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课件
执行措施和执行救济
要点一
执行措施
为了保障生效法律文书的顺利执行,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一 系列的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拍卖、变卖、限制出境 等。这些措施旨在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保护申请执行 人的合法权益。
要点二
执行救济
当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 救济措施。例如,当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时,申请执行 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其转移行为;当被执行人拒不 履行义务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违法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 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等。
现代民事诉讼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事诉讼法的理念和制度也在 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民事诉讼法更加注重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 法权益,强调程序公正和司法独立。
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与民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与民法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关系。民法规定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而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实现这些权利义务的诉讼程序和制度。
性质
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是公法的一 种,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 障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民事诉讼法
在古代,民事诉讼法尚未形成独立的法律部门,民事诉讼程序通常包含
在民法等实体法中。
02 03
近代民事诉讼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事诉讼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民事诉讼 法。1806年的法国民事诉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独立的民事诉讼法典 。
法院调解原则
总结词
法院调解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应当根据自愿、合法原则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解决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为了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民事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民事案件,适用本法。
第三条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第四条法院调解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第五条合法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二章管辖第六条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七条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人民法院管辖。
第八条特殊地域管辖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章诉讼参加人第九条当事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第十条共同诉讼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第十一条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第四章证据第十二条证据种类民事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第十三条证据的收集和提供当事人应当及时提供证据,并说明证据的来源。
第十四条证据的保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第五章诉讼时效第十五条一般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第十六条短期诉讼时效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十七条特殊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节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编总则第四章回避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第六章证据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七十六条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
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第七十七条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
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意见,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七十八条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第七十九条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新修正本)
作者介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综合服务机构。
精彩摘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新修正本)》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事诉讼法
修正本
中华人民 共和国
民事诉讼 法
法律委员 会
修正
决定
报告
内容摘要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 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地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 法律单行本。为了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 案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旨在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 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读书笔记
本书看完了解好多法律程序,自己更应该多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对百姓日常有实用价值。
这本书好就好在有立法说明,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条文的修改理由进行了阐述,对修改条文的修改理由一目 了然。
目录分析
第1章中华人民共和 国主席令第一〇六号
第2章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事诉讼法》的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新修 正本)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秩序 社会秩序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
民事诉讼法2022全文
民事诉讼法2022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适用范围第一款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款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民事诉讼活动的规范。
第二条诉讼权利的平等第一款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不得滥用诉讼权利或者以诉讼方式非法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诉讼主体第三条原告和被告的身份第一款原告是提起民事诉讼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二款被告是被原告诉讼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四条诉讼代理第一款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
诉讼代理人应当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
第三章诉讼的提起和受理第五条诉讼的提起第一款当事人对民事纠纷提起诉讼应当提交起诉状。
第二款起诉状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证据、案件标的额及附带诉讼请求等。
