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血液学FISH指南

血液学FISH指南

血液学荧光原位杂交指南(以BCR-ABL探针为例)Mark W. Drummond, Elaine K. Allan, Andrew Pearce and Tessa L. Holyoake翻译:黄劭mailto: huangshao@1.简介BCR-ABL融合基因由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相互易位而成,形成费城(Ph)染色体(小的22号染色体),在95%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能检测到此融合基因1。

22q11的BCR基因和9q34的ABL基因融合形成活性的BCA-ABL蛋白酪氨酸激酶2,3。

动物实验显示此融合蛋白能诱导小鼠患CML类似的疾病,提示此变异在CML及其它白血病(20%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较少的慢性嗜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检测BCR-ABL易位对于临床治疗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BCR-ABL阳性细胞没有典型的表面标志物,因此只能用分裂中期(MP)细胞核型分析、RT-PCR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进行检测。

FISH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分裂间期(IP)细胞进行检测,极高的灵敏度和检测隐形易位的能力。

因此,使用FISH对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BCR-ABL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有助于对临床治疗进行监测。

同样,在研究上,也可以对单独的细胞克隆或分选的细胞进行分析。

最早的FISH技术使用S-FISH探针,分别对BCR和ABL基因用荧光进行标记4,5。

但在IP细胞中,由于信号随机分布的原因,许多邻接的分离信号看上去类似融合信号,导致出现了大量的假阳性细胞6。

而在MP细胞中,假阳性细胞的比例有所下降。

ES-FISH探针在ABL探针的5’端增加了一段序列,使假阳性的比例大为下降,同时可以检测变异9号染色体的缺失7。

D-FISH在ABL和BCR探针的5‘短都加入了额外序列,从而可观察到BCR-ABL和ABL-BCR 两个融合信号8。

ES探针和D-FISH探针都可以检测变异的9号染色体上靠近断裂点的可能缺失9。

FISH简介

FISH简介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简称FISH)由于其直观, 快速, 敏感性高和方便灵活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血液学领域中. 因为白血病标本比较容易取得和制备, 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又往往有其特异的染色体异常, FISH在白血病诊断, 治疗监测, 预后估计和微小残留病检测等诸方面都正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FISH的基本原理很简单, 就是标记了荧光的单链DNA(探针)和与其互补的DNA(玻片上的标本)退火杂交, 通过观察荧光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来反映相应基因的情况.FISH探针按标记方法可分为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 用生物素(biotin)或地高辛(digoxingenin)标记称为间接标记, 杂交后需要通过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方能看到荧光信号, 因而步骤较多, 操作麻烦, 其优点是在信号较弱或较小时可经抗原抗体反应扩大; 直接用荧光素标记DNA的方法称为直接标记. 由于直接标记的探针杂交后可马上观察到荧光信号, 省去了烦琐的免疫荧光反应, 不再需要购买荧光抗体, 也由于近年来荧光互的亮度和抗淬灭性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直接标记的荧光探针越来越成为首选, 采用多种不同颜色的荧光, 方便在同一标本上同时检测多钟异常. 其荧光强度和信号大小都易于在普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操作过程中也不需要严格避光, 使FISH过程变得简便而易于操作. FISH并不能取代传统的白血病MCI诊断, 但它却能使MIC分型更为准确和深入. , MIC即细胞形态学(M), 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C), 三者结合对白血病进行分型诊断, 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手段. 随着人们对白血病的不断认识, 仅进行MIC分型不够全面, 还要加上对白血病的分子(M)诊断, 成为MICM分型. FISH就是连接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桥梁.FISH流程仪器设备1、医用微波炉;2、水浴锅;3、OLYMPUS BX51荧光显微镜;4、OLYMPUS DP11数字显微照相机。

临床常用基因突变及融合基因检查方法

临床常用基因突变及融合基因检查方法

临床常用基因突变及融合基因检查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临床常用基因突变及融合基因检查方法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基因突变和融合基因是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其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床常用的基因突变及融合基因检查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1. 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基因检测方法,通过扩增特定基因片段,可以检测到基因的突变。

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基因突变。

在临床诊断中,PCR技术经常用于检测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如遗传性疾病、肿瘤等。

