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公选课论文

合集下载

重读抗战家书 - 副本

重读抗战家书 - 副本

做一个“不聪明”的教师——重读抗战家书袁国平有感抗战家书,带我回到了那个" 河山沦丧、生灵涂炭"血雨腥风年代,仁人志士抛家弃子,抗击日寇的献身精神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而“战死沙场,以博一快。

生也是快,死也是快”的袁国平烈士更是给我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被毛泽东誉为“宣传鼓动家”的袁国平,19岁参加革命,始终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民族服务,封封家书也诠释了“殉道者”的奉献精神。

袁国平在给哥哥和侄儿的信中写道“敌愈深入愈困难,兵力分散,交通延长,后方空虚,地形不利,而我则前有正规军顽抗,后有游击队积极行动,前后夹击,必使敌人之泥足越陷越深。

你应告诉家里,中国抗战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战胜日本,只不过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战斗。

”他在信中对抗战乐观,认为抗战必胜。

他的乐观不是肓目乐观,而是在正确分析了形势,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发展态势,后来的历史事实验证了他的预见和预言。

袁国平在哥哥的信中写道“此刻我身无分文,无法帮助家里,因为我们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民族服务的。

或许有人要说我们太不聪明了,然而世上应该有一些像我们这种不聪明的人。

请家里不要想将来生活怎么办,因为中国正在大的变动中,中国抗战成功,不愁无饭吃;抗战不幸失败,则大家都要当亡国奴,所以我希望家里在这方面能够想得远大些,能够原谅我。

”这封信中没有写出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但可以看出袁国平对家里愧疚之心,但在大家与小家之间,他决定了为国、为民族而奉献终身。

再就是袁国平说的“不聪明”,是要加引号,虽然这种不聪明在某些人看来是“傻”,但在过去和现在依然不缺少这种不聪明的人,这种“不聪明”是一种无怨无悔的看齐意识,向信仰看齐,向信仰的人看齐。

袁国平在给母亲的一张照片背面上写道:“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搏一快。

他日儿若成仁取义。

以此照为死别之纪念。

万一凯旋生还异日与阿母重逢,再睹此像,再谈此语,其快乐更当何如耶。

”读完此语,我泪浸眼眶,哪个儿女不思母,哪个母亲不盼儿归,但袁国平因使命和信仰不能与母团聚,他仍以乐观的态度和孩子气的话语来安慰母亲,让母亲理解儿子。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一)陈亭(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从4月1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我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瞬间,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

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

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

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

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

”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

观“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初中作文【1200字】

观“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初中作文【1200字】

观“重读抗战家书”有感初中作文【1200字】抗战家书正气然,英雄著笔志参天。

声声报国情怀载,字字为民日月牵。

可挟雷霆鸣大地,能扬雨雪润心田。

春风念得中华事,告慰灵魂续巨篇。

——题记从四月一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便播出了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

在这些报道里,我看到了许多……英雄!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的赵一曼女士;有“愿拼热血为吾华”的左权将军;还有“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张自忠先生……这些家书的作者有普通士兵,有抗战名将,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想: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用自己的生命和献血铸造起我们民族的骨气,国家的昂扬;他们从小家中走出,融入国之大家,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他们对家的思念,对孩子的期盼,对国家的情怀,他们是我们中华民优秀精神传统的最好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更加精彩灿烂。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为报效祖国,与亲人分散,与家乡辞别,义无反顾地冲进战场的先烈们!他们,不顾饿着的肚子、漫长的征途,不畏严寒和霜露、敌人的枪炮,步伐坚定,双目炯炯,肩上担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搭建成抵御敌人的城墙,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鲜艳的五星红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

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我听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勇敢刚烈,面对亲情是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做人要饮水思源,没有先烈们的舍生忘死,哪有现在繁荣富强的国家。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

我们又哪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感恩,也要珍惜,更要拼搏!感恩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强自立,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最后,像伟大的先烈们致敬!。

《重读抗战家书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

曾几何时,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

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重读抗战家书更为珍惜现在。

一封封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

“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

”几天来,已重读了赵一曼、左权、吉鸿昌、蔡炳炎、张自忠等抗日英烈的抗战家书。

一封封弥足珍贵的抗战家书,读出了抗日英烈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足以让当今时代的人们产生心灵震撼。

