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十四振动和波动光及光的波动性限时集训
(江苏专用)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过关检测(十四)振动和波动 光与电磁波、相对论-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

专题过关检测〔十四〕 振动和波动 光与电磁波、相对论1.(1)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________。
A .可用超声波被血液反射回来的发生变化的频率测血液流速B .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幅与驱动力的频率无关C .由于波长较短的光比波长较长的光更容易被大气散射,故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D .一条运动的杆,其总长度比静止时的长度小(2)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为x =1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x =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像,如此P 、Q 两点先到达波谷的是________(选填“P 〞或“Q 〞),Q 点的振动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半径为R 的14圆柱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圆柱体由折射率为3的透明材料制成,截面如下列图。
一束光线平行于桌面射到圆柱外表上,入射角为60°,射入圆柱体后再从竖直外表射出(不考虑光在竖直外表内的反射)。
真空中的光速为c ,求:①光进入圆柱体时的折射角;②光在圆柱体中传播的时间。
解析:(1)彩超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当间距变小时,接收频率高于发出频率,当间距变大时,接收频率低于发出频率。
超声波被血液反射回来的发生变化的频率反映血液流速,故A 项正确;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幅与驱动力的频率有关,当驱动力的频率与单摆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故B 项错误;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组成,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波长比拟长的红光等色光透射性最大,能够直接透过大气中的微粒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靛、紫等色光,很容易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使天空呈现蔚蓝色,故C 项正确;由相对论公式知,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但假设横向运动,如此长度不变,故D 项错误。
(2)由质点Q 的振动图像知t =0时刻质点Q 的振动方向向上,结合题图甲的波形图可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刻质点P 的振动方向向下,所以P 点先到达波谷。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振动和波动光及光的本性

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振动和波动光及光的本性(对应学生用书第147页)(限时: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1.(2020·沈阳模拟)如图1613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以波源S1、S2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S1的振幅A1=3 cm,S2的振幅A2=2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613A.质点D是振动减弱点B.质点A、D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0 cmC.再过半个周期,质点A、C是振动加强点D.质点C的振幅为1 cmE.质点C此刻以后将向下振动BDE [两个波源的振动步调一致,图中A、D到两个波源路程差为零,是振动加强点,而B、C是波峰与波谷相遇,是振动减弱点,故A错误;图示时刻,质点A的位移为+3 cm+2 cm=+5 cm,质点D的位移为-3 cm-2 cm=-5 cm,故质点A、D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0 cm,故B正确;振动的干涉图象是稳定的,A、D一直是振动加强点,而B、C一直是振动减弱点,故C错误;质点C是振动减弱点,振幅为3 cm-2 cm=1 cm,故D正确;质点C是振动减弱点,此刻在上方最大位移处,故质点C此刻以后将向下振动,故E正确.]2.如图1614所示,a、b、c、d是均匀媒质中x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 m、4 m和6 m.一列简谐横波以2 m/s的波速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刻到达质点a处,质点a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t=3 s时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614A.在t=6 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处B.在t=5 s时刻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C.质点b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 sD.在4 s<t<6 s的时间间隔内质点c向上运动E.当质点d向下运动时,质点b一定向上运动ACD [由波的传播知t=6 s时波传播的距离s=vt=2×6 m=12 m,即传到d点,选项A正确;t=0时a 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下振动,t =3 s 时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34T =3 s ,得T =4 s ,各质点振动周期相同,选项C 正确;波传到c 点所需时间t =s v =62s =3 s ,此时c 点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下振动,1 s 后到达最低点,所以4 s<t<6 s 内质点c 向上运动,选项D 正确;5 s 时c 点正在平衡位置,选项B 错误;由v =λT 得λ=vT =2×4 m=8 m ,bd 间距Δx=10 m =114λ,其振动方向并不始终相反,选项E 错误.]3.(2020·高三第二次大联考(新课标卷Ⅰ))有关电磁波与振动和波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日光灯是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的应用B .单摆在做受迫振动时,它的周期等于单摆的固有周期C .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它的频率保持不变D .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E .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ACE [日光灯应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选项A 正确;当单摆做受迫振动时,它振动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不一定等于它的固有周期,选项B 错误;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选项C 正确;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D 错误;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只有动能和势能参与转化,根据机械能守恒条件可知,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选项E 正确.]4.如图1615所示,两束单色光a 、b 从水下射向A 点后,光线经折射合成一束光c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615A .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 、b 光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B .用a 、b 光分别做单缝衍射实验时,它们的衍射条纹宽度都是均匀的C .在水中a 光的速度比b 光的速度小D .a 光在水中的临界角大于b 光在水中的临界角E .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ADE [由题图可判断a 光的折射率小、频率小、波长长,因此同一装置下的干涉条纹间距大,故A 、E 正确.衍射条纹都是不均匀的,故B 错误.由v =c n知,a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故C 错误.由sin C =1n知,a 光在水中的临界角大,故D 正确.] 5.[2020·高三第一次大联考(新课标卷Ⅱ)]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616所示,此时刻质点P 的速度为v ,经过1 s 后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一次与v 相同,再经过0.2 s 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二次与v 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19624183】图1616A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且周期为1.2 sB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且波速为10 m/sC .