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资料

合集下载

法律知识大全资料

法律知识大全资料

法律知识大全资料
1、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基本民法,于1986年10月9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86年12月4日公布实施,是我国民法典的基础,共分为七编,共计9千多字,全面规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

2、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民法,于1980年9月10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81年4月10日公布实施,共计十七章,全面规定了有关婚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

3、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民法,于1999年3月15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99年4月15日公布实施,共计三十章,全面规定了有关合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

4、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刑法,于1979年12月2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80年1月1日公布实施,共计三百章,全面规定了有关刑事案件的基本原则
和基本规定。

5、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民法,于1991年7月1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91年7月1
日公布实施,共计三百章,全面规定了有关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

民法典宣传资料民法典宣传标语

民法典宣传资料民法典宣传标语

民法典宣传资料民法典宣传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它的颁布实施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法典,以下为大家提供一些民法典的宣传资料和宣传标语。

一、民法典的重要意义1、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 5000 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

2、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它的颁布实施,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3、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二、民法典的主要内容1、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

2、物权编:规定了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保护等规则,明确了物权的种类和内容。

3、合同编:调整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规范了各类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行为。

4、人格权编:对人格权的类型、内容、保护方式等作出了规定,强化了对人格尊严的保护。

5、婚姻家庭编:规范了婚姻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

6、继承编:规定了继承的方式、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遗产的处理等规则。

7、侵权责任编:规定了侵权行为的构成、责任承担方式以及损害赔偿等内容,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成人高考民法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民法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民法复习资料在当前社会,成人高考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考试方式,许多人通过此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水平。

而如何备考成人高考也成为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其中,民法作为重要的考试内容之一,也是备考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部分。

本文将分享一些成人高考民法复习资料以及备考技巧。

一、民法学的基础知识民法学是指国家所设的民事律师、普通法院的经营诉讼案件所必备的法律基础知识。

其涵盖范围包括民事法律、民法、合同法、侵权法等。

其中,最核心的内容莫过于民法。

民法包括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是民事经济活动的基石。

因此,成人高考民法考试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要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民法,考生应该先了解民法学的相关定义和基础知识,如何适当地理解和应用经典的民法基本理论和平台,进行重点复习和考试。

二、民法学的基本架构民法学的基本架构包括民法的起源、发展和体系等方面,这些都是成人高考民法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对民法的起源和发展有全面清晰的认识,还要对民法体系的概念和基础知识有充分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资料和学术课堂进行查看和学习,这样可以加强对民法学的基本架构的认知和理解。

三、重难点的掌握在民法考试过程中,重点难点内容的掌握也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高考民法考试的试卷会涉及到很多难点和变化点,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着重关注和复习一些常考的重点难点。

这样可以提高考试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水平。

四、加强练习和模拟考试考生还可以通过练习和模拟考试来加强备考过程。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针对一些重要的考点练习,如侵权责任、抚养、监护等常考内容,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在模拟考试过程中,也可以对自己的状态进行检查,并调整备考计划。

五、总结和复习在备考结束后,考生应该及时对备考过程进行总结和复习。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考场所学习内容,还可以对备战过程中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此外,可以结合怎样复习民法内容这个问题,合理地规划时间和复习方式,也是成人高考民法考试备考过程的关键之一。

民法典知识宣传普及宣传资料

民法典知识宣传普及宣传资料

民法典知识宣传普及宣传资料
以下是民法典知识宣传普及宣传资料的示例:
标题:了解民法典保护我们的权益
第一页:
-民法典是一部全面规定我国民事关系的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典涵盖了财产权、婚姻家庭、继承等多个方面的法律规定,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权益保护。

第二页:
主题:财产权保护
-民法典确认财产权享有平等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他人合法的财产权。

-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妥善管理自己的财产,并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第三页:
主题:婚姻家庭权益
-民法典重视婚姻家庭的法律保护,强调夫妻共同的权利和义务,倡导平等、和睦的婚姻关系。

