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和开设大学名单
2021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和开设大学名单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和开设大学名单更新:2021-12—23 15:23:21全国共有88所开设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排名第二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三的是西安大学,以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具体列表: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学校名称12华中科技大学3西安大学4**大学5华南理工大学6**大学7西北大学8西南大学9中南大学10华理工大学11大学12航空航天大学13**大学14**理工大学15理工大学16大学17华北电力大学**校区18**大学19**大学20北大学21**大学(**)22石油大学()23河海大学24长安大学25**大学26**工程大学27**海事大学28矿业大学29**理工大学30大学31大学32燕山大学3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4**大学35**大学36**科技大学37广西大学38**理工大学39华大学40**科技大学41**科技大学4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43北电力大学44电力学院45**理工大学46工程学院47计量学院48南华大学49石油化工学院50三峡大学51理工大学52兰州大学53**理工大学54兰州理工大学55昆工大学56**化工大学57**大学58**商业大学59**理工大学60华北水利水电大学61中北大学62广海洋大学63鲁大学64**航空航天大学65**科技大学66工程学院67**学院68**大学69工程大学70**工程学院71科技大学72**轻学院73**学院74内科技大学75**化工学院76**科技大学77**工程学院78联合大学79内大学80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81**理工大学城南学院82文华学院83矿业大学银川学院84**科技学院85联合大学轻工学院86工程大学科信学院87宁夏理工学院88大学海滨学院以上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是根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热门省市(、、广等)录取为依据综合排名,供大家参考。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山东大学本科生院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
29
123.5 -124
36 30.5-31
9-10
学时 739 60分百分比
18.13%
22.50% 77.19%
19.38%
6%
·309·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必修课 选修课
不含实验课程 123.5
28
实践环节
含实验课程 -124 40.25-43.8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10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36-36.5
3
专业选修课程
23-23.523
毕业要求总合计
160
十、课程设置清单(见下表)
31 周
160 48 375-378 2450-2459+31 周
17.50% 77.19%
25.156%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0501)
一、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山东大学设立较早的传统学科之一,是全国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历经几代人薪火相传, 已形成“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专业特色。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宽口径专业,包括电厂热能 动力、热力发动机、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和热工过程自动化五个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热能工程、动力机 械、动力工程、热工自动化、制冷与低温等方面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能源与动力相关 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量转换与利用和动力工程领域具有宽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实 践和创新能力,较高文化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能源动力领域的科研、 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具备进行能源与动力工程及设备的设计、优化运行、研究创新与生产管理的综合能力。专业教学阶段设五个课 程模块:热能动力、热力发动机、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热工过程自动化,学生可任选其一修读。 四、核心课程: 热工流体类、能源与环境类、力学类、电学类、工程材料类、机械原理与设计类、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主要实验包括:传热学实验、热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控制理论实验、测试技术实验及有关专业课实验 . 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工程训练 ( 金工 )、工程训练(电工)、节能减排创新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 习以及毕业实习等。 六、毕业学分: 总学分:160 学分 七、修业年限: 4年 八、授予学位: 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南航12能源与动力学院拟录取名单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102872210200441 102872210200389 102872210200285 102872210200429 102872210200427 102872210200385 102872210200397 102872210200398 102872210200351 102872210200409 102872210200372 102872210200466 102872210203889 102872210200410 102872210202857 102872210200448 102872210203270 102872210200355 102872210200391 102872210200399 102872210200443 102872210200347 102872210206636 102872210200354 102872210200428 102872210205846 102872210203560 102872210200375 102872210200361 102872210200363 102872210206646 102872210200440 102872210200377 102872210203266 102872210200460 102872210206244 102872210200414 102872210200329 102872210200356 102872210200401 102872210206798 102872210200322 102872210200421 102872210200415 102872210203228 102872210200380 102872210200320
2019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拟录取名单公示
335
76.60
71.80
68
动力工程
李扬
369
69.44
71.62
69
动力工程
刘文杰
331
77.02
71.61
70
动力工程
左晓慧
306
81.70
71.45
71
动力工程
孙颖
320
78.31
71.15
72
动力工程
仇俊峰
307
80.78
71.09
73
动力工程
陈文超
338
74.46
71.03
74
动力工程
耿书文
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5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8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5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张闫
339
81.44
74.62
61
动力工程
刘磊
354
76.60
73.70
62
动力工程
刘玉状
345
77.20
73.10
63
动力工程
刘旭
328
80.10
72.85
64
动力工程
曹骞
349
75.06
72.43
65
动力工程
杨诗琪
336
76.98
72.09
科协各部门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科技协会简介一、总则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科技协会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分团委领导下的,以学生学习工作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主要活动职能的多元化学生活动组织。
协会由网络宣传部、科创部、事务部、秘书部组成。
二、组织机构图能动科协网络宣传部科创部事务部秘书部1、网络宣传部:南京工程学院能动学院科技协会下设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理念来指引各项工作,主要负责院科技协会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更好地交流合作平台。
同时,网宣部还肩负着科协宣传视频的制作,活动摄影,海报的制作,科协官方信息平台的信息更新等职能。