一封封抗战家书,让我们宛如穿越了时空,走进硝烟岁月、走进抗日英烈身边。

“为国家民族之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无半点改变。

”这是张自忠的抗战家书。

“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亡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临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我们决心与华北人民同甘苦共生死。

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这是左权的抗战家书。

每位英烈的抗战家书无不凝聚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坚韧不屈的理想、信念。

其中第11篇为《王传馥致父母书》,展现的是烈士王传馥在奔赴革命前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这既是一封家书,更是一封立志报国的“宣言书”。

他的青春很短,牺牲时只有22岁;他的生命却很灿烂,用铮铮铁骨和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舍生取义、奔赴国难的爱国之歌。

下面,就让我们从这封家书的字里行间去体味这位热血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王传馥的这封信是1937年底赴陕北前在浙江菱湖写给父母的,当时的他只有17岁。

重读抗战家书

重读抗战家书

革命英烈的勇与情————重读抗战家书革命英烈的勇,在于将生死置之度外革命英烈的情,在于对家人深深思念革命英烈的勇,震撼人心革命英烈的情,感人至深来自一位母亲的泣血叮咛, 赵一曼家书: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与日军激战中受伤被俘。

在狱中,敌人使用马鞭抽打她腿部伤口,甚至使用新发明的电刑。

赵一曼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至死保守我党的秘密。

1936年8月2日,年仅31岁的赵一曼被敌人押上火车.赴往刑场。

此时她想起年仅七岁的儿子,心痛不已,用被敌人折磨得已经没有指甲的手,写下了这封催人泪下的遗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我可怜的孩子啊,母亲死不足惜!只希望你,宁儿,我的孩子!母亲死后,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长大成人,来告慰你九泉之下的母亲!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一纸取义成仁的赤子之心, 张自忠家书:张自忠将军,牺牲于枣宜会战。

殉国当日,他的部下拼死抢回将军的遗体。

经查验,将军全身八处负伤,右肩、右腿为炮弹伤,腹部刺刀伤,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各中一弹。

将军遗体运往重庆安葬时,十万宜昌军民不惧日军飞机盘旋,恭送灵柩至江岸。

在牺牲前的最后日子里,张自忠将军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却给将士们写下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仰之我弟如晤:看最近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

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我相信,只要我等能奉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重读抗战家书有感重读抗战家书有感:大爱无疆——重读赵一曼同志的抗战家书有感最近观看了《重读抗战家书》这个短片,里面记叙了很多抗日英雄的家书,从家书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种优秀品质。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赵一曼同志写给她儿子的家书。

或许你从电影里,书里,已经认识一位叫做赵一曼的抗联女英雄。

她曾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直至英勇就义。

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在生命的最后,她给儿子留下了一封家书。

而这封家书,整整迟到了21年。

她在信中对自己的`儿子说:"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说明赵一曼对孩子的教育是用大爱来表现,而不是用普通家庭的溺爱来证明。

其实我们可以从赵一曼的经历中就能了解到她为什么能这么大爱无疆。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员。

今年有幸参观了广州的黄埔军校纪念馆,在得知当时赵一曼该校极少数女学员中的一员时,内心除了感叹,也只剩下敬佩了。

记得小学的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一个粗瓷大碗》,里面描写了她的一个日常的小故事,这只粗瓷大碗是她曾经使用过的,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现陈列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从侧面反应了她对身边同志的爱护,赞美她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当代,我们很多家庭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封建社会的小皇帝一员,要什么就给供着,教育就是上各种兴趣班,很少想到以身作则去给孩子做个榜样来教育他们下一代,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一代比一代的个性更强,自私的心态却越来越严重。

在未来孩子的教育中,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爱,对孩子的教育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大爱无疆,这样他们才能一辈一辈的把中国的这些好传统传递下去。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重读抗战家书有感——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最近,认真读了一些抗战家书,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顿生感慨: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这些抗战家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一曼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深切的恨,可以体会到朱德”毫不利己,一心报国”的无私与坚毅,戴安澜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决绝与壮烈……正是一个个英雄的抛家舍业,捐躯赴国难,在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斗争十四年后,我们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扯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并最终将其赶出了中国,一雪百年国耻。

不是这些英雄不爱家,但是,诚如蔡炳炎将军所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抗日英雄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

在那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中,只有奋起反抗,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才能保住国家,才能谋求生存、独立、自由。