-我们应当珍视家庭关系,尊重爱情和婚姻自由,共同承担责任,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

第四页:
主题:继承权益
-民法典明确了继承权的规定,保障合法继承人的权益,维护家族的正当继承传承。

-我们应当了解继承权益,制定遗嘱、规划财产,在尊重家庭意愿的基础上合理继承。

第五页:
-民法典是我们的守护者,建立了公平、正义的民事法律体系,为我们提供了权益保护的基础。

-我们应当学习和了解民法典,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他人权益,共同营造和谐法治的社会环境。

末页:
-如果您想要详细了解民法典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法律文本或咨询专业法律机构。

-让我们共同保护我们的权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的宣传资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制作宣传资料时,应注意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案例和图表等形式,以吸引读者的兴趣,促进知识的普及和理解。

民法复习资料(整理版)

民法复习资料(整理版)

民法复习资料(整理版)⼀、为什么说民法是权利法?民法最基本的职能在于对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

民法以权利为核⼼,民法的体系以权利为基本框架,民法通过权利确认为规则,民法的使命是维护私权利。

⼆、试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即观察、处理民法问题的准绳。

它是民事⽴法、民事司法与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是民法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表达了民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度抽象的、最⼀般的民事⾏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

平等原则:也称法律地位平等。

民事主体资格平等;民事主体进⾏民事活动平等相待;民事主体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私法⾃治原则:⼜称⾃治原则。

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的⾃由基于其意志进⾏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核⼼是确认和保障民事主体的⾃由。

公平原则: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衡量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民事权利义务及民事责任承担。

诚实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应忠诚、守信、谨慎维护对⽅利益、满⾜对⽅的正当期待、给对⽅提供必要的信息等。

它是基本道德规范在法律上的体现。

公序良俗原则:指民事主体⼀切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三、简述民事⾏为的概念民事⾏为指以意思表⽰为核⼼要素的表⽰⾏为。

指民事主体实现个⼈⾃由的⼿段。

民事⾏为成⽴包含当事⼈和意思表⽰。

四、民事⾏为的成⽴与⽣效有何区别?民事⾏为成⽴:指某种民事⾏为符合民事⾏为构成要素的客观情况。

民事⾏为的⽣效:指已经成⽴的民事⾏为产⽣当事⼈预期的法律效⼒。

即对特定当事⼈具有拘束⼒。

民事⾏为的成⽴与⽣效的区别:1、着眼点不同(民事⾏为成⽴为事实判断;民事⾏为⽣效为价值判断);2、构成要件不同;3、效⼒不同;4、发⽣的时间不同五、效⼒存在缺陷民事⾏为主要有哪些类型?绝对⽆效的民事⾏为是指已经成⽴的民事⾏为严重⽋缺民事⾏为⽣效要件,因⽽⾃始、绝对、确定、当然不按照⾏为⼈设⽴、变更和终⽌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发⽣效⼒的民事⾏为。

民法知识点总结书推荐

民法知识点总结书推荐

民法知识点总结书推荐1. 《民法概论》该书是一本介绍民法基本概念和原则的入门读物,适合初学者阅读。

书中详细介绍了民法的历史渊源、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相关制度。

通过对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解释,使读者能够对民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民法典》这本书是对中国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解读书籍。

该书通过对民法典各个条款的解释和分析,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民法典的内容和相关规定。

书中还对民法典条文之间的关系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有助于读者对民法典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合同法》合同法是民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企业家、法律从业人员和学生来说,了解合同法是非常重要的。

该书详细介绍了合同法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效力和解释等内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读者能够了解合同法的具体应用。

4. 《物权法》物权法也是民法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房地产从业人员和法律从业人员来说,了解物权法是必不可少的。

该书详细介绍了物权法的基本概念、物权的种类、取得和行使等内容,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解析,使读者能够了解物权法的具体适用。