网络宣传部通过建立和发挥各种宣传阵地和宣传方式的作用,有效宣传各项活动,树立科技协会的良好形象,展示了我院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爱。
2、科创部:隶属于能动学院科协的特色主干部门,它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进取,迎接挑战”为指导思想,以“能力培训,创新思维培养”为主题,结合时代赋予的创新要求,积极协助各部门,在同学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广大同学的参与,学以致用和创新意识。
主要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专利申报、创新创业培养和素质技能培养等工作。
3、事务部:隶属于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科技协会的职能部门,是活动的通知与宣传部门之一,以“快乐做事,开心交友”的理念指引部门所有事务活动。
负责促进学院之间学术、文化、娱乐的交流,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宣传关于科技,创新,创业的最新活动政策,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负责各部门活动的所需物资的筹备,与校内外相关部门及商家联络,确保活动的进行。
负责科协的对外联络,包括与其它组织协会,其它院校及校内外商家的交流,充分发挥公关职能。
4、秘书部: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和处理科协内部的各项事务,包括科协文件的文书起草发放、文档资料管理、会议记录整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等;同时也负责整个科协的人事考勤和各项自律活动。
北航五系硕士就业方向
北航五系硕士就业方向北航五系是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五个系,即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
这五个系在北航的科研与学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攻读硕士学位。
那么,北航五系硕士毕业生有哪些就业方向呢?1.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是北航最早建立的学院之一,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科研项目。
该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在就业方向上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他们可以进入制造业领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等工作。
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从事机械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此外,还可以选择进入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相关技术与管理职位。
2.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北航的重点学院之一,专注于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该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在就业方向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他们可以进入能源行业,从事能源系统设计、能源管理、新能源开发等工作。
也可以进入汽车制造企业,从事动力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
此外,还可以选择进入科研院所或高校,从事相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3.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是北航的重要学院之一,涵盖了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信息等领域。
该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在就业方向上有着广泛的选择。
他们可以进入自动化领域,从事控制系统设计、自动化设备研发等工作。
也可以进入电子信息行业,从事电路设计、通信系统开发等工作。
此外,还可以选择进入科研院所或高校,从事相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4.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北航的重要学院之一,专注于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该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在就业方向上有着丰富的选择。
他们可以进入通信行业,从事通信系统设计、网络安全等工作。
也可以进入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与市场营销等工作。
此外,还可以选择进入科研院所或高校,从事相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北航院系简称和基础部划分
1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系——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4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5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6系——计算机学院
7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8系——经济管理学院
9系——数学与系统工程学院
10系——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11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2系——外国语学院
13系——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14系——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15系——宇航学院
16系——飞行学院
17系——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19系——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20系——法学院
21系——软件学院
23系——高等工程学院
24系——中法工程师学院
26系——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27系——化学与环境学院
29系——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沙河校区航天基础部——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14)、宇航学院(15)、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17)
沙河校区航空基础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4)、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5)
沙河校区电子基础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3)
沙河校区信息基础部——计算机学院(6)、软件学院(21)
沙河校区机械基础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7)、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13)
沙河校区理学基础部——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9)、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10)、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19)、高等工程学院(23)、化学与环境学院(27)
沙河校区文管基础部——经济管理学院(8)、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1)、外国语学院(12)、法学院(20)、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26)、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9)。
