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4升华和凝华
12.4升华和凝华教案(沪科版九年级)
12.4升华和凝华教案(沪科版九年级)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3.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教学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再联系实际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2.4 升华和凝华
探究实验 碘的升华、凝华 实验器材:烧瓶、橡皮塞、酒 精灯、铁架台
1、实验前, 猜想把碘 加热会 _______ _
2、实验过程中,给烧瓶 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 什么现象?有无液态碘 出现?
3、停止加热,看到了什 么现象?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 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 热,不加热行吗?
12.4 升华和凝华
美丽的雪景
雪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是由 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呢?
雾凇: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的自然 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霜:在初冬时节,你见过吗?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知识回顾
固态
液态
气态
想一想
1、你们认为除了以上的四个物态变化,还有没 有其他物态变化?
是( A)
A. 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 和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B. 雾是浮在浮尘上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C. 露是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为小水滴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为小水珠,而后又凝 固成小冰晶
指出下列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熔化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液化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汽化 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凝华 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升华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凝华 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 升华 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凝固 9)冬季带眼镜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
6、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 出现冰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4 升华和凝华 教案设计
升华与凝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2、知道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规律;3、能用物态变化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观察、分析并了解升华与凝华现象;2、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3、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放入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一长就会变小甚至消失吗?……在寒冷冬天早上,窗的玻璃上会出现非常漂亮的窗花,你知道窗花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升华与凝华。
二、进行新课(一)复习旧知以上是我们学习的知识,那么固态与气态之间可以不经液态直接互相转化吗?(二)研究问题:固体与气体的直接转变把少量的碘放入烧瓶,上面盖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为什么吗?停止加热后,继续观察有何现象发生?现在能解释这一现象吗?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过程中物质需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三)想一想:看见这只灯泡,你有什么问题吗?1、灯泡用久了为什么灯丝会变细?2、灯泡为什么会变黑?3、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升华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由于钨气体遇冷时凝华的结果。
现在你可以解释以下现象吗?樟脑丸怎么就小了呢?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了寒冷的冬天,窗的玻璃上有冰花,是因为水蒸气在冷的玻璃上发生了凝华(四)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五)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下列图中所涉及到的现象能用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加以解释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思考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12.4升华和凝华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材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再联系实际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碘升华和凝华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能透过现象认识到物理本质的能力;2、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2、通过分组活动、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教学准备:1、学具:收集的文字资料。
2、实验仪器:烧瓶、酒精灯、棉线、碘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法、例举法。
学法: 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程序:一、复习引入(3分钟)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
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4、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举例说明。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4 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4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作品的消融、冬天窗户上的霜等。
3.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和凝华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4.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升华和凝华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升华吸热、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制冷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能够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升华和凝华过程。
3.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以及升华和凝华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冰块、加热器等)、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作品的消融和冬天窗户上的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 分析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如温度和压力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4. 展示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5.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升华和凝华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升华吸热和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制冷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升华和凝华定义: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精选2019年秋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12.4升华与凝华
12.4 升华与凝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认识升华和凝华。
(2)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烟滚滚”,以渲染气氛。
问:你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吗?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我们已知物质有三种状态,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提问:物质能不能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呢?(二)讲授新课1.升华和凝华【过渡】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化呢?想一想,请举例说明。
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了;冰冻的衣服干了。
【探究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
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试管后,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
【提问】中间过程中物质有液态的物质出现吗?这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没有。
说明由碘固态直接变成了碘蒸气。
不是经过熔化和汽化过程。
【定义】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过渡】引导学生分析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提问】碘蒸气是从哪里来的?碘蒸气的产生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后来的固态碘是从哪里来的,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总结】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2.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举例】新旧灯泡比较。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教学设计:12.4升华与凝华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12.4升华与凝华一、教学目标1.理解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区别。
2.掌握升华与凝华的常见实例和原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区别。