质点M 与质点Q 的位移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是相反D .若某时刻N 质点速度为零,则Q 质点一定速度为零E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3 s 时刻,质点M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 =-10 cmADE [根据图示时刻质点P 的速度为v ,经过1 s 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一次与v 相同,质点P 运动到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位置,再经过0.2 s 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二次与v 相同时,回到原来位置,完成一次全振动,则P 振动的周期T =1.2 s ,根据回到对称点时间长,从对称点回到原来位置时间短可判断初始P 点在向下振动,据此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向左,选项A 对,B 错.MQ 之间的距离不是λ2的奇数倍,不属于反相点,故振动步调不总是相反,C 错误.NQ 之间的距离为λ2,为反相点,若某时刻N 质点速度为零,Q 质点一定速度为零,D 正确.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3 s 时刻即经过了52T ,根据对称性可得质点M 在y =-10 cm 处,E 正确.] 6.如图1617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在x =1.0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在x =4.0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图1617A .在t =0.10 s 时,质点Q 向y 轴正方向运动B .在t =0.25 s 时,质点P 的加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相同C .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了6 mD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E .质点Q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0.10sin 10πt(国际单位制)BCE [由yt 图象可知,t =0.10 s 时质点Q 沿y 轴负方向运动,选项A 错误;由yt 图象可知,波的振动周期T =0.2 s ,由yx 图象可知λ=8 m ,故波速v =λT=40 m/s ,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则波在0.10 s 到0.25 s 内传播的距离Δx=vΔt=6 m ,选项C 正确;Δt=0.25 s -0.10 s =0.15 s =34T,0.25 s 时质点P 的位移沿y 轴负方向,而回复力、加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选项B 正确;质点P 在其中的12T 内路程为20 cm ,在剩下的14T 内包含了质点P 通过最大位移的位置,故其路程小于10 cm ,因此在Δt=0.15 s 内质点P 通过的路程小于30 cm ,选项D 错误;由yt 图象可知质点Q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0.10sin2π0.2t(m)=0.10sin 10πt(m),选项E 正确.]7.光纤是现代通信普遍使用的信息传递媒介,现有一根圆柱形光纤,光信号从光纤一端的中心进入,并且沿任意方向进入的光信号都能传递到另一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导学号:19624184】图1618A .光从空气进入光纤时传播速度变小B .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C .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D .光纤材料的折射率可能为1.2E .光纤材料的折射率可能为 2ACE [光从空气进入光纤时传播速度变小,A 正确;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B 错误,C 正确;设光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根据折射定律得sin i sin r=n ,当入射角i 趋于90°时,折射角r 最大,此时光在内侧面的入射角最小,只要能保证此时光在侧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即能保证所有入射光都能发生全反射,即sin(90°-r)=1n,联立可得n =2,只要折射率大于或等于2就能使所有的光都能发生全反射,E 正确,D 错误.]8.(2020·泉州模拟)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1619中实线所示,t =0.1 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波源不在坐标原点O ,P 是传播介质中离坐标原点x P =2.5 m 处的一个质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619A .质点P 的振幅为0.1 mB .波的频率可能为7.5 HzC .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50 m/sD .在t =0.1 s 时刻与P 相距5 m 处的质点一定沿x 轴正方向运动E .在t =0.1 s 时刻与P 相距5 m 处的质点可能是向上振动,也可能是向下振动ACE [质点P 的振幅即波的振幅,为0.1 m ,故A 正确.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Δt=nT +14T ,周期为T =0.44n +1 s ,频率为f =1T =20n +52Hz ,(n =0,1,2,3…),所以波的频率可能为2.5 Hz,12.5 Hz ,不可能为7.5 Hz ,故B 错误.波速为v =λf=4×20n +52m/s =(40n +10) m/s ,所以当n =1时,v =50 m/s ,故C 正确.在t =0.1 s 时刻与P 相距5 m 处的质点只能上下振动,不可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故D 错误.由于波传播的周期性,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0.1 s 时刻与P 相隔5 m 处的质点与P 点相距1 m 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即距原点为3.5 m 或1.5 m 的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同;据虚线波形图和波向右传播可知,3.5 m 的质点沿y 轴正方向,即与P 相距5 m 处的质点也一定向上振动;1.5 m 的质点沿y 轴负方向,即与P 相距5 m 处的质点也一定向下振动,故E 正确.]二、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9.(10分)(2020·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在传播方向上有P 、Q 两个质点,它们相距为0.8 m ,当t =0时,P 、Q 两点的位移恰好是正向最大位移,且P 、Q 间只有一个波谷,t =0.6 s 末时,P 、Q 两点正好都处在平衡位置,且P 、Q 两点间只有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且波峰距Q 点的距离第一次为λ4,试求: (1)波由P 传至Q ,波的周期;(2)波由Q 传至P ,波的速度;(3)波由Q 传至P ,从t =0时开始观察,哪些时刻P 、Q 间(P 、Q 除外)只有一个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导学号:19624185】【解析】 (1)若波由P 传到Q ,由题结合波形得到,t =⎝ ⎛⎭⎪⎫n +34T ,得T =4t 4n +3= 2.44n +3 s(n =0,1,2,…).(2)若波由Q 传到P ,由题结合波形得到,t =⎝ ⎛⎭⎪⎫n +14T ,得T =2.44n +1 s .又由题意知波长λ=0.8 m ,则波速v =λT =13(4n +1) m/s(n =0,1,2,…). (3)波形应每隔半个周期时,P 、Q 间(P 、Q 除外)只有一个波峰或波谷时,只有一个质点的位移等于振幅,则时间t =n·T 2=1.2n s(n =0,1,2,3,…). 【答案】 (1) 2.44n +3s ,(n =0,1,2,…) (2)13(4n +1) m/s ,(n =0,1,2,…) (3)t =1.2n s(n =0,1,2,3,…)10.(10分)(2020·肇庆市二模)如图1620所示,一个透明的圆柱横截面的半径为R,折射率是3,AB是一条直径,现有一束平行光沿AB方向射入圆柱体.若有一条光线经折射后恰经过B点,求:图1620(1)这条入射光线到AB的距离是多少?(2)这条入射光线在圆柱体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解析】(1)设光线经P点折射后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可得:n=sin αsin β= 3 ①在△OBC中:sin βR=sin α2Rcos β②由①②式解得:α=60°β=30°所以:CD=Rsin α=32R. ③(2)在△DBC中:BC=CDsinα-β=3R④t=BCv=3Rc3=3Rc. ⑤【答案】(1)32R (2)3Rc11.(10分)(2020·Ⅱ卷T34(2))一直桶状容器的高为2l,底面是边长为l的正方形;容器内装满某种透明液体,过容器中心轴DD′、垂直于左右两侧面的剖面图如图1621所示.