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也可以渗透古诗

合集下载

幼儿园古诗文教学计划(通用5篇)

幼儿园古诗文教学计划(通用5篇)

幼儿园古诗文教学计划1一、科学地选择古诗教学内容1. 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我们可以选择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感染力强的诗句。

如邵康的《一望二三里》:“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内容浅显易懂、合辙上口、节奏自然明快,幼儿容易记诵,自然会兴趣浓厚。

2.蕴涵积极的教育意义幼儿期正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高尚情操的熏陶就显得格外重要。

重拾古诗正是因为它蕴涵着智慧和哲理,教育性因素正是选择古诗的重要参考。

如《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至今让人记忆深刻。

尤其是在如今衣食无忧的社会,唯有让幼儿体会古诗中的意境,孩子们才会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这些具有哲学启蒙知识的作品,深得幼儿喜爱,使幼儿在快乐愉悦中得到更多生活启迪和为人做事的道理。

3.选择季节相符的古诗一年有四季,季节特征不一,孩子对此感悟较深。

若能根据季节的变化相应选择一些古诗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当秋意正浓的时候,一首杜牧的《山行》,定会把秋天衬托得无比绚烂,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4.结合节日学习古诗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有很多具有深远意义和纪念价值的节日。

若能结合这些节日来学习古诗,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春节来临之际学习王安石的《元日》;清明节学习杜牧的《清明》;重阳节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不仅可以让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有更深的印象和了解,更在悄然无声中学会了更多名诗古句。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1.环境陶冶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让环境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班级环境布置中设置“古诗天地”等栏目;在图书角投放多样性的古典文学丛书,时常更换图文并茂的古诗经典丛书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让幼儿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一些个人或小组竞赛,如“古诗文接龙”“古诗文擂台”“评选古诗大王”等。

艺理交错意趣生 读诗辨理知识明——记一堂古诗与科学综合复习课有感

艺理交错意趣生 读诗辨理知识明——记一堂古诗与科学综合复习课有感
水 中” 于 良史 的“ 水月 在 手” , 掬 ,陆游 的 “ 心桥 伤
下春波绿, 曾是 惊 鸿 照 影 来 ” 高 骈 《 亭 夏 日》 , 山
中的 “ 绿树 阴浓 夏 日长 , 台倒 影 人 池塘 ” 朱 熹 楼 , 《 书有感 》的“ 观 半亩 方塘 一 鉴 开 , 光 云 影共 徘 天 徊” —— 描述 的都 是 由 于光 的反 射 而 在 水 面 即
写 。 们来 看唐朝 诗人 温庭 筠 的《 我 瑶瑟 怨 》: 冰簟银 床梦不 成 , 天 如水夜 云 轻 。 碧
日照虹霓 似 , 天清 风雨 闻。 山多秀 色 , 灵 空水
共 氤氲 。 此 诗描 述 了 庐 山 瀑 布 的宏 伟 景 象 , 虹 霓 ” “ 是光经 过瀑 布飞 泻下 来 的小水 珠色 散形 成 的 。 我 们 知道 , 当太 阳 光通 过 三 棱 镜 的 时候 , 的传 播 光 方 向会发 生偏 折 , 并且 把太 阳光 这个 复色 光 分解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G63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6 4 (0 0 4 S 一 0 5 — 3 10 — 1 8 2 到 了最 后 冲刺 阶段 , 家 心 理 的 大 弦都 已绷 到 了最大 限度 。 到 同学 们 一张 张 紧 张 看 而 显疲 惫 的脸 , 者 心 里不 觉 怜 悯 。 次 听 到学 笔 一
艺理交错意趣生 读诗辨理知识明
记 一 堂古 诗 与 科 学综 合 复 习课 有 感
唐 月 红
浙 江省绍兴县湖塘 中学 , 江省 绍兴县 3 2 3 浙 10 1
摘 要 : 中华 民族 的 文 化 渊 源 流 长 , 瀚 的诗 词 海 洋 浓 缩 了 博 大 精 深 的 中国 文 化 的 精 华 。 满 诗 情 画 意 的 同 时 。 浩 充 也 带 着 科 学 灵 气 , 中很 多诗 词反 映 了一 定 的 自然 规 律 和 科 学道 理 : 光 现 象 、 现 象 、 与 运 动 、 学 以及 热 现 象等 。 其 如 声 力 化 关键 词 : 诗 词 ; 现 象 ; 现 象 ; 与 运 动 现 象 ; 学 现 象 ; 现 象 古 光 声 力 化 熬