2. 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目前最流行的基因检测技术之一,可以同时测序大量基因,并快速高效地识别突变。

高通量测序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高通量的优点,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3. 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质量-电荷比的物质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检测DNA、RNA等生物分子。

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的优点,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突变、基因表达水平等,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药物敏感性的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 FISH技术FISH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融合基因检测方法,通过用荧光染料标记特定基因,可以直接观察到基因的融合情况。

FISH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某些特定的融合基因相关的疾病,如慢性髓性白血病、胃肠道间质瘤等。

在临床实践中,基因突变和融合基因的检测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更高效、更精准的检测方法出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改善。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对基因突变及融合基因检查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篇示例:临床常用基因突变及融合基因检查方法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其序列发生了改变,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变化或失去功能。

分子生物学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

分子生物学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

分子生物学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平台效应的出现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A、引物浓度B、初始模板量C、TaqDNA 聚合酶浓度D、Mg2+浓度E、反应变性时间正确答案:B2、关于 FISH 在白血病的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用于白血病的初诊和复发的检测B、只适用于体液、组织切片标本C、FISH 只能检测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D、FISH 的灵敏度高于 PCRE、FISH 是检测融合基因、确定染色体易位的首选方法正确答案:A3、关于切口平移法下述不正确的是A、可标记线性 DNAB、可标记松散螺旋 DNAC、可标记超螺旋 DNAD、可标记存在缺口的双链 DNAE、可标记随机引物正确答案:E4、关于分子信标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分子信标设计简单B、操作简便C、灵敏度高D、特异性强E、背景信号低正确答案:A5、母亲血浆中的胎儿 DNAA、占母亲血浆总 DNA 的 50%以上B、可用于检测胎儿从母亲遗传而来的线粒体 DNA 突变C、确定RhD 阳性孕妇所怀胎儿的RhD 情况D、确定胎儿是否从母亲遗传了X 连锁的基因突变E、血友病 A 的产前诊断正确答案:C6、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意义不包括A、筛选适合内分泌、化疗及靶向治疗的患者B、预测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风险C、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D、筛选易感人群E、帮助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正确答案:E7、研究得最早的核酸分子杂交种类是( )A、Northern 杂交B、菌落杂交C、液相杂交D、原位杂交E、Southern 杂交正确答案:C8、第二代测序技术最主要技术特征是A、对单分子 DNA 进行非 PCR 的测序B、针对 SNP 进行非 PCR 的测序C、高通量和并行 PCR 测序D、直接分析 SNPE、直接进行个体基因组测序和 SNP 研究正确答案:C9、下列关于 real-time PCR 引物设计的原则中,不正确的是A、两条引物的Tm 值相差尽量大B、G+C 的含量应在 45%~55%之间C、尽量避免引物二聚体的出现D、反应体系中引物的浓度一般在0.1~0.2μmol/L 