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1431无框架立体定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人机工程、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毕业论文-四自由度圆柱坐标机器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毕业论文-四自由度圆柱坐标机器人

2007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四自由度圆柱坐标机器人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038学生1111指导教师谢敬2007 年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来源:工程类型:工业机器人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机器人是人类19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

据国外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机器人技术革命的世纪,机器人作为全面延伸和扩展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手段将实现“当代最高意义上的自动化”。

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作战方式。

在非常规和极端制造过程中,工业机器人是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装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器人技术与产业有很大差距,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适应加快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整个工业的自动化水平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我国机器人技术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作为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我们将是经济建设的主干力量,也将挑起科技兴国的重任。

机器人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我国的机器人研究开发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历了30年的历程。

前10年处于研究单位自行开展研究工作状态,发展比较缓慢。

1985年后开始列入国家有关计划,发展比较快。

特别是在“七五”、“八五”“九五”机器人技术国家攻关、“863”高技术发展计划的重点支持下,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取得了重大发展。

在机器人基础技术方面:诸如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与综合研究,机器人运动的控制算法及机器人编程语言的研究,机器人内外部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多传感2007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器控制系统的研究,离线编程技术、遥控机器人的控制技术等均取得长足进展,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在机器人的单元技术和基础元部件的研究开发方面:诸如交直流伺服电机及其驱动系统、测速发电机、光电编码器、液压(气动)元部件、滚珠丝杠、直线滚动导轨、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十字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等均开发出一些样机或产品。

三自由度机器人设计毕业设计

三自由度机器人设计毕业设计

三自由度机器人设计毕业设计一、引言近年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而在机器人设计的领域中,三自由度机器人一直以其简单、灵活和易于控制等特点备受关注。

本设计将围绕三自由度机器人的设计,研究其结构、控制系统以及应用。

二、三自由度机器人的相关概念三自由度机器人是指具有三个独立运动自由度的机器人。

在其结构设计中,一般包括三个旋转关节或者直线关节,使得机器人能够在三个不同的方向上运动。

这种结构使得三自由度机器人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工业应用场景。

三、三自由度机器人的设计原理1. 结构设计:三自由度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涉及到关节的选型、传动系统的设计以及工作空间的规划等方面。

应考虑机器人的稳定性、精度和载荷能力,以及工作环境的特点,如狭窄空间、高温或高湿度等因素。

2. 控制系统设计:三自由度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应考虑到运动轨迹规划、动力学建模、传感器系统和实时控制等方面。

尤其是对于工业应用来说,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是至关重要的。

3. 应用设计:三自由度机器人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装配、搬运、焊接、切割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工艺流程和需求,以确保机器人的设计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四、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1. 三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在毕业设计中,将对三自由度机器人的结构进行设计和优化,包括关节选型、传动系统设计以及工作空间规划等。

2.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三自由度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包括运动规划、动力学建模、传感器系统设计以及实时控制算法的研究。

3. 应用案例研究:以实际应用场景为背景,设计并实现三自由度机器人的具体应用,如装配、搬运或焊接等。

4. 实验验证与性能评估:通过实验验证,对设计的三自由度机器人进行性能评估,包括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等方面的指标。

五、预期成果1. 完整的三自由度机器人设计方案,包括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案例研究。

2. 实验验证数据和性能评估报告,验证毕业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毕业设计四自由度机器人

毕业设计四自由度机器人

毕业设计四自由度机器人毕业设计题目:四自由度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一、引言四自由度机器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机器人,其基础结构包括底座、臂部、腕部和末端执行器。

在工业生产线上,四自由度机器人广泛应用于装配、焊接、喷涂等需要精确操作的工艺环节。

本篇毕业设计论文将对四自由度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机器人的设计1.结构设计:为了实现机器人的灵活和精确操作,我们将设计一个四自由度机器人。

该机器人的结构由底座、臂部、腕部和末端执行器组成。

底座提供了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机动性,臂部负责机器人进行大范围的空间运动,腕部通过关节连接臂部和末端执行器,末端执行器完成具体的操作任务。

2.运动学设计:机器人的运动学设计是机器人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将采用世界坐标系和本体坐标系的方法,建立逆运动学模型和正运动学模型,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具体设计中,我们将采用符号法推导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通过求解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实现机器人的精确运动。

三、机器人的控制1.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实现机器人精确操作的核心。

我们将采用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通过预设关节角度实现机器人的运动,闭环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反馈实时监控机器人的运动,并进行误差修正,实现机器人的精确操作。

2.控制算法设计:我们将采用PID控制算法对机器人进行控制。

PID控制算法具有稳定性好、计算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工业机器人的控制。

我们将根据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根据机器人的误差信号设计合适的PID参数,以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操作精度。

3.编程与仿真设计:为了验证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我们将使用MATLAB和Simulink进行编程和仿真设计。

通过编写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和控制算法的代码,并在Simulink中搭建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实现机器人精确操作的仿真。

四、总结本篇毕业设计论文对四自由度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引言外科手术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医疗装备,通过机器人的手臂和控制系统,实现外科手术的精准治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手术机器人逐渐成为了医学领域的热点,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广泛的应用。

