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课堂实录
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3节电阻的测量课堂实录

第3节电阻的测量课堂实录董全喜地区:青海省 - 玉树州 -治多县学校:治多县民族中学共1课时第3节电阻的测量初中物理人教版1教学目标1.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电路图2.会用伏安法(即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某段导体的电阻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2学情分析1.九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明显的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很强。
2.喜欢动手操作,对试验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3.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对实验电路,实验器材,电路的连接较为熟悉,为完成本实验奠定了基础。
3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难点: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图的设计。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结合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来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通过电子白板和新课标的教学课件以及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设计【导入】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观看幻灯片)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 V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2A ,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同学们练习,一个同学板演).(此题目是上节课欧姆定律公式的巩固应用,其目的是:巩固旧知识;引入新课题。
) 师:通过该题的计算,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吗?生:如果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电阻。
师:如何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生:可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压和电流。
这也让我们找到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自 然引入,并板书课题)【讲授】新课教学预习检测;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伏安法测电阻的器材1.提出问题师:(展示一个定值电阻)如果要测量这个的电阻,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分别 用什么测?生: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设计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熟悉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步骤;3.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与材料: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2.教学环境:实验室。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电阻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电阻的认识和兴趣,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铺垫。
2.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四名学生。
2)教师向每个小组发放实验仪器和材料。
3)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操作:a)将小灯泡连接在电流表和电压表之间,组成一个电路。
b)用万用表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并记录数值。
c)打开电路开关,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d)关闭电路开关,再次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4)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教师在黑板上列举每组的实验数据。
3.实验数据处理(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灯泡的电阻。
2)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a)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多次测量?b)当电流和电压分别为多大时,小灯泡的电阻最大?为什么?4.实验总结(10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阅读相关教材,对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亲身操作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进一步了解电阻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多次测量,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
然而,对于一些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原理的理解,学生的掌握还有待加强,这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引导。
同时,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观察现象的实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电阻课堂实录

《电阻》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我们常用的导线是由铜制成的,钢铁也是金属,并且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钢铁做导线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都进电阻的学习生:学生观察导线,提出猜想,质疑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呢?生:学生讨论,得出实验原理图。
验证身边的物品(细铜丝、细铁丝、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木片等)。
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并逐一记录。
师:在实验中通过什么现象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生:灯泡的发光情况师:上面同学们汇报的现象中,会发现,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是不同的,为了描述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我们物理学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电阻。
大屏幕展示: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
生:体会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师: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生猜想:可能与长度、粗细有关师:如何验证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步骤生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各小组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做好记录。
)师巡视指导生:实验1:换用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和铁丝,观察小灯泡亮度。
学生就实验结果,讨论得出结论实验2:1)把铅笔芯全部接入电路,观察小灯泡亮度。
(2)使铅笔芯连入电路中长度逐渐减小,观察小灯泡亮度。
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3.学生设计实验:将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铬合金线。
连入电路后,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学生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生:汇报结论:(1)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3)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越小。
大屏幕展示: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中不通电流时,不可能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此时导体没有电阻B.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C.某导体两端电压增大时,导体的电阻不变D.某导体两端电压减小时,导体的电阻增大2.将一根镍铬合金丝均匀拉长接入电路,其电阻将,若将这根镍铬合金丝对折后接入电路,其电阻将。
测量小灯泡电阻教学案

初中物理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
课题
测量小灯泡电阻
课时
1
单位
时间
11月
执笔
教
学
目
标
1.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即伏安法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
教法
观察法、讨论法
学法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
教具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学具
学案、实验报告、实验探究器材
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学案3)
1、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降低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会_____,灯泡的亮度_____,用手触摸感觉到灯泡的温度______.
