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统计、可能性两段编排
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编排顺序
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编排顺序(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和要求一下、(第93~97页)内容结构;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上、(第页94-98页)内容结构:教学要求: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下、(第106页-114页)内容结构例1 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单位)。
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条形统教学要求: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上、可能性(概率)(第104页—111页)内容结构:主题图、例1:通过实验,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2: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3:经历简单的重复试验,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例4:根据简单重复试验的条件,判断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与可能性
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能够整合 更多来源、更多类型的数据,丰富分 段整理的维度和深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段整理与其他统计方法的结合
与可视化技术的结合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分段整理后 的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便于理解 和分析。
与预测模型的结合
将分段整理后的数据用于预测模型,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聚类分析法首先根据数据的相似性将数据分成若干个类别,然后对每个类别的数 据进行统计描述,如计算类别内的平均数、中位数等。这种方法适用于数据量较 大、数据分布较为复杂的情况,能够更好地揭示数据的内在结构。
03
分段整理数据的应用
在市场调研中的应用
确定目标市场
通过分段整理市场数据, 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识别目 标市场,了解不同消费群 体的需求和偏好。
《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与 可能性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 • 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 分段整理数据的应用 • 分段整理数据的注意事项 • 分段整理数据的未来发展
01
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
分段整理的定义
01
分段整理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一 定的标准或范围进行划分,并对 每个分段进行统计整理的过程。
详细描述
等宽分段法首先确定区间的宽度,然后将数据按照区间的宽度进行划分,统计 每个区间内的数据个数、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量,以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据量较小、数据分布较为均匀的情况。
变量分段法
总结词
变量分段法是一种根据变量的特性进行分段,然后对每个段内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的方法。
详细描述
02
分段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 解和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以便 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梳理
统计与概率《标准》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育的四个领域之一,这样的编排体系在以往的数学大纲中是没有的,也足以说明它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以往的教材只有统计,没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推测、判断、解决问题等,新课程中除了有以上的内容外,还新增了概率和可能性、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粗浅谈谈:一.最新的2016年《标准修改稿》对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做了适当调整,使三个学段统计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方面更加明确。
1.统计主要变化如下:(1)第一学段与之前《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更加突出了学生对数据分析的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分析数据;第二,早期经验的多样化可以为以后学习“正规”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奠定比较牢固的基础;第三,使得统计内容在第一、二学段的要求层次更加明确。
(2)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第二,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其他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不宜集中学习。
另外,删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这一要求。
(3)第三学段与《标准》相比,强调了对“随机”的体会。
比如,增加了“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4)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实际上,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是《标准修改稿》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个重要变化。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
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编排顺序
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编排顺序-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和要求一下、(第93~97页)内容结构;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上、(第页94-98页)内容结构:教学要求: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下、(第106页-114页)内容结构例1 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单位)。
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条形统教学要求: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上、可能性(概率)(第104页—111页)内容结构:主题图、例1:通过实验,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2: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3:经历简单的重复试验,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例4:根据简单重复试验的条件,判断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总结
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总结统计与概率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和商业决策等各个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且探讨它们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它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部分。
描述统计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指标,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推断统计则是通过抽样的方法对总体进行推断,其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与之紧密相关的概念是概率论。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数学分支。
它的基本概念是随机事件和概率。
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出现多种结果的事件,而概率是对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度量的方法。
在概率论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首先是样本空间,它是指随机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比如,一枚硬币的样本空间是{正面,反面}。
其次是事件,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表示我们感兴趣的结果。
例如,出现正面朝上的事件可以表示为{正面}。
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的取值范围是从0到1,其中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肯定会发生。
在计算概率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概率的性质。
例如,对于两个互斥事件A和B(即不能同时发生的事件),它们的概率和为各自概率的和。
即P(A or B) = P(A) + P(B)。