容器右侧内壁涂有反光材料,其他内壁涂有吸光材料.在剖面的左下角处有一点光源,已知由液体上表面的D点射出的两束光线相互垂直,求该液体的折射率.图1621【解析】设从光源发出直接射到D点的光线的入射角为i1,折射角为r1.在剖面内作光源相对于反光壁的镜像对称点C,连接C、D,交反光壁于E点,由光源射向E点的光线,反射后沿ED射向D点.光线在D点的入射角为i2,折射角为r2,如图所示.设液体的折射率为n,由折射定律有nsin i1=sin r1 ①nsin i2=sin r2 ②由题意知r1+r2=90°③联立①②③式得n2=1sin2i1+sin2i2④由几何关系可知sin i1=l24l2+l24=117⑤sin i2=32l4l2+9l24=35⑥联立④⑤⑥式得n≈1.55.⑦【答案】 1.5512.(10分)(2020·厦门一中检测)如图1622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折射率为n=2,下表面镶有银反射面,一束单色光与界面的夹角θ=45°射到玻璃表面上,结果在玻璃砖右边竖直光屏上出现相距h=2.0 cm的光点A和B(图中未画出).图1622(1)请在图中画出光路示意图(请使用刻度尺);(2)求玻璃砖的厚度d.【解析】 (1)画出光路图如图.(2)设第一次折射时折射角为θ1,则有n =sin 90°-θsin θ1=sin 45°sin θ1,代入解得θ1=30°.设第二次折射时折射角为θ2,则有sin θ1sin θ2=1n,解得θ2=45°由几何知识得:h =2dtan θ1,可知AC 与BE 平行,则d =h2tan θ1= 3 cm.【答案】 (1)如图所示 (2) 3 cm图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振动和波动光及光的本性含解析

(ⅱ)如图所示.紫光刚要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光线射在屏幕S 上的点D 到亮区中心E 的距离r 就是所求最大半径。
设紫光临界角为C .由全反射的知识:sin C =1
n
所以cos C =n2-1
n tan C =1n2-1
OB =
R cos C =nR
n2-1
r =
d -OB
tan C
=d n2-1-nR
代入数据得:r =(42-3)cm 。
[答案] (1)ACE (2)(ⅰ)紫色 (ⅱ)(42-3)cm
4.(1)如图为俯视图.光屏MN 水平放置.半圆柱形玻璃砖放在水平面上.其平面部分ab 与屏平行。
由光源S 发出的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射入玻璃砖.通过圆心O 再射到屏上。
在水平面内绕过O 点的竖直轴沿逆时针方向缓缓转动玻璃砖.在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
当玻璃砖转动角度大于某一值时.屏上彩色光带中的某种颜色的色光首先消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 振动与波动、光

课时追踪训练(十八) 振动与颠簸、光1.(1)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上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流传到点A(8,-2)的行程差为_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2)如图,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半径为R的半球体,O点为球心;下半部是半径为R、高为2R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镀有反射膜.有一平行于中心轴OC的光辉从半球面射入,该光辉与OC之间的距离为0.6R.已知最后从半球面射出的光辉恰好与入射光辉平行(不考虑多次反射).求该玻璃的折射率.剖析(1)波长λ=vT=2 m,两列波的波长相等.两波源到A点的行程差Δx=62+82m-8 m=2 m.两波源到B点的行程差Δx′=32+42m-32+42m=0,初相相差π,B 点为振动减缺点.两波源到C点的行程差Δx″=3.5 m-2.5 m=1 m=λ2,初相相差π,C点为振动加强点.(2)如图,依照光路的对称性和光路可逆性,与入射光辉相关于OC轴对称的出射光辉必然与入射光辉平行.这样,从半球面射入的折射光辉,将从圆柱体底面中心C点反射.设光辉在半球面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由折射定律有sin i=n sin r由正弦定理有sin r 2R=sin i-rR由几何关系,入射点的法线与OC的夹角为i.由题设条件和几何关系有sin i=LR③式中L是入射光辉与OC的距离,由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sin r=6 205由①③④式和题给数据得n= 2.05≈1.43答案(1)2减弱加强(2)1.432.(1)(多项选择)某同学飘扬在海面上,诚然水面波正平稳地1.8 m/s的速率向着海滩流传,但他其实不向海滩凑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经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由于波流传时能量不会传达出去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由于波流传时振动的质点其实不随波迁移(2)(2018·辽南协作体二模)以下列图,ABCD是一玻璃砖的截面图,一束光与AB面成30°角从AB边上的E点射入玻璃砖中,折射后经玻璃砖的BC边反射后,从CD边上的F点垂直于CD边射出.已知∠B=90°,∠C=60°,BE=10 cm,BC=30 cm.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求:①玻璃砖的折射率;②光在玻璃砖中从E到F所用的时间.(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剖析(1)水面波是机械振动在水面上流传,是一种典型的机械波,A对;从第一个波峰到第十个波峰中经历了九个波形,时间间隔为15秒,因此其振动周期为T=159s=53s,频率为0.6 Hz.B错;其波长λ=vT=1.8 m/s×53s=3 m,C对;波中的质点都上下振动,不随波迁移,但是能量随着波的流传而传达出去,D错,E对.(2)①光在玻璃砖中流传光路以下列图,由几何关系可得i=60°,r=∠BQE=∠CQF=30°由折射定律n=sin i sin r得n=3②由n=cv,得v=3×108m/s由几何关系得EQ=2EB=20 cmQF=QC cos 30°=(BC-BQ)cos 30°=(153-15)cmt=EQ+QFv≈1.8×10-9s答案 (1)ACE (2)①3 ②1.8×10-9s3.(1)(多项选择)如图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6 s 时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A 的振动图象,则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A .该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流传B .这列波的流传速度为203m/sC .从t =0.6 s 开始,质点P 比质点Q 先回到平衡地址D .从t =0.6 s 开始,再经过Δt =1.5 s 后质点A 流传到了坐标原点处E .从t =0.6 s 开始,紧接着的Δt =0.6 s 的时间内质点A 经过的行程为10 cm(2)如图丙所示,ABNM 为一透明柱体的横截面,AB 和MN 为两段以O 为圆心的同心14圆弧,AB 圆弧所在圆的半径为R ,现有一单色光垂直水平端面并从AM 上的D 点射入透明柱体,经过一次全反射后恰好从B 点射出,出射光辉与水平方向成60°角且反向延长线恰好与MN 相切,已知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c ,求:①透明柱体的折射率;②光在透明柱体中的流传时间;③MN 圆弧所在圆的半径.剖析 (1)由题图乙知t =0.6 s 时,质点A 的振动方向是向下的,由“上下坡法”可知此波是沿x 轴负方向流传的,A 对;由题图甲知波长λ=8 m ,由题图乙知该波的周期T =1.2 s ,因此该波的波速为v =λT =203m/s ,B 对;由波上各质点的振动情况可知此时质点P向上振动,质点Q向下振动,但P离波峰距离大,应后回到平衡地址,C错;因波流传的是能量和波形,质点自己其实不随波流传,D错;0.6 s是半个周期,因此质点A经过的行程为s=2A=10 cm,E对.(2)①由题意可画出以下列图的光路图,由图知∠DCO=∠OCB=∠CBO∠DCO+∠OCB+∠CBO=180°因此∠CBO=60°因此由折射率定义知透明柱体的折射率为n=sin 60°sin90°-60°= 3.②由几何关系知DC=R2,BC=R光在透明柱体中的流传速度为v=cn=33c因此光在透明柱体中的流传时间为t=DC+CBv=33R2c.③由几何关系知,法线OC必然经过出射光辉的反向延长线与弧MN的切点MN圆弧所在圆的半径r=R 2.答案(1)ABE(2)①3②33R2c③R24.(2018·宝鸡市二模)(1)(多项选择)以下列图为t=0时辰两列简谐横波的图象(都恰好形成了一个周期的波形),两列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流传,波源分别位于x=-2 m和x=12 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4 m/s,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此刻平衡地址在x=2 m和x=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地址处于x=5 m处,以下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中不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A.质点P、Q沿y轴正向起振B.t=0.75 s时辰,质点P、Q都运动到M点C.t=1 s时辰,质点M的位移为+4 cmD.t=1 s时辰,质点M的位移为-4 cmE.两列波相映后能发生干涉,且M点为振动加强区,P点为振动减弱区(2)以下列图,已知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折射率为2,半径为R,长为d,一组与玻璃砖横截面平行的光,射向玻璃砖,入射光与底面夹角45°,真空中光速为c,求:①经玻璃砖折射后,从底面射出光的面积;②这组平行光经一次折射后,在玻璃砖中沿直线流传的最长时间.