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导名单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按姓排名69名+2兼职毕勤成蔡睿贤曹子栋车得福陈纯正陈达陈听宽陈学俊丰镇平冯全科郭烈锦郭佑民何雅玲黄淑娟黄佐华惠世恩贾斗南蒋德明李会雄李连生厉彦忠林万超林宗虎刘斌刘圣华刘志刚刘芙蓉* 马重芳毛用泽孟庆集潘克煜祁大同秋穗正史喜成束鹏程苏光辉孙金菊孙弼陶文铨王迪生王良厚王秋旺王群书王尚锦王永昌* 王元危师让吴宏春吴业正吴裕远席光谢仲生邢子文徐建中徐廷相徐通模徐忠严俊杰阴建民俞炳丰俞茂铮袁秀玲张鸣远张宁生赵福华赵福宇郑毅周芳德周龙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出生年月毕业学校主要研究领域陈学俊院士1919.3 1946年美国普渡大学硕士毕业多相流与传热林宗虎院士1933.5. 1957年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多相流及其测量,传热及其强化,换热器设计陈听宽1934.12 1960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多相流与传热,锅炉设计,节能技术徐通模1939.11 1961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燃烧与气固两相流,污染防治与清洁燃烧曹子栋1943.11 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多相流与传热,清洁能源燃烧,环境工程,锅炉设计周芳德1945.6 1985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多相流与传热工程热物理郭烈锦1963.10 1989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多相流热物理,新能源转化,大规模氢能制备张鸣远1945.10 1988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汽液两相流体动力学惠世恩1956.12 1979年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燃烧与气固两相流,污染防治与清洁燃烧蒋德明1934.4 1956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内燃机燃烧,涡轮增压,缸内气体流动周龙保1934.8 1957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内燃机燃烧,排污控制,代用燃料潘克煜1938.10 1963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内燃机传热和热负荷, 内燃机排放及其控制黄佐华1963.5 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内燃机燃烧田振华1961.5 1991年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机械工程博士燃烧理论,计算与实验,燃料电池研究徐忠1937.9 1959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流体机械气动力学,气固两相流及湍流,流体热力学黄淑娟1940.3 1963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流体机械气动热力学,湍流计算及测量,优化设计王尚锦1942.9 1965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节能型压缩机设计,CAD/CAM技术祁大同1949.9 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高性能流体机械设计研究,风机气动声学设计及降噪研究席光1963.10 1990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流体机械内流理论, 工业设计及CFD 技术陶文铨1939.3 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传热强化及数值模拟刘志刚1943.9 1967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流体物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林万超1934.12 1957年重庆大学本科毕业热力系统理论,节能及诊断俞炳丰1946.11 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制冷与空调装置工作过程的计算模拟及其智能控制,CFCs 替代,工程热物理孟庆集1933.1 1956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汽轮机,燃气轮机强度与振动俞茂铮1937.1 1985年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博士毕业热力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与两相流徐廷相1938.7 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热力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与两相流孙弼1943.1 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湿蒸汽两相流,热力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丰镇平1956.11 1992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热力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优化)陈纯正1935.9 1957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低温机械与系统工作过程吴业正1937.12 1963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制冷系统热物理过程吴裕远1943.8 1984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毕业低温换热器强化传热及低温系统自动控制袁秀玲1942.8 1965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制冷低温技术谢仲生1934.1 1958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核反应堆物理理论与数值计算,核燃料管理贾斗南1934.1 1955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与实验,两相流与沸腾传热朱继洲1935.5 1956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核反应堆安全与核电厂事故分析束鹏程1940.10 1964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压缩机及制冷技术冯全科1953.7 1998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制冷机械及压缩机过程研究李连生1962.1 1995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流体机械及压缩机研究开发厉彦忠1958.11 1995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低温传热与多相流动刘圣华1964.1 19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内燃机燃烧,排污控制,代用燃料何雅玲1963.9 19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新型制冷技术及热工理论王秋旺1969.9 1996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传热强化及数值模拟秋穗正1965.12 1996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汽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苏光辉1966.2 1997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汽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吴宏春1964.3 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与实验赵福宇1953.4 20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核技术及其应用,核能科学与工程孙金菊1964.5 19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透平压缩机旋转失速及湍振,水泵的非设计工况性能预测毕勤成1964.2 2000年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多相流流动与传热,微通道及紧凑式换热器内流动及传热车得福1962.11 1990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多相流动与传热, 煤的清洁燃烧与控制李会雄1966.12 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多相流与传热,多相流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严俊杰1967.12 1998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热力系统经济性和汽液两相流理论邢子文1962.9 1993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压缩机及制冷技术注:标有*表示该博导在本学院为兼职。
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School of Jet Propulsion本科培养计划院长:丁水汀教学副院长:李秋实教学秘书:刘艳玲“飞行器动力工程”大类专业培养计划Jet Propulsion1.培养目标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着力培养面向未来发展,富有创新潜质,热爱航空航天事业,在能源与动力专业领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多学科融合特点,实践能力较强,获得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含民航机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含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基本工程训练的高等人才。
