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重力 弹力 摩擦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教案第一章:重力1.1 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强调重力的作用是使物体朝向地心运动。
1.2 重力的大小介绍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地心的距离成反比。
解释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指出其值约为9.8 m/s²。
1.3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即垂直向下。
讨论重力对物体的影响,如物体在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
第二章:弹力2.1 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强调弹力的作用是使物体恢复原状。
2.2 弹力的大小介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遵循胡克定律。
解释弹簧常数的概念,并指出其与弹力的大小成正比。
2.3 弹力的方向强调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讨论弹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弹簧和弹性体。
第三章:摩擦力3.1 摩擦力的概念解释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强调摩擦力的作用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3.2 摩擦力的大小介绍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解释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并指出其与摩擦力的大小有关。
3.3 摩擦力的方向强调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讨论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汽车刹车和摩擦材料。
第四章: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相互作用4.1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合成解释在实际问题中,物体可能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强调需要根据物体的状态和受力情况进行合成分析。
4.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平衡介绍平衡状态的概念,即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强调在平衡状态下,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相互抵消。
4.3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应用讨论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结构设计和物体运动。
强调需要综合考虑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复习题和练习5.1 复习题设计一系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复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提供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重力弹力摩擦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
1、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特点: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mg,g=9.8N/kg
2、弹力: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回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
特点:它的方向跟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
因物体的形变有多种多样,所以产生的弹力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3、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特点: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
压力越大,物体接触面越粗糙,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第一章:重力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重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2 教学内容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的定义,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重力的作用:解释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如悬挂物体、地球上的物体等。
重力的计算:介绍重力的计算方法,公式为F = mg,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重力在生活中: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天平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重力的作用。
计算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运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生活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弹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弹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2 教学内容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物体因形变产生的力。
弹力的产生:解释弹力的产生原因,如弹性形变、弹簧等。
弹力的作用:介绍弹力的作用,如弹跳、弹性碰撞等。
弹力的计算:介绍弹力的计算方法,公式为F = kx,其中k 为弹簧常数,x 为形变量。
弹力在生活中:举例说明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床垫、弹力球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弹力的存在和作用。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弹力的作用。
计算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弹力公式进行计算。
生活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摩擦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摩擦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定义,物体表面间的阻碍力。
摩擦力的产生:解释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如接触面粗糙度、物体间的相互摩擦等。
摩擦力的作用:介绍摩擦力的作用,如行走、开车等。
总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基础)【考纲要求】1、掌握力的初步概念,理解力的三要素,掌握力的示意图;2、会正确使用弹簧秤;会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3、知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方向;4、知道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度的关系。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要点诠释:(1)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这就是力的物质性。
“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
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要点诠释:(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三种情况:①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例如:刚驶出站台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匀速行驶的汽车拐弯了。
③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例如,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如用力捏橡皮泥,使橡皮泥变成各种形状;用力拉弓,使弓张开;将尺变弯等。
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符号和单位①在物理学中,用字母“F”表示力,为了区分不同作用或性质的力,还常常用其他字母表示力,如重力—G。
②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教案第一章:重力1.1 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强调重力的作用是使物体朝向地球的中心运动。
1.2 重力的计算介绍重力的计算公式:F = mg,其中F是重力,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约9.8 m/s²)。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
1.3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即垂直向下。
解释重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第二章:弹力2.1 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强调弹力的作用是使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
2.2 弹力的计算介绍弹力的计算公式:F = kx,其中F是弹力,k是弹簧常数,x是形变量。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弹簧产生的弹力。
2.3 弹力的方向强调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形变方向相反。
解释弹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弹簧秤、弹簧座椅等。
第三章:摩擦力3.1 摩擦力的概念解释摩擦力是物体表面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强调摩擦力的作用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3.2 摩擦力的计算介绍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 = μN,其中F是摩擦力,μ是摩擦系数,N是物体受到的正压力。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3 摩擦力的方向强调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释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鞋底摩擦、汽车刹车等。
第四章:重力、弹力与摩擦力的相互作用4.1 重力、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解释重力、弹力与摩擦力在不同情境下的相互作用。
强调这些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2 实例分析提供实例,分析重力、弹力与摩擦力在实际情境中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 综合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重力、弹力与摩擦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强调理解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5.1 复习重点内容回顾本章所学的重要概念、公式和原理。
强调学生对重力、弹力与摩擦力的理解。
5.2 复习练习提供复习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弹力与摩擦力的掌握。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课件(新教材粤教版):重力、弹力、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越大.( × )
提升 关键能力
1.计算摩擦力大小的“四点”注意 (1)首先分析物体的状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f=μFN计算,而静摩擦力没有公式可用, 只能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计算.这是因为静摩擦力是被动 力,其大小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介于0~fmax之间. (3)“f=μFN”中FN并不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根据题意,因上一张白纸相对下一张白纸 向右滑动或有向右滑动的趋势,则上一张 白纸受到下一张白纸的摩擦力一定向左, 那么下一张白纸受到上一张白纸的摩擦力一定向右,C正确; 正常情况下单张纸打印必须满足滚轮与白纸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于 纸与纸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则μ1>μ2,D正确.
