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最后一课1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解析
《最后一课》课文解析那天早晨,我很迟才去上学,非常害怕挨老师的训,特别是因为哈墨尔先生已经告诉过我们,他今天要考问分词那一课,而我,连头一个字也不会。
这时,我起了一个念头,想逃学到野外去玩玩。
【品味】全文以第一人称来写,能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
“我”的见闻、感受是本文的线索。
)【品味】写了哈墨尔先生对学生要求很严和“我”不爱学习、经常逃学的特点。
天气多么温暖!多么晴朗!白头鸟在林边的鸣叫声不断传来,锯木厂的后面,黎贝尔草地上,普鲁士军队正在操练。
这一切都比那些分词规则更吸引我;但我毕竟还是努力克服了这个念头,很快朝学校跑去。
(①找出两处环境描写,并说出其作用是什么。
) 【品味】“操练”不能换成“锻炼”,后者是体育运动,前者是指军队训练。
)【品味】这里写了小弗朗茨目睹的自然景象和社会景象,是作者交代的小说背景,也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
“我”贪玩,但能管住自己,这是小弗朗茨性格的基点,也是他后来思想转变的条件。
经过村政府的时候,我看见一些人围在挂着布告牌的铁栅栏前面。
(②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两年来,那些坏消息,吃败仗啦,抽壮丁啦,征用物资啦,还有普鲁土司令部的命令啦,都是在这儿公布的。
我没有停下来,心想:【品味】“坏消息”表现出小弗朗茨对普鲁士侵略者的反抗意识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又有什么事了?”【品味】“又有什么事了?”引起悬念,埋下伏笔。
这时,正当我跑过广场的时候,带着徒弟在那里看布告的铁匠瓦赫特,朝着我喊道:“小家伙,用不着这么急!你去多晚也不会迟到了!”我以为他是在讽刺我,于是,气喘喘地跑进了哈墨尔先生的小院子。
【品味】小弗朗茨误以为瓦赫特的话是嘲笑,这是伏笔。
)【段析】第一部分:写“我”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感受,和平常日子相比,显得有些异常。
往常,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总是一片乱哄哄,街上都听得见,课桌开开关关,大家一起高声诵读,你要专心,就得把耳朵捂起来,老师用大戒尺不停地拍着桌子喊道:【品味】从“总”字看,平常日子上课前喧闹是一惯性的,与下文的“安安静静”形成鲜明对比,为读者留下悬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概括、讨论与点拨法:课件:一、导语设计:投影出示:国、亡国奴的解释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现在回想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痛苦,仇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1、投影出示作者及写背景。
2、投影出示: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投影出示生字词四、深入探讨阅读课文,投影出示阅读要求。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
2024年七年级《最后一课》优秀教案
2024年七年级《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最后一课》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合作、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最后一课》的文学价值和深层含义。
对主人公情感和心态的把握和理解。
难点:学生对文章深层次情感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如何将文中情感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播放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引出主题。
提问学生对“最后一课”有什么联想和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阅读理解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教师逐段讲解,解释生词难句,并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深入探究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文章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角色扮演:选取学生扮演文中角色,模拟“最后一课”的情景,增强情感体验。
拓展延伸关联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似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其他国家的“最后一课”故事,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创作表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创作与“最后一课”相关的短文或绘画作品。
总结归纳回顾课文要点,强调文章所传达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表扬积极参与和有所收获的学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网络资源、实物展示等手段辅助教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进行关键词汇的默写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小组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果我是文中的主人公”的短文。
收集与“最后一课”相关的其他文化材料,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和短文质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文本解读
《最后一课》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
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文题诠释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
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
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3.主旨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失去的国土的悲哀和对母语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4.内容解读《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著名作品,常期被选入我国语文教材,作品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小弗郎士出场,有一段自然景色描写: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最关键的两个词是,暖和与晴朗。
暖和写人的心理感觉,而晴朗则是视觉认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必须告别某种重要事物的情况?”比如,毕业告别母校,或者搬家告别好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和爱国情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中的《最后一课》。
a.阅读课文《最后一课》,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b.分析主人公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心理变化,感悟爱国主义情感。
c.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提高语文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这是一篇描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在普法战争中被割让给德国后,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它反映了民族矛盾、爱国情感以及对母语的眷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这个案例展示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一个孩子如何从对法语学习的抵触转变为深刻的爱国情感。
d.了解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历史背景,理解法国民族矛盾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b.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c.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最后一课》,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新疆伊犁市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最后一课都德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板书设计最后一课都德情节人物小弗郎士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课上(发展)难受、懊悔索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心理第一课时一、自学展示1、作家及作品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小说文体简介:⑴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⑵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⑶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 课件 (共38张PPT)
总结:
从第11-23节是《最后一课》中心 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 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 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 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 最后一课的情景。
朗读最后一个部分(24-29)
