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9张)
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
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 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3.“忠之属也”指的是哪一类事情? 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战略思想?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
4、根据第一段课文说说庄公和曹刿 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目光短浅,勇于纳谏
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 力量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
•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 他“论” 的是 春秋时以弱胜强的
战役之一 —— 齐鲁长勺之战。
•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 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庄公: 政治上平庸,不懂军事, 衬托
但善于纳谏,能用贤。
请以“我喜欢曹刿_______,因为______”, “我喜欢(不喜欢)鲁庄公______,因为 ________”,作出评价。
2、本文作者的观点与哪篇文章 的观点有类似之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取信于民= 人和
达标检测
作业
搜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 名战役,并讲给大家听。
难句翻译:
夫战,勇气也。 1. 作战,要靠勇气。 2. 打仗,是靠勇气的。 3. 打仗,靠的是勇气。
注意归纳:
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间
参与
隔开,不连接(中间)
可以 可以凭借
能够,表示可能、许可
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 为正义事业舍生,引
羊等祭品
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x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请让我 凭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 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 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 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 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 从。”
17
难句翻译: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忠之属也,可以(此)一战。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11
春秋地图
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
12
说文解字:间
• 最早写做“閒”——从门缝中能 看到月亮,表示“门缝”。
• 引申为“缝隙”、“空儿”。 • 有缝便可插入东西,引申为插入、
参与。 “又何间焉”的“间”即 参与之意。
13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 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 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 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 集工作来说。
14
同“遍” 个人
普遍注释不 专有 凭 把
回答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 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 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没有 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 ”
小知识:春秋三传:
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作者谷梁赤
左传 作者左丘明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3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2新人教版
⒌虚词
以
何以战。 凭 必以分人。 把 之
肉食者谋之。 代词,指这件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助词“的” 代词他,指曹刿。
⒍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⑵省略句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 衰弱了。 ⑶倒装句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小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 遍及、普遍。 2、辨析句中变色词语
曹刿的性格特征:
曹刿的活动
曹刿请见
曹刿的性格
爱国热情(有德)
论何以战
从战指挥 论何以胜
政治远见(有识)
军事才能(有才) 谋略过人(有学问)
总结曹刿的形象特征:
曹刿: 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 卓越的指挥才能。
分析鲁庄公的性格特征:
故事内容
三问三答 公将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公问其故
庄公性格
政治上无能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 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 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
才能。
拓展 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 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请你再举出历史上其他“以少胜 多”的战例,并说一说取胜的原 因.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⒈古今词义
伐
齐师伐我
他的 讨伐 将要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这 件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事 呢 参与 目光短浅 请求 拜见(庄公) 谋划
能远谋。” 乃入见。
深谋远虑 于是 入朝、进宫
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 鲁国。 公将战。鲁庄公将要迎战。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优质课件
曹刿简介
曹刿,即曹沬(mèi),亦作曹
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 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 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 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
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
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字词注音
( 1) 曹刿( guì
( 2) 又何间( jiàn ) ) ( 8) 公与之乘(chéng ) ( 9)战于长勺( ) sháo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51年),中国春秋时史
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 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 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 《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 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左传》简介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
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 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 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与公羊高 所著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 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 军队 当政的
于是 鄙陋,目 光短浅 人
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
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 “做官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 刿回答说:“做官掌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
祭祀用的 猪、牛、羊
丝织品
虚夸谎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 (共192张PPT)
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及相关人物。
曹操、袁绍 项羽、章邯
官渡之战、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曹操、周瑜 苻坚、谢安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哪些以弱胜强、以少 胜多的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淮海战役
工农红军反围剿的战争
古代战争场面
古代战争场面
古代战争场面
古代战争场面
驰骋疆场
驰骋疆场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 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曹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
神。
学习重难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3、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4、正确理解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 以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与《公羊传》 《毂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
小知识:春秋三传:公羊传作者公羊高 Nhomakorabea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左传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 关于《左传》 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 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 四年(前453年)。相传是鲁国 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 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 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 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 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 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 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 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 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 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 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曹操、袁绍 项羽、章邯
官渡之战、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曹操、周瑜 苻坚、谢安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哪些以弱胜强、以少 胜多的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淮海战役
