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高一上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案一律涂写在答题卷上。
3.命题范围:必修一专1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
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A.鲁国国君因周天子器重成为权力最大的诸侯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周王当以礼待之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2、关于百家姓中的许姓,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勤勉有功,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
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
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度3、“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4、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衰落B.分封制的加强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6、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家国同构观念B.孝敬父母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8、山东又称齐鲁,这个简称应该源于A.商朝宗战制B.西周分封制C.秦代郡县制D.隋唐科举制9、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纽带的是A.地域关系 B.血缘关系C.信仰关系 D.财产关系10、钱穆曾撰文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成都外国语学校18-19年上期高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
)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这主要说明当时( ) A.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D.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2.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 )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3.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官员报酬的变动( )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D.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4.夏商时期,人们认为“国之存亡,天也”,君是奉“天命”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故称“天子”,即天之子。
但是,周之代商使一些人感到“天命靡常”,甚至认为“天不可信”。
周代“天命观”的这种变化( )A.表明周人放弃对神的信仰B.有效地约束天子的行为C.摧毁了封建迷信的根基D.有利于民本思想的萌发5.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
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KS5U+高
XX外国语学校2021—2021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前须知: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
本堂考试90 分钟,总分值100 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XX、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 铅笔填涂。
考试完毕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一卷〔选择题,共60 分〕一、选择题:每题1.5 分,共 60 分。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
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材料反映西周社会构造的根本特点是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严格的等级关系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严密结合2.?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 一不朝,那么贬其爵,再不朝,那么削其地;三不朝,那么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A. 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 诸侯有对周王具有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3.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
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人。
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粹,维护等级制度D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以下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的“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朝以来的“三公九卿〞B.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司法权C.元朝时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分别管理军事和XX及XX事务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5.2021年 1 月 31 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卷上。
2.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的理想社会被有的学者评论为“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
”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D.法家2.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这表明他主张( )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3.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时价值。
”这说明( )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 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 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4.西汉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以桓谭、扬雄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究,而且他的天文学思想受到扬雄所著《太玄》的影响。
由此可见( )A.汉代的天文历法与儒学关系密切 B.儒学是天文历法发展的主要原因C.汉代儒学推动古代科技体系形成 D.汉代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文化5.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
)1.周王族作为原商朝西方的一个“小国”战胜强大的商王国,成为中原新的统治者,不能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周武王克商后“自夜不寐”、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状态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表现。
在“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的思想指导下,周初统治者A.将新征服的土地分封给同姓亲族 B.建立了内外服制度C.加强中央集权 D.采取了分封政体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3.《国语·晋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按照这个说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
下列与此相关的是A.井田制B.宗法关系C.分封制D.郡县制4.《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
如此则民治行矣。
”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A.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 B.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C.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D.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5.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殉现象仍相当普遍,战国时期尚有余风,其中以秦国人殉之风最为兴盛,东周列国与秦国人殉较为接近的是保存了东夷人习俗的齐国,但人殉规模还是比秦国稍逊一筹,而与齐国一山之隔的鲁国,人殉现象就很少。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解析版)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
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
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D.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推断“差序格局”是宗法制的体现。
宗法制产生于商周时期,早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故D项错误;先秦血缘政治被秦朝之后的官僚政治取代,宗法制并没有使其延续,故B项错误;宗法制带来的世卿世禄,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建立后,宗法血缘关系不再是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故A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5. 学者张国刚认为,刘邦在打天下过程中, 有两类帮手,一类是“职业经理人”,比如萧何、张良,此类人战后论功行赏,出任各种职务:第二类是大小“股东”,他们被分封分为诸侯王。
刘邦只是这些诸侯王推举的“董事长”。
下列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汉初郡国并行制是顺势而为B.刘邦分封诸侯符合历史潮流C.汉高祖未实现皇权高度集中D.两类帮手推动田庄经济产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
据题干“职业经理人,比如萧何、张良,担任中央和地方郡县各种职务;另一类是大小‘股东’,他们分封为诸侯王”可知汉初郡国并行制是汉建立前两类官吏体制自然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分封制导致割据和动乱,不符合历史潮流,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是否实现皇权集中,故C项错误;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两类帮手和田庄经济产生无关,故D项错误。
四川省成都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 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2.阅读下面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情况表,从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有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是( )A.稳定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礼乐文化的建设 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4.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传播了周文化 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C.拓展了疆土封界 D.稳固了周天子的统治5.《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 )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6.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7.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上期高一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中“齐鲁”是古来对山东的别称,这一称谓最早源于()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郡县制2.郭希汾在《中国体育史》中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体育最为发达,“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则政治为之也。
”郭希汾认为当时体育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诸侯争霸,战争频繁C.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D.诸侯王重视体育娱乐3.武王克商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此举()①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②传播了周的文化形式③大大削弱了周天子权威④构成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A.分封制开始出现B.阶级矛盾尖锐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5.商周社交礼仪有“六挚”之说:“孤执皮帛(鹿皮束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鶩,工商执鸡。
”从中可以看出商周时期()A.礼物品种多样B.家禽养殖发达C.社交活动频繁D.等级制度明显6.《西周史》指出:“西周分封,以姬姜为主,其中已有血亲与婚姻的韧带,休戚相关,其来有自。
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臣属,并不是新发展的投靠与依附。
”由此可知,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A.先代贵族B.姬姓子弟C.功臣D.贤才7.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
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B.士以下不再有宗法制C.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8.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主要有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和家国同构。
形成这些特征的制度因素主要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9.帝乙的长子启,因其母亲非正妻,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帝位。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201808020285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理科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6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图2所示是我国汉代出现的重要生产工具,该工具的出现直接有利于A.一牛挽犁的普及 B.播种效率的提高 C.耕土深浅的控制 D.山地的开垦2.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带有开放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3、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日》B、《坊墙倒塌以后》C、《汴河两岸》D、《宋代东京的辉煌》4. “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监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①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②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③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④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生态资源6.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7.让我们根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
3.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