之间E、引物过长可能提高退火温度正确答案:A10、PCR 技术扩增 DNA,不需要的条件是 ( )A、目的基因B、引物C、四种脱氧核苷酸D、DNA 聚合酶E、mRNA正确答案:E11、单基因遗传病分子诊断的主要应用是A、携带者筛查B、耐药基因检测C、产前诊断D、症状前诊断E、携带者诊断正确答案:C12、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 )A、双股 DNAB、负股 DNAC、正股 DNAD、单股 DNAE、DNA-RNA 二聚体正确答案:A13、开展耳聋基因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但不包括A、可作为有效治疗耳聋的手段之一B、可以了解患者发生耳聋的分子病因C、可以预测下一代出现耳聋的概率D、可作为听力筛查的一个有效辅助手段E、可以预测耳聋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正确答案:A14、发出临床检验报告前应进行结果审核,审核内容不包括A、室间质量评价是否合格B、临床医生申请的检验项目是否已全部检验C、室内质控是否在控D、检验报告是否正确E、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正确答案:A15、最早应用于 HLA 基因分型的方法是A、RFLP 分型技术B、PCR-SSCP 技术C、测序技术D、PCR-SSO 技术E、PCR-SSP 技术正确答案:A16、DNA 提取中不能有效去除蛋白质的是A、酚/氯仿抽提B、SDSC、高盐洗涤D、蛋白酶 KE、RNase正确答案:E17、关于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检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分子生物学方法不能早期诊断梅毒感染B、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耐药基因分析和流行学研究的首选方法C、诊断梅毒的传统方法是体外培养D、血清学检查普遍用于梅毒的筛查、疗效观察和流行病学检查,对早期梅毒诊断敏感E、镜检法简便,特异性高,但不能用于皮肤黏膜损害的早期诊断正确答案:B18、未知突变的检测,下列最准确的方法是A、PCRB、RFLPC、核酸杂交D、序列测定E、ASO正确答案:D19、下列哪种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产生 RNA-DNA 杂交体A、HIVB、HPVC、HBVD、HCVE、流感病毒正确答案:A20、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的意义不包括A、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B、可以较早的发现微小转移的癌灶C、帮助降低肺癌患者的病死率D、可以对肺癌患者的预后作出评估E、可以减轻肺癌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正确答案:E21、EB 作为核酸电泳指示剂的原理是 ( )A、EB 是一种可视物质B、EB 是核酸转性染料C、EB 特异性结合核酸分子D、EB 在紫外下发射荧光E、EB 插入核酸分子之间并在紫外下产生荧光正确答案:E22、被称为第 3 代 DNA 遗传标志的是:A、RFLPB、VNTRC、SNPD、STRE、EST正确答案:C23、寡核苷酸探针的最大的优势是A、杂化分子稳定B、易标记C、可以区分仅仅一个碱基差别的靶序列D、易合成E、易分解正确答案:C24、线粒体病分子生物学检验标志物不包括A、SNP 位点B、缺失或插入片段C、重复序列D、点突变位点E、线粒体单体型正确答案:C25、连接酶链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需要 DNA 聚合酶B、靶 DNA 序列已知C、一对引物在模板上的位置是紧密相连的D、产物是被连接起来的引物E、属于探针序列扩增正确答案:A26、一个完整的生物芯片配套软件不包括A、生物芯片的图像处理软件B、统计分析软件C、生物芯片扫描仪的硬件控制软件D、画图软件E、数据提取软件正确答案:D27、焦磷酸测序技术不使用的酶是A、DNA 聚合酶 (DNA polymerase)B、DNA 连接酶 (DNA ligase)C、ATP 硫酸化酶 (ATP sulfurylase)D、荧光素酶 (luciferase)E、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 (Apyrase)正确答案:B28、核酸分子杂交的基础是A、磷酸化B、碱基互补配对C、甲基化D、配体受体结合E、抗原抗体结合正确答案:B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状石蜡切片中缩短蛋白酶 K 的消化时间可增加提取 DNA 片段的长度B、组织样本不需蛋白酶 K 消化即可进行核酸提取C、用于提取核酸的石蜡切片需要先用二甲苯脱蜡D、用于提取核酸的石蜡切片不需脱蜡即可进行核酸提取E、新鲜的组织样本需要先用二甲苯脱蜡才能进行核酸提取正确答案:C30、能发出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是A、3HB、14CC、32PD、35SE、125I正确答案:E31、描述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技术不正确的是 ( )A、引物序列随机B、有多条引物C、电泳分离产物D、需要限制性内切酶酶切E、反应基因组多态性正确答案:D32、下列属于抑癌基因的是 ( )A、c-erb-2B、rasC、mycD、RbE、sis正确答案:D33、迪谢内肌营养不良 (DMD) 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缺陷是 DMD 发生的主要原因B、DMD 属于 X 连锁性隐性遗传C、最常用的诊断技术为多重 PCRD、抗肌萎缩蛋白结构改变导致 DMDE、发病者都为女性正确答案:E34、Alu家族属于A、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B、短串联重复序列C、长散在核原件D、短散在核原件E、DNA 转座子正确答案:D35、首个被证实和克隆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是A、BRCA1B、BRCA2C、c-erbB-2/HER2D、ATME、p53正确答案:A36、关于 DNA 芯片描述不正确的是A、探针为已知序列B、有序地高密度地固定于支持物上C、理论基础是核酸杂交D、可研究基因序列E、不能研究基因突变正确答案:E37、目前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的领域不包括A、遗传学疾病及白血病发病的后天因素B、白血病复发的后天因素C、白血病发病的先天因素D、融合基因与白血病E、基因多态性与白血病正确答案:B38、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使 DNA 双链分子局部变性B、采用梯度变性凝胶C、变性难易由核苷酸组成决定D、突变检测率高E、可确定突变位置正确答案:E39、珠蛋白基因的碱基由G 突变为 C 时,造成的突变称为A、密码子缺失或插入B、单个碱基置换C、融合基因D、移码突变E、片段缺失正确答案:B40、PCR-ASO 描述错误的是A、需要寡核苷酸探针B、检测点突变的技术C、PCR 产物必须电泳分离D、需正常和异常两种探针E、需严格控制杂交条件正确答案:C41、提取 DNA 的原则除外A、保证核酸一级结构完整性B、保留所有核酸分子C、核酸样本中不应存在有机溶剂和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D、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分子的污染应降低到最低程度E、排除 RNA 分子的污染与干扰正确答案:B42、有关 HBV 长链和短链叙述正确的是A、长链和短链 DNA 的5’端位置是固定的,短链3’端的位置是可变的B、长链和短链 DNA 的3’端位置是固定的,短链5’端的位置是可变的C、短链 DNA 的3’端位置是固定的,长链和短链5’端的位置是可变的D、短链 DNA 的5’端位置是固定的,长链和短链3’端的位置是可变的E、长链 DNA 的5’端位置是固定的,长链和短链3’端的位置是可变的正确答案:A43、次氯酸钠去除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污染源的原理是A、诱导同一 DNA 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之间形成嘧啶二聚体B、氧化损伤核酸C、水解核酸D、与扩增产物的嘧啶碱基形成单加成环丁烷衍生物E、与胞嘧啶形成羟氨基胞嘧啶正确答案:B44、点/狭缝杂交可以用于A、快速确定是否存在目的基因B、不仅可以检测 DNA 样品中是否存在某一特定的基因,而且还可以获得基因片段的大小及酶切位点分布的信息C、用于基因定位分析D、阳性菌落的筛选E、蛋白水平的检测正确答案:A45、用于基因定位的技术是:A、荧光定量 PCR 技术B、PCR-RFLP 技术C、PCR 微卫星检测技术D、原位杂交技术E、cDNA 表达芯片技术正确答案:D46、受精卵中的线粒体A、几乎全部来自精子B、几乎全部来自卵子C、精子与卵子各提供 1/2D、不会来自卵子E、大部分来自精子正确答案:B47、最常用的 DNA 探针标记方法是A、随机引物标记B、切口平移标记C、3’-末端标记D、5’-末端标记E、PCR 法正确答案:A48、下列不能用于核酸转移作固相支持物的是A、NC 膜B、尼龙膜C、化学活性膜D、滤纸E、PVC 膜正确答案:E4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于 RNA 检测的样本短期可保存在-20℃B、用于 PCR 检测的样本可用肝素作为抗凝剂C、如使用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应尽快分离血清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从抗凝全血制备E、用于核酸提取的痰液标本应加入 1mol/L NaOH 初步处理正确答案:B50、下列不是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的是A、进行核酸提取的有效性评价B、所用试剂和耗材的质量符合要求C、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功能检查、维护和校准D、实验室严格分区E、临床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符合要求正确答案:A51、杂交时的温度与错配率有关,错配率每增加 1%,则 Tm 值下降A、3~3.5℃B、4~4.5℃C、1~1.5℃D、2~2.5℃E、0.5℃正确答案:C52、在如下情况时,可考虑通过基因连锁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检验A、基因结构变化未知B、基因点突变C、基因缺失D、基因插入E、基因表达异常正确答案:A53、下列哪些技术不适用于鉴定菌种亲缘性:A、随机扩增DNA 