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区公共服务设施在建和2012年计划建设内容(1)
中共浙江省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2012)1号
中共浙江省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温委[2012]1号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两创”总战略,加大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力度,扎实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工作,加快形成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现就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重要性2011年,是我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并取得较大成效的一年。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与试验项目获得批准,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完成,“1650”大都市框架雏形基本形成,农房改造集聚建设迈开步伐,以要素市场化为取向的“三分三改”工作积极推进,基层组织“转、并、联”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所突破,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新进展,城乡社保实现可转换,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有了良好开端,农村改革与发展形势总体良好。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
特别是目前我市正经受金融风波的考验,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因素复杂化、多变化。
同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我市城乡二元体制远未消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依然存在,农村产权改革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瓶颈制约尚未突破,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与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还有差距,而且随着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入,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面对新情况、新挑战,能否把握新机遇、提出新举措,突破发展瓶颈,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对于提振全市上下信心,加速温州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化思想认识,把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作为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学赶杭甬、比追青厦”,实现温州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重要举措;作为加速转型发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重要载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大胆破解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加强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编者按:11月26日,全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
会议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统领,总结交流了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分析了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了园区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会议由农产品加工局(乡镇企业局)刘明国副局长主持,宗锦耀局长以“加强园区建设 优化产业布局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题作了讲话。
一、深刻认识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方面新的目标要求,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
而要实现新的目标要求,就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实现平衡性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统筹考虑产前产中产后协调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缓解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和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挤压,从农业产业延伸、农业功能拓展这一纵一横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切实走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可谓正逢其时、势在必行。
加强园区建设 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经营集约的要求,优化配置各类要素,将相互关联的加工企业首尾相连、上下衔接组合在一起,使企业共享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和分工协作效应,实现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生产的产业组织形式和生产力载体。
它的发展对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稳定和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实施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指导意见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实施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27•【字号】六政办[2012]36号•【施行日期】2012.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实施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指导意见的通知(六政办〔2012〕36号)舒城、寿县、霍邱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为做好我市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的试点工作,市发改委根据国家、省发改委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起草了《六安市实施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指导意见》。
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六安市实施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指导意见为加快推进舒城县杭埠镇、寿县炎刘镇、霍邱县姚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1〕2085号)和《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1〕507号)以及省发展改革委皖发改体改函〔2012〕299号文件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规划、示范先行、试点突破、全面发展的基本思路,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抓手,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为重点,注重基础立镇、产业强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重点示范、突出特色,均衡配置公共资源,努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试点镇发展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政策优势,通过3-5年的努力,杭埠镇、炎刘镇、姚李镇初步建成工业经济集中区、现代农业实验区、人口转移集聚区、要素利用集约区和体制机制创新区,收入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框架基本形成,发展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大幅度缩小,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基本达到。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政策汇编新