高中新课标背诵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报任安书

高中新课标背诵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报任安书

高中新课标背诵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为“草创未就”的《史记》做说明。

以下为《报任安书》原文: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弊,不欲苟温饱。

又感父言,快快不得施,于是长叹矣。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从古以来的富贵者,没奢侈和节俭的实绩,只是修好自己的品德。

好的操行有建立也有败坏,如果修好了就会留传给子孙万代;如果坏了就会自己得到报应。

人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品德好坏之分。

希望大家明察。

仆人固非无骨肉朋友也,而支属姻亲也的确遍及天下各处;平时的言行都不敢让周围的人知道,只是暗地里伤心罢了。

夫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如果外表上装得很亲热而内心不同大家一条心,那么还不如不交朋友。

请大家不要因为情面而有求于我,我实在是不敢因为情面而辜负了大家。

我的心情永远不会忘记。

请大家让我的儿子司马观和儿媳顾氏问候大家。

家中大小都向大家问好。

刘季子也在不断来信问候大家。

盼望大家的回信。

大家的朋友司马迁再拜。

高中新课标背诵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礼运礼运先秦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则为己;力则不出,道路闭塞。

厚人薄鬼,比权量力;征敛无度,嗜杀为政;外内交通,谗佞为祸;诸侯擅命,货赂周流;争城以战,杀人盈野;争地以战,杀人盈涂。

骨肉相残,祭祀不飨;厚取于国,而不得其福;轻威于民,而倍其禄;宫室崇侈,道沟榛荒;田畴荒芜,资乏货殚;庸力市议,农夫外望诚赢。

IRQ人心所动天之道也。

新课标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标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标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小学古诗词教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手段都得到了更新和改进。

小学古诗词教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和科学、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和科学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是零散的,很少做到系统性的传授和学习。

学生学习的重点通常是几个著名的古诗或古词,对于整体的古诗词体系和发展历程了解不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忽视古诗词的韵律、形式、意境等方面的讲解,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认识和欣赏能力有所欠缺。

2.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在当今多媒体信息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不高,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不够。

加之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人的用语方式有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难度加大。

3.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主要以诵读为主,鲜有运用多媒体、互动式教学等新颖手段。

这种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感悟古诗词,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提高。

二、对策为了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内容,合理地设计教学大纲和教材,将古诗词的学习分为不同的阶段和层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系统地了解到古诗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代表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境。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例如通过朗诵、诗歌演讲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历史背景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古诗词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古诗词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跨学科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一、文学与历史的跨学科融合古诗词是历史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结合历史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通过讲解唐代盛世的社会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意境,感受到唐代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情感。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

例如,通过学习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诗,学生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的元宵节习俗,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

二、文学与音乐的跨学科融合古诗词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的韵律和音调,学会演唱古诗词,唱出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此外,结合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音乐性和抒情性。

通过欣赏与古诗词相关的音乐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还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文学与美术的跨学科融合古诗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与美术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结合美术的元素,创造绘画作品来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受。

通过绘画古诗词中的意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美学价值。

例如,通过绘画杜牧的《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的场景,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杜牧对秋夜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四、文学与科学的跨学科融合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通过结合科学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

例如,通过学习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写,学生可以认识到月亮的光线是反射太阳光而来,并了解到这是由大气中的粒子散射光线引起的自然现象。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语文实践活动-《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课件 (共21张PPT)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语文实践活动-《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课件 (共21张PPT)
语文实践活动
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
古诗词中有科学,是指用我们今天 的科学观点看来,具有某种科学内 涵的科学现象。因为认识的局限, 古人在诗词中直接描写科学现象和 科学事物,是少之又少的。这里谈 的实际上是古诗词中的科学现象。
布置活动任务
全班分四个活动小组,搜集古诗词, 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知识,并进行 归类。
热学和分子运动理论知识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的芳 香分子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5、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 。 露的形成(液化)。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7、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 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植物生长规律
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说:到了深秋 季节,天气变冷,叶子白天制造的淀粉由于 输送作用的减弱,葡萄糖滞留在叶子里,浓 度越来越高。葡萄糖的增多和秋天低温有利 于花青素的形成。花青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 机物,本身没有颜色,当它遇到酸性物质时 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这 样,花青素在酸性的叶肉细胞中就变成了红 色 , 所 以 树 叶 就 变 成 了 鲜 红色。
哲学思想观点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 , 说 的 是 : 事物的现象不等同于本质,只看现象往往不能正确 认识它的本质。“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的诗句还有:“纸上得来终 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意栽花花不开,无 心 插 柳 柳 成 荫 ” , 是 说 事 物 的 偶 然 性--------- 一 客 观 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 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青山遮不住”是事物发 展的必然性。“独树众乃奇”是客观事物的差异 性。“山外青山楼外楼”是认识的无止境。