2.升华与凝华的实例和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白板、黑板、电脑和投影仪。
2.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铅笔和橡皮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或一个实物引入新知识,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对升华与凝华的兴趣,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和问题。
2. 观察实验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例如将一块冰放在室温下观察其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3. 理解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区别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区别,包括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例如水的升华和硫的凝华,来加深学生对两者的理解。
4. 探究升华与凝华的原理教师通过PPT或实物等展示升华与凝华的原理,例如分子间的作用力和能量转化等机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升华和凝华发生的条件和原因。
5. 实例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几个常见的实例,例如冰块融化、水汽凝结等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过程。
6. 拓展应用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拓展问题,例如如何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等条件来实现物质的升华或凝华。
7. 小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总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区别,并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进行适当解答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区别有了正确的理解。
2.学生能够举出升华与凝华的常见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4.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5.学生的笔记和作业情况。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升华与凝华的实例和应用。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升华和凝华》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升华和凝华》教案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以及分析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2.了解人生的升华和升华。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碘的升华和冷凝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步骤,即提出问题→ 猜想→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要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教学困难]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预习导学案2.教学设备:少量碘试管塞、冷热水箱【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实验、交流讨论1/5【教学过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回顾,我们知道物质有三种状态。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问题:物质可以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或者从气态变成固态吗?(板书)升华与升华的学习目标:1。
了解升华和升华的概念。
2.了解升华的吸热和放热。
3.能够说明升华和升华探索的应用:碘的升华和冷凝。
请仔细阅读并思考内容。
在阅读的同时,配合小组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
比较谁能在5分钟内正确回答以下问题问题问题1。
通过观察实验期间碘状态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物质在升华和升华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热量吗?老师总结并在黑板上写下:第一,概念1。
升华(吸热)物质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2.冷凝(放热)[提醒]控制碘的量:只需要少量碘颗粒。
需要强调的是,不存在液态碘。
试管口应密封。
在分组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老师会进行导游。
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未能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操作、观察和指导。
组织引导学生小组参与教师活动,在学生思考后进行猜测,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实验】碘升华和冷凝学生利用实验进行探索和研究。
学生实验结束后,各组代表报告实验观察结果,全班交换各组的解释和观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2.4升华和凝华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4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升华和凝华的特点;3. 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其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2. 教学重点: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冰雪融化、衣物晾晒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变化的现象。
2. 知识讲解:1) 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特点;3) 分析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 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 引导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 答案:(学生作业答案需在课后批改后反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探讨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技、环保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变化的现象,进而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清晰地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关键知识点。
作业设计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件12.4 升华与凝华
露:天气较热时,空气 中的水蒸汽清晨前遇到 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 等,液化成小水珠附在 它们的表面,这就是露。 (液化)
巩固练习
1. 下面关于云、露、雾、霜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 和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B. 雾是浮在浮尘上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雪:当水蒸气上升到很 冷的高空时,水蒸汽凝 华成六角形的冰花,冰 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 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 这就是雪。(凝华)
雾:空气中如果有 较多的浮尘,水蒸 汽遇冷液化成小水 珠附在浮尘上,和 浮尘一起漂浮在空 气中,这就是雾。 (液化)
霜:夜晚,气温降到0摄 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 水蒸汽遇到地面上冷的物 体,凝华为冰花附在物体 上,这就是霜。(凝华) 霜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升华与凝华
前面我们学习了固态与液态之间、气态与液态 之间的物态变化。
气态
? ?
固态
凝固 熔化
液态
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呢?
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铁丝 网上 针状 的霜
北方严寒的冬天,一直
冰冻的衣服也晾干了,这 是为什么?
升华
冰
水蒸气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升华吸热) B. 卫生球变小了 (升华吸热) C. 霜的形成 (凝华放热) D. 雾、露的形成 (液化放热) E.水结冰 (凝固放热) F.夏天衣服被晒干 (汽化吸热) G.冰化成水 (熔化吸热) 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液化放热) I.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凝华放热)
C. 露是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为小水滴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为小水珠,而后又凝 固成小冰晶
2018-2019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4节 升华与凝华
第4节升华与凝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认识升华和凝华。
(2)师生共同探究人工造“雪”的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和应用。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把樟脑丸碾成粉末后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过一会儿,放入烧瓶内的松枝上出现了洁白的“人造雪景”,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引入课题。
【自主预习案】1.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_______ 叫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
升华过程热(填“吸”或“放”),凝华过程热(填“吸”或“放”)4.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和_______,它们是___热过程。
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和_______,它们是___热过程。
【课堂探究案】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器材:圆底烧瓶、酒精灯、碘、铁夹按下面的方法实验(1 )在圆底烧瓶中放入少许碘,在靠近碘粒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观察现象(碘的状态改变)(2)冷却,再观察碘的状态变化,观察棉线上析出的物质及其外观情况,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3.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回答:(1)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升华也需要热,凝华也需要热。
2018年春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案 (新版)沪科版
作
共
建
智
能
应用
知识点1:升华
问题1:观察碘的物态的变化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中,给烧瓶里的碘加热,烧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有无液态碘出现?
