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形成背景: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的教育,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克服困难、锐意创新的良好品质。
将科学教育仅仅定位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上是不完整的科学教育,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课堂中注重渗透德育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
所以小学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如何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以二年级科学课《身边的动植物资源》为例,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在《身边的动植物资源》一课的教学中,从以下几点体现了科学学科特有的德育教育形式:德育内容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和践行的是对课程教学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定位,且目标是基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多维目标。
既要引领学生基于事实,展开探究,培养能力,还要拓展学生思维视野,挖掘学生潜质,内化科学情感,形成科学的德性品质,让科学课堂充实、丰盈。
在《身边的动植物资源》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身边生活、自然现象入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在探究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生成,既培养学生了基于事实证据的归纳、分析的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意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科学严谨的科学潜质等。
本节课的德育内容包括对大自然恩馈的感激之情教育、珍爱动物和保护环境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德育目标——本课在实现对大自然恩馈的感激之情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由两个活动组成:1.动物和植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教科书展示了两幅图片:一副是植物及其产品;一副是动物及其产品。
两位同学的对话分别指向于动物和植物的用途。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植物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哪些用途,从而认识到动植物于人的重要意义。
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案例
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案例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案例XXXXXX《数学课程标准》在分类目标中指出:“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研究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研究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那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在数学统计教学中渗透德育,下面就结合教学案例谈一下浅薄的认识。
案例:在教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一课时,教材在94页提供了4种颜色的花,让学生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
教学完例题,学生已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教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把统计知识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师:我们的学校是花园式的学校,你们在校园里都见过那些树?生:柳树、桃树、银杏树。
师:你们知道这些树各有多少棵吗?生:不知道。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去统计校园里的树。
经过实践活动,师生共同收集、整理出了数据,银杏树22棵,柳树8棵,桃树12棵。
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生1:银杏树比柳树多14棵。
生2:桃树比银杏树少12棵。
生3:柳树和桃树共18棵。
学生提出并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教师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追问了一句:“在统计校园的树时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们的学校很美,我很喜欢这个学校。
生2:我们的学校是花园式学校,我们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师:我们的学校很美,我们要爱它。
我们的生活中填塞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从小就要学好它。
反思;一、体会应用,对学生进行研究目的教育宏伟的目标发生宏伟的毅力。
”“坚强的意志源于高尚的幻想。
”教师应通过活泼形象的头脑教育,以及数学知识在日常糊口、生产扶植和科技等方面的广泛使用,不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变更他们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研究目标教育。
比如:案例1中学生通过对校园里树木的统计,不但体会到糊口中处处有数学,还遭到了头脑的熏陶,发生了爱校、爱护花草树木的情绪。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学科德育浸透工作方案学科德育浸透工作方案学科德育浸透工作方案1一、指导思想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展施行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浸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
德育浸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
《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中就表达初德育方面的目的,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的中也有详细的表达。
在进展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浸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镣铐”,偏离教学的根本。
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浸透的一门艺术。
二、详细措施1、利用教材文本浸透德育教育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假如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
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而并非是“努力的利用”文本来施行德育教育。
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可以这样说,老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浸透才能完全取决于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
所以,老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浸透性。
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
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
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
随着学习的深化到中高年级又转向情感价值的培养上来。
在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在这方面就落实的好了,大局部学生可以做好,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道德素养。
德育课例 做纸凳
做纸凳——小学科学学科课例及评析课例撰写李迎美(密云县密云镇中心小学)评析李伟臣(密云县教研中心)年级五年级专题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教学目标]1.具有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改进工艺的科学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2.在做纸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实验研究,知道同样的纸的承受力的大小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28cm长,10cm宽的纸条8张;硬皮本20个;胶条、胶棒、剪刀、彩笔、记录条;设计图纸、16开的废旧报纸80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意图部分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不要拔的太高。
尽可能从德育角度写[专家点评]重视行为规范,感悟科学精神——《做纸凳》简评《做纸凳》一课首先启发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改变一张纸条的形状,让它能支撑起1个硬皮本;然后,让学生对改变形状后的纸条进行实际测试,判断哪种形状支撑起练习本的数量最多;最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用旧报纸设计一个能承受5千克(10斤)重量的纸凳。
上述活动的设计,有助于教师引领学生运用纸的形状与承受力的知识,训练和发展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狠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入手,对于培养学生“求实、合作和创新”等科学精神,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较好效果。
一、狠抓要求的落实,引导诚信公正、守规则在进行第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小小的任务,让他们运用以前所学过的“让纸站起来”的知识,“改变一张纸条的形状,能够把一个厚厚的硬皮本完全地支撑起来”、“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活动前,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为了公平起见,无论这张纸改变成什么形状,必须保证纸是单层的。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同学把纸条卷成了一个多层的圆柱形的纸筒。
这时教师意识到,自己提出的要求,有的同学没有理解。
这时,教师从学生的手中借来那个纸筒,展示给学生观察。
并对学生们说:“我要打扰大家一下”、“非常抱歉的让大家停下来,帮我看看这个纸筒符合要求吗?”学生们一下就指出了其中的问题。
科学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科学德育渗透实施方案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日益便捷,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青少年的道德观念逐渐淡化,缺乏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加强科学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学校应当加强科学德育课程的设置。