考向2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例2 如图所示,公园里有一仿制我国古代欹器的U形水桶,桶可绕水 平轴转动,水管口持续有水流出,过一段时间桶会翻转一次,决定桶 能否翻转的主要因素是 A.水桶自身重力的大小 B.水管每秒出水量的大小 C.水流对桶冲击力的大小
√D.水桶与水整体的重心高低
水管口持续有水流出,而过一段时间桶会翻转一次,主要原因是流 入的水导致水桶与水整体的重心往上移动,桶中的水到一定量之后 水桶不能保持平衡,发生翻转,故选D.
判断 正误
1.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作用.( × ) 2.轻绳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 ) 3.轻杆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的方向.( × )
提升 关键能力
轻绳、轻杆、弹性绳和轻弹簧的比较
轻绳
轻杆
弹性绳
物理: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定义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
重力、弹力、摩擦力_知识点+题+填空
拉力的大小 (N)
0
2
4
6
8
弹簧的长度 (cm)
15
16
17
18
19
弹簧的伸长 (cm)
0
1
2
3
4
实验结束后,加在弹簧自由端的拉力消失,弹簧长度回到15cm. 请你对表中的弹簧的长度数据进行研究,填写对应的弹簧的伸长数据。 并分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结论是: _____。 3.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8甲所 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钧码的质量和弹簧测力计 相应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C、施力物体在前,受力物体在后 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 不一定接触
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力。 B、不接触的物体只要能发生相互作 用,就可能产生力; C、施力的物体不一定受力; D、以上说法都 正确。
6、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改变物体的状态 B改变物体的形状 C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D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力的三要素是: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
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 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 ;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 。有时也可以
所用的力。 5.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
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整理在高一物理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力学了,示意图很多,需要背的公式也超级多,实在是让人感到头疼。
但再难也要迎难而上,必须要把这些知识点都吃透了。
下面是为你推荐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帮到你。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整理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3、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4、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3)摩擦力的大小: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重力弹力摩擦力1
重力、弹力、滑动摩擦力【知识要点】一、力(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这种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3.力的分类:根据______来命名的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根据_______来命名的有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等。
二、重力(1)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无关。
(3)方向:____________。
(4)重心:即重力的作用点。
注意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对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_______法确定。
三、弹力(1)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 。
(2)方向:与_________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
因此线的拉力沿着线的收缩方向,面与面、点与面接触处的弹力垂直于接触面(若为曲面则垂直于切面),且指向__________的物体。
(3)弹簧的弹力:在弹性限度内有F=_________;x为形变量,k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
四、摩擦力(1)产生条件:①_________;②接触面粗糙;③有______________(2)方向:①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根据滑动摩擦力总是___________判断,但须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②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___________方向相反,可利用“假设法”判出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3)大小: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由公式________计算,式中,N指_________,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μ为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②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与最大静摩擦力f m之间,只能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和所受的其他力确定。
五、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受力分析一般步骤:①首先确定_______;②然后依照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其他物体的联系,按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力等顺序依次分析;③最后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受力物体处于题目中所给的运动状态。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以及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弹力、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作用。
3. 运用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1. 重力(1)重力的概念(2)重力的计算方法:G=mg(3)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重力势能等。
2. 弹力(1)弹力的产生原因:弹性形变(2)弹力的计算方法:F=kx(其中k为弹簧常数,x为形变量)(3)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力球等。
