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差异看英汉翻译的不对等性

合集下载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翻译的不可译性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翻译的不可译性
1文化 词 汇 空 缺 导 致 的不 可 译 性 .
文化词汇 的空缺指 目标语缺乏表达源语 中反映特有文化现象 的对 应语。 以一种语言为参照 , 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中都可 能译 , 不能找到完全对等 的说法 。再 比如打 招 呼问“ 干什么去” 在中国人看来很正常 , 但外 国人认为涉及到 隐私 , 这 就很难用英语清晰的翻译 过来 。 这些例子都可 以说是不可译的。 国人 英 见面谈天气 , 直译 成汉语 让人费解 , 但不 直译又体现不 出民族特色 , 这 都反映了习俗文化的差异造成 了不可译性 。 5 其他情况 . 再者, 一些有汉语文化 特色的修辞方式如 双关 、 回文 、 字 、 拆 对偶 、 顶真等很难翻译 , 语 、 成 歇后语 、 典故 、 对联 、 口令更 是渗透着文化背 绕 景, 也很难译 出其 中的味道和文化 内涵 , 不可译性则是无法避免 的。外 国的笑话译成汉语之所 以不好笑 , 正是 由于文化背景 和思维 的差异 , 民 族习俗 或心理意识倾 向及审美情趣有差别 , 幽默感不一样 , 翻译 时很难
其特殊性 , 以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 。 所
三、 文化 差 异 造 成 的 不 可译 性
尤金 ・ 达(i ) 奈 Nd 曾经说过 :对 于真 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 悉两种 a “ 熟 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
景中才有意义 。” 由此我们可以看 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之大。正是 由于 文化的差异才造成了翻译的不可译性 。具体说来 :
科技信息
人 文 社科
从 文 化 差 异祝 角蓄 翻译 的 不可 译性
莱芜职 业技 术 学院 苏进德
[ 摘 要]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 中存在争议的话题。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 翻译过程 中有些 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着不 可译性 。本文主要从 文化差异的视角具体 来探讨 不可译性 , 以让译者正视 不可译性 , 同时把握 文化 内涵的差异 , 力求翻译的忠实, 促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2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李文婷【摘要】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人群的重要纽带,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的人类,虽然民族语言不尽相同,但是却可以用同样的概念来解释词义,这也为不同语言之间的可译性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翻译在促进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差异 语言 翻译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具有着着鲜明的差异性与地域性,且各民族的语言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影响,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思维转换,又是思维的一种工具和结果,因此,语言的翻译就涉及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思维转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何谓文化? 文化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学界对文化这个概念本身的内涵还不甚确定。

文化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领域的学者给文化下过的定义达 160种之多。

文化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你的所作所为,相互之间的沟通等,都是文化的一种反应和功能。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反映出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文化又给语言提供了一个赖以生存的基础。

文化的形成依托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要熟练的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文化的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处。

语言是构成文化成分中的重要部分,其承载着大量的信息。

两种语言的相互交流实际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而两种语言无法直接相通,需要利用翻译。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转码,更要反映的是语言文化所承载的文化,那么,翻译不可避免的同文化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翻译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语文体的生成活动。

译者既要准确传递原文的内容、意图、风格等,又要满足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译文读者的要求。

“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英语翻译不对应性问题探究

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英语翻译不对应性问题探究

有些习语无法直译 , 也无法找到同意的习语套用。因此 , 在
受这种文化差异的局限时, 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 , 以求译 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 的方法。人们对生活 总是有着不 同体验 , 对客观世界有着不同的认识 , 因此人们理解 词义的方式 、 角度也总是不一样 。即使在同一语言里 , 也不可能
2 0 1 3年 7 月
总 第2 8 5 期
科研教学
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英语翻译不对应性问题探究
刘 洋
( 邵 阳学院外语系 , 湖南
摘 要: 翻译是在 一定文化 背景 条件 下进 行的语言形式 的
邵阳 4 2 2 0 0 0 )
三、
换, 但实 质上 它是一种跨 文化的交流活 动 , 正如美 国翻译 理论
中光明的 、 正面 的、 男性 的方面 , 但 是对 于不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 的英美 人来讲 , 是极难理解这 两个 字所 代表的博大精深的意义 的。 所 以在介绍这两个词汇时可以使用 汉语 拼音 “ y i n ” “ y a n g ” 来
些源语 言文化 中特有 的物象 在译语 中是 “ 空 白” 或“ 空
缺” , 只能采取音译法把这些特有 的事物移植 到译语 中去 , 然后 运用简 明的英语 进行解释 , 尽量弥补文化差异所造成 的不对应 性 。这样 , 既保 留了源语言文化 的“ 异 国情 调” , 又可 吸收外来 语, 丰 富译语语言文化。
种文化。翻译者不仅要 关注源语 言与 目的语言之 间的差异 , 随着当今社会经 济的不断发展 ,国际交 流的 日益频繁 , 跨
总之 , 不同的语言文字有其 自身特有 的文化 内涵 : 一种语 言文字 中的某些含义 , 有 时候很难通过译文用另 一种语 言文字 传 达给读者 。而 翻译 中所失去 的恰恰 就是跨文 化的含蓄 与微