多态性分析B、连接酶链反应C、PCR-RFLPD、多位点测序分型E、DNA 测序技术正确答案:B54、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不应包括:A、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B、重复序列C、操纵子结构D、断裂基因E、插入序列正确答案:D55、下列属于核苷酸三联体重复序列发生高度重复所致的是A、血友病B、脆性 X 综合症C、迪谢内肌营养不良D、镰状细胞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B56、TaqMan 探针技术要求扩增片段应在A、250~300bpB、300~350bpC、50~150bpD、200~250bpE、150~200bp正确答案:C57、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 ( )A、双链 RNAB、单链正链 RNAC、双链环状 DNAD、单链 DNAE、单链负链 RNA正确答案:B58、操纵子结构不存在于:A、病毒基因组中B、原核生物基因组中C、大肠杆菌基因组中D、细菌基因组中E、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正确答案:E59、下列不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是A、PCR-SSCPB、real-time PCRC、ELISAD、PFGEE、PAPD正确答案:C60、荧光定量 PCR 反应中,Mg2+的浓度对 Taq 酶的活性是至关重要,以 DNA 或 cDNA 为模板的 PCR 反应中最好的 Mg2+浓度是A、0.2~0.5mMB、1~2mMC、2~5mMD、6~8mME、0.5~2mM正确答案:C61、双脱氧终止法测定核酸序列时,使用 ddNTP 的作用是:A、作为 DNA 合成的正常底物B、形成特异性终止链C、标记合成的DNA 链D、使电泳时 DNA 易于检测E、使新合成的 DNA 链不易形成二级结构正确答案:B62、最容易降解的核酸探针是A、cDNA 探针B、dsDNA 探针C、ssDNA 探针D、gDNA 探针E、RNA 探针正确答案:E63、一位男性血友病患者,他亲属中不可能是血友病的是A、外甥或外孙B、姨表兄弟C、同胞兄弟D、叔、伯、姑E、外祖父或舅父正确答案:D64、由于突变使编码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此突变为:A、同义突变B、错义突变C、移码突变D、无义突变E、终止密码突变正确答案:D65、引起亨廷顿舞蹈病的突变形式是:A、错义突变B、无义突变C、RNA 剪接突变D、插入缺失突变E、动态突变正确答案:E66、关于 p53 基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抑癌基因B、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C、编码蛋白为转录因子p53 蛋白,与调控细胞生长周期、调节细胞转化、DNA 复制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D、可单独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E、定位于人染色体 17q13 上正确答案:E67、基因芯片技术的临床应用不包括 ( )A、疾病的诊断B、由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C、基因突变的检测D、药物的筛选E、指导个体用药正确答案:B68、下列不可以作为核酸探针使用的是A、microRNAB、单链 DNAC、寡核苷酸D、mRNAE、病毒 RNA正确答案:A69、脆性 X 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A、智力正常张力亢进,特殊握拳姿势、摇椅足B、智力正常、身材矮小、肘外翻、乳腺发育差、乳间距宽C、智力低下伴头皮缺损、多指、严重唇裂及膊裂D、智力低下伴眼距宽、鼻梁塌陷、通贯手、指间距宽E、智力低下伴长脸、大耳朵、大下颌、大睾丸正确答案:D70、用于区分 HBV 主要基因型的序列是A、NS5b 区B、C 区C、NS3 区D、5’UTR 区E、NS5a 区正确答案:D71、目前已知感染人类最小的 DNA 病毒 ( )A、HIVB、HPVC、HBVD、HAVE、HCV正确答案:C72、HBV DNA 中最小的一个开放阅读框是A、P 基因区B、S 基因区C、X 基因区D、前 S 基因区E、C 基因区正确答案:C73、产前诊断临床应用尚不广泛,原因不包括A、需要生殖医学与遗传学技术的结合B、诊断技术不成熟C、诊断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制约D、单个细胞的遗传诊断困难E、已明确母亲为携带者的婴儿正确答案:B74、关于核酸探针的种类下列不正确的是A、cDNA 探针B、寡核苷酸探针C、基因组 DNA 探针D、RNA 探针E、双链 DNA 探针正确答案:E75、任意引物 PCR 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需预知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B、通过随机引物与模板序列随机互补C、扩增后可直接得到靶基因的多态性指纹图谱D、可用于基因组 DNA 图谱构建E、可用于临床致病菌的流行病学检测、分型正确答案:A76、PCR 反应的基本过程不包括以下:A、预变性B、退火C、探针杂交D、变性E、延伸正确答案:C77、RNA/RNA 