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推动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
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创新,激发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力,提高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实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才流失问题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着人才流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社区缺乏劳动力、人才稀缺的问题。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的发展,制约了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人口外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日趋外流。
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力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2. 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需要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包括道路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方面。
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严重的交通不便、能源短缺等问题。
3. 农村社区的文化传承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农村文化面临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文化遗产等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也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4. 农民收入水平低问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
这不仅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
二、思考1.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吸引针对人口外流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吸引力。
同时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方式吸引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3. 加强农村社区文化传承针对农村社区的文化传承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鼓励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推动农村社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加强农民收入水平提升针对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可以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扶贫工作,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一、人员流动和老年空巢化加剧了社区薄弱管理问题在农村社区中,人口流动是一个较为普遍现象。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社区管理力量不足,很多事宜无法妥善解决。
同时,由于老年人子女独生或离乡工作等原因,老年空巢化也日益加深,缺乏必要的照料和关心。
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增强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同时,应该引入更多志愿者,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更多关怀和帮助。
二、基础设施落后限制了社会发展目前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水平普遍较低,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这给农村社区的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建设质量和速度。
同时,可以通过引进科技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智慧农村建设进程,以促进社区发展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三、信息不对称削弱了信用环境农村社区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出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导致信用环境恶化。
此外,在办事流程中也可能存在腐败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健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体制,并加强相关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
同时,倡导诚实守信、诚实办事的社会风尚,培养良好的商业道德和公民意识。
四、医疗卫生资源不足限制了健康服务目前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镇区或县城,并且医疗机构设备陈旧、专业人员缺乏。
这导致农村居民在寻求医疗服务时面临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建设和配置力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技术,推动健康服务进入农村社区。
五、教育资源不均衡影响了青少年成长近年来,在教育投入方面有所改善,然而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欠佳等问题限制了农村孩子们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随着我国农村社区的发展,一些新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传统的农村社区发展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一些思考和探讨。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城乡差距逐渐加大。
由于城市与农村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差距较大,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差异也日益凸显。
农村社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不足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水平远远不如城市的完善。
例如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文化娱乐场所等方面的不足都制约了农村社区的发展。
尤其是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很多农村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无法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导致了教育水平的不平等现象。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加强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建设,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还存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工流出,很多农村土地闲置和荒废现象逐渐增多。
农村土地资源闲置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农村土地流转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农民的利益受损。
如何合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农村社区发展中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社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农村生活垃圾、农村工厂排放污染、农村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都对农村社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当前的农村环境治理手段相对滞后、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农村环境治理的需求。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找出对策并加以实施。
我们要重视农村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事实上,目前很多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都十分简陋,有些地方甚至没有正常的供电、供水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
这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较低,也限制了农村社区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这样才能切实改善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我们还要关注农村社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在很多农村社区,由于条件所限,提供的服务都比城市里要差。
例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不足,影响了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公共服务的提供。
政府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政策,如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的补贴力度,鼓励更多的教师、医生到农村社区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
农村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
由于缺乏环保设施,很多农村社区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隐患,这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以确保农村社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对此,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如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除了以上问题外,农村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农村社区的规划不够科学、土地资源利用不当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只有政府和社会携手合作,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农村社区建设心得体会
农村社区建设心得体会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之举。
