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职业危害技术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措施

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措施一、职业危害预防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必须发挥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工伤保险、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由全社会加以监督,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一)一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职业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

将国家制订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等作为共同遵守的接触限值或“防护”的准则,可在职业病预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前期预防的要求,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危害防护需求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及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国家实行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的职业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这些措施均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

(二)二级预防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是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程度,控制职业危害,加强防毒防尘,防止物理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使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第五章职业危害技术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第五章职业危害技术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生产性毒物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其中包括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的()。

[2008年真题]A.烟B.气体C.蒸气D.雾答疑:参考答疑:【解析】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包括气体、蒸气、雾、烟和粉尘。

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

第2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解决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最有效途径是()。

[2010年真题]A.加强通风措施B.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C.作业人员佩戴防毒面具D.加强健康监护答疑:参考答疑:【解析】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第3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一般由密闭罩、通风管、()和通风机构成。

[2008年真题]A.降尘装置B.净化装置C.开口罩D.排气罩答疑:参考答疑:【解析】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中,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第4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不适用于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的方法是()。

[2007年真题]A.密闭、通风排毒B.洗涤法净化C.降温D.静电法净化答疑:参考答疑:【解析】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有:①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②局部排气罩;③排出气体的净化,包括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④个体防护。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

下列方法中,不适用于有害气体无害化净化的是()。

[2008年真题]A.吸附法B.燃烧法C.静电法D.稀释法答疑:参考答疑:【解析】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有害气体净化方法。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第6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适宜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净化的工艺方法是()。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8 页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粉尘的性质:为了有效的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必须掌握粉尘的性质,以便根据卫生的要求,结合产尘源特点和生产工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尘措施。

1、粉尘的分散度:粉尘是由粒径不同的尘粒组成,粉尘的分散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粉尘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粉尘中微细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高,粗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低,分散度高的粉尘不易被除尘器捕集。

2、粉尘的密度;指单位体积内粉尘的重量3、粉尘的粘附性:指粉尘尘粒间相互凝聚的能力,粉尘的粒径越小,粘附性越强。

4、粉尘的荷电性:由于尘粒间的摩擦、碰撞和吸附使粉尘具有荷电性。

5、粉尘的湿润性:粉尘是否容易被水湿润,对除尘器的效能有很大影响6、粉尘的燃暴性:有些粉尘(如镁粉、炭化钙粉)与水接触后会引起自燃或爆炸,有些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若存在着能量足够的火源,也会引起爆炸。

粉尘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

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

此外,部分粉尘还可以引发其他疾病,如造成刺激性疾病(沥青烟尘、石灰、皮毛引起的皮炎),急性中毒(如铅烟、锰尘等),致癌率增高(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粉尘)。

影响粉尘的致第 2 页共 8 页病因素:粉尘的沉积量、粉尘的致病性、吸入量。

1)、粉尘在肺泡里的沉积量是发生尘肺病的首要条件,粉尘粒径越小、表面活性越大、所带电荷越多、越容易在肺泡内沉积。

2)、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不与其他元素化合物结合在一起的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发展越快,危害越大。

3)、粉尘的吸入量,作业场所中粉尘的浓度越高、有尘作业的劳动强度越大、接触粉尘的时间越长,粉尘的吸入量就越多,越容易得尘肺病。

2012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技术第五章(新)

2012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技术第五章(新)

2012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技术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1.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是()。

A.采用工程技术措施B.加强安全管理C.加强个体防护D.减少接触时间2.粒径小于()μm的粉尘,其对人的健康危害更大。

A.1B.5C.10D.503.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

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措施。

A.降温B.通风排毒C.密闭化、自动化D.隔离4.对不能湿式作业场所采用()方法除尘。

A.通风B.个体防护C.密闭、抽风、除尘D.隔离5.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D.指甲6.下列适用于净化回收的通风排毒方式有()。