5. 《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是民法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保险从业人员和法律从业人员来说,了解侵权责任法是非常重要的。

该书详细介绍了侵权责任法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赔偿范围和辩护等内容,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解析,使读者能够了解侵权责任法的具体适用。

以上几本书是我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和从业经验所推荐的民法知识点总结书籍,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不过,这些书籍只是民法领域中的入门读物,想要深入学习民法还需要结合学校教材和相关法律条文进行深入研究。

希望读者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多多参考不同的书籍和资料,形成自己的全面理解。

民法孟献贵2024讲义pdf

民法孟献贵2024讲义pdf

民法孟献贵2024讲义pdf 标题:民法孟献贵2024讲义PDF
引言概述:
《民法孟献贵2024讲义PDF》是一本关于民法学的教学资料,由知名法学家孟献贵编写。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该讲义的内容与特点。

正文内容:
1. 第一大点:讲义概述
1.1 讲义的编写目的和背景
1.2 讲义的适用范围和读者对象
1.3 讲义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安排
2. 第二大点:民法基本理论
2.1 民法的概念和历史渊源
2.2 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3 民法的分类和体系
3. 第三大点:民法主要内容
3.1 民法的一般规定
3.2 民法的物权编
3.3 民法的债权编
3.4 民法的合同编
3.5 民法的侵权责任编
4. 第四大点:讲义的特点与亮点
4.1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分析
4.2 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入解析
4.3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引用和解读
4.4 与其他学者观点的对比与讨论
4.5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
5. 第五大点:讲义的应用与推广
5.1 讲义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5.2 讲义在法律实务中的指导作用
5.3 讲义的推广与传播方式
总结:
综上所述,《民法孟献贵2024讲义PDF》是一本内容丰富、理论实践结合的法学教材。

通过对民法基本理论、主要内容以及相关案例的深入解析,该讲义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法学知识,并通过与其他学者观点的对比与讨论,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思考。

同时,讲义还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法学教育和法律实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适当的推广与传播方式,该讲义能够更广泛地影响和受益于法学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

民法重点名词解释doc资料

民法重点名词解释doc资料

民法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不仅包括形式上的民法或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规和其他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我国民法的指导思想,是我国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进行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

3)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换句话说,当社会关系被民法调整时,便形成一种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这种权利和义务又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从而形成了拘束双方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正是通过民事法律关系实现其对社会关系调整的职能的。

4)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公民和法人等。

实践中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组织体或非法人组织被视为民事主体。

国家是特殊的民事主体。

5)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

6)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事物。

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有:物、行为(不行为)、智力成果和特定的精神利益。

7)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

只有为法律规定或承认的并能产生民事后果的那些事实,才能成为法律事实;只有一定的法律事实发生,才能在当事人之间发生一定的法律关系或者使原来的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

法律事实可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8)事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客观现象,即这些事实的出现与否,是当事人无法预见或控制的。

依据我国民法能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事件有:1、自然人死亡的事实;2、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事实;3、时间经过的法律事实。

9)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一资料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一资料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一资料民法是一门涉及个人和财产关系的法律学科,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民法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一学生需要掌握的民法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规定。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关系1. 法律权利:指个人或组织按照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益。

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人格权利等。

2. 法律关系:指各方在法律上相互发生联系、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现象。

二、民事主体和民事行为1. 民事主体: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 民事行为:指个人或组织与他人在民事关系上进行的意思表示和意思表示所导致的行为。

三、民法责任和民事法律行为1. 民法责任: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主要包括合同责任、侵权责任和不当得利责任等。

2. 民事法律行为:指个人或组织在民事关系上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包括合同、侵权行为等。

四、合同法基本原则和合同的成立与履行1. 合同法基本原则:自愿原则、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等。

2. 合同的成立与履行:成立要件、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履行等。

五、侵权责任和民事赔偿1. 侵权责任:指因违反法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主要包括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的形成条件等。