2、分析灯泡在不同亮度时的电阻值,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知识梳理:
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有下列必要的步骤,它们合理的排列顺序是_____。
1.实验电路图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得出。
2.注意事项可以放在实验进行中说明,或学生有问题时再指出,这样比单独占用一些时间要好一些,因为学生出错了,就知道注意事项的珍贵了。
3.最后一个思考题有难度,可以课下留给学生。
提出问题:学案中,灯丝电阻可以观察比较出大小,那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呢?(提示: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能否利用这两个仪表,得出灯泡的电阻值?)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课堂实录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课堂实录介绍在物理实验课上,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
本文记录了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加深我们对电路中电阻的理解,并掌握测量电阻的基本方法。
实验材料•小灯泡•万用表•导线实验步骤1.将小灯泡接入电路中。
将一个端口连接到电源正极,另一个端口连接到电源负极。
确保小灯泡正常发光。
2.同时将万用表的红色探针和黑色探针连接到小灯泡两端。
3.调整万用表的档位到电阻档位(Ω)。
4.观察并记录万用表的示数,即为小灯泡的电阻值。
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三次测量,并记录下了每次的示数。
下表是我们的实验结果:测量次数电阻值(Ω)1 2.32 2.23 2.4实验分析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小灯泡的电阻值约为2.3 Ω。
实验中三次测量结果比较接近,说明实验操作相对准确。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小灯泡的电阻值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大。
这可能是因为灯丝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高温的作用而逐渐受损,导致电阻增大。
本实验使用的小灯泡是普通的白炽灯泡,其电阻值较低。
而LED灯泡的电阻值通常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灯泡。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基本方法,并且了解了小灯泡的电阻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大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不同类型的灯泡可能有不同的电阻值。
这项实验为我们今后学习电路和电阻提供了基础,并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参考文献无。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案例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案例一、设计思想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测量灯泡电阻的探究性过程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意识,感受到从错误逐步走向正确,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过程当中不断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
实验结束后,培养学生有主动进行自我评价的意识,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新问题,善于主动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是在以前的教学中所忽略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钨的电阻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
教学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难点: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学准备:)干电池组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那么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公式是怎么样的?(二)课内探究1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板书课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今天,我们这种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原理是欧姆定律。
板书:伏安法,R=U/I2 合作讨论设计实验板书:(1)实验的电路图是怎么样的?(2)实验所用的器材有哪些?(3)实验的步骤是怎么样的?(4)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何设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上4个问题,让学生起来回答器材和步骤并请同学板演电路图、数据表格。
(1)实验电路图(2)实验器材板书:电源、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3)实验步骤板书: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教案标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2. 学习使用万用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准备:1. 小灯泡;2. 电源;3. 万用表;4. 电线;5.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电阻的概念,并解释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操作:1. 将电源与小灯泡连接,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2. 将万用表调至电阻测量档位,并将红黑表笔分别连接到电路中的两端;3. 记录下测量到的电阻值,并与小灯泡的标称电阻值进行对比;4. 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1. 引导学生计算实测电阻与标称电阻之间的误差,并讨论误差的原因;2. 对比不同小灯泡的电阻值,讨论其差异的原因。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小灯泡的电阻值会有差异;2.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电源电压和不同电线长度对小灯泡的电阻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的差异;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电路中的元件或参数来改变小灯泡的电阻。
评估与反馈:1. 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及结论;2.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电阻的相关知识,如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等;2.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电路实验,如测量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等。
注意事项:1.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确保电源电压适当、接线牢固;2. 学生在使用万用表时要正确选择档位,并注意避免短路;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课堂实录【设计理念】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选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等,特别是关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与再提高。
【教材分析与处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也是“电阻”内容的辅垫,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的电阻,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井最终找到影响钨丝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作如下设计。
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师展示灯泡,通过媒体突出显示灯泡的钨丝,提出思考,如何测量灯泡内灯丝的电阻呢?第二环节:探究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测量方案,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欧姆定律的公式来着手设计,尤其是在设计表格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考虑灯泡的亮度,便于实验结论的分析与得出。
第三环节:发现与拓展。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感知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并为后面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爱护实验器材。
【教学准备】器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阻(3v)、定律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导线、实验报告单。
分组:以两人或三人一组为宜。
重点:实验设计。
难点:分析出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灯泡内的灯丝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吗?生:有,因为灯丝是钨丝,是金属导体,当然有一定的电阻。
师:怎样才能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打开探究之门。
二、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如何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猜想:1.可以根据生产厂家在灯泡上的标记来计算。
2.可以用一种表(如万用表)直接测量。
3.可以用电流表、电压表间接地测算出。
师:同意同学们的说法,建议用我们已掌握的技术来实验,即用电流表、电压表来间接测算出灯丝的电阻。
设计实验:原理:(生)由欧姆定律i=u/r可以推出r=u/i,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正在工作的灯丝的电压、电流,即可用r=u/i算出其阻值。
