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新特点

合集下载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我国国际收支是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所产生的资金流动情况。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经济和贸易活动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反映。

对我国国际收支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了解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和挑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从国际收支的结构来看,我国主要的国际收入包括出口贸易收入、服务贸易收入、外商直接投资收入和对外援助收入等。

而国际支出则主要包括进口贸易支出、服务贸易支出、对外投资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等。

这些资金流动的结构反映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情况。

从国际收支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处于顺差状态。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出口国,出口贸易收入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外商直接投资收入也逐渐增加,为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国际收支的影响因素来看,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国际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的影响,特别是主要出口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包括国际汇率的波动和外部资本流动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间接影响。

国际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如贸易摩擦、对外关系紧张等因素也可能对我国国际收支带来一定影响。

从国际收支的政策应对来看,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国际收支的挑战。

一方面,我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扩大出口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国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和风险防范,谨慎对外援助,保障国际收支的平衡和稳定。

我国国际收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全面分析和精准应对。

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和挑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和稳定。

[汇总]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汇总]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0一、近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01、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形势0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放眼国内,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02、国际收支的含义0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0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述0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05年至11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账户、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巨额顺差。

其中,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差额,即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顺差则得益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虽然经常项目的差额在08年缩小,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不断波动、回落,但总体仍保持明显的双顺差状态。

02003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16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幅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与2003年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

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确定及国际储备结构的调整09国贸1 郑惠元 2009020632 摘要:结合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收支总差额,外债总额,进口额等要素分析我国外汇规模的确定及国际储备结构的调整。

2010年,全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另外,截至2010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489亿美元,同比增长28%。

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33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贸易信贷余额为2112亿美元,同比增长31%。

按期限结构划分,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732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32%;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3757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8%。

明显的,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身产总值增长,但我们不能忽略的事虽然2010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727,6亿美元,但外贸依存度为51.00%。

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是外汇储蓄水平管理的核心内容。

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一般保持在相当于三个月左右进口额的水平。

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2009年为下降4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2009年为增长8.5倍。

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

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5.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36%;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95%,较2009年增长13个百分点。

贸易、直接投资、外债等主要项目交易规模均达到历史高峰。

与此同时,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

其中,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货物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

浅谈国际收支顺差与人民币汇率上升的联系

浅谈国际收支顺差与人民币汇率上升的联系

浅谈国际收支顺差与人民币汇率上升的联系摘要:中国,随着实现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大历史转变。

在这30多年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近十年内,我国要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风云变幻,我国国际收支也呈现出新特点:随着国内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国出口增长放缓,进口上升较快,货物贸易顺差由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转为有所下降顺差,但总体上确实在不断增长。

也因为如此,面对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国外对我国人民币的升值提出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将该如何处理国际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国际收支贸易顺差正文:汇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外汇市场上各国货币的供求变化,而影响外汇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请看表1和图1:表1 2004-2010年上半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图1 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及其与GDP之比由图1和表1可知,自2004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在不断扩大,从2004年到2008年5年间,收支顺差翻了一翻,虽然,总体上,2007至2009年国际收支总顺差持续超过4000亿美元,处于历史上的较高水平。

而经历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有所减少,但是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总体继续企稳复苏,我国涉外经济活动在上年同期较大幅度下滑的基础上,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由此可得,我国国际收支仍然保持“双顺差”格局,顺差总体上还保持增长的趋势,国际收支状况仍然继续改善。

.而理论上,对国外的支付形成对外汇的需求,从国外去的的收入形成对外汇的供给。

如果一国出现收支逆差,意味着该国的外汇需求将大于外汇供给,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外汇汇率的上升、本币汇率的下跌;反之,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该国的外汇需求将小于外汇的供给,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外汇汇率的下跌,本币汇率的上升。

中国自入世以来,对外贸易顺差保持着长期增长的状态,理论上,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存在的情况下,长期增长的贸易顺差会使得中国外汇的供给过多,要大于中国对外汇的需求,在不考虑其他存在的条件因素下,必然会导致外汇汇率的下跌,本币汇率的上升。