2. 民事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应由侵权人向受害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六、不当得利和不当得利的返还1. 不当得利:指通过违反法律规定而获得的利益。

2. 不当得利的返还:依法将不当得利返还给受损害人,恢复原始的权益状况。

七、继承法基本概念和继承的方式1. 继承法基本概念:指个人的财产在其死后依法转移给其继承人的制度。

2. 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等。

八、民法诉讼和协商解决纠纷1. 民法诉讼:当个人或组织在民事关系上发生争议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协商解决纠纷:当争议发生时,通过协商和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减少诉讼成本。

民法典宣传资料

民法典宣传资料

民法典宣传资料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民法典”命名的法典,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法典性质的法律规范,它对私人关系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综合、系统、统一的规范。

本文将通过介绍民法典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向广大人民宣传民法典相关知识。

民法典的重要性民法典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法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统合法律规范民法典实现了自身内部进行了综合、统一的规范。

同时,它对纠纷解决方式进行了归纳和概括,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各方面的法律规范,促进了法律的规范化、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普及。

2.维护公平正义民法典在强化个人权益保护的同时,对民事关系的处理也更加规范。

它的规范强硬、权益保护背景背离,使得人民在生产、生活、交往等环节更加清晰明了,避免了不公不正的行为或协定出现。

3.提高法律质量民法典作为国家基本法律,为其他事项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提供了基础和准则。

它对我国法律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意义举足轻重。

民法典的影响民法典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遏制不当行为民法典对人民行为进行了更加全面、规范的规范和规定。

这些规范和规定将更多地引导人们行为方向,贡献于遏制不当、不公、不正的行为。

2.加强事务公开民法典通过在身份认定和身份识别等方面规范要求,让身份合法合规地得到了认证。

对于公开事物,民法典规范相应的行为举止和行动情况,突出了事务公开的作用。

3.保障合法权益民法典在保障人权方面投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机制、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为公民提供法律保障、加强行政机构执法和行政规范。

总结民法典作为法律规范的基础之一,在现代法律制度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和学习民法典,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使自己生活中更加合法合规。

同时,民法典的宣传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法律保障。

民法期末复习资料(全)

民法期末复习资料(全)

1.民法:民方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民法的调整对象: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3.财产关系: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财产关系以社会生产关系为基础4.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的的特点①民事主体在民法上的地位是平等的②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③等价有偿(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在在经济利益上的体现)5.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因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归属关系—物权和财产流转关系(因转移财产而发生的社会关系)流转关系-债权6.人身关系:没有财产内容但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7.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因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而发生的关系)和身份关系(基于一定的身份而产生的社会关系)8.民法的适用范围:①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指民事法律规范在时间上的所具有的法律效力(民法的效力自实施之日发生,至废止之日停止。

法律是否溯及既往,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实施后,对它生效之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即具有溯及力)②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指民事法律规范在地域上所具有的效力③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民事法律规范对于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9.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10.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体现市民社会和商品经济根本要求,贯穿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始终,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11.主要功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12.平等原则(法律地位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平等观念是民法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前提,我国民现行民事立法中规定的平等原则,即属于现代立法上的平等原则:强调民事主体抽象的人格平等。

民法典宣传资料

民法典宣传资料

民法典宣传资料民法典宣传资料1见义勇为免责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伤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我为您整理了《民法典宣传资料》,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民法典宣传资料1见义勇为免责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伤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赋予适当补偿。

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赋予适当补偿。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伤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解读: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

民法典草案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

2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解读: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收入归谁?物权法的规定并不明确,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

民法典草案明确,利用小区业主共有场所产生的收入属于业主共有。

这将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3禁止高利放贷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解读: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民法典草案禁止高利放贷,表明了国家激励人们投资实体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因高利放贷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4保护个人信息规定: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专升本必读篇民法资料

专升本必读篇民法资料

专升本必读篇民法资料第一章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和意义(一)民法的概念及其理论分类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