那么,本文将从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对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深度探讨。

第二章:设计方案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是机器人手臂和控制系统。

机器人手臂主要由物理结构和动力系统两个部分组成,而控制系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机械控制和智能控制。

因此,一个完整的外科手术机器人设计应该涵盖以下内容:2.1 机械结构的设计机械结构的设计是外科手术机器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一般而言,机器人手臂架构可以使用圆杆结构、平面机械臂或其他复杂的结构。

精度和灵活性是机械结构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不同的手术机器人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手术部位确定不同的机器人手臂结构。

2.2 动力系统的设计外科手术机器人挑战在于如何设计一套紧缩的动力系统,使得机器人能够具备足够的承受能力,满足手术的操作要求。

因此,必须配备高效的电机和从控制系统中输出的能量,提高操作精度和效率,同时应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力量。

2.3 机械控制和智能控制的设计机械控制和智能控制是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

机械控制是指通过电机和机器人机构传输机制的力量和速度。

控制系统通过其高度灵活的反应和自适应控制机制的实时指导,实现机器人手臂移到最优位置和角度,完成手术目的。

第三章:实现方法了解了设计方案之后,下面就需要将其付诸实现。

实现一个实用而强大的外科手术机器人,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实战应用:3.1 硬件实现硬件实现是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第一步,通过合适的板子组件、控制器、传感器以及底层驱动等硬件组成,实现嵌入式单板电脑。

硬件实现需要深入掌握电路设计和制造,对硬件制造原理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完成实现的过程。

3.2 软件实现软件实现是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第二步,如何使用处理器芯片或微控制芯片在板子上构建单片机的系统目标和编程环境,实现各种功能的实现。

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设计和研究

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设计和研究

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设计和研究随着人们对医疗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外科手术机器人是医疗机器人中的一类,它能够模拟外科医生的手部动作和眼部视角,在手术中完成精确的操作。

本文将对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设计和研究进行探讨。

一、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分类外科手术机器人可以按照其外形、功能、应用等方面进行分类。

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按外形分类:可以分为骨骼式机器人和平面式机器人。

2.按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单臂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直线式机器人等。

3.按应用分类:可以分为食管癌手术机器人、胃癌手术机器人、心脏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等。

二、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设计思路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机器人的起源: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美国的一位外科医生使用了一个旋转臂,来协助他完成一项心脏手术。

这一事件标志着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诞生。

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2.机器人的传动系统:外科手术机器人的传动系统需要具备精准的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可靠性。

在设计传动系统时,需要考虑环境温度、机器人设备自身重量、操作领域等因素。

3.机器人的感知系统:外科手术机器人需要具备较高的感知能力,能够精确地感知患者的身体位置、手术环境的状态等信息。

这需要在机器人的设计中加入各种感应器,如红外感应器、激光测距器、力传感器等。

4.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需要能够精确地控制机械臂和操作器的运动轨迹。

同时,需要加入实时控制、安全保护等功能。

三、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1.机器人智能化:目前,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智能化研究进展较为迅速,机器人智能化将改变手术操作时人类与机器人的角色定位,使机器人更能适应手术操作的复杂、高风险性特征。

2.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最主要目标之一是优化手术效果,在此基础上,提高手术的操作精度是外科手术机器人研究的重点之一。

三自由度机器人设计毕业设计

三自由度机器人设计毕业设计

三自由度机器人设计毕业设计
当涉及到设计一台三自由度机器人的毕业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机械结构、传感器、控制系统以及实际应用。

下面是一份可能的毕业设计大纲,供您参考。

一、引言
- 简要介绍三自由度机器人的概念及其在工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 阐明设计该机器人的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 回顾目前关于三自由度机器人设计和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 分析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三、机械结构设计
- 描述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包括关节类型、链条结构和末端执行器
- 详细介绍每个关节的设计考量,例如扭矩、速度和位置精度等
- 分析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四、传感器系统设计
- 确定必要的传感器类型,如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等
- 说明传感器的布局和工作原理
- 讨论传感器的精度和灵敏度对机器人性能的影响
五、控制系统设计
- 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控制
- 根据机械结构和传感器系统的要求,设计和调试控制算法
- 确定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六、实验验证与分析
- 搭建实验平台,验证设计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性能
- 分析实验结果,包括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动态响应等性能指标
- 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七、结论与展望
- 总结整个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总结优点和不足
- 展望未来,提出设计的改进方向及可能的应用领域
八、参考文献
- 列出引用的相关文献,包括设计手册、研究论文和相关标准
以上大纲仅供参考,设计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您的毕业设计有所帮助!。

毕业设计(论文)-五自由度桁架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五自由度桁架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管理资料]

目录1 绪论 0 0 (1) (1) (1) (1)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2)2 机器人机构总体方案设计 (3) (3) (3) (3) (5) (5) (5)工作范围(工作半径) (6)桁架机器人材料的选择 (6) (7) (7)机构整体设计 (8)3 桁架机器人气爪结构设计 (9) (9) (10) (11) (13) (16)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选择 (27) (29) (29) (32) (33)总结 (44)致谢 (45)参考文献 (46)全套设计请加197216396或401339828机器人是一种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高技术产品。