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特点

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特点

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特点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特点我国的国际收支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我国的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扩大,我国的国际收支总额(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之和),1982年为521.81亿美元,1997年为6184.46亿美元,而2002年则增加为9717.94亿美元。

二、国际收支大额顺差从总体上看,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三、贸易收支在我国国际收支中处于重要地位在1982年,我国贸易收支总额(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为380.0l亿美元,占国际收支总额的72.83%,1997年相应为3191.18亿美元和51.6%,而2002年则达到6934.08亿美元和71.6%。

由于贸易收支总额在国际收支中处于重要地位,贸易收支状况往往就决定着国际收支的状况。

一般说来,贸易收支为顺差,国际收支便为顺差;贸易收支为逆差,国际收支则为逆差。

四、我国直接投资项目增长显著近几年中国收支状况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直接投资项目的增长。

直接投资项目的增长是建立在资本和金融项目增长的大背景下的。

从2004-2007年,资本和金融项目的资金流量从贷方343,350,151千美元,借方232,690,395千美元到贷方921,960,702千美元,借方848,451,452千美元,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05年,直接投资顺差678亿美元,增长28%。

其中,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791亿美元,增长44%;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113亿美元,增长526%。

由于对外证券投资增长迅猛,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由上年的630亿美元下降到100亿美元,是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

在直接投资项目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净流入78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

而伴随我国经济较快发展,政府积极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等政策,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为178亿美元,同比增长58%。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我国国际收支是指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交往中所形成的国际收支关系。

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包括出口收入、进口支出、服务收入、服务支出、资本收支等各项国际支付项目在外币计价条件下的总体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经济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国际收支的总体情况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保持了较好的平衡状态。

我国国际收支逐渐呈现出逐渐向好的趋势,年度收支逐渐呈现顺差状态,这与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密不可分。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国家之一。

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外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另一方面也突显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境外投资的规模逐年扩大,也是我国国际收支逐渐向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国际收支的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我国国际收支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贸易结构逐步优化,服务贸易增长势头明显。

在商品贸易领域,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依然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支撑,但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提升。

在服务贸易方面,我国正在加快布局服务出口,服务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境外投资增速显著,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逐渐改善,从以前的资源型投资扩展到具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也加快了对外资本市场的开放,境外投资的覆盖面和规模都逐渐扩大。

我国国际收支的挑战和问题也是明显存在的。

尽管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上保持顺差,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外贸方面,我国出口面临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国际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倾向增加等不利影响因素,这给我国商品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我国对外贸易也存在着结构单一、附加值偏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出口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关于我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宏观分析

关于我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宏观分析

近十年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这对于我们了解和评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表现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近十年的国际收支进行宏观分析,以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的国际经济地位和竞争能力。

首先,中国的经常账户逐渐转为顺差。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经常账户逐渐从逆差转为顺差,这反映了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进口。

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主要是由于其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

其中,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纺织品是中国主要的出口产品。

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将其生产和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

这一转变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同时也为国内提供了就业机会。

再次,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长。

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近十年中不断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和FDI的增加所带来的外汇收入。

中国通过持续购买美国国债和其他国家的债券来投资外汇储备,从而保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外汇支付的能力,还为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中国的汇率政策调整逐渐放松。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逐渐改变了其固定汇率制度,向更加市场化的汇率制度转变。

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发展和的背景下逐渐放松,人民币允许更大程度的浮动。

这一调整有助于提高中国货币的可自由兑换性,并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此外,中国还推动了一系列金融市场,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和机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综上所述,我国近十年的国际收支呈现出多项积极的变化。

经常账户逐渐转为顺差,国际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汇率政策调整逐渐放松。

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不断增强。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中国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贸易摩擦和外部不确定性等问题。