A.自然通风B.全面通风C.局部送风D.局部排风7.喷漆车间欲处理其作业场所中散发的苯蒸气,宜采取()回收净化方法。

A.热力燃烧B.催化燃烧C.冷凝D.吸附法8.电磁辐射的量子能量达到()eV以上时,会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会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A.8B.10C.129.()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小、波长较长的波段。

A.射频辐射B.红外辐射C.紫外辐射D.激光10.非电离辐射可分为()。

A.高频电磁场、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B.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C.射频辐射、红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激光D.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11.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气温在等于或大于()℃。

A.20B.25C.30D.3212.()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

A.紫外线B.红外线C.激光D.射频13.下列设备发出的噪声属于空气动力噪声的是()。

A.电锯B.砂轮机C.空气压缩机D.发电机14.含金属氧化物(Fe2O3等)的烟气净化方法适宜()。

A.燃烧法B.吸附法C.袋滤法D.静电法15.净化沥青烟、炼油厂尾气方法适宜()。

A.燃烧法B.吸附法C.袋滤法D.静电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技术要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技术要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技术要点由于各种有害因素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存在形态名异,各行各业生产工艺差别很大,因此在控制技术上都有不同的特点。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应从设备、环境、人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其目标是使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1、使生产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危害因素是治本的对策(1)根本的途径是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在手工作业,开放性生产的条件下,任何防护设备都有其局限性。

(2)禁用剧毒原料。

如苯禁用于稀释剂、含铅汽油禁用汽车燃料、人造石英砂禁用于型砂,有机磷农药禁用于灭虫等。

(3)湿式作业,水法生产已是一项成功的措施。

湿式采煤已被列入操作规程,陶瓷厂原料水磨,石粉厂水磨石英效果都比较好。

2、控制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空气污染,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是当前主要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

(1)对有害物质产生源的封闭、阻断、屏蔽。

(2)通风、局部通风与全面通风。

3、个体防护性措施(1)缩短接触时间。

(2)个体防护用具。

一、粉尘控制措施1、工厂防尘工厂防尘当前有两套措施办法,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办法,密闭一通风一除尘措施办法。

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经济,已被广泛应用。

密闭—通风—除尘系统,干法生产(粉碎、拌料)容易造成粉尘去飞扬,可采用本办法,改革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密闭—通风—除尘措施的基础,在手工生产,流程紊乱的情况下,密闭—通风—除尘设备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2、矿山防尘(1)井下防尘措施是由井下采矿过程及生产环境的特点的决定的,我国已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以湿式作业,加强通风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尘措施。

包括湿式凿岩,放炮后喷雾降尘、加强通风,以及一些必要的辅助措施。

(2)露天矿防尘主要是控制主要发尘源,加强对司机室的防护和运输过程的喷雾洒水。

二、工业毒物控制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使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先办法。

7.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

7.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
1.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 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
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优先 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和管道应采取密闭措施, 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对移动的扬 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 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 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 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
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 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 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防护措施:屏蔽,增大人与辐射源的距离,佩戴防护用品。
激光:人工激活某些活性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发出激光。激 光辐射能量集中,用于打孔、切割、热处理等。激光能烧伤 皮肤。
防护措施:激光器应有安全设施(防光密闭罩)、工作室围 护应使用吸光材料,人不能裸眼看光。
2、电离辐射的来源与防护
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α、β等带 电粒子能直接引起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γ光子、 中子等非带电粒子,不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 辐射。
• 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漆时所形成的雾滴。 • 烟:直径小于0.1微米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电
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 • 粉尘: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为0.1~
10微米。 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也 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三、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形状与硬度:坚硬并外观不规则、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 道粘膜机械损伤。