产业集聚区政策汇编平舆县工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二0一二年四月目录1、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14号2、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豫政〔2009〕62号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豫政〔2010〕34号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产业集聚区推进工作机制的通知豫政〔2010〕35号5、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2010年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0〕38号6、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考核晋级实施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10〕83号7、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32号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政〔2012〕34号9、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2012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2〕33号10、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若干意见驻发〔2011〕10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14号为促进产业集聚规划区(以下简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培育科学发展的载体,加快形成跨越式发展新机制,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产业集聚区是皀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加工贸易园区、高效农业园区等在内的各类开发区和园区。
产业集聚区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构建现代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等三大体系的有效载体,是我省实现“两大跨越”、促进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点。
发展产业集聚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12•【字号】豫政[2012]3号•【施行日期】2012.0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豫政〔2012〕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提高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深刻认识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重点项目建设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引领、带动、突破、示范、支撑和统筹作用。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是全面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任务,体现战略定位,力争实现重大突破的迫切需要;是优化资源配置,破解发展难题,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实现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各方面力量,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凝聚发展合力的迫切需要。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工作大局,以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为着力点,统筹兼顾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各类项目,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强化联动推进,优化建设环境,提升重点项目建设水平,增强重点项目建设在拉动投资增长、引领产业升级、强化基础支撑、促进城乡统筹、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大局,全面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任务和“十二五”规划,增强重点项目的综合带动能力,更好地发挥举纲带目、带动全局的作用。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的通知-鲁政办字[2012]3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的通知(鲁政办字〔2012〕30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省政府领导同志工作分工,现将《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分解表》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三月十九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分解表┏━━━━━━━━━━━━━━━━━━━━━━━━━━━━━━━━━━━━━━━━━━━━━━━━━┓┃姜大明省长┃┣━━━┳━━━━━━━━━━━━━━━━━━━━━━━━━━━━━━━━━━━━━━━━━━━━━┫┃┃生产总值增长9. 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加;城镇新增就业100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一、对全面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政府工作目标任务负总责。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目标”,全面┃┃┃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四个牢牢把握”和“四个着力”的基本要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重点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的通知浙政发〔2008〕5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已发生较大变化。
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提升与消费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我省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全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明确全省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空间布局,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展望到2020年。
一、现状趋势(一)基本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发展,我省服务业各个方面已有较大进展,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1 总量初具规模。
2000年来我省服务业总体上呈加快发展态势。
2000—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 9%,比同期GDP增速高0 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首位。
到2007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646亿元,总量居全国第四位,占GDP的比重为40 7%;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1 5万元,居各省区首位。
2 结构逐步优化。
行业集中度较高,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四大支柱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