因此,中国需要继续加大开放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2010年四季度及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2010年四季度及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据初步估算,2010年四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继续呈现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四季度,经常项目顺差1022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3%。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82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4亿美元,收益顺差95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123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顺差835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433亿美元。

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857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853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4亿美元。

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30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顺差1656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471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8%。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初步数)
单位:亿美元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2010年全年初步数由2010年前三季度修订数与2010年四季度初步数累加而成。

3、本表资本和金融项目数据为经常项目差额与储备资产变动数之间的差额,包含净误差与遗漏。

201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新特点

201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新特点

201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新特点随着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已开始采用基金组织 《国际收支 手册(第五版)》的概念和标准分类。

而从1996年开始,中国依据,《国际收支 统计申报办法》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建立了一套较为 完整、系统的数据收集体系。

这一系列的制度和体系的建立,说明了我国国际收支统计体系与国际接轨程度越来越 高,而这也方便了我们研究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 我国国际收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而在这些影响下,我国的国际收支也呈现出了 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近年来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各项目的 变化得出。

一、 经常项目分析1、基本数据(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单位:亿美元2、数据图表:由以上数据和图表可见经常项目贷方自 2006-2008年稳步增长,2008-2009 年贷方账户下降明显,但是2010年有迅速回升且增加额超过 2009年,同时经常 项目借方与贷方走势基本相同, 并且从贷方数额一直大于借方数额,虽然 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减少,但由于进口也受到影响,共同作用之下 并未导致经常账户的逆差,最终导致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

就差额来看, 2008 年开始,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经常项目下的货物和 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都在2009年出现明显的下降,尤其货物和服务数额下降 幅度很大,而收益中的投资收益下降幅度更达到了 170.7%,这些都反映了金融 危机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巨大影响。

*经常项目差额 -经常项目贷方 十经常项目借方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分析1、基本数据(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单位:亿美元2、数据图表:从数据图表中,可以看出资本与金融项目借贷双方走势基本一致, 2007年 之前借贷双方持续增长,之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市场信心下降,借方 2007-2009持续下降,贷方虽受到影响但受影响时间较短, 2008年降幅明显减小 以致2008年本项目仍保持顺差,2009-2010金融市场快速恢复,借贷双方不仅 快速上升且达到历史新高,虽然 2011年出现急剧的下降,但由于借贷双方保持 一致的降幅,资本与金融项目仍保持着2009年以来的高顺差。

中国国际收支的特点

中国国际收支的特点

中国国际收支的特点
邱亚飞 保险Q1041
总体呈现“双顺差”格局 服务贸易滞后于货物贸易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徒增
国际储备资产数额巨大
自1994年以来,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 差”格局是目前我国国际收支最显著的特征,其延续时 间之长、数值之大实属罕见。2009—2011年,我国经常 项目顺差总计达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总计达到 亿美元。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08
2009
2010
2011
近三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总差额分别为3984亿 美元、4717亿美元和3878亿美元,这些顺差的大部分 最终转化成了外汇储备,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200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为1.946万亿美元,2011 年,外汇储备增长到3.181亿美元,三年增长了63.5%。 我国国际储备数额巨大,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已成为目 前我国国际收支的显著特征。
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货物贸易差额
2495
2542
2435
服务贸易差额
-294
-312
-552
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较2008年增长1584 亿美元,同比增长395%。2010年、2011年顺差依然高 居不下。
国际资本净流入的增加表明,在如今人民币升值 的预期以及欧美持续低利率的情况下,国际机构和个 人投资者热衷于将外汇资产转换为人民币,对中国经 济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读2010年中国国家收支报告有感

读2010年中国国家收支报告有感

一开始接触这份多达33页的,分量之后可一目了然,对于初涉不深的我们对此的敏感度还是有待提升的,看了之后,深入的感想没有太多,无法随手拈来完成1000字的感想,只能对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往年的情况加以分析。

认真分析了一下,觉得我国在服务方面逆差很大,而且有加剧之势。

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

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5.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36%;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95%,较2009年增长13个百分点。