粉尘危害与控制

粉尘危害与控制

(六)粉尘的表面活性 粉尘表面的生物学活性影响其致肺纤维化作用,新产生的粉尘颗粒表面有较 多的氧化硅(sio)和硅(si)自由基,可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反应产生H2O2
和羟基(-OH)自由基等,因而具有更强的细胞毒作用。
(七)粉尘的爆炸性 能引起粉尘爆炸的都是可燃性粉尘。可燃性粉尘一般分为三大类:
(五)粉尘的荷电性
物质在粉碎过程和流动中互相摩擦或吸附空气中离子而带电。漂浮在空气中90 %~95%的粒子荷带正电或负电。一般来说,荷电的颗粒在呼吸道内易被阻留。在其
他条件相同时,荷电粉尘在肺内阻留量达70%~74%,而不荷电者只有10%~16%。
在除尘技术中,愈来愈多地利用粉尘的荷电性质来捕集粉尘。静电式除尘器、静电防 护口罩等。
尘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
疾病。长期吸入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或肺部疾患。 矿物性粉尘---10种尘肺: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 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铸工尘肺。 金属粉尘---2种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
积。
(二)呼吸系统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 人体对吸入的粉尘具备有效的防御和清除机制。一般认为有三道防线。 1、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
2、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排除作用
呼吸道上皮的表层是“黏液纤毛系统”,由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纤毛和覆盖 其上的黏液组成
3、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通过上述各种防御功能,可将进入肺内97%~99%的粉尘排出体外,而阻留 在肺内的粉尘只有吸入量的1%~3%。但长期较大量吸入粉尘可削弱上述各项清 除功能,导致粉尘过量沉积,酿成肺组织病变,引起疾病。 (三)粉尘与皮肤、眼的接触作用 一些粉尘堵塞毛囊、皮脂腺或汗腺,使皮肤干燥,并引起粉刺、毛囊炎、脓 皮病等;金属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迟钝、结膜炎和角膜浑浊 等病变。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1. 引言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包括粉尘、烟尘、烟雾和结晶体等。

由于生产性粉尘对工人健康造成的危害,职业卫生标准对其进行了规定和控制。

本文主要介绍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控制标准和相应的职业卫生措施。

2.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可引起职业性肺部疾病,如尘肺、石棉肺和硅肺等。

生产性粉尘中的有毒物质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如肺癌、支气管炎和过敏性鼻炎等。

因此,控制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卫生标准至关重要。

3.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标准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国家制定了相应的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卫生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3.1 接触限值职业卫生标准中规定了生产性粉尘的接触限值,即工人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生产性粉尘的最高浓度。

这是根据粉尘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工作场所的条件和工人的暴露时间等因素综合确定的。

接触限值的设置有助于评估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2 卫生监测根据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用于监测生产性粉尘浓度的设备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准确度。

对于高粉尘浓度的工作场所,需要进行定期的卫生监测和检测,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3 控制措施职业卫生标准对生产性粉尘的控制措施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工艺控制、机械控制、局部排风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根据粉尘的产生源和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对生产性粉尘进行有效控制。

3.4 健康监护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因此职业卫生标准还规定了对工人的健康监护要求。

包括定期进行体检、健康评价和职业病防治措施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职业性疾病。

4. 职业卫生措施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控制标准,企业应采取相应的职业卫生措施,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

•加强工艺控制,通过改进工艺和生产方式,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电磁辐射的量子能量水平达到( )eV以上时,会对生物体产生电离作用,称为电离辐射。

A.8 B.10 C.12 D.152.非电离辐射可分为( )。

A.高频电磁场、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B.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C.射频辐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D.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3.( )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小、波长较长的波段。

A.射频辐射B.红外辐射C.紫外辐射D.激光4.根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将接触粉尘作业的危害程度分为( )级。

A.6 B.5 C.4 D.35.喷漆车间欲处理其作业场所中散发的苯蒸气,宜采取( )回收净化方法。

A.热力燃烧B.催化燃烧C.冷凝D.吸附法6.下列适用于净化回收的通风排毒方式有( )。

A.自然通风B.全面通风C.局部送风D.局部排风7.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称为( )。

A.生产性粉尘B.无机性粉尘C.有机性粉尘D.混合性粉尘8.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下列( )因素无关。

A.理化性质B.生物学作用C.防尘措施D.地域9.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称为( )。