2.培养要求学院以飞行器动力工程大类进行招生,实施2+2培养模式,在低年级阶段(前两年)强调宽基础的通识培养,着重强化数理基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高年级阶段(后两年)以实践教学为主,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经过大学前两年的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的就业情况自主选择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大类下属各专业的培养要求如下: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掌握飞行器动力原理、结构设计、控制系统原理及设计、专业实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所含民航机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除应具有上述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掌握飞机、发动机结构系统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掌握热能系统原理及设计、航空发动机热防护原理及设计、热能机械原理及设计、实验与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所含新能源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毕业生除应具有上述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掌握新能源原理及设计、实验与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学制与学位本科四年制: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自主学习、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为专业依托、获得专业基本训练并在工程实践、信息技术和外语运用等方面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长沙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2011年9月)时间: 2011-09-19 08:54:47|作者: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学科代码:0807学科级别:一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以能源的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学科背景,针对国家能源战略目标及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紧跟能源科技前沿,结合能源动力工程实际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其研究涵盖了能源动力、能源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八大一级学科之一,其中的“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热能工程”二级学科正作为省重点预备学科正在建设,“热能与动力工程”为国家I类特色专业及省重点专业。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取得了以下重要进展:拥有一支长期从事能源动力工程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高水平学术团队——有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博士24人;团队中有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后备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
形成了特色明的研究方向——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动力机械及设备安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传热传质理论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技术与能源材料、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与流体机械的优化设计、节能理论与新技术等。
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特色学科与研究平台——“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省重点实验室、燃料分析与燃烧测试及实验系统、综合流动与换热实验台、综合数值模拟系统、汽轮发电机组转子实验台、风力机叶片强度及桨叶动力学实验台等,已成为中南地区能源动力工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完成了一批有影响和产业化前景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各类横向项目40余项。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排行榜(完整版)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排行榜(完整版)
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
专业星级划分:中国九星级专业:世界顶尖专业;中国八星级专业:世界一流、中国最顶尖专业;中国七星级专业: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中国六星级专业: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中国五星级专业:世界知名、中国一流专业;中国四星级专业:中国高水平专业;中国三星级专业:中国知名、区域一流专业;中国二星级专业:中国区域高水平专业;中国一星级专业:中国区域知名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激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良好的研究生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根据《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管理办法》(校研字〔2016〕22号)、《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改革方案(试行)》(校研字〔2016〕20号)等文件精神与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卓越奖学金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进行评定。
具体办法如下:一、评审组织1.学院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负责学院研究生各类奖学金评审条件和细则的制定;负责奖学金申请及申报材料的审核与评定。
“评委会”由学院院长、书记任主任,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学院党委副书记任副主任,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代表、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代表任委员,其中研究生导师代表由学院分学位委员会推荐,研究生代表由学院研究生会推荐。
2.“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如下:主任:范世东、熊兵副主任:高潮、袁成清委员:白秀琴、高岚、郭蕴华、吴超仲、王先荣、熊英姿、刘盛兰、郭晶晶、研究生会主席(或副主席)各研究生班级成立“班级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小组”(以下简称班级评定小组)。
班级评定小组由班长和三名班内民意代表成员组成。
3.评委会成员在履行评审工作职责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原则,即在评审过程中,积极听取其他委员的意见,平等协商提出评审意见;(2)回避原则,即如存在与评审对象有亲属关系、直接经济利益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评审工作公平公正的情形时,应主动向评审委员会申请回避;(3)公正原则,即不得利用评审委员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力,单独或与有关人员共同为评审对象提供获奖便利;(4)保密原则,即不得擅自披露评审结果及其他评审委员的意见等相关保密信息。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历任负责人简表
附表一.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历任负责人简表时间负责人1955~1956专业建设的前期筹建工作:曹鹍、叶文柄、王膺福、陈秉二、王焕德、查森、白铁英1956~1960 水机教研室主任:俞炳元(兼)水机教研室副主任:许耀铭曹鹍查森1960~1965 水力石油机械系副主任:曹鹍水机教研室主任:俞炳元(兼)水机教研室副主任:曹鹍、王膺福、丁成伟政治副主任:胡瑞圭1965~1970 机械二系主任:杨明初机械二系书记:王凤歧机械二系副主任:曹鹍水机教研室主任:王膺福1970~1979 水机专业负责人:曹鹍、王凤歧液压专业负责人:胡瑞圭1979~1981 机械二系主任:徐锡麟机械二系书记:冯麟机械二系副主任:王明智水机教研室主任:王膺福水机教研室副主任:丁成伟、陈秉二水机教研室书记:杨荫棠液压教研室主任:钟永隆液压教研室副主任:张弼1981~1984 水机教研室主任:张丕祚水机教研室副主任:魏光新、丁成伟水机教研室书记:杨荫棠液压教研室主任:田正芳液压教研室副主任:王春行1984~1987 水机教研室主任:陈秉二水机教研室副主任:魏光新、丁成伟液压教研室主任:田正芳液压教研室副主任:王春行1987~1991 水机教研室主任:魏光新水机教研室副主任:张祯年、齐学义液压教研室主任:许仰曾液压教研室副主任:王春行、卢堃时间主任副主任书记副书记1991~1993 张丕祚(水机系)张祯年(水机系)战长松(水机系)吴宗城(水机系)赵万勇(水机系)许仰曾(液压系)卢堃(液压系)潘志德(液压系)申永军(液压系)李鄂民(液压系)1993~1994 张丕祚(水机系)赵万勇(水机系)齐学义(水机系)吴宗城(水机系)王春行(液压系)卢堃(液压系)李鄂民(液压系)申永军(液压系)1994~1996 张丕祚(水机系)赵万勇(水机系)齐学义(水机系)王春行(液压系)卢堃(液压系)李鄂民(液压系)申永军(液压系)1996~1997 齐学义(流体系)李仁年(流体系)申永军(流体系)李鄂民(流体系)李建民(流体系)1997~2001.10 齐学义(流体系)李仁年(流体系)郜立焕(流体系)齐学义(流体系)程兰华(流体系)2001.10~2002.10 李仁年(流体系)郜立焕(流体系)程兰华(流体系)时间院长副院长书记副书记2002.10(建院)2002.11~2003.5李仁年(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程兰华郜立焕程兰华2003.6~2003.12李仁年(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程兰华郜立焕李文广程兰华2003.12~2005.1李仁年(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陶福胜郜立焕李文广(出国)陶福胜2005.2~2007.4李仁年(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陶福胜郜立焕冀宏陶福胜2007.4~2009.5李仁年(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陶福胜冀宏杨国来张殿平陶福胜王斌(组织员)2009.5~2010.11李仁年(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陶福胜冀宏杨国来张殿平陶福胜王斌(组织员)2010.11~2013.5李仁年冀宏魏列江张殿平武军莉冀宏武军莉2013.5~2013.7李仁年冀宏魏列江张殿平武军莉韩伟冀宏武军莉2013.8~2014.1.