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港口运输、专业市场、旅游等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服务业发展开始加速,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
3 布局日趋合理。
服务业向中心城市、三大产业带集聚,杭宁温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已达55%以上,杭州等城市已基本实现向服务型经济结构转型。
顺应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律,总部基地、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和新型专业市场等各类集聚区建设开始起步。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24•【字号】衢政发[2012]17号•【施行日期】2012.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衢政发〔2012〕17号)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发展的精神,激发民间创业活力,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我市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营造更优创业环境,激发民间创业活力(一)鼓励投资创业发展。
适当放宽小微企业注资、出资时限,注册资本为1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除外),可申请免缴首期注册资本,但须在法定期限内缴足;对守法经营,因资金暂时紧张无法按期出资的小微企业,允许其申请延长出资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2年;属外商投资企业的,须经外资审批机关批准;小微企业注册资本未能全部到位,在缴足3万元以上,且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后,能按期缴付的,允许在未足额缴付前设立分支机构。
对新创为我市主导产业配套服务的,属于高技术人才创办的,或科技创新型的市区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小微企业,经相关部门认定后,市区财政按照新创小微企业实缴到位注册资本金30%额度支持创业发展。
(二)放宽创业准入条件。
凡法律、法规未禁止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经营的服务行业和项目,都允许其经营。
取消冠用衢州市名的注册资本限制性要求,凡达到法定设立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要求的企业法人,均可申请冠用衢州市名。
所有企业均可直接申请冠用所在县(市、区)行政区划名称。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产业、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
放宽对小微企业筹建期的限制性要求,对筹建期已满1年的企业,出具企业所在地政府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证明后,允许延长筹建期1- 2年。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豫建[2012]78号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豫建〔2012〕78号)各省辖市、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规划局、房产管理局(中心),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平,现将《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附件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指导保障性住房建设,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是河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重要依据,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的尺度。
第三条本《导则》适用于全省新建、改建、配建保障性住房工程。
本《导则》所称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等。
第四条保障性住房应按照建设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五条保障性住房应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注重规划、设计的深度,倡导精细化设计。
第六条保障性住房应严格工程投资和造价管理,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加强质量和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分户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章选址与规划第七条保障性住房建设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住房建设规划的要求,保障居住者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的通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4.19•【字号】沪经信办[2010]162号•【施行日期】2010.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的通知(沪经信办[2010]162号)各区(县)经委、信息委,市级以上开发区及有关企业:现将《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09-2012年)》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学习贯彻《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26号),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围绕重点发展领域,聚焦核心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工作计划,确保重点工作的组织推进和有效落实,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加快物联网产业化步伐,推动物联网产业持续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和整体竞争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年四月十九日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物体通过传感设备、通信手段实现全面互联的网络,包括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包括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是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最新产物,可实现智能化的实时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已成为国际新一轮信息技术竞争的关键点和制高点。
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上海提升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背景和现状(一)发达国家加快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前瞻布局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引发新一轮信息产业浪潮的核心领域,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纷纷开展物联网领域的规划布局。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市中心城区建设和管理体制的通知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市中心城区建设和管理体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07•【字号】驻政[2012]2号•【施行日期】2012.0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市中心城区建设和管理体制的通知(驻政〔2012〕2号)驿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建立权责明确、建设有序、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市、区两级在中心城区土地出让收益分配与市政设施建设维护和城市管理职责相一致的原则,借鉴外地市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就规范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通知如下:一、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和城市管理费征收(一)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心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范围,构建市、区两级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1.辖区政府(管委会)土地收入征收范围经市政府批准立项实施的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由辖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土地、收回房屋的征收报批和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土地出让收入由辖区政府(管委会)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管理。