通过将科学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还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家长应当注重对孩子进行科学德育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同时,家长也应当注重对孩子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此外,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科学德育的重要因素。
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社会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德育引导和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知识和道德修养的机会,使他们在社会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熏陶和培养。
总之,科学德育渗透实施方案的落实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关注科学德育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和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素养和道德行为。
首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学风格、态度等,塑造道德榜样形象,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同时,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德育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例如,当教授生物学中的生态环保时,可以让学生从道德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以及每个人应该怎样履行环保的责任。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
在科学课堂中,可以通过讲述和讨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道德问题,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例如,讨论科学家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科学实验中的道德问题、遗传科学中的伦理问题等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来解决道德问题。
例如,在学习动物保护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参与救助流浪动物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乐趣,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
科学是客观、合理、严谨的,要做到客观,就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不带有主观偏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同时,要强调科学实验中的安全和诚信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同时要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抄袭、不欺骗等诚信行为。
最后,通过学习小学科学学科中的科学发展历程和科学家的伦理道德问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敬佩之情,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品质和精神。
德育融入学科教学教案
德育融入学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 难点:如何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讲解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强调德育元素。
3.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学科知识和德育元素。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3. 案例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4. 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表现评价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PPT: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和知识点展示。
2. 视频资料: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 网站资源:提供相关网站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 教学工具:如黑板、白板等,方便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科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讲解、课堂互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德育水平。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德育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围绕“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展开,旨在通过数学学科的教授,不仅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具体任务包括:通过数学公理、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史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公平竞争意识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对周围世界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对道德、伦理问题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较好的时机和条件。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兴趣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德育元素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在道德、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论证能力;(3)使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数学建模、数形结合等;(4)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表达;(3)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2)通过数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意识,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5)注重德育教育,将道德、伦理观念融入数学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6)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严谨、勤奋、自律的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如何在科学课上开展德育工作
义和 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 值观 以及科 学精神 、 科 学方法 、 科学态 中, 我坚持 培养理 性精神 , 能通过对感 性材料 的思考 、 分析程作为 以培 养学生 科学素 养为宗 旨 粗取精 , 去伪 存真 , 升华 为理 论 , 然后, 用理论 指导 实践 , 创造 的科 学入 门课程本 身蕴 含着德育 因素 , 突出科学探 究 , 强调学 性地 解 决 问题 … 一 每 次科 学探 究我 都要 求 学生 仔 细观 察实
学校的一切 教育活动 都是在师生 交往 中实 现的 。师 生关 了笑容 , 那是 他们体验 到了 团结 的力量和 团队的精神 。 在一次 系不是单 一 的“ 教” 与“ 学” 的关 系 , 而是一个 多层 面的关 系体
实 验结束 时 ,有一个 小组总结 到 : “ 通过 这次实验 我还真 正感 系 , 是 由教学关 系 、 管 理关系 、 道德关 系、 心理 关系乃至法 律关 受 到 了合 作重要性 , 组 员之间分工 合作 , 各司其职 , 相 互帮助 , 系、 个 人关系等多 个层面的关 系所构成 。 师 生关系是处 在一定
生 自身的主动 学习 , 使它 的内涵更显 丰富。因此 , 科 学课堂教 验 ,捕捉 实验 中出现 的一些细节 ,并对观 察到 的现 象反复 实
学的德 育渗透不 是个可 有可无的软任 务 ,而 是一个必 须 引起 验 , 反复验证 , 用 学过 的知识来解 释之 。在 这些活动 学生也总
例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例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者:李卓来源:《教育界·上旬》2014年第01期【摘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思维及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有益的实验探索活动来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德。
【关键词】新课标科学教学德育渗透途径“教之道,德为先”,大量的事实证明:“有知识,并不等于有德行。
”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德育是重中之重。
德育为五育之首,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同时,把德育加进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渗透德育,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
所谓渗透,就是指不作系统讲授,在进行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语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本学年在课堂常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点做的:一、课前准备与课堂活动中渗透德育小学科学课涉及到科学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这几大领域,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明显或不明显的德育题材的学习内容。
在备课时,我们就要有德育意识,在准备教学活动、学习材料或实验材料时更要考虑设计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相适应的德育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当进行到与德育有关的环节时,要想办法不露痕迹的将德育渗透进教学材料、师生活动中。
以生命世界为例,教材中就有多处涉及德育活动。
比如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第三课“大树和小草”,最好选择修剪下来的植物枝条和田间地头的狗尾草来观察,第五课“植物的叶”中动员学生在校园里捡拾落叶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设计和实践活动。
《动物》单元中第一课“寻访小动物”教学中,观察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讨论清楚怎样去寻访小动物,活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后达成共识: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和不惊扰小动物、不破坏小动物们生活的环境、注意自身安全等。