杂交体的 Tm 值一般应增加A、1-5℃B、5~10℃C、10~15℃D、15~20℃E、20~25℃正确答案:E78、病毒的遗传物质是A、DNAB、RNA 和蛋白质C、DNA 或 RNAD、RNA 和 DNAE、DNA 和蛋白质正确答案:C79、以下对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症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的β链第 6 位由谷氨酸残基变成丝氨酸残基B、血红蛋白的β链第 6 位由谷氨酸残基变成甘氨酸残基C、血红蛋白的β链第 6 位由谷氨酸残基变成苯丙氨酸残基D、血红蛋白的β链第 6 位由谷氨酸残基变成异亮氨酸残基E、血红蛋白的β链第 6 位由谷氨酸残基变成缬氨酸残基正确答案:E80、指导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大多数为:A、高度重复序列B、中度重复序列C、回文序列D、散在核原件E、单拷贝序列正确答案:E81、不是自动 DNA 测序仪主要系统之一的是A、测序反应系统B、电泳系统C、荧光检测系统D、探针荧光标记系统E、电脑分析系统正确答案:D82、关于 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叙述错误的是A、每个 DNA 模板需进行一个独立的测序反应B、需引入双脱氧核苷三磷酸 (ddNTP) 作为链终止物C、链终止物缺少3’-OH,使链终止D、测序反应结果是产生 4 组不同长度的核苷酸链E、高分辨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分离仅差一个核苷酸的单链 DNA 正确答案:A83、转录依赖扩增系统与其他 PCR 技术的区别是A、模板是 RNAB、模板是 DNAC、引物是 RNAD、模板和产物都是 RNAE、需要热循环正确答案:D84、DNA 双螺旋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DNA 分子成为单链,这一过程称A、变性B、复性C、复杂性D、杂交E、探针正确答案:A85、利用DNA 芯片检测基因的表达情况,杂交条件应选( )A、高盐浓度、低温和长时间B、低盐浓度、低温和长时间C、高盐浓度、高温和长时间D、高盐浓度、低温和短时间E、高盐浓度、高温和短时间正确答案:A86、下列几种 DNA 分子的碱基组成比例,哪一种的Tm 值最高 ( )A、A+T=15%B、G+C=25%C、G+C=40%D、A+T=80%E、G+C=60%正确答案:A87、基因诊断间接方法不包括A、基于 SNP 的单倍型分析B、Southern blotC、基于 STR 的微卫星分析D、PCR-RFLPE、RFLP 连锁分析正确答案:B88、关于 DNA 芯片描述不正确的是A、探针为已知序列B、有序地高密度地固定于支持物上C、理论基础是核酸杂交D、可研究基因序列E、不能研究基因功能正确答案:E89、HBV 的外膜主蛋白是由A、Pre-S1 基因编码的B、Pre-S2 基因编码的C、S 基因编码的D、Pre-S1、Pre-S2 和 S 基因三部分基因区共同编码的E、Pre-S2 和 S 基因区共同编码的正确答案:C90、在 pH 为下述何种范围时,Tm 值变化不明显A、pH 为 5~6B、pH 为 5~9C、pH 为 4~5D、pH 为 3~5E、pH 为 8~11正确答案:B91、Southern 印迹杂交的描述正确的是A、不仅可以检测 DNA 样品中是否存在某一特定的基因,而且还可以获得基因片段的大小及酶切位点分布的信息B、检测靶分子是 RNAC、用于基因定位分析D、用于阳性菌落的筛选E、用于蛋白水平的检测正确答案:A92、巢式 PCR 错误的是A、是对靶 DNA 进行二次扩增B、第二次扩增所用的模板为第一次扩增的产物C、巢式 PCR 可提高反应的灵敏度和特异性D、常用于靶基因的质和 (或) 量较低时E、第二对引物在靶序列上的位置应设计在第一对引物的外侧正确答案:E93、下列关于引物设计的原则中,错误的是A、两条引物的Tm 值相差尽量大B、G+C 的含量应在 45%~55%之间C、尽量避免引物二聚体的出现D、反应体系中引物的浓度一般在0.1~0.2μmol/L 之间E、5’端可加修饰基团正确答案:A94、目前确认与人类肿瘤发生有关的RNA 病毒是A、人乳头状瘤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EB 病毒D、人类疱疹病毒-8E、丙型肝炎病毒正确答案:E95、探针基因芯片技术的本质就是A、核酸分子杂交技术B、基因重组技术C、聚合酶链反应技术D、蛋白质分子杂交技术E、酶切技术正确答案:A96、未来基因诊断的主要发展方向是A、胎盘着床前诊断B、母体外周血中胎儿细胞分析技术C、对常见病进行分子诊断D、对多发病进行分子诊断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97、荧光原位杂交的描述正确的是A、快速确定是否存在目的基因B、检测靶分子是 RNAC、用于基因定位分析D、用于阳性菌落的筛选E、用于蛋白水平的检测正确答案:C98、点突变引起的血友病 A 的分子诊断方法不包括A、PCR-SSCPB、PCR-RFLPC、PCR-VNTRD、PCR-STRE、长距离 PCR正确答案:E99、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高变区位于A、E1 区B、C 区C、NS3 区D、NS4 区E、NS1/E2 区正确答案:E100、重复序列通常只有 1~6bp,重复 10~60 次并呈高度多态性的 DNA 序列称为A、微卫星 DNAB、小卫星 DNAC、cDNAD、高度重复顺序 DNAE、单拷贝顺序 DNA正确答案:B。

