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参考——中国古人写字为何从右边

合集下载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 教学 臣形象。 要求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 重点 臣形象。 难点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1 2 3
2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句导读:指出柳公权在书法界的地位。]他的字结构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知识点详解 ☜
❶紧凑:衔接紧密,没有空隙或多余的部分。 ①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 ❷钦佩:尊重佩服。 ②重点句解析:这句话首先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对课文题目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另外也起到了引出下文
10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❼,都说穿洗过三次的衣服体现了皇上俭(jiǎn)朴❽
的美德。文宗被捧得喜不自胜,猛 11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然始终一言不发。 [⑦“一言不发”说明了什么?]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话,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❾,罢黜(chù) 不肖(xiào)之臣 ;还应接受劝谏(jiàn),赏罚分明,这才 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⑧柳公 权认为皇上最应关注的问题是什么?]12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 胆的直言。[句导读:此句照应第 4 自然段中“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幸运的是,这些 话非但没有惹(rě)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⑨从文中看,文宗是个怎样的皇帝?] 段导读: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❿ ⓫
6
❺律己清政:在文中指严于律己,使政治清明,国富民强。 ❻虚伪:不真实;不实在。 ⑤重点句解析:从此例可以看出柳公权性格正直,正因为如此才会写出具有骨气的文字。后面两个分句 ⑥以证明自己的俭朴。 ❼赞颂不已:不停地称赞颂扬。 ❽俭朴:节俭朴素。 ⑦说明柳公权并不赞同大家的说法。 ❾贤良:文中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罢黜:这里指罢免官职。 不肖之臣:这里指没有出息或品行不好的臣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写字课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写字课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写字课教案三篇【导语】如何上好一堂创意写字课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WTT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课字形特点(一)教学目的:1、掌握长、短、方、圆这四种字形的构字规律与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书写名人名言的格式,以及如何珍惜时间。

教学用具: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一、出示例字,揭示课题。

1、出示小黑板:身之正会2、齐读,这四个字的字形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第一个字属于长形字。

第二个字属于短形字。

第三个字属于方形字。

第四个字属于圆形字。

今天我们来学习“字形特点(一)”。

二、指导书写。

1、出示卡片:身〈1〉仔细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看?〈2〉学生边议论边试写。

〈3〉指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试写的感受。

(即:怎样写好“身”字)〈4〉指一名学生上台边说边写。

〈5〉师生评议。

〈6〉学生自由练习同一类的字三个。

2、出示小黑板:(贴有写字的图片)想一想:这些字个有什么特点?如何写好它们?字形较短:血之字形较方:正画字形较圆:会香3、名人名言行款练习。

〈1〉学生读一读,讲讲这句话的意思。

〈2〉分析名人名言的书写格式。

〈3〉学生试写,要求注意语句中的长、短、方、圆不同字形的写法。

4、师小结。

三、学生进行钢笔字练习。

P4第二课字形特点(二)教学目的:1、掌握大、小、偏斜三种字形的写字规律,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

3、继续练习名人名言的书写行款。

教学准备:写有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出示字例,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天口2、齐读。

想: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3、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有何区别?4、指名说,老师板书:字形较大字形较小二、指导书写。

1、较大字形:〈1〉要点:撇、捺或长横、长竖要舒展。

苏少版五年级书法上册 9.左宽右窄的字 精品教案

苏少版五年级书法上册 9.左宽右窄的字 精品教案

9.左宽右窄的字一、教学目标1.了解“左宽右窄的字”书写要点,注意把握宽窄比例和书写规律。

2.引导学生观察字的技巧,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范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培养主动练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左宽右窄的字”的书写要点和宽窄比例。

2.掌握“左宽右窄的字”的书写规律。

三、教学准备课件、笔墨等用具。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比较,导入新课1.找共同点:(出示:“泊、悟、收、佛;利、部、影、创”)谁能一眼看出这几个字结构上的共同点?(出示:左右结构)2.找不同点:谁发现了它们的不同点?(出示:左窄右宽、左宽右窄)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自主学习,指导书写1.整体感知。

(出示:“利、部、影、创”)要想写好这类字,首先要学会观察和比较。

从结构上看,这类字左、右两部分各有什么特点呢?从哪儿看出左部分宽的?学生交流。

指导:借助竖中线,左右部分的占位一目了然。

左部宽,占位大,就是字的主体,而右边笔画少,体形偏瘦,通常称之为“左主右从”。

(板书:左主右从)指导:左边笔画相对舒展,右边紧凑,这是又一个特点“左放右收”。

(板书:左放右收)2.范例指导。

(1)(出示:“利”)比较“利”字左右两部分,说说:“左主右从、左放右收”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重点指导:左部笔画向上靠,横画略向左伸,捺变点给右部让位。