五、教学安排1. 课时:5课时2. 教学过程:(1)第1课时:讲解重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第2课时: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计算方法及应用。
(3)第3课时: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4)第4课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5)第5课时: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掌握情况。
2.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重力、弹力、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实例。
3. 布置综合性练习题,检验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学教程2. 实验器材:弹簧、摩擦片、小球等3. 多媒体课件: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动画演示4.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第1讲 重力、弹力、摩擦力
例1 画出下图中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各接触面均光滑)。
[答案]
答案
[关键能力升华] 轻杆和轻绳上弹力的分析 (1)“动杆”和“定杆”上的弹力 ①动杆:若轻杆用光滑的转轴或铰链连接,当杆处于平衡时杆所受到 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轻杆只能起到“拉”或“推”的作用,否则会引 起杆的转动。如图甲所示,若C处为转轴,则轻杆在缓慢转动中,杆上弹 力方向始终沿杆的方向。
物理观念 形变、弹力、胡克定律 1.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01 _形__状___或 02 _体__积___的变化叫作形变。 2.弹性 (1)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去作用力能够 03 ___恢__复__原__状___, 这种形变叫作弹性形变。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 能完全恢复原来的 04 ___形__状____,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
解析
考点 2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科学思维梳理] 1.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1)假设法
(2)状态法: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 向。
(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
2.求解摩擦力的技巧
例2 (多选)如图所示,甲物体在沿斜面的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乙物 体上,乙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增大外力F,两物体仍然静止,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对甲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B.乙对甲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C.乙对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D.乙对地面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答案
[解析] 设甲的质量为 m,斜面倾角为 θ,若 F=mgsinθ,乙对甲的摩 擦力为零,F 增大,Ff 增大,方向沿斜面向下;若 F>mgsinθ,乙对甲的摩 擦力沿斜面向下,Ff=F-mgsinθ,F 增大,Ff 增大;若 F<mgsinθ,乙对 甲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Ff=mgsinθ-F,F 增大,Ff 可能减小,也可能反 向增大,故 A 错误,B 正确。以甲、乙整体为研究对象,知地面对乙的摩 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 Fcosθ,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乙对地面的摩擦力水平 向右,大小也为 Fcosθ,则 F 增大,f 增大,C 正确,D 错误。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及计算。
2. 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计算及应用。
3. 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计算及应用。
4. 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
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特点、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及计算。
2. 第二课时: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计算及应用。
3. 第三课时: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计算及应用。
4. 第四课时: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课时:总结本章内容,进行测试。
六、教学活动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特点、计算方法及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并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精神等。
八、教学拓展1. 科普知识: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工程建筑等。
第二章 第1单元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对球A的弹力的情况.
①若车厢和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球A受力平衡,所 以后车厢壁对小球无弹力. ②若车厢和小球向右做加速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后车厢壁对小球的弹力水平向右.
2.弹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 (1)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
体发生形变的那个物体上.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名师归纳]
(1)在本题中,判断弹力的有无时,必须
根据物体的 运动状态 ,并结合 牛顿第二定律 进行判断. (2)在分析绳子的弹力时,易出现的思维误区是认为 只要绳子处于伸直状态,就一定有弹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而相
对滑动趋势不如相对滑动直观,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所以 静摩擦力的方向判定较困难.为此常用下面几种方法: 1.假设法:假定没有摩擦力(即光滑),分析相对静止的物 体间能否发生相对滑动.若能,则有静摩擦力,方向与
4.力的图示:包括力的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三个要素.
力的图示与受力示意图是有区别的. 力的图示要求严格画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相同标度下 用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受力 示意图着重于力的方向,不要求作出标度.
二、重力
1.产生: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
相对滑动方向相反;若不能,则没有静摩擦力.