冀宏王继红魏列江张殿平武军莉韩伟王继红武军莉2014.2~至今冀宏王继红魏列江韩伟李金平王继红高林学附表二.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师担任校领导职务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科(专业) 职务任职时间(年)1 曹鵾男1930.03 水力机械甘肃工业大学副校长1978-19902 张弼男1940. 液压传动甘肃工业大学副校长甘肃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甘肃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理工大学党委书记1985-19901990-19921992-19961996-20013 王明智男1936.11 液压传动甘肃工业大学副校长太原重型机械学院院长1990-19921992-20004 张祯年男1944.09 水力机械甘肃工业大学副校长1996-20025 李仁年男1963.01 水力机械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2013-附表三.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历任正高职人员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科(专业) 职称任职时间(年) 备注1 曹鵾男1930.03 水力机械教授1987 调离2 陈秉二男1928.02 水力机械教授1987 退休3 王明智男1936.11 液压传动教授1987 调离4 丁成伟男1930.12 水力机械教授1987 退休5 张丕祚男1936.10 水力机械教授1992 退休6 程兆雪男1935.12 流体力学教授1992 退休7 王春行男1938.04 液压传动教授1992 退休8 战长松男1935.12 水力机械教授1992 退休9 许仰曾男1940.09 液压传动教授1992 调离10 那成烈男1940.03 液压传动教授1993 退休11 卢堃男1937.08 液压传动研究员1994 退休12 范宗霖男1937.11 水力机械研究员1995 退休13 张弼男1941 液压传动教授1996 调离14 齐学义男1945.11 水力机械教授1998 退休15 张祯年男1944.09 水力机械正高待遇高级工程师1998 退休16 李仁年男1963.01 水力机械教授200017 李文广男1964.03 水力机械教授2001 脱岗18 赵万勇男1962.03 水力机械教授200219 杨军虎男1962.12 水力机械教授200220 马希金男1958.09 水力机械研究员200421杨逢瑜男1948.09 流体传动与控制教授200422 杨国来男1963.06 流体传动与控制教授200923 徐存东男1972.04 水利水电工程教授200924 刘宜男1955.10 水力机械正高待遇高级工程师201025 李金平男1977.9 能源与环境工程教授201126 冀宏男1972.8 机械电子工程教授201227 杨从新男1964.6 流体机械及工程教授201228 刘在伦男1961.9 流体机械及工程教授201329 魏列江男1972.02 机械电子工程教授201430 王春龙男1960.01 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员201431 杨瑞男1970.03 流体机械及工程教授2015。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各专业第一应修课程表
MATH200207
高等数学H
6
MATH200607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II
3.5
PHYS200209
大学物理11
4
MILI100254
军事训练
1
PHYS200809
大学物理实验W
0.75
CHEM211309
无机与分析化学
3
CHEM231109
有机化学
4
CHEM211409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1
CHEM231209
体育
0.5
PHED100150
体育
0.5
C0MP202953
大学计算机基础
MLMD1002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ENP0300803
能源与动力工程科学技术导论
PHYS200209
大学物理11
4
MILI100154
国防教育
1
PHYS280309
大学物理实验In
0.75
MlLI100254
军训
1
ENP0300103
学分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MATH200207
高等数学π
6
MATH200207
高等数学π
6
MATH200607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1【
3.5
MACH300201
GL100312
ENGL100112
大学英语(II)大学英语(In)大学英语(IV)
2
ENGL100412
ENGL100312
ENGL100212
大学英语(II)大学英语(IH)通用学术英语
2
CHEM200109
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导名单
能动学院博导名单1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按姓排名69名+2兼职毕勤成蔡睿贤曹子栋车得福陈纯正陈达陈听宽陈学俊丰镇平冯全科郭烈锦郭佑民何雅玲黄淑娟黄佐华惠世恩贾斗南蒋德明李会雄李连生厉彦忠林万超林宗虎刘斌刘圣华刘志刚刘芙蓉* 马重芳毛用泽孟庆集潘克煜祁大同秋穗正史喜成束鹏程苏光辉孙金菊孙弼陶文铨王迪生王良厚王秋旺王群书王尚锦王永昌* 王元危师让吴宏春吴业正吴裕远席光谢仲生邢子文徐建中徐廷相徐通模徐忠严俊杰阴建民俞炳丰俞茂铮袁秀玲张鸣远张宁生赵福华赵福宇郑毅周芳德周龙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动学院博导名单2姓名出生年月毕业学校主要研究领域陈学俊院士1919.3 1946年美国普渡大学硕士毕业多相流与传热林宗虎院士1933.5. 1957年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多相流及其测量,传热及其强化,换热器设计陈听宽1934.12 1960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多相流与传热,锅炉设计,节能技术徐通模1939.11 1961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燃烧与气固两相流,污染防治与清洁燃烧曹子栋1943.11 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多相流与传热,清洁能源燃烧,环境工程,锅炉设计周芳德1945.6 1985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多相流与传热工程热物理郭烈锦1963.10 1989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多相流热物理,新能源转化,大规模氢能制备张鸣远1945.10 1988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汽液两相流体动力学惠世恩1956.12 1979年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燃烧与气固两相流,污染防治与清洁燃烧蒋德明1934.4 1956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内燃机燃烧,涡轮增压,缸内气体流动周龙保1934.8 1957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内燃机燃烧,排污控制,代用燃料潘克煜1938.10 1963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内燃机传热和热负荷, 内燃机排放及其控制黄佐华1963.5 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内燃机燃烧田振华1961.5 1991年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机械工程博士燃烧理论,计算与实验,燃料电池研究徐忠1937.9 1959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流体机械气动力学,气固两相流及湍流,流体热力学黄淑娟1940.3 1963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流体机械气动热力学,湍流计算及测量,优化设计王尚锦1942.9 1965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节能型压缩机设计,CAD/CAM技术祁大同1949.9 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高性能流体机械设计研究,风机气动声学设计及降噪研究席光1963.10 1990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流体机械内流理论, 工业设计及CFD 技术陶文铨1939.3 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传热强化及数值模拟刘志刚1943.9 1967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流体物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林万超1934.12 1957年重庆大学本科毕业热力系统理论,节能及诊断俞炳丰1946.11 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制冷与空调装置工作过程的计算模拟及其智能控制,CFCs 替代,工程热物理孟庆集1933.1 