工农红军反围剿的战争
古代战争场面
古代战争场面
古代战争场面
古代战争场面
驰骋疆场
驰骋疆场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 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曹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
神。
学习重难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3、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4、正确理解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 以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与《公羊传》 《毂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
小知识:春秋三传:公羊传作者公羊高 Nhomakorabea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左传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 关于《左传》 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 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 四年(前453年)。相传是鲁国 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 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 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 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 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 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 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 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 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 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 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五页,共27页。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又何间焉 参与 (2)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3)小大之狱 案件 (4)牺牲(xīshēng祭)玉祀帛用的猪、牛、羊等 (5)登轼而望之 车前横木(hénɡ mù) (6)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第十六页,共27页。
2.下面是对句子停顿(tíngdùn)的分析,正确的一项C是( )
5.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古仁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6.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yīshí)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这里的“人”指官的吏是和贵族(guìzú) ;乙文中“或异二
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者之为”的“二者”指的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十七页,共27页。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D相同的一项。
(1)例:战于长勺 ( )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苛政猛于虎也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yúshì)人也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第一页,共27页。
文言 (wényán) 知识
1.字音字形(zì xínɡ) 曹刿( guì ) 又何间焉( jiàn ) 小惠未徧( bià)n
玉帛( bó ) 小信未孚( fú)
下视其辙( zh)é
望其旗靡( mǐ ) 轼( shì )
夫战( fú)
遂( suì )
第二页,共27页。
文言 (wényán) 知2.识通假字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又何间焉 参与 (2)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3)小大之狱 案件 (4)牺牲(xīshēng祭)玉祀帛用的猪、牛、羊等 (5)登轼而望之 车前横木(hénɡ mù) (6)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第十六页,共27页。
2.下面是对句子停顿(tíngdùn)的分析,正确的一项C是( )
5.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古仁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6.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yīshí)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这里的“人”指官的吏是和贵族(guìzú) ;乙文中“或异二
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者之为”的“二者”指的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十七页,共27页。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D相同的一项。
(1)例:战于长勺 ( )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苛政猛于虎也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yúshì)人也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第一页,共27页。
文言 (wényán) 知识
1.字音字形(zì xínɡ) 曹刿( guì ) 又何间焉( jiàn ) 小惠未徧( bià)n
玉帛( bó ) 小信未孚( fú)
下视其辙( zh)é
望其旗靡( mǐ ) 轼( shì )
夫战( fú)
遂( suì )
第二页,共27页。
文言 (wényán) 知2.识通假字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PPT课件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 鼓: 击鼓
之: 助词,无实意.
败绩: 大败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齐鲁两国的军 队在长勺开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还不行。”齐国军队击了三次鼓。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齐国军队
大败。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测: 预测,预料
伏: 埋伏
(齐国这样的)大国,很难预料,(我)
害怕他们有埋伏。我看到齐军战车轮迹混乱, 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倒下,(知道他们是真 的败了)所以这时才追击他们。
结构内容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第一段
第一层:简明交待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和庄公被迫 迎击的打算 。
问题二: 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分析课文。
时间―― 庄公十年; 地点―― 鲁国长勺; 人物―― 曹刿、鲁庄公、乡人、双方军队; 事情起因―― 齐师伐我,公将战; 事情经过―― 长勺之战; 事情结果―― 鲁国以弱胜强,齐国战败。
问题三: 理清事件的发展线索
①事件发展的线索:
迎战——备战——交战——评战
《左传》
学习重点:
1.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 当的写作特点。
3.了解“之”、“其”的用法。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
关于《左传》 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 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 四年(前453年)。相传是鲁国 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 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 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 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 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 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 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 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 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 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 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九年级语文下册 21《曹刿论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 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擂鼓进 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 赶)。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看了地上齐军的 战车车轮滚过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 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军。
曹刿论战
《左传》
21.曹刿论战
掌握下列字词:
(1) 曹刿(guì ) n )焉 (2) 又何间(jià (3) 肉食者鄙( bǐ ) (4) 弗( f ú )敢加也 bià n) (5) 小惠未徧( (6) 小信未孚(fú ) ché ng) (7) 公与之乘( o) (8) 战于长勺(shá (9) 下视其辙(zhé) (10)登轼(shì )而望 ng ) (11)彼竭( jié )我盈(yí (12)望其旗靡( mǐ )
齐读第一段,讨论下列问题:
(1)长勺之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对鲁国来说 当时的形势如何?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 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的侵略战争, 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来说,则是抵 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这从“齐师伐我”一句可 以体现出来。 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 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者鲁庄公目光短浅,准备迎战,却 不知凭什么去迎战。由于鲁国充满着危险,所以曹刿挺身 而出,主动要与鲁庄公“论战”。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之。” 已经战胜了,鲁庄公询问这样(做)的原因。曹 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 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擂鼓,士兵们的勇气) 就减弱了,第三次(擂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 了。他们的士气衰竭,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 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 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 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 下令追逐他们。”
《曹刿论战》PPT课件
精品课件
探究交流
9.从曹刿总结战争胜利的经验内容看,为什么他仅就如 何选择反击时机作了议论?你认为他总结得全面吗?