如图2-1-4甲、乙所示, A、B两物体均在外力F作
用下一起匀速运动.若假
设甲图中A受摩擦力,则 A将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A不受静摩擦力.而乙图中,若假设A不受摩擦力,则A将 相对于B向下滑动,即A受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2.运动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
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自然界中的力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第二章:重力2.1 教学内容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的单位:牛顿(N)。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重力的概念、作用点和单位。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重力的方向。
2.3 教学活动讲解重力的概念、作用点和单位。
进行实验,观察重力的方向。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弹力3.1 教学内容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弹力的单位:牛顿(N)。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单位。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弹力的作用。
3.3 教学活动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单位。
进行实验,观察弹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摩擦力4.1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相对运动或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单位:牛顿(N)。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单位。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作用。
4.3 教学活动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单位。
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第1单元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内容黄金组.1.知道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弹力的方向.知道如何显示微小形变.3.知道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会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知道动摩擦因数跟什么有关.知道最大静摩擦的概念,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跟两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二、要点大揭秘1.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几何形状和物体各部分的质量分布情况来决定.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点.一般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的形体之内.也可能在物体的形体之外.比如一根均匀的直铁丝,其重心在其中央轴线的中心;若将此铁丝折成L形.则其形状改变,其重心位置也随之改变,此时重心位置必不在物体上.2.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两个互相接触的球,它们之间有弹力作用吗?两物体间产生弹力的条件是:(1)两者互相接触;(2)物体由于接触而发生弹性形变.以上两条件缺一不可.分析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可以先看两者是否接触,再看其是否对应地发生了形变.对于物体的形变,则应注意有的很明显,容易觉察;有的很微小,不易觉察.对于不容易觉察的情况,可假设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被悄悄撤除,判断研究对象静止的状态是否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存在弹力作用.上述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二个相互接触的球,撤去任何一个小球,另一个球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故不存在弹力的作用.3.弹力的方问一定跟接触面垂直吗?物体与支持物接触,支持物与物体间发生压缩形变而产生弹力,弹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当物体间为面与面的接触时,弹力垂直于接触面如图1-7所示:当物体间为点与面(包括平面与曲面、曲面与曲面等)接触时,弹力方向过接触点且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如图所示.由此可见,弹力方向是过接触点的接触面法线方向、因此弹力为法向力.4.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其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因此有的同学会以为摩擦力只能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不可能成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动力.其实不是这样,如人向前行走,脚有向后趴地的动作,所以脚所受的摩擦力是向前的,与人的运动方向一致,这是推动人体向前移动的动力;又如图,A、B两物块分别以v1、v2的速度向右运动,当v1<v1时,则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与其运动向右的方向一致,是动力,若当v1>v2时,则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与其向右的运动方向一致.摩擦力对B是动力.5.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吗?可以用右图所示的情况来研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假定图中水平力F由零逐渐增大到10N时,物体才开始发生运动,显然,当F=0、1N、2N、……8N、9N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始终与F的大小对应相等,可见静摩擦力的大小有如下特征:(1)静摩擦力的大小总与迫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量)大小相等,且静摩擦力随此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的增大而增大;(2)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即最大静摩擦力.应注意不能机械地套用f=μN来求静摩擦力,例如上述例子的物块对水平面的正压力并没有变化,而静摩擦力却有多个可能值.三、好题解给你1.本课预习题:(1)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其重力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一定等于其重力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D.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2)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B.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D.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3)如图所示,小球重为G,放在两光滑平面间,其中一个平面水平,另一平面倾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则球对斜面的压力为______。