1956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汽轮机,燃气轮机强度与振动俞茂铮1937.1 1985年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博士毕业热力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与两相流徐廷相1938.7 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热力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与两相流孙弼1943.1 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湿蒸汽两相流,热力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丰镇平1956.11 1992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热力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优化)陈纯正1935.9 1957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低温机械与系统工作过程吴业正1937.12 1963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制冷系统热物理过程吴裕远1943.8 1984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毕业低温换热器强化传热及低温系统自动控制袁秀玲1942.8 1965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制冷低温技术谢仲生1934.1 1958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核反应堆物理理论与数值计算,核燃料管理贾斗南1934.1 1955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与实验,两相流与沸腾传热朱继洲1935.5 1956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核反应堆安全与核电厂事故分析束鹏程1940.10 1964年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压缩机及制冷技术冯全科1953.7 1998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制冷机械及压缩机过程研究李连生1962.1 1995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流体机械及压缩机研究开发厉彦忠1958.11 1995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低温传热与多相流动刘圣华1964.1 19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内燃机燃烧,排污控制,代用燃料何雅玲1963.9 19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新型制冷技术及热工理论王秋旺1969.9 1996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传热强化及数值模拟秋穗正1965.12 1996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汽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苏光辉1966.2 1997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汽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吴宏春1964.3 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与实验赵福宇1953.4 20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核技术及其应用,核能科学与工程孙金菊1964.5 19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透平压缩机旋转失速及湍振,水泵的非设计工况性能预测毕勤成1964.2 2000年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多相流流动与传热,微通道及紧凑式换热器内流动及传热车得福1962.11 1990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多相流动与传热, 煤的清洁燃烧与控制李会雄1966.12 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多相流与传热,多相流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严俊杰1967.12 1998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热力系统经济性和汽液两相流理论邢子文1962.9 1993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压缩机及制冷技术注:标有*表示该博导在本学院为兼职。
兰交大武威分校(新)
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目录学院简介专业设置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于2010年12月18日在甘肃省武威市成立。
学院先期将从明年开始举办热能与动力工程(太阳能方向)、电力工程与管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普通本科教育和招生,开设专业具有教育部审核批准的本科专业设置和相应的学位授予权限。
由武威市承担基础设施投入,负责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教学场所。
学院简介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
12月18日,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武威市成立。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河西地区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并将武威建成以太阳能利用为主的重要新能源基地。
武威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太阳能产业发展,取得良好开端。
目前,已建成甘肃大唐0.5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甘电投1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和新型太阳炉生产4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正在开工建设的有甘电投10兆瓦、华电集团10兆瓦和中节能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年内还将开工建设2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近期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达到800兆瓦,远期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达到2000兆瓦。
兰州交通大学在新能源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拥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具备举办新能源学科专业的师资条件。
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今年以来,武威市市委、市政府与兰州交通大学接洽、协商,双方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省教育厅批准,兰州交通大学在武威设立“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设置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先期将举办热能与动力工程(太阳能方向)、电力工程与管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普通本科教育,开设专业具有教育部审核批准的本科专业设置和相应的学位授予权限。
从明年开始招生。
武威市承担基础设施投入,负责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教学场所。
创办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学院,是一种新型的联合办学模式——校地联合办学,有利于两校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也将为武威乃至全省太阳能产业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智力保障,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32)002
【摘要】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历史悠久,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末。
从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到今天的东北电力大学都一直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学科和专业。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总页数】2页(PF0002-F0002,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3
【相关文献】
1.基于加强创新能力的校企合作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以邵阳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
