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 图形中的规律|北师大版(2014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 图形中的规律|北师大版(2014秋)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探索所摆图形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以此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寻找数与图形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用小棒摆图形,找出规律。

能力目标:经过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养成与他人沟通、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以经历、操作、体验等活动过程为教学重点,以体验发现所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为教学难点。

本课的主要特点是:本课我采用动手摆——找规律——用规律三个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多媒体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多媒体制作过程中,把当堂内容及相关的图片、声音、动画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并用多媒体提出多个话题,以及相关的过渡性内容,帮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快的得出结论。

并且我添加了幻灯片之间链接,帮助学生发现多种学习方法。

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多媒体的展示丰富当堂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教法和学法:活动法、分析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

教具:课件。

学具:一人一包小棒,两张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就搜集了两张有趣的图片,想看吗?1、有老爷爷、老奶奶,还有什么?恩,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欣赏到了画中的画。

2、这一幅图呢,你又能看到了什么?除了看到一个人的头像,还可以看到什么?哪位同学和大家讲一讲?我们把这一幅图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它其中的奥秘!师:同学们,在我们数学里面也有这样的事情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智慧城堡里探究图形排列中的一些规律,让你们自己去发现规律,大家很期待吧。

看智慧城堡的大门开啦!小动物们都来迎接我们啦!活动一:动手摆师:同学们,你看大黄狗也来了,听听他想说什么?师:咱们帮帮大黄狗吧。

仔细观察一下它要做的防护栏,是由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组成的?这是连接的三角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的其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2、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四、单元课时划分9课时第一课时数的世界教学内容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

2、学生经历探索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教师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倍数和因数教学难点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结合“水果店”情境图,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谈话引入。

2、出示水果店情境图。

(1)学生活动:找一找。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我能找到几个?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提示:还有要补充的吗?(目的是让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数字,比如0,1/2等。

(3)学生活动:分一分。

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一次性纸杯、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我代他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帮这位船夫解决一下呢?(愿意)课件出示情境图和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组活动,动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构数学模型。

1、活动一:讨论:船夫将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探究。

小组汇报时,展示表格或示意图,全班交流。

2、活动二:一个纸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呢?100次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如果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并用硬币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3、活动三:讨论:加法中数的奇偶性与结果的奇偶性。

课件出示填有偶数的图形,奇数的正方形。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先猜一猜结果,再举例验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加法中加数与和的奇偶性特点。

培养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再实践验证的数学习惯,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课堂,让学生经历数学模型建构的全过程。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2014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2014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班级:教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主要教学内容㈠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自然数,倍数与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因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在“数的世界”活动中,主要是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二)——3 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让学生体会、掌握找因数的直观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用“筛法”制作质数表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在活动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史,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数的奇偶性”活动中,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法问题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 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案(精选13篇)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案(精选13篇)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案(精选13篇)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篇1教学内容:教材P33~34例7、例8及练习八第4、5、6、7、9题。

教学目标: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学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计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故事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问: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不能,因为它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我们可以称它为“循环” 。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那么循环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共同来探究。

1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并找到数学信息,独立列算式。

学生列式:400÷75。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并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这个算式的余数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可能永远也除不完。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

)3 、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出商的特点。

在第2小题:78。

6÷11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先停一停,看一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指导学生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一想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5和6,如果继续除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学过程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张奶奶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三、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 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题。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板书设计精打细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1.5÷5=2.3(元)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1)从高位除起。

(2)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有余数时,首先在商的个位后面点上小数点,然后在余数的末尾补0再除。

作业《快乐课堂》第2课打扫卫生(第1课时)教学反思计算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要着重说明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

有的学生会忘记点小数点,还有的学生还不能正确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小数除法的计算练习,逐渐提高计算准确率。

班级五(2)班学科数学教师罗欣课题试一试(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已有知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商中补0的意义。

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材内容涵盖了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方面,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理解不透彻,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及应用。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分数加减法运算的PPT,包含例题、练习题及动画演示。

2.练习题:准备一份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他们一起吃,还剩下多少蛋糕?引导学生思考,引入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进行讲解。

举例说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PPT中的例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和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和反思

<meta charset="utf-8"/><div class="content"><p>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和反思</p>数的世界<b>一、教学目标</b>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b>二、教学重难点</b>理解倍数和因数关系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b>三、教学活动</b><b>㈠创设情境</b>同学们,你们到过水果店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水果店去看看各种水果的标价(出示课本第2页的情景图)。

<b>㈡</b><b> </b><b>探究新知</b>1、观察情景,发现信息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家水果店,通过观察,你能从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橙子卖完了。

生2:苹果每千克6元。

生3:梨每千克4元。

生4:橙子每千克5.8元,但是已经卖完了。

生5:葡萄每千克3.6元。

生6:冰箱上标有-3℃、2℃。

生7:还有香蕉,两个西瓜以及半个西瓜,这半个西瓜也就是一个西瓜的。

师:从同学们观察到的信息,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4、5.8 、3.6 、-3 、0 、5 、2)<b>2</b><b>、小组合作,分类整理</b>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能否把这些数进行整理分类呢?(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整理分类的结果呢?组1:我们组分了两大类。