第六条诉讼的受理第一款人民法院对符合规定的诉讼请求进行受理,并向当事人发出受理通知书。
人民法院对不符合规定的诉讼请求应当作出裁定,不予受理。
第四章证据第七条证据的种类第一款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和电子数据等。
第二款当事人应当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或者抗辩理由。
第八条证据的提供第一款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应当真实、合法,有利于裁判的损害。
对于无法取得的证据,当事人应当说明理由,并提供能够证明该证据真实性的其他证据。
第五章审判程序第九条受理和审理第一款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案件应当及时、公开、公平地进行审理,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款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第十条一审和二审第一款人民法院对一审案件的判决或者裁定可以提起上诉。
上诉一般由二审法院进行审理。
第六章执行与强制措施第十一条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第一款判决和裁定有权力和义务被执行。
第二款人民法院对判决和裁定的执行应当及时有效。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指规范民事诉讼行为的法律体系,旨在保护民事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它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并且在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全面地阐述什么是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要点。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述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制度,是一部法律法规,它对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纠纷案件的有关程序、组织和审判权,以及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情况包括法的出台背景、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等等,这些内容能够为当事人提供法律依据,也为法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在制定过程中遵循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也是民事诉讼法的灵魂。
例如,平等自愿原则要求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法官应根据法律平等对待诉讼当事人,确保他们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公开公正原则要求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公开透明,确保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对审判结果的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等。
这些基本原则的遵守,保障了民事诉讼活动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三、民事诉讼的主体和程序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原告和被告,分别在诉讼中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在民事诉讼的程序中,包括起诉、受理、调查、审理、判决或者裁定等环节。
这些程序的正常进行保证了民事诉讼案件的有序进行,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作用至关重要。
同时,证据也是为了确保诉讼活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法律对证据的规定包括证据的种类、举证责任、证据的采信等等。
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应按照法律规定收集证据,并在诉讼中合理地运用证据,以证明其主张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五、民事诉讼中的救济措施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救济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如,申请保全措施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申请财产保全措施可以解决债权纠纷中的实际问题等等。
这些救济措施的适用能够提供当事人诉讼中的保障,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法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正)(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 录第一编 总 则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二章 管 辖第一节 级别管辖第二节 地域管辖第三节 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第三章 审判组织第四章 回 避第五章 诉讼参加人第一节 当事人第二节 诉讼代理人第六章 证 据第七章 期间、送达第一节 期 间第二节 送 达第八章 调 解第九章 保全和先予执行第十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第二编 审判程序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第二节 审理前的准备第三节 开庭审理第四节 诉讼中止和终结第五节 判决和裁定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第十五章 特别程序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选民资格案件第三节 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第四节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第五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第六节 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第七节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第十七章 督促程序第十八章 公示催告程序第三编 执行程序第十九章 一般规定第二十章 执行的申请和移送第二十二章 执行中止和终结第四编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第二十三章 一般原则第二十四章 管 辖第二十五章 送达、期间第二十六章 仲 裁第二十七章 司法协助第一编总 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详细版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详细版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系列规则和程序。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诉讼法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二、民事诉讼程序1.起诉阶段在起诉阶段,原告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
被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答辩。
法院根据双方的起诉状和答辩状,决定是否立案。
2.举证阶段在举证阶段,原告和被告都有权利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
法院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并进行质证与辩论。
3.判决阶段在判决阶段,法院将综合考虑双方的诉讼请求、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作出最终的判决。
判决书应当明确载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判决的执行期限。
4.执行阶段在判决生效后,需要进行判决的执行。
执行阶段包括执行申请、执行裁定和最终的执行结果。
执行程序主要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诉讼法坚持平等原则,即所有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没有特权和歧视。
2.公正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保持中立公正,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公正的裁决。
3.合法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依法行事,维护合法权益。
4.程序正义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重视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四、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程序1.诉讼时效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民事诉讼案件,原告需要在一定的时限内提起诉讼,逾期则将无法起诉。
2.强制执行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以执行判决或裁定。