如果你不出力,我不出力,国家就会灭亡,家人就会被奴役蹂躏。

所以,哪怕前路有刀山火海,他们也义无反顾。

一批”为时代而牺牲”的壮士光荣了,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

苦了他们的孤儿遗孀,幸福了千万中国人。

而他们的斗争条件如何呢?赵一曼就不说了,就说说咱们的朱总司令吧。

在给前妻陈玉珍的信中我们发现,当时共产党的队伍没有军饷,哪怕是朱总司令这样的”高官”也没有。

但是,八路军依靠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寇,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抗战到底。

朱德同志说,亲人们来投身革命可以,但要来靠他接济或升官发财,那是万万不能。

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成功,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巨龙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现在享受的和平成果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并防范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前辈们的血就可能会白流。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第一,但是,1840年以后,帝国列强对我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我国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重读抗战家书

重读抗战家书

敌人用刀一片一片的伤害着你的肉体, 但他们却永远夺不走你忠于祖国的热血之心, 瘦小的你在无情的魔爪下死去,你的精神却 永如不倒的丰碑屹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在那遥远的天堂里,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对 她的宁儿说;“宝贝,来不及爱你”。 在那遥远的天堂里,有一位“红枪白马女政 委”,对她的祖国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她—赵一曼。(郝馨)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 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鲁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 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 拥护、爱戴、崇仰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 邦!" —郁达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几个月的非人折磨,几十年的隐姓埋名, 都只“为人不为家”。古人都言:男儿当自 强,又怎知“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 外差”。古有花木兰为国奋战,今有赵一曼 甘将热血沃中华。她,侠之大者。(刘国庆)
在那个充斥着枪林弹雨的世界里,你选 择了无畏与冲锋;在那个充满着母爱与关怀 的世界里,你留下了背影与牵挂。“誓志为 人不为家”,你带领众人抵抗着敌军狂妄的 侵袭,你为掩护队友而被俘,可纵使敌人百 般虐待,又怎能打垮你坚定的革命意志!在 前线,白日里那微斜的阳光映衬着你抗战的 坚毅神态;黑夜中那皎洁的月光是否托起你 思念至亲的泪珠?在宁儿心中,你是他一生 尊崇的母亲。在我们心中,你是为国为民的 不朽传说。(陈晓楠)
一位柔情而又坚韧的母亲,她不曾忘记 自己的孩子,但能够在如此危难的时刻,挺 身而出,为了更多的孩子,为了心中的祖国, 这种爱是无私而又伟大的。令人敬佩的赵一 曼啊,你是风雨中傲然挺立的铿锵玫瑰,是烈 风中淡然独开的梅花,你未曾离去,为曾淡 远。(张美瑶)
狂风的怒吼撼不动你革命的决心,淋漓的 鲜血藏不住你光彩的人生,听见了吗,那怒 吼声,那叫嚣声都是对你的无耐,你那飘零 的发絮和沧桑的面容,却在时光流河里留下 最绚丽的一笔。 一纸家书,几字浓情,是对宁儿最深情的守 护;一腔热血,几番折磨,是对国忠诚的最 深见证。再也看不到你雄姿英发的坚毅面容, 却知道你就是那烙印在国旗中闪闪的一星, 您放心吧,家书送到了; 您安息吧,祖国和平了。(李东鹤)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_模板《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征文家书,是一种永远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

当第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

一封封家书是对家庭、父母、妻儿的深情,是对家国的忠肝义胆,是对日军对中国的罪行的悲愤。

抗日英烈留给家人及中华儿女的家书,是我们珍贵的财富。

在此与大家分享左权将军的家书,与大家一同走进烽火连天家国情的铮铮岁月。

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烽火连天不休,家书珍抵万金。

报道中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深情的念着一封父亲左权将军在牺牲前三天写的家书:”志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苦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

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

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

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见,念,念,念,念。

”1942年5月25日,也就是写完这封信的第三天,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那一年,他的女儿小太北,只有两岁。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在她42岁时,母亲将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

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

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

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

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他写给亲人的一封封家信,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

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

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

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

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读《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读《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读《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家书是古往今来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战火纷飞年代写就的家书,不仅包含个人的情感,更有其特殊时代所赋予的家国情怀,时代感也更加鲜明。

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联合编撰的《抗战家书》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戴安澜、蔡炳炎、谢晋元等抗战先辈近百余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图文并茂,情节生动、情感真挚,其中最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最晚的写于抗战刚刚结束,覆盖了中国14年抗战的全过程,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人民抗战心灵史。