文化的不同性和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非对等性

文化的不同性和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非对等性
文化的不同性和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非对等性
孔 博
漯河 医学 高等专科
【 摘 要 】进行 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 必须在外 国文化和本 国文化 中找到一个切合点 按照 4 E s 标准和奈迭先 生的翻译原则 做 出适 当的调整, 使 带异国情调的 东西在译入语 中得以再现。 【 关键 词】商务英语 文化差异 不对等 翻译
觉有可能不同, 甚 至截然相反, 其原因在于 国家所处 的地理位置 、历史 、文
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 同。英语国家视 “ 红色”为残暴 、不吉利, 红色意味
着流血。在中国红色预示着喜庆, 中国人结婚习惯穿红色衣服 。经商时 , 商人希望 “ 开门红” 。经营赚钱了, 大家都来分 “ 红利” 。某员工工作出色,
e l e p h a n t在西方 国家中意思是 “ 没有用反而累赘 的东西” 。这个含义源 自

个传说。相传有个 国王讨厌手下的一个大臣, 为了惩罚他, 国王送给该大
臣一 头白色的大象。该大臣发觉这头象非常棘手, 因为是 国王送给他 的, 他既不敢转送给他人' 更不敢宰杀, 只好小心地侍 侯着它。可是 白象的 胃口
如果在形 式上贴 近的译 文, 有可能导致对原 文联想 意义 的误解, 或者对正
E l e p h a n t 的电池, 因为消费者不愿买 “ 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 。 那么 “ 白
象 ”牌电池应该怎样翻译呢? 我们可以考虑用一种西方人心 中象征着 强
确理解原文的风格造成重大的损失, 那 么对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来反映原 文的联想价值就 十分重要。例如, 将中国名酒 “ 杜康”翻译成英语一般按 发音译为 D u k a n g , 英语国家读者看到英语商标 D u k a n g 时, 只会把它与酒联 系起来, 而不会想到中国历史上酿酒 的高手 “ 杜康”, 也不会像 中国人那样 把 “ 杜康 ”( D u k a n g ) 与 “ 好酒”联系起来 。所 以, “ 杜康 ”作为商标, 文化 信息没有完全对等。 不过, 我们不妨可以用希腊酒神的名字 B a c c h u s 作“ 杜 康”酒 的英语商标, 这样, 文化信息的对 等无疑 比 “ 杜康”要好得多, 因为 B a c c h u s 会使西方人产生更多有关的联想 。 各 民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东西方人有不同的哲学 、 文化传统, 所 以,

从文化视角论汉英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及其补偿策略

从文化视角论汉英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及其补偿策略

周刊214理论博览|教师论坛摘 要:本文讨论了汉英不可译性问题,包括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语音、汉字结构和修辞格都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这些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等词,这就导致了语言的不可译性。

但是不可译性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理解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共存。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补偿的方法,以达到补偿的目的,减少翻译障碍,促进语言和文化交流。

关键词:不可译性;补偿方法引言不可译性是一种文本或一种语言中的任何话语的一种属性,对等的文本或话语不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

著名的语言学翻译学者J.C.Catford 在1965年提出了翻译的不可译性,他认为语言的不可译性是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的差异造成的,而许多翻译专家学者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如今,一、语言不可译性刘米清教授在他的现代翻译理论中写道:“语言的结构通1. 语音的不可译性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语音系统,是其他语言所不能2.汉字结构的不可译性中文词是由有意义的汉字组成的,而英文词是由没有意义3. 修辞的不可译性大多数语言都有自己的修辞。

正是因为有了修辞的存在才让语言变得生动有趣。

在翻译实践中,如果目标语言不能正确地显示源语言中的修辞,则是对源语言的思想、风格和内容的不忠实。

虽然意思是相似的,但它将弱化源语言的语言影响。

说汉语的人和说英语的人在思维方式和审美观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当他们表达相同内容的时候,他们会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这些都造成了汉语英语翻译的不可译性。