有机渗透文学素养 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

有机渗透文学素养 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

有机渗透文学素养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作者:余慧芬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1期摘要:新课程标准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学科素养相互渗透。

那么应如何进行学科渗透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呢?本文就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学素养的渗透,利用语文知识辅助教学,从诗词、谚语、成语、修辞方法等四个方面在科学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作了尝试。

关键词:诗词谚语;成语修辞;科学教学;学科渗透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95-02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注意学科渗透,我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尝试运用语文学科知识辅助教学,起到了初步成效。

众所周知,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科学教学中最常运用的讲述法就是以它为基础的。

在教学中我常提出以诗词、谚语、成语、修辞等为载体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都起到推动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下面就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进行文学素养的渗透,谈几点不成熟的方法。

一、诗词在教学中的渗透科学课怎么会与诗歌有关呢?其实许多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自然知识。

在教学中把有关诗词渗透进来,能给学生一种新鲜的感觉,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加深理解有关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可谓一举多得,如:在“气候”的教学中,可以先朗诵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欣赏完优美的诗句,学生自然会考虑到“为何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山寺桃花却刚刚开放?”这时学生会积极展开讨论,教师便抓住时机,层层引入,完成本节教学。

在“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中引用了“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对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程《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

22.月相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能对已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3.愿意合作与交流,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意识到月相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意识到月相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1.课件:视频(月相变化);ppt (图片:古诗《暮江吟》、月相记录表、月相变化图;文字:月相变化规律等)2.前期布置学生观察月相,记录月相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古诗欣赏:《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谈话:(指名读古诗)同学们从这首古诗里你得到了有关月亮的哪些信息?(九月初三夜晚的月亮像弯弓一样。

)我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的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每个月农历初三的月相都是诗中描述的这种形状吗?(生结合自己平时的发现说一说。

)3、揭题:今天这一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月相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二、学习新知(一)交流观察到的月相。

1.谈话:前期我们安排大家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并记录月相,请同学们把自己记录的月相,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2.学生分组活动。

(1)学生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察到的月相的样子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

(2)小组内汇总月相记录表。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

(1)学生汇报一天内同一地点不同时刻观察到的月相形状和在天空中的位置。

(2)学生汇报每天晚上同一地点同一时刻观察到的月相形状和在天空中的位置。

(3)学生汇报不同月份同一地点同一天同一时刻观察到的月相形状和在天空中的位置。

4.小结:一天内同一地点不同时刻,月相的形状没有变化,在天空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每天晚上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月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不同月份同一地点同一天同一时刻,月相的形状没有变化,在天空中的位置也没有变化。

(二)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浅谈古诗词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古诗词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探索92作者简介:肖非(1988— ),女,汉族,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教学。

基金项目:河北省三河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3003)。

初中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时适量地运用一些中国脍炙人口的诗词,融入与所讲知识点相关的古诗词,挖掘这些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仅增长学生的生物学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师生的文学修养,并且在美的享受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使中学生真正成为文化的主要传承者,让学生具有真正的“文化基因”。

一、古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古诗词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联系自身与生活实际,拉近生物与生活的距离,更好地置身于生物教学情境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生命科学,激发学生内源性动机,提高教学效率;将古诗词融入生物课堂可以增添课堂的美感,将诗词的文字美与生物美相结合,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同时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不仅局限于生物课堂,对学生的美育有重要作用;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意识。

二、古典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一)引用诗句的数量要适度包含生物知识的传统的古诗词数量繁多,覆盖面广,从细胞分子到整个生态系统都有所涉及,古代诗人通过观察和筛选,通过诗句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阐释。

所以在选择应用古诗词的时候,应选择与所学的内容密切相关,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词,这样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陶冶情操,让学生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二)引用诗句的内容要通俗易懂通俗易懂的古诗词“意在字面”,所以引用的古诗词最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句子,如果引用生僻的诗句,学生不能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更不可能理解诗句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