民法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

1.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广义民法:所有关于民事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其中包括商法;狭义民法:专指除商法之外的民法典。

2.实质意义上的民法与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民法典、各项民事法律、法规等。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系统编撰的民事立法,即按照一定体例编撰、以法典方式命名的民法典。

3.民法典与《民法通则》民法典:系统地把民法的各项制度编撰在一起的立法文件。

传统民法典的典型形式包括:总则、物权法、债权法、亲属法、继承法,如:《德国民法典》。

《民法通则》:我国制定民法典条件尚不成熟条件下民事立法的特殊形式,包括民法典的一般原则性内容。

4.民法与商法民商合一的国家:民法范围涉及国家权力不直接介入的整个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领域,其含义与私法相同。

民商分立的国家:商法与民法并列。

商法:规定商人和商业组织的地位及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律规范。

5.公法与私法公法:以政治、公共秩序、国家利益为内容,以权力为中心,以命令和服从为特点的法律;私法:以民事主体的利益为内容,以权利为核心,以平等自愿为特点的法律。

其含义同广义的民法。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平等主体的概念和特征任何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

依据不同的调整对象,将法律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我国民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法律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

社会关系分为纵向社会关系和横向社会关系。

纵向的社会关系是隶属的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服从、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横向的社会关系是平等的社会关系。

民法典宣传民法典宣传资料

民法典宣传民法典宣传资料

民法典宣传民法典宣传资料民法典是一部关于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法律规范,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总纲。

为了普及民法典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民法典的了解和适用能力,开展民法典宣传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民法典的宣传资料,共计1200字以上。

标题:了解民法典,平等保护您的权益开场白:大家好!近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民事立法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也被誉为“全面、系统、细致、先进、具有我国特色的民事法典”。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民法典,保护自己的权益,今天我们将向大家介绍民法典的基本情况以及几个常见的法律问题。

希望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民法典概述(200字)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总纲,是我国民事活动领域的“大棒”。

民法典涵盖了我国民法事业的方方面面,包括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婚姻家庭、继承等多个领域。

民法典明确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护了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家事纠纷解决(300字)婚姻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纠纷也不可避免地出现。

民法典对于家事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定,特别是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

在解决家事纠纷时,双方应当充分尊重法律,协商解决争议,维护合理合法的权益。

如遇到不能化解的纠纷,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三、个人隐私保护(300字)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个人隐私泄露和侵权问题日益突出。

民法典对于个人隐私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相关机构和个人在收集、使用、披露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并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个人在保护自己的隐私时,也需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如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加强网络安全防范等,以防范隐私泄露和信息侵权。