A.矽尘B.石棉尘C.电焊烟尘D.铸造尘10.危害最严重的粉尘是下列( )粉尘。

A.煤尘B.石墨尘C.水泥尘D.矽尘11.矽尘导致的职业病称为( )。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其他尘肺12.各类企业中的电焊工,其中以造船厂、锅炉厂中密闭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

A.铝尘肺B.矽肺C.电焊工尘肺D.铸工尘肺13.煤矿的采矿工、选煤工、煤炭运输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煤工尘肺14.尘肺是由于吸人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 )。

A.职业危害B.职业病C.职业危害因素D.传染病15.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 )种。

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分数考点分布

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分数考点分布
锅炉严重缺水处理方法(1分)
预防锅炉结渣的措施(1分)
起重机倾翻事故原因(1分)
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安全阀与爆破片设置组合(1分)
锅炉压力容器负责登记、审查批准的政府部门(1分)
无损检测的方法(1分)
锅炉正常停炉的操作次序(1分)
第三节起重机械安全技术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1分)
起重机械安全装置(2分)
维修性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1分)
第十节人机作业环境
感觉舒适的空气温度(1分)
第十一节人机系统
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2分)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雷击危险危害(1分)
辐射电磁波的频率(1分)
电缆线路起火原因(1分)
电击的主要特征(2分)
电气引燃源(2分)
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
冲压(剪)设备危险因素(2分)
第四节木工机械安全技术
第五节铸造安全技术
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1分)
铸造作业安全技术措施(2分)
第六节锻造安全技术
热锻作业危险有害因素(1分)
第七节安全人机Leabharlann 程基本知识第八节人的特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1分)
疲劳的原因(2分)
人的心理因素(2分)
第九节机械的特性
故障诊断的基本步骤的实施顺序(1分)
粉尘危害(1分)
粉尘危害控制的根本途径(1分)
粉尘的理化性质(2分)
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途径(1分)
密闭空间(1分)
密闭——通风排毒系统(1分)
第四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生产性噪声的控制措施(1分)
高温作业防护措施(3分)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1. 粉尘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浓度、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危害性质
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
2. 分散度: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直径小于5μm的 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
3. 溶解度与密度。溶解度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与粉尘作用性 质有关,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
(1)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2)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 (3)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二、振动
•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国 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 存在手臂振动的作业:操作锤打工具,手持转动 工具,使用固定轮转工具,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 使用农业机械。
• 振动的控制措施:
• 1)控制振动源; • 2)改革工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
(二)分类 • 根据粉尘性质分为3类。 1、无机性粉尘:矿物性、金属性、人工无机性粉尘。 2、有机性粉尘:植物性、动物性、人工合成有机粉尘。 3、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作 用及防尘措施也有密切关系。
•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三、辐射

注安安全技术考试试卷分析

注安安全技术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章 机械安全技术
第一节 机械行业安全概要 第二节 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机安全技术 第三节 冲压(剪)机械安全技术 第四节 木工机械安全技术 第五节 铸造安全技术 第六节 锻造安全技术
第一章 机械安全技术
第七节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 第八节 人的特性 第九节 机械的特性 第十节 人机作业环境 第十一节 人机系统
A、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B、高可靠性
C、具有安全系数的设计
D、人机工程学
注重应用
例: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 尘肺的根本措施。对于石材加工企业,在切割石材环节 ,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抽风
√B. 湿式作业
C. 密闭 D. 佩带防尘口罩
不局限于教材
例: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长72cm,重985g,燃
(4)应用型
例:盛装易燃易爆介质的压力容器发生超压超温情 况时,应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处置。下列措施中,错误的 是()
A、对于反应容器应立即停止进料
√B、打开放空管,紧急就地放空
C、通过水喷淋冷却降温 D、马上切断进气阀门
(4)应用型
例: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可燃易燃物质的爆炸特
性,以及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D、有效温度、不适指数、湿球温度指数
(2)判断型
例:安全防护罩是预防机械伤害的常用装置,现场应 用十分普遍。设计安全防护罩必须全面考虑各项技术要求 。下列技术要求中,错误的是()
A、只有防护罩闭合后,传动部件才能运转 B、对于固定安装的防护罩,操作人员身体的任何部 位不能触及运动部件 C、防护罩与运动部件之间有足够的间隙
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例:建筑施工工地有可能发生吊笼坠落事故,发生 吊笼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xxxx年注安考试《安全技术》知识点汇总.doc

xxxx年注安考试《安全技术》知识点汇总.doc

安全生产技术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二.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一)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P2)(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