并按照土地出让总价款的8%提取城建统筹资金上解市财政,专项用于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奖励。
工业项目用地经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核准后,辖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土地征收报批和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土地出让收入由辖区政府(管委会)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管理。
2.市财政负责征收、辖区政府(管委会)参与分成的土地收入范围及分成比例除辖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征收的土地收入外,其余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全部由市财政负责征收,按规定纳入基金预算管理。
市财政收取的以出让方式供应的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含规划调整用地)所取得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纳入市、区分成范围。
民权——正在崛起的中国“冷谷”
2014.6.下42祖国民权县位于河南省的东部,隶属于商丘市。
1928年,经时任河南省国民政府主席冯玉祥批准,取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民权”而置县。
县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529个行政村,总人口90万人。
民权人杰地灵,文化灿烂。
是文哲大师庄子故里,被中国民协授予“庄子文化之乡”。
碧波荡漾的黄河故道、逶迤壮观的明清故道大堤、被誉为“绿色长城”的亚洲四大人工防护林之一的申甘林带和豫东最大水面的龙泽湖、秋水湖构成了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
民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位于河南商丘、开封和山东菏泽两省三市结合部,310国道、连霍高速、陇海铁路和正在建设的郑徐高铁、郑民高速、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穿境而过。
西行一个小时即可到达河南省会郑州和新郑国际机场,东去20分钟至商丘军民两用观堂机场。
是周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是沿海省份联系中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原经济区郑汴一体化的东延伸点。
近年来,民权县立足县域内民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载体,坚持“三化两不三新”科学发展路子,围绕“一个载体、三大体系、四集一转”的发展要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商丘承接转移示范市机遇,立足“建好高新区、搭建大平台、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工作思路,高起点、高标准进行高新区规划建设,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与增长极,做靓做强商丘西翼。
制冷产业优先发展制冷产业是民权的传统产业,坐落在县城内的原冰熊冷柜厂曾是河南轻工战线上的“十面红旗”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体制等众多原因,原来的“冰熊”不再辉煌。
“冰熊”虽然倒了,但却为民权培育了大量的制冷技术人才。
近年来,为推动民权县域经济的发展,决策者们审时度势,经过科学论证,认为民权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坚强的产业支撑,而这个支撑就是制冷产业。
打造高标准建园区2009年,河南省提出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被省政府批准备案的民权县产业集聚区作为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开始了集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进行产业集聚区建设。
原阳县产业集聚区简介
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历程2006年 5月原阳县委、县政府谋划建设产业集聚区。
2008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产业集聚区。
2010年12月省发改委批复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09--2020),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
2010年12月被评为河南省首批投资者满意的产业集聚区。
2012年 5月原阳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2012年 8月原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产业集聚区调研。
2012年12月省发改委批复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新增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
2013年 4月被新乡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综合成绩突出产业集聚区。
2013年 6月省委书记郭庚茂到产业集聚区调研。
2013年 8月省长谢伏瞻到产业集聚区调研。
2013年12月在河南省委第二届产业集聚区发展高峰论坛上,被评为“河南省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集聚区”。
园区概况园区规划控制面积17.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公里。
近年来,原阳县产业集聚区按照“规划领先、整体推进、主导产业带动、全面健康发展”的开发思路,坚持“三规合一、产城互融、以产促城”的建设理念,实现了以道路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规划区面积内全覆盖。
综合服务平台、雨污水管网、强弱电管线、绿化、亮化、等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工程同步跟进,产城互融特点明显。
累计入驻项目132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
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机电电气、家具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
先后荣获“全省经济基础薄弱但发展较快典型”、“河南省首批投资者满意的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集聚区“称号。
区位交通107国道、京港澳高速纵跨南北,郑焦晋高速、106-107国道连接线、310省道横贯东西。
107国道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京港澳高速公路刘江黄河大桥、京广客动专线郑线黄河大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花园口黄河浮桥四桥飞架,安信(107国道新线)贯穿原阳。