(4)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B.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C.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D.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5)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C.同一点产生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必互相垂直D.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本课预习题答案:(1)C;(2)BC;(3)0;(4)D(5)BC.2.基础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一定受到重力;B.重力的方向一定是垂直地面向下;C.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几何中心必与其重心重合;D.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其重心的位置必定改变。
(2)按下列要求画出弹力的方向:①搁在光滑竖直墙与水平地面间的棒在A,B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②搁在光滑半球形槽内的棒在C,D两处受到的弹力(图2);③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到的弹力(图3)(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被水平推力F压在竖直的墙上,静止不动.当水平力F逐渐增大时,物体m所受的静摩擦力将怎样变化?基础题参考答案:(1)从重力及重心的角度分析可知答案为:A(2)如下图(3)[分析和解]静摩擦力在未达到最大值前,与正压力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其大小由物体所受其它力以及其运动状态来决定.此时,物体m受四个力,分别是重力mg、压力F、和墙对m的支持力N以及静摩擦力f,如图(乙)所示.[答]因此物体m所受的静摩擦力不变,其大小始终为mg.3.应用题:(1)一条盘在地上的长为l的铁链向上刚好拉直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2)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杆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A.f1向下,f2向上,f1=f2 B. f1向下,f2向上,f1>f2C. f1向上,f2向上,f1=f2D. f1向上,f2向下,f1=f2(3)当人骑自行车在平直路面上前进时,前轮和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前;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应用题答案:(1)l/2 (2)C分析和解,以人为研究对象,则在攀上和攀下时,在竖直方向上人均受平衡力作用,因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两摩擦力的方向都向上,并且大小相等。
(3)先研究后轮上与地面接触的点,设地面光滑则论点相对地面向后运动,而实际中该点相对地面不动,故该点受到的是静摩擦、方向向前。
再研究前轮,设地面光滑,则整个前轮将不会转,而整体向前,即前轮与地面接触的点有向前的运动趋势,因此前轮受到的是静摩擦,方向向后。
4.提高题:(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为G A=20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0.4,使这个木块沿桌面作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F为多少?如果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为G B=10N的木块B,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B=0.2,那么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对木块A的水平拉力应为多少?此时木块B受到木块A的摩擦力多大?[分析]未放上木块B时,A与桌面间的压力等于A的重力.放上木块B后,A与桌面间的压力等于A,B两者的重力.两木块一起运动,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由水平方向二力平衡条件得拉力F应等于桌面对A的摩擦力.[解]未放上木块B时,N=G A,桌面对A的摩擦力为:f A=μA N=μA G A=0.4×20N=8N∴拉力F=f A=8N加上木块B后,N′=G A+G B,桌面对A的摩擦力为:f′A=μA N′=μA(G A+G B)=0.4×(20+10)N=12N∴拉力F′=f′A=12N由于A、B两木块间无相对运动,所以A、B两木块间不产生摩擦力,即B受到的摩擦力f B=0.(2)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A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后滑动停止,随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情况是[ ]A.在AC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B.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在CB段不受静摩擦力D.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误解一]选(A)。
[误解二]选(D)。
[正确解答]选(B),(C)。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误解一]把“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误解为“总是阻碍物体运动”;[误解二]没有从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入手分析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而是凭生活经验臆断物体受到一静摩擦力,以为物体向右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误解一、二]都是因为对摩擦力的概念理解不深造成的。
判断滑动摩擦力的一般方法是:1.选取研究对象(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并选与其接触的物体为参照物;2.确定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的速度方向;3.判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速度的方向相反)。
判断物体间是否存在静摩擦力及静摩擦力方向的一般方法是:1.判断物体间有无相对运动的趋势,可以假设接触面光滑,在此条件下,若两物体仍相对静止,则两物体间无相对运动的趋势,则物体间无静摩擦力;若两物体间要产生相对滑动,则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则物体间有静摩擦力;2.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可在假设接触面光滑时,仿照前述判断方法进行,最后注意静摩擦力恒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如图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着木块沿桌面运动,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f随拉力F变化的图像(图)正确的是[ ][分析] 当木块不受拉力时(F=0),桌面对木块没有摩擦力(f=0).当木块受到的水平拉力F较小时,木块仍保持静止,但出现向右运动的趋势,桌面对木块产生静摩擦力,其大小与F相等,方向相反.随着水平拉力F不断增大,木块向右运动的趋势增强,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也相应增大,直到水平拉力F足够大时,木块开始滑动,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达最大值f m.在这个过程中,由木块水平方向二力平衡条件知,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f始终与拉力F等值反向,即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木块滑动后,桌面对它的阻碍作用是滑动摩擦力,它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并且,在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答]D.关于静摩擦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静摩擦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