F I S 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ppt课件

F I S 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ppt课件
• 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检测:通过对肿瘤细胞特异的染色体异常
进行跟踪监测,预测疾病进展和有无复发迹象。
浆细胞疾病
白 血 病
MDS
淋 巴 瘤
血液肿瘤荧光原位杂交探针
疾病名称
多发性骨髓瘤(MM)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 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 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AML-M4)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临床意义:
• 从遗传学角度检测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 • 辅助诊断,判断预后,疗效检测及微小残留检测
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
血液系统肿瘤是我国十大高发肿瘤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 的血液肿瘤往往有其特异的染色体异常,对肿瘤分型、诊断、治疗和预测用预 后都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CC)方法只能分析中期染色体,而 对间期细胞、复杂核型细胞和染色体微缺失无法进行诊断。FISH技术弥补了CC 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血液肿瘤的研究、诊断等方面。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性染色体错配骨髓移植
B细胞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FL) 套细胞淋巴瘤(MCL)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伯基特淋巴瘤(BL)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探针名称
GLP P53,GLP RB1 ,GLP D13S319 GLP IGH ,GLP 1q21
GLP P53 GLP RB1 GLP D13S25 GLP ATM CSP 12
GLP BCR/GLP ABL;GLP ASS
GLP PML/GLP RARA
GLP AML1/GLP ETO
GLP CBFB GLP 4/10,GLP 17, GLP BCR/GLP ABL,GLP MLL GLP TEL/AML1 GLP CSF1R/ GLP D5S23,D5S721 GLP EGR1/ GLP D5S23,D5S721 GLP D7S486/CSP7;GLP D7S522/CSP7; GLP D20S108/CSP8 ;CSP X/CSP Y;

分子病理fish技术

分子病理fish技术

分子病理fish技术
分子病理FISH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通过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染色体的异常及其染色体上特定序列的分布情况,从而为疾病的分子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

FISH技术的原理是利用DNA探针与样本的靶DNA序列的高度互补性结合,形成荧光标记的探针-靶DNA杂交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检测。

根据探针的不同种类和荧光染色物的不同组合,可以检测到染色体的不同缺失、增多、重排和散在分布等染色体异常,也可以对某些特定基因的扩增、突变、融合等变异进行检测。

FISH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多种疾病的分子诊断和预后评估。

例如,在肿瘤的分子诊断中,FISH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基因的扩增、融合或重排,如HER2、BCL2、BCL6等,在血液病学中,FISH技术可以用来检测染色体异常及其亚克隆性,如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FISH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分析。

在基因组水平,FISH技术可以用来确定基因组的大小和组织结构等;在转录组水平,FISH技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和空间分布的研究;在蛋白质组水平,FISH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

除了以上应用,FISH技术还可以用于辅助生殖医学,如评估胚胎染色体异常和性染色体异常等。

此外,FISH技术还可以用于动植物的基因组研究,如基因定位、染色体序列组装等。

总的来说,FISH技术在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为疾病的分子诊断、基因组学研究和辅助生殖医学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FISH技术将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一、简介- 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即原位荧光杂交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基因组和染色体结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 FISH检测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提供重要的染色体遗传学信息,用于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