孩子们经历这样的活动形成的印象肯定会特别深刻。
二、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低,社会经验又少,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同一班级存在差异,同一年级不同班级也存在差异,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教授,得从实际出发,恰当地设计三维教学目标,适时地渗透德育。
初中科学德育教案
初中科学德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4.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品质,如诚实、严谨、合作等。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实验和观察3. 科学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了解这些科学现象的?从而引出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探究科学现象(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3.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各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总结科学探究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探究活动中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交流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四、讲解科学道德品质(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科学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如诚实、严谨、合作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在科学探究中体现这些道德品质?3.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科学道德品质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撰写科学日记,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实验操作等。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科学日记:通过阅读学生的科学日记,了解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道德品质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范文(通用4篇)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范文(通用4篇)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篇1说起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大家脑中或许会闪过牵强附会四个字。
因为数学似乎没有语文学科中俯拾皆是的德育资源,也没有音美学科中覆盖全程的美育渗透。
其实,不然,真正深入到数学学科中,你就会发现,数学中的德育内容不仅全面,还有极强的说服力。
若其他学科的德育是以情动人居多,则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是以理服人为上。
数学从内容到思想方法都充满了唯物辩证法。
数学思维的训练使人的思维逐步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组织性、批判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这使学生受益终身。
数学发展史中那些辉煌灿烂的成就足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数学习题中也有很多关于环保、互助、爱国、爱家等德育素材,这些信息提供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计算,最具说服力、最真切。
现在只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的案例:案例1:让学生进入数学的角色情景,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自信心、责任心。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在A班上第一节数学课。
学生放松两天后,躁动的心尚未平静,加之又是节稍显枯燥的计算练习课,教室中凳子吱呀不停,小声说话的声音不断。
我便也有些烦躁起来,连吓带哄地领着学生做到课本40页第3题。
题目提供了这些信息:二年级198人,三年级270人,四年级201人,五年级281人,他们要去儿童剧场看电影,剧场能容纳500人,问题: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需要安排几场?我让学生先读题目,他们个个有气无力。
再让读一遍,读得还是很勉强。
读完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等了片刻,举手者寥寥无几。
叫了一个学生,陈述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似听非听,漫不经心。
看着学生茫然又漠然的眼神,耐着性子领着说了一遍,又问了几个学生,还是说不太清楚,看到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效果却不好,心中非常窝火,忍不住又批评了学生几句。
如此这般,折腾掉不少时间,下课铃响了,预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带着沮丧的心情来到B班,准备上今天的第二节数学课。
看着那些在课间游戏时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觉得刚才的发火多么可笑!浪费时间,破坏心情!这么小的孩子,前面说完后面忘,生气发火只是做了无用功,何苦!想到此,我调整了心态,微笑着面对孩子们。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
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
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时机。
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应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1、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
最根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
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
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在小组实验?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让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
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
〞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
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
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方案,实验时要细致等等。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学 (4)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数学不仅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共识。
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数学教育也不能例外。
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立德树人与小学数学教育1. 立德树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培育造就大批具有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动力和责任担当的人才。
根据教育部2007年发布的《印发〈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2007-2010年)〉的通知》指出,教育应该融入高水平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这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立德树人”,意味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强调道德品质的塑造和品德教育。
在教育实践中,立德树人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要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科精神、课堂氛围等多种教育方式全面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引导,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我认知和道德水平。
2. 小学数学教育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点领域之一。
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理念主要有启发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小学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科学教育一样都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
在传授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为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理念、优雅的情感,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实现1.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激情教育的实质是是人的发展,而塑造人的德育就更是一个艰难而重要的过程。
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值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赋予其正确的道德意识。
教师应当以激情、热情、爱心和理念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并给学生举国自豪的科技文明感等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计划经济制度的美好愿景,激发他们的自信、自尊和自爱.2. 教师要重视丰富课堂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不仅可以更形象、更深刻、更有趣地传递知识符号、渗透良好的德育教育,在推广数学原理思维的同时,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沟通家庭,构建健康文化的教育氛围。
学科实施德育教育渗透方案
官池镇拜家小学学科实施德育渗透透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二、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1、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
