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两则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两则教案【五篇】.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走近庄子,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和其中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诸侯争霸,战事频繁,政局动荡。
生逢乱世的先贤圣哲们,或是奔走呼吁宣扬自己的治国策略;或是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处世哲学,于是给后世传下了蔚为大观的先秦诸子散文。
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斗转星移,但是先秦诸子散文绝对是中国文学熠熠生辉,光照千秋的的璀灿恒星。
而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我们已经陆续学习了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墨子》、《孟子》,今天就让我们再走近庄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睿智机敏、诙谐幽默的大家风范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庄子及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理解《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其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庄子的主要思想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理解《庄子》故事两则的深刻寓意。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庄子的基本情况及其思想背景,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展示《庄子》故事两则的插图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授课内容(1)《惠子相梁》:讲述惠子在魏国为相,庄子前往拜访,却遭到惠子的猜忌和冷遇。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庄子对“名利”的态度以及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讲述庄子与惠子在濠梁观鱼,因对鱼的快乐与否产生争论。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探讨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以及如何用一种平等、包容的心态看待万物。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提炼出庄子的哲学思想;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庄子思想的理解。
4.课堂练习针对授课内容,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巩固学习成果。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庄子》的其他篇章,思考庄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
四、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其他资源:参考书籍、文献以及网络资源等。
3.工具: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图书室等工具。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背景《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其文字简洁、寓意深刻,是中国古代哲学之典范。
本课题主要以两则故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两则故事,了解《庄子》的思想精髓。
二、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精髓;2.通过古代寓言故事的形式,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3.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2.理解《庄子》中的“乐与道”的概念;3.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中的“乐与道”的概念;2.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互动式教学法。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故事一《牛屠》1.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庄子》的作者以及其背景(5分钟);2.教师讲解故事一《牛屠》(10分钟);3.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一,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20分钟);4.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15分钟)。
第二节:故事二《胡蝶梦》1.教师讲解故事二《胡蝶梦》(10分钟);2.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二,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20分钟);3.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15分钟);4.带领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像胡蝶梦中的主人公那样时常被现实所困扰,如何做到心静如水,摆脱种种烦恼?(20分钟)。
七、教学作业1.每组完成一篇短文,阐述《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性,以故事为例,进行论述(1000字左右);2.在日常生活中,写下三个例子,阐述如何将《庄子》中的哲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评估1.通过讨论、汇报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庄子》中的哲学思想;2.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教学反思通过两则寓言故事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道德经》与《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其中,《庄子》是一本着重于“无为而治”的哲学著作,主要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
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适合中学生进行思辨与思考。
本篇教案设计两则故事,《庄周梦蝴蝶》和《庖丁解牛》,都是指路人生,告诉读者如何面对生活及其变幻,应如何处世立足。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尊重生命的价值、珍视自我身心平衡的态度和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思想,强调人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难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思考,让学生领悟到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而质问人生的意义,体味生命的真谛。
四、教学设计1.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先进一步介绍《庄子》和其思想,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关注。
2.阅读小说《庄周梦蝴蝶》,让学生阅读《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引导学生谈论下列问题,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1)庄周为什么说“胡蝶飞则不知冰之寒,鸟兽运则不知鱼之乐?”这说明了什么?(2)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认为他现在是蝴蝶还是他梦中所变的人?(3)庄周梦中为什么有“自己”的意识?这说明了什么?(4)庄周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他如何看待生命?(5)你对故事的哲学意义有什么想法?3.讲授故事《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通过解读《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2)展示故事《庖丁解牛》的人性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书中众生平等的价值意义,表达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广泛思考社会生活与人生价值观。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庄子故事两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选择了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两篇文章。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以寓言故事为主,想象奇特,辞藻华丽,寓意深刻。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由于庄子的文章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了解庄子的一些基本哲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2.难点:对庄子文章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提前准备好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引起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庄子》故事两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3.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_篇和杂篇_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语文《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
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
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
课外读庄子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庄子的故事导入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
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
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
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
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
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
”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二、介绍庄子和《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九年级语文下册5.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惠子相梁课题惠子相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走近庄子,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和其中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诸侯争霸,战事频繁,政局动荡。