如果A和B是不互斥事件,则需要减去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即P(A or B) = P(A) + P(B) - P(A and B)。
除了基本概念,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概率分布。
其中最常见的是离散型概率分布和连续型概率分布。
离散型概率分布用于描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和发生的概率,例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而连续型概率分布用于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取值和发生的概率,例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我们需要利用数据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断。
参数估计是指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完整)
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题: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教案内容:一、全册教材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新授内容仍然分四个领域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总结
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总结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分支,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统计来分析数据,用概率来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统计是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过程,而概率则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和可能性的数学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统计与概率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基本概念、相关定理、应用等内容。
一、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点1. 数据的分类统计学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用数字表示的数据,如长度、重量、温度等;定性数据是指不能用数字表示的数据,如颜色、性别、品种等。
此外,数据还可分为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离散数据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取有限个数值的数据,如投掷硬币的结果;连续数据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取得无限多值的数据,如时间、温度等。
2. 统计量在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位于中间的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方差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程度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3.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指某一随机变量可能取得各个值以及相应的概率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离散概率分布和连续概率分布。
离散概率分布是指一组数据只能取得有限个数值的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连续概率分布是指一组数据可以取得无限多值的概率分布,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4. 抽样与估计在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对总体进行研究,但由于总体规模庞大,难以直接研究,因此常常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估计是指利用抽样样本的信息来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常见的估计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是指利用抽样样本的信息来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如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区间估计是指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参数的范围进行估计,如构造置信区间。
二、概率论的基本知识点1. 随机事件在概率论中,随机事件是指一个试验中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事件,常用记号为A、B、C 等。
小学数学三个版本教材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
小学数学三个版本教材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 Post By:2009-3-12 8:19:00陕西省榆林市教研室丁玉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颁布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且各具特色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以下分别简称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
这三套实验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面向全国发行,现已基本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主流教材。
笔者现就三套教材的内容结构加以简要对比分析,供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与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有关部分相比,三个版本“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结构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一)数的认识《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认识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
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和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三个版本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阶段循环安排在几个学习时段,具体安排如下表:版别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册别l 10以内数的认识一上同前同前l 20以内数的认识一下l 100以内数的认识同前同前二下l 万以内数的认识同前l 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上l 万以内数的认识显见,三个版本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分段和学习时段的安排完全一样,即继承了传统的做法。
另,苏教版教材编者认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比较少,缺乏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较大数时往往有困难的主要原因,”因而增加“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认数循环。
这样安排虽延长了认数教学的时间,但“缩小认数范围扩展的跨度”和“降低教学的难度”。
这是他们“仔细研究了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后作出的科学安排。
”2.分数的初步认识,原来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三个版本依据《标准》的要求,安排在三年级。
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下册)。
2022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2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时间一晃而过,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
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1、以本册教材为本,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上进、持续、和谐的发展。
2、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的探究意识,及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班级情况简析全年级共有四个班级,本人应教六(2)班,通过几年的教学对学生已有较深的了解,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数学学习基础一般,特别是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计算和应用题的教学,注意知识之间的整合;用数学的内在的美吸引学生,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爱数学、用数学,能自觉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适当开展课外数学活动,以拓展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形成“守纪、惜时、善思、创新”的学风。
三、全册教材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小学第二学段“概率与统计”教材解读