采用机器人是提高产品质量与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它是一种模仿人体上肢的部分功能,按照预定要求输送工件或握持工具进行操作的自动化技术装备。

机器人可以代替人手的繁重劳动,显著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自动化水平。

工业生产中经常出现的笨重工件的搬运和长期、频繁、单调的操作,采用机器人是有效的;此外,它能在高温、低温、深水、宇宙、放射性和其它有毒、污染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更显示其优越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采用机器人代替人来进行抓取作业,机器人可以代替很多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从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结合设计的各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学会怎样发现问题。

并且在设计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构思,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尽力使机器人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关键词:机器人;结构设计;步进电机;回转1 绪论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器人学成为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综合学科。

它体现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新成就,机器人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人类社会中,凡是有机械活动的地方,都能看到机器人的身影。

机器人产品的应用已经由核工业和军事科技等高端科学领域向医疗、农业甚至是服务娱乐等民用领域发展了,并且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正在涌现出来,以惊人的速度延伸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课题申报】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机器人导航系统

【课题申报】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机器人导航系统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机器人导航系统课题申报书一、课题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神经外科手术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然而,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手术准确性不高、手术风险较大等。

为了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效果和减少手术风险,研发出一种高精度、高安全性的机器人导航系统势在必行。

二、课题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旨在研究机器人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通过系统性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索,建立一套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风险低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导航系统的构建、神经外科手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评价、系统在模拟和实际手术中的应用等。

本课题的目标是通过研发机器人导航系统,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效果和准确性,减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并最终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一套可靠的辅助系统,提升现有医疗水平。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系统设计、仿真实验和临床试验等。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和数据,深入了解机器人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等;2. 设计机器人导航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架构,制定操作规范;3. 利用模拟器进行仿真实验,对机器人导航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4. 在临床试验中应用机器人导航系统,观察手术效果和手术风险变化;5. 分析数据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系统性能并进一步优化。

四、预期成果及应用价值预期成果:1. 完成机器人导航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调试,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2. 完成仿真实验和临床试验,评价机器人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 分析数据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方案和优化建议。

应用价值:1. 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准确性:机器人导航系统能够通过实时定位、路径规划等功能,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减少手术中的错误操作。

2. 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机器人导航系统能够准确地引导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减少损伤的风险,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

【课题申报】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机器人辅助技术

【课题申报】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机器人辅助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机器人辅助技术《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机器人辅助技术》课题申报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医疗领域,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正逐渐应用于各类手术中。

神经外科手术作为一种高风险、高难度的手术,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机器人辅助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精细度高、操作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能够帮助医生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课题拟针对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机器人辅助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更为高效、精确的治疗手段。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应用机器人辅助技术改善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具体而言,本课题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探索机器人辅助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收集和分析神经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和数据,评估机器人辅助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优势,并探讨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2. 研发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

基于神经外科手术的特点和要求,研制一套专门针对神经外科手术的机器人辅助系统,实现手术中的辅助操作、应用和监测。

3. 评估机器人辅助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通过临床实验和临床观察,对机器人辅助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减少等方面的指标。

三、研究方法和计划本课题将采用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研究目标。

具体而言,将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 收集并分析神经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和数据,了解当前神经外科手术中存在的问题和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情况。

2. 设计并研发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

根据神经外科手术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并研制一套专门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机器人辅助系统,实现手术中的辅助操作、应用和监测。

3. 进行临床实验和观察,评估机器人辅助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机器人辅助手术和传统手术的对比研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术机器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神经外科领域中,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手术风险。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一、手术机器人的基本构成手术机器人由机器人体、遥控器和图像处理系统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机器人体是手术机器人的实体,也是手术操作的基础。

遥控器是医生操作机器人体的工具,通过遥控器来控制机器人体的动作。

图像处理系统是手术机器人的“眼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二、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涉及到许多手术,包括颅内和脊柱手术等。

在颅内手术中,手术机器人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深度脑部手术,如治疗颅内瘤、脑瘤等。

手术机器人能够进入较小的空间,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影像,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操作视野。

在脊柱手术中,手术机器人可用于脊柱重建、脊柱肿瘤切除和脊柱畸形矫正等操作中。

手术机器人能够准确地测量椎体的大小和形状,并根据这些信息指导手术操作。

手术机器人还可以帮助医生避免神经损伤和减少手术时间,使得手术更加安全和精确。

三、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中的优势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中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手术机器人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操作,保护患者的神经和血管,减少手术风险。

其次,手术机器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复杂的手术过程中更能胜任。

最后,手术机器人能够提供更好的视野和对手术场景的了解,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

四、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中的未来发展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其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对手术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的不断提升,以及对手术机器人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

在技术层面,手术机器人需要实现更加高效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提供更高清晰、更精确的影像和信息,以及更稳定的操作系统。

在临床层面,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研究和数额化的数据证明,为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作品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作品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作品《XX型智能工业机器人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任务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适应市场对智能机器人的需求,本设计拟设计一款XX型智能工业机器人,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工业生产作业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二、设计内容1. 机器人结构设计:该机器人主要由机械臂、电控系统、传感器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组成。