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 鲁庄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反击进攻 和追击敌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的 对庄公做了解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 文内容做到了前后呼应,发展自然。
探究交流
7.曹刿认为“何以战”的条件是什么?
“忠之属也” (取信于民)
8.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战则请从”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自然过渡到下文 战争过程中实战经验的描述。
精品课件
缘故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已“经夫 战胜
代曹刿那样指挥
发语词
战,勇气也。一鼓作振气作,再而第衰二,次三 而推竭测。彼竭我盈,故士克气之旺。盛 夫大国,
难测倒也下,惧埋有伏伏焉。兼吾词,视于之其,辙在那乱里,望
精品课件
第三段:战后总结译文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原因。曹 刿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 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士气就衰弱 了,到了第三次士气就衰竭了。齐军 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我 们战胜了他们。他们是大国,很难推 测他们,恐怕他们有埋伏。我见他们 的车轮印很乱,旗子也倒下了,所以 才下令追逐他们。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会把它分给别人。 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探究交流
9.从曹刿总结战争胜利的经验内容看,为什么他仅就如 何选择反击时机作了议论?你认为他总结得全面吗?
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 鲁庄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反击进攻 和追击敌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的 对庄公做了解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 文内容做到了前后呼应,发展自然。
探究交流
7.曹刿认为“何以战”的条件是什么?
“忠之属也” (取信于民)
8.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战则请从”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自然过渡到下文 战争过程中实战经验的描述。
精品课件
缘故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已“经夫 战胜
代曹刿那样指挥
发语词
战,勇气也。一鼓作振气作,再而第衰二,次三 而推竭测。彼竭我盈,故士克气之旺。盛 夫大国,
难测倒也下,惧埋有伏伏焉。兼吾词,视于之其,辙在那乱里,望
精品课件
第三段:战后总结译文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原因。曹 刿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 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士气就衰弱 了,到了第三次士气就衰竭了。齐军 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我 们战胜了他们。他们是大国,很难推 测他们,恐怕他们有埋伏。我见他们 的车轮印很乱,旗子也倒下了,所以 才下令追逐他们。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会把它分给别人。 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 课件 (共30张PPT)
曹刿请见
曹刿问战
(作战前)
三问—三答 可以一战
取 信 于 民
击鼓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
鲁庄公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这
个地方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 “还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 “可以了。”
追赶 追击
驱车( 车前的 军队 车轮压出 追赶) 横木 崩溃 的痕迹
探究:
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明确:曹刿、鲁庄公 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从曹刿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里可见 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作用是什么?
为下文写鲁庄公作铺垫; 衬托曹刿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诚实
祭祀用的 猪、牛、羊
使人 丝织品 信服
虚夸, 谎报
赐福 保佑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
品,(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将实情报告给神灵。” (曹刿)回答说:“这是一种小的信用,还不能使人 信服,神不会保佑你的。”
遍及, 注释不 普遍
个人 专有
凭
把
回答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问道:“您凭什么应战?”庄公说: “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 定要把它分给臣子。”(曹刿)回答说:“这 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随 您的”
战前鲁庄公的“鄙”体现在哪里? 他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 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原义是击鼓、敲鼓,动词;引申为名 词的鼓。
请你指出“轼”
《曹刿论战》译文(第二段)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 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 “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 刿说:“可以了。”齐国的军队被击 溃,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 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 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 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fú
朗读课文 zh正é 音: shì suì
zhú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 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 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 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 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 (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 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 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 把它分给臣子。”
春秋地图 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
说文解字
间 • 最早写做“閒” • 从门中能看到月亮, 表示“门缝”。
• 引申为“缝隙”、 “空儿”。
• 有缝便可插如东西, 引申为插入、参与。
• “又何间焉”的“间” 即参与之意。
翻译句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 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论战》译文(第一 段2 )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 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 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 “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 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 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 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 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请 允许我跟随着去。”
请你指出“轼”
《曹刿论战》译文(第二段)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 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 “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 刿说:“可以了。”齐国的军队被击 溃,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 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 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 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fú
朗读课文 zh正é 音: shì suì
zhú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 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 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 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 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 (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 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 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 把它分给臣子。”
春秋地图 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
说文解字
间 • 最早写做“閒” • 从门中能看到月亮, 表示“门缝”。
• 引申为“缝隙”、 “空儿”。
• 有缝便可插如东西, 引申为插入、参与。
• “又何间焉”的“间” 即参与之意。
翻译句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 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论战》译文(第一 段2 )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 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 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 “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 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 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 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 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请 允许我跟随着去。”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思路点拨此题应先拿题目与全文对照,文题是?曹刿论战?,而文 章正是始终抓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 及战胜齐国的原因,对战争的过程一笔带过,对战争起因、战斗状 况、战后处理等等一概不提,对照之下即可判断出本文写法的突出 特点:详略得当。