(2)停止加热,在烧瓶壁看到了什么现象?
(3)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小结:
(1)不加热时,固态的碘不发生变化;当微微加热时,固态的碘直接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
重点
1.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2.举出生活中或自然界中升华和凝华的例子。
难点
运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学环节安排】
环
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最佳解决方案
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
舞台上“白烟滚滚”、树枝上的“雾凇”、植物上的霜等。复习
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之间相互转化吗?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第四节升华与凝华
例1:【解析】樟脑球是固态的,变小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故选D
【变式练习】答案:升华.
知识点2:凝华
问题1:什么叫凝华?凝华现象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小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华.凝华需要放热.
问题2: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有哪些?
小结:碘的凝华,霜、雾凇、冰花、雪的形成等.
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批改.教师搜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补缺。
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1、2两题
教师布置,学生课下完成书面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反
思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教案新版沪科版2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认识冰箱的制冷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2.经过辨别生活中常有的物态变化现象,培育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关怀环境、乐于研究、勇于实践的精神.2.经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会自然现象中的美好与和睦 .【教课要点】经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育学生的察看和实验能力. 经过对平时生活中实例的解说,培育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教课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冰箱制冷原理.【教具准备】玻璃片、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多媒体课件等.【教课课时】 1.5 课时【稳固复习】教师指引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解说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精选部分难题解说).【新课引入】师我们知道冰块吸热后消融成水,再持续吸热就变为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那么物质吸热后能不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请同学们踊跃思虑并讲话.生:应当能够吧,比方固态空气清爽剂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甚至消逝了. 这就是固态的空气清爽剂直接变为了气态,并飘散到空气中去了.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固态物质是能够直接变为气态的那么气态物质能否能够直接变为固态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气态物质也能够直接变为固态,比方暮秋和早春时出现的霜就是水蒸气直接变为了师同学们真棒!那么今日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固态随和态之间的互相转变:升华和凝华.【预习指导】阅读课本 P22-25 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观点、规律、规定以及冰箱制冷原理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达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而后,各小组内部沟通议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现.【沟通展现】1. 各小组代表举手讲话,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论校正.2. 学生怀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研究】升华凝华一、教师向学生演示“人造雪景”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瓶内放入少量樟脑丸粉末,而后加热,樟脑丸消逝,再将一枯树枝放入烧瓶内,这时便能够看到气态的樟脑丸在枯树枝上变为雪花状.学生认真察看后,提出疑问:这个实验真奇特,樟脑丸粉末是怎样跑到枯树枝上的?师同学们问得很好,这个实验波及了两个物态变化,第一是固态的樟脑丸粉末在受热后,直接由固态变为了气态,这个过程就是升华,而后是气态的樟脑丸碰到冷的枯树枝又凝结成了固态樟脑丸,这个过程叫做凝华,我们一会儿再学.【师生互动概括总结】1. 升华:物理学中将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2. 辨别升华现象时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要点词”.二、学生疏组实验:利用课本图12-36 碘的升华进行实验考证,并回答以下问题:师指导学生实验:在烧瓶里放少量固态碘颗粒,而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轻轻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没有了,而瓶的底部也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这说明碘发生了____现象 . 冷却一会儿再看,瓶内也没有液态的碘,但甁壁上却附着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____现象 .现象灯泡或日光灯管用的时间长了,管壁会变黑,这是因为钨在高温下为____气态,又在灯壁上 ____为黑色的固态钨.生:升华凝华升华凝华师请同学们议论沟通后试着回答:舞台上的缕缕青云或淡淡漠雾是怎样形成的?解说人工降雨 .形成淡淡漠雾;将干冰“喷”入高空冷空气层,干冰很快升华汲取大批的热量,使四周冷空气层的温度急剧降落,这时冷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渐渐变大后着落,在下落中碰到暖气流就会消融而形成雨.例题 1(多媒体展现)以下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放在口袋里的樟脑丸变小了B. 路边的“雪人”没有消融却越变越小,最后消逝不见了C. 霜的形成D. 碘放在火上烤一烤,产生紫色的气体分析:此题的要点是鉴别升华现象. 升华现象就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樟脑丸、雪、碘都是固态,以后都变为气体,应选项 A、 B、 D 都是升华现象 .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成,不属于升华现象 .答案: C三、小组内部议论沟通,回答以下问题:师什么是凝华?你辨别凝华现象的方法是什么?生:像霜的形成那样,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辨别凝华现象时,也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要点词”.师其实不是全部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它也仅限于某些物质在必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下边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凝华现象.