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赛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公开课获奖教案_0
《窃读记》——谁解其中味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
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2.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括号内填注音,横线上填释义)汗涔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尴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众目睽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煞.()有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饥肠辘辘..():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踉踉跄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与思考。
1、本文标题为《窃读记》,你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2、本文讲了几件事?请简单概括出来。
3、“窃读”的滋味究竟是什么?请在文中勾划,并选择三处描写最精彩的滋味,抄写在下面。
教学目标:1、阅读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运用多种手法表现“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感受。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0
11.《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读书的艰辛,感受“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2.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变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习作者珍爱读书、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重点)2.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难点)【预习安排】默读课文,做好批注1.标注生字词。
2.标出你认为写得较为生动的或者较能打动到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当时的真切感受。
3.用特殊符号标注出你认为较难理解的语句或者片段。
4.自选你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或者背诵。
【教学时间】1课时一、看图猜故事,激趣导入1.猜一猜:图片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思考:本文的“窃读”和以上的故事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1.方法指导:作者识记五字诀:名、时、地、评、作2.介绍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曾任记者、编辑、后从事文艺创作。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七上三单元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进一步练习默读,感知文章内容。
1.通过抓关键字、词、句,做好圈点批注,体悟作者的情感,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进一步练习默读,感知文章内容。
2.抓住关键字词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成长的含义。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批注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默读来完成的。
2.自主阅读,将初次阅读、圈批与教师引导后的再圈批作对比,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总结出圈批的方法,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导语: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乐趣,海伦凯勒用手和心灵感受读书带来的震撼与惊喜,今天让我们走近另一个小姑娘,看看她是怎样读书的?读书又会给她带来怎样的感受?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任务一: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默读课文.默读全文,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后小组讨论交流。
要求:限时8分钟。
1.友情提示:默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不默朗读。
圈点批注:可借助《再塑生命的人》中的旁批方法。
(三)圈点批注结合自己的圈画批注,在组内交流: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圈画?从哪些方面进行批注?预设:1.题目为什么说是窃读?2.动作描写。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修辞。
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3.人物。
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赶走吧?(四)头脑风暴将你们小组的这些想法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预设:【设计意图】进一步落实默读方法,测试圈批把握程度,同时强调默读速度。
"任务一〃中表格的的绘制,是为了与第二次圈批做比较,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圈批方法做准备。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1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1、品味其中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充分感受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2、学习将两种复杂的心理交织在一起的写法;3、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优越的读书条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和学生分享“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导入本课学习。
(二)、整体感知1、了解“窃”再本文中的含义。
2、说说“我”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3、浏览课文,找着文中最能概括作者且读滋味的句子。
明确: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三)、品读赏析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体现快乐与惧怕交织的“窃读”的形象描述,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圈划出描写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你的体会。
追问:作者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请大家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两方面入手圈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
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的位置了。
”分析:“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写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跨、踮、钻、挤”几个动词写出了作者的惧怕;“踮”字说明作者走路非常的小心翼翼,非常的惧怕,所以读的时候要轻一点儿。
(指导朗读)“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的位置了。
”又写出了作者找到书后的惊喜之情。
、、、、、、2、研读两个细节描写(1)课文4-8段,作者书店窃读受辱(2)课文22-25段,作者书店窃读受店员的关怀(四)背景资料助读,把握课文主题在解放前的中国,(1949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文意理解“窃”的含义,“读”的心理,“记”的内容。