短竖偏上,右部窄长,竖钩挺拔。

(2)播放范写视频,学生握笔书空。

左部“禾”能写得很舒展吗?为什么?指导:横画和点画体现出了“左放右收”的特点,笔画相互避让,才有和谐之美。

(继续播放视频)指导:立刀旁偏窄,长竖挺拔。

(3)记住这八个字,这可是写好左宽右窄的字的秘诀。

(生齐读板书)3.指导书写“彤、创、部”。

(1)学写“创”字。

学习书法光说不练可不行。

你们最想看老师写哪个字?师范写,提醒坐姿和握笔姿势。

指导:左部人字头捺画变点,竖撇延伸,“口”部两竖内收。

立刀旁较窄,竖钩直而挺。

学生练写“创”。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写字教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写字教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写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册课本中要求书写的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和书写规则。

能力目标:通过练字活动,提升学生的书写速度和书写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和爱好,感受汉字的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顺序。

理解汉字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书写每个汉字。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正确的书写姿势。

教学难点:学生对汉字笔画顺序的掌握和运用。

对于复杂汉字结构的理解和书写。

纠正不良书写习惯,形成规范书写。

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优秀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对书写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和笔画特点,让学生自主发现书写规律。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汉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分析不同汉字的结构特点,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和书写复杂汉字。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示范书写,展示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模仿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学生练习: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书写。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交流书写经验,共同进步。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强调书写的规范性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互动式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评价,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示范式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演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多媒体手段:利用教学软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安排适量的书写练习,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展示。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书写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自主完成。

家长签字确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识字古对今教学设计附板书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识字古对今教学设计附板书

6 古对今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

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

(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

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古人为何竖着从右向左写字

古人为何竖着从右向左写字

古人为何竖着从右向左写字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51期中国古人竖着写字,而且由右向左写。

在现代人看来,写字的右手总是把已经写好的文字给掩盖住,而且右手腕或者衣袖还会把未干的墨汁碰糊。

于是,古人写字时要提腕,这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

既然如此不便,为何还要这样写?古人的书写习惯所谓“书写格式”,是指书写习惯。

我们现在的书写习惯是自左向右书写、从上往下移行,是横行。

我们古人的书写习惯却是自上而下、從右向左,是竖行。

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人的左脑主管语言逻辑,而脑与肢体是交叉对应的,所以多数人右手写字较自在。

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

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

右为大,左为小。

“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

有专家在谈到简文书写一般为竖行左行时,称“古人以左行为顺势,右行为逆势”。

然而,在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竹木简之前,西周时的金文的排列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殷商甲骨文的排列,绝大多数是自上而下,而在左右行的问题上,有的是从右向左,有的则是从左向右。

如以右行为逆势,何以在占卜这样的活动中,会选择逆势右行来刻卜辞呢?在自上而下、从右到左的书写格式中,自上而下是基础,从右到左或从左到右都是由自上而下这一点来决定的;只要是从上往下书写,就从根本上排除了由上而下移行的可能性。

换言之,远在殷商时期,人们的书写习惯就已是从上而下书写了。

但是,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上的;龟甲不同于修成一条一条的竹木简,它是成片的,从刻写的技术角度和方便角度来说,横行刻写与竖行刻写恐无太大差别。

那么时人纵向书写的习惯是何以形成的呢?当时是否还有其他用于书写的材料呢?跟书写材料有关《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里已有“册”字,象竹木简编联之形。

于是,有学者指出殷商已有竹木简册。

西周金文中的“册”,亦指简册。

据研究,西周的册命之制,是先将王命写在简册上,当庭宣读,然后再铸到铜器上。

古人写字为何从右到左

古人写字为何从右到左

地方是撇和竖笔以及横折的交会处,这
三笔应当写成好像是咬在一起的一样。
尽管前辈书家有将竖笔和横折连在一起
的,但我们还是提倡这种将撇写在竖和

横折之间的写法。
“面”字的行书,点画的粗细没有特
别的要求,整体基本还是按照楷书的结
构来,但行笔更加流畅。“面”字的草书下
面不封口,需要注意,带四框的字,草书
基本都不封口。先写左边的部分,再写
右边的部分,最后写中间的部分,不要加
最后一横。
(田蕴章)
脸 。 带 着 环 境 ,带 着 人 物 的 情 绪
和 动 作 ,当 画 面 能 串 联 起 一 个 完
整 的 句 子 ,就 是 一 个 完 整 的 故 事
了。
(李根)
王冕作品:《南枝早春图》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
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
王 冕 爱 梅 ,也 善 画 梅 。 他 画 的 梅
干,用笔遒劲,顿挫得宜。而绘画花瓣
的手法也是变化多端,均能生动地表
现出梅花的特有形态。
《南枝早春图》中,作者画一折枝
梅,枝干劲健,用浓墨描绘,显得气势
雄劲。枝上梅花报春,迎春怒放,生机
盎然、清新纯净,是一幅设色清丽、笔
墨严谨的精品之作。
(邱晨)
《菜根谭》精华 40 句
23.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 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在困苦的逆境中能把握方 向不屈奋斗,常常可以感受得 到内心奋斗的喜悦,这种喜悦 才是人生的真正乐趣;反之如 果在得意时骄纵狂妄,往往会 种下日后祸患的根苗,导致痛 苦的悲剧。 24.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真 廉 无 廉 名 ,立 名 者 正 所