生逢乱世的先贤圣哲们,或是奔走呼吁宣扬自己的治国策略;或是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处世哲学,于是给后世传下了蔚为大观的先秦诸子散文。
今天就让我们再走近庄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睿智机敏、诙谐幽默的大家风范吧!二、介绍作家、作品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三、通读课文,掌握基础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相鵷夫醴泉鸱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四、朗读课文,翻译全文。
1、翻译要求:(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同桌合作,共同翻译全文。
(2)、不但要会翻译句子,还要会解释句中的疑难字词。
(3)、翻译过程中注意省略内容的恰当补充。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一)、一词多义(二)、古今异义词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断句。
根据页下注释(三)、判断下列句式,并分析各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庄子来,欲代子相。
”2、仰而视之曰:‘吓!’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鵷**邪?”五、诵读课文,品味探究1、故事中的鹓**、鸱、腐鼠各比喻什么?“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 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庄子》故事两则教案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
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
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
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
课外读庄子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庄子的故事导入: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
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
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
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
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
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
”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二、介绍庄子和《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生平。
2.熟悉《庄子》中的两则寓言故事,理解道家思想。
3.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庄子》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道家思想,发现和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准备1.在课堂上播放庄子相关视频片段。
2.准备庄子的原文以及配有注释的译文。
3.提前准备好相关课件和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个寓言故事《胠箧》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解读故事中的道理。
这个故事讲的是胠箧的故事,通过胠箧里的文字来说明个人私心和对生命的贪婪会让人迷失自我,主张去掉“纷扰之念”,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深入思考。
帮助同学们理解故事中寓意,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寓意背后的哲学思想。
询问同学们:对胠箧里的文字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笼子里不再有自己生命的人会觉得很无聊?这些问题都能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寓言背后的哲学思想。
第二个寓言故事《木匠》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讲解故事中的哲学思想。
讲解故事中,“梦游者”和“无心”的区别。
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避免盲目的劳动和生活。
这个故事从物理的生产领域展开,讲到了精神的生存领域,旨在唤起人类对自由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并以此来指引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自主思考。
引导同学们通过角色思考故事,逐渐理解故事蕴含的巨大哲学思想。
大家可以独立思考:你喜欢做“梦游者”还是“无心的木匠”?这两者哪个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目标?课后作业1.总结两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和哲学思想,并从生活实践中找到相关案例,自我拓展并应用所学知识。
2.根据故事中寓意,体现自我的追求和思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给其他人。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学目标•了解《庄子》的基本内容•了解《庄子》的重要思想•能够分析和理解《庄子》中的故事教学重点•《庄子》中的故事•《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分析教学难点•对《庄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教学准备•课文:《庄子》•课件:以《庄子》为主题的PPT•参考资料:学科报刊、词典和相关图书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有关《庄子》的视频,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了解相关背景信息。
在课件中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程的主题。
二、学习课文(30分钟)1.通过简单的问答形式对课文进行注解。
了解《庄子》中的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
2.分组进行短篇小说的阅读。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阅读自己负责的小说,并准备简单的ppt进行分组内部分享。
三、思想解读(25分钟)1.班内进行讨论,探究《庄子》中所包含的思想,并提炼出其中的核心思想。
引导学生可以从中提取出对人生、人类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思考。
2.在了解思想基础后,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内部的思想解读。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原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明确理解和析。
四、文本的扩展(25分钟)1.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以及《庄子》的时间背景。
让学生明确其中的相互影响。
2.在学生中进行查找有意义的表达方式,汇总成课程总结并加以分享。
可以通过PPT形式展示或其他方式进行分享,并讨论分享中出现的问题。
教后反思本课程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庄子》这一哲学经典,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合作学习中增强彼此间的联系,并增加对于原来学习目的的印象和理解。
但仍需注意故事与思想的贯通结合,让文本与思想融合,提高教育的实效。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不同故事,并掌握其主要情节和寓意;2.能够把握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3.通过学习庄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庄子》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2.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包括“道”、“无为”、“自然”等概念;3.培养学生思辨、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
难点1.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思想转化为简单的语言表述;2.如何让学生理解寓意深刻的庄子故事。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1.讲授;2.组织讨论;3.课堂演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故事一:庄周梦蝴蝶教学目标1.了解庄周梦蝴蝶的故事情节;2.理解庄周梦蝴蝶的寓意;3.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庄周梦蝴蝶中的哲学思想。
教学过程1.讲述庄周梦蝴蝶的故事情节;2.分组讨论庄周梦蝴蝶的寓意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3.让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整合各组的答案;4.教师讲解庄周梦蝴蝶中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5.作业:结合庄周梦蝴蝶的故事,写一篇文章,阐述对“虚幻与真实”的理解。
第二课时故事二:齐物论教学目标1.了解齐物论的故事情节;2.掌握齐物论的哲学思想;3.分析齐物论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1.讲述齐物论的故事情节;2.教师讲解齐物论的哲学思想,并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3.小组讨论齐物论的现实意义;4.整合各组的答案,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反思;5.作业:结合齐物论的故事,写一篇文章,阐述对“无欲则刚”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课堂演示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整合答案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高写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19.*《庄子》故事两则1.知识与能力(1)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2)理解故事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3)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于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4)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2.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疏通文意,积累文言文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体味人物对话时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的道理。
第一课时惠子相梁一、新课导入庄子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