二、文化的不可译性根据J.C.Catford 的观点,不可译性的例子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语言,另一个是文化。

奈达还提到,词语只有在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语言。

这是译者和翻译研究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包括并影响语言,是语言生长和发展的基础,所有语言都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产物。

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翻译不完全对等现象

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翻译不完全对等现象

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翻译不完全对等现象作者:杨茂华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04期[摘要]英汉两种语言是不同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因而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有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翻译不完全对等现象的存在,并通过文化转换,求同存异,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既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和内涵,又符合英汉各民族的语言习惯,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或最相似的感受。

[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差异;不完全对等现象[中图分类号]R1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2-0085-02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科技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多元文化间的渗透、交流和并存也势在必行,因此,翻译工作在各国的多领域交流与往来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而且,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

然而,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以及政策法规,英汉互译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很难找到准确对等的词汇、源语文化内涵的缺失或译文含义完全背道而驰的冲突等不完全对等的现象。

这就需要翻译者博采众多翻译原则之长,阅读多国文化、生活、风俗及法规的不同之处,科学、灵活地运用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的方法翻译出更多符合译文读者国家社会习惯的作品。

在翻译实践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完全对等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领域当中,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不完全对等现象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应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特色的译作。

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因此,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能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

如“众人拾柴火焰高”译作“Many hand make light work”。

这里译者根据英语读者的文化习惯用“众人干活活不累”替代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摘要: 两种语言翻译的不对等性是每一个译者最困惑的问题。

在翻译实践中, 由于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的本族语使用差异, 使英汉翻译绝对对等不可企及。

翻译的对等是有限度的。

关键词: 不对等性; 限度; 语际意义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 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

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 Eugene Nida )早年提出了读者反应对等原则,并在与塔伯(CharlesR Taber ) 合著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一书中指出, 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 再就是风格对等。

”无论是范存忠提出的“ 准确”, 还是塔伯、奈达所指的“对等”, 他们都折射出翻译界的一种理想与目标。

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是完全可能的, 但完全准确而又绝对对等是不可能的。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人类的思维是有存在决定的。

由于每种语言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背景, 所以处于不同语系的汉英之间的这个鸿沟是不言而喻的。

1 语际意义转换的限度1.1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性从传统的词汇学来讲, 词义包括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

所谓概念意义, 也叫外延意义( denotative meaning) 或认知意义( congnitivemeaning) ,是词汇的最基本意义, 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最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 常视作是词语在字典中的定义或释义。

所谓内涵意义是隐含或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

词的内涵意义在日常谈话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大的作用, 并且因民族而异。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词义, 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等性。

请看下面的例子:1) the milky way2) the apple ofmy eye3) The old man has just kicked the bucket若把上述句子分别直译为“牛奶路”“我眼中的苹果”“那个老人刚才踢了水桶”, 概念意义是对等了, 但读者却糊涂了, 不知所云, 这时只能舍弃概念意义对等而意译为“银河”“宝贝”“翘辫子了”。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不等值性和不可译性_以陶渊明的_五柳先生传_的五个英译本为例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不等值性和不可译性_以陶渊明的_五柳先生传_的五个英译本为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8卷第1期2013年1月Vol.8No.1Jan.2013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不等值性和不可译性——以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的五个英译本为例李外香(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摘要]在翻译中,就翻译的等值性与不等值性,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争论由来已久。

特别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由于翻译的特殊性(包括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过程),以及原语和译入语的在语法、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翻译中的不等值和不可译的情况尤为突出。

在此以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为例,从中国古文翻译过程、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不对等两方面,具体讨论了中国古文翻译中的不等值性和不可译性。

[关键词]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五柳先生传;不等值性;不可译性[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外香(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语用学。

中国文化典籍的对外翻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活动和一个特殊的翻译领域。

同时,又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西文化对等交流,达到世界文化融合的一条重要途径。

虽然说中国文化典籍迄今是一个尚无明确边界的概念,但是“假若把文化分为外层的物质与器物、中层的制度与行为以及核心的价值与信念系统,那么文化典籍的概念侧重的则是核心的价值与信念系统,或者称为精神文化的东西”。

[1]2要把我国的文学瑰宝中的佳文妙语翻译成外文且不失文采,不是一件易事。

一、翻译的等值与不等值性,可译与不可译性(一)Nida 和Catford 的观点对于翻译的等值性这一概念,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理解,“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Nida 将翻译定义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原语的信息”。