机械臂采用多关节自由度设计,可实现灵活的工作空间布局和多种工艺操作。

电控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保证机器人的精准定位和运动轨迹控制。

传感器系统具备视觉感知、力觉感知和位置感知等功能,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

运动控制系统采用高性能的伺服驱动器,保证机器人的运动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2. 软件系统设计:设计基于ROS(机器人操作系统)的软件系统,实现视觉导航、路径规划、自主避障、任务调度和远程监控等功能。

软件系统能够实现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自主导航和作业,提高其适用性和灵活性。

3. 应用案例设计:设计并实现机器人在工业装配、焊接、搬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通过实际生产场景验证机器人的性能和效果,为用户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三、技术路线1. 结构设计:依托现有机器人结构设计理论,采用CAD、CAE等软件进行结构仿真分析,确定最优的机器人结构设计。

2. 控制系统设计: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结合PID控制、轨迹规划、动力学建模等技术,实现对机器人的高精度控制。

3. 软件系统开发:基于ROS平台进行软件系统开发,实现机器人的智能控制和自主作业能力。

4. 应用案例验证:选择代表性的工业生产场景,设计并实施机器人应用案例,进行性能验证和效果评估。

四、预期成果1. 完成一款具有自主导航、自主作业和多功能应用特性的智能工业机器人设计与制造。

2. 核心技术包括机器人结构设计、控制系统算法、软件系统开发和应用案例验证。

3. 申请相关专利,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提高本校在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学术声誉。

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

         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

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在神经外科手术领域,机器人技术也逐渐崭露头角。

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还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优势。

一、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技术原理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主要基于远程控制和图像导航技术。

手术医生通过操作控制台,可以实时精确地控制机器人手术器械的运动。

机器人手术器械具有高精度、灵活性和稳定性,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准确地复制医生的动作。

同时,机器人系统还提供了高清晰度的实时影像,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手术部位,并在精确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二、机器人在脑部手术中的应用1. 脑肿瘤切除手术机器人在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机器人手术器械可以准确地定位肿瘤位置,并精确切除肿瘤组织,避免对正常脑组织的伤害。

此外,机器人手术器械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也能够帮助医生完成复杂的手术任务。

2. 脑动脉瘤修复手术机器人在脑动脉瘤修复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机器人手术器械可以通过微创方式进入脑血管系统,准确定位脑动脉瘤,并进行精确的修复。

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机器人手术可以避免破坏周围正常血管组织,减少手术风险。

三、机器人手术的优势1. 高精确度机器人手术器械具有高精确度,可以准确地执行医生的指令并操作微小的器械,避免人手的不稳定性和颤抖对手术的影响。

这可以在复杂的神经外科手术中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2. 微创技术机器人手术器械通过微创方式进入患者体内,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出血量。

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机器人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患者的痛苦和恢复周期,提高手术的术后生活质量。

3. 实时影像导航机器人手术系统提供了高清晰度的实时影像,可以让医生清晰地观察手术部位,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这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手术进程和结果,在手术中及时调整和纠正。

机械毕业设计1431无框架立体定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人机工程、质量管理

机械毕业设计1431无框架立体定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人机工程、质量管理

1 绪论1.1 课题背景大脑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千百年来,各种脑病一直是困扰中外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据统计,全世界脑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3%,我国脑病患者总数约为5000万至6000万人,而且这些数字仍呈上升趋势。

过去,颅内手术是外科手术的禁区。

随着医疗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手术这样进行:外科大夫由CT/MRI图片想象出病灶的三维位置,然后离开影像资料,在病人头皮上划出皮肤切口和骨窗位置,外科医生的操作速度必须慢,步步为营,直到暴露出病灶或重要神经血管结构。

这样进行手术,外科医生凭经验和判断来指导手术操作,定位存在的极大的误差,皮肤切口常做得很大,在术中如何避开重要的功能区、神经及血管也存在困难[1]。

此后出现了框架式立体定向仪,见图1.1(a),病人被局部麻醉后,把立体定向框架固定在病人头部做CT/MRI扫描,根据影像确定手术穿刺靶点的位置。

手术中依靠框架的引导,把手术器械准确地送达指定位置。

但缺点是机械框架会给病人和医生的手术造成极大不便,不能实时显示手术器械的空间位置。

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且有时可影响开颅手术操作及显露,对于颅后凹及颅底手术有其局限性,尤其是不能随时将术中的解剖结构及病变情况反馈给手术医师,限制了其应用范围[2]。

(a)有框架式立体定手术(b)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手术图1.1有框架立体定向手术与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的比较这就要求提供一种新的技术,使医生能对手术部位各种解剖、功能和血管信息有一个总体、直观、准确的了解,来指导术前计划、术中选择路径和术后治疗,而且要求手术创伤尽可能的小,手术时间短。

这就使外科手术导航技术的需求变得日益重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将计算机、机器人技术应用到手术外科中。

现代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立体定向外科和显微外科等技术的发展为开发手术外科机器人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图1.1(b)是现代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手术图。