剖析(1)质点P、Q沿y轴负方向起振;质点不随波迁移;两列波波长、波速相同,故频率相同,相遇后能发生牢固干涉,且M点为振动加强区,t=1 s 时质点M的位移为-4 cm;P点到两振源的距离之差为6 cm,即1.5个波长,P为振动减弱区,应选ABC.(2)①光路图以下列图,临界角sin C=1n=12,即C=45°①号光为对着圆心O点入射的光,垂直截面到达O点,①号光左侧的光全部发生全反射,③号光辉与圆周相切,折射后垂直射向底边B,折射角为45°,OB长为l=2 2R因此,显出光的面积S=ld=22Rd②在玻璃砖中流传最长时间的光为②号光②号光sin θ=sin 45°n=12,此时折射角为30°光程l2=Rcos θ=23R,在玻璃砖中的光速v=22c因此t=l2v=26R3c答案(1)ABC(2)①22Rd②26R3c5.(1)如图甲所示为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图,滤光片为红光滤光片,测量头为螺旋测微器.实验时调治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一条亮纹中心对齐,记录为第一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尔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线对准第六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图丙中手轮的示数为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为Δx=________mm,已知双缝间距d为1.5×10-4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0.800 m,由计算式λ=________,求得红光波长为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10分)一中间有小孔的小球与固定弹簧一端相连,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球和弹簧穿在圆滑水平杆上,O点为小球的平衡地址,取O点为位移原点,水平向右为位移的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将小球拉到偏离O点右侧4 cm 由静止释放,经过0.1 s小球第一次经过平衡地址.(ⅰ)求小球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ⅱ)将小球从右侧最大地址释放后经过时间t,小球经过某一地址A点(A点不是O点和最大位移点),则小球经过其关于平衡地址的对称点B时可能经过了多长时间?剖析(1)题图乙中示数为2.320 mm,题图丙中示数为13.870 mm,相邻条纹间距Δx=13.870-2.3205=2.310 mm,由条纹间距公式Δx=lλd,得λ=dΔxl,代入数据解得λ=4.3×10-7m.(2)(ⅰ)小球从开始释放的位移大小为振幅大小,A=4 cm小球从最大位移到第一次经过平衡地址经历的时间为四分之一周期,T=0.4s,则ω=2πT=5π rad/s则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为x=4 cos5πt(cm)(ⅱ)如图1所示,若A点在O点右侧,当小球向左经过对称点B时,有图1Δt=nT+2(0.1 s-t)=0.4n+0.2-2t(s)(n=0,1,2,3,…)若A点在O点右侧,当小球向右经过对称点B时,有Δt=nT+2(0.1 s-t)+2t=0.4n+0.2(s)(n=0,1,2,3,…)图2如图2所示,若A点在O点左侧,当小球向右经过对称点B时,有Δt=nT+2(0.2 s-t)+2(t-0.1 s)=0.4n+0.2(s)(n=0,1,2,3,…)若A点在O点左侧,当小球向左经过对称点B时,有Δt=nT+4(0.2 s-t)+2(t-0.1 s)=0.4n+0.6-2t(s)(n=0,1,2,3,…)若A点在O点左侧,当小球向左经过对称点B时,有Δt=nT+4(0.2 s-t)+2(t-0.1 s)=0.4n+0.6-2t(s)=(n=0,1,2,3,…)答案(1)13.870 2.310dΔxl 4.3×10-7(2)见解析6.(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流传,波速为v=4 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甲所示,t=0.45 s时部分波形图如图乙所示.简谐横波的流传方向沿x轴________(选填“正”或“负”)方向;x=0处的质点经过0.6 s时的行程为________m;t=0.45 s时x=0处的质点对应的纵坐标为________m.(2)以下列图,一玻璃棱柱,其截面边长为2a的等边三角形ABC,D点是AB边的中点,一束细光从D点射入棱柱,改变其入射方向,使进入棱柱的光恰幸好BC面发生全反射,玻璃棱柱对该光的折射率为2,求:(sin 15°=6-2 4)(ⅰ)细光束在D点的入射角α的正弦值;(ⅱ)细光束从AC面射出的点离C点的距离.剖析由题图甲、乙可知,x=0处的质点在t=0.45 s时沿y轴正方向振动,则该波沿x轴正方向流传;简谐波的周期T=0.4 s,波速v=4 m/s,简谐波的波长λ=1.6 m;x=0处的质点经过0.6 s时的行程s=0.60.4×4A=0.6 m;x=0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0.1 sin 5πt(m),将t=0.45 s代入得y=2 20m.(2)(ⅰ)当光在BC面恰好发生全反射时,光路图以下列图由sin γ=1n,得γ=45°则由几何关系可得β=15°由sin αsin β=n,得sin α=3-12(ⅱ)在△DFC中,CD=3a,∠DFC=135°由正弦定理得3asin 135°=FCsin 15°在△FCG中,∠CFG=45°,∠CGF=75°由正弦定理得FCsin 75°=CG sin 45°解得CG=(23-3)a答案(1)正0.62 207.(2018·济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1)(多项选择)一列简谐横波在弹性介质中沿x轴流传,波源位于坐标原点O,t=0时辰波源开始振动,t=3s时波源停止振动,以下列图为t=3.2s时凑近波源的部分波形图.其中质点a的平衡地址离原点O的距离为x=2.5m.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波速为5 m/sB.波长为2.0 mC.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D.在t=3.3 s,质点a位于波谷E.从波源起振开始时,3.0 s内质点a运动的总行程为2.5 m(2)以下列图,MN为半圆形玻璃砖的对称轴,O为玻璃砖的圆心,某同学在与MN平行的直线上插上两枚大头计P1、P2,在MN上插大头针P3,从P3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P1、P2的像,调整P3地址使P3能同时挡住P1、P2的像,确定了的P3地址以下列图,他测得玻璃砖直径D=8 cm,P1、P2连线与MN之间的距离d1=2 cm,P3到O的距离d2=6.92 cm(取3=1.73).求该玻璃砖的折射率.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课时追踪训练 振动与颠簸、光剖析 (1)v =Δx Δt = 1.03.2-3m/s =5 m/s ,选项A 正确;由题图可知,波长λ=2 m ,选项B 正确;t =3.2 s 时,Δx =v ·Δt =5×3.2 m =16 m ,由于λ=2.0 m ,故波形前端的运动同x =2.0 m 质点的运动,可判断2.0 m 处的质点向下振动,故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负方向,选项C 错误;T =λv =2.05s =0.4 s ,从图示时辰经Δt =0.1 s =14T ,质点a 位于平衡地址,选项D 错误;从t =0时辰起,经Δt=Δx v =2.55s =0.5 s ,质点a 开始振动,3.0 s 内质点α振动了2.5 s ,2.5 s =614T ,故质点a 运动的总行程为s =6×4A +A =25×0.1 m =2.5 m ,选项E 正确.(2)光路图以下列图,sin i =AB OA =12得i =30°,则∠OAB =60°OB =OA sin 60°=3.46 cm依照几何关系有P 3B =d 2-OB =3.46 cmtan ∠BAP 3=B P 3AB =1.73得∠BAP 3=60°因此r =180°-∠OAB -∠BAP 3=60°据折射定律得n =sin r sin i 解得n =1.73答案 (1)ABE (2)1.73。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讲选修振动和波动光专题训练.docx

感谢倾听第 19 讲选修3-4振动和颠簸光非选择题 (每题 15 分,共 90 分)1.(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脉冲信号能够用来遥控电视机、录像机和空调机B.察看者相对于振动频次必定的声源运动时,接收到声波的频次小于声源频次C.狭义相对论以为真空中光源的运动会影响光的流传速度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E.两列频次同样的机械波相遇时,在相遇区可能会出现稳固干预现象(2)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流传 ,某时辰的波形图如下图,从该时辰开始计时。
(ⅰ )若质点 P( 坐标为 x=3.2 m) 经 0.4 s 第一次回到初始地点 ,求该机械波的波速和周期;(ⅱ )若质点 Q( 坐标为 x=5 m) 在 0.5 s 内经过的行程为 (10+52) cm, 求该机械波的波速和周期。
2.(2018 山东青岛八校联考 )(1) 对于波的现象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 ,频次不会发生变化B.光波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后 ,更简单发生衍射C.波源沿直线匀速凑近一静止接收者,则接收者接收到波信号的频次会比波源频次低D.无论机械波、电磁波 ,都知足 v=λ f,式中三个参量挨次为波速、波长、频次E.电磁波拥有偏振现象(2)如下图 ,AOB 是由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 14 圆柱体横截面 (O 为圆心 ),折射率为 2,今有一束平行光以 45°的入射角射向柱体的 OA 平面 ,这些光芒中有一部分不可以从柱体的 AB 面上射出 ,设凡射到 OB 面的光芒所有被汲取 ,也不考虑 OA 面的反射 ,求圆柱体 AB 面上能射出光芒的部分占 AB 面的几分之几。