[2]到后来,Nida 的“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即“动态对等”以及到来提出的“功能对等”的概念。

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文化 的 内涵 和特 征 是一 定 的历 史 条件 下形 成 的 ,受地 理 环 异是指 人们 在不 同生活 和 自然环境 下形 成 的语言 、 知识 、 仰 、 信 人 生观 、 值观 维方 式 、 德、 价 思 道 风俗 习惯等 方面 的不 同。不 同的民 族在 自己的生 活环 境 下 , 创立 了 自己特 有的 文 化体 系 , 也被 自 己
【 声】 l百家 心 纵横 I
文化 差异在 英 汉翻译 中的重 要性
●曹雪峰


要: 文化差 异 , 别是 东 西方文化 差异 , 致 了人们 对 同 特 导
问题对 此进行 剖析 。 例 1在 现代城 市生 活 中,街道 妇女 ” : “ 为城市 的安 全与稳 定作 出 了 很 大 的 贡 献 。 译 文 : o enub n l ,t e w me I m d r ra i sr t o n n f e e
别是 价值观 、 思维 方式 、 审美情趣 等均有 很大 的差异 。翻译 工作者 头 作 用 。译 文 : i sd e e i c n mi rfr tict。 wt i e p n ge o o c eom。 h i ht n s y
“ 理 的是 个 别 的词 ,而他 面 对 的是 两 大 片文 化 ” MayS el 处 。 r n l H rb 明确指 出 , on y 翻译 是一 种“ 文化 的活动 ” 跨 。英语 和汉语 分 别
f m al o or l cr wned ast e f y h i ci 。 e no i d r de h nan al co m c an ta ub of t e Fa s ,s ayng a dr h r Ea t i pl i ago ad ol n n he r e i bo t o— osi ec ng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与塔伯(Charles R.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一书中指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再就是风格对等。

”这一理论反映出翻译界的一种理想与目标。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没有绝对的对等,正如鲍林杰(Dwight Bolinger)在《语言要略》中所述,英汉词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必然的,相同或相似语之间是相对的、偶然的。

也就是说,原语中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用译语完全正确而又绝对对等地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

因此,研究翻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对提高翻译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汉语中词汇的不对等现象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意识形态差异,在语言文化上也出现了差异,处于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都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语言文化,两种语言的词汇具有下列不对等性:1 词义的不对等正如兹古斯塔(L.Zgusta)所说:“每个词汇单位都是独立的,不同于其他词汇的,其突出的独立性表现在其所包含的意义上。

”因此,一个词或者词汇单位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中有其独特的含义。

从传统词汇学来讲,词汇意义由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和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组成。

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最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内涵意义不是单独存在的意义,而是附带词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这种意义非常不稳定。

无论是从概念意义还是内涵意义来理解词义,中英文词语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等性。

2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在中英文中有的词汇概念意义是不对等的,如中英文在称谓上的词汇就不完全对等。

汉语中的称谓讲究: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

而英语中的称谓基本上只进行性别的区分。

如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姑父”、“姨夫”、“舅舅”等,在英语中只有uncle一词来统指父系尊长,aunt表示母系尊长,sister 表示姐姐或妹妹,brother指哥哥或弟弟。

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

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

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赵云龙刘慧玲翻译中遇到不可译性的问题是常有的事。

翻译是搞语言文字的转换工作,所谓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也完全是针对语言文字而官的。

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共同特征形成了翻译中的可译性,而各区城民族因地理条件和文明程度等方面的迥异形成了讲言文字方面的隔腆性、冷僻性和不可理解性,也造成了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本文从语言文化的角度谈谈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问题。

一、不可译性在翻译过程中,原文的某些语言现象在译文中无法表达,属不可译性。

不可译是语际转换中永远存在的一种现象.原因为任何语言都带有很大的实在性和局限性,它从来也没有考虑到如何翻译其他文化的问题。

应该说翻译中语言本身出现不可译现象是完全正常的和客观的。

不可译性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译入语言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

一种语言用某一形式表达了语义场内的某一意义,同时表达了该形式的某些特征,而另一种语言又恰好缺乏相应的形式既能表达出该意义又能表达出所要求的该形式的某些特征,不可译的问题就必然会出现.这是不可译性产生的语言学原因。