(重点看第一条其余了解)(二)机械传动机构安全防护对策2.皮带传动的安全防护(P3)皮带传动机构的危险部分是皮带接头处,皮带进入皮带轮的地方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三.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P4—5)(一)机械伤害类型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二)机械伤害预防对策措施1.实现机械本质安全(记清他们的先后顺序)(1)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2)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3)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件(4)提供保护装置或者个人防护装备四.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P7-9)(一)本质安全本质安全的实质:机器设备不需要采用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就可以在预定条件下执行机械的预定功能时满足机械自身的安全要求。

(二)失效安全(三)定位安全(四)机器布置车间合理的机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1)空间(2)照明(3)管,线布置(4)维护时的出入安全(一)机器安全防护装置1.固定安全防护装置:是防止操作人员接触机器危险部件的固定的安全装置。

2.联锁安全装置:必须使其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不使人员暴露在危险之中。

3.控制安全装置:为使机器能迅速地停止运动,可以使用控制装置。

4.自动安全装置:是把暴露在危险中的人体从危险区域中移开,仅限于在低速运动的机器上采用。

5.隔离安全装置:是一种阻止身体的任何部分靠近危险区域的设备。

6.可调安全装置:在无法实现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部分可调的安全装置。

7.自动调节安全装置:是由于工件的运动而自动开启,当操作完毕后又回到关闭的状态。

注安工程师考题(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注安工程师考题(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部分选择题精选及精解一、单项选择题。

1.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是()。

A.改革工艺、采用新技术 B.湿式作业 C.密闭尘源,生产过程管道化、机械化、自动化 D.通风除尘2.粒径小于()pm的粉尘,称为飘尘,其对人的健康危害更大。

A.1 B.5 C.10 D.503.利用了气体射流作用的排风罩是()。

A.密闭罩 B.外部罩 C.吹吸罩 D.接受罩4.设计合理的外部罩要求在控制点的风速()控制风速。

A.小于 B.大于 C.小于或等于 D.大于或等于5.分割粒径(),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越高。

A.越小 B.越大 C.无影响 D.不确定6.通风除尘系统中,在风机的吸入端,全压为()值,静压为()值。

A.正,正 B.负,负 C.正,负 D.负,正7.风机实际运行工况点为管道特性曲线与系统风机的()特性曲线之交点。

A.风量和风压特性曲线 B.风压与功率特性曲线 C.风量和功率特性曲线 D.风量和效率特性曲线8.吸收法是采用适当的()作为吸收剂,根据废气中各组分在其中的--不同,而使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

A.液体,分散度 B.固体,分散度 C.液体,溶解度 D.固体,溶解度9.冷凝净化技术适用于()有害物质的净化。

A.气体状态 B.蒸汽状态 C.雾 D.烟10.高温作业系指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或以上的作业。

A.1 B.2 C.3 D.411.音频声的频率范围是()。

A.10~1000Hz B.10~10000Hz C.20~2000Hz D.20~20000Hz12.中频噪声与高频噪声的分界线是()。

A.100Hz B.500HZ C.1000Hz D.5000Hz13.两个声源单独发声在某点造成的声压级均为40dB,其叠加后在该点的声压级为()。

A.43dB B.46dB C.49dB D.80dB14.某一机加工车间,因投人生产的机床型号不同和开动台数不同,一天8小时车间内噪声起伏变化较大,作为噪声测量的正确方法:应测量该环境下噪声的()。

注册安全工程师11版 安全生产技术 第5章 习题集

注册安全工程师11版 安全生产技术 第5章 习题集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一、职业危害控制单选题及答案注释1.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是()。