四、留学生权益保护(300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我国接受高等教育。

为了保护留学生的合法权益,民法典增设了特殊规定,规范了留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四、论述题:44小题,16分。 44.试述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 正确答案: 讲解:民事法律行为简称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1)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是民事法律行为要具备的首要条件。所谓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同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要相适应。就公民来说,已满18周岁的公民,智力、精神状况正常,或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都可以独立进行法律允许的一切民事活动。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性质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与其智力、精神状况、年龄适应的民事行为,其他民事行为则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对法人而言,其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是其所进行的民事活动应与其业务活动性质、范围相适应。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也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主要条件之一。所谓意思表示真实,有两项基本要求,一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与其内心意思相一致;二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行为人自愿作出的,不是在受到他人欺诈、威胁的情况下作出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导致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是确实存在的。例如,从客观方面来看,一方当事人采取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致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双方当事人故意规避法律的行为,或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都是行为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的民事行为要么是无效民事行为,要么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或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做到不违反法律,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这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要求。这里所说的不违反法律,包括行为的内容和形式不违反法律两个方面。行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指行为的动机、目的、内容等要符合法律,行为的形式不违反法律,要求凡是法律上对某种民事法律行为规定必须采取某种形式,行为人必须遵照法律规定的形式,否则,其民事行为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社会公共利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须以不违反公共利益为标准才能受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 正确答案: 讲解:(1)李勇和姚刚之间的委托合同的效力处于待定状态。因为委托合同是双务合同,李勇系限制行为能力人,不具备独立签订委托合同的能力。其签订的合同效力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或拒绝后确定。 (2)李勇与商场签订的买卖合同有效。因为李勇虽然没有行为能力人,但其与商场订立的买卖合同是经过了姚刚的授权,授权行为是单方行为,商场可以根据表见代理主张该合同有效。 (3)行为效力的确认权属于李勇自己。因为一个月后,李勇在法律上就成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其有权决定该合同的效力,无需其法定代理人追认。
?? 正确答案: 讲解:(1)甲与丙之间的债权转让协议有效。 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债权转让协议只需转让人与受让人达成合意,并符合合同的其他有效条件即可生效,无须征得债务人的同意。 甲转让债权于丙并通知债务人乙后,即退出债的关系,丙作为受让人参加到债的关系中来,成为乙新的债权人。 (2)乙的债权人丙可以通过行使代位权实现其债权。 在本案中,由于乙没有其他财产,对享有的到期债权又怠于行使,依本案情形,符合代位权行使条件。
45、五、案例分析题:45~46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0分。 45.李勇系在校学生,16周岁时曾作为姚刚(成年人且精神正常岁零11个月时曾与陈瑞签订过一份买卖合同,内容是李勇用1万元购买陈瑞所卖的一套音响,李勇的父母对此未作任何表示。问: (1)李勇与姚刚之间的委托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2)李用与商场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3)李勇与陈瑞签订合同一个月后,对该合同效力的确认权属于李勇还是其父母?为什么?
46、甲对乙享有30万元的债权,一直催讨未果。后甲因对丙负有债务,即以该30万元债权与丙达成债权转让协议,并将该转让事实通知了乙。当丙向乙主张债权时,乙以该债权转让未经自己同意为由予以拒绝。经调查发现,乙除对丁享有20万元到期债权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可供清偿,而且乙一直未向丁主张债权,也没有要求丁清偿债务之意。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 (1) 甲与丙之间的债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其后果如何? (2) 乙的债权人可以通过何种合同保全措施实现债权?为什么?
正确答案: 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区别讲解:两者都是他物权。用益物权是指以标的物的使用和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定限物权,如地上权、地役权、永佃权、用益权等。担保物权是指为担保债权的实现而设立的定限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虽然同属定限物权(他物权),但存在明显差别:(1)设置用益物权的目的在于对他人之物的使用收益,即实现物的使用价值,而担保物权则在于物的交换价值,目的是以物的交换价值担保债权的实现。(2)用益物权多为具有独立性的主权利,而担保物权则具有从属性质。(3)用益物权的标的物主要为不动产,而担保物权则不然。(4)用益物权客体的价值形态如果发生变化,就会对权利人的使用收益权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导致权利消灭,而担保物权标的物的价值形态发生变化,并不影响担保物权的存在。
42、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其条件的法律特点。
?? 正确答案: 讲解: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条件的成就与否(事实是否发生)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法律特点是:第一,条件应当是将来发生的事实,具有未来性;第二,条件应当是将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实,具有或然性;第三,条件应当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非法律规定的事实,具有意定性;第四,条件应当是合法的事实,具有合法性。
43、简述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 正确答案: 讲解: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主体范围不同。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受遗赠人则为国家、集体组织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2)主体所承担的义务不同。遗嘱继承人在继承遗产的同时,有义务清偿被继承人生前所欠债务;受遗赠人则无此义务。 (3)接受遗产的意思表示方式不同。遗嘱继承人接受继承既可以采用明示方式,也可以采用默示方式;受遗赠人只能采用明示方式。 (4)取得遗产的途径不同。遗嘱继承人可直接参与遗产的分配而取得遗产;受遗赠人则不直接参与遗产分配,而是从遗嘱执行人或继承人处取得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