苏教版小学语文书法教案《点横头和人字头》

苏教版小学语文书法教案《点横头和人字头》

点横头和人字头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点横头和人字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点横头和人字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课1.写写偏旁。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点横头和人字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点横头:点位于横画中点的上方,起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方顿笔回锋;横画稍长。

人字头:撇和捺要尽量写得舒展一些。

书写撇时要注意角度,线条要挺拔,不要写成“香蕉”撇。

捺的起笔位置比撇稍低,起笔时稍轻,向右下行笔,边行笔边顿,最后至捺脚向右出锋收笔。

2.描描写写。

先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然后进行范写。

交,点要写在横画中点的上方。

金,上部人字头要写得舒展,下部的横画要注意长短变化。

3.自己练练。

三例字指导仿,左右结构。

单立人写得稍窄哀,上中下结构,上紧下松。

上点居于横中点的上方弦,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弓字旁写得稍瘦长一些,右边要注意两个撇折的起笔,最后一点略长。

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会,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撇、捺舒展,捺的收笔处略高于撇尖命,上下结构。

撇捺尽量舒展。

四、学生书写,教师指导五、投影展示六、作业课下继续练习单立人和双立人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单立人和双立人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单立人和双立人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写写偏旁。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单立人和双立人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单立人:撇的长短要适宜,书写是要注意角度,不要太平或太直,线条要挺拔。

竖要从撇的中腹处起笔,长短与撇的长度差不多。

双立人:第一撇较短,第二撇略长,呈平行之势,两撇起笔一定要上下直对。

竖不要写得太长。

小学五年级全册写字教案

小学五年级全册写字教案

五年级下册写字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可以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

对小学生进行写字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

小学写字教育主要包括写字教学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写字教育与学生自主性的关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本学期要加强写字教学,增强学生的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二、具体要求:1.加强指导,不将书法课变为自习课。

不搞形式,让学生习字习惯的养成真正落到实处。

2.合理安排学生每天的练习内容。

3.强调学生的写字姿势,随时纠正不良习惯。

4.定期在班级进行写字比赛,随时奖励有进步学生。

三、教学重点1、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做到“三个一”(眼睛离纸平面一尺,胸口离桌面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平)2、掌握汉字的框架结构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

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框架结构、偏旁部首。

3、落实笔画的笔法训练。

即运笔的方法,一般可分为起笔、收笔。

4、对小学生写字提出要求,那就是“六个字”(正确、端正、整洁)。

5、强化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意识,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和练字一样认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6、使学生领会汉字书写不单单是一个个字的问题,还需要有整体感。

7、引导学生把写字练习中的收获运用于平时的习作和其他书面练习之中,认真写好每一次作业。

四、具体措施1、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坐姿、运笔技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坚持上好写字课,要认真写字方面的指导。

教师的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不少于25分钟。

3、强化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意识,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和练字一样认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4、发动同学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写字姿势。

5、教师自己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的板书要给学生一种写规范,写漂亮的印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中国古人写为何从右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中国古人写为何从右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中国古人写为何从右边?一、教学背景由于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逐渐加深,因此教育界也开始从认识到理解中国文化转换。

本文档为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份教案,探讨中国古人写作时为何从右边开始书写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字的历史文化背景2.能够理解古人书写文字的习惯和传统3.理解和欣赏古人书法的特点和魅力三、教学重难点1.能够抓住历史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古代书写的方式2.对于中国古代汉字书法的发展历史,进行较为深入的解析四、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起点是 oracle(甲骨文)。

它始于约1600年前,以骨为载体,以刻划方式来表达其特定的含义。

这一时期的文字是由刻划的各种符号构成的。

虽然 oracle 基本上是象形文字,但是它往往需要以艺术化的形式来展现。

2. 古人为何从右边开始书写中国书法形态之一就是行书,行书的特点是字体宽大,起体势雄浑央劲,时而有旋涡回旋之势,时而冷峭坚定。

然而,如果把行书倒转一下,会发现这些字从左边开始看反而会比较入眼。

在古代,人都是用右手写作的,所以为了不把自己的手放到先写的字上,汉字的书写就从右边开始,这就是古人写为什么从右边开始书写的简单的原因。

这个历史习惯流传到现在,虽然现在汉字书写方式随着发展正在不断改变,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右上角写数字常被认为是不规范的书写方式,因为它并不符合通常的汉字排版规则。

3. 古代汉字书法的发展史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书法的艺术发展历程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汉字出现以来,就开始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伴随,形态经历了一番变化,经典的行、楷、隶、篆四大书体也相继产生,成为人类书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4. 古代汉字的特点和魅力古代汉字有其独特的书写特点,如行书起势跳跃,其字体以筋骨韵味为主。