A.改革工艺、采用新技术B.湿式作业C.密闭尘源,生产过程管道化、机械化、自动化D.通风除尘[答疑编号50199405010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改革工艺、采用新技术、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即在工艺改革中。

应首先考虑污染预防,即采取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的治本措施。

其次,才是在粉尘产生后通过治理措施减少其危害的治标措施。

参见教材P244。

2.直径小于()μm的粉尘,其对人的健康危害更大。

A.1B.5C.10D.50[答疑编号50199405010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直径小于小于5μm,能长期悬浮于大气中的粉尘微粒,容易达到呼吸器官深部。

参见教材P245。

3.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以下不属于生产性粉尘的是()。

A.煤炭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B.熔炼黄铜时产生的烟尘C.皮物、棉织物的处理时产生的粉尘D.清扫道路时的扬尘[答疑编号50199405010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全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

参见教材P244。

4.生产环境中,产生紫外线的辐射源有()。

A.高频电磁场B.焊接电弧光C.粮食烘干炉D.铸造铁水[答疑编号50199405010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识别辐射伤害源。

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2000℃以上的辐射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

焊接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即紫外线辐射伤害。

教材P251。

5.高温作业系指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或以上的作业。

A.1B.2C.3D.4[答疑编号50199405010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场所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安全生产与技术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安全生产与技术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接触,是有害物黏附在固体表面上。当吸附质在气相中旳浓度低于吸附剂上旳吸 附质平衡浓度时,或者有更轻易被吸附旳物质到达吸附表面时,原来旳吸附质会从吸附剂表面上脱离而进入气相,实既有害 气体旳吸附分离。
吸附法多用于低浓度有害气体旳净化。对苯类、醇类、脂类、酮类等有机蒸汽旳气体净化与回收工程。。 3、袋滤法:以金属氧化物氧化铁为代表旳烟气净化。 4、静电法:以静电除尘器为代表 5、燃烧法:
冷库或地窖工作旳低温作业,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等高气压作业,高空、高原低气压环境中进行运送、勘探、筑路及采 矿等低气压作业。
(二)防护措施。 1、高温作业防护:
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善生产设备和操作措施,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旳根本措施。如钢水连珠、轧钢机铸造等 自动化可使工人远离热源;采用开放半开放式作业,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在夏季主导风下风侧对热源隔离等。 2、隔热: 可利用水来进行。 3、通风降温: 4、保健措施: 5、个体防护: 6、异常气压旳预防:
常用旳粉尘理化性质涉及:粉尘旳化学成份、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爆炸性。 (一)粉尘旳化学成份:
粉尘旳化学成份、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对人体危害和严重程度旳主要原因。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 致敏等作用。氧化硅致纤维化。 (二)分散度:
表达粉尘颗粒大小旳一种概念。直径不大于5um旳粉尘对机体旳危害性较大,也易到达呼吸器官旳深部。 (三)溶解度与密度:
(二)噪声旳控制。 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预防振动,使用隔绝物,如橡皮、软木等。 2、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旳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等。 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二、振动
(一)产生振动旳机械。 ~~ 产生振动旳机械有:铸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机、送风机、打夯机等。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旳危害较为明 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 存在手臂振动旳作业主要有下列几类。①操作捶打工具,凿岩机、空气锤、筛选机等;②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 钻等;③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抛光机、电锯等;④驾驶交通运送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脱粒机、驾驶汽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以下不属于生产性粉尘的是()。

[2006年真题]
A.煤炭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
B.熔炼黄铜时产生的烟尘
C.皮物、棉织物的处理时产生的粉尘
D.清扫道路时的扬尘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十分广泛,如:①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②金属的研磨、切削;③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④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⑤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⑥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尘;⑦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

第2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根据生产性粉尘的(),可将其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三类。

[2008年真题]
A.来源
B.性质
C.危害
D.硬度
第3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无机性粉尘可分为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无机粉尘。