)1.《论语》中,“仁”字出现六十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孔子赋予“仁”以不同的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我克制,可算作仁或者接近于仁;出于环境的需要,一个人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叫做‘杀身以成仁’。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仁的学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仁的学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C.体现了儒家思想广泛的群众基础 D.孔子主张优先解决人生实际问题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
该思想家属于()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3.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
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4.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 B.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C.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 D.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5.有学者认为,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是先秦儒学的特质。
下列思想中能体现这一特质的是()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D.“祸,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
)1、战国时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此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法家的思想 D.墨家的思想2、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3、《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4、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5、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6、“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 )A.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B.以礼为工具恢复周王室的统治C.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D.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7、“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命题人:胡晓涵审题人:刘小芳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
)1.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A. 儒家、道家B. 儒家、墨家C. 法家、儒家D. 法家、墨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中的“做事讲求道德”即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德治”的观点;“超凡脱俗”即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的思想。
故本题应选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2. 条件一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A. “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B. 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由题干内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可以得出体现的是宋明理学的观点,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3. 战国时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此话反映的是A. 儒家的思想B. 道家的思想C. 法家的思想D. 墨家的思想【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思是教学的内容是法律,有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体现法家思想,故C正确;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仁政”,这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道家思想强调的是“道”“无为”,故B错误;墨家强调的是“兼爱”“非攻”,故D错误。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孔子对此批评说:“晋其亡乎!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A.“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 B.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C.“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 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25。
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A.农业发展迅猛 B.分封制度崩溃 C.郡县制度建立 D.官吏待遇下降26。
《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
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该思想强调()A.官员和将领的选用应遵从宗法血缘关系B.选用人才应随时代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C.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D.文臣武将的选拔应该注重基层工作经验27.《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
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C.推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28.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汉代,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
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
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
”材料反映了A. 江南耕种水田获利最多B. 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C. 浙右田肥水美富甲天下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5.《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
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
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A 史官个人才识B 史著编撰意图C 史料运用方式D 史著编撰体例26. 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
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
”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27.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
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A.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28.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城,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流通打破地域限制B.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D.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29.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
这反映出德国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30.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上期高一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7.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殷商的后代重建了宋国B.商朝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周朝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D.周朝时不但分封了同姓诸侯,也分封了一些异姓诸侯8.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主要说明了( ) A.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为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9.《礼记》中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为“天下共主”10.《殷周制度论》在谈及周朝的宗法制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是指(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C.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11.《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12.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打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该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13.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4.“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其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 C.大一统 D.皇权至上1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6.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17.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C.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18.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19.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 D.皇帝制度20.认真了解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后你发现,其基本特征是( )A.权力的高度集中 B.三权分立,互相制约C.以神权强化皇权 D.“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1.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朝的历史总结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度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王朝C.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政府统治范围极大扩张22.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仅仅有15个年头,但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
这是因为秦朝(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④彻底废除了依据血缘关系世袭国家权力的继承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3.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发展了社会经济C.防止了外敌侵略 D.加强了民族团结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5.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独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2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废除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27.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体现了(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皇权不断得到强化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28.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2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
”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君权空前强化,相权名存实亡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比较突出 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空前加强30.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
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由此可见宋朝( )A.相权进一步削弱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31.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该学者意在说明( )A.皇权得到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高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32.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33.《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A.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权与财权 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分割军队的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34.据记载,宋代御史之责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从宰相到一般小吏,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
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
同时,皇帝还常派遣路一级的官员到各地监察,这就是外任御史。
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御史的权力和地位超过了宰相 B.重视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C.重视制度建设,形成监察体系 D.御史有权廷辩,有效制约君权35.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②有利于选拔优秀的政治人才③保证了封建统治的持久活力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6.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37.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
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焚书”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38.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晋升之梯。
这说明秦汉新爵制( )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39.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封建制之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
因此,他主张“行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
在此作者旨在强调( )A.封建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郡县制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40.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种政治现象,称为“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意思是官员由皇帝任免,但胥吏得不到升迁,却可以利用官员不熟悉政务,自己操办具体之事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这说明(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官僚政治的弊端C.君主专制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