3.(1) 如图甲 ,同一平均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有相距 6 m 的两个振幅相等的振源 A、 B。
从 0 时辰起 ,A、B 同时开始振动 ,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
图乙为 A 的振动图像 ,图丙为 B 的振动图像。
江苏专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四振动和波动光及光的波动性限时集训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振动和波动 光及光的波动性(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 (建议用时:40分钟)1. (12分)(2017 •南通模拟)(1)(多选)下列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c 注別I 协的尔息囲u 怕赴臺员图 14-20A. 图A 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则由图象测得简谐运动的周期较大B. 由图B 可知,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f oC.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 叫做波的干涉D. 泊松亮斑是小孔衍射形成的图样(2)某横波在介质中沿 x 轴正方向传播,t = 0时刻时波源负方向,图示14-21为t = 0. 7 s 时的波形图,已知图中1(3) 一半径为R 的4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 球体由折射率为.-'3的透明材料制成.现有一束 位于过球心 O 的竖直平面内的光线,平行于桌面射到球体表面上,折射入球体后再从竖O 开始振动,振动方向沿 y 轴 b 点第二次出现在波谷,则该横波的传播速度v = m/s ;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图中c 质点的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为直表面射出,如图14-22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桌面的距离为-y.求出射角. 【导学号:17214207】氛角用廿掴蔓豐池总吋—1宜険图 14-22【解析】(1)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实验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会导致图象的横标变大,但对应的时间仍不变,简谐运动的周期与单摆的固有周期相同,A 项错误;由图可知当驱动力的频率 f 跟固有频率f o 相同时,才出现共振现象,振幅才最大,跟固 有频率f o 相差越大,振幅越小,B 项正确;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C 项正确;泊松亮斑是光绕过圆形挡板后衍射形成的图样, D 项错误.⑵ 由题意知:T + T + T = 0. 7 s ,得该波的周期为 T = 0. 4 s由图知波长为 入=4 m ,则波速为 v =+ = 10 m/s横波在介质中沿x 轴正方向传播,图示时刻 c 质点沿y 轴负方向振动,贝U c 质点的振动2 n2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 A sint =— 0. 03sin 恳亠t =— 0. 03sin T 0. 45 n t (m).1⑶ 设入射光线与4球体的交点为c,连接oc OC 即为入射 点的法线.因此,图中的角a 为入射角.过 C 点作球体水平表面的垂线,垂足为 B.依题意,有:/ COB= a 又由几何关系得sin a =三3①由①②式得:卩=30°③ 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球体的竖直表面上的入射角 Y (见图)为30sin A由折射定律得: 需一 =:‘3④sin 丫 因此 sin A =-^,解得 A = 60°【答案】 (1)BC (2)10 y =— 0. 03sin 5 n t (3)60 ° 2. (12分)(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 .A. 交通警通过发射超声波测量车速,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B.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它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大,所以激光可以比无线电波传递更 多的信息C. 单缝衍射中,缝越宽,条纹越亮,衍射现象也越明显设光线在C 点的折射角为卩,由折射定律得:sin asinD. 地面上测得静止的直杆长为L,则在沿杆方向高速飞行火箭中的人测得杆长应小于L⑵如图14-23甲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 = 1 m/s,贝U 0. 5 m处质点在1 s时的位移为___________ cm, x= 1 m处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y = _______ cm.图14-23(3)直角玻璃三棱镜的截面如图14-23乙所示,一条光线从AB面入射,ab为其折射光线,图中a = 60°.已知这种玻璃的折射率n= ,2.试求:①ab光线在AC面上有无折射光线?(要有论证过程)②ab光线经AC面反射后,再经BC面折射后的光线与BC面的夹角.【解析】(1)交通警通过发射超声波利用了多普勒效应测量车速•故A错误,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它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大,激光是可见光,其频率比无线电波高,则激光可以比无线电波传递更多的信息,故B正确•单缝衍射中,缝越宽,衍射现象越不明显,故C错误•根据相对论尺缩效应可知,地面上测得静止的直杆长为L,在沿杆方向高速飞行火箭中的人测得杆长应小于L,故D正确.入 2(2)波长入=2 m,则周期T= - = 1 s = 2 s,贝U 0. 5 m处质点在1 s时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x=- 5 cm .一 2 n质点振动的振幅A= 5 cm, =n rad/s,根据y = A sin( ®t+0 )知,x= 1 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 5sin n t cm .1⑶①临界角C满足:sin C=-,则C= 45°n入射角(3 = 60°> C所以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即无折射光线.②反射光线在BC面上的入射角为30°由折射定律有BC面上的折射角rsin r sin=n,贝V r = 4530 °所以折射光线与BC面的夹角角为45(注:135°也算正确). 【答案】(1)BD (2) — 5 5sin n t (3)见解析45°3. (12分)(2017 •江苏徐州高三考前模拟)(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A. 超声波的频率比普通声波的频率大,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B. 市场上加工烤鸭的远红外烤箱,其加热作用主要是靠紫外线来实现的C.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的大小只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性质D. 根据狭义相对论,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静止时要小一些 3(2) 一列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介质中只存在波长的波形.某时刻恰好到达坐标原 4点处,如图14-24所示•此波传到 x = 20 cm 的P 点时,处于原点 O 的质点所通过的路 (3)如图14-25所示,折射率n =」3的半圆形玻璃砖半径 R= 20 cm,屏幕MN 与玻璃砖的 直径AB 垂直,A 点刚好与屏幕接触,激光束a 以入射角i = 30°射向玻璃砖的圆心 O 点, 在屏幕上形成两个光斑,求这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导学号:17214208】图 14-25【解析】 (1)因普通声波的波长比超声波长,则普通声波比超声波更易发生衍射, A 项 错误;红外线有明显的热效应,远红外烤箱根据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特点制成的, B 项错误;折射角与两种介质的性质和光的频率都有关系,C 项错误;根据1= I 。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4 振动和波动、光及光的本性课件

考 点 二
体系重组
核心检索
1.振动和波. (1)振动的周期性、对称性:x= Asinωt .
λ (2)波的产生和传播:v= T .
2.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1)折射定律:光从真空进入介质时:ssiinn ri=n. (2)全反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C,sin
②
x2=50+k2λ2,k2=0,±1,±2,…
③
由①②③式得,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 16 cm 的所有质点的 x 坐标为
x=(50+300n)cm n=0,±1,±2,…
④
(2)只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处的质点的位移为
-16 cm.t=0 时,两列波波谷间的 x 坐标之差为
Δx′=50+(2m2+1)λ22-50+(2m1+1)λ21
【关键信息】 1.图(a)显示 λ=8 m,振幅 A=10 cm. 2.图(b)显示 T=0.2 s,0.1 s 时刻质点 Q 通过平衡位置向 y 负向运动.