1.1.1 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及其现状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系统又称神经导航系统,是从框架式立体定向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8]。

【课题申报】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机器人辅助技术1

【课题申报】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机器人辅助技术1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机器人辅助技术1课题申报: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机器人辅助技术一、选题背景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高度依赖医生经验和技能的手术,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手术过程中医生面临许多挑战,例如手术操作难度大、显微镜可视角度受限、手部微小颤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应运而生。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研究和开发一种基于机器人技术的神经外科手术辅助系统,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三、研究内容1.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概述介绍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和应用领域,分析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优势和潜在挑战。

2. 神经外科手术中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机器人辅助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脊髓损伤等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包括手术操作的精确度、手术过程的显微镜显像技术以及手抖补偿技术等方面。

3. 神经影像处理与机器人导航系统研究神经影像处理技术,实现对神经肿瘤、血管和脊髓等病变的自动识别和定位。

开发机器人导航系统,提供手术路径规划和引导功能,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机器人手术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设计一个符合神经外科手术需求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算法优化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等。

通过对手术机器人的参数优化,提高手术器械的稳定性、灵活性和精确度。

5.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评估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进行一系列神经外科手术,并对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进行评估。

比较机器人辅助手术与传统手术的差异,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发展、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总结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

2. 实验研究设计相关神经外科手术场景,通过开发一个小型的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模拟实验。

评估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3. 临床案例研究选择一定数量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进行手术,并记录手术过程、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等数据。

机械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导航机器人设计与控制

机械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导航机器人设计与控制

机械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导航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机械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导航机器人设计与控制1. 引言自主导航机器人是现代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在工业、军事、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导航机器人能够通过感知环境、规划路径并自主决策,实现复杂任务的自主完成。

本文旨在设计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导航机器人,并探究其控制方法。

2. 机器人设计与硬件系统2.1 机械结构设计在自主导航机器人的设计中,机械结构起到了承载与定位的作用。

我们设计了一个轮式机器人,采用了四轮驱动与悬挂系统,以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和通过性能。

2.2 传感器系统自主导航机器人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

我们选用了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惯性测量单元等传感器,用于感知机器人周围的物体、地形和自身姿态信息。

2.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自主导航机器人实现自主决策和路径规划的关键。

我们采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算法,结合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数据,实现环境感知、障碍物避障和路径规划等功能。

3. 自主导航算法与路径规划3.1 环境感知与地图构建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获取的环境信息,我们使用SLAM算法构建了机器人的地图模型,并实时更新。

3.2 障碍物检测与避障基于感知数据和地图模型,我们采用了深度学习算法对障碍物进行检测与分类,并利用路径规划算法避开障碍物,确保机器人的安全行驶。

3.3 路径规划与导航在已知起点和目标点的情况下,我们使用A*算法对机器人的路径进行规划,并通过实时调整路径,使机器人能够快速、高效地到达目标点。

4. 控制策略与实验结果4.1 控制策略设计我们设计了一套基于PID控制器和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将感知数据和路径规划结果作为输入,控制机器人的速度和方向,使其按照预定路径行驶。

4.2 实验平台与参数调整我们搭建了实验平台,对设计的自主导航机器人进行了实验验证。

通过逐步调整控制参数,优化控制策略,提高机器人的自主导航能力。

毕业设计机械外骨骼

毕业设计机械外骨骼

毕业设计机械外骨骼机械外骨骼是一种利用机械结构和电气控制技术模仿人体骨骼结构,增强人体力量和运动功能的装置。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行业生产、康复医疗、残疾人帮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围绕机械外骨骼的原理、设计、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机械外骨骼的原理是模仿人类肌肉骨骼结构,并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力量和动作的协调。

机械外骨骼包括机械框架、传感器、动力元件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

机械框架是支撑和保护人体的核心骨架,可以根据人体特点进行设计和改进。

传感器负责感知人体运动和环境信息,例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等。

动力元件通过电机、液压或气动系统为机械外骨骼提供驱动力和动力支撑。

控制系统负责对机械外骨骼进行实时控制和调整,实现与人体动作的同步。

其次,机械外骨骼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人体力学特征和运动学要求。

机械框架应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和承重能力,以适应人体动作和负荷。

传感器的选取和布置应准确感知人体运动和环境变化,为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输入数据。

动力元件的选型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同时考虑功耗、噪音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人体动作规律和运动学原理,通过合理的算法和仿真模型对机械外骨骼进行精确控制。

最后,机械外骨骼的应用前景广阔。

在行业生产方面,机械外骨骼可以为工人提供额外的力量和保护,降低劳动强度和事故风险。

在康复医疗领域,机械外骨骼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和运动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残疾人帮助方面,机械外骨骼可以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辅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拾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军事、运动训练等领域,为人体力量和运动能力的提升带来新的可能。

综上所述,机械外骨骼是一种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装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机械外骨骼在未来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完善。

毕业设计可以以机械外骨骼的设计、控制、仿真等方面展开,通过对现有技术和研究进展的综述和分析,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方向,为机械外骨骼的研发和应用做出积极贡献。