2.我国能源动力工程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3.我国能源动力工程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4.基于反馈控制教学理念的高校虚拟仿真型生产实习改革与实践
——以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5.求实创新敢为人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简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关工委工作总结汇报2800字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关工委工作总结汇报2800字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同仁:我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关工委工作负责人,怀着感恩、责任和奋斗的心态,向大家汇报一下近期的工作情况。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2019年,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关工委的工作目标是:继承和发扬关爱学生、服务社会的一贯精神和优良传统,深化与学院各部门的协作,在关心爱护教育学生和服务社会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
我们的工作任务包括:1. 安排和组织志愿活动:如中秋送福、爱心书屋、复习资料免费发放等。
2. 加强与学院各部门的协作,与学生会、辅导员等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
3. 开展助学贷款工作:为贫困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本年度的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如下的成果:1. 志愿活动:在中秋节时,我们组织志愿者走进附近的社区,为老年人送上了节日的问候和礼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在爱心书屋活动中,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书屋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2. 助学贷款工作:我们与学院财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等部门合作,为需要助学贷款的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增强了学生们的信心和勇气。
3. 加强了与学院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使得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学院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1. 志愿活动的组织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对活动细节进行更详细的计划和安排。
2. 助学贷款工作难度较大,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工作内容,完善相关的流程和规范。
3. 在与学院各部门的合作中存在合作方式上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工作流程的沟通和规划。
四、工作质量和压力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我们也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精力,面对一些困难和压力,我们保持了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最终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五、工作经验和教训本年度工作的成功取得,也离不开我们汲取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具体如下:1. 加强了与学院各部门的协作和沟通,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School of Jet Propulsion本科培养计划院长:丁水汀教学副院长:李秋实教学秘书:刘艳玲“飞行器动力工程”大类专业培养计划Jet Propulsion1.培养目标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着力培养面向未来发展,富有创新潜质,热爱航空航天事业,在能源与动力专业领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多学科融合特点,实践能力较强,获得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含民航机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含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基本工程训练的高等人才。
2.培养要求学院以飞行器动力工程大类进行招生,实施2+2培养模式,在低年级阶段(前两年)强调宽基础的通识培养,着重强化数理基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高年级阶段(后两年)以实践教学为主,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经过大学前两年的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的就业情况自主选择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大类下属各专业的培养要求如下: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掌握飞行器动力原理、结构设计、控制系统原理及设计、专业实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所含民航机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除应具有上述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掌握飞机、发动机结构系统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掌握热能系统原理及设计、航空发动机热防护原理及设计、热能机械原理及设计、实验与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所含新能源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毕业生除应具有上述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掌握新能源原理及设计、实验与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学制与学位本科四年制: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自主学习、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为专业依托、获得专业基本训练并在工程实践、信息技术和外语运用等方面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在航空航天推进技术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可在新能源、车船动力、交通运输、冶金、石油、机械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连读制:在本科前三年培养的基础上,第四学年选拔比例不超过10%的优秀学生进入直博连读培养计划。
直博连读制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为国防事业和航空航天事业服务的精品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
4.专业特色飞行器动力工程(含民航机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含新能源技术及应用)专业依托于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等二级学科。
航空推进系统广泛涉及气动热力学、结构完整性与可靠性、新材料、先进制造、自动控制、计算机、信息网络等众多学科,是典型的“空天信”多学科高度融合、多部件综合集成的复杂系统,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公认为是一个国家工业综合水平的标志。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将直接带动机械、能源、电子、控制、材料、工艺、计算机等许多相关学科和产业的发展。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鉴于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以及面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的环保压力,我国已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把开拓新能源技术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作为当务之急,依托于我院自主设立的新能源技术二级学科,同时以航空发动机优势辐射的方式在微小型燃机及分布式能源、风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方向拓展。
5.培养计划总体结构我院本科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按七个模块设置:公共基础类3个模块(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以及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
●自然科学类基础课程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类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优良的文化素质的必修课程。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体育、军事理论、经济管理等课程。