翻译中的绝对不可译现象一般都是与语言文字形式相关的一些现象。

如下面的两句:1) A: What makes a road broad?B: The letter B.2) A: Why is the letter D like a bad boy?B: Because it makes ma mad.句中“road,broad,ma,mad”不仅起一般词形的形式作用,而且是作为内容出现的.句中“road”,“broad”和“B”都无法译成汉语.如当英语语言形式本身充当内容时.不可译现象就可能出现.此外,还有与语言父字的形式特点有关的不可译现象。

这类现象大多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形式特点达到某种修辞效果。

属于这类现象的有韵(尤其是头韵)、文字游戏(双关语)和某些实用意义等。

汉语中那些依赖语言音形义结构的修辞手法(如双关、拆词、仿词等)几乎都是不可译的。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刘万里(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广州511363)摘要:美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标准,他主张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

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很难达到完全对等,但是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让译文达到比较高的层次。

本文主要先阐述英汉翻译中不对等性的定义,从词汇、语序、思维差异、文化差异等4个方面阐述了英汉翻译中存在的不对等现象,而且以具体实例为切入点,提出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对等与不对等的辩证关系,以求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英汉翻译;不对等性;差异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13(2012)-03-076-04收稿日期:2012年3月20日作者简介:刘万里(1987-),男,助教,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外语系教师。

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及高等教育。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以满足传达的思想和文化的需求,促进社会的文明。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目的语表达源语的主要意义,但不可能达到100%的“等价”。

结合当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作者试图从词汇、语序、思维差异等方面阐述了英汉翻译中存在的不对等现象,并且研究了不对等现象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一、翻译中的不对等性的定义在很多资料中,对于翻译中的不对等性虽然有所提及,但是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然而通过博采众长可以归纳出:受不同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译文由源语向目的语变化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在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在翻译过程中虽然可以把内容真实再现,但是想要译文和原文达到绝对的相等又是很难现实的。

二、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一)词汇不对等英语和汉语在词汇的内涵和数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作为语言的最小基本单位,词汇也是文化的一个载体,这反映了不同的国家在认识世界方面产生了诸多不同之处,所以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英语词汇的翻译质量会影响整个翻译。

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作者:高利利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2年第06期摘要:翻译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的一项活动。

这个活动就像一个传送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的文明被传送到其他文明之中。

但是,这一活动并非是毫无界限的,事实上,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存在很多不可译的现象。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诸多不可译现象进行探究,浅析不可译性在文化当中的体现,讨论如何解决英汉翻译中的不可译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文化差异;可译性;不可译性一、引言不同学者对翻译有不同的定义,但是不管是哪种定义,都基本承认翻译是不同语言间文化信息传递的实践活动。

因此,文化和翻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加之语言文化的排他性,翻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十分受限于文化要素。

因此在不同民族语言间做信息转换时,必然会导致一些翻译无法传达的现象,这就是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

二、不可译现象在文化差异中的体现(一)习语谚语的不可译性习语和谚语是语言使用者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对本民族语言不断总结精化的语言部分,和本民族族群的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它们是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最为精华的部分。

习语和谚语不仅丰富了本民族的语言,还承载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英语和汉语由于地域差异、历史文化差异,导致不同民族的人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存在巨大差异。

常见的就是同一种事物在两个族群中所表达的含义和所产生的联想完全不同,又或者不同的事物和意象又带来了相同或相近的效果。

这样一来,我们不能期望在翻译中总是能在两种语言中找到完全对等的意象和表达。

文化差异使得很多汉英习语和谚语看似对等,其实貌合神离。

比如以下汉英习语:1.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2. 挥金如土对于第一句英语谚语,我们的翻译是“倾盆大雨” 或“暴雨”,但这只是理解基础上的意译,而原习语当中西方对于猫和狗的意象在翻译之后却完全找不到了。

