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成就以及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成果,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有初步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以及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区别和联系,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成就、发明家及其发明,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资料、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成就、发明家及其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4.图片资料展示:运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历史资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3.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学情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中的第五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
这次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类在技术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突破。
电力的发明与使用、汽车与飞机的问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还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笔。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有着上承工业革命、下启世界大战的地位。
八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后,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基本功较为扎实、求知欲望强烈、思维活跃但是自主意识不够强、分析能力稍有欠缺。
经过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的学习,学生对工业文明的背景和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形势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能够更加理性地去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但是,他们对工业文明的知识体系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的发明和成就(2)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背景并分析、理解革命的主要特点。
(3)分析、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步之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电气时代”到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的学习,绘制表格总结不同的发明成果,培养历史现象的归纳与比较能力。
(3)通过思考“汽车的发明”带来的不同后果,讨论、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将历史问题与当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古为今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科技改变生活和世界的过程,学习发明家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第一篇: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部编版9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电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发展。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你知道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电的应用1.教师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2.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讲授电力发明、发展过程,为学生学习本课积累感性认识,并提问:电力作为一种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有哪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3.让学生阅读第19页的“人物扫描”,了解发明大王爱迪生。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讲故事活动。
“谈谈你所知道的爱迪生”,让学生尽己所知,畅谈爱迪生的感人事迹及其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启示。
目标导学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教师介绍内燃机的发明,多媒体出示老式汽车的资料图片,第22页“知识拓展”中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T型汽车材料以及汽车发明前欧洲城乡利用马车做交通工具的资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课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二、课时:一课时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具:教科书、黑板、幻灯片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2)熟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特点,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分类归纳和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领域和影响,从而以表格的形式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我将运用讲述法、故事法、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法、问题探究等多种方法进行讲授。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和探究,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认识和分析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原因,进程和影响,学会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
通过认识和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领域和成就,掌握归纳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使学生感悟到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激发学生们为祖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而努力学习。
同时让学生们想想当时的中国国情是怎样,工业革命对中国造成了什么怎么样的影响。
六、重点与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发明的重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对垄断组织的理解和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
七、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我们生活中的电器和交通工具进行导入,让学生们做一个小活动。
•统计自己周围的电器有多少种,交通工具有哪些,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2、讲授新课人类对“电”的认识自我测评:电的发明和运用对我们人类产生了什么影响。
能源领域的巨变师生互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教师链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前提、经济基础、科学技术、市场条件、资本积累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小组讨论上面提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出现的新能源、新机器、新产品和新的交通工具、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备有哪些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电讯事业的发展;重工业(重化工、业能源工业)的建立。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总课时:第5课时二、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经过对必修二第二单元前三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已有了较多的了解,本课要在前三课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此前所学知识的紧密联系。
对于高一学生,教材中有的知识点和内容教师要通过思考探究和设问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的能力。
对于部分较难问题学生则可以共同探讨,合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这些图片大家并不陌生,这些交通工具、照明电灯与现在现代化的设备相比较确实比较简陋,但是正是这些产品的问世宣告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革命时代的到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9.跨学科整合,提高综合素质:结合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张描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的遐想,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描绘的是哪个时期吗?这个时期有什么特别之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会运用历史比较法,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产业、影响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直观感受。
4.针对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学生在价值观、国际视野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创新及其影响。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学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法。
3.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创新和影响。
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认识这一时期的重要发明家和发明,以及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已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发明成果和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这一时期的重要发明家和发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家和发明。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3.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如电力、内燃机、钢铁、化学工业等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2教学设计1: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主要含义:19世纪中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成为。
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条件:(1)科学家的努力:(2)生产的应用:(3)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2、主要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研制发电机成功。
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其效率远远大于。
内燃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领域的革新。
(3)化学工业:从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传统工业的进步:钢铁工业---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3、历史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体现为、、的出现。
由此看出,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是。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影响)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整个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
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趋势也日益加强。
2、形成: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一些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3、影响:很快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1、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更为广泛、迅速,在多个国际几乎所有的同时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电力的开发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知道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理解其巨大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比两次工业革命成就,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概括能力;通过阅读史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影响,进一步培养阅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讲述发明家的故事,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阅读史料分别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成就、影响,形成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整体认知,并学习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及阅读、分析材料的方法。
通过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表,掌握利用图表法归纳梳理历史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和小组讲述发明家故事,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课型】新课【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分为电力的开发与应用、内燃机与交通运输两个小组收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并了解发明家成长和科技发明的故事。
【教学方法】讲解法、史料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媒体)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各位同学,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2017(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的一组图片。
教师在展示图片的同时解说:2017年6月7日,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支持下,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和重庆车展组委会主办的2017(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课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影响。
2.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加深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对未来的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
2. 背景介绍(5 分钟)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
3. 发展历程(10 分钟)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包括起始时间、主要国家、主要领域等。
4. 主要成就(15 分钟)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通讯技术的进步等。
5. 影响(10 分钟)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等。
6. 小组讨论(10 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对未来的启示。
7. 总结(5 分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篇【设计思想】本学年度我校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四要素”建设,即目标、问题、活动及评价。
本课设计从课标要求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设置了三个篇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魅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光芒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力量。
通过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
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经过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史有了一定了解。
在内容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成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用丰富的图片及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标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材料)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他的去世。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师:为什么爱迪生可以受到这样的特殊对待?(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爱迪生来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篇一:教案《第二次工业革命》】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2、能力方面: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垄断组织形成的讲述,培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运用举实例的方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采用比较的方法,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分析。
3、采用释义说明的讲解法对“垄断组织”这一概念进行解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联系并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这一突出特点,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归纳分析垄断的形成、影响,认识到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难点:垄断组织的形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方法1以奔驰和福特汽车为切入点,通过提问学生这两种汽车是哪个发明国家和发明者是谁,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等问题展开话题,得出最早出现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从而进入课题的学习。