翻开《抗战家书》,战争氛围跃然纸上,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一封封承载着厚重抗战历史和文化信息的家书,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中国民众在抗御外敌中誓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

书中既有抗战英雄们的“大人物,小故事”,也有千千万万饱受战争摧残的“小人物,大故事”;既有热血男儿沙场上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兄弟之间的同心同德,亦有恋人之间的恋恋深情;既有战场的硝烟炮火,也有乱世的颠沛流离,还有内心的柔肠百结……国破家亡,民心凝聚,全民抗争,精神屹立,最终带领我们走向胜利。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每一封家书背后都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鲜为人知的历史与人生。

在《抗战家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各阶层共赴国难、浴血疆场的民族精神。

在纷飞的战火中,抗战义士们视死如归,但他们也有普通人一样的情感,家书中所展现的铁骨铮铮与他们的细腻情感共同感染着不曾经历那个年代的我们,《抗战家书》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

书中既有高级将领一心保家卫国,恨不能为抗战捐躯的热忱;也有普通士兵朴素的爱家爱国之情,对于家人的依恋与思念;更有普通民众颠沛流离中的亲情传递。

《张自忠:尽忠报国,取义成仁》收录的是张自忠将军致战士们的信。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2023年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2023年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2023年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2023年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1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曾使多少人感动不已,而“家书抵万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家书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不可否认,任何一封家书都带有时代的特征,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写就的家书,其时代感就更加突出和鲜明。

当我们翻开《抗战家书》的书稿时,立即感到战争的硝烟扑面而来。

从那些家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体会到那时的人们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而遭受的伤痛,体会到因伤痛而产生的愤怒,从而理解了因愤怒而进行的坚决的抗争,进而理解了由抗争而生出的必胜信念和在伟大的实践中的心路历程。

有哪种文献比这些家书更能如此深刻地反映战争中人们的体验与情感呢?赵一曼政委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读着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给自己的亲人写的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母亲,一个丈夫,对儿女深沉的爱和对家庭的无限眷恋,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

他们没有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而是义无返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读后感重读这些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不仅成了后人的珍贵回忆,更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穿越历史的硝烟——读《抗战家书》有感

穿越历史的硝烟——读《抗战家书》有感

穿越历史的硝烟——读《抗战家书》有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每当读到杜甫的《春望》,我对家书就怀有一种特殊的感受。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抗战家书》,我拿在手里爱不释手,立刻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主要展示了抗战期间,上自将军,下自庶民,不分男女,不分老友,同仇敌忾,慷慨赴死的感人家书。

其中,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父母双亲的绝笔,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殷殷叮咛,有兄弟同胞之间的砥砺共勉,还有爱人之间的难舍深情……毅然走上抗日战场的勇士,以最纯真的情感抒发了他们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人的爱,以及为了保家卫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赤子情怀。

在这些家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自忠将军的家书。

张自忠是著名抗日将领,山东临清市唐园村人,曾任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也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中国将领。

从抗战开始,他就抱有“必死”的决心,每次上战场都打得英勇壮烈,而且每次战前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的时候再把信撕碎。

枣宜会战前,他留下两封家书。

战斗中,在日军飞机大炮的轰炸和猛烈进攻下,张自忠将军浴血奋战,最后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

在他的家书中,他是这样写的: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句句肺腑,字字千钧,舍已为国,感天动地。

在他牺牲之后,蒋介石迎灵致祭,抚棺痛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提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

读了这本书,我流泪了。

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民族危亡时刻,一大批爱国志士为了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中,有光明正大,从容赴死的吉鸿昌;有为国而死,重于泰山的谢晋元;有把全部生命投入到革命中去的左权;还有许许多多有名的、无名的英雄……《抗战家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英雄人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尽管都是些小故事,但却生动、鲜活。

是他们,用鲜血铸就了中华名族的丰碑,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读了这本书,我愤怒了。

《重读抗战家书》的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500字

《重读抗战家书》的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500字

朋友,你可曾想过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怎样得来的?你可曾想过今日的幸福是多少战士用鲜血浇灌而成?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翻开这篇文章——《重读抗战家书》。

在抗日战争中,多少抗战青年为了保家卫国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的走向战场,抛头颅,洒热血。

但当我们重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便也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那种对亲人浓浓的感情。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应是左权将军了。

在壮烈殉国前几天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中,他挂念着女儿北北,为了家人不受影响,他可以放弃一切。