问题探究4.纵观全文,“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 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察 ⑲, 必 以
情 ⑳ 。” 对曰:“
忠之
解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
属也 ㉑。可 以 一 战 ㉒。 战 则请
从 ㉓ 。”
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就请允许我跟您去。”
段解:表达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 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公与之 乘 ㉔
“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说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 臣子和神灵,而不是百姓。 (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 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其 “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 (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 远见。 (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
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 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 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记载春秋时 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 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 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 文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 主题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 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 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问题探究4.纵观全文,“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 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察 ⑲, 必 以
情 ⑳ 。” 对曰:“
忠之
解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
属也 ㉑。可 以 一 战 ㉒。 战 则请
从 ㉓ 。”
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就请允许我跟您去。”
段解:表达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 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公与之 乘 ㉔
“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说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 臣子和神灵,而不是百姓。 (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 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其 “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 (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 远见。 (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
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 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 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记载春秋时 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 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 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 文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 主题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 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 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 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 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写了他在战前、 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 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 “远谋”。
学习收获: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 取信于民 , 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 长勺 ,叙述了 利于反攻的时机 彼竭我盈 之时,叙述了追击 开始的时机 辙乱旗靡 之时。这次战役,采取 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 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 远见卓识 刿政治上的 和军事上 的 杰出才能 , 取信于民 , 运用正确的 战略战术 说明必须 , 战机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并掌握
文章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
• 请见-问战-参战-论战
思考并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 攻时机的?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 分几层意思?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从中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什么品质?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鲁庄公: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
曹刿: —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为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表现了曹刿什么品质?
曹 刿 论 战
知识与能力 • 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大意,积累文言文重要的 实词、虚词。 • 2.了解课文的结构,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 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 1.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 •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爱国的精神,明白“战 争的胜负取决于民心向背”的道理。
(zhé ) 吾视其辙乱
• 读一读,读准字音,注意 停顿。
• 译一译,结合注释,疏通文 意并积累文言词语。
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同“遍”,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弗敢加也,必以信 (虚报)
(实情)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为人所信服) (赐福、保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倒下)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会 按照实情来判断。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士气就衰 弱了,到了第三次士气就衰竭了。
我来评人物:
鲁庄公: 政治上无能 军事上无知
鲁庄公是一个昏 君吗?
比照
↓映衬
﹨
远 政治上取信于民 谋 曹刿: 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
我眼中的鲁庄公
鲁庄公并非昏君。他在接见曹刿 时三问三答,表现他 实事求是,虚 心听取意见;庄公作战时,曹刿能亲 自参与打仗,表现他 礼贤下士,任 人唯贤; 庄公战后问刿,表现他 求真 知而不耻下问。
学习收获: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 取信于民 , 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 长勺 ,叙述了 利于反攻的时机 彼竭我盈 之时,叙述了追击 开始的时机 辙乱旗靡 之时。这次战役,采取 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 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 远见卓识 刿政治上的 和军事上 的 杰出才能 , 取信于民 , 运用正确的 战略战术 说明必须 , 战机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并掌握
连线中招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
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 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 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 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 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 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 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 两层。第一层 攻击时:“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 抓住战机 • 第二层追击时:“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详察敌情 之。”
学习目标
《 左传》:又
称《左氏春秋传》, 或《春秋左传》, 相传是春秋时期左 丘明根据鲁国史料 编写的一部编年体 史书。保存了我国 自公元前722年以 后二百多年间的许 多史料。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又何间焉 (bó ) (jià n) 牺牲玉帛
肉食者鄙 (bǐ) (fú ) 小信未孚 (shì ) 登轼而望之 (mǐ) 望其旗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