浅谈菜名英译的不对等性体现的文化差异

浅谈菜名英译的不对等性体现的文化差异
中文 过 去 的译 法 现 在 的译 法 红 烧狮 子 头
br e p r b S n oy a c ai d o k a11 i s s u e s
d p ri d r d t we bi mea b 1 ee —f e e —S e d g t a1 S
第2 7卷 第 1期 21 0 2年 0 3月
邢 台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XI NGTAIUNI VERS TY I
VO . 7 No 1 12 . . M a . 01 r2 2
浅谈 菜名 英译 的不对 等性体现 的文化差异
蔺玉萍
( 台学 院外语系 ,河 北邢 台 邢 040 ) 50 1
p p e a f e h s u d 咖喱鸡 c r y c ik e p r S r s q i , l t u r h c —
e n等。对这 类中文菜名翻译 的主要原则是 :选词 简单 ,选词准确 ,能够说明莱肴使用的主料,菜肴 的 口感和 味道,一句话 ,能够使外国人 一目了然吃
[ 收稿 日期 ]0 卜0 一 1 2 1 9 l [ 简介 ] 作者 蔺玉 萍 (9 2 ), , 北邢 台市人 , 16 一 女 河 毕业 于河 北师 范 大学 , 授 , 要 从事 英语 教学 与研 究 教 主
14 1
邢台学院学报
21 0 2年第 1 期
词词义对等,但顾客莫名其妙,弄不清吃的是什么。 在西方文化 中, “rgn d ao ”是 口能喷火的怪物,有 邪 恶之意;而 “h e i”在汉语里是 吉祥 鸟。实 po n X 际上这道菜的主料是 lb tr和 c ikn o se h ce ,现在建 议译成 “o se n h ce ”。尽管 ,这样 的 lb tra d c ikn 翻译 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能让人明白吃的是什么, 但是,美好的祝福和寓意在翻译的过程中却丢失了。 所 以,怎样把握汉语文化的精髓,值得每位翻译工

试论英汉互译中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

试论英汉互译中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

试论英汉互译中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作者:邓莉来源:《职业时空》2010年第01期摘要:由于英汉语言的起源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其产生的种类可以分为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

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一直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问题。

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具体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指出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和语言的不可译性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得到克服,尽可能地达到可译。

关键词:英汉互译;不可译;语言;文化,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存在巨大差异,再加上文化的干扰,从而使得一种语言中的很多表达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这就是不可译性。

奈达在《对等的原则》一文中提到“语言间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对等,因此也没有完全准确的翻译。

译文的总体印象只会接近原文,而不可能在具体内容上一致。

”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家Catford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根据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将不可译性分为“语言学上的不可译性”(1inguistic untranslatability)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cultur al untranslatability)。

本文就将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不可译性在英汉互译中的体现。

一、语言上的不可译性语言的不可译性指在语言形式方面,译语没有形成与源语文本相对应的形式特征。

这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1)源语的多个词汇或语法单位共有一个语言形式,这无法在译语中得到合适的体现。

(2)源语的一个词汇或语法单位有多个语言形式,同样,这也无法在译语中得到合适的体现。

英语和汉语这两种非亲属语言在进行转换时,必定存在很多障碍,也就是不可译。

本文所指的语言上的不可译性主要体现以下方面:1语音的不可译性英语和汉语隶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拥有不同的语音系统,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些语音现象在另一种语言中不存在对应的形式,导致翻译的不准确。

谈到语音的不可译性,许多研究者都会以赵元任先生著的《施氏食狮史》“石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为例。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准确性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准确性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准确性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服装系教师王伟[摘要]: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形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翻译著作中,要求译者面对源语文化,力求保持原味,作出恰如其分的翻译,尽量让读者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气息,体会到不同的异域风情。

从而正确地引导读者去理解、欣赏、接受异域文化。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文化交流一、前言语言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同时又把人们分隔开来,从那一天起,便有了翻译实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而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外许多学者对翻译下过各种定义,张今先生对翻译是如此定义的:“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印象或艺术印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1]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这是翻译的目的与意义。

然而,中英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对于翻译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就如学者王佐良谈到的:“翻译里最困难的是什么?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在一种文化里有一种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却要花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

”比如,在汉语中,鲁迅笔下的“阿Q”已演变成具有“自欺欺人”、“自我嘲解”等特指意义的“阿Q精神”。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已成为多愁善感、弱不禁风一类女子的同义词。

二、译者应该注意的文化差异任何语言都是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

英汉民族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审美情趣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种东西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困难,同时也对翻译者提出了要求,如翻译家尤金•奈达所指出的:“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要体觋在以下几个方面。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谚语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等方面。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谚语,它们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显著的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为翻译带来了挑战,但也为翻译策略提供了机会。

本文将探讨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国是一个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因此英语谚语中有很多与海洋、船只、潮汐等相关的表达。

而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农业历史悠久,所以汉语谚语中有很多与土地、农耕、季节等相关的内容。

例:英语谚语“salt water and ship - shaped stomach”比喻“心胸狭窄,难以容忍别人的错误”。

这里的“salt water”指的是海水,而“ship - shaped stomach”则形容胃像船一样容易受潮,比喻心胸狭窄。

英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性,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依赖性。

这种社会习俗的差异在谚语中也有所体现。

例:英语谚语“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汉语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则强调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英国的历史文化悠久,许多英语谚语源自于历史事件、名人名言和经典文学作品。