小学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教材解读第一部分:小学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编排体系(一)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二)统计与概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三)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将涉及解决问题、计算、推理,以及整数、分数、比值等知识,这实际上是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和运用过去的旧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统计与概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
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
动手收集与呈现数据是一个活动性很强并且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做概率游戏本身就是对思维的一种挑战,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
三、统计与概率的学习要求与原教材之间的差异(一)增加有关概率的内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让学生逐步感受和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都安排了有关概率的初步知识。
在第一学段(三年级上册)关于“不确定现象”的四个目标和第二学段关于“可能性”的三个目标都是让学生初步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刻画,同时在这些过程中学会运用“实验、模拟、列举”等数学方法。
(二)统计知识学习低龄化、统计知识学习过程化课程标准对统计知识的要求作了较大调整,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统计知识学习低龄化,使统计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小学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几乎每一册都有关于统计知识的学习,这样,起点年级低,分布年级广,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有关统计的方法和渗透统计的观念。
二是统计知识学习的过程化。
《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有所体验”,第二学段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等目标,从中可以看出《标准》把从事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作为统计学习的主要任务,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同伴合作交流。
掌握教材结构实施有效教学——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结构设计与教学实施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教材整体结构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有效地使用教材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下面以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以下简称冀教版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为例进行解读分析。
一、教材的编写意图冀教版初中数学课标教材,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于把数学本身的知识特征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智特征,紧密地结合起来,按照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主动发展的要求,组织教材的教学活动和展开环节,努力实现“教材”与“学材”的互相统一、更好地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本套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知识结构科学、展开方式合理、难易适中、特色鲜明、易学好教的优良教材,其主要特色如下:(一)贴近学生实际,呈现现实数学为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围绕数学知识,组织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对自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展开对其所蕴含的数学问题的探究,有利于人人参与、各有所得。
(二)提供探索空间,重视个性发展为了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以问题串的形式,借助“试着做做”“观察与思考”“一起探究”“大家谈谈”等栏目展开探究与交流,以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
教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形成新的知识,进而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这种设计有效实现了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螺旋方式递进,逐步加深理解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教材遵循了螺旋上升的原则,如运动变化的函数思想、代数几何互相融合的数形结合思想等内容,教材掌握教材结构实施有效教学———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结构设计与教学实施李会芳(石家庄市新华区教育局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教材整体结构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有效地使用教材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
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统计学和概率论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随机事件和数据现象。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方法和理论,而概率论则是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工具。
本文将对数学中的统计学和概率论进行探讨。
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统计学侧重于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方面。
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
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能够进行数值计量的数据,如身高、年龄等;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数据,如性别、职业等。
常用的描述统计方法包括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度量,如均值、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
2. 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旨在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重要的推断统计方法包括抽样和假设检验。
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选取样本,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得出总体特征的结论。
假设检验是通过对样本数据和假设进行比较,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二、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未来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估计,并进行决策或预测。
1.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数值,它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概率的加法和乘法规则是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它们描述了多个事件同时发生或依次发生的概率计算方法。
2.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概率论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取一定的数值,并且按照一定的概率进行变化。
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取值和对应的概率。
常见的概率分布有离散型概率分布和连续型概率分布,如伯努利分布、正态分布等。
三、统计与概率的应用领域统计学和概率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经济学:统计学和概率论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市场分析、经济预测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2. 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假设检验来判断新药的疗效和副作用等。
统计与可能性(二)
统计与可能性(二)引言在统计学中,概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概率,我们可以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量化,并基于概率进行推断和预测。
本文是《统计与可能性》系列的第二部分,将继续探讨统计与概率的关系,以及概率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统计与概率的关系统计学和概率论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
概率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
而统计学则是研究如何通过数据来做出推断和决策的科学。