1、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 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7.2021.7.20T uesday, July 20,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04:4320:04:4320:047/20/2021 8:04:43 PM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8时4分43秒下午8时4分20:04:4321.7.20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七下第7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小说要素: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小说的相关知识。
把这些资料整理在书本上,做好笔记,记忆掌握。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并理解“哽、宛转、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音、形、义;结合课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整体把握,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及动作,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文中深沉的爱国情怀,珍惜现在时光,抓紧时间学好本领,为祖国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
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的体裁是小说,结合体裁特点宜采用交流讨论的方法分析人物的各方面的描写。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最后一课
科目
语文
班级
41班
教师
马文军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爱国”,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巧妙的叙述角度和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都是值得细细分析和体会的。
演示文稿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最后一课课件
返回目录
第29页,共32页。
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
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D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 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 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 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返回目录
第17页,共32页。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 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 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回答:这是外貌描写,韩麦尔先生穿戴整齐,以示这最后
一堂课的庄重,表达了对母语的尊重。 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
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 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回答:他一定在想,多好的一切啊,可惜我要永远与它们
分别了。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国土和母语的留恋。
第18页,共32页。
3.小弗郎士的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也是 韩麦尔先生所具有的。请看第四部分中,对韩 麦尔先生的刻画,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 法?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 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第28页,共32页。
问: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 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课文内容精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课文内容精析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共有两个原因。
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
二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
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2.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看到的是:天气温暖而晴朗,画眉鸟在婉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布告牌前围满了人。
这里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
自然景象是那么的优美恬静,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社会现象,小弗郎士有的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有的理解但又令人沮丧(布告牌——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3.文中多次提到普鲁士士兵的操练、镇公所的布告牌、普鲁士士兵的号声,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环境描写,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普法战争。
4.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为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做了一个铺垫,有烘托的作用。
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地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人们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之感。
5.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婉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6.跑到学校后,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偏”显出安静得异乎寻常。
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
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探讨作者对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看法。
3.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4. 认识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如地理、历史等。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生动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电影《最后一课》,引入课文主题。
2. 了解作品背景:介绍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民族语言等。
3.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做好阅读笔记,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人的品质。
4. 分析课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以及思考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以及课文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5.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找更多文化和历史知识,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并拓宽知识面。
四、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1. 练习:教师预备一些练习材料,让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了解。
2. 作业:在家完成分析课文及练习题目,做好笔记。
五、板书设计1. 《最后一课》2. 作者:阿尔芒·珂丽斯蒂3. 历史和文化:纳瓦拉地区历史,民族语言和文化4. 主人公:米娜多,先生5. 课文分析六、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学生们明确了教育、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民族语言,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文化和历史知识面。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更加关注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并通过自主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分析课文通过本节课《最后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和文化对人的影响。
通过分析课文,学生们从中感悟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国家的发展历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7课《最后一课》
小弗朗士前后心理
“别上 学了”
“再不能学 法语了”
“全都懂, 挺容易”
看士兵操练 “有趣得多”
“那些坏家伙”
“该不会强迫鸽子 用德语唱歌吧! ”
“很怕韩麦尔 先生 ”
“可怜的人”“忘 “从来没有 了他给我的惩罚” 这么高大!”
幼稚贪玩、不懂事
崇敬老师,热爱祖国
总结: 贪玩不爱学习 怕老师 幼稚不懂事
学习环节之二: 人物
本文着重刻画哪两个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
认识小弗郎士
1、圈划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弗郎士的有 关语句,这些语句能表现出小弗郎士是 个怎样的孩子?