在多年的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升级。
过去,农村社区的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效益有限。
为了实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开发和挖掘农村社区内部的资源。
通过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等方式,拓宽农村社区的产业链条,实现农村经济的升级与转型。
其次,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给农村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为了改善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我们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
只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改善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再次,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加强社区治理,提升社区的自治能力。
农村社区的治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发展的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社区治理,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意识。
通过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推动社区自治的发展,实现社区自治与社区建设的良性互动。
此外,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注重保护农村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过去,农村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
为了实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注重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化等措施,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弘扬农村社区的精神风貌。
农村社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农村社区的精神风貌,对于构建和谐社区至关重要。
我们要注重对农村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创新,培养农村社区居民对自己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精神。
总的来说,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全面系统地推进。
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治理,保护农村环境,弘扬农村社区的精神风貌。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0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ຫໍສະໝຸດ 例分析江苏省华西村建设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华西村建设是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典范,其成功经验 具有借鉴意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 展集体经济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从贫困村到 富裕村的跨越。该村注重规划布局,建立了完善的公 共服务体系,同时保留了乡村特色和传统文化。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弘扬优秀农耕文 化,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精 神文明建设。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乡 村,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村生 态文明建设。
THANK YOU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加强环境治理, 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境绿化等, 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深化改革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流 转和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加强乡村旅游开发
利用农村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开发 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
创新土地使用和流转机制
总结词
创新土地使用和流转机制,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 土地保障。
详细描述
在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和流转机制。例如,可以通过土 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实现农村土地的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也可以引导农民将宅基地腾退 后,转化为集体建设用地或进行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整合资源,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总结词
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加 大投入力度,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 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农村社区建设意义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农村社区建设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农村社区是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
只有建设好农村社区,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农村社区建设是促进农村居民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设完善的社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农村居民身心健康。
农村社区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实现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
通过建设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和法治建设,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并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参与和支持,确保农村社区稳定和和谐。
1.2 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农村社区建设现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方面,一些农村社区面临人口外流导致的空心化现象,导致社区活力不足,基础设施闲置,社会服务配套不完善。
一些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道路狭窄、排水不畅、供水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社区的整体发展。
一些农村社区管理机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治组织和社区管理体系,导致治理能力不足,社区发展不协调。
农村社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也日益凸显,地方环境污染、农田土壤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发挥农民自治作用,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外流导致社区空心化、基础设施滞后影响社区发展、社区管理机制薄弱以及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行政村建设而成,形成的新型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
但是,在农村社区化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群众的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去解决问题。
标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农民在解决温饱、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对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这些要求,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在农村社区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建设活动。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一)“城镇开发建设带动”模式。
就是站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县域经济发展、小城镇开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围绕“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在什么地方发展;农民居住什么环境、在什么地方居住”两大课题,统筹考虑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农民富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按照“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聚区)镇、建设社区(中心新村)”的思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
(二)“产城联动”模式。
为给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有效破解“三农”难题,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区划,按照“以社区建设为突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人文关怀为纽带、以文明建设为保证”的建设方向,通过对代管的行政村进行村庄、土地双整合集中,实现了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农民产业集聚区內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然乐意搬迁到环境优美的城镇社区居住),土地向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户集中(人口集中以后加速了土地流转、土地向大户集中,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这样又反过来促进了村庄整合,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大家认识不断提高的当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热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社区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农村社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如何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振兴的关键。