贸易、直接投资、外债等主要项目交易规模均达历史高峰。

近年来,国内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2010年上半年,运输和旅游两个传统行业在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继续占有最大份额,但仍处逆差状态;建筑服务出口高速增长;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有所增加,分别为中国第二、三大服务贸易逆差行业。

在经常项目这一块,服务逆差221亿美元,运输逆差290亿美元,旅游逆差91亿美元,保险服务逆差140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122亿美元,金融服务逆差1亿美元,电影、音像逆差2亿美元。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虽然一些方面,比如运输服务的逆差正在逐年减少,我国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已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

但是与之相关的还有配套的人才、设备、知识、资本的竞争力就不得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了。

出境出行的过快增长已经使我国国际出行业成为国际收支平衡的逆差产业,且逆差额有迅速扩大的趋势,出境出行的过快增长对内需漏出的影响不容忽视。

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内需不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防范此逆差的扩大,我们不得不积极地扩大内需。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4.2亿美元,为上年同期的2.3倍;进口65.8亿美元,同比增长42.5%;逆差61.5亿美元,同比增长38.7%,为中国第三大服务贸易逆差行业。

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2010年xx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通过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来体现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报表。

它反映了这些经济交易的规模、结构等状况。

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细致的分析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以为对外经济分析和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一、总体情况概述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较快增长。

以下对2010年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以及储备资产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1、经常项目: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15814亿美元,货物进口13272亿美元,顺差2542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1712亿美元,支出1933亿美元,逆差221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1446亿美元,支出1142亿美元,顺差304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495亿美元,支出66亿美元,顺差429亿美元。

2、资本与金融项目:2010年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46亿美元,金融项目顺差2214亿美元,直接投资净流入1249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出240亿美元,其中资产逆差76亿美元,负债顺差317亿美元。

其它投资净流出724亿美元,其中资产逆差1163亿美元,负债顺差1887亿美元。

3、储备资产:2010年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因交易而增加4717亿美元。

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净增加4696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特别提款权增加1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21亿美元。

二、各个项目的分析(一)、经常项目分析1、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分析2、收益和经常转移差额分析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下的收益项目顺差304亿美元,其中职工报酬顺差122亿美元,投资收益182亿美元。

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的情况

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的情况

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

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怎样采取措施解决?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

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2010年,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较2009年增速加快1.1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依赖有所降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投资和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在92%左右,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6和3.9个百分点。

在外部流动性逐渐宽松的情况下,我国与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样,受到资金流入和输入性通胀压力,全年采取了 6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 2 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措施,以抑制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

2010年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

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21亿美元,收益顺差30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29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增长25%,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249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240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入724亿美元。

国际储备资产增加4717亿美元,增长18%,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4696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合计增加22亿美元。

2010年四季度,经常项目顺差1021亿美元,同比增长7%,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189亿美元,增长88%;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857亿美元,增长49%。

2010年我国失业率:2010年我国失业率为4.1%,比上年底降低了0.2个百分点。

2010年我过通胀率: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

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5.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36%;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95%,较2009年增长13个百分点。

贸易、直接投资、外债等主要项目交易规模均达历史高峰。

二、2010年中国经常项目的分析根据对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并结合与09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的对比。

2010年总体,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储备资产持续增长。

接下来,我将着重对经常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去年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

全年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与GDP之比为5.2%,与2009年持平。

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21亿美元,收益顺差30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29亿美元。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经常项目的具体科目:1.货物贸易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达历史最高,但较之09年,2010年货物贸易未出现大幅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较09年增长2%,其中10年我国出口总值为15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进口总值为132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

由于我国10年货物贸易,货物进口增速>货物出口增速,所以10年与09年相比,货物贸易规模相当。

2. 服务贸易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收入17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服务贸易指出19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逆差221亿美元,下降25%。

10年我国服务贸易呈现以下特点:服务贸易总体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且贸易逆差缩小。