汉字的筆劃變化豐富,因此表現出顯蟒虎累耀的效果,體現著其獨特的韻味和藝術效果。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人们为什么习惯用右手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人们为什么习惯用右手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人们为什么习惯用右手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人们为什么习惯用右手,并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使用右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并树立正确用手习惯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事物的好习惯和兴趣,了解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们习惯用右手的原因,并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右手,并树立正确用手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探究题目:“人们为什么习惯用右手呢?”2.学习相关知识:(1)说话时使用的声带位于喉部的右侧,所以人们说话会用到右边的肺部,右手自然也就随着使用。

(2)右手肌肉骨骼结构比左手更加适合使用,左右手的掌骨和拇指骨连接处的关节在右手上更容易转动。

(3)人类的大多数文化中都有“右好左恶”的现象,即右手被赋予了正面、吉祥、幸运的象征意义。

3.进行教学探究:(1)引导学生自己创意小实验,用左手和右手同时完成同一件事情(如:比较写字、夹东西等),记录感受和体验。

(2)通过学生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右手更加顺畅的原因。

4.学习相关词汇:左右、肌肉、骨骼、结构、掌骨、拇指骨、连接处、关节、赋予、正面、吉祥、幸运、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实践探究右手使用的优势,强化学生的理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习惯用右手的原因。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和记录,感受习惯用右手的差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堂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都用右手写字、夹东西、吃饭,可我们为什么要习惯用右手呢?”2.利用PPT或者黑板报告给学生展示“人们为什么习惯用右手呢?”的主题,并重点讲解今天的教学重点。

(二)探究1.自己动手实验:(1)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用左手和右手同时完成同样的事情,比较左右手的感觉和效果。

《书写的行款与布局》教学设计

《书写的行款与布局》教学设计
1/6
受到美的熏陶,又让他们进行观察、总结、练习、评价,在实践中学会正确地 书写一段文字。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硬笔书法欣赏作品(备用)、作业纸、写字歌、古筝 曲。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交流,欣赏引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书法家王献之的故事,你们想 看吗?(播放视频《羲之墨池》) /v/b/24454333-1633851384.html 2、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3、古时候还有很多像王羲之、王献之一样经过勤学苦练最终成为书法家的 人,比如:欧阳询、彦真卿、柳公权等等。(出示古代书法家的头像) /image.cgi?w=%E6%AC%A7%E9%98%B3%E8%AF%A2&ex t=&sc=img&ac=&ch=s.p.res.detail&pid=p.res.i&ic=one&imf=&scr=&ity=0&i d=6&wpic=&tid=&pg=1&ie=utf-8&mc=#cid=6 /image.cgi?w=%E9%A2%9C%E7%9C%9F%E5%8D%BF&ex t=&sc=img&ac=&ch=s.p.res.detail&pid=p.res.i&ic=one&imf=&scr=&ity=0&i d=0&wpic=&tid=&pg=1&ie=utf-8&mc=#cid=0 /image.cgi?w=%E6%9F%B3%E5%85%AC%E6%9D%83&ex t=&sc=img&ac=&ch=s.p.res.detail&pid=p.res.i&ic=one&imf=&scr=&ity=0&i d=0&wpic=&tid=&pg=1&ie=utf-8&mc=#cid=0 古人如此,现在我们小学生如果也像他们那样用心去练字,照样能写出一 手好字,也能成为了不起的书法家。 4、欣赏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文字中陶冶情操,初知“书法” 的概念,激发写字兴趣。(出示书法作品) /i?word=%C3%AB%B1%CA%CA%E9%B7%A8%D7%F7%C6%B7%D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参考——中国古人写字为何从右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参考——中国古人写字为何从右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参考——中国古人写字为何从右边?中国古文正规的书写方式是:竖书成行,自上而下写满一行后,再自右向左换行。

由于汉字的特点,既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竖排成行;同时,汉字也并一定非竖写不可,同样可以横写,既可以自左而右,也可以自右而左横排成行。

在历史上,除正规的竖写方式之外,偶而也见有横写的,例如对联中的横幅必须横写。

最早提议汉文横书的是陈嘉庚先生,那是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正式向大会提出了中文书写应统一由左而右横写的提案。

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首次采用把从上到下竖排版改变为横排版,并刊登一篇题为《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章:“我们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

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

”著名学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称人的两眼是横的,眼睛视线横看比竖看要宽,阅读时眼和头部转动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劳,各种数、理、化公式和外国的人名、地名排写也较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纸张利用率。