他,只活到了37岁。

平生的每张照片都是严肃的,唯有抱着女儿时,才会笑容满面。

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义无反顾,血洒战场。

他留给女儿的十一封信,不仅仅成了左太北永远的财富,也是抗战烈士的精神财富。

当然,抗战时期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他们这种爱国爱家的精神让我们也明白了很多,想想自己,真是惭愧不如。

平时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却贪玩,不好好学习,甚至对家人乱发脾气。

相比那些抗日英雄们,我们真是有太多太多的幸福了,我们可以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有许许多多爱自己的人陪伴,我们更应懂得珍惜这幸福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立自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去拼搏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明白了很多,了解了很多,我会学习抗战烈士那种精神,更好的面向未来!
1。

主题演讲:重读抗战家书 汲取前进力量 书写反腐斗争新篇章

主题演讲:重读抗战家书 汲取前进力量 书写反腐斗争新篇章

主题演讲:重读抗战家书汲取前进力量书写反腐斗争新篇章重读抗战家书汲取前进力量书写反腐斗争新篇章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表演讲,今天我将分享一个主题——重读抗战家书,汲取前进力量,书写反腐斗争新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历史的了解越来越丰富,对抗战时期的深刻认识也不断深化。

回顾那场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期人们的坚持与牺牲,更能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抗战中,家书是家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是战士的精神支持。

这些家书虽然简短,但内涵丰富。

他们写尽了亲情、友情和爱国情,寄托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祖国的期望。

重读这些家书,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真挚的情感,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到抗战时期人民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然而,与抗战时期相比,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我们不再面临战争的考验,但我们却面临着反腐斗争的挑战。

反腐斗争是一项艰巨而又必要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我们不能容忍腐败存在,更不能坐视不理。

如何书写反腐斗争的新篇章呢?首先,我们需要以抗战家书为鉴,加强家风建设,培养良好家风。

正如抗战时期许多家书所表达的情感,家庭是人们的根基,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个家庭的风气良好,必然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共同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其次,我们需要坚持法治思维,加强法律教育,提高社会公正。

法治是国家的基石,是反腐斗争的根本保证。

我们应该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和宣传,让每个人都知晓法律的权威和约束力。

只有在法治的保护下,腐败行为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的公正。

而在书写反腐斗争新篇章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激发社会的活力,发挥各方面的力量。

政府需要强化监督力度,加强反腐力量,建立健全的反腐制度。

企业需要加强自我约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拒绝腐败现象。

媒体需要积极报道并曝光腐败行为,让人民群众了解真相。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作者
最近几天,央视新闻连续播出革命烈士赵一曼写给儿子的
抗战家书。

1936年8月1日,他们将赵一曼押上了开往珠河的
火车。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一曼想到了她幼小的儿子。

她向
敌人要来纸笔,给儿子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这封家书在最后写
道:“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
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
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2日,母亲赵一曼于车上……”(4月3日央视网)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故事片《赵一曼》在全国热映,女英
雄的名字家喻户晓。

惨遭各种酷刑,肉身饱受摧残,人类的邪
恶和狠毒无一不疯狂的强加到她身上,连续的折磨和痛苦早已超出了作为一个生命所能够承受的极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至死没有放弃自己的人格尊严,她以自己的精神高度和
意志品质在人类历史上书写了耀眼的一页。

看到这句“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的遗言,让人不仅感动,更在内心激起波澜。

任何一位母亲都疼爱
第 1 页共 3 页。

细读《傅常将军灯柜家书》有感抗战家书撼人心

细读《傅常将军灯柜家书》有感抗战家书撼人心

细读《傅常将军灯柜家书》有感抗战家书撼人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抗战家书在战争纷飞的年代是将士们对家人的牵挂,是特殊年代特定形式承载的那份独特价值。

今天我翻读了《重读抗战家书》一书,再一次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

特别是出生在重庆市潼南区(原潼南县)抗战先辈傅常,出川抗战前给妻儿留下了一封家书。

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

由于当时受通讯条件限制,傅常的妻子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见其归来,以为其已牺牲,便将傅常留下的亲笔信刻在灯柜上以期长远流传。

看到灯柜上的家书,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奔赴抗战前线的川军将士们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的铮铮誓言。