方法2通过想象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开着汽轮点着油灯的生活的情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人晚上在明亮的灯光下,听着音乐,打着电话给远方的朋友送去问候的生活情景对比,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导入到新课中。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1、背景(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只有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俄美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5《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教学设计
7.5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思考和探究“流水线生产有什么利弊”等问题,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人物和成就。
2.难点: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采用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书籍等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成果表现。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3)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作用影响(4)两次工业革命对比六、教学反思(1)本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2)本节课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合作探究课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注重对学生学习历史方法和思路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整理、对比历史事实。
循序渐进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发明和创新、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思考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较为复杂,涉及众多发明和创新,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梳理线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发明和创新,掌握重要人物和事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学会从 multiple perspectives 审视历史问题,培养历史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发明和创新,重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及其对后世的启示。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对比教学: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历史图片、视频、PPT等。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1、电力的广泛应用;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3、电讯事业的发展;4、化学工业的建立; 5、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6、垄断组织的形成。
二、思想认识:1、通过对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突出发展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新成就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对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出现及其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能力培养:1、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垄断组织形成的讲述,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一堂课仅仅短短的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怎样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形象的历史课堂,而不使历史课枯燥无味呢?导入技巧非常重要。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基础知识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3.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能搜集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概括、归纳,以加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0年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时间:19世纪中后期3、背景:①前提---政权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②市场:工业革命促进了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
③技术:19世纪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大大提高。
④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⑤资本: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4、成就:四个方面国家及人物主要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电机②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创制德国人卡尔本茨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化学工业的建立瑞典人诺贝尔炸药(甘油火药)塑料、纤维石油化工的产生④科学技术也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2、原因:(1)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3、目的:追求更多的利润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5、形成: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6、典型代表:美孚石油公司7.垄断的表现: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8、影响:①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③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和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④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英法尤其是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美德日益崛起,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1)原因:①根本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多个国家的几乎所有工业领域;③新型交通工具、通讯手段的使用,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大大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关系。
(3)运用:探讨垄断的影响;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2)运用范例教学,培养学生找出知识比较点,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辨证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价值。
(2)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
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讲授新课:(一)电的发现与应用1、教师讲解: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作为新的能源逐步取代蒸汽动力而占据统治地位。
一系列与电有关的重大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社会跨进了“电气时代”。
提出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在电力的应用方面,先后出现了哪些重大的发明?学生回答: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
发明: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制成伏打电堆;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1876年,英国人贝尔发明电话;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人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出耐用碳丝灯泡,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范文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知道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初步认识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的原因。
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课堂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将科技成就制成图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到发展经济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通过讲学习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科学贡献的介绍,尤其是分析爱迪生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科技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二、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课型新课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分电力、电讯技术、交通运输三组收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进入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看人类灵魂的智慧之光是如何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潇洒地行走,在湛蓝的天空自由地飞翔!让我们进入本学习主题的第二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3)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从世界交流的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总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至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了解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2.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评价【核心思考题】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什么会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2、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要成就?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4、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过程】(导入)联系现实:师: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乘坐的公共汽车、汽车是以什么作动力的?(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动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一百多年后,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哪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主要条件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提示:从政治、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着手)学生讨论后,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对殖民地掠夺科技条件: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直接原因)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电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电动机的问世③发电厂的出现以及输变电技术的完善④各种电气产品的发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电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
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的戴姆勒和卡尔本茨以汽油为燃料的发动机,90年代,德国的狄赛尔设计了一种更为高效的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内燃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研制成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在石油和煤中提取化学物质作原料,制成了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在建筑和制造业中,钢铁取代了原来的木材和铁。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师:请同学们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思考一下,就两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进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发明)(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
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从发生的国家数量而言)。
(3)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
(轻工业与重工业)(4)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
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①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推动了传统工业进步。
②促成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部分.工厂规模扩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
补充: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2、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巨大调整,产生了垄断组织;问题:什么是垄断?它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应如何评价垄断组织?垄断的含义:垄断就是独占、控制。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1)原因:垄断组织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生产力迅速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的结果。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企业趋于集中和联合;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了垄断。
所以垄断组织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的形成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组织形成的概况概况形成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部门:新兴工业:如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等垄断程度较高的国家:美国、德国垄断组织的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代表性的垄断组织: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德国的电业总公司、西门子公司最先出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问题:为什么首先产生在新兴工业?新兴工业技术含量高,生产要求集中,如汽车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技术性强,生产规模大,要求资本集中,管理高效。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得这些行业首先产生垄断。
垄断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技术落后的企业被挤垮,新兴技术企业为使产品占领市场,实行垄断,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主要形式:师:垄断组织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因此,因为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企业部门的不同以及环境等的不同,垄断组织形式也就随之多样化,主要有哪些呢?流通领域:卡特尔——分割市场(初级)辛迪加——设总办事处协调(中级)生产领域:托拉斯——合股经营(高级)(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影响:积极方面: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消极方面:①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治生活(垄断资本主义阶段)②推动殖民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通过控制某部门生产进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更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3)对外方面:垄断组织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3、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世界市场形成的四个步骤:新航路开辟---雏形出现;15-18世纪早期殖民扩展-----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发展。
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②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也加强了商业信息的交流和传播③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多;国际分工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亚非拉;工业生产集中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列强掀起瓜分中世界的狂潮,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影响:①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亚非拉国家饱受列强的剥削和掠夺。
③列强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近代化的进程。
问题: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它包含哪些内容?它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含义:指在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的扩展,以及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侵略扩张和对亚非拉美的大肆掠夺和瓜分,而形成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