【解析】 由 y-t 图象可知,t=0.10 s 时质点 Q 沿 y 轴负方向运动,选项 A 错误;由 y-t 图象可知,波的振动周期 T=0.2 s,由 y-x 图象可知 λ=8 m,故波 速 v=Tλ=40 m/s,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则波在 0.10 s 到 0.25 s 内传播的距离Δx=vΔt=6 m,选项 C 正确;t=0.25 s 时的波形图如图 所示,此时质点 P 的位移沿 y 轴负方向,而回复力、加速度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选项 B 正确;Δt=0.15 s=34T,质点 P 在其中的12T 内路程为 20 cm,在剩下的14
⑤
式中,m1 和 m2 均为整数将①式代入⑤式得
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专题14振动和波动光及光的波动性含解析

专题十四振动和波动光及光的波动性考点1| 振动与波动的综合应用难度:中档题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五年4考(2015·江苏高考T12(B)(1)(2))(1)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导学号:25702066】A.波速变大B.波速不变C.频率变高D.频率不变(2)用2×106 Hz的超声波检查胆结石,该超声波在结石和胆汁中的波速分别为2 250 m/s和1 500 m/s,则该超声波在结石中的波长是胆汁中的________倍.用超声波检查胆结石是因为超声波的波长较短,遇到结石时________(选填“容易”或“不容易”)发生衍射.【解析】(1)渔船与鱼群发生相对运动,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的速度大小不变;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的频率变高,故选项B、C正确.(2)由v=λf知,超声波在结石中的波长λ1=v1f,在胆汁中的波长λ2=v2f,则波长之比:λ1λ2=v1v2=1.5.超声波遇到结石时,其波长远小于结石的线度,则超声波遇到结石时不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答案】(1)BC(2)1.5不容易(2016·全国乙卷T34(1))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时应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1)理解振动和波动的关系.(2)掌握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ACE[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说法A正确.根据题意得周期T=159s=53s,频率f=1T =0.6 Hz,说法B错误.波长λ=vf=1.80.6m=3 m,说法C正确.波传播过程中,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可以传递出去,但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说法D 错误,说法E正确.](2012·江苏高考T12(B)(3))地震时,震源会同时产生两种波,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3.5 km/s的S波,另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7.0 km/s的P波.一次地震发生时,某地震监测点记录到首次到达的P波比首次到达的S波早3 min.假定地震波沿直线传播,震源的振动周期为1.2 s,求震源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x和S波的波长λ.【解析】设P波的传播时间为t,则x=v P t,x=v S(t+Δt)解得x=v P v SΔt,代入数据得x=1 260 km.v P-v S由λ=v S T,解得λ=4.2 km.【答案】 1 260 km 4.2 km1.高考考查特点本考点是高考的重点,考向主要有:(1)简谐运动的特征;(2)机械波的传播规律.2.解题常见误区及提醒(1)误认为波的传播速度与质点振动速度相同;(2)误认为波的位移与质点振动位移相同;(3)实际上每个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振动,并不随波迁移.●考向1机械振动1.(2016·泰州模拟)如图1所示,一弹簧振子在M、N间沿光滑水平杆做简谐运动,坐标原点O为平衡位置,向右为正方向,MN=4 cm.从小球在图中N 点时开始计时,到第一次经过O点的时间为0.1 s,则小球振动的周期为__________s,振动方程的表达式为x=__________cm.图1【解析】如图,从正向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振动方程的表达式为:x=A cos ωt;其中振幅A=2 cm;据题可得:T =4×0.1 s =0.4 s ,则ω=2πT =5π rad/s则振动方程的表达式为:x =2cos 5πt cm.【答案】 0.4 2cos 5πt cm●考向2 机械波2.(2016·南京最后一卷)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2 s ,t =0时刻的波形如图2所示.该列波的波速是__________m/s ;质点a 平衡位置的坐标x a =2.5 m .再经__________s 它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图2【解析】 由图读出波长λ=4 m ,则波速v =λT =2 m/s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可知,图中x =2 m 处质点的运动方向沿y 轴向上,当此质点的状态传到a 点时,质点a 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则质点a 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的时间t =x v =2.5-22 s =0.25 s.【答案】 2 0.25 s●考向3 波的干涉和衍射3.(2016·扬州四模)如图3所示,在某一均匀介质中,A 、B 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其简谐运动表达式均为x =0.3sin (200πt )m ,两波源形成的简谐横波分别沿AP 、BP 方向传播,波速都是500 m/s.某时刻在P 点两列波的波峰相遇,则简谐横波的波长为________m ,介质中P 点的振幅为________m.图3【解析】 由简谐运动表达式为x A =0.3sin (200πt ) m 知,角速度ω=200πrad/s,则周期为:T=2πω=2π200πs=0.01 s,由v=λT得,波长为:λ=v T=500×0.01m=5 m;某时刻在P点两列波的波峰相遇,说明P点是振动加强点,故振幅为2A=0.6 m.【答案】50.6“1分,1看”巧解两种图象问题1分:分清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此问题最简单,只要看清横坐标即可,横坐标为x则为波动图象,横坐标为t则为振动图象.1看: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尤其要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考点2| 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的波动性和相对论难度:中高档题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五年5考(2015·江苏高考T12(B)(3))人造树脂是常用的眼镜镜片材料.如图4所示,光线射在一人造树脂立方体上,经折射后,射在桌面上的P点.已知光线的入射角为30°,OA=5 cm,AB=20 cm,BP=12 cm,求该人造树脂材料的折射率n.图4【解题关键】利用几何知识求出折射角的正弦值,再利用折射定律n=sin isin r,可求折射率.【解析】设折射角为γ,由折射定律知:sin 30°sin γ=n由几何关系知:sin γ=BP-OAOP且OP=(BP-OA)2+AB2代入数据得n=44914≈1.5.【答案】 1.5(2013·江苏高考T12(B)(3))图5为单反照相机取景器的示意图,ABCDE 为五棱镜的一个截面,AB⊥BC.光线垂直AB射入,分别在CD和EA上发生反射,且两次反射的入射角相等,最后光线垂直BC射出.若两次反射都为全反射,则该五棱镜折射率的最小值是多少?(计算结果可用三角函数表示)【导学号:25702067】图5【解题关键】解此题的关键有以下三点:(1)根据题目叙述作出光路图.(2)根据光线垂直AB射入,垂直BC射出,两次反射的入射角相等,求出两次反射的入射角.(3)根据全反射的条件,求解五棱镜折射率满足的条件.【解析】光线在棱镜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反射定律和题设条件,得4α=90°所以入射角α=22.5°根据全反射规律,sin A=1n故sin 22.5°≥1n所以n ≥1sin 22.5°,即折射率的最小值为1sin 22.5°.【答案】 1sin 22.5°(2016·江苏高考T 12(B))(1)一艘太空飞船静止时的长度为30 m ,它以0.6c (c 为光速)的速度沿长度方向飞行越过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B .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C .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地球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小于cD .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飞船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小于c(2)杨氏干涉实验证明光的确是一种波.一束单色光投射在两条相距很近的狭缝上,两狭缝就成了两个光源,它们发出的光波满足干涉的必要条件,即两列光的________相同.如图6所示,在这两列光波相遇的区域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如果放置光屏,在________(选填“A ”“B ”或“C ”)点会出现暗条纹.图6(3)在上述杨氏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的波长λ=5.89×10-7m ,双缝间的距离d =1 mm ,双缝到屏的距离l =2 m .求第1个亮条纹到第11个亮条纹的中心间距.【解析】 (1)飞船上的观测者相对飞船静止,测得飞船的长度为飞船静止时的长度l 0=30 m ,选项A 错误;地球上的观测者与飞船有相对运动,测得飞船的长度l =l 01-⎝ ⎛⎭⎪⎫0.6c c 2<l 0,故应小于30 m ,选项B 正确;狭义相对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光速不变原理,即飞船上和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的光信号速度都等于c ,选项C 、D 错误.(2)当一束光投射到两条相距很近的狭缝上,狭缝成了两个光源,两列光的频率、相位、振动方向相同.A、B两点是振动加强点,出现亮条纹,C点是波峰与波谷的叠加,为振动减弱点,出现暗条纹.(3)相邻亮条纹的中心间距Δx=l dλ由题意知,亮条纹的数目n=10解得L=nlλd,代入数据得L=1.178×10-2 m.