3.诉调对接在诉讼程序中,当事人有时可以选择通过调解来解决争议。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诉调对接的程序和要求。
4.证据的认定与保护在民事诉讼中,对证据的认定和保护非常重要。
法院会根据相关规定对证据进行审查和认定,并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五、常见的民事诉讼案件类型1.合同纠纷合同纠纷是较为常见的民事诉讼案件,包括违约、不当解除合同等争议。
2024年民事诉讼法全文
2024年民事诉讼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事诉讼适用本法。
第三条民事诉讼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平等地位,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除外。
第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人身权益。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婚姻家庭权益。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环境权益。
第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章管辖第二十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由本法和其他法律规定。
第二十一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确定。
第二十二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第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最新民事诉讼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十一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三条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五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作如下修改:一、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修改为:“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对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
”二、第一百零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下。
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三、第一百七十八条修改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四、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改为第一百七十九条,修改为:“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十一)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十二)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订)第五十九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订)(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二章管辖第一节级别管辖第二节地域管辖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第三章审判组织第四章回避第五章诉讼参加人第一节当事人第二节诉讼代理人第六章证据第七章期间、送达第一节期间第二节送达第八章调解第九章保全和先予执行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第十一章诉讼费用第二编审判程序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一节起诉和受理第二节审理前的准备第三节开庭审理第四节诉讼中止和终结第五节判决和裁定第十三章简易程序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第十五章特别程序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第三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第四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第五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第六节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第七节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第十七章督促程序第十八章公示催告程序第三编执行程序第十九章一般规定第二十章执行的申请和移送第二十一章执行措施第二十二章执行中止和终结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第二十三章一般原则第二十四章管辖第二十五章送达、期间第二十六章仲裁第二十七章司法协助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指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定和程序,它是维护公民和组织民事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
民事诉讼法主要界定了民事诉讼的范围、程序和原则等方面的规定,为人们在民事纠纷中维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本文将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程序阶段等方面来详细阐述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民事诉讼法是一部针对民事纠纷解决程序的专门法律,它规定了当事人在民事纠纷中如何行使诉讼权利、法庭审判的程序、裁判结果的执行等内容。
民事诉讼法的出现和实施,旨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确保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二、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在民事关系中当事人因权益发生争议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包括财产权、人身权、合同权利等方面的争议纠纷。
与刑事诉讼不同,民事诉讼法主要处理私人之间的法律纠纷,如民事债务、婚姻家庭、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
三、民事诉讼法的程序阶段民事诉讼法的程序阶段主要包括起诉、受理、调解、审理和执行等环节。
在起诉阶段,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诉讼申请书及相关证据。
一旦法院受理案件,进入调解阶段,法院将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并力图达成和解协议。
如调解失败,案件将进入审理阶段,法院将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
如有一方不满意判决结果,可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在判决生效后,案件将进入执行阶段,法院将对判决结果进行强制执行。
四、民事诉讼法的原则民事诉讼法遵循一系列重要原则,以确保民事诉讼的公正、公平和高效进行。
其中,平等原则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遵循公正平等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
合法原则要求法院在判决时应依法作出,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公开原则要求法院公开审理案件,对外公布相关信息,增加审判公正性。
当事人主体性原则要求法院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意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速裁原则要求法院对案件进行及时审理,确保当事人的诉讼权益能够得到及时救济。
结语综上所述,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法律工具,它确保了公民和组织在民事纠纷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和维护。
新民事诉讼法全文(民事诉讼法新规定)