概率论为统计学提供了基础方法和理论支持。
在统计学中,我们经常使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可能性。
通过统计方法,我们可以从样本数据中推断总体的概率分布,进而对总体进行推断和预测。
概率论为统计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的描述事物不确定性的方法,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随机变量的取值和其对应的概率。
在统计学中,我们经常使用概率分布来描述总体的分布情况,从而进行推断和预测。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离散概率分布和连续概率分布。
离散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取有限个或可列个取值时的概率分布,比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连续概率分布则用来描述随机变量取任意实数值时的概率分布,比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根据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概率分布进行模型假设和推断。
参数估计在统计学中,参数估计是一种重要的推断方法,用于从观测数据中推断总体参数的值。
通过参数估计,我们可以根据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并进行相关的统计推断。
常见的参数估计方法包括最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估计。
最大似然估计是一种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通过找到使得观测数据出现的概率最大的参数值来估计总体参数。
贝叶斯估计则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参数估计方法,通过考虑先验分布和似然函数来计算后验分布,进而得到对总体参数的估计。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推断方法之一,用于对总体的某个特征进行推断和判断。
通过假设检验,我们可以对样本数据中观测到的差异进行统计推断,并对研究假设的正确性进行判断。
2024年春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三年级下册学校2024年02月2024年春学期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本班共有X名学生,其中有男生X人,女生X人。
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学习目标,对数学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并能个性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本学期各学习基础的学生能力差距很突出,应注重兴趣培养、方法培养,慢慢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趣的乘法计算,千米和吨,解决问题的策略,混合运算,算“24点”,年、月、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小数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上学时间,期末复习等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内容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算法,包括10乘两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第二段,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及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扩展。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关键是要掌握乘的顺序,掌握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到的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时,乘得的数的末位应写在十位上。
“千米和吨”单元是在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以及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质量单位吨。
本单元內容大体分为两段:第一段认识千米,感受1千米的长短,能进行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第二段,认识吨,感受1吨的轻重,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之后安排了一次综合练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和吨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结合生活经验和简单推算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1吨的实际轻重。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材分析与实践思考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材分析与实践思考作者:刘圣良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2016年第01期“可能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仅安排在第二学段学习。
在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此部分教学内容分两次集中编排。
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体验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第二次安排在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数学课标修订后,在人教版教材第一学段中,删掉了概率的学习,将原内容后移到第二学段,称为“可能性”。
原五年级的内容划分到第三学段,称为“概率初步”。
人教版五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关于“可能性”的内容虽然只有三道例题,却承载着概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每道例题具体教学目标不同,甚至“做一做”和某些习题也承载着重要的任务,这一单元的教学是衔接中学概率教学的重要基石。
由于概率的发展较其他领域的内容晚,教师对此部分内容的数学核心素养模糊不清,加上新教材对该部分内容又有较大调整,并且增添了新例题(如例3)。
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教师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纵向联系,站在知识的高位,自上而下分析教材、吃透教材,要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定位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一、从中学的“概率”教学看小学的“可能性”教学(一)中学教材中的概率内容的数学概念解读中学教材对随机事件、概率的两个意义(概率的古典意义和概率的统计意义)进行了具体描述。
1. 随机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2. 概率的古典定义。
一般来说,如果一次实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他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比如,掷两枚硬币实验,分析出现一正一反的可能性大小。
北师大版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编排及特色
北师大版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编排及特色一、教学内容概述北师大版统计与概率是一门针对高中学生的数学课程,主要涉及到统计学和概率论两个方面的知识。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基本的统计方法、数据分析技巧以及概率论的基础知识。
同时,这门课程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编排1. 第一章: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样本调查、频数分布、数据可视化等。
同时,还会涉及到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以及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处理。
2. 第二章:统计描述与推断本章主要介绍了统计描述与推断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包括均值、标准差、方差等常用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推断方法。
3. 第三章:离散型随机变量本章主要介绍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性质,并介绍了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同时,还会涉及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重要概念。
4. 第四章:连续型随机变量本章主要介绍了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性质,并介绍了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同时,还会涉及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重要概念。
5. 第五章:统计推断本章主要介绍了统计推断的方法和应用,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同时,还会涉及到实际问题中如何进行统计推断,并进行实际应用。
6. 第六章:概率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概率基础知识和应用,包括事件与样本空间、概率公理等基础知识。
同时,还会涉及到条件概率、独立性等重要概念。