《光明日报》率先实践后,到1955年11月,级17种报纸已有13种改为横排。

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响应。

从竖到横的排列阅读,对中国文字的书写方式是个极大的变革。

有人专门搞了一次专项实验:挑选10名高三优等生,分男女两组,让他们阅读从同一张《中国青年报》上精心选择的抒情短文。

结果差距明显:横排版的阅读速度是竖排版的1.345倍。

有人开玩笑说,直到汉字改为横写,我才知道自己的眼睛原来是横着长的。

还有人调侃,人家西方人的文字是横写的,读者一边阅读一边摇头,意思是在说“不对,不对,不是这样!”,因而才有否定前人,独树新解的创新意识;中国的古是竖写的,读者读者一边阅读一边点头,意思是说“对,对,就是这样!”,因而才有前人,墨过成规的保守意识。

苏教版写字与书法五年级(上)教案教学设计讲述

苏教版写字与书法五年级(上)教案教学设计讲述

第一课独体字(一)教学目标:1.掌握独体字的汉字的书写规则。

2.正确、规范地书写独体字。

教学重点、难点:“夕、乃、戈、之”这些独体字属于偏斜结构,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提醒他们找出字的主笔,并能确定好主笔与其他笔画的关系,这样才能写好这类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斜钩、卧钩、撇折、撇点等笔画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二、学习独体字的书写规则 1.介绍独体字的书写规则独体字,笔画一般较少,书写时应注意笔画均匀,长横要平,长竖要正,字形要端正。

2.出示汉字:夕、乃、戈、之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夕:夕的主笔横撇的斜度不能太平,也不能太竖,这是夕字重心能不能平稳的关键。

乃:乃的撇画起笔应在方格中央偏左处,主笔横折折折钩中的横稍短,左低右高。

戈:戈的上横是短横,左低右高。

之:主笔捺画自横撇的撇端起笔。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临写一段话。

三、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第二课独体字(二)教学目标:1.学习笔画多和笔画少的独体字的书写规则,练习书写独体字,将字写端正。

2.继续加强学生的写字姿势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这些独体字书写并不是十分困难,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能让学生从这类字中总结出一些书写的规律。

最终写好行款练习。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引发兴趣。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右偏旁及由它们组成的字的写法。

谁能告诉我们直接由笔画组成的字(不包括任何部件)叫什么字?怎样写好独体字呢?讲后请一生上台试写几个独体字。

(留作后面评点)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一下怎样写好独体字。

板书:独体字(二)二、笔画复习。

书写竖折折钩、横折折钩、横折折撇、横折弯钩。

三、讲授新课,讲演试评。

(一)认识独体字。

读一读(出示小黑板:入、面)观察笔画多的和笔画少的独体字整体布局有什么特点。

指导书写笔画少的独体字。

1.“入”字,边讲边示范:撇短捺长,撇捺开张,下脚齐平。

请一生上台写。

评议。

学生练写两个。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写字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写字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写字课教案第一课字形特点(一)教学目的:1、把握长、短、方、圆这四种字形的构字规律与写法特征,培育同学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育同学细致敏锐的观看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培育同学书写名人名言的格式,以及如何珍惜时间。

教学用具: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一、出示例字,揭示课题。

1、出示小黑板:身之正会2、齐读,这四个字的字形各有什么特点?依据同学的回答归纳:第一个字属于长形字。

其次个字属于短形字。

第三个字属于方形字。

第四个字属于圆形字。

今日我们来学习“字形特点(一)”。

二、指导书写。

1、出示卡片:身〈1〉认真观看,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看?〈2〉同学边谈论边试写。

〈3〉指名同学发言,谈谈自己试写的感受。

(即:怎样写好“身”字)〈4〉指一名同学上台边说边写。

〈5〉师生评议。

〈6〉同学自由练习同一类的字三个。

2、出示小黑板:(贴有写字的图片)想一想:这些字个有什么特点?如何写好它们?字形较短:血之字形较方:正画字形较圆:会香3、名人名言行款练习。

〈1〉同学读一读,讲讲这句话的意思。

〈2〉分析名人名言的书写格式。

〈3〉同学试写,要求留意语句中的长、短、方、圆不同字形的写法。

4、师小结。

三、同学进行钢笔字练习。

P4其次课字形特点(二)教学目的:1、把握大、小、偏斜三种字形的写字规律,培育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育同学细心观看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

3、连续练习名人名言的书写行款。

教学预备:写有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出示字例,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天口2、齐读。

想: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3、认真观看,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有何区分?4、指名说,老师板书:字形较大字形较小二、指导书写。

1、较大字形:〈1〉要点:撇、捺或长横、长竖要伸展。

〈2〉老师写:发〈3〉生试写:天年2、较小字形:〈1〉要点:要写在格的中心位置,字中的笔画较短。

〈2〉师边将边示范:白〈3〉同学试写:口日3、偏斜字形:〈1〉左斜字主笔不行过于左斜。

写字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写字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写字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3〉学生试写,要求注意语句中的长、短、方、圆不同字形的写法。

4、师小结。

三、学生进行钢笔字练习。

P4第二课字形特点(二)教学目的:1、掌握大、小、偏斜三种字形的写字规律,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