2、过程和方法:阅读生动地心理描写,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不同的心理变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乐于读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阅读生动地心理描写,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不同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乐于读书的精神。
教学过程:蹭.尴尬..枉.然贪婪...难堪.狼狈弹簧.诅咒....惨.淡威风凛凛..众目睽睽煞.有介事废寝.忘食饥肠辘辘..2、多音字:Shā煞Shà3、解释成语:废寝忘食:煞有介事:威风凛凛:二、互助学习、交流探究:2、“读”的心理3、“记”的内容(怎么记的)点圈画出心理描写的关键语句,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三)小组互助、拓展提高2、小组合作:请在插叙(9-16段)和第二次“窃读”部分(17-29段)画出心理描写的语句,并体会作者“窃读”的感受。
3、前后两次的“窃读”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吗?原因是什么呢?2、我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你怎样理解结尾这句话的?窃读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在读书中体会____,在读书中感受____,在读书中渐渐____。
同学们,学完本课对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将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比较,谈谈内心的真实感受。
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
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0
《窃读记》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回忆性的散文或语录体散文,而本篇文章文章抒发的感情真挚细腻。
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郁的阅读兴趣。
课堂上,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本文时,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课堂于学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重点)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问题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利用雨果关于书籍与阅读的名言引入课题。
2、解题。
二、初步研读1、自由朗读,并思考作者在文章中“记”下了关于“窃读”的什么事?2、窃读的滋味是。
暗喜、快乐、恐惧、兴奋、轻松……3、窃读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过渡:窃读的滋味酸甜苦辣都有,而最难受的是恐惧和羞惭,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林海英到底慢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假装问价钱(9)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11)贴在大人身边(12)饥肠辘辘时以花生米充饥(15)以雨天避雨为借口(13)藏在书店的一角避免引人注意(18)二、自主合作探究1、阅读第一部分(1——8),体会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的心情变化。
2、这次受辱的经历带给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但是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
3、怎样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的!”?(既然读书这么痛苦,那就不要去读吧,为什么作者还是控制不住又走进了书店呢?)吃饭长大——身体读书长大——精神心灵4、“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作者为什么要加一句“也是在爱里长大的”?5、这次窃读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三、小结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四、拓展五、作业。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窃读记》教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美词妙句。
2、通过分析文中人物细节描写,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3、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不怕困难、刻苦读书的精神。
学习准备1、了解作者。
2、查阅字典弄清字音和词义。
3、理清文章思路。
朗读法、勾画法、品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呈现学习目标二、导入刚才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读书,读得随心所欲、读得无忧无虑,但是,有一个小女孩却不能像大家这样幸福的可以随时随地读自己喜欢的书,她喜欢读书却没有钱买书,只能跑到书店偷偷的“窃”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窃读记》,去感受作者窃读的经历吧!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问题:通过预习,大家想一想作者林海音窃读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事情?明确:窃读被抓窃读缘起窃读的经过窃读被帮助四、细读课文,揣摩作者心中滋味教学方式:学生勾画相关内容自主品析并举手发言,老师点评补充。
学习方法:朗读法、品析法。
注:字音的纠正和词语的积累融合在课文赏析中。
问题:作者窃读的这些经历中给你印象最深刻或者你认为最精彩的内容是什么?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示例: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解读:从“隐藏、贴”这两个动词中,我读出了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及读书的煞费苦心。
提示:可以从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角度进行品析。
明确:(1)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
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解读:通过“跨、踮、挨蹭、钻、弄乱、挤、寻找、再找”等一系列动词,可以看出作者着急、小心翼翼、认真的情态及读书的艰难。
(2)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解读:修饰动词“吞读”的是形容词“贪婪”,还夸张的将自己看成一匹饿狼,足见作者强烈的求知欲及对读书的渴望。
(3)我的腿真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公开课教学设计_0
窃读记学习目标• 1.积累词汇和相关文学知识。
• 2.通过朗读和讨论等方法,体会窃读的滋•味。
(重点)• 3.感悟作者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从而受到感染。
(难点)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有心爱的书没有得到吧?如果有一天你在书店看见了这本书,你将怎么办呢?也许你会将它买下来,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吃着爱吃的零食,美美的欣赏自己心爱的书。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样欣赏她心爱的书。
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曾任記者、編辑、后从事文艺创作。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2字词检查•汗涔涔()尴尬()众目睽睽()•贪婪()饥肠辘辘()诅()咒•踉()踉跄跄()煞()有介事•汗涔涔:•饥肠辘辘:•踉踉跄跄:•众目睽睽:•煞有介事: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
并划出以下问题答案。
)• 1.“ 窃读”中的“窃’是什么意思?• 2.林海音童年时代有过不只一次偷偷地去书店读书的经历,请大家找一找林海音到底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 窃读”技巧和方法?• 3.在你们眼中,林海音是怎样的一个学生?•(用原文回答)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精读课文,想想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窃读时的滋味?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语言品味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赛课导学案_0