7. 第七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本章主要介绍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应用,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常见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同时,还会涉及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重要概念。
8. 第八章: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本章主要介绍了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应用,包括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常见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同时,还会涉及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重要概念。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标 准
(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 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 生的结果。 通过适当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客观世界 不但存在着确定事件,也存在着不确定事件。
案例:将下面这些卡片混在一起,从中任意选 取一张卡片,这张卡片可能是什么?
[说明] 希望学生理解,因为是任意选取一张卡片,所以 每张卡片都可能被选取,但事先无法确定哪张卡片一定会被 选取(是随机的),每张卡片被选取的可能性是一样大的 (简单事件)。 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则可以进一步提问:这张卡 片是船的可能性大呢?还是房子或者车的可能性大呢?可以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标 准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 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 生的结果。 记录简单试验的结果,是分析事件发生可能 性的依据。学生通过记录的形式,既能从中 体验不确定的现象,又能为简单分析提供依 据。 比如,统计抛硬币活动。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标 准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4.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 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应当强调对平均数的意义、特点的把握,注重对其统 计含义的理解。能够计算数据的平均数,并能够对计 算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例如:考虑这样的问题:一名身高1.4米的学生在一 个平均水深为1.2米的游泳池中会不会有危险?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标 准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统计与概率内容编排体系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统计与概率内容编排体系通过对《课标标准》的学习及对教材的通读,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青岛版教材在“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编排上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思维经验,设计了丰富的活动题材,研究的问题来自学生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在平凡的事件中运用数学青岛版教材的编排结构,不仅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发展的规律,还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逐步提升着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应关注的数学素养青岛版教材以它独有的编排特色,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认为教材中有关统计与概率呈现出的数学素养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意识、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创新意识等。
例如:【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九册统计】范例:1、数学素养点:【统计素养】统计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素养描述】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自然和社会,在面对大量数据和不确定情境中制定较为合理的决策,它是学生未来生活所必需,是他们就业和进一步学习所不可缺少的素养。
使学生具备一些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知识,学习从随机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具备一定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根据数据进行合理推断、并进行交流的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课程的主要目标。
2、监控落实的措施:【策略名称】鼓励学生分析数据,从中获取信息【策略描述】要读统计图表中能直接看见到或简单推理能得到的信息;要读统计图表中蕴含的信息。
包括数据的整体变化(最大、最小、平均情况、变化情况、偏差、极端数据)。
可以鼓励学生看一看极端数值,去思考这个极端的数据可能说明了什么,因为极端数据往往可能会反映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或者有时候会提醒极端数据的出现是不是在收集数据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等;对统计图的解释。
数据是含着信息的,人们光看见了数据还不够,还要尝试去解释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综合应用”集体备课解读主讲:金城中心小学唐中华一、知识体系梳理(1)教材位置:P112-P115(统计);P116-P117(可能性)P118—124(综合应用)(2)重点复习内容:统计方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成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常见统计量的计算和比较。
可能性方面:可能性及其大小的含义、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综合应用方面: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与综合,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内容在1-12册中的位置统计部分:一上P76-P77 第九单元(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一下P98—P99 第七单元(学会简单的统计)二上P96-97 第十一单元认识方块统计图二下P94-P97 第十单元分类统计三上P90--93 第九单元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三下P92—94 第十单元计算平均数四上P70—78 第九单元分段整理数据、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四下P94—101 第十二单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五上P105--113 第十单元认识复式统计表五下P74—79 第七单元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六下P76--82 第七单元认识扇形统计图、认识众数、中位数可能性部分:二上p98-99 第十一单元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三上p90-93 第九单元体会事件中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学会用“经常”“偶尔”“机会是相等的”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四上p79-81 第九单元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六上p94-95 第八单元用分数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一上《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一下《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假日小队》二上《快乐的队日活动》、《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24点”》、《田园风光》二下《测定方向》、《你能跳多远》三上《农村新貌》、《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和下棋》三下《生日快乐》、《美丽的花边》、《了解千米》、《奇妙的剪纸》、《我们的试验田》《运动与身体变化》四上《怎样滚得远》、《了解我们自己》、《一亿有多大》四下《美妙的“杯琴”》、《我们去春游》、《图案的欣赏和设计》、《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五上《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五下《数字与信息》、《球的反弹高度》、《奇妙的图形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六上《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它们的普及率》六下《测量物体的体积》、《面积的变化》、《实际测量》、《住房的变化》、《游费用的预算》《绿地面积》、《保护水资源二、复习目标梳理(1)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感受各种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或统计量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所呈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增强数据分析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2)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与综合,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时分配“统计与可能性”的复习分四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统计部分的“整理和反思”,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第二课时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4题;第三课时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6题;第四课时复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综合应用”的复习分四课时进行教学,每一课时完成一个专题。