傅常将军的家书,既有满腔的国仇家恨,也有对家人的无尽牵挂。

这些家书充满了人之常情,是先辈们最真实的情感流露,这封家书,却是一堂无言的家风课。

即使身在战场,无法亲授儿女技艺,监督子女学业,但一封家书的价值,却完全能够成为一次经典而永恒的教育课。

与其说是对自己子女的教诲和言传身教,倒不如说已经成为今天我们这个民族,我们每个家庭,最有教育意义的家风课。

抗战家书之可贵,恰恰就在小家与大家的选择上,让人读到了家国一体的血脉相连。

其实抗战家书就是堂很好的家风课,从中读出了傅常将军对国对家的真诚,读出了大义,也读出了一个家庭的真善美。

一封小家书,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课。

抗战家书不因时代环境改变而失去借鉴意义,因为,这一封封家书里,藏着一个民族最传统也最正的能量和情怀。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

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我听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勇敢刚烈,他们的家书就是我们传承正能量的家风的最好的教科书,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和敬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之感悟
许多抗战家书的作者都是那个时代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亲历者……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选载的每一封家书都包含着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通篇闪耀着追求真理,争取公平和正义,讲求诚信友爱,提倡无私奉献等传统文化价值的光辉,正所谓“小家书,大文化”。

——《抗战家书》清明节期间,为了追思前辈先烈,央视特别制作了一组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让我们见证了那个年代的硝烟与苦难,思念与牵挂,还有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因此,当我们注视五星红旗的一刻,就不应当忘记它是先烈们的鲜血染成的,就应当铭记历史,努力学习和工作,展望未来。

旧中国,沉睡的狮子,积弱已久,沉疴重重,列强蹂躏,水深火热。

大好河山,几沦于日本之铁蹄,日去树斜暮霭沉,寥波江上闻悲歌,却见我千万壮士舍亲眷,慷慨激昂赴国难!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国民革命军第二百师师长)“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较前艰苦多了,部队如不生产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颗洋姜,还有二十颗西红柿,长的还不坏,想来太北长的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

——左权(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赵一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仰之吾弟如晤,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张自忠(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中华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亘古未有之大事
件,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同时也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军队,战略上有利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这一封封家书中记载了前线的残酷,恰如日本的三光政策,也有对亡国的悲愤,对亲人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还有誓死奔赴国难的拳拳赤诚之心。

戴安澜将军在离祖国只有三四十里的地方壮烈牺牲,左权将军在掩护总部和百姓撤退时遇敌伏击身亡,赵一曼惨遭敌人九个月的残酷关押硬是没有背叛自己的祖国,张自忠将军在身遭八处重创后依然挺立血泊之中……家书朴素,但字字流露真情,大处令人扼腕,小处亦令人动容。

一封家书就是一段历史,虽然有的家书没有寄出,甚至有的在几十年过后才带着安息的英灵辗转回家,但它足以让后人踏循,追思和念想。

家书的作者们已不简单是一个个战士,而是一个个普通的儿子、丈夫和父亲,有血有肉,柔情铁骨,舍身报国。

天地正气,浩然长存。

新中国,腾飞的巨龙,茁壮矫健,跃跃欲试,文明开放,和谐包容。

青山绿水,在阳光下自由生长,日升东方破晓明,万紫千红新朝气,却见我中华子孙逐梦长,自立自强踏征程!
这些新中国英雄们的家书留给我们后人的不仅仅是珍贵的回忆,也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因为支撑英烈坚持下去的不是别的,正是刚强的民族气节。

中国自古多愤青,不为个人,只为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和兴盛。

在我们新中国百废待兴的今天,这种价值观依然有着鞭策和激励的力量,对民族的前进方向有着指引作用。

在处于改革深水区的今天,人的心态越是复杂,社会文化越是多元,文明经济越是交融,我们越是不能忘记那些最本质的东西。

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的和平是前辈先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为了这个世界的公平和正义,为了人们生活地更有质量,我们没有理由迷失,没有理由懈怠,而应当珍惜自己活在的当下,修学储能,自强不息。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会怀想,我们会沉思,我们会珍惜。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歇,偶尔驻足烟云的一角,才发现,原来血染辉煌的背后竟如此侠义和多情,艰辛和无悔,竟是铸就一段传奇的史诗,供我们评鉴和学习。

家书千里寄相思,烽火未尽是天明。

先烈们写就的不仅仅是致亲朋的书信,更是致后世中华子孙的殷切希望,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不再贫弱被侵侮,要继续一如既往地奋斗,前进!
这正是一封封跨越历史风尘的抗战家书想要告诉我们的。

参考书籍:
《抗战家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