原阳产业集聚区与郑州航空港隔河相望,郑东新区、汴西新区紧密相连、今日的原阳已与郑州融为一体。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产业集聚区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产业集聚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12.10•【字号】宛政办〔2012〕129号•【施行日期】2012.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产业集聚区宛政办〔2012〕1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全省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政〔2012〕34号),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健康快速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一、加强规划指导,优化空间布局根据产业集聚区实际发展需要,对确需增加空间规模、调整空间布局、符合省定调整发展规划条件的产业集聚区,要加强指导和协调,编制完善的集聚区规划调整方案,搞好汇报衔接,争取省产业集聚区联席办对新野、唐河、桐柏、方城、社旗、南召、新能源、邓州、淅川、内乡、镇平11个产业集聚区的规划调整方案早日批复。
各产业集聚区按照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要求,严格规划实施,防止随意变更位置、改变功能,除合理配套职工公寓、职工培训和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外,严禁在产业集聚区内进行房地产开发和新建大广场及其他属城市功能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确保产业发展空间。
此项工作由市产业集聚区联席办牵头,市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配合,各县市区政府、产业集聚区负责实施。
二、突出主导产业,壮大产业集群1.强化引导主导产业发展。
各产业集聚区要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细分行业领域,突出发展一个百亿元以上的特色主导产业。
高新、新能源和光电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以石油钻采、防爆电机、生物质能源装备、输变电装备和光电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邓州市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特色棉纺织产业,新野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社旗县、桐柏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以食品、粮油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南召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以碳酸钙为主的非金属材料产业,方城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西峡、淅川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唐河、内乡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机械电子产业,镇平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机电产业。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河南省信息化建设专项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2]23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河南省信息化建设专项方案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河南省信息化建设专项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2〕2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2012年河南省信息化建设专项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2012年河南省信息化建设专项方案2011年我省信息化工作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信息化顶层规划,积极开展区域两化融合试点,扎实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有效提升了全省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了“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工作的良好开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推动2012年我省信息化提速发展,依据省长办公会议精神,结合信息化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面临的形势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型工业化最本质的特征,加速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乃至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地区)如果能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取得优势,就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国务院《指导意见》要求“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和“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信息化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工作放在了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并作为核心发展手段,纳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优先发展。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特别是随着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郑州市)、郑汴电信同城、“三网融合”等重大项目的逐步实施,信息技术必将快速普及,信息化渗透全局、影响全局、服务全局的作用必将进一步彰显。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汇区华泾地区“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徐府发[2012]8号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汇区华泾地区“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汇区华泾地区“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徐府发〔2012〕8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华泾镇,有关单位:现将《徐汇区华泾地区“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二月七日徐汇区华泾地区“十二五”规划为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华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按照区委、区政府对华泾地区“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徐汇区华泾地区“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十一五”发展回顾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实现地区增加值95.34亿元,年均增长12%;实现财政收入65.44亿元,年均增长21.78%;工业产值达到206.41亿元,年均增长11%;商贸服务业达到463.15亿元,年均增长15%;仓储等收入达到12.65亿元,年均增长8%。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商贸业、先进制造业、房地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楼宇经济和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完成徐汇光启园、远中工业园、关港科技园等产业园区楼宇建设,面积达61.7万平方米,园区品质不断提升,形成了外资企业、中小企业、新材料研发和科技企业、信息服务业、生物科技研发企业等特色园区。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共引进企业725家,其中内资企业630家,注册资金18.12亿元;外资企业95家,实际利用外资8.4亿美元。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2012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2012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8•【字号】长府办发[2012]8号•【施行日期】2012.