四、教材解读(一)“统计与可能性”领域复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教材分统计、可能性两节编排。
统计:注重数据统计活动,突出收集、整理、描述与利用信息的过程。
新课程中,统计知识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片面追求制作统计图表的方法和技术,把描述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判断与推理作为统计教学的重要内容。
总复习坚持新的教学观念,突出以下三点:第一,回顾开展过的调查活动,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
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每册教材都有开展调查活动的具体要求。
一至六年级,调查的范围逐渐扩大,从组内、班内、校内到家庭、邻居、村镇……调查内容逐渐多元,从年龄、身高、个人喜爱到较大区域的面积、绿化、环保……调查方法逐渐多样,从询问被调查人到查阅资料、收看电视、实地测量……整理信息的形式逐渐丰富,所以说,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节教材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联系开展过的调查活动,交流调查过什么,获得了哪些数据,以及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调查是获取信息的渠道。
第二,选择合适的描述数据的方式,使数据内容具有直观性。
练习与实践第1题为两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由于两组数据内容不同,所以分别采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
根据数据的内容特点选择统计图是四年级教学的,这里让学生选择统计图并讨论选择的理由,进一步感受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第2题里的复式条形图是以前没有见过的,在这幅图上能直接看到各兴趣小组的总人数,但了解各组的女生人数不如以前的条形统计图方便。
编排这道题不仅展示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又一种形式,更能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各有特点,也存在不足,进一步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是统计活动的一部分。
第三,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估计,发展统计观念。
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只是统计活动的一部分,还需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或预测。
教材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或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统计的角度看,这些就是初步的数据分析。
练习与实践第2题已经提出的两个问题比较简单,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较大,如比较各个小组女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从各组的性别结构分析男、女生的兴趣爱好。
第3题先让学生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在回答第(2)个问题时,既可能从图像上判断,也可以从两种量所对应的数的比值进行判断。
第4题,先让学生估计再通过计算验证,在提高学生估计能力的基础上既加深了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把握,又巩固了百分数问题的理解。
回答第5题的第(2)、(3)两个问题,要利用统计图里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让学生体会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是数据分析活动,通过数据分析还能获得新的数据,从而对事情了解得更多、更清楚,发展了统计观念。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统计量,经常用于数据分析。
由于中位数、众数在本册教材里刚教过,所以结合应用进行复习,复习的重点是正确选用统计量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
第6题的男生中有2人的体重超过50千克,比其他人重得多,反映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用中位数较合适。
女生的体重都比较接近,没有过重或过轻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能反映这组女生的体重状况。
可能性: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可能性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从最简单的现象开始,逐步深入。
二年级初步接触随机事件,三年级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或相等,四年级结合游戏中的可能性体会规则的公平性,六年级用分数(百分数)刻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本节教材复习可能性知识,有三个特点。
第一,通过三个讨论题,逐步回忆学过的内容。
“举例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对已学内容的一般性回忆,可以联系各个年级的内容和活动作具体的解释。
通过回忆进一步体会有些事情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可能性描述的是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情况。
举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公平的实例,能激活可能性相等或不相等的经验,体会描述可能性的方式是多样而灵活的,分数(百分数)能定量地表达可能性的大小。
有层次地回忆知识,形成了关于可能性的认知结构。
第二,编排五个实际问题,分层次地应用可能性的知识。
练习与实践里的习题分三个层次设计,第1—3题用词语描述可能性,是最基础的知识。
第4题识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应用可能性的知识。
第5题用分数刻画可能性,提高表达和应用可能性的能力。
三个层次与前几年教学可能性的线索一致,体现了由简单到稍复杂,认知与应用相结合的过程。
第三,让学生温故知新,主动地复习。
练习与实践选用学生熟悉而喜欢的素材创设随机事件的情境,能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主动解决实际问题,深入领会可能性。
第4题讨论游戏规则公平性时可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可能性,①1÷2=1/2,②3÷9=1/3,③大于3的可能性3÷6=1/2,小于3的可能性2÷6=1/3,然后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作出是否公平的判断。
第5题的第(1)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例如,想法(一):因为红桃有3张,3张是12张的1/4,所以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1/4;想法(二):因为摸到任何一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12,而红桃有3张,所以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3个1/12,也就是1/4。
第(2)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
要让每个小组都准备12张与教材中相同的扑克牌,并根据要求动手选一选。
要鼓励学生根据指定的可能性设计不同的选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要提醒学生在每次选择后及时进行计算,以确认选择的方法是否符合指定的要求。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内容领域,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对数学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材选择住房面积的变化、预算旅游经费、绿地面积、节约水资源等题材,编写四次容量较大的综合应用。
(1)从大背景切入,发挥题材的教育作用。
四次综合应用中有三次从了解全国的情况开始。
《住房的变化》先介绍我国1996~2000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变化的数据,让学生看到人民的居住条件在逐年改善,多数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在1999年已经达到小康目标。
《绿地面积》介绍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在1996~2000年期间的增长情况,以及四个直辖市2002年的人均绿地面积,还介绍部分国家首都2002年的人均绿地面积。
《节约水资源》介绍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几个大国相比较的数据。
这些资料用数据反映事实,用事实教育学生。
既看到我国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也实事求是地显示我国和世界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知道一些全国性的数据之后,再计算自己家庭的居住面积,自己学校的绿地面积,刷牙、洗手的用水量,就显得更有意义,从而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