第一类包括:6、4、5.8、3.6、-3、0、2。

另一类是。

组2:我们组分了四大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5课时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5课时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5课时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教案:小数除法人民币兑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人民币兑换”。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能进行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小数除法在人民币兑换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能灵活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人民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民币的换算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兑换。

二、自主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100元可以兑换成多少张50元?2.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3. 学生分享计算过程和答案。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教师出示问题:200元可以兑换成多少张100元?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3. 各组分享解答过程和答案。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300元可以兑换成多少张100元?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答案,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人民币兑换100元÷ 50元 = 2张200元÷ 100元 = 2张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5页的练习题。

2. 用自己的钱进行一次人民币兑换,记录下兑换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能灵活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哪些实际问题?2. 让学生尝试用小数除法计算其他货币的兑换问题,如美元、欧元等。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1课时《精打细算》【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1)1元5角用小数表示是()元,用整数表示是()角。

(2)12.60元是()元()角。

二、学习新知:(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1、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2、要想知道哪家商店的牛奶比较便宜,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求牛奶的单价)3、要求出甲商店每袋牛奶的价钱,应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11.5÷5=为什么用除法?(引导学生学出等量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要求出乙商店每袋牛奶的价钱又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教师板书:12.6÷6=4、这两个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原来我们遇到的是小数除法问题,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

5、学生自主探索,(结合你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怎样才能具体求出两家商店每袋牛奶的价钱呢? )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组交流:教师寻找典型算法,可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做到交流时心中有数。

7、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1)11.5元化成115角进行计算(2)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对比小结方法:共同点:①用竖式计算;②都是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的;③都研究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8、现在就请你们用竖式的方法迅速求出乙商店每袋牛奶的价格。

三、巩固练习1. 6.5÷5= 8.66÷2= 58.2÷6= 7.85÷5=2.《课本》第3页第二题3.《课本》第3页第一题《课本》第3页第三题四、课堂总结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调查“生活垃圾”》教案(5篇模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调查“生活垃圾”》教案(5篇模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调查“生活垃圾”》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调查“生活垃圾”》教案调查生活垃圾教学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第17~18页)教学目标1.从多种角度分析并解答小数两步计算的问题,学习并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受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从多种角度分析并解答小数两步计算的问题,学习并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中能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呢?请大家观看五年级两个班的调查汇报。

(出示课件)二、自主探究1.关于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从五(1)班调查汇报中知道一个人4周可产生约30.8千克生活垃圾,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1)一个人平均每周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2)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从五(2)班调查汇报中知道这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3吨,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1)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吨生活垃圾?(2)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2.列式解答。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讨论后回答,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1)先算4周共有多少天,列式为4×7,再求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用4周产生的生活垃圾总质量除以总天数,列成综合算式是30.8÷(4×7)。

因为要先求总天数,所以在4×7外面加上小括号,表示要先计算。

(2)先算平均每周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列式为30.8÷4,再求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一周有7天,用每周产生的生活垃圾的质量除以7,列成综合算式是30.8÷4÷7。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参考教案1 数的奇偶性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参考教案1 数的奇偶性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参考教案1 数的奇偶性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数的奇偶性》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探究两个数相加结果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材上分别以两个活动呈现教学内容:活动一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小船摆渡的问题。

活动二探索两个数相加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我考虑到,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材本身的知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低,因此我利用信息技术,把多个数相加减算式结果的奇偶性规律和简单的两个数相乘结果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加入到教学内容上来。

这样难度适中,学生探究起来也饶有兴趣。

课堂中,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应用excel表格准确快捷的计算特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解决了传统课堂上学生计算不准确和计算速度慢的问题。

2.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交流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范围内的交流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3.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并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利用excel表格的计算功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选择在网络教室完成。

二、教学过程。

094150-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094150-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094150-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

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2)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小数除法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小数除法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小数除法|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概念;
2.学习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
3.掌握小数除法的解法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小数除以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设置教学难度。

三、教学流程
1. 导入环节
1.让学生观察“1 ÷ 0.5”和“100 ÷ 10”两个算式,注意观察它们的相似之处;
2.引导学生完成“10 ÷ 1”“100 ÷ 10 ÷ 10”的习题,由此引出小数除以整数的概念。

2. 演示环节
1.教师用白板演示小数除以整数的解法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思考和操作;
2.给学生出一些小数除以整数的练习题,并让他们完成。