3、继续练习名人名言的书写行款。

教学准备:写有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出示字例,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天口2、齐读。

想: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3、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有何区别?4、指名说,老师板书:字形较大字形较小二、指导书写。

1、较大字形:〈1〉要点:撇、捺或长横、长竖要舒展。

〈2〉老师写:发〈3〉生试写:天年2、较小字形:〈1〉要点:要写在格的中心位置,字中的笔画较短。

〈2〉师边将边示范:白〈3〉学生试写:口日3、偏斜字形:〈1〉左斜字主笔不可过于左斜。

〈2〉范写:夕勿〈3〉学生试写。

〈4〉右斜字主笔不可过于右斜。

〈5〉范写:戈飞〈6〉生试写。

三、名人名言行款练习。

1、生读名人名言。

2、讨论:写这一段话应该注意什么?3、小结:格式、字:4、学生边听音乐边写名人名言。

四、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生继续练习。

第三课整齐平正教学目的:1、掌握字的书写规律—整齐平正。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写有华罗庚名言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出示写有名人名言的小黑板,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仔细观察。

2、边看边想:这一段话写得漂亮吗?为什么?3、小结并板书:整齐平正。

二、指导书写:1、指导写“卫”字。

〈1〉横向笔画较平,竖画要直。

〈2〉范写:卫〈3〉生试写一个。

2、指导写“不”字。

〈1〉横较平,竖宜直。

撇、点相称。

p 2、讨论:如何写好名人名言?3、学生试写。

四、同桌之间互相欣赏、指正。

五、生边听音乐边练习P9—10的字各两个以及第二条名人名言。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写字教案第二周左右结构的字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写字教案第二周左右结构的字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写字教案第二周左
右结构的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

2.通过练习,把左右结构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2.一起做一做二、导入新课三、学习新课1.出示“松”(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右部分在米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应使左右两部分的长短、宽窄、高低适当,搭配合理。

2.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四、学生练习1.学生临写,师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五、巩固练习。

六、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七、了解书法文化常识:学会读帖。

1。

古书为什么是从左往右竖排的

古书为什么是从左往右竖排的

古书为什么是从左往右竖排的人们总是对新颖的事物充满来好奇心,总爱问为什么?然后就有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现。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之中国古代文化趣味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一、古书为什么是从左往右竖排的?我们现在的书写习惯与古代汉字竖排向左行的顺序是有极大差别的。

其实,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种文字的书写顺序是各有不同的,总体上分为左行、右行、下行三种,一直保留至今。

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莱文等;下行如传统的蒙古文、中国古籍印刷、有时的日语等。

这三种书写方式,起源于不同的世界观和书写习惯。

例如,从右向左写,据说是为了对应神的方位,以北极星为中心定点,太阳起于东方(右),没于西方(左)。

这一书写方式起源极早,并一直在闪族各语系中保留至今。

希腊字母传承自闪族字母(腓尼基),本来也是从右向左写的,但后来却反了过来,大概是因为用右手写字,从右向左写会挡眼。

这一变化有一个过渡期。

在这一阶段,希腊文字曾实行过一段“牛耕体”,即一行向右,一行向左,甚至行序还有过自下而上的。

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基本固定为现在通行的右行向下的顺序。

汉字的古代书写,一向是直行向下的,极少例外。

这一顺序的起源与书写材料有密切的关系。

古时流行的书写材料是竹简和木牍,其纹理多为纵向,通常是单行书写。

人们习惯纵向持狭长的物体,一路向下书写。

又因为左手拿简,右手执笔,写完便按顺序放在右手侧,左手再去拿新简开始写,就形成了先上后下,从左到右的书写习惯。

二、“百科全书”的说法是从西方传进来的?“百科全书”的说法是从西方传进来的,中国古代有百科全书吗?可以称得上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是“类书”。

类书这个名称虽然出现在宋代,但类书很早就有了。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一个人精力再好,也不可能读完。

因此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为了更方便地掌握群书内容,命人“撰集经传,随类相从”,也就是分门别类地从现有典籍中抄录资料,纂成《皇览》一书。

但很可惜,这部书约在隋朝末年散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参考——中国古人写字为何从右边最早提议汉文横书的是陈嘉庚先生,那是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正式向大会提出了中文书写应统一由左而右横写的提案。

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首次采用把从上到下竖排版改变为横排版,并刊登一篇题为《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章:我们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

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

著名学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称人的两眼是横的,眼睛视线横看比竖看要宽,阅读时眼和头部转动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劳,各种数、理、化公式和外国的人名、地名排写也较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纸张利用率。