比如,描写初夏荷花的诗句,有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也有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以经典古诗文为内容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探究

以经典古诗文为内容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探究

115神州教育以经典古诗文为内容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探究何开阳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经典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本身更具有极高的育人价值。

而少先队活动课程旨在通过活动的方式实现启蒙组织意识、政治意识、道德养成、成长去向等目标,达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的,将经典古诗文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大大有助于少先队的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古诗文;少先队活动课程;少先队员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受到重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2014 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依托少先队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

在此背景下,经典古诗文作为少先队员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许多少先队辅导员在设计活动课程时的青睐,而这种与以经典古诗文为内容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凭借简便易行而效果又好的特点受到了许多少先队组织的欢迎。

一、经典古诗文和少先队活动课程概述中华古诗文经典,其知识广泛,包容博厚,辞章精华,内涵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经典古诗文代代相传,历久而弥新,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教育大辞典》将活动课程定义为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

少先队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活动课程,具有所有活动课程的共性,但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其主体为少先队员及少先队组织。

2015年9月出台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到少先队活动课程是指少先队把握组织属性,通过特有的组织形式、集体生活和活动方式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引导的活动课程;政治性和儿童性是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性质;组织意识、道德养成、政治启蒙、成长去向是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让语文与科学交融:小学综合教案设计

让语文与科学交融:小学综合教案设计

小学综合教案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许多知识领域。

语文和科学是综合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两个领域。

如何让这两个不同领域的知识交融在一起,让学生全面发展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让语文与科学交融,设计小学综合教案。

一、掌握跨学科知识要让语文和科学交融,要掌握跨学科知识。

教师应该具备科学和语文两方面的知识。

只有当教师具备了跨学科知识,才能够将语文和科学的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将科学知识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人民对自然的理解和见解。

例如《江雪》中的“子规声里雪堆满”可以和鸟类鸣叫的生活习性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崇山峻岭的大自然中,鸟类的叫声如此清脆,这也是远离城市环境的一个美好处所。

二、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在综合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和材料,将语文和科学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例如,探究地球环境问题,可以从语文阅读中展开。

让学生阅读原始文献或现代科普材料,分析和解释地球环境实验上的数据,进一步明确环境问题、问题可能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式。

过程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献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环境问题提供了帮助。

从科学中体会语文,从语文中发现科学,这种跨学科的互动方式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和科学的交融之美。

三、巧妙地设定活动和训练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语文和科学交融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训练。

例如,对于语文习作中的文字表达能力,我们可以结合科学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际操作锻炼。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对科学实验相关的物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同时练习了文字表达能力,即使是比较晦涩的科学实验也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

又例如,在地理公园中进行生态循环游戏,让学生在豁然开朗的公园中,了解自然的规律和人的行为对自然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整合。

四、注重教学技巧在实施综合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技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到移情和共鸣。

2022语文课标解读与实践:诗词与科学跨学科学习探究

2022语文课标解读与实践:诗词与科学跨学科学习探究

2022语文课标解读与实践:诗词与科学跨学科学习探究近年来,新实施的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在原来“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古诗词”的数量。

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地位已经提升。

课本中那些诗词无一不是文质兼美的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小学生正处在塑“三观”的时期,诗词教学无疑是对其进行情感教育的最好选择。

“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对青少年有过劝勉:“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这正是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可遵循发展的方向。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今信息飞速发展,“快餐”文化盛行,而那种需要时间成本的学习方式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

旧的诗词教学形式——诵读、解译、背诵、默写,很容易困囿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变得“师云亦云”,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

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他们静得下来、坐得住,让学习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享受,变成愉快的体验,正是我们要研究的主题。

一、诗词与科学跨学科教学模式探索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允许对课程设计做出不同的尝试,各学科的课程设计可以打破学科界限,进行相互渗透和整合。

本文正是在这种理论下所做的有益探索。

(一)陶冶情操,让诗词坐上飞船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和掌握某种事物,或力求参与某种事物,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现在很多学生比较喜爱科学幻想的故事,大都有一个太空旅行的梦。

将古典的诗词融入未来太空旅行的这个大背景,必将极大地吸引孩子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专注力。

让科学的、理性的未来太空探索与古人感性的、唯美的对自然的感触结合起来,相映成趣,相互补充。

跨越时空,服务当下,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掌握唐诗中的经典名句和一些科学知识,如关于日、月、星辰、时光、空间描写的经典诗句,感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课堂上适宜的科学微课并不是随意选取的,教师要根据需要进行筛选,必须关注到科学内容与诗词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体现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意境。