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结果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
“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天下之大,知己唯惠子一人而已,但惠子的生活、志趣和追求却与庄子大相径庭。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
这样两个人,为什么会成为契友?让我们走进《惠子相梁》,去破解这留传千古的密码。
二、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相.(xiānɡ)梁鹓.(y uān)·(chú)鸱.(chī)醴.(lǐ)泉吓.(hè)2.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相:宰相。
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或:有的人。
恐:害怕。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泉:甘泉,甘甜的泉水。
于是:在这时。
鸱:猫头鹰。
(2)一词多义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出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用作动词,威胁。
)于:鹓发于南海(从。
)于是鸱得腐鼠(在。
)而飞于北海(到。
)(3)古今异义非梧桐不止(止:古义:栖息;今义:停上。
)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示因果关系。
)3.庄子和《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19.《庄子》故事两则
19《庄子》故事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丰富文言知识。
(重点)3.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重点)4.感知惠子和庄子在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绿树成荫,莺歌燕舞,落英缤纷……春色近在呼吸间,好逍遥!这是“庄先生”的世界,也是深圳原创舞台剧《庄先生》深圳剧组在室外排练的现场。
2015年4月3日,《庄先生》深圳剧组首次开放其在深圳园博园汇芳园的排练现场。
“庄先生”是谁呢?我们一起走进本课来揭晓答案!二、预习展示1.庄子与《庄子》。
庄子,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庄子》文章特点: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奇特,寓意深远;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文言词语。
重点实词:①惠子相.梁(名词用作动词。
做宰相)②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③非梧桐不止.(栖息)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⑤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一词多义: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本来)安.得鱼之乐(怎么)汝安.知鱼乐(哪里)于是..惠子恐(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2)文言句子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③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您,因此当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也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三、合作探究(一)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1.庄子讲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明确: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新编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9.《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19 《庄子》故事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丰富文言知识。
(重点)3.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重点)4.感知惠子和庄子在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绿树成荫,莺歌燕舞,落英缤纷……春色近在呼吸间,好逍遥!这是“庄先生”的世界,也是深圳原创舞台剧《庄先生》深圳剧组在室外排练的现场。
2015年4月3日,《庄先生》深圳剧组首次开放其在深圳园博园汇芳园的排练现场。
“庄先生”是谁呢?我们一起走进本课来揭晓答案!二、预习展示1.庄子与《庄子》。
庄子,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庄子》文章特点: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奇特,寓意深远;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文言词语。
重点实词:①惠子相.梁(名词用作动词。
做宰相)②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③非梧桐不止.(栖息)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⑤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一词多义:不知子矣(固然)固子固.非鱼也(本来)得鱼之乐(怎么)安汝安.知鱼乐(哪里)惠子恐(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于是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2)文言句子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③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您,因此当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也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三、合作探究(一)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1.庄子讲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明确: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庄子》故事两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3.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
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重点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教学难点
感知庄子思想,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一起去感受他的机敏、幽默和诙谐。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展示课件)
1、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他曾说:“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学习《惠子相梁》: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学生质疑,互帮互助。
请一位学生通译课文。
【译文参考】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
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 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身份来吓我吧?”
教师强调重点词翻译:
⑴惠子相梁: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
⑶非梧桐不止:栖息。
⑷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
3、思考: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你读懂了吗?
学生明确:鹓雏的故事里,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
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四、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学生质疑,互帮互助。
请一位学生通译课文。
【译文参考】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教师强调重点词翻译:
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
⑵鱼出游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⑶是鱼之乐也:这。
3、思考: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外现。
这表现了庄子积极乐观的心境。
五、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补充资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庄子在濮水上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来传达他的意思道:“希望将楚国的国事烦累先生。
”庄子手拿钓竿,头也不回地道:“听说楚国有只神龟,三千年前就死掉了,被包装得好好的,供奉在庙堂上。
你们说,它是愿意像这样成为一副死骨头和甲壳受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可能会愿意活着在泥里爬罢。
”两位大夫回答。
“那么,两位请回吧。
”庄子道:“让我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吧。
”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师补充)
讨论并明确:《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语言幽默、诙谐。
补充:善于用寓言来阐述道理,如螳臂当车、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雏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趣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六、拓展:
(教师补充有关《孟子》的相关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庄子的《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还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
)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向往自由无束缚的生活。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
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去试着阅读《庄子》的作品,但作品较深,同学们只做了解,不必深读。
七、小结: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他在《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他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
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了今天的课文后,会有些许感受。
板书设计
庄子:淡泊名利
庄子:艺术家诗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