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题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题。
教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究和验证化学原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还不够熟练,对一些实验技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原理,体验化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
2.实验技能的提升。
3.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酸碱溶液、指示剂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实验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与实验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共19张PPT)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 1/8/11 2021/8/ 112021 /8/112 021/8/1 1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⑵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 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 的含 量高。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课题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课前预习】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课堂探究】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思考:(1)你所列举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2)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
(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
2.阅读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1)熔点和沸点(2)密度3. 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4.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是否有关系呢?独立完成习题,然后交流讨论:(1)仔细辨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分别说明理由。
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B. 硫在点燃的条件下能燃烧C.酒精挥发变成了酒精蒸气D. 酒精易挥发(2)试比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5.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你的猜想:(2)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物质,由物质具有的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3)探究结论:氧气可,二氧化碳可用来,说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了物质的性质。
你的收获:【有效训练】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铁能传热导电B. 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酒精可作燃料B.铜丝可做导线C.金钢石制作刀具D. 钢材制铁轨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A.水和食醋B.铜片和铝片C. 水和澄清石灰水D.铁粉和食盐4.坚硬的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把灼热的金刚石放入液态氧气中,金刚石可以燃烧。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
准备收集气体
步骤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 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
现象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 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 灭 结论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 多,呼出的气体含 量很少
步骤4
取两个集气瓶,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 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现 空气瓶中石灰水无明显变 象 化,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 变浑浊 结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 论 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碳含量较多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方案三:
吹气
吸气
澄清的石灰水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人呼吸
方案四:
吸气 澄 清 的 石 灰 水 呼气
吸气
呼气
澄清的石灰水
吸气:左手捏胶 皮管,右手松开。 呼气:右手捏胶 皮管,左手松开。
2、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 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步骤1
收集两瓶空气样品。
步骤2
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①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 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 放在实验桌上
、 复习提问
外焰 、 内焰 、 焰心 三层, 1.蜡烛火焰分: 外焰 温度最高,焰心 温度最低。 2.如何操作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壁 上有水珠出现,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3.如何操作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比空气中多
燃着的木条慢慢 熄灭
燃着的木条较快 熄灭
呼出气体中含氧气比空 气中少
被呼气的玻璃片上 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比
有水雾出现,放在 空气中的另一块玻
空气中多
璃片上无明显现象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蜡烛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
⑶有一股白 烟 ,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 气 化后 的蜡烛蒸气被点燃,白烟是石蜡 蒸汽 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化学学习的三大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通过对实验
(3)烟与雾的区别:烟——固体小颗粒 雾——小液滴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实验前) 1)蜡烛的颜色、状态、 气味。 2)用小刀切割观察硬度。 3)将蜡烛放入水中
观察蜡烛的密度、水溶性。
组成: 石蜡和棉线 颜色: 白色
状态: 固态
气味:稍有气味
硬度: 较小 密度: 比水小
水溶性:难溶于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 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 。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 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 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 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关信息: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 浑浊,下述实验中石灰水越浑浊,说明 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 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二课时)》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走进化学世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二课时
讲解人:XXX 时间:20XX.X.XX
CONTENT
01 .学习目标
03 .合作探究
02 .新课导入
04 .拓展延伸
0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一定方案进行实验, 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 3.认识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 悦。
的是( C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玻璃上有水珠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D.证明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证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3.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 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 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燃着的木条慢慢熄灭
燃着的木条较快熄灭
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 现,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无 明显现象
结论
呼出气体中的二 氧化碳比空气中 多
呼出气体中的氧气 比空气中少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 气比空气中多
(五)解释与结论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02 新课导入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吸入的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11张PPT)
探究一、对蜡烛点燃前的探究
观察
取一支蜡烛,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
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小结 (1)蜡烛由什么组成?
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
(2)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
探究二、对点燃蜡烛的探究
探究1、蜡烛的火焰 外焰 内焰
焰心
探究2: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4、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 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 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
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 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 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 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 功的喜悦。
提出问题:蜡烛的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进行猜想: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入
设计实验:火焰中,1秒后取出,观察、比较
其不同部位被烧焦程度。
结 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探究3:蜡烛燃烧的产物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进行猜想:是水和二氧化碳
分别取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和 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二课时)
A
B
C
D
解析: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于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
伸入其中,更不能接触试管壁。
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 初次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实际倒 出液体的体积( B )
A.小于8mL B.大于8mL C.等于8mL D.无法判断
取用化学试剂时需要注意“三不”原则。
节约试剂 规定取用试剂的量时,按规定取用; 未规定取用试剂的量时,注意节约试剂。
固体试剂铺满 试管底部
液体试剂取 1~2 mL
处理规则
不能放回原瓶
对于实验时剩余的试剂
不能随意丢弃 不能拿出实验室
要放入指定容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察下列试剂状态和所用试剂瓶,你有什么发现?