写景古诗词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以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为例

写景古诗词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以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为例

LIBERAL ARTS FANS2023年第36期教育教学写景古诗词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以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为例卢良华(福建省仙游县园庄东石小学,福建 莆田 351255)【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文章以新课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为理论基础,以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为内容,设计了四种以写景古诗词学习为核心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一是以群文阅读为引子,创设项目型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古诗词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相关历史;二是利用学校文化社团的资源,建立相关的文艺社团,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开拓课外研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四是在教学过程中搭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以上多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写景古诗词【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3)36-0121-03新课标中提出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指以一定主题或问题为中心,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合作、跨学科探究和实践应用的教学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科教学的整合性和适应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其中,描写景色的诗词更是广为流传,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写景古诗词不仅涉及语言艺术,还包括历史、哲学、文化等领域的知识。

因此,本文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汇集语文、科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创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以群文阅读为引子,创设项目型学习任务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习内容中指出,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1]。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在教材中的逻辑地位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在教材中的逻辑地位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在教材中的逻辑地位摘要:一、前言二、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排逻辑三、古诗三首在教材中的地位1.教材内容丰富性的体现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总结正文:一、前言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编排和设计都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和逻辑体系。

其中,古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本文将围绕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古诗三首,探讨它们在教材中的逻辑地位。

二、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排逻辑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排上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等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材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多个领域,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古诗三首在教材中的地位1.教材内容丰富性的体现古诗三首作为教材的一部分,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性和文化底蕴。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独特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古诗三首在教材中的出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情趣和审美标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风俗等,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总结综上所述,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古诗三首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逻辑地位。

它们既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还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备课参考 古诗中的“伪科学”

教师备课参考 古诗中的“伪科学”

教师备课参考古诗中的“伪科学”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多彩的世界,当然也给后人理解古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我们不妨用别样的眼光,探寻一下古人诗歌中的“科学”问题。

唐代诗人李绅写过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从古到今,植物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改良,品种和品质都进步很大。

但据科学考证,现在最发达的植物繁殖能力也达不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像小麦、高粱、油菜、芝麻等产出比都很高的,还是远远达不到“万颗子”的水平,多年生的高大乔木种子很多,种植周期很长,那又该另当别论了。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过无数首诗歌,被誉为“诗仙”,他的“白发三千丈”让好多人摸不着头脑,怎么可能呢?原来是“缘愁似个长”,一下子有叫人豁然开朗。

目前,世界上头发
米(55英Array尺)
的。

长度为。

诗词中的科学手抄报内容

诗词中的科学手抄报内容

诗词中的科学手抄报内容
诗词中的科学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诗词中的自然现象:选取一些描写自然现象的诗词,如“月落乌啼霜满天”、“风急天高猿啸哀”等,介绍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如月相变化、季节交替等。

2.诗词中的科学常识:选取一些含有科学常识的诗词,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介绍其中蕴含的视觉原理和光学知识。

3.诗词中的物理现象:选取一些描写物理现象的诗词,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介绍其中蕴含的力学原理和运动规律。

4.诗词中的化学现象:选取一些描写化学现象的诗词,如“日照香炉生紫烟”,介绍其中蕴含的化学反应和气体扩散知识。

5.诗词中的环保知识:选取一些描写环保内容的诗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介绍其中蕴含的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知识。

在编写手抄报内容时,可以结合诗词的意境和科学原理,让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学到科学知识。

同时,可以配上一些插图和图表,让手抄报更加生动有趣。

古诗里的科学知识

古诗里的科学知识

物理方面。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提到“拉弯的弓箭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描述“水从高处落下应具有动能和势能,故瀑布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机械能。

”这些描述涉及到了动能、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

化学方面。

《石灰吟》(明·于谦)中提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里涉及到了石灰石(成分为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生石灰)的过程,化学反应方程为CaCO3→CaO+CO2↑。

关于幼儿古诗词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幼儿古诗词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幼儿古诗词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我园进行了市级课题《基于古诗词的园本文化建设与实践研究》之第一、二阶段的研究活动(第一阶段——幼儿古诗词启蒙教育的创新研究,第二阶段——幼儿古诗词启蒙教育的园本课程研究)。