下列各项属于人工无机粉尘的是()。

[2009年真题]
A.铁及化合物
B.石棉
C.煤尘
D.水泥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无机性粉尘包括:①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②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③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第4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包括()。

[2006年真题]
A.粉尘分散
B.硬度
C.比重
D.溶解度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常用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和爆炸性等。

第5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粉尘分散度与发生尘肺病密切相关,直径小于()μm的粉尘易于到达呼吸器官的深部。

[2010年真题]
A. 5
B. 10
C. 15
D. 25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直径小于5μ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也易于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

第6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粉尘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受粉尘溶解度的影响。

其影响程度随粉尘性质不同而不同。

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其危害作用随溶解度的增加而()。

[2008年真题]
A.增强
B.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粉尘溶解度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

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
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第7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途径是采用()措施,消除粉尘和降低粉尘浓度。

[2008年真题] A.现场卫生管理 B.教育培训 C.个体防护 D.工程技术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尘肺病主要是由于长期吸入含粉尘的空气导致的,因此防治工作环境中的粉尘十分重要,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第8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在矿山开采行业,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有效手段。

下列选项中,投资较低且效果可靠的技术措施是()。

[2009年真题]
A.生产过程密闭化
B.生产过程自动化
C.湿式作业 .
D.个体防护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常用的工程技术措施包括:①改革工艺过程;②湿式作业;③密闭、抽风、除尘;④个体防护。

其中,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

第9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在钻机凿岩作业中,对粉尘治理最有效的措施是()。

[2010年真题]
A.机械化
B.湿式作业
C.压入式通风
D.抽出式通风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

该方法已为厂矿广泛应用,如石粉厂的水磨石英和陶瓷厂、玻璃厂的原料水碾、湿法拌料、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

第10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下列关于粉尘荷电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分散度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与作业环境的温度和压强有关
B.高溶解度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与作业环境的湿度和压强有关
C.高溶解度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尘粒带有相异电荷时,可促进凝聚、加速沉降
D.高分散度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尘粒带有相异电荷时,可促进凝聚、加速沉降
答疑:参考答疑:
D高分散度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尘粒带有相异电荷时,可促进凝聚、加速沉降
第11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下列关于可能发生爆炸的粉尘最小浓度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煤尘30 ~ 40g/m3
B.淀粉 20g/m3
C.硫磺 7g/m3
D.糖10.3g/m3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可能发生爆炸的粉尘最小浓度为:各种煤尘为30~40g/m3,淀粉、铝及硫磺为 7g/m3,糖为 10.3g/m3。

第12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玻璃厂的原料水碾、湿法拌料、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广泛采用的防尘法是()防尘。

A.冷抽式 B.湿式作业 C.密封式 D.干式作业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湿式作业防尘方法已为厂矿广泛应用,如石粉厂的水磨石英和陶瓷厂、玻璃厂的原料水碾、湿法拌料、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

第13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
对()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的方法来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

A.手工生产
B.流程紊乱
C.不能采取湿式作业
D.不能采取干法生产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的方法。

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部分。

第14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多选)(本题:2分)
生产性粉尘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三类。

下列粉尘中,属于有机性粉尘的有()。

[2008年真题]
A.水泥粉尘
B.合成树脂粉尘
C.皮毛粉尘
D.面粉粉尘
E.石棉粉尘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有机性粉尘包括:①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②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③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

AE 两项属于无机性粉尘。

第15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多选)(本题:2分)
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是粉尘的()。

A.分散度
B.密度
C.化学成分
D.浓度
E.接触时间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

对于同一种粉尘,其浓度越高,与其接触的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重。

第16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多选)(本题:2分)
根据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等作用。

A.阻塞
B.窒息
C.致纤维化
D.中毒
E.致敏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根据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

第17题: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多选)(本题:2分)
高分散度的()等粉尘具有爆炸性。

A.糖
B.面粉
C.铝
D.锌
E.石棉纤维
答疑:参考答疑:
【解析】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铝、锌等粉尘具有爆炸性。

发生爆炸的条件是高温(火焰、火花、放电)和粉尘在空气中达到足够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