蒸馏水
双氧水
硫酸铜 碳酸钠
蒸馏水
双氧水
硫酸铜 碳酸钠
细口瓶盛放 液体试剂
广口瓶盛放 固体试剂
下列是常用的固体试剂,观察其外形,你有什么发现? 大理石 金属锌粒 碳酸钠 硫酸铜
大理石 金属锌粒 碳酸钠 硫酸铜
块状
较大颗粒 粉末状
晶体
块状固体试剂的取用
粉末状固体试剂的取用
形状
选用仪器
块状或 镊子
较大颗粒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一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九上化学 RJ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试剂的取用规则,学会粉末状固体和块状 固体的取用方法; 2.学会用量筒、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试剂的方法以及倾 倒液体试剂的操作。
课堂导入
做实验时我们不能把整瓶试剂直接拿来使用,那么装 在试剂瓶中的试剂怎么取出来呢?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5.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 序为( ) ①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 ,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② 把盛满水的集气 瓶连同玻璃片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 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 住 ④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 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干燥玻璃片有水雾
……
水蒸气含量高
6
1.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1)
(2)
(3)
7
2.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
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加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呼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多
8
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实验反思:
1.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什么? 2.比较含水蒸气多少的实验,你还有其它的实验设计 吗?
展示提升:
1.以上三组实验在设计方法上有哪些类似之处?
2.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能概括出科学探究过程的必 要环节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 验得来。
——伽利略(意大利)
A、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6.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 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 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 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 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布置作业:完成本次探究的实验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结 论: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探究三:对熄灭蜡烛的探究
设计实验:观 柴察去蜡点烛燃熄蜡灭烛时刚有熄什灭么时现 产象 生发 的生 白。 烟用 ,火蜡
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熄 烟灭,蜡蜡烛烛时会,重产新生燃白烧烟起, 来用 。火柴去点白
结
探究一、对蜡烛点燃前的探究
观察
取一支蜡烛,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
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小结 (1)蜡烛由什么组成?
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
(2)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
探究二、对点燃蜡烛的探究
探究1、蜡烛的火焰 外焰 内焰
焰心
探究2: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3、点燃蜡烛时 (1)蜡烛的火焰分 三 层, 最外层 最明亮, 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焰心 温度最低,所 以,实验室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常用酒精 灯的 火焰的外焰 。
(2)用一只干燥(冷)的烧杯和一只用澄清 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片刻,发现烧杯内壁出现了 水雾 和澄清 石灰水 变浑浊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水 和 二氧化碳 。
提出问题:蜡烛的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进行猜想: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入
设计实验:火焰中,1秒后取出,观察、比较
其不同部位被烧焦程度。
结 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探究3:蜡烛燃烧的产物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进行猜想:是水和二氧化碳
分别取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和 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
4、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 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优秀课件-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5.(知识点2、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 象的是 ( B )
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能力提升
6.(知识点2、3)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
化碳这三瓶无色气体的是 ( C )
A.分别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三瓶气体
B.闻气体的气味
空气 无变化
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 氧气 燃烧更旺
小试身手
【云南中考改编】下图是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探 究的改进实验,装置A、B中的溶液均为澄清石灰水,请根 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连续吸入和呼出气体一段时间后, ___A__(填“A‘或“B”)瓶内的石灰水 变化明显,原因是_二__氧__化__碳__能__使__澄_清__ 石_灰__水__变__浑__浊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空__ 气_中__二__氧__化__碳__的__含__量__比__呼__出__气__体__中__二__氧__化__碳__的__含__量__小________。 (2)吸气时看到的现象是__B_瓶__内__的__石__灰__水__中__有__气__泡__冒__出_____。
呼出的气体中只含有较少的氧气,不能使木条燃烧的更旺
易错笔记