《光明日报》率先实践后,到1955年11月,中央级17种报纸已有13种改为横排。

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响应。

从竖到横的排列阅读,对中国文字的书写方式是个极大的变革。

有人专门搞了一次专项实验:挑选10名高三优等生,分男女两组,让他们阅读从同一张《中国青年报》上精心选择的抒情短文。

结果差距明显:横排版的阅读速度是竖排版的 1.345倍。

有人开玩笑说,直到汉字改为横写,我才知道自己的眼睛原来是横着长的。

还有人调侃,人家西方人的文字是横写的,读者一边阅读一边摇头,意思是在说不对,不对,不是这样!,因而才有否定前人,独树新解的创新意识;中国的古是竖写的,读者读者一边阅读一边点头,意思是说对,对,就是这样!,因而才有迷信前人,墨过成规的保守意识。

上述说法都有几分道理,也正好被某些民族虚无主义者用来作为攻击我们祖先的把柄,所谓我们的祖先笨到都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怎么长的。

因此有必要为古人分辩一二,否则,让那些骂祖宗的声音天天刺人耳膜,岂不是失责吗?前面提到郭沫若先生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大有跟风之嫌,郭先生本人是研究古文字的大家,仅在汉文横排己成定局的时刻凑上一嘴,为之助阵,却并没有见到郭先生仔细分析古汉文竖写原因。

以郭先生的影响,如果当初能够科学地全面地分析古文竖写和现今改为横排的原因(本人孤陋寡闻,未见相关资料),那么就不会为民族虚无主义者留下把柄了,至少在汉字书写方式上如此。

抛开排版印刷不谈,仅就汉字的书写来说,汉字是最适合竖行书写的。

在竖行书写的方式下,汉字写起来流畅连贯,有一气呵成之势,横行书写则容易出现停顿现象,难成气势。

所以,书法作品大都是竖行书写的,偶见横行作品,其艺术性也往往比不上竖行作品。

其中的原因是,汉字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适合竖行书写的特点。

汉字由横、竖、撇、捺、折五种基本笔画组成,这些笔画互相交错进行二维布置。

写汉字时,总是由左角或上面起笔,收笔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右上角补上一点,或向右上提笔带出弯钩,这类字适合在右边横着写下一个字,但其仅占汉字的少部分;另一类是在右下角或下面收笔处,或者收笔于中间,这类字适合在下面竖着写下一个字,占汉字的大部分。

这里所说的仅是汉字适合竖行书写的原因,汉字竖行书写是历史原因决定的。

抛开历史谈科学性,就像嘲笑秦始皇不坐飞机一样无理。

现今被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钟鼎文)。

甲骨和钟鼎都不是正常的书写材料,前者只是刻上卜辞用来占卜吉凶的,后者则是写有铭文的器物,而真正的书写材料是专用于写字以记事或记言的东西。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人们总是按照习惯行事的。

由于甲骨文和金文大都是竖行书写,说明当时人们习惯于竖行书写,而这种习惯则源自当时的正常书写工具和材料。

根据竖行书写的习惯,我们有理由推测,至少在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形成完善熟练的书写技术体系。

这样书写体系就是,用刀子作书写工具,用竹片或窄木板(条)作书写材料,用小刀在竹片木板(条)上刻划出字迹。

我们更有理由推测,我们的祖先从开始使用符号记事记言之初,就是用刀子在竹片木板(条)上刻划文字的。

因为刀子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发明出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工具,竹片木板则是先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所以,我们的祖先就很自然地尝试用刀子在竹片木板上刻划图形符号以帮助记忆。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图形符号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规范统一,也就能够记录更加复杂的事情,最终形成完善的文字系统,同时,在竹片木板上刻划文字的方法也就习惯成自然,技艺也更加熟练,从而发展为成熟的书写方式。

孔子编著的《尚书》主要内容是古代文告,年代最早是《尧典》和《皋陶谟》两篇,文字古奥,少见孔子时期的语言特征,说明两文不是口头传诵到孔子时代的,而是书写抄录流传下来的。

用刀在木板上刻字,必然要求用力压刀,这就出现固定木板的问题。

有人会说,把木板放在桌子之类的东西上不是能更好地固定吗?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第一,古时候只有相当于现今茶几一类的矮桌子,是吃饭专用的,桌子的多种用途是很晚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第二,用刀刻写要求很高的技艺,因而是由专业的刻写匠,即刀笔吏来执行,而刀笔吏的地位很低,不太可能配备桌子供书写;第三,刀笔吏要随时随地准备记录,更不太可能随身带上书写用的桌子。

因此,刀笔吏们固定木板只能靠自己的身体来解决,不外乎两类方式:一是单靠左手握牢木板,二是左手在身体其它部位的协助下固定木板。

先分析第二种固定木板的方式。

这时要求木板比较宽大,大概需二尺见方,以便将木板一端抵在腹部,左手挤压另一端,从而固定母好木板,腾出右手刻画。

这样的木板能够刻写大量文字,从左至右可以刻写下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字,自然可以横行书写的。

古人可能尝试过这种方式,但出于以下几种原因而放弃了:一是由于刻写费时费力,要求古人用以记事的文字要少而精,记录一件事不过用字几十个而已,宽大木板容量多,因而造成若多事一板则有不便,若一事一板则大量浪费的弊端。