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学科学习渗透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教材。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4)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5)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3、结合课堂练习应用渗透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4、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
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从而提高育人质量。
三、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的行为习惯教育;3、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4、渗透爱国主义教育;5、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四、学科德育渗透要求1、学校、德育工作者、学科教师要端正德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育人观,正确评价学生。
冀人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冀人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一、导言科学学科作为小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使命。
在四年级下册的科学学科教学中,要重视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积极态度。
本文将就如何在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提出一些计划和建议。
二、课程设置1.科学知识传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科学知识。
2.科学实验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知识。
在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发现科学规律。
3.科学思维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德育渗透计划1.强化责任意识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实验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承担责任的能力。
2.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3.弘扬勤奋精神在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实验中,要弘扬勤奋精神,让学生明白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教育他们愿意努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
4.提倡诚实守信在实验中,要提倡学生诚实守信,让他们明白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诚实正直的品德。
5.强化安全意识在实验中,要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实验中的安全规则和措施对于他们自身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和科学家背后的品德修养,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勇气。
2.互动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讨论,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
德育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
小学德育工作是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要求,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进行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要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此,我校坚持五育并重、德育为先,抓好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德育学科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德育学科包括课程方面——思想品德、活动方面——班队会、环境方面——校园文化等。
德育学科是小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德育学科中我主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的渗透。
1、抓住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进行系统渗透。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按照《思想品德》教材的编排体系,我们分阶段、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的渗透。
对低年级的学生侧重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的思想渗透;对中年级的学生侧重进行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英雄的思想渗透;对高年级学生侧重进行勤俭节约、正直善良、团结互助、自立自强的思想渗透。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系统渗透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工作之中。
例如:第十一册教材第一课《自立自强》讲的是毛泽东18岁时立志苦读和24岁时深入社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本领的两件事,向学生渗透自立自强是一种不依赖他人或环境,靠自己的才能和劳动去开拓生活、创造事业的思想,从而使学生懂得没有自立自强的品德和精神,很难事业有成。
2、抓住班级、少先队活动,进行重点渗透。
班级、少先队活动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我校一直注重少先队阵地的建设和开发,明确重点,正常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
爱国始于爱乡,我们利用菱塘是全省唯一的回族乡的民族特色,抓住我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一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为了向人们宣传家乡,使人们了解菱塘,六(1)中队智多星小队在探究、体验、创新实践活动中,设计了“让我们的回族乡更亮丽”的主题活动,这一活动少先队员们首先调查走访——认识菱塘,其次实践体验——宣传菱塘,最后提出建议——发展菱塘。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 种方式进行德育渗透。例如,通过科 学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科学家 的故事、科学史实等,培养学生的科 学精神和人文素养;通过科学与社会 、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环保意识。
德育渗透的效果
通过德育渗透,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 道德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更加 热爱科学,更加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 ,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和珍惜生命。同 时,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探索未知领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案例三
总结词:环保意识
详细描述:在环保主题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环保知识、参与环保实践等方式,增强环保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
垃圾分类与处理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方法, 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
03
德育渗透的方法与策略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小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 素,如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发展的历 程等,可以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德育渗 透。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 受科学发展的艰辛与不易,培养学生 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促进全面发展
德育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渗透,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还需要 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适应社会需求 的必然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还具有人文性,蕴含着一定的人类生活精神,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三年级《人与植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适时融入了德育渗透的教育。
案例描述与分析
教学情景一:观察大树。
我带领同学们分组选择了校园里的松树、柳树、丁香树等树木作为观察对象。
可以用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如(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然后整理观察笔记。
各组汇报交流自己观察的不同的树木。
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
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
学生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远观树的整体形态,大树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了解了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它们生长在
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同学们观察大树的兴趣浓厚,享受着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特别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制订小组观察计划,利用感官和放大镜、皮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观察大树,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到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结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在班级交流中闪光。
通过这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简单的说教,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点自然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努力争取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