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学期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到重视对消费的研究
—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体会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消费对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对研究我国的消费问题,加快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消费生产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创作于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是《经济学手稿(1857一1858年)》的开头部分,也就是马克思为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总导言》的草稿,是一篇没有最后完成的著作。
《导言》虽是一篇未完成的著作,但却是马克思多年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
在《导言》中.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作了科学的规定,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变成了一门科学。
马克思在这里阐述了辩证法和辩证逻辑的根本问题,探讨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还阐述了他在1857年之前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所获得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马克思还深刻地阐明了生产、消费关系的原理等等。
在此我想就学习《<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有关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谈一谈感想。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阐明了生产与消费的对立统一的基本理论。
生产与消费是社会生产的两个重耍环节。
生产一般是指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自己需要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而消费则一般是指使用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人们生存和恢复劳动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体现在生产与消费的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互为动力上。
社会的再生产过程,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
在社会再生产运动中,生产和消费是相互不断转化的。
“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生产是消费,而且是双重的消费,既消费劳动者的劳动力,又消费生
产资料,①消费是生产,即劳动者食、衣、住、行等消费了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也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生产就是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双方各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好似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体现,在生产中,‘生产者物化,在消费中,“生产者创造的物人化,”②在生产和消费的依存关系中,生产决定消费,有什么样的生产水平,才能有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水平。
生产的东西多了,消费水平才能提高,生产的东西日新月异,消费就会丰富多采。
虽然,生产决定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
”“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
”③在这里,马克思特别强调的是生产是手段,消费是目的,为了消费这个目的,任何产品只有进入消费的才成为产品,如果手段不能为目的服务,产品不能进入消费,就是为生产而生产,毫无意义。
生产品必须最终进入消费领域,这是生产和消费相互依存关系的客观要求,反之,它们的依存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和无政府规律的作用,经常(周期性的)造成产销结构失调,使许多第一部类的产品不能进入第二部类的生产过程,使许多第二部类的产品不能进入消费过程,造成生产过剩,爆发经济危机。
“生产力和产品的明显的浪费和破坏”是资本主义‘不可分离的伴侣,并且在危机时期达到顶点。
”
生产创造消费,推动消费,消费创造生产,推动生产。
在生产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是消费发展的动力,同样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生产推动着消费发展起来的素质通过反复的生产实践而不断完美,消费推动着生产发展起来的素质通过反复的消费需要而不断提高。
生产和消费,相互创造,相互推移,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生产和消费的这种相互推动的运动,由低级到高级,永不止息。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与消费之间,既具有相互依赖的统一性,又具有相互排斥的矛盾性。
两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生产与消费需求的矛盾。
由于这种矛盾要受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性质所制约,所以,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
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5页
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5页
③同②第94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主义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的动力,工人的消费只有在保证取得利润的限度内,才是资本家所需要的,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具有明显的对抗性质。
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只有通过危机所造成的破坏,才能使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实际的消费水平暂时达到相适应的局面。
而随着经济危机的过去,资本主义生产再度扩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又重新尖锐起来,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克服它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这种对抗性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主义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④因此,随着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劳动群众的消费水平将日益提高。
不仅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日益丰富的生存资料,而且可以提供越来越多的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而劳动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反过来推动生产的发展。
所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与消费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
但是,社会主义生产与消费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限制,这个矛盾将长期地表现为社会生产发展的现有水平,总不能完全满足全体劳动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的矛盾。
生产一般地表现为矛盾的主导方面,劳动者增长的消费需求,只有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得到满足。
而社会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同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其性质是根本不同的,是属于非对抗性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通过国家不断地发展生产和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加以调整解决。
使生产与消费在对立统一的运动中前进,在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使全体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得到逐步的提高。
通过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看出生产虽然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消费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消费对于生产的重要反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一,是“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
社会主义消费的需要,则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因。
其二,“只是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
社会主义消费则使社会主义生产及其产品的有益性和有效性得到检验,从而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其三,“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
④《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31、10页
产的对象”,“创造出生产的动力”。
社会主义消费的不断增长,同时也就是生产动力的日益增长。
其四,消费不仅是前一生产过程的终结,而且是后一生产过程重新开始的先导。
社会主义消费,是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实现持续性良性循环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们在学习生产与消费相互关系的时候,强调要重视消费,这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必须重视对我国消费问题的研究。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消费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理论界和实践中都存在着“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我国居民经历了消费紧缩和徘徊时期。
现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或者是缺乏消费意识,或者是缺乏消费政策引导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这几年消费领域出现许多问题,比如居民消费率偏低、消费结构失衡、浪费性消费、破坏性消费、不法消费大量存在,这些对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我国消费问题的研究。
其次,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稳定的发展必须依靠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把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作为目标。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主要是供给导向型,生产什么供给什么,供给什么消费什么,消费在再生产中的作用受到了限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投资需求实现,其结果是高积累、高投资、低消费,使我国的消费品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转变为需求导向型,人们的消费由需求导向决定,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什么,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根据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实现,因为这是一种最直接的需求。
它决定社会生产目标,成为社会生产的动力。
再次,要改变城乡居民传统的消费观念,树立崭新的消费观念。
改革前,由于受重生产、轻消费思想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一直没有真正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目标。
倡导的也是高积累,低消费,而且认为消费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单纯消耗物质财富的行为,因而一旦生产和消费发生矛盾,政府会采取限制消费的政策,这样不仅限制了消费品的生产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且使人们对生活消费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形成一些畸形的消费观念,比如个人消费靠国
家的观念、先生产后生活的观念、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观念、明天的钱今天不能花的观念、把鼓励消费与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立起来的观念。
因而,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些旧的观念都要改变,应树立消费者主权观念,理性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等科学的消费观。
最后,关注我国农民、农业,关注农村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近些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旧偏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尽如人意。
其中农村市场的消费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农村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能力成为经济兴衰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不光要认真去领会消费的重要作用,更要把这个消费对生产的重要反作用运用到我国的经济建设上来。
因此我们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不应忽视对消费问题的研究。
调节好当前生产和消费不相适应的状态,使社会再生产走上良性循环。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来促进消费:
第一,扩大消费需求。
我国市场需求的潜力很大,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市场还未真正启动起来,因此,只要措施到位政策有力,潜在的消费需求就能够转变为现实的消费需求。
具体来说,要从体制、机制政策上创造条件,努力增加有效需求。
比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加大医疗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力度;转变消费观念,发展消费信贷;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培育合理消费方式等等。
第二,增加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
当前我国的供需之间存在着“结构性错位”,形成了大量的低效供给和无效供给。
第三,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开拓新的消费领域。
我国近期的消费热点主要是住房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教育消费、家庭耐用品消费以及绿色消费、闲暇消费、服务消费等等。
在对这些消费热点进行正确引导、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积极开拓完善消费市场,创造新的消费热点。
总之,在学习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生产与消费相互关系之后,我们应当在更高的程度上重视消费问题的研究。
国民经济管理不仅需要制定科学的生产决策,而且也需要制定科学的消费决策。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2006,69.
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I.人民出版社,2006,71.
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2006,85.
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