【答案】(1)B(2)频率C(3)1.178×10-2m1.高考考查特点(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对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应用的考查;(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有关全反射的考查;(3)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临界光线的考查;(4)光的干涉和衍射的条件及结论的考查;(5)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结论的考查.2.解题常见误区及提醒(1)审清题意,规范、准确地画出光路图是解决几何光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2)从光路图上找准入射角、折射角、临界角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切入点.(3)必要时可应用光路可逆进行辅助.●考向1光的折射率的计算4.(2016·连云港模拟)两束平行的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7所示.已知其中一条光线沿直线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另一条光线的入射点为A,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OA=R2,OP=3R.求:图7(1)过A 点的光线在圆柱面上的折射角;(2)玻璃的折射率.【解析】 (1)作图示光路图,O 点为圆心,一条光线沿直线进入玻璃,在半圆面上的入射点为B ,入射角设为θ1,折射角设为θ2.则sin θ1=OA OB =12,得θ1=30°因OP =3R ,由几何关系知BP =R ,则折射角θ2=60°.(2)由折射定律得玻璃的折射率为n =sin θ2sin θ1=sin 60°sin 30°= 3. 【答案】 (1)60° (2) 3●考向2 光的折射、全反射综合应用5.(2016·常州模拟)如图8所示为玻璃材料制成的一棱镜的截面图,一细光束从圆弧AB 的中点E 点沿半径射入棱镜后,恰好在圆心O 点发生全反射,经CD 面反射,再从圆弧的F 点射出,已知,OA =a ,OD =24a .求:图8(1)出射光线与法线夹角的正弦值;(2)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解析】 (1)作出光路图如图.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临界角为C =45°根据全反射定律得,n =1sin C = 2.OG=2OD=1 2asin α=OG OF=12根据折射定律得,n=sin βsin α解得:sin β=22.(2)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v=cn=c2由几何知识得,光线传播的长度为l=a+12a+32a=32a+32a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t=l v=(32+6)a2c.【答案】(1)22(2)(32+6)a2c●考向3光的波动性和相对论6.(2016·无锡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导学号:25702068】A.在双缝干涉的实验中,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增大双缝屏上双缝间的距离,干涉条纹的条纹间距也增大B.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滤光片可以使景像更清晰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C.我们发现竖直向上高速运动的球在水平方向上长度变短了D.用光照射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时会发出可见光,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BD[根据条纹间距的公式Δx=Ldλ可知,增大双缝间的距离d,干涉条纹间距减小,故A错误;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这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故B正确;竖直向上高速运动的球在水平方向上长度不变,沿运动方向上的长度才会变短,选项C错误;用紫外线照射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时会发出可见光,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故D正确.]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 振动和波动光及光的波动性(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建议用时:40分钟)1.(12分)(2020·南通模拟)(1)(多选)下列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图1420A.图A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则由图象测得简谐运动的周期较大B.由图B可知,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0C.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D.泊松亮斑是小孔衍射形成的图样(2)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时波源O开始振动,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图示1421为t=0.7 s时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点第二次出现在波谷,则该横波的传播速度v=__________m/s;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图中c质点的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m.图1421(3)一半径为R的14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球体由折射率为3的透明材料制成.现有一束位于过球心O 的竖直平面内的光线,平行于桌面射到球体表面上,折射入球体后再从竖直表面射出,如图1422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桌面的距离为3R2.求出射角.【导学号:17214207】图1422【解析】(1)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实验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会导致图象的横标变大,但对应的时间仍不变,简谐运动的周期与单摆的固有周期相同,A项错误;由图可知当驱动力的频率f跟固有频率f 0相同时,才出现共振现象,振幅才最大,跟固有频率f 0相差越大,振幅越小,B 项正确;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C 项正确;泊松亮斑是光绕过圆形挡板后衍射形成的图样,D 项错误.(2)由题意知:T 2+⎝ ⎛⎭⎪⎫T 4+T =0.7 s ,得该波的周期为T =0.4 s 由图知波长为λ=4 m ,则波速为v =λT=10 m/s 横波在介质中沿x 轴正方向传播,图示时刻c 质点沿y 轴负方向振动,则c 质点的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为y =-Asin ⎝ ⎛⎭⎪⎫2πT t =-0.03sin 2π0.4t =-0.03sin 5πt(m). (3)设入射光线与14球体的交点为C ,连接OC ,OC 即为入射点的法线.因此,图中的角α为入射角.过C 点作球体水平表面的垂线,垂足为B .依题意,有:∠COB=α又由几何关系得sin α=32① 设光线在C 点的折射角为β,由折射定律得:sin αsin β=3② 由①②式得:β=30°③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球体的竖直表面上的入射角γ(见图)为30°.由折射定律得:sin θsin γ=3④ 因此sin θ=32,解得θ=60° 【答案】 (1)BC (2)10 y =-0.03sin 5πt (3)60°2.(12分)(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交通警通过发射超声波测量车速,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B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它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大,所以激光可以比无线电波传递更多的信息C .单缝衍射中,缝越宽,条纹越亮,衍射现象也越明显D .地面上测得静止的直杆长为L ,则在沿杆方向高速飞行火箭中的人测得杆长应小于L(2)如图1423甲所示是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 =1 m/s ,则0.5 m 处质点在1 s 时的位移为________cm ,x =1 m 处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y =________cm .甲 乙图1423(3)直角玻璃三棱镜的截面如图1423乙所示,一条光线从AB 面入射,ab 为其折射光线,图中α=60°.已知这种玻璃的折射率n =2.试求: ①ab 光线在AC 面上有无折射光线?(要有论证过程)②ab 光线经AC 面反射后,再经BC 面折射后的光线与BC 面的夹角.【解析】 (1)交通警通过发射超声波利用了多普勒效应测量车速.故A 错误,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它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大,激光是可见光,其频率比无线电波高,则激光可以比无线电波传递更多的信息,故B 正确.单缝衍射中,缝越宽,衍射现象越不明显,故C 错误.根据相对论尺缩效应可知,地面上测得静止的直杆长为L ,在沿杆方向高速飞行火箭中的人测得杆长应小于L ,故D 正确.(2)波长λ=2 m ,则周期T =λv =21s =2 s ,则0.5 m 处质点在1 s 时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x =-5 cm .质点振动的振幅A =5 cm ,ω=2πT =π rad/s,根据y =Asin(ωt+φ)知,x =1 m 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 =5sin πt cm.(3)①临界角C 满足:sin C =1n,则C =45° 入射角β=60°>C所以在AC 面上发生全反射,即无折射光线.②反射光线在BC 面上的入射角为30°由折射定律有BC 面上的折射角rsin r sin 30°=n ,则r =45° 所以折射光线与BC 面的夹角角为45(注:135°也算正确).【答案】 (1)BD (2)-5 5sin πt (3)见解析 45°3.(12分)(2020·江苏徐州高三考前模拟)(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 .