3. 实践环节
1.让学生自己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算式;
2.引导学生完成小数除以小数的习题,并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3.让学生比较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小数除以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学习了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解法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设置教学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适应整个教学流程。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认识5的倍数特征
2.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
3.认识奇偶数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中的1.2题
四、全课小结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探索2,5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倍数的特征
要求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百数表”圈出100以内5的倍数
“百数表”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3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操作感知
2.组织交流
3.点拨引导
4.再次交流
5.即时练习
课本第7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中的1.2题
四、全课小结
师:2,5的倍数分别有什么特征?你能举例说明吗?
2.回忆学习方法
3.揭题
二、综合练习
1.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14×4=56 12×5=60
2.16和4 81和9
72和8 12和4
3.数字卡片:
0 5 7 8
4.29,36,52,45,69,72,50,41,63,102,322,675
5.38÷348÷3
345÷3802÷3
课题
一、倍数与因数1.数的世界
学习目标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因数。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和类比。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集体备课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集体备课
第2问是引导学生思考90还有哪些因数,同时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如每盒2瓶、9瓶、10瓶等都较合理,每盒90瓶就不太合理。
第6题: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
教学
重点
复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
难点
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概念掌握情况
二、出示小黑板,梳理知识点
三、展开练习
第1题:
先让学生找15的因数和倍数,交流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15的最大因数是几,15最小的倍数是几。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生1:横着摆了12个小正方形。
生2:横着摆6个,摆了2排。
生3:横着摆4个,摆了3排。
生4:我还多摆了一种,横着摆三个,摆了4排。
生5:竖着摆12个。
生6:横着摆2个,竖着摆6个。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生:1×12=12 2×6=12 12×1=12
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试一试:尝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二、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一、单元教学目标使同学经受探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熟悉自然数,熟悉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同学经受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知道其特征,知道奇数与偶数。

使同学经受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进展同学的抽象思维。

在探究过程中,进展实践力量与创新精神。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学问和技能解决问题,进展应用意识。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观看、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乐观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奇怪心与求知欲。

形成质疑和独立思索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在探究过程中,能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觉数的特征。

四、单元课时划分6课时第 1 课时[教学内容] 数的世界(第2-3页)[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熟悉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熟悉倍数和因数。

2、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倍数。

[教学重、难点] 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倍数。

[教学过程]一、数的世界1、创设“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小数。

在比较中熟悉自然数、整数,使对数的熟悉进一步系统化。

2、先让同学观看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并给它们分类。

3、同学汇报观看结果,通过比较熟悉自然数、整数,使同学对数的熟悉进一步系统化,为下面教学自然数和整数做预备。

二、因数与倍数1、在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5×4=20(元)以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精打细算[教学内容]精打细算(第2-3页)[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6÷6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

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

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

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板书设计]精打细算甲商店:11.5元=115角 11.5÷5=2.3(元)乙商店:12.9元÷6=2.15(元)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反思]第二节打扫卫生[教学内容]打扫卫生(第4~6页)[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

(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打扫卫生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教学反思]第三节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教学内容]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第7~9页)[教学目标]1.通过打电话的情景,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法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法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认识小数除法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竖式计算:0.48÷4 6.3÷7 240÷60 4800÷400二、情境激趣,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3元,共花 5.1元;淘气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共花54元。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2、先估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①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②分组汇报估算过程;③评价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①国际长途每分7.2元,大约是国内长途每分0.3元的二十几倍,如果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淘气的电话费总价应该是笑笑电话费的二十几倍,但是54元大约是5.1元的10倍,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②5.1大约有十几个0.3,那么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十几分钟,而54里没有10个7.2,那么淘气打电话的时间一定不到10分钟,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3、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5.1÷0.3 54÷7.2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试算5.1÷0.3思考:用你认为合理的方法计算;除数是小数是否可以转化成整数?怎样转化?应用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围绕前面提出的要求,展开做好记录。

全班共同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并进行算法最优化,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算法:把0.3元化成3角,5.1元化成51角,变成了51÷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51÷3=17(分)把除数0.3变成整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变成51,被除数的变化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51÷3=17(分)对比几种方法的异同,找出相同点: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把除数变成整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除尘,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

5、应用算法,明晰算理。

竖式计算57÷7.2= (分)教师巡视并对发现的计算中的错误,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纠错。

强调竖式的写法,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后,除数扩大了10倍,那么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就在整数后面添0。

你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检查?(运用估算和乘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1、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2题。

2、完成教材第8页试一试。

3、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

4、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7题。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板书设计]谁打电话时间长笑笑打电话的时间:51÷3=17(分)答:淘气打电话的时间:57÷7.2=7.5(分)答:[教学反思]第4节人民币兑换[教学内容]人民币兑换(第12~14页)[教学目标]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求积,商近似值。

[教学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切入主题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

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美元是什么意思?换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怎么换成人民币呢?师: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比如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兑换人民币”。

二、引发思索,探究方法(一)美元兑换人民币1、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呢?2、课件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从这个表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个6.31元?4、借助比率,独立试做。

列式:6.31×6.75、组内交流:为什么这么列式?积最多应该是几位小数?6、总结: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

(二)人民币兑换美元1、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反过来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你们会兑换吗?出示问题2情境图: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2、回忆学法,完成上题时,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3、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方法。

(三)求积、商的近似数1、对比两道题的结果,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都保留了两位小数;不同点:一个是乘积,一个是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