新民事诉讼法全文(民事诉讼法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2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3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3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23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目录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二章管辖第一节级别管辖第二节地域管辖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第三章审判组织第四章回避第五章诉讼参加人第一节当事人第二节诉讼代理人第六章证据第七章期间、送达第一节期间第二节送达第八章调解第九章保全和先予执行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第十一章诉讼费用第二编审判程序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一节起诉和受理第二节审理前的准备第三节开庭审理第四节诉讼中止和终结第五节判决和裁定第十三章简易程序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第十五章特别程序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第三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第四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第五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第六节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第七节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第十七章督促程序第十八章公示催告程序第三编执行程序第十九章一般规定第二十章执行的申请和移送第二十一章执行措施第二十二章执行中止和终结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第二十三章一般原则第二十四章管辖第二十五章送达、期间第二十六章仲裁第二十七章司法协助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全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全民事诉讼法是指规范和指导我国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体系,它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诉讼主体、诉讼程序以及民事诉讼的特点等。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诉讼主体1. 原告原告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提起诉讼的一方,他需要具备诉讼资格。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了公民和法人拥有起诉权利外,还包括其他组织和单位,如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
2. 被告被告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被起诉的一方,他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接受诉讼程序。
被告可以提出答辩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 第三人在某些情况下,除了原告和被告之外,还可能涉及到第三人。
第三人是指与诉讼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当事人。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三人可以申请参与诉讼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供帮助。
二、诉讼程序1. 起诉阶段在民事诉讼中,起诉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
原告需要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明确被告、案件的事实和理由,并附上相关的证据材料。
法院接受起诉后会受理案件并通知被告。
2. 答辩阶段被告在接到法院通知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答辩意见,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在答辩阶段,被告可以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进行辩护,同时还可以提出反诉。
3. 审理阶段在审理阶段,法院会组织庭审活动,双方当事人可以提供证据、进行辩论,并向法院陈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来判决案件,并做出裁判,维护公正和公平。
4. 上诉阶段如果一方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不满意,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阶段是对原判决的重新审理,上级法院将对原判决进行检查,并根据法律规定来判决案件。
三、民事诉讼的特点1. 可选择性在一定的法定范围内,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提起诉讼。
这是民事诉讼的一个基本特点,体现了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权。
2. 平等性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对待当事人应当公平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平等地位。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
特点: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
法院的审判活动在诉讼过程中起中药作用。
民事诉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原则:平等原则.同等原则.对等原则.辩论对抗性原则.法院独立审判原则.支持起诉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效力:对事的效力,对人,空间效力,时间效力。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
也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是由诉讼上的法律事实引起的。
凡是能够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都称为诉讼上的法律事实。
诉讼上的法律事实包括诉讼事件和诉讼行为两类。
诉的种类:一、确认之诉二、变更之诉,也称形成之诉三、给付之诉反诉的要件:反诉是本诉被告对本诉原告提起的。
在举证期限前提起反诉。
反诉与本诉必须适用相同的诉讼程序。
反诉与本诉在诉讼标的诉讼请求或案件事实方面存在着法律牵连关系。
反诉的管辖应当合法。
在我国,诉讼标的不同于诉讼请求,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一致性。
诉讼请求(或诉的声明)是原告以诉讼标的为基础提出的具体实体请求。
换言之,诉讼请求是指原告获得实体(法)上的具体法律地位或具体法律效果的诉讼主张。
具体实体请求即原告行使诉权或提起诉讼所欲获得的具体的实体法律地位或实体法律效果,构成了诉讼请求的实体内容。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平等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诚信原则,检查监督原则。
基本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陪审制度不同时期合议挺的组成:1第一审合议庭的组成。
必须是单数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
由审判员组成。
2第二审合议庭的组成必须由审判员组成不能吸收陪审员参加3重审再审的组成重审时另行组成合议庭合议制度:是指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民事案件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正)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文字号:主席令第71号发布日期: 2017.06.27实施日期: 2017.07.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法律法规类别:民事诉讼法【本法变迁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失效][1982030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0409]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2007)[2007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修正)[20071028]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2012)[2012083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修正)[2012083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201706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正)[201706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二章管辖第一节级别管辖第二节地域管辖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第三章审判组织第四章回避第五章诉讼参加人第一节当事人第二节诉讼代理人第六章证据第七章期间、送达第一节期间第二节送达。
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民事诉讼法是指规范民事诉讼行为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集合。
它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民事纠纷中获得公平审判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工具。
下面将对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进行详细阐述。
一、民事诉讼法的起源与发展民事诉讼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民事纠纷始终存在,而为了解决这些纠纷,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通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民事诉讼法逐渐形成并完善,确立了诉讼的程序和原则。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 条码原则:民事诉讼法重视公平、公正的审判原则,保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平等地位。