通过实践活动和过调查分析,发现对幼儿开展古诗词启蒙教育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课题组针对第一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以古诗词主题教育为主要活动形式,将古诗词启蒙教育与时令季节、重大传统节日和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并将其融入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科学五大领域,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之中,生成了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包含显性课程(诗教活动序列)和隐性课程(诗教环境文化序列)的园本课程。

经过汇总,梳理成可供本园同行参考借鉴的古诗词启蒙教育课程读本。

一、幼儿古诗词启蒙教育的重要性1.幼儿古诗词启蒙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国经典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瑰宝,凝聚了大量优美、经典的文字,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在幼儿园开展古诗词启蒙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幼儿从小接触古诗词,亲近并爱上古诗词,是学习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了解和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儿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都有着长久而深远的意义。

2.幼儿古诗词启蒙教育是幼儿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古诗词启蒙教育能促进儿童语言发展和记忆力的发展。

儿童从两三岁进入语言敏感期,这个时候是语言消化吸收的黄金期(甚至能够同时进行多语种学习),这期间,人的耳根最利朗读和背诵,优良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

经典古诗词篇幅短小、文字凝炼、意境悠远,节奏感强、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是绝佳的语言学习材料,经常让幼儿听古诗词诵读,并让其跟着吟诵,有利于儿童效仿学习,从而促进语言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课中也可以渗透古诗
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学的沉淀,古诗里面有很多精妙的东西,“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文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平常看散文,看到作者偶尔穿插一两句古诗,立感品味上升,气质不凡。

小学科学课本属理科性质的课程,好像与文学、古诗风马牛不相及,但也不尽然。

科学课中,也可以渗透古代诗文。

2014年4月11日,我市在我校举行市科学优质课评比。

在优质课评比中,来自含山县环峰小学的朱玉腾老师,上了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

上课伊始,朱老师用课件打出了动画,讲的是地球上担了跷跷板,一边是鹿、羚羊,一边是一个猎人拿一把枪对着这些动物,当枪声响后,鹿、羚羊这些动物倒下,掉下了跷跷板,随即跷跷板的一端翘起,另一端的猎人因失去平衡,也掉下去了。

这一激趣导入,说明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制造生态不平衡的人,最终也幸免于难。

紧接着,朱老师说:这些动物不断被猎杀,还有的老死了,难道就这样灭绝了?这些动物该怎样生存下去呢?学生马上反应说:要繁殖后代!接着老师给予肯定,从而揭示出课题:《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接着,朱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了四对动物图片,他们分别是狮子,鹦鹉,鸭子,蚕蛾。

朱老师指着这些图片说:你们发现这些一对对的动物,两两之间样子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说:有的漂亮些,有的个头大些;有的是雌的,有的是雄的。

学生们正在仔细观察辨析。

教师接着说:你怎么知道哪个是雌的,哪个是雄的?怎么分辨?正像《木兰诗》里所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从此揭开了动物主要有有性生殖的卵生和胎生以及无性生殖的一些特殊生殖方法的序幕。

教师随口念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古诗,不仅增添了动物雌雄的难辨的神秘性,更增添了科学课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学生们可能暂时不能完全听懂和理解整句诗的含义,但对“安能辨我是雄雌”或多或少会理解一些的,所以学生在后面的回答中,很快就围绕“分辨雌雄”这一内容展开探索,对课程进行了精准引导和对接。

而对听课的老师来说,那是眼前一亮,倍感新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感到老师并不是卖弄、掉书呆子,而是自然流淌的心中独白,提示学生——动物的雄雌并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要讲出一定的科学道理。

对科学课程来说,把古诗渗透到科学课中来,是个尝试,科学课上讲《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不仅能渗透生态平衡,也能渗透古诗。

对于过去有没有人做过,不得而知,最起码,对本次优质课评比,是个亮点,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对科学课教学中插入古诗,也是有难度的。

1、要有文学底蕴和积累。

本节课中涉及的古诗虽然不深,只是初中所学的,
但要顺手拈来,恰合所上课文的内容,也不是易事。

假如换一个内容,恐怕中学的内容没有能拈得来的了。

只有饱读诗书,下笔才如有神,运用起来才随心所欲。

2、运用要自然。

要想把古诗穿插到科学课的讲课中,不要刻意而为之,要运用得无斧凿之痕,做到自然流畅,无故意卖弄之嫌。

又要对所上内容有提升作用。

否则,倒不如不用的好。

我们在以科学来教育、滋养孩子的同时,也要用文学艺术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要把诗歌的美做到“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得到文学的滋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