而中国历史悠久,很多汉语谚语都包含有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元素。

例:英语谚语“all’s well that ends well”源自于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意指“结局好就一切都好”。

而汉语谚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则源自于古代传说,意指“心甘情愿的事情不需要解释”。

直译法是指将原文的意思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

在翻译英汉谚语时,可以采用直译法来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等元素。

例:英语谚语“time is money”可以直译为“时间就是金钱”,汉语谚语“瓜田李下”可以直译为“under the melon and plum trees”,比喻“避免给人产生误会的行为或环境”。

中国电影字幕英译不对等问题

中国电影字幕英译不对等问题

中国电影字幕英译不对等问题由于语言体系和文化的原因方面的局限性,在许多情况下不平等的英文字幕翻译的电影,叫做英语的不可译性。

在翻译研究领域,专门为电影字幕翻译工作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是说电影字幕翻译是毫无章法。

电影具有很强的功能性,而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对于解决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遇到的由于语言和文化所造成的不对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它是评估电影字幕译文好坏的最佳标准。

關键词:英汉翻译;电影字幕;不对等电影的主要内容可以反映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也是电影字幕翻译障碍的最大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影的字幕翻译将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必须掌握整个电影的内涵,将电影的内涵表达出来,让观众充分感受到电影所蕴含的文化,从而更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因此,本文从《流浪地球》着手通过对该电影的英译字幕不对等现象进行分析以探究解决电影字幕翻译不对等的策略。

一、翻译中的不对等性的定义很多资料都提到了翻译中的不对等性的定义,但是我们并没有对这种现象十分了解,然而通过总结可以归纳出:翻译不对等指的是由于不同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译文的源语在形式、风格等方面与目的语有所不同。

在翻译过程中虽然可以把意思顺利表达,但是想要译文和原文达成绝对的平等是非常困难的。

二、《流浪地球》英译字幕中翻译不对等问题(一)词汇不对等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在内涵和数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作为语言的最小基本单位,词汇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在理解世界上的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词汇的翻译质量会影响整个翻译。

“家庭”这个词翻译成英语是“family”,但汉语中的“家”和“庭”各有其含义。

“家”的本义是家畜的栖息地,后来扩展为人类的居住地。

“庭”是指在屋子前大门后的那块空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封闭式居住建筑文化。

因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住宅建筑样式跟中国不一样,英文的family不像汉语“家庭”那样,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腥 与灾难” 的意思 , 如“ r e d r e v e n g e ” 表 示“ 血 腥复仇” . “ r e db a t . d e ” 表示“ 血战” , 等等。 习俗 在 不 同 国家 各 有 不 同 ,因 而 使 本 民 族 的 语 言 变 得 多 样性 。 在 翻译 过 程 中 , 翻译 者 应 尽 量 解 释 出 与本 国文 化 存 在 差 异 的风 俗 习 惯 , 尽 量 忠 于 原 文 表 达 出文 章 的实 际 意 义
的影响 , 只 有 了解 英 、 汉两种语 言风格的异 同、 文 化 背 景 知 识
和 不 同 的 民族 心 理 状 态 。 缩短这种文化差异 . 才 能成 功地 进 行 翻译 交际。
关键 词 : 不对等性
文化 差异
影 响
语 言 是 一 个 民 族 文 化 的结 晶 。 每 个 民族 所 处 的 自然 条 件 、 社会环境 、 历史状况不 同 . 其 文 化 也 自然 而 然 地 呈 现 出各 式 各 样 的形 态 , 进 一 步 引发 思 维 认 知 及 语 言方 式 等诸 多 不 同 , 从 而 造 成 翻译 中 的不 对 等 现 象 。英 语 和 汉 语 是 建 立 在 不 同文 化 基 础 上 的两 种 语 言 。 在翻译实践 中, 译 者 往 往 需 要 结合 两种 不 同 文化 , 进 行灵 活 的不 对 等性 翻译 , 体 现 译 语 要 传 递 的效 果 。总
征, 而“ 橄榄枝 ” 这 一 词 正 是 出 自于 圣 经 中 的 “ 创世纪 ” 篇: 而 “ 利末记 ” 篇 中的“ s c a p e g o a t ( 替 罪羊 ) ” 表示 “ 代 人 受 过 的人 ” ; 西方人视为不吉利象征的数字“ 十三 ” , 也是来源于圣经 , 故 事 中耶 稣 被 他 的 第 十 三 个 门徒 犹 大 出卖 而 被 钉 在 十 字 架 上 . 后 来人们常用“ a J u d a s k i s s ” 表 示 叛 徒 的行 为 与 之 不 同 的是 , 在 中国, 佛 教 的 影 响更 为 深 远 , 许多成语 、 谚语 、 习语 是 从 佛 经 中派 生 过 来 的 。如 , 有关于“ 佛” 的 词 就 有 “ 临 时抱 佛 脚 ” 、 “ 借 花献佛” 、 “ 放 下 屠 刀 ,立 地 成 佛 ” 、 “ 送 佛送 到西” 等 。这 类 中西 方 各 自宗 教 衍 生 出 的语 言 , 往往 会 令 没有 接 触 过 背 景文 化 的 人不 太 明 白 。 这 就 需要 翻译 者补 充 与宗 教
三、 从 宗教 信 仰 的 差 异 入 手 在西方 , 尤其是 英美两 国, 多数 人信奉基督教 。 而圣 经 是 必读之书 , 人 们 甚 至 视 之 为 处 世 为人 的指 导 书 。 圣 经 中的 各 种 比喻 、 寓 言 和典 故 被 世 人 接 受 并 广 泛 的传 播 , 由圣 经 中 衍 生 出 的 习语 、 谚 语 和 成 语 也 逐 步 成 为 日常用 语 。 比如 , 西方 人把“ o l i v e b r a n c h ( 橄 榄枝 ) ” 比作“ 和平 ” 的 象
相关的知识 , 在 两 种 文 化 中架 起 一 座 桥 梁 。 四、 从 历 史 典 故 的 差 异入 手
的来 说 , 可 以从 地 理 环 境 、 风俗习惯 、 宗教 信 仰 、 历 史 典 故 及 思 维 方 式 等 五 个 主 要 方 面 人 手 把 握 其 中 的 文 化 差 异 ,寻 找 最 合 适 的 翻译 方 式 。
从 生存 环 境 的差 异 入 手 西方的语言多与水有关 , 代表海洋文化 , 因 为 西 方 的 航 海