手术机器人技术在脑神经外科手术中实际应用评估

手术机器人技术在脑神经外科手术中实际应用评估

手术机器人技术在脑神经外科手术中实际应用评估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脑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需要高度精确的操作和准确的判断。

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引入为脑神经外科手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手术机器人技术的优势、实际应用案例以及优化方向三个方面来评估手术机器人技术在脑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实际应用。

手术机器人技术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其提供了高精度和稳定的手术操作。

相比传统的手术方式,手术机器人技术不会受到人类手的颤动和疲劳的影响,能够实现微小器械的精确操控。

这对于一些需要高度精密的脑神经外科手术非常重要,如神经肿瘤切除、脑血管重建等。

其次,手术机器人技术还拥有较大的操作自由度和灵活性。

传统的手术方式通常需要医生在手术中使用显微镜等仪器来放大视野,这限制了操作的灵活程度。

而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精确的控制系统调整机械臂的位置和角度,提供全方位的手术视野,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操作。

除此之外,手术机器人技术还能够实现远程操作,解决了地理位置的限制。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患者,他们可能无法获得及时的高质量医疗资源。

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引入使得患者能够通过远程操作接受专业手术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在实际应用方面,手术机器人技术已经在脑神经外科手术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项研究发现,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脑肿瘤切除手术具有更高的手术安全性和良好的病灶控制。

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高清晰度的三维图像、立体视觉以及手术仪器的稳定性,帮助医生精确地切除肿瘤,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伤害。

此外,手术机器人技术还能够在导航和定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脑神经外科手术中需要准确定位和导航,以确保手术器械能够精确操作。

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和导航系统,提供精确的手术路径规划和目标定位,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进行操作。

尽管手术机器人技术在脑神经外科手术中表现出了许多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优化方向。

首先是手术机器人技术的成本较高。

四自由度机器人设计及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四自由度机器人设计及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四自由度机器人设计及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毕业设计 机械外骨骼

毕业设计 机械外骨骼

目录目录 (1)1 绪论 (3)1.1 选题背景 (3)1.1.1 仿生机械技术 (3)1.1.2 机械外骨骼 (3)1.1.3 三维设计技术 (3)1.2 选题的来源和依据 (4)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5)1.3 主要任务与内容 (6)2 总体设计方案 (7)3 整体模型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7)3.1 机械外骨骼的设计与三维造型总体设计思路 (7)3.2 机械外骨骼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8)3.2.1 机械外骨骼“上肢”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8)3.2.2 机械外骨骼“下肢”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8)3.2.3 机械外骨骼“装配体”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8)3.2.4 机械外骨骼的二维零件图设计 (9)4 机械外骨骼的驱动 (9)4.1 机械外骨骼的驱动总体思路: (10)4.2 机械外骨骼驱动的关键技术介绍 (10)4.2.1 表面肌电信号 (10)4.2.2 表面肌电信号源和物理电信号源同时采用的原因 (10)4.2.3 气压驱动及动力源的选择 (10)4.2.4 空气驱动部件的确定 (11)4.3 机械外骨骼的机械运动部件的设计 (12)4.4.1 人体关节运动分析 (12)4.4.2 人体关节运动分析 (13)4.4.3 各关节运动学分析 (13)4.4.4 各关节运动学分析 (14)(1)膝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14)(2)髋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14)5 部分重要零件的设计与校核 (16)5.1轴承的选择及校核 (16)5.2连杆的计算与校核 (16)5.3双头螺柱的校核 (17)6 机械外骨骼材料的设计选择 (17)7 做本课题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7)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附录1: 机械外骨骼的设计与三维几何建模过程图 (22)附录2: 机械的零件图 (33) (50)附录3: 机械外骨骼的渲染效果图 (58)仿生机械的三维设计——机械外骨骼的设计1 绪论1.1 选题背景1.1.1 仿生机械技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控制原理设计制造出的功能更集中、效率更高并具有生物特征的机械。

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现实。

神经外科治疗作为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医疗技术,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引入在神经外科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其在提高手术精度、减少创伤和改善患者恢复情况等方面的作用。

一、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手术精度神经外科手术对医生的精细操作要求极高,任何一丝差错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影响。

而机器人技术的引入可以帮助医生提高手术精度。

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通过三维视觉系统实现高清晰度视觉,帮助医生观察手术部位的细微结构。

此外,机器人手术系统还配备了显微镜和高精度机械臂,能够提供稳定的操作平台,减少手术创伤,保护周围健康组织。

二、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创伤减少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需要切开大段的皮肤和肌肉,以便医生操作手术器械。

这样的手术过程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痛苦和创伤。

而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引入可以显著减少手术创伤。

机器人手术器械更加纤细,可以通过微小的切口进入手术部位,精确操作神经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害。

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疼痛,还能够改善手术结果。

三、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恢复情况改善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和恢复。

而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恢复情况。

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进行高精密度的手术操作,可以更好地保护神经组织,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此外,机器人手术系统还能够提供精确的手术计划和导航,辅助医生完成手术过程,从而减少手术时间和风险。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四、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的局限性尽管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其次,机器人手术系统对医生的操作要求较高,医生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才能熟练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绪论1.1 课题背景大脑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千百年来,各种脑病一直是困扰中外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据统计,全世界脑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3%,我国脑病患者总数约为5000万至6000万人,而且这些数字仍呈上升趋势。