逆差主要来源于运输,旅游,保险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

其中,近年来旅游支出的增加与我国国民收入增加,出境旅游热等密不可分。

近十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情况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近十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情况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二)非政策方面
• 1、国内的高储蓄率 中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消费不足带来
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 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 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 2、金融市场不够发达
银行虽然累积了大量的储蓄存款,但国内的中小企业却因为信用 等级不高等原因得不到银行的融资。中国的资本市场本身欠发达,银 行积累的储蓄不能通过其他的渠道转化为国内投资。目前国内的企业 融资主要是依赖银行存款,只有极少部分信誉较高的企业,通过发行 债券取得资金,也只有大型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取得营运资金,中小企 业不能通过银行以外的其他融资方式融到资金来帮助企业的运营。外 资通过购买企业的股权增加中小企业投资,同时给中国造成了资本账 户的顺差。另外,国内金融市场欠发达,居民的多余的货币主要投资 到银行的存款里,只有少部分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这样中 小企业即使发行债券,发行难度比较高,不利于企业的融资。
在信心方面,全球经济普遍衰退,国际社会对我国经 济的担忧度上升,而我国出口下降、外资流入减缓等因素 也抑制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的可能性。2009年上半 年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弱,跨境资金大规模流入的动力不足。
2010年上半年
• 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216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1%。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日本经常项目长期顺差,其中净出口额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日本短期内出口依赖型的经济结构不易改变。资本和金融项目却长期 保持高额逆差,没有出现和中国一样的双顺差问题,而且经常项目中 的收益项目也是占了经常项目的大头。这说明了中国与日本这样的发 达国家在在经济结构等方面上还存在差距,我国在产业结构上仍然需 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同时还需要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 同时 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建立有弹性的 汇率制度,扭转目前的“双顺差”形势。

最新分析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特征-问题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最新分析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特征-问题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精品资料分析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特征-问题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分析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特征,问题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摘要:我国近十年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具有鲜明特色。

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近十年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调整方向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双顺差外汇储备对外直接投资一、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本国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进行系统记录的一种统计表。

它是一国对内、对外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

通过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易得知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特征,可归纳为1、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总体规模扩大,从而国际收支总体保持了顺差2、经常账户总体规模扩大,其大量顺差成为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主要因素3、贸易账户下货物顺差成为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主要来源4、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资本与金融账户巨额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5、外国在华投资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严重失调6、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额,77.7%形成外汇储备资产的增量,成为相对低收益的外国政府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7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资料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2003年到2012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二、中国国际收支问题原因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有人均储蓄率太低,消费动力不足。

中国虽然储蓄总额很高,但是人均储蓄很低,不到1万元,实际上是一个储蓄小国,而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父母养老、子女教育、医疗保险、住房等实际存在的巨大不确定性,使国民不敢消费,国内需求不足消费跟不上,造成的结构性失衡;我国长期实行的出口导向性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政策的结果。

自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出口创汇,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同时大力招商引资,尤其是长期实行的对外资优惠的政策,极大吸引了外资投资于出口的制造业。

出口的不断扩大和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使得两个账户顺差不断增加;国际间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的结果。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系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采用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记录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交易,表中的贷方项目为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收益收入、接受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负债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减少;借方项目为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货物和资金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金融负债的减少。

现行的国际收支平衡的项目主要分为四大类,即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国际储备资产和误差与遗漏。

一、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延续“双顺差”格局。

我国国际收支呈现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资本净流入压力增大、国际储备资产较快增长等三大特点。

1.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经济也呈现反弹回升态势,涉外经济活动趋于活跃。

虽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续延续顺差格局,但经常项目顺差下降较为明显,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08年以来连续第3年下降,表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改善。

一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409亿美元,同比下降48%。

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从上年同期的8.2%下降至3.5%。

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连续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效,经济增长正在从外需拉动更多转向内外需均衡拉动。