业 曾一 度 领 先 于 世 界 。水 产 捕 捞 也 是 其 经 济 发 展 不 可 或 缺 的 因素 ; 而 中 国在 亚 洲 大 陆 上 生 活 繁 衍 , 人 们 以 农 耕 为 主 要 经 济 方式 , 汉 语语 言因而 多数 与山川 、 江湖 、 四季 、 农 耕 等 方 面 有 关 。这 种 生 存 环 境 的 差 异 常 常 反 映 在 相 应 的英 语 词 汇 和 汉 语 词 汇 上 。 比如 , 西方人在形容“ 花钱大手大脚 。 毫无 节 制 ” 时 通 常会说 “ t o s p e n d m o n e y l i k e w a t e r ” —— “ 花钱 如流水 ” : 而 生 活 在 大 陆 上 的 中 国 人则 会 说 “ 挥金 如土 ” 。因为 水 在 西 方 是 “ 安 全 祥和” 的象 征 , 英语 中“ t o b e l e f t h i g h a n dd r y ” 一词应译 为“ 陷 入 困境 ” , 而 中文 中 并无 相 关 寓 意 , 因此 不 能 直 译 为 “ 被 留在 水 流 不到的地方” 。
由于 中 西 方 的 地 理 特 征 ,无 论 是 历 史 传 统 还 是 现 实 生 活 中都 相 差 太 大 ,汉语 里很 多 描 述 在 英语 中 也 无 法 对 等 表 述 出 来。如“ 山重 水 复 疑 无 路 , 柳 暗花明又一村” , 我 们 很 难 在 英 文
色 。 中 国新 娘 通 常 穿 红 色 旗 袍 以 示 喜 庆 , 而在 西 方 红 色 有 “ 血
在翻 译 实践 中 , 文 化 背景 、 思 维认 知 及 固有 的本 族 语 使 用 差异 . 使 译 者在 翻译 过 程 中出现 更 多 困难 。 英语 和 汉语 是 建 立 在 不 同文化 基 础 上 的 两种 语 言 . 文 化 差 异将 会 给 英 汉 翻译 带来 一 定
考试 周 刊 2 0 1 3 年 第 1 期
从 文 化 差 异 看 英 汉 翻 译 的 不 对 等 术 学 院 公 共 基 础 部 , 上海 摘 要: 两 种语 言翻 译 的 不 对 等 性 是 译 者 最 困 惑 的 问题 。 2 0 1 9 0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