2、想一想小弗郎士在上课前后心情、态 度有什么变化?
(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
3、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4、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小说 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情节
人物(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开端)
幼稚、怕提问、想逃学
课前(发展) 课上(发展) 下课(高潮和结局)
疑惑、诧异 难受、懊悔 悲愤、懂事
小弗郎士:
心理活动贯穿全篇,主要段落有1、3、4、12-17、2l一 23,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归纳为:
贪玩,不爱学习------看到教室里种种不寻常情景后感 到吃惊------知道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后万分难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深懊悔--明白学好祖国语言的深刻 含义,憎恨普鲁士侵略者------被先生深挚的爱国激情 所打动,由衷地敬佩老师。
《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 法战争的第二年。普鲁士军队 长驱直入,侵占巴黎,占领了 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 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 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 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乡村教师韩 麦尔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 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 的爱国感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最后一课》ppt
语言描写
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 语言 —— 最明白,最精确”;他高度赞美 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韩麦尔先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 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 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 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 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①本文的作者 都德,他是 法 国作家. ②本文的体裁是 小说 ,它的三要素 是 人物 、 环境 、故事情节 。 ③本文以 普法 战争为背景,描写了韩麦尔先生给学 生上最后一节 法语 课的情景,表现了 国人民强烈 的 爱国 热情. ④第一部分是故事的 开端 ,有两个细节暗示了“最 后一课”的社会背景,请指出:
动作描写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 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怎样理解老师的举止?书写“法兰 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这一系列动作,表现韩麦尔先 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 的强烈愿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 声”的艺术境界。表示韩麦尔先生
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 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
整体感知
课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 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 受普军侵占以后,侵略者强 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师生 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带着问题快速浏览:
(1)找出小说的主要人物。 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
(2)理清文章的结构(时间先后、 地点转换)。
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 几部分?
这像一个特写镜头。先生与学生的 分别是如此悲壮,这时他一定有不 少的话要说,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 他的感情无法自抑,因此把种种感 情集于笔端。“使出全身的力量”, 好像使我们看到了感情的流向,这 些感情熔铸成两个大字:法兰西万 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最后一课》的主题思想、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分析。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体现爱国主义。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经历,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感。这篇文章是阿尔封斯·达沃代尔借以反映民族矛盾和爱国情怀的佳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在特定背景下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如何表达爱国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核心素养目标:1.提高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文章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增强文化认同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爱国情怀,培养对国家文化的自豪感;5.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复习中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容易偏离主题,导致讨论效果受到影响。为此,我需要在课堂讨论中更加关注学生,及时调整讨论方向,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1.加强对学生历史背景知识的传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文原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文原文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初中语文七年级《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整体设想]:《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概括法讨论与点拨法[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
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
《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
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份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二)份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 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__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__。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__,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__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__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__执行__,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__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课上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__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下课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背景
•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 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 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 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 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 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 不准再教法语。 •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 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可 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xuān
wǎ n
gēbo
chà
zhò u
sù
hǎo sǒu
à o
yà oshi
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 背景。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抓住线 索理清情节结构。
---疑为学之始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围绕学习目标,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请提 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上学路上的见闻 和 开端 心理活动。(1-6)
课文情节
2、我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的情景。(7-23) 发展 3、下课时韩麦尔先生悲壮、 不屈的精神。(24-29) 高潮和结局
质疑再探: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朱熹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 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有什么新的疑 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小说知识(二) 小说的描写方法: 1、描写人物: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2、描写环境或人物: 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 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
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gěng duó zhuà n ché ng wǔ qí dǎo
自探提纲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的? 3、这篇小说从情节上来看,可以分成哪 三个部分?
自探提示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围绕自探提纲,在文中 进行圈点勾划,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合探时解决。
•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 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 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 小佛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 • 3、这篇小说从情节上来看,可以分成哪三 个部分?
运用拓展:
1.初学了这篇文章,请大家思考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 是本来贪玩的小弗朗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地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 朗士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 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 法有哪些? 作者借助于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地刻画了小弗朗士和 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对 于侵略者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