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同比增长44%,显示我国涉外经济趋于活跃。

这种趋势在其他涉外经济统计中也有所反映。

一季度我国银行代客结售汇总额同比增长了19%,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总额也增长了32%。

2.资本净流入压力增大我国含净误差与遗漏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550亿美元。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预估数是当期国际储备变动和经常项目差额相减的结果,包含了净误差与遗漏的影响,与2009年一季度剔除了净误差和遗漏的128亿美元逆差在统计上不完全可比,但资本净流入较大的态势是基本确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新特点
随着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已开始采用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概念和标准分类。

而从1996年开始,中国依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数据收集体系。

这一系列的
制度和体系的建立,说明了我国国际收支统计体系与国际接轨程度越来越高,而这也方便了我们研究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国际收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在这些影响下,我国的国际收支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近年来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各项目的变化得出。

一、经常项目分析
1、基本数据(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单位:亿美元
由以上数据和图表可见经常项目贷方自2006-2008年稳步增长,2008-2009年贷方账户下降明显,但是2010年有迅速回升且增加额超过2009年,同时经常项目借方与贷方走势基本相同,并且从贷方数额一直大于借方数额,虽然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减少,但由于进口也受到影响,共同作用之下并未导致经常账户的逆差,最终导致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

就差额来看,2008年开始,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经常项目下的货物和
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都在2009年出现明显的下降,尤其货物和服务数额下降幅度很大,而收益中的投资收益下降幅度更达到了170.7%,这些都反映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巨大影响。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分析
1、基本数据(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单位:亿美元
2、数据图表:
从数据图表中,可以看出资本与金融项目借贷双方走势基本一致,2007年之前借贷双方持续增长,之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市场信心下降,借方2007-2009持续下降,贷方虽受到影响但受影响时间较短,2008年降幅明显减小以致2008年本项目仍保持顺差,2009-2010金融市场快速恢复,借贷双方不仅快速上升且达到历史新高,虽然2011年出现急剧的下降,但由于借贷双方保持一致的降幅,资本与金融项目仍保持着2009年以来的高顺差。

从附表可以看出,2011年本项目出现大的降幅,更多的是由于金融项目下的投资下降所造成的,这其中其他投资下降尤其明显。

三、储备资产项目分析
1、基本数据(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单位:亿美元
2、数据图表:
以上数据可见受“双顺差“推动我国储备资产账户2006年以来一直保持逆差,在2008年达到历史高点,之后虽然总额较2008年有所下降但由于贷方为0,所以仍保持较高水平。

从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储备资产绝大部分就是外汇,而储备资产的波动也基本上是由于外汇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化所引起的。

四、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分析
五、总结
经过上面对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连续多年保持着“双顺差”,虽然2008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
但在出口和进口双向的博弈变化中,我国的国际收支仍保持着“双顺差”的局面,只是每个项目顺差的原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经常账户之所以会持续顺差主要是货物和服务收支持续顺差,同时投资收益逆差得到改善。

而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首要贡献者是外国在华直接投资。

下面是导致“双顺差”的主要原因:
首先,因为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利于经常项目的顺差出现;其次,国内和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中国在经济衰退时容易出现经常项目盈余,而在经济过热时出现经常项目赤字;三、政府的出口鼓励政策,包括汇率政策和退税政策,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六、新形势下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的调整
一般而言,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是不合理的,也难以长期维系。

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双顺差。

双顺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而结构性不平衡是很难在短期得到调整的。

国家应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此,需要从对内平衡入手,重点是“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

在国内经济方面,关键是要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坚持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消除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最根本的解决办法,通过调整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其次是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放松资本项目和外汇限制,推进人民币完全可兑换进程,而不是简单限制外商投资的进入。

最后,在涉外经济方面,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注重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并优化结构;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

在外汇管理方面,要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有序拓宽资金流出渠道,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严格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加强外汇储备风险防范,统筹兼顾,加大国内和涉外经济政策调整的力度,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创造条件。

附表:2006-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
项行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