《窃读记》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学习生字词。
2.认真的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学习重点: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学习过程:一、基础过关:(10分钟)。
自学指导一:快速阅读作者资料,了解作者并识记加线内容。
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
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
著有短篇小说《城南旧事》等。
自学指导二:结合课本注释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尴尬()()难堪()狼狈()贪lan( ) 威风凛凛()畅xiao()诅咒()众目睽睽()饥肠辘辘()蹭()尴尬:贪婪:众目睽睽:饥肠辘辘:自学检测一:教师提问检测。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0分钟)自学指导三: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窃读”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我”为什么要窃读?2.文中的“我”小时候经历了两次刻骨铭心的“窃读”经历:第一次:“我”在一家书店里“窃读”时,。
第二次:“我”在另一家书店“窃读”时,。
3.“我”窃读的滋味如何?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4.课文以为线索,写了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的离开和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的热爱和对的渴望。
自学检测二:集中展示,统一答案。
三、拓展延伸:(5分钟)1.你怎样看待作者的“窃读”行为?“窃”是“偷”吗?2.谈一谈你记忆深刻的读书经历。
四、课堂小结:(2分钟)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她为了读书可以不吃美味佳肴,她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她为了读书可以象一匹“饿狼”,至此,我们一定明白“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五、当堂训练:(3分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至少3句)课后反思:。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公开课教案_0
窃读记教学设计1、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读书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窃”的含义入手,导入新课。
二、材料链接林海音,大陆人最喜欢的台湾作家,代表作《城南旧事》。
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她的写作偏重于写实,在写作技巧方面,贡献卓越。
擅长心理写实,形成独特的“海音风。
”三、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加拼音汗岺岺尴尬踮起贪婪众目睽睽煞有介事踉踉跄跄饥肠辘辘枉然弹簧诅咒威风凛凛废寝忘食创伤挨蹭四、速读课文思考:窃读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五、品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1、品读句子,理解“穷”含义。
找出文章内的句子,注意解析的句子要求完事通顺。
句子:含义:2、找出描写“我”窃读感受和表现的词语或句子,做好批注,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儿不知最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
……这是对“我”的心理描写。
写“我”回顾昨天读书的内容而带来的不安牵挂,突出“我”迫切看到那本书的心情。
找出其他的句子注意品析,并在文中作批注。
3、“窃读”的滋味很复杂:有的滋味;有的滋味;有的滋味4、还有一种滋味“你到底买不买?”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
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
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5、有一种滋味最让人感动例句:6、理解句子含义及其作用“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六、总结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1课《窃读记》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窃读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阅读时是否有过迫不及待、渴望了解书中内容的心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作者林海音窃读的经历和阅读的乐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如“我的阅读经历”或“阅读的重要性”。
2.课文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每个小组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者窃读的心情。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情况。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讲授课文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我通过举例和比较来进行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这让我思考,或许在下节课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更具互动性的活动,如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大家各抒己见,交流阅读对成长的影响。这让我深感欣慰,觉得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个别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或者观点尚未形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题。课文《窃读记》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童年窃读经历的作品,它展示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阅读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读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
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节课上,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在给课文批注时产生的丰富的思考和个体的独特感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重点)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
【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问题
⒉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基础训练知识积累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交流读书感受,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关注“窃”字在文中意思。
2、自由读课文。
思考为何“窃读”?(文中语句作答)
三、品读滋味
1.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请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时复杂滋味的句子。
2.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词句最能体会到窃读的滋味?并在书上做好批注、小组交流。
四、领悟主旨
国文老师说:“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我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五、课后延伸
1、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课后读《朝花夕拾》,读书时对好词好句做好摘抄;
3、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写一写自己读书的体会、读书的滋味。
六、板书设计
窃读记
为何窃读?贫穷、热爱
怎样窃读?挤、钻、贪婪、饿狼
窃读感受?快乐、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