生 1:冬季严寒的清晨,室外物体上经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生 2:严寒的冬季,清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碰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 .生 3:严寒的冬季,树枝上“雾凇”的出现,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碰到冷树枝,在树枝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雾凇” .例题 2(多媒体展现)在我国北方的冬季,常有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C.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D.正在跑步的人嘴中呼出“白气”分析: A 项中结冰的衣服变干的过程中,固态的冰变为水蒸气,属升华; B 项中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的过程中,室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冷的玻璃,直接变为冰晶(冰花),属凝华; C 项中湖面的冰晶是由水冻成的,属凝结; D 项中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因而可知,此题选 B.答案: B【讲堂训练】教师指引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师我们知道汽化和液化互为相反过程,消融和凝结互为相反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相反过程 . 已知一个过程为吸(放)热过程,则它的逆过程必定为放(吸)热过程. 下边请同学们试着来剖析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状况.生 1:我们在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时,把装着固态碘的试管放入热水后,出现了固态碘升华成碘蒸气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热水对碘加热了,所以碘的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生 2:我们把装着碘蒸气的试管放入冷水中时,出现了碘蒸气凝华成固态碘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碘蒸气遇冷放出了热量,所以碘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师生互动概括总结】(1)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2)物质升华时汲取热量,凝华时放出热量.2. 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并解说.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多媒体课件)( 1)我们能够把物质的三态分为低能态(固态)、中能态(液态)、高能态(气态),如图所示,当物质由低能态向高能态变化时要吸热,,反之则要放热,从图中可知,吸热的过程有:消融、汽化、升华;放热的过程有:凝结、液化、凝华.( 2)在判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时,对物态的“称号”平时化用语致使我们判断错误.如“烟、粉”一般由固体小颗粒构成,为固态. “雾”、“白气”、“汗”一般由小液滴构成,为液态 .3. 教师用多媒体展现电冰箱的结构,启迪学生思虑回答冰箱的制冷原理.4.教师指引学生概括水之旅中的物态变化(多媒体展现)【讲堂训练】教师指引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讲堂小结】教师指引学生概括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达成课本P26作业 1 2 3.2.请同学们达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 1)液化( 2)液化( 3)升华( 4)凝华( 5)凝华( 6)液化( 7)汽化(或蒸发)2.升华凝华3.河水蒸发到空气中的部分水蒸气发生了液化,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淡淡的白雾 .1. 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简单忽视的两种物态变化. 只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其实不罕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以为固态随和态之间的变化一定经过液态阶段,所以教课中应付其足够重视,以确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2. 我在教课中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让学生在进行察看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顶用对碘加热来揭露固态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经过剖析推测其需要放热,因为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要点,所以我在这里没有过多解说实验设计 .3. 用碘做升华、凝华实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物质,可是碘蒸气有毒,做实验时一定把它关闭起来,免得影响学生健康.。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与凝华
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你一定看过文艺晚会吧,舞台上 产生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这种特殊 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干冰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使周围的 温度下降,周围的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即我们 所见到淡淡的薄雾。
干冰(固态 二氧化碳)
小冰晶 熔化
凝华
升华
升华 吸热 降温
二氧化 碳气体
D.寒冷的冬天窗户玻璃出现的冰花
5.日光灯管用久后,两端会变黑,这是灯丝钨发生
了( B )
A.升华的结果
B.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C.凝华的结果
D.先凝华后升华的结果
6、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
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
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C )
A.熔化和汽化 C.凝固和凝华
空气中的 水蒸气
小水珠
雨
雪
“雪”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在秋末、初冬时节,你见过吗?
霜 它是怎样形成的?
雾凇
“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霜
空气中的 水蒸气 (气态)
凝华 小冰晶 (固态)
二、凝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放热
“雾凇”
水蒸气 凝华 小冰晶
B.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7、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D)
8、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
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
是( c)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C)
A.初夏,清晨林中弥漫白雾 B.俗话说“水缸穿裙子,老天要下雨” C.衣柜中樟脑丸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小 D.深秋,公园大道两旁的柿子树上的 柿子挂满了白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