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2012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长府办发〔2012〕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长春市2012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长春市2012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力推进服务业各项工作,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对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现我市工业、服务业双拉动经济增长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总体要求1.根据市委十二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积极推进净月区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认真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项目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培育优势企业,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构建满足全省乃至周边3000万人口的区域性服务体系。
二、发展目标2.2012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左右,其中:现代服务业力争同比增长20%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以上;服务业地方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力争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三、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发展3.现代金融业。
继续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年内争取国家进出口银行、广发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进驻我市。
2023年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含解析
2023年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含解析一、给定材料材料一曾林社区是典型的“村改社区”。
为做好“村改居”后半篇文章,近年来,曾林社区以“近邻”为基、“聚邻”为要、“惠邻”为本,通过做优做实“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水平。
走进曾林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的党群服务中心,这里窗明几净、视野开阔。
升级改造后,一改此前窗口办公的风格,开放式的办公区更加亲民,营造出面对面服务的温馨氛围。
在“党建+”邻里中心建设过程中,曾林社区按照“去形式化、去机关化、去办公化”的原则,打造“一心多点”便民服务圈。
改造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党支部袁书记说:“虽然办公空间减少了,但便民服务却增公空间占比减少80%o加了,我们引进了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编排印制社区便民服务联络卡,开设便民事项预约热线,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
”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是曾林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
今年74岁的谢阿姨一有空就会到照料中心同邻居们一起休闲娱乐、话家常。
“社区关心我们老年人,提供了这样一个好场所,让我们来活动,大家都很欢喜。
”除了新建照料中心,还配备了社区食堂、儿童之家、亲子阅读室及早教托育中心等8个功能区域,并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
曾林社区进一步延伸拓展服务功能,立足本土文化,设计提炼社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建立社区乡村记忆馆,推动社区大学生“反哺”基地、曾林茶产学研基地落成,增设人才驿站等阵地,推动青年人才走进曾林。
“没想到只是在网格群里这么一提,社区当天就进行了维修,网格的办事效率太给力了!”日前,居民吴女士说起不久前的一宗路灯快速维修事件,连连点赞。
这是曾林社区持续深化“党建+”邻里中心工作的一个缩影。
目前,曾林社区正全面推进“红色网格化”管理,推动党小组建立在网络上、党员沉到网格中、处置融入网格里,成立社区邻里先锋队,选聘32户党员中心户,8名党员楼栋长,按照每人挂钩联系10—20户群众,组织党员认领责任片区,建立“社区党组织一一网格党小组一一党员楼栋长一一党员中心户” 一贯到底的穿透式组织体系,将党组织的服务延伸至院落楼栋、居民家庭,实现邻里良性互动。
湖北省经信委规划处关于印发《创建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湖北省经信委规划处关于印发《创建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5.15•【字号】鄂经信规[2012]151号•【施行日期】2012.05.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正文湖北省经信委规划处关于印发《创建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鄂经信规〔2012〕151号)各市、州、直管市、林区经信委: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规〔2009〕358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规〔2012〕47号)精神,我委制定了《创建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现将《创建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此通知。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五日创建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速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做大做实做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主导产业特色鲜明、水平和规模居全省领先地位,在产业升级、“两化融合”、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效率效益、安全生产、区域品牌发展和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产业集聚区。
第三条示范基地申报范围: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集聚区)和省级以上重点布局的产业发展区域等。
第四条创建示范基地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规范、有序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郑州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郑州经济技 术开发区) 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 区 郑州国际物流产业集 聚区 郑州市中牟产业集聚 区 郑州市中牟汽车产业 集聚区 郑州市金岱工业园区 郑州上街装备产业集 聚区 郑州马寨产业集聚区 巩义市产业集聚区 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 区 新郑新港工业园区 新密市产业集聚区 登封市产业集聚区 荥阳市产业集聚区 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 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 汴东产业集聚区 尉氏县产业集聚区 杞县产业集聚区 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 集聚区 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兰考县产业集聚区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 聚区 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
集聚区公共服务设施在建和
目前在建填写“ 2012年计划建设填写 注:目前在建填写“1”,2012年计划建设填写 表中未列明但集聚区正在建设或拟建的设施, 表中未列明但集聚区正在建设或拟建的设施,请填在
序号
地市
集聚区名称
集聚区专 集聚区工 产品检验 研发设计 用污水处 业集中供 检测平台 平台 热设施 理厂
其他221来自121
1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濮阳市 濮阳市 濮阳市 濮阳市 濮阳市 濮阳市 许昌市 许昌市 许昌市 许昌市 许昌市 许昌市 许昌市 许昌市 漯河市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87