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农民素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只有深入剖析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本文将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力求为解决这些问题寻找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1.2 问题意识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土地浪费严重,农田面积减少、耕地荒芜等问题日益突出。
农民素质问题。
部分农民缺乏现代化意识和创新精神,导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收入低下,影响整个社区的发展水平。
基础设施问题。
有些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便利的交通、水电等基本设施,影响农民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
政策支持不足。
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政府对政策制定和执行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制约了农村社区的发展。
社区管理体制问题。
一些农村社区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农民自治意识不强,影响社区整体治理水平。
这些问题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社区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的现象。
部分地区存在着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利用的问题,导致部分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而其他地区的土地资源却得不到合理利用。
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几点想法
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几点想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事情,它涉及到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素质、促进社区和谐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工作体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角度出发,探讨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其最基本的建设之一。
随着工业、农业以及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社区的功能愈加日趋多元化,对于通行、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和交通运输便利度,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此外,针对各种灾害的预防、抗灾,以及卫生环境的改善,环保等都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必修课。
二、推进农村社区产业发展农村社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各种产业,可以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因此,推进农村社区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掘产业潜力,选择适宜的产业,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计划。
比如,推广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深度游产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以及发展工商业和服务业等。
这样可以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区发展水平和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注重文化建设,它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的积淀。
通过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打造社区形象、促进文艺交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等手段,可以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
此外,要大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增强社区活力。
四、强化社区治理农村社区建设不能忽视了对社区治理的建设,只有做好了社区治理才能保障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
而治理的关键在于提高治理水平和能力,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主人翁作用,依靠流程的规范规定和做法,规范化促进社区的发展,进一步满足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五、营造“四好农村”最后,我们需要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发展和保护两手抓的原则,打造“四好农村”,这四好指的是经济prosperous、生态beautiful、民生首航first-class、治理 effective。
衰落与重建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衰落与重建---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欧洲人说,如果农村不能呼吸,城市也将窒息。
持续扩大的城乡差距使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惴惴不安。
*曾就农村问题多次讲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要解决农村问题。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
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我们在借鉴韩国经验的同时,可赋予它更为丰富的内容。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并不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部,甚至远远不是,乡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永续的创新过程,它不断为本地居民提供重新评估和规划自己生活的机会,不断唤醒被惯常的生存伦理所催眠的创造力。
但是首先由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仍然是一个可由之展开的具体的切入点。
对农村的公共工程投资以社区生产生活为中心,以吸收地方劳动力为主。
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社区居民调查分析社区的资源和自身需要,自主提出革新计划与合作方式,自主参与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和评估,这样就为社区与人共同发展提供了可能。
运作模式可因地而宜。
比如在县一级,可以成立一个由*相关部门、研究机构、非赢利组织(NPO)、社区代表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的乡村建设委员会,它从*预算中获得资金,但是不在*编制序列之内。
该机构按照现代NGO模式运作,施行透明管理,每一财政年度,由*审计局和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交叉审计。
任何一个村都可以与专业组织或研究机构联合申请社区建设项目。
项目申请书必须是社区居民充分参与下的结果,它既包括实体工程的计划,也要有未来全村的发展设计,它必须体现出村民合作的清晰脉络。
乡村建设委员会根据提交上来的项目申请,实地考察,评估村民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质量以及后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决定是否投资。
如果予以否决,必须给出详细的理由和改进的建议。
关于人才。
县乡财政负责中小学教育实质上就是农村为大中城市培养人才,即便是由国家为农村教育买单,在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还是要留在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衰落与重建――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①" 欧洲人说,如果农村不能呼吸,城市也将窒息。
建国前,作为无产阶级最可靠同盟军的农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建国后我国长期推行二元经济结构模式,通过牺牲农村,限制农民流动来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推动了城市工业化,使城市成为一个人口集中,文教发达的社区,而广大农村则仍长期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落后状态。
直到几年前为连绵不绝的通货紧缩寻找对策的时候,才发觉其主要原因是农民的收入太低,70%的农民消费只占到全社会消费总量的30%多一些;一个叫李昌平的乡党委书记终于向国家总理说了实话: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农问题由此被抬到了一个从未达到过的认识高度。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
现在,无论是在道义上还是从实际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需要上都已经到了工业返哺农业,城市关怀农村的时候了。
我们认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可据以振兴农村的具体途径。
在这里,农村社区建设的含义是,在逐步改善外部宏观环境的同时,以输入一定的资源为契机,推动农民充分参与,自主,自为,以期最终建设起一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可持续内源发展的农村社区。
以下就乡村社区建设的实质、内容与形式分述如下:一、融入社会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内容而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其社会结构简单,封闭程度较高,日常生活通过其特定地域内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
在我国主要包括:单村或联村社区,村镇和集镇社区,其他因历史等因素形成的特殊社区。
农村社区建设并不是要为农民构筑起一个个世外桃源,相反,它的实质是使一个个孤立的农村社区融入整个社会。
二元化社会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国家具有的特征,但是中国的二元化尤其典型。
城乡隔离政策的施行导致了城市化远滞后于工业化。
城市化的滞后带来的损失是双重的,一是制约了城市自身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人口的自然增殖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地的矛盾,农业无法产生规模效益。