学生设计电路图:建议学生讨论以上所示电路图的合理性。
预计意见:1.合理,能测算出灯丝的电阻。
2.可以测,但一组数据不一定准,建议多测几组。
3.灯丝电阻有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建议多测几组。
师:部分同学认为一组数据不足以说明问题,建议多测几组,可见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那怎样才能达到多测几组的实验目的呢?生:(1)更换电池组的个数,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2)加入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阻,进而改变通过灯丝的电流及其电压。
32017-06-16【设计理念】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选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等,特别是关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与再提高。
【教材分析与处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也是“电阻”内容的辅垫,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的电阻,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井最终找到影响钨丝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作如下设计。
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师展示灯泡,通过媒体突出显示灯泡的钨丝,提出思考,如何测量灯泡内灯丝的电阻呢?第二环节:探究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测量方案,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欧姆定律的公式来着手设计,尤其是在设计表格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考虑灯泡的亮度,便于实验结论的分析与得出。
第三环节:发现与拓展。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感知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并为后面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爱护实验器材。
【教学准备】器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阻(3v)、定律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导线、实验报告单。
分组:以两人或三人一组为宜。
重点:实验设计。
难点:分析出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灯泡内的灯丝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吗?生:有,因为灯丝是钨丝,是金属导体,当然有一定的电阻。
师:怎样才能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打开探究之门。
二、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如何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猜想:1.可以根据生产厂家在灯泡上的标记来计算。
2.可以用一种表(如万用表)直接测量。
3.可以用电流表、电压表间接地测算出。
师:同意同学们的说法,建议用我们已掌握的技术来实验,即用电流表、电压表来间接测算出灯丝的电阻。
设计实验:原理:(生)由欧姆定律i=u/r可以推出r=u/i,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正在工作的灯丝的电压、电流,即可用r=u/i算出其阻值。
学生设计电路图:建议学生讨论以上所示电路图的合理性。
预计意见:1.合理,能测算出灯丝的电阻。
2.可以测,但一组数据不一定准,建议多测几组。
3.灯丝电阻有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建议多测几组。
师:部分同学认为一组数据不足以说明问题,建议多测几组,可见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那怎样才能达到多测几组的实验目的呢?生:(1)更换电池组的个数,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2)加入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阻,进而改变通过灯丝的电流及其电压。
32017-06-16【设计理念】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选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等,特别是关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与再提高。
【教材分析与处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也是“电阻”内容的辅垫,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的电阻,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井最终找到影响钨丝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作如下设计。
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师展示灯泡,通过媒体突出显示灯泡的钨丝,提出思考,如何测量灯泡内灯丝的电阻呢?第二环节:探究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测量方案,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欧姆定律的公式来着手设计,尤其是在设计表格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考虑灯泡的亮度,便于实验结论的分析与得出。
第三环节:发现与拓展。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感知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并为后面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爱护实验器材。
【教学准备】器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阻(3v)、定律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导线、实验报告单。
分组:以两人或三人一组为宜。
重点:实验设计。
难点:分析出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灯泡内的灯丝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吗?生:有,因为灯丝是钨丝,是金属导体,当然有一定的电阻。
师:怎样才能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打开探究之门。
二、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如何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猜想:1.可以根据生产厂家在灯泡上的标记来计算。
2.可以用一种表(如万用表)直接测量。
3.可以用电流表、电压表间接地测算出。
师:同意同学们的说法,建议用我们已掌握的技术来实验,即用电流表、电压表来间接测算出灯丝的电阻。
设计实验:原理:(生)由欧姆定律i=u/r可以推出r=u/i,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正在工作的灯丝的电压、电流,即可用r=u/i算出其阻值。
学生设计电路图:建议学生讨论以上所示电路图的合理性。
预计意见:1.合理,能测算出灯丝的电阻。
2.可以测,但一组数据不一定准,建议多测几组。
3.灯丝电阻有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建议多测几组。
师:部分同学认为一组数据不足以说明问题,建议多测几组,可见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那怎样才能达到多测几组的实验目的呢?生:(1)更换电池组的个数,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2)加入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阻,进而改变通过灯丝的电流及其电压。
32017-06-16【设计理念】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选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等,特别是关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与再提高。
【教材分析与处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也是“电阻”内容的辅垫,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的电阻,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井最终找到影响钨丝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作如下设计。
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师展示灯泡,通过媒体突出显示灯泡的钨丝,提出思考,如何测量灯泡内灯丝的电阻呢?第二环节:探究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测量方案,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欧姆定律的公式来着手设计,尤其是在设计表格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考虑灯泡的亮度,便于实验结论的分析与得出。
第三环节:发现与拓展。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感知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并为后面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爱护实验器材。
【教学准备】器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阻(3v)、定律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导线、实验报告单。
分组:以两人或三人一组为宜。
重点:实验设计。
难点:分析出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灯泡内的灯丝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吗?生:有,因为灯丝是钨丝,是金属导体,当然有一定的电阻。
师:怎样才能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打开探究之门。
二、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如何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猜想:1.可以根据生产厂家在灯泡上的标记来计算。
2.可以用一种表(如万用表)直接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