2. 口述凭证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当事人以口述和提交书面凭证的方式提供证据,确保诉讼过程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3. 公开审理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应在法院公开审理,确保司法公正和透明度。
4. 速裁原则:民事诉讼法强调案件的及时处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 要素适合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法院在判决时全面考虑当事人的各种合法权益,避免损害当事人的利益。
三、民事诉讼法的程序规定1. 立案程序:在民事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根据事实和证据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2. 送达程序: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间的传票、文书送达程序,以确保双方能够及时了解诉讼进展。
3. 证据程序:民事诉讼法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并且负有举证责任。
法院将根据证据的合法性、充分性和合理性来认定事实。
4. 庭审程序: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庭审的程序,包括开庭、质证、辩论和宣判等环节。
5. 司法救济程序:如果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不满意,可以提起上诉,经过二审、三审等程序继续审理。
四、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1. 执法保护: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以确保判决的执行。
2. 赔偿制度:如果当事人因违法行为受到损害,可以向法院提起赔偿请求,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决。
3. 仲裁制度:民事诉讼法鼓励当事人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
民事诉讼法全文2021民事诉讼法全文
民事诉讼法全文2021民事诉讼法全文(为了避免文本过长,以下只是民事诉讼法全文的一部分,请自行根据题目需求完成剩余部分。
)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事诉讼,是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通过国家机关解决民事纠纷,保护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方式。
第三条人民法院在处理民事案件的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平等原则,即各方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二)公正原则,即法官要依法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不受任何非法干涉;(三)合法原则,即当事人行使的诉讼权利必须有法律依据;(四)保全原则,即人民法院在处理案件中,可以保全当事人的财产,确保诉讼目的的实现;(五)速度原则,即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人民法院对于不受法律保护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行为,应当依法予以制止。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于实施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和其他责任人,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滥诉、虚诉、讹诉的当事人和滥用诉权、以诉胁诱的代理人员,可以依法承担民事、行政责任。
第六条人民法院对于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民事诉讼活动应当给予支持和指导。
第七条人民法院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章管辖第八条人民法院对涉及民事纠纷的案件,应当按照本法的规定受理。
第九条人民法院对于尚未决定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案情复杂、需要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或者当事人之间存在约定选择人民法院管辖的,可以受理。
第十条人民法院对合同的效力、扣押财产、盖印、拆封、评估、检验、鉴定、勘验现场等当事人需要人民法院协助的事项,可以受理。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可以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一)侵权损害等民事侵权行为;(二)因合同纠纷、不当得利纠纷等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等民事纠纷。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民事案件,由原告起诉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一)人身权利、人格权利、婚姻家庭等人身关系的案件;(二)因债务纠纷、物权纠纷等引发的财产纠纷。
民事诉讼法2019全文
民事诉讼法2019全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事诉讼法2019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9〕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9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2月4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1月30日目录一、管辖二、回避三、诉讼参加人四、证据五、期间和送达六、调解七、保全和先予执行八、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九、诉讼费用十、第一审普通程序十一、简易程序十二、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十三、公益诉讼十四、第三人撤销之诉十五、执行异议之诉十六、第二审程序十七、特别程序十八、审判监督程序十九、督促程序二十、公示催告程序二十一、执行程序二十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二十三、附则2019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一、管辖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第四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第五条对没有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
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2、与人民调解法 相关联:民诉法规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 质、任务和地位。 调解程序应适用民诉法有关规定。 业务受法院指导和监督 区别:非讼调解 调解协议是民事合同,无强制执行力 有违法调解的,应由法院纠正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3、与仲裁法 同属处理民事纠纷的程序法,但仲裁法 属非讼性质。 民事诉讼法一方面支持仲裁,例如在仲 裁中申请证据、财产或行为保全的,可 提交法院按照民诉法执行。另一方面法 院也以此方式监督仲裁。
第二节 民事诉讼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当今世界两大民事诉讼模式 1、当事人主义的含义和成因 含义:在民事纠纷解决中,诉讼请求的 确定,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 要由当事人负责。 成因:诉讼法理念影响 私法自治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民事诉讼
2、职权主义的含义和成因 含义:法院在诉讼程序中拥有主导权, 和当事人主义相对立,在诉讼中,程序 的进行以及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等权 能由法院担当。 (三)案件审理中法院与当事人的作用 分担
第一节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的概念 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 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特点:1、主体法律地位平等 2、内容: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3、可处分性
第一节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自力救济:自决与和解 社会救济:调解与仲裁 公力救济:诉讼 各类纠纷解决机制的关系
第一节 民事之诉
三、诉的类型与诉的识别 (一)诉的类型 1、给付之诉 原告请求被告履行一定给付义务之诉。 类型 现在给付之诉 将来给付之诉 后果 原告胜诉:给付判决,具有执行力 原告败诉:确认判决,没有执行力
第一节 民事之诉
2、确认之诉 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 事权益是否存在或是否有效之诉 类型 积极确认之诉 消极确认之诉 起诉前提:某项法律关系必须是构成民事纠纷 的核心法律关系而不是先决事项 后果:无论原告胜诉或败诉,均为确认判决源自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1、法院和当事人之间:事实和请求 2、法院和检察院之间:生效裁判认定的 事实和适用的法律 3、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事实 4、当事人之间:诉讼理由和诉讼请求 5、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事实