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社会伤害;农民首先不是一种职业,而成了一种社会或政治身份。
打破户籍屏障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只要我们到农村去走一走,就会发现有许多新建的房子根本没有人住,那些在城市经商或务工的农民一方面不得不每月缴着房租,另一方面自己的房子长年闲置,这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财富的浪费。
当然制约农民移居城市的障碍不仅是户籍制和其他一些各具特色的歧视政策,还有一个因素是农村土地制度。
由于人的禀赋和资源占有的不同,那些热爱城市生活并已经在城市中有着稳定收入的人是有能力成为一个地道的市民的。
但是,模糊不清的土地所有权使他们仍然对土地保持着一种微妙的牵挂。
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既有利于解决那些进城务工经商和以非农产业收入为主的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方便了城市工商企业投资于农村。
如果说户籍制度改革为城乡一体化打开了一扇单向流动的门,那么对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探索就有可能为城乡一体化打开一扇双向流动的大门。
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优化配置资源,而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恰好阻碍了对这种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体系,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是绕不过去的。
无论是鼓励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还是就地发展小城镇,都和土地制度的变革有着紧密关联。
政府应鼓励各地在具体的乡村建设中探索各具特色的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制度创新。
在许多人的调查中,对农民的善分不善合有着诸多的描述和埋怨。
可谓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分田承包之后,每家每户都是一个微型的生产企业,每家每户都购置相同或类似的生产工具,采取相同或类似的生产方式,户与户之间基本上不发生生产联系,而提供生产资料和收购农产品的部门都是和农民无干的国家垄断企业。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精辟地论述了建立在这种生产方式上的社会组织的特征,“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
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
”[⑤] 现代的农民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只不过改善了生产工具,实现了地租和赋税的货币化而已。
只要这种农业仍然是生计农业,仍然是建基于一块块土地被分割开来的农业,农村的这种状况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改观。
农民的这种不合作不止导致社区生活的死气沉沉,更要紧的是他们作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已经被深深地卷入了市场,而不是作为一种有机的联系以在市场经济中进行有效的合作。
以前,他们每个人都被限制在一个木盆里,没有扩大活动的余地,现在他们还是在木盆里,但是这个木盆连同木盆里的人已经被抛进了市场经济的湍流。
分散的、同构的生产模式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财的闲置,在中部地区的农村调查中,特别是旱作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家庭都备有整套的农业机械,而这些机械能够发挥作用的时间在一年里也就是二十天左右。
加之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的攀升以及苛捐杂税的沉重,狭小的土地已无法承负日渐增加的成本,一些农民已经抛荒而逃,“耕者乐田”的乡村图景渐行渐远。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一个发展方向。
目前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公司+农户”、“专业协会+农户”、“股份合作”、“合作社”等。
在以“公司+农户”为代表的农企合作过程中,分散的农户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合作社能使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改变弱势团体的谈判地位。
合作社扎根于社区,实行“一人一票、民主管理”,主要目的是为社员提供服务而不是象企业那样仅以赢利为目的,所以不会轻易变更运营方向和地点,有利于促进社区的就业和福利,是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特殊经济组织。
合作社是处于农户、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中介组织,它的存在有利于市场的发育,有利于社区融入更为广阔的社会联系中去。
但目前,合作社在产业化经营组织中所占比重很小,其他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也很少,这是由政府的治理方式以及农民的自组织能力所决定的。
在生产日益社会化的今天,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农民自己的服务组织极为迫切。
产前,产后乃至产中的服务可以依据产品的不同组成不同的专业协会。
基于农" 民自身利益之上的专业协会是城乡市场的中介,是经济上融入社会的桥梁。
应该允许农民经营目前还有利可图的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储运加工销售,使初级产品增值的利润回归到农村社区居民手中。
也应该允许农民成立自己的金融互助组织。
只有农民才最了解农民的需求,而且他们的运作在成本上也是极具优势的。
欧洲最大的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起初就是由农业信贷合作社发展起来的。
把积极构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乡村建设的持续和深入开展。
有农民面而无农民社会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非赢利组织的缺乏。
应该鼓励农民成立一些社区内或跨社区的民间组织,诸如老年协会、公益协会、生产技术协会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农村生活,又和整个社会沟通了起来。
马克思说, "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⑥]乡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培养农民合作精神与合作技能的过程。
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不足,部分地造成了地方政府向农民乱集资乱摊派,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施行分税制之后,中央财政状况得到了改善,而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却日趋窘迫,现在国家应调整宏观政策,真正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以乡村社区建设为主要组织形式,大力投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
包括通讯、电力、广播电视、文教以及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农村融入社会的物质基础。
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不仅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工作,也是推动乡村社区变革的契机和初始力量。
韩国政府自1962-1971年实施了第一、二个经济发展5年计划,扶持重点产业和扩大出口,但在此期间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
为解决这一问题,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了“新乡村运动”,并设计实施了一系列的开发项目。
政府为新村运动的顺利进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到1980年4月的十年间,政府投资总额达到了27571亿韩元,兴建了大量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农村市场体系、能源设施等,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超出预期目标的效果,实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模式。
[⑦]我们在借鉴韩国经验的同时,可赋予它更为丰富的内容。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并不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部,甚至远远不是,乡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永续的创新过程,它不断为本地居民提供重新评估和规划自己生活的机会,不断唤醒被惯常的生存伦理所催眠的创造力。
但是首先由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仍然是一个可由之展开的具体的切入点。
对农村的公共工程投资以社区生产生活为中心,以吸收地方劳动力为主。
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社区居民调查分析社区的资源和自身需要,自主提出革新计划与合作方式,自主参与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和评估,这样就为社区与人共同发展提供了可能。
运作模式可因地而宜。
比如在县一级,可以成立一个由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非赢利组织(NPO)、社区代表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的乡村建设委员会,它从政府预算中获得资金,但是不在政府编制序列之内。
该机构按照现代NGO 模式运作,施行透明管理,每一财政年度,由政府审计局和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交叉审计。
任何一个村都可以与专业组织或研究机构联合申请社区建设项目。
项目申请书必须是社区居民充分参与下的结果,它既包括实体工程的计划,也要有未来全村的发展设计,它必须体现出村民合作的清晰脉络。
乡村建设委员会根据提交上来的项目申请,实地考察,评估村民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质量以及后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决定是否投资。
如果予以否决,必须给出详细的理由和改进的建议。
关于人才。
县乡财政负责中小学教育实质上就是农村为大中城市培养人才,即便是由国家为农村教育买单,在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还是要留在城市。
这样的单向流动必然使农村智力资源得不到相应的增长,从而进一步造成农村的衰落。
现在,有许多人在谋得了安稳的生活之后,愿意为农村提供一些服务,包括许多在城市中长大的人也有这种愿望。
农村社区建设要为这些真诚的想为农民作点事的人提供一个有序参与的组织化平台。
追逐着利益的城乡互动是一种常态,是必需的、是基本的;基于关爱的奉献是弥足珍贵的,这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一种方式。
把各种行有余力的人都引入到能够增加农民福祉的具体的建设行动中去,在农村社区内发现新的增长点(物质的和文化的),培植它,发展它。
由于参与的力量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的行业,他们带着不同的信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和农村社区的居民交流,在比较中发掘社区的特色和优势,并在持续的交往中建立起城乡之间的诸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