●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奠定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了解部分工程技术相关领域的概貌。
包括计算机类基础课、航空航天概论、工程认识等课程。
●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了航空航天、能源动力与交通运输的支柱技术基础,即流体力学基础、热力学基础、固体力学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
●专业课程是在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注重体现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
由多套可选择的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组成。
●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包括军训、课程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社会实践等。
●公共选修课程包括校级公共选修课程和“学院路教学共同体”提供的全部课程。
课程结构如下表:6.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说明(1)核心课程体系构成表:(2)课程体系说明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是:1. 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本院两个专业在教育部颁发的本科专业分类目录中分属两大类:飞行器动力工程(含民航机务工程)专业属航空航天类;热能与动力工程(含新能源技术及应用)专业属能源动力类。
这两大类的基础课有共同部分,也有不同之处。
为了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教育”原则,本课程体系将本院两个大类的所有基础课(包括自然科学类基础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基础课程、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全部打通,在大学前两年充分注重通识教育;专业基础类课程则涵盖了航空航天类与能源动力类的支柱技术基础,即流体力学基础、热力学基础、固体力学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
2.突出行业特点,保持专业特色本院面向航空航天动力领域。
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使我们的毕业生在航空航天动力领域里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能胜任各专业相关领域的工作,我们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将专业必修课的50%打通。
为了与国际一流大学航空院系的本科培养架构接轨,新版培养计划也充分注重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其中,MIT航空航天系的专业必修课如“流体力学”、“材料与结构设计”、“发动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等与本院实行“大类培养”的通用专业必修课程完全一致。
3.重个性,为培养各类人才创造条件为了弥补旧版培养架构中与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课程体系在新兴学科方向和信息类课程方面的不足,新版培养计划按照学科发展方向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意向分组设置,实行“套餐”+“零点”的专业课程选择模式。
其中,“套餐”即学院专业课程分为五大模块,即“流体模块”、“结构强度模块”、“控制类模块”、“热科学模块”和“信息类模块”;“零点”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发展方向在每一模块内任意选择课程组成最终的专业课程“套餐”。
学院计划在“十二五”分步骤梳理各个“模块”内的专业课程组成,其调整依据是“是否顺应了当前学科发展方向?是否属于前沿交叉的新兴学科内容?”,学院将通过基于全校优势课程资源来建设和梳理模块内课程,以实现“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4.鼓励动手实践,提倡创新精神为了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中除了有规定的必修实验课程外,还新增了一批本院教师在“十五”、“十一五”期间精心设计、建设的自主型、研究型和设计类的专业综合实验,这类实验的最大特点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或实验件,并亲自检验设计效果。
选修这类实验的学生必须先修指定课程,并取得良好成绩。
另外,每个学生都将在不同阶段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体系不同程度的培养,“零起点全程式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作为一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实现大学生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自主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作为一个孕育大学生科技创新思想的平台,也为一些新概念的产品孵化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该培养模式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培养模式完全接轨。
7.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体系说明本院两个专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开设的实践类课程有:机械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程技术训练、综合创新训练、专业课程设计、热工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叶轮机设计与实验、结构动力特性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其中,为了实现“空天信融合”特色的复合人才的培养要求,本院两个专业还结合专业特色,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实践与素质培养环节的学习:①热工综合实验体系本院两个专业所有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期间,均必须完成热工综合实验的培养,这一环节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基础。
“北京市热工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热工综合实验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和拓展,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点-线-面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划分为基础型,研究型和创新型三大模块。
基础型实验定位于深化理论知识和训练基本的热工学研究方法;研究型实验定位于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形成具有系统开展热工学研究的能力;创新型实验定位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所拥有的能力去开展与本领域热点问题相关的创新性实验研究。
②航空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体系该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所依托的教学平台是“国家航空航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对飞行器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原有教学实验进行整合优化,依托强势科研背景,以航空发动机为对象和主线,模拟航空发动机研制从预研、设计、加工、装配到试车研制全过程。
通过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环节,增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③零起点全程式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体系为了实现两类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计划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体系分为全员参与的“零起点”项目孕育期、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为平台的项目发展期、以“冯如杯”和“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为牵引的项目成熟期等三个阶段,按金字塔结构、一年级到四年级全程铺设。
该训练体系是课外实践教学的组成部分,使大学生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学习期间就能够提出以兴趣为主导、以飞行器动力、新能源技术为特色的小型研究课题,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8.最低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77。
9.辅修/双学位基本要求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辅修证书基本要求非本专业学生在本科6年内修完上述课程,既可申请本专业的辅修证书。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辅修证书基本要求10.指导性教学进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