过去,颅内手术是外科手术的禁区。

随着医疗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手术这样进行:外科大夫由CT/MRI图片想象出病灶的三维位置,然后离开影像资料,在病人头皮上划出皮肤切口和骨窗位置,外科医生的操作速度必须慢,步步为营,直到暴露出病灶或重要神经血管结构。

这样进行手术,外科医生凭经验和判断来指导手术操作,定位存在的极大的误差,皮肤切口常做得很大,在术中如何避开重要的功能区、神经及血管也存在困难[1]。

此后出现了框架式立体定向仪,见图1.1(a),病人被局部麻醉后,把立体定向框架固定在病人头部做CT/MRI扫描,根据影像确定手术穿刺靶点的位置。

手术中依靠框架的引导,把手术器械准确地送达指定位置。

但缺点是机械框架会给病人和医生的手术造成极大不便,不能实时显示手术器械的空间位置。

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且有时可影响开颅手术操作及显露,对于颅后凹及颅底手术有其局限性,尤其是不能随时将术中的解剖结构及病变情况反馈给手术医师,限制了其应用范围[2]。

(a)有框架式立体定手术(b)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手术图1.1有框架立体定向手术与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的比较这就要求提供一种新的技术,使医生能对手术部位各种解剖、功能和血管信息有一个总体、直观、准确的了解,来指导术前计划、术中选择路径和术后治疗,而且要求手术创伤尽可能的小,手术时间短。

这就使外科手术导航技术的需求变得日益重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将计算机、机器人技术应用到手术外科中。

现代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立体定向外科和显微外科等技术的发展为开发手术外科机器人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图1.1(b)是现代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手术图。

1.1.1 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及其现状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系统又称神经导航系统,是从框架式立体定向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8]。

随着CT及MRI的相继问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986年美国的Roberts 等发明了首台安装在手术显微镜上的运用超声定位的无框架立体定位系统。

几乎同时,德国的Schlondorff和日本的Watanabe等发明了关节臂定位系统,Watanabe首次将其命名为“神经导航系统”。

据有关报道, 1989 年日本的MATRON公司生产了商品化的脑外科机器人NeuroMate;1988 年加拿大的YIK SANKWOH 研究的基于PUMA 262的立体定向脑外科机器人系统已用于临床手术;1992 年英国的Davies BL 研究了基于PUMA 262 的脑外科机器人系统;1997 年德国的Lueth TC 研究了基于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用于头部外科手术的机器人手术系统[9]。

然而,我国在机器人医疗外科方面的发展比较晚,国产关节臂式HB外科机器人,是海军总医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根据国家“863”科研项目,于1996年开始联合研制,这是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外科机器人。

主要用于深部病变的精确定位。

1997年5月,我国开始研究的第一代基于PUMA260的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1998年,第一代脑外科手术机器人CRAS-BH型机器人[10],进入临床实施手术。

在此基础上,于1999年3月推出CAS-R-2型无框架立体定向仪,这种手术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立体定向框架[11];2001年7月,我国开始了远程遥控操作机器人系列的研制和应用。

但是CRAS-BH和CAS-R-2都属于被动式的机械臂系统。

目前国内使用的国产CARS-BH和CAS-R-2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 这两个系统都是无动力系统,所以操作起来不够灵活,在利用计算机图像引导系统进行空间定位时,需要操作者把持机械臂进行移动,以机械臂实际位置与规划位置对准。

(2) 在对准过程中,为了有针对性地转动机械臂各关节,要求医生具有一定的三维空间概念,对机器人运动规律具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对准过程比较繁杂,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对医生的体力消耗较大。

(3) 由于系统机械臂是无动力系统,所以在离线编程和远程控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1.2 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热点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系统是机器人技术、现代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立体定向外科和显微外科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结合起来的系统[12]。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代表了这一发展趋势,并已逐渐成为新的研究和应用热点。

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中,涉及的核心问题是规划、注册(Registration)和导航(Navigation)[13]。

1) 影像数字化及三维图像重构技术将CT/MRI扫描后的一系列脑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重新构造出由带皮膜覆盖的头颅外表、脑组织结构和病灶靶点组成的三维图像模型,供医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手术规划,达到优化手术参数、确定手术方案的目的。

2) 基于标志点的配准技术有些学者将配准叫做注册,利用CT/MRI技术提取头部影像上的标志点,与真实人脑上的标志点进行比较。

实现脑模型所在的影像空间坐标系到机器人手术空间坐标系的转换,从而实现已知几何描述的虚拟物体从其自身坐标系到现实坐标系的转换。

3) 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研究机器人系统是一个可编程的机械装置,其功能的灵活性和智能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机器人的编程能力。

由于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所完成任务有别于其他工业机器人、而且其操作人员是没有工科背景的医护人员,操作对象是人脑。

所以其工作任务的编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4)手术过程模拟仿真的研究利用连接到计算机的虚拟现实设备,为医生创造一个虚拟的机器人手术时的真实场景,对医生进行手术前培训,加快医生掌握人脑的三维结构和立体定向手术的过程。