超声波的频率比普通声波的频率大,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B .市场上加工烤鸭的远红外烤箱,其加热作用主要是靠紫外线来实现的C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的大小只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性质D .根据狭义相对论,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静止时要小一些(2)一列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介质中只存在34波长的波形.某时刻恰好到达坐标原点处,如图1424所示.此波传到x =20 cm 的P 点时,处于原点O 的质点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cm ,该时刻的位移是________cm .图1424(3)如图1425所示,折射率n =3的半圆形玻璃砖半径R =20 cm ,屏幕MN 与玻璃砖的直径AB 垂直,A 点刚好与屏幕接触,激光束a 以入射角i =30°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 点,在屏幕上形成两个光斑,求这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导学号:17214208】图1425【解析】 (1)因普通声波的波长比超声波长,则普通声波比超声波更易发生衍射,A 项错误;红外线有明显的热效应,远红外烤箱根据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特点制成的,B 项错误;折射角与两种介质的性质和光的频率都有关系,C 项错误;根据l =l 01-⎝ ⎛⎭⎪⎫v c 2知,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D 项正确.(2)根据图象可知,波长λ=4 cm ,振幅A =2 cm ,x =20 cm =5λ,则此波传到x =20 cm 的P 点时原点O 点振动了5个周期,O 点静止在平衡位置,位移为0,所通过的路程为:s =5×4A=40 cm .(3)作出光路如图所示,折射光线为OC ,由折射定律有sin αsin i =n 解得折射角α=60°两个光斑CD 间距离L =R(tan 60°+tan 30°)=4315m . 【答案】 (1)D (2)40 0 (3)4315m 4.(12分)(2020·江苏扬州四模)(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 .声波与无线电波都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B .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彩色,这是由于光的衍射造成的C .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与空间、物体的运动无关D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无关(2)如图1426所示,一个14透明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束蓝光从A 点沿水平方向射入球体后经B 点射出,最后射到水平面上的C 点.已知∠BOC=30°,∠BCO=30°,该球体对蓝光的折射率为__________;若换用一束红光同样从A 点水平射向该球体,则它从球体射出后落到水平面上形成的光点与C 点相比,位置__________(选填“偏左”“偏右”或“不变”).图1426(3)如图1427所示,一列简谐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图甲表示t =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表示图甲中质点D 从t =0时刻开始的振动图象.试求:甲 乙图1427①这列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向;②t=2.5 s 时,质点P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导学号:17214209】【解析】 (1)声波是机械波,无线电波是电磁波,选项A 错误;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彩色,这是由于光的干涉造成的,选项B 错误;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与空间、物体的运动有关,选项C 错误;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可知,选项D 正确.(2)具体光路图如下:根据几何关系得,入射角α=30°,β=60°根据折射定律得,n =sin βsin α=3; 红光的折射率比蓝光小,则光线射出后偏折程度减小,即β变小,所以从球体射出后落到水面上形成的光点与C 点相比,位置偏右.(3)①由甲图知波长λ=6 m ,由乙图知周期T =4 s所以波速v =λT=1.5 m/s 传播方向为沿x 轴负方向.②质点P 的简谐运动方程为y =10sin π2t(cm) 所以t =2.5 s 时,y =-5 2 cm .【答案】 (1)D (2) 3 偏右 (3)①1.5 m/s 传播方向为沿x 轴负方向 ②-5 2 cm5.(12分)(1)(多选)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B .照相机镜头在阳光下呈现淡紫色是光的干涉现象C .偏振光可以是横波,也可以是纵波D .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方向性好的特点(2)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 =6 m 处的质点A ,如图1428甲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48 m/s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从图示时刻起再经过________s ,质点B 第一次处于波峰;②写出从图示时刻起质点A 的振动方程为y =______________cm .(3)如图1428乙为一块直角三棱镜,顶角A 为30°.一束激光沿平行于BC 边的方向射向直角边AB ,并从AC 边射出,出射光线与AC 边夹角也为30°.则该激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甲 乙图1428【解析】 (1)光导纤维传播信号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故A 正确;照相机的镜头呈现淡紫色是光的干涉现象,因为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膜的厚度是唯一的,所以只能照顾到一种颜色的光让它完全进入镜头,一般情况下都是让绿光全部进入的,这种情况下,你在可见光中看到的镜头反光其颜色就是淡紫色,因为反射光中已经没有了绿光,故B 正确;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故C 错误;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的频率相同的特点,故D 错误.(2)①B 点离x =0处波峰的距离为Δx=24 m ,当图示时刻x =0处波峰传到质点B 第一次处于波峰,则经过时间为t =Δx v =2448 s =0.5 s . ②波的周期为T =λv =848 s =16s ,图示时刻,A 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则从图示时刻起质点A 的振动方程为y =-Asin 2πTt =-2sin 12πt cm. (3)由几何关系得:β=∠A =30°,α=90°-30°=60°折射率n =sin αsin β= 3 激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v =c n =3×1083m/s =1.7×108 m/s 【答案】 (1)AB (2)①0.5 ②-2sin 12πt (3)1.7×108 m/s6.(12分)(2020·江苏南京高三二模)(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 .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B .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各种单色光是光的衍射现象C .在高速运动飞船中的人看到地面任意两点距离均变短D .红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于紫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2)如图1429所示,一列沿+x 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刚好传到x =6 m 处,已知波速v =10 m/s ,则图中P 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__________(选填“+y”或“-y”)方向,在x =21 m 的点在t =__________s 第二次出现波峰.图1429(3)如图1430所示,某复合光经过半圆形玻璃砖后分成a 、b 两束光,其中光束a 与法线的夹角为60°,光束b 与法线的夹角为45°,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 =3.0×108m/s .则:图1430①a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②入射光绕O 点逆时针至少再旋转多大角度就无折射光?【解析】 (1)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利用了光的薄膜干涉现象,A 项正确; 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各种单色光是因为玻璃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而使色光分开的色散现象,B 项错误;在高速运动的飞船中的人只能看到沿运动方向地面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变短,垂直运动方向地面两点间的距离不变,C 项错误;由n =c v 和n 红<n 紫知v 红>v 紫,D 项正确. (2)波沿+x 方向传播,由波动中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知,P 点开始振动方向沿+y 方向,由波的图象知波长λ=4 m ,波的周期T =λv =0.4 s .在x =21 m 的点经时间t =Δx v +T =21-510s +0.4 s =2 s ,第二次出现波峰.(3)①对a 光由折射定律sin 60°sin 30°=n a ① 又v a =c n a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值解得v a =1.73×108 m/s .③②对b 光由折射定律得sin 45°sin 30°=n b ④ 入射光线O 点逆时针转动α角时,b 光在O 点刚好发生全反射,有sin 90°sin30°+α=n b ⑤ 联立④⑤式解得α=15°.⑥【答案】 (1)AD (2)+y 2 (3)①1.73×108 m/s ②15°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