民事诉讼法
第二章 诉与诉权
引例
2005年6月1日,南昌某制药厂与九江某大药房签订药 品购销合同约定,制药厂自2005年7月1日至 2008年7 月1日,确保每月15日前供给大药房5万元药品,大药 房必须在货到验收合格当天将款如数付清。2006年10 月15日,制药厂派员又将当月价值5万元的药品送至大 药房。大药房验货员刘晓晓验完药品后告知制药厂送 货员,“我们经理和财会人员出国考察,尚未归来, 此次货款要待他们回来后才能给付。”制药厂送货员 将此情用电话向厂长汇报。厂长指示送货员,要大药 房验收员写张欠5万元货款的欠条。大药房验收员刘晓 晓便按送货员要求出具欠制药厂药品款5万元的欠条, 欠条落尾处写有刘晓晓。嗣后,制药厂多次向大药房 催讨,大药房经理均以暂时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未付。
各有优缺,但诉讼具有基础性作用。
引例结果
黄静在看守所被关押10个月后,2007年11月9日,海 淀区人民检察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对黄静做出不起诉 决定。昨天20时许,“华硕维权联合律师团”主 要成 员之一的张平律师向记者核实了黄静即将获得国家赔 偿的消息,他称:“目前已经进入了确认程序,具体 获赔的数额现在还无法得知。”据了解,检察院在 《 刑事赔偿确认决定书》中指出:“黄静及律师采用向 媒体曝光,将华硕公司使用测试版CPU的问题公之于 众的方式与华硕公司谈判索取赔偿的方式,虽然带有 要 挟的意味,但与敲诈勒索罪中‘胁迫’有质的区别。 黄静在自己的权益遭到侵犯后以曝光的方式索赔,并 不是一种侵害行为,而是维权行为,索要500万美金属 于 维权过度但不是敲诈勒索。”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概述 (一)概念和特征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人民法院、当事人 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 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1、由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讼法律关系构成 2、体现法院审判权同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机 结合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问题
本案制药厂有没有诉权?法院是应支持 原告诉讼请求,还是应予驳回?若是驳 回,是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还是判决 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一节 民事之诉
一、诉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一)民事之诉的含义 制度含义 动词含义(versus) 本质:救济 名词含义(案件) 主体:特定 内容:主张 诉:特定原告对特定被告、向法院提出的审判 特定的实体主张的请求
第一节 民事之诉
(二)诉的构成要素 诉的主体:原告和被告 诉的客体: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诉的原因:案件实体事实 了解诉的构成要素的意义: 【通过诉的构成要素辨析,可以判断诉的完整 性、进行诉的识别、确定诉的合并或变更、确 定法院审判对象、决定即判力的范围】
第一节 民事之诉
程序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二、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指民事诉讼对事、对人在什么时间和空间适用 和发生作用 (一)对事的效力:哪些案件应当依照民事诉 讼法的规定进行审理,解决法院主管问题。 (二)对人的效力:民事诉讼法适用于那些人 (三)空间效力:民事诉讼法适用空间的范围 (四)时间效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期间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1)法院 (2)检察院 (3)诉讼参加人: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4)其他诉讼参与人:诉讼参加人以外 的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同诉讼结 果不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是诉讼主 体)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二)内容 主体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 义务。 主体不同,具体的权利义务也不同 (三)客体 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第二节 民事诉讼
(三)我国相关学说 1、多元说或多层次说 2、纠纷解决说 3、程序保障说 4、利益保障说
第二节 民事诉讼
三、民事诉讼模式 (一)含义 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运作所形成的结构 中各种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抽象形式 对民诉程序及制度结构的抽象和概括 对民诉结构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基 本关系的抽象和概括 表现为一种形式
民事诉讼法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引例
黄静购买了价值2万多元的华硕牌笔记本电脑 后,刚开始使用便连坏了两次,维修后仍不能 正常使用。朋友周成宇对龙某的电脑进行检测 后,认定电脑的核心部件 CPU(中央处理器) 使用了禁止在市场流通的工程测试芯片(测试 版CPU)。黄静、周成宇二人随后以向新闻媒 体曝光此事作为谈判砝码,向华硕公司提出高 达 50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 双方数次谈 判未果后,华硕公司报警。2006年3月7日,因 涉嫌敲诈勒索,黄、周二人被海淀警方羁押。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三)与破产法的关系 十分密切,凡是破产法没有规定的,适 用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四)与其他民事程序法关系 民诉法是协调各种民事程序的基本法, 与其他民事程序法共同构成了我国预防 和解决民事权益纠纷的民事程序法律体 系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1、与公证法 认定事实 相同点 诉前证据保全 强制执行 调整对象 不同点 活动性质 程序
引例
无奈,制药厂于2007年4月23日凭借刘晓晓出 具的欠条将刘晓晓作为被告起诉到法院。刘晓 晓在法院开庭时答辩 称,此欠条虽为自己所写, 落尾的名字也是自己的,但此款不是自己个人 所欠,而是大药房所欠。开庭时传证人即大药 房经理出庭作证,该经理证实并承认此款不是 刘晓晓个人所欠,而是大药房所欠。庭审中原、 被告各执已见。原告不同意撤诉,被告不同意 调解。在讨论此案时意见发生分歧。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概念:规定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 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广义: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和规范性文件 狭义:《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二)性质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部门法
基本法
第二节 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民事诉讼=诉讼活动+诉讼关系 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 诉讼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各 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 民事诉讼
(二)特点 1、严格依法进行 2、法院的审判活动在诉讼过程中起重要 作用 3、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第一节 民事之诉
2、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的变更 (1)确认之诉: 诉讼标的:双方当事人之间所存在的实 体法律关系或原告享有的支配权 诉讼请求: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实体 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
第一节 民事之诉
(2)形成之诉 诉讼标的:双方当事人之间所存在的实 体法律关系或者原告所享有的形成权 诉讼请求:请求法院变动实体法律关系 在形成之诉和确认之诉中,诉讼请求的 变更也会改变诉的质的规定性。 了解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诉讼标的 额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民事诉讼
正确认识诉讼模式论: 我们现在所能认识到的诉讼模式,是各国 民事诉讼经过长期发展的结果,各国在发展之 初,并没有事先塑造出一个模式,再按照这个 模式来创建制度。诉讼模式仅仅是对各国民事 诉讼发展到一个阶段的静态状况的高度概括, 各国的民事诉讼仍然在不断变化发展。时至今 日,已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当事人主义或职权 主义。纵观近年来各国民事诉讼的发展,职权 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的相互学习、相互融合是大 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