节省手术时间。

5)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作业专用手术器械为充分发挥智能医用机器人手术有能力,拓宽其在微侵袭外科手术中的用途,要求研发人员与医护人员共同研发机器人进行手术作业时所夹持的专用手术器械。

1.2基于标志点的无框架神经导航手术机器人系统本课题研发的基于标志点的无框架神经导航手术机器人系统命名为SR-1型手术机器人,系统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3SR-1型手术机器人系统示意图标志点又称为基准点,是将若干人工标记贴于病人脑皮表面或固定在骨骼上,先行CT/MRI扫描,将CT/MRI影像资料输入机器人工作站(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形成头颅模型,术中将这些影像虚拟空间上的标记与病人身上的标记进行配准。

在影像虚拟空间和手术现实空间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从而将机器人工作站生成的虚拟环境和人所处的真实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医生在病人的头颅模型上勾划出病灶靶区和手术入路点,据此可以制定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的手术作业任务。

在此基础上,规划出机器人的运动路径。

医生通过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来指导机器人进行导航手术。

1.2.1 SR-1型手术机器人系统硬件组成SR-1型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由机器人工作站、机器人控制柜、机器人本体组成,如图1.4。

图1.4 SR-1型手术机器人硬件系统示意图1.2.2 SR-1型手术机器人系统软件结构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中心主机的主要软件结构如图1.5所示。

图像数字化处理及三维重建软件,将CT和MRI扫描后的一系列脑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重新构造出由带皮膜覆盖的头颅外表、脑组织结构和病灶靶点组成的三维图像模型。

三维动画显示及仿真软件,与连接到计算机的虚拟现实设备,为医生创造一个虚拟的机器人手术时的真实场景,对医生进行手术前进行培训,加快医生掌握人脑的三维结构和立体定向手术的过程。

机器人的主控软件,负责在脑模型与脑实体之间建立配准关系,对机器人的手术姿态和对机器人的轨迹进行规划,并提供与其他软件的通信功能,达到整体软件的集成化。

图1.5 SR-1型手术机器人工作站软件系统结构示意图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其组织结构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基于标志点的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进行一些基础的计算,主要有机器人运动学分析计算、空间转换矩阵计算以及轨迹规划计算。

另外,本论文还运用工业工程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对机器人的设计及生产加工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全文的结构组织如下:第2章根据课题开发的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的结构参数,建立了机器人的数学模型,采用D-H方法设计了机器人的连杆参数,建立了关节连杆坐标系。

第3章计算了机器人运动学正解,分析了机器人手术时的姿态要求,计算了机器人的运动学反解。

第4章主要介绍了图像空间到机器人操作空间的空间映射的原理。

给出了脑模型和脑实体上标志点自动匹配的方法。

第5章阐述了在笛卡尔坐标中以解析函数显式地给定机器人路径的情况下,用三次样条函数法对连续路径进行了轨迹规划的步骤。

并且针对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多值性的问题,引用动力学性能指标,基于MINMAX思想,对机器人CP运动轨迹规划进行了优化计算。

第6章根据人机工程学人体测量数据,提出了一些设计要求,阐述了机器人的生产类型及其特点,另外,说明了质量管理在机器人技术要求上的应用。

2 机器人连杆结构参数和连杆变换2.1 概述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与一般的工业机器人不同,为了符合手术要求,必须要做到不阻挡医生手术视野,操作简便,精度要求高。

为了研究操作臂各连杆之间的位移关系,可在每个连杆上固定一个坐标系,然后描述这些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定义第0杆件固定在机器人底座上。

在该杆件上建立基坐标系。

用一个44⨯的齐次变换矩阵描述相邻两连杆的空间关系,从而导出手爪坐标系相对于基坐标系的等价齐次变换矩阵,进而求出机器人的正解方程和反解方程。

机器人的结构形式如图2-1。

图2-1机器人结构图设连杆1-i 是由关节轴线1-i 和关节轴线i 的公法线长度1-i a 以及两轴线之间的夹角1-i α所决定的,1-i a 称为连杆1-i 的长度,1-i α称为连杆1-i 的扭角。

扭角1-i α的指向为轴线1-i 绕公垂线转至轴线i 。

两轴线平行时, 01=-i α;两轴线相交时, 1-i a =0,1-i α指向不定。

相邻两连杆之间具有一条共同的关节轴线,因此每条关节轴线有两条法线与它垂直,这两条法线之间的距离称为两条连杆之间的偏置,记为i d ;而这两条公法线之间的夹角称为两条连杆之间的关节角,记为i θ,i d 和i θ都带正负号。

i d 表示1-i a 与轴线i 的交点到i a 与轴线i 的交点之间的距离,沿轴线i 测量;i θ表示1-i a 与i a 之间的夹角,绕轴线i 由1-i a 到i a 测量,连杆长度1-i a 恒为正,扭角1-i α可正、可负。

2.2 机器人D-H 连杆坐标系为了确定机器人各连杆之间相对运动关系,在各连杆上分别固接一个坐标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