二是,要保证刻写时木板不致裂开,木板就相应要厚一些,也就笨重一些,携带不便。

三是,当刻写到木板下半部分时,由于大靠近腹部,既使不上劲儿,又使人感到拘束难受。

第一种固定木板的方式,只要裁减木板宽度到一定程度即可。

古代刀笔吏们自然经过尝试把宽木板改为窄木板,就可以拿在左手掌中握牢,这样的窄木板大概宽四寸左右,长二尺左右,这就是牍。

牍既可以横持也可竖持。

如果横持牍片,由于刻写文字的地方必须位于掌心才方便用力,刻写时两手掌心相对,双臂夹角小,显得特别别扭。

只有竖持牍片,双臂呈垂直状,才显得舒缓大方。

如此以来由于牍片较窄,横写只能刻写不足十个字,造成不方便,只有竖行刻写才比较合适。

综上分析,宽木板或横持牍片是容许横行书写的方式,但均因不便而被古人放弃,剩下的只有竖持牍片,从而决定,古汉文书写方式必然是竖行书写。

从牍片的面积来计算,每片牍大概能写下一百多个汉字,基本上满足一般记事记言的需要。

但如果一次记录的太多,用到多片牍片,不很好地装订起来就会散乱,为以后的阅读带来不便,而牍片又的确存在着不便装订的缺点。

若把牍片装订起来,大概只有在一侧打孔然后用细皮条或绳子或铜环穿起来,但牍孔边缘与装订物之间互相摩擦严重,容易磨损。

因此,古人想出了再把牍片简化成简条的方法。

简条容易编系成册,用耐磨损的细皮条分别拴捆简条两端,从而把许多简条连成一体,很方便卷折,卷折时皮条与简条之间摩擦较少,因而长久耐用。

尤其重要的是,只要简条数量合适,卷起来的简册正好能握在掌中,左手可以极其牢靠地握住简册,以便于右手用力刻写。

简册的另一大方便之处是便于携带,一个刀笔吏随身可以携带多个简册,足够他写上几天的。

这样,古人就找到了两种用于正常书写的材料牍和简册,记录时字数少时用牍,字数多时用简册。

如果古人仅仅使用牍的话,竖行书写时既可以自左向右换行,也可以自右向左换行。

相对说来,向右换行更好一些。

因为,首先单个字是的书写顺序是自左向右的,如果顺序相反,那么先写出的部分就会被刀(笔)尖遮住,从而导致不容易把字写漂亮。

其次,向右换行就会把最先写成的竖行留在左边,就不会被持刀(笔)的右手遮住,方便查看前文。

问题是古人为什么放弃比较自然的向右换行的方式,却最终采用了向左换行的方式呢?这实际上由简册的特点决定的。

或许又会问,既然有了简册,是不是可以在简册上横行书写呢?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即使古人想到在桌子上写字,简册不容易固定在桌子上,从而导致无法刻写。

第二,横行书写就要求左手横握简册,与横持牍片道理一样,不便于刻写。

因此,古人们只有像用牍片写字一样,左手竖握简册,右手持刀(笔)在一特定简条上外侧一面刻写,如果在内侧刻写,则不易固定正在写字的简条。

在简册上写字换行方式不外乎向右换行和向左换行两种方式。

先分析向右换行方式下的一些基本特征,这时就要求简册自左向右卷起,以便刻写时把简册向左卷,使正在刻写的简条位于左手掌心处。

简册的卷动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写满字的简条直接从左手腕处向左卷出,这样卷出的简条数量较少时还可以,但数量一多,卷出的简条受到左腕的阻挡不能自然下垂而顷斜翅起,使得不容易握紧剩余简条,而且前文部分左腕外侧,要想查看则必须倒手,很不方便。

二是把写满字的简条直接卷在左手掌中,这样首先就导致前文被压在掌中,不方便查看;更为严重的是,当写满一圈后,外层简条或者由左手指端卷出,或者再折叠卷入手中,都存在不方便查看前文的弊端。

也就是说,无论简册如何卷动,在向右换行的书写方式下,都方便查看前文。

这还仅是用刀作笔的情况,当毛笔出现以后,更不可能把简册直接在左手中卷动,否得会搞坏墨迹未干的字。

向左换行要求简册自右向左卷起,写满字的简条可以很方便地在左手指端处卷出,要查看前文时只需持刀(笔)的右手手腕抬起卷出的简条即可。

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古人向左换行的书写习惯。

为了统一书写形式,在牍上也采用向左换行的办法。

有人或许又会说,纸发明以后,古人为什么不改为横行书写呢?这是习惯问题,而且在大量引进西方文化之前,竖行书写并没有太大不便,人们自然也就不会考虑改变习惯适应新形式。

不信你把习惯用右手改为左手试试,那不是没事找事吗?综上所述,以刀为笔、以简册为书写材料的书写特点,决定了中国古文竖行书写向左换行的方式,这是不科学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