×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解释: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也不能用实验结论代替实
验现象。
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了呼出气体中二氧化
× 碳的含量多。( ) 解释: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稀有气体等
常考点三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题源:教材P14“探究” 例3 [江苏常州中考改编]小李同学和王老师为探究人体 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小李 同学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 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 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能认识酒精灯、给物质加热、仪器装置的连接、玻璃仪器的洗涤的基本实验操作2.能独立或与同伴合作进行简单实验操作并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
3.通过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仪器装置的连接和洗涤玻璃仪器等操作;2.认识化学学习的特点。
教学难点:1.气密性检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内容的特点,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观察相结合,实验操作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试管、酒精灯、导管、试管架、试管夹、橡胶塞、胶皮管等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进化学实验室,学习了部分仪器的使用和化学试剂的取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在化学实验中常用到加热操作,那么如何给物质加热呢?【活动一】物质的加热[过渡]生活中有很多加热的方法,例如柴火加热、天然气加热、电加热、微波加热等,而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加热仪器,我们先来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酒精灯的使用教师活动1.展示酒精灯2.介绍酒精灯的构造3.演示点燃酒精灯的操作过程4.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于火焰中,观察火柴梗的变化。
5.归纳总结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如何加热试管中的液体?2.给物质加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1.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过程2.归纳总结给液体加热时操作注意事项(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内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夹在距试管口1/4-1/3处,加热时,手指不要放短柄上;(3)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约45 角,以增大受热面积;(4)加热时,应先夹住试管在酒精灯的外焰来回移动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固定加热,不要使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炸裂;1.阅读课本19页,说明加热试管内的液体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单元 课题二 各种电子元器件引脚成型(4课时)
课题二各种电子元器件引脚成型、插装及焊接一、课程性质:实训课二、实训课时:4课时三、实训耗材:5元/人四、实训目标:通过本课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电子元器件引脚成型、插装及焊接标准和技术,为制作各种实际电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实训重点、难点元器件引脚成型标准、插装标准、印制电路板的焊接工艺六、实训内容第一部分、理论讲解(一)、元器件引脚成型标准:1.所有元器件引脚均不得从根部弯曲,一般应留1.5mm以上,以防止引线折断或被拉出。
2.弯曲处的圆角半径 R 应要大于两倍的引脚直径。
以减少弯折处的机械应力。
对立式安装,引线弯曲半径r应大于元器件的外形半径。
3.对卧式安装元器件,弯曲后的两根引线要与元件本体垂直,两引线左右弯折要对称,引出线要平行,其间的距离应与印制电路板两焊盘孔的距离相等。
4.元器件引线成型后,其标志符号应在查看方便的位置。
5.对于自动焊接方式,可能会出现因振动使元器件歪斜或浮起等缺陷,宜采用具有弯弧形的阴线。
6.晶体管及其他在焊接过程中对热敏感的元器件其引线可做成圆环形,以加长引线,减少热冲击。
(二)、元器件插装标准1.元器件的插装应遵循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先低后高,先里后外的原则,这样有利于插装的顺利进行。
2.电阻、电容、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插装应使标记和色码朝上,易于辨认。
3.有极性的元器件有极性按标记方向决定插装方向。
4.元器件间的间距不能小于 1mm ,引线间隔要大于 2mm 。
5.水平插装时,当元器件的引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小于印制电路板上的安装孔距时,应先将引线弯成一定形状,并根据需要加装套管,电阻元件水平插装时,功率小于1W的电阻元件可贴近印制电路板平面插装,功率较大的电阻元件要求元件距离印制电路板平面2mm,以利于元件散热。
6.涤纶电容、瓷介、云母电容、电解电容及三极管等元器件立式安装时,引线不能保留太长,以提高元器件的稳定性,但也不能过短,以免过热损坏元器件,一般要求距离板面2-3mm,并注意电解电容的极性不能插错。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习(含参考答案)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 A.先熔化 B.再发出黄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
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判断蜡烛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 A.B.C 均是描述了蜡烛燃烧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 依据;而选项 D 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 D 考点:蜡烛燃烧的探究 2.下列有关蜡烛性质或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蜡烛呈液态,不溶于水 B.常温下,蜡烛呈固态,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 A 关于常温下蜡烛呈液态的描述显然是错误的,该选项排除,选项 B 常温下蜡烛易溶于水 的判断错误,排除该选项,选项 C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检测该气体的特征 反应,该选项正确,选项 D 白烟中含有高温液态的蜡烛,是可以点燃的。 考点:蜡烛燃烧的探究 3.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 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蜡烛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该白烟 具有可燃性不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和水蒸气,它是石蜡的固体颗粒。故选 D。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 4.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