濮阳市
鹤壁市鹤淇产业集聚 区 鹤壁市宝山循环经济 产业集聚区 鹤壁市金山产业集聚 区(含鹤壁经济开发 区) 浚县产业集聚区 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新乡高新技 术开发区) 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 (含新乡工业园区) 新乡经济技术集聚区 (含新乡经济开发 区) 新乡电源产业集聚区 新乡市新东产业集聚 区 新乡市桥北产业集聚 区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 (含长垣起重工业园 区) 原阳县产业集聚区 获嘉县产业集聚区 封丘县产业集聚区 卫辉市产业集聚区 延津县产业集聚区 辉县市产业集聚区 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焦作经济开 发区) 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 聚区 焦作市产业集聚区 武陟县产业集聚区 温县产业集聚区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 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 区 修武县产业集聚区 博爱县产业集聚区 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濮阳经济开 发区) 濮阳市产业集聚区 (含濮阳工业园区)
南召县产业集聚区 方城县产业集聚区 信阳市产业集聚区 潢川经济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潢川经济开 发区) 信阳市平桥产业集聚 区 信阳市上天梯产业集 聚区 信阳金牛物流产业集 聚区 信阳明港产业集聚区 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 聚区 固始县产业集聚区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 聚区 新县产业集聚区 罗山县产业集聚区 淮滨县产业集聚区 商城县产业集聚区 潢川县产业集聚区 息县产业集聚区 济源市高新技术产业 集聚区 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 区 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 区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 安阳市 安阳市 安阳市 安阳市 安阳市 安阳市 安阳市 安阳市 安阳市
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洛阳经济开 发区) 伊滨产业集聚区 洛阳市洛龙科技园区 洛阳市洛新产业集聚 区 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 区 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 聚区 洛宁县产业集聚区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 新安县产业集聚区 栾川县产业集聚区 孟津县产业集聚区 汝阳县产业集聚区 嵩县产业聚集区 伊川县产业集聚区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 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 集聚区(含平顶山高 新技术产业园区) 平顶山平新产业集聚 区 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 区 平顶山市石龙产业集 聚区 郏县产业集聚区 汝州市产业集聚区 叶县产业集聚区 宝丰县产业集聚区 舞钢市产业集聚区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 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安阳高新技 术产业园区) 安阳市产业集聚区 安阳市纺织产业集聚 区 安阳市新东产业集聚 区 安阳县产业集聚区 滑县产业集聚区 林州市产业集聚区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 内黄县产业集聚区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 平顶山市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鹤壁市 鹤壁市
62 63 64
鹤壁市 鹤壁市 新乡市
65
新乡市
66 67 68 69
新乡市 新乡市 新乡市 新乡市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新乡市 新乡市 新乡市 新乡市 新乡市 新乡市 新乡市 焦作市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焦作市 焦作市 焦作市 焦作市 焦作市 焦作市 焦作市 焦作市 濮阳市
在建和2012年计划建设情况表 建和2012 建和2012年计划建设情况表
信息咨询 培训中 心 平台 金融服务 仓储物 产品展 中心(集 行政服 公共租 职工 中心( 销 流 合若干金 务中心 赁房 公寓 融机构) 融机构)
计划建设填写“ 计划建设填写“2”,未建或未计划建设不填。 未建或未计划建设不填。 请填在“其他”栏目,并写明是在建还是拟建。 请填在“其他”栏目,并写明是在建还是拟建。
122 123 124 125 126
商丘市 商丘市 商丘市 商丘市 周口市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周口市 周口市 周口市 周口市 周口市 周口市 周口市 周口市 周口市 周口市 驻马店市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 南阳市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南阳市 南阳市 南阳市 南阳市 南阳市 南阳市 南阳市 南阳市 南阳市 南阳市 南阳市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 宁陵县产业集聚区 睢县产业集聚区 周口经济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周口经济开发 区) 周口市川汇产业集聚 区 项城市产业集聚区 淮阳县产业集聚区 扶沟县产业集聚区 鹿邑县产业集聚区 郸城县产业集聚区 西华县产业集聚区 沈丘县产业集聚区 太康县产业集聚区 商水县产业集聚区 驻马店经济技术产业 集聚区(含驻马店经 济开发区) 驻马店装备产业集聚 区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 遂平县产业集聚区 新蔡县产业集聚区 正阳县产业集聚区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 西平县产业集聚区 泌阳县产业集聚区 平舆县产业集聚区 确山县产业集聚区 上蔡县产业集聚区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南阳高新技 术产业园区) 南阳市新能源产业集 聚区 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 邓州市产业集聚区 新野县产业集聚区 淅川县产业集聚区 内乡县产业集聚区 唐河县产业集聚区 桐柏县产业集聚区 镇平县产业集聚区 西峡县产业集聚区 社旗县产业集聚区
2
1
2
2
161 162 163 164
南阳市 南阳市 信阳市 信阳市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信阳市 信阳市 信阳市 信阳市 信阳市 信阳市 信阳市 信阳市 信阳市 信阳市 信阳市 信阳市 信阳市 济源市 济源市 济源市
1
郑州市
2
郑州市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市 郑州市 开封市 开封市 开封市 开封市 开封市 开封市 开封市 开封市 洛阳市 洛阳市
漯河市 漯河市 漯河市 漯河市 漯河市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 商丘市 商丘市 商丘市 商丘市 商丘市 商丘市 商丘市
濮阳市濮东产业集聚 区 南乐县产业集聚区 清丰县产业集聚区 台前县产业集聚区 濮阳县产业集聚区 范县产业集聚区 许昌经济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许昌经济开 发区) 许昌魏都产业集聚区 许昌尚集产业集聚区 中原电气谷核心区 长葛市产业集聚区 鄢陵县产业集聚区 襄城县产业集聚区 禹州市产业集聚区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漯河经济开 发区) 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 区 漯河市东城产业集聚 区 漯河淞江产业集聚区 舞阳县产业集聚区 临颍县产业集聚区 三门峡经济技术产业 集聚区(含三门峡经 济开发区)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 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 聚区 卢氏县产业集聚区 渑池县产业集聚区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 陕县产业集聚区 商丘经济技术产业集 聚区(含商丘经济开发 区) 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 商丘市梁园产业集聚 区 商丘市睢阳产业集聚 区 永城市产业集聚区 民权县产业集聚区 夏邑县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