二、FISH检测的原理- FISH技术基于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标本中的特定DNA序列发生互补杂交,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以检测特定基因组或染色体的异常。

- FISH检测可以提供高度准确的定量和定位信息,特别适用于检测具有微小或亚显性突变的染色体异常。

三、临床应用领域1、适用于癌症诊断和分型- FISH检测可以检测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重排,从而辅助癌症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 例如,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以确认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诊断。

2、适用于先天性遗传病的筛选和诊断- FISH检测可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智商障碍相关的染色体异常,用于婴儿和先天性遗传病的筛选和诊断。

3、适用于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 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如BRCA1和BRCA2基因异常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风险相关。

4、适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追踪- 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性病原体的核酸序列,辅助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追踪。

四、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1、样本处理- 对于固定的细胞或组织标本,需要进行脱脂、脱水等预处理步骤。

- 不同类型的标本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如骨髓涂片、组织切片等。

- 样本处理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核酸完整性和避免污染。

2、探针设计与标记- 根据要检测的目标基因或染色体序列设计特异性的核酸探针。

- 核酸探针需要选择适当的荧光染料进行标记,以便在荧光显微镜中观察到。

- 标记的探针需要存储在适当的条件下,以保持标记稳定性和活性。

fish技术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fish技术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FISH技术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有 望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展望
01
技术改进与创新
未来需要不断改进FISH技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降低假阳性
或假阴性的发生率,以满足临床对精准诊断的需求。
02 03
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加强FISH技术与病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深 入探讨血液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分子诊断标准,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和深 入的诊疗方案。
荧光标记
图像分析系统
使用高分辨率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系统, 可以捕捉并分析荧光信号,从而对染 色体结构和数目进行精确评估。
探针通常被荧光物质标记,以便在显 微镜下观察和计数。通过不同的荧光 颜色,可以区分不同的染色体或基因。
Fish技术的分类
染色体FISH(Chromosome FISH, CGH-FISH):用于检测 染色体数目异常,如染色体拷贝
04
Fish技术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

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FISH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血液肿瘤基因变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FISH技术通过标记特异性探针,能够检测血液肿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 以及基因扩增、缺失等变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 瘤中,FISH技术可用于检测基因变异,如BCR-ABL融合基因、MYC扩增等,从而协助
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FISH技术可以检测淋巴瘤患者 淋巴结或骨髓样本中特定基因异常,如MYC、BCL2、 BCL6等基因的重排或扩增。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及应⽤我接触“FISH”也是刚刚两年多的时间,作为⼀个“初学者”刚开始接触“FISH”可能跟⼤多数⼈⼀样满脑⼦的疑惑:“FISH”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临床作⽤呢?那些红红绿绿的点都是些什么意思?……今天让我们慢慢的去揭开FISH的不太神秘的⾯纱。

1.FISH的前世今⽣在FISH技术问世之前,基于20世纪60年代,放射性核素探针的原位杂交⽅法,检测间期染⾊体和分裂期染⾊体上特定DNA和RNA序列的⽅法,该⽅法存在操做⽐较⿇烦、分辨率有限、探针不稳定、放射性同位素的危害较⾼等问题,故⽬前弃之不⽤。

20世纪80年代⽤⾮放射性半抗原如⽣物素进⾏核酸标记的技术逐渐开展后,探针也开始使⽤这种⾮放射性标记⽅法。

随后FISH技术逐渐开展起来,1986年以后该技术被应⽤于分析细胞分裂期染⾊体铺⽚的DNA序列。

相对于放射性来说,FISH具有稳定性好、操作安全、结果迅速、空间定位准确、⼲扰信号少、⼀张玻⽚可以标记多种颜⾊探针等优点。

这些优点逐渐使FISH成为⼀种研究分⼦细胞遗传学很好的⽅法。

FISH即染⾊体荧光原位杂交(Flou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通过荧光素标记的DNA探针与样本细胞核内的DNA靶序列杂交,从⽽获得细胞核内染⾊体或基因状态的信息。

FISH是将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同DNA技术相结合,开创了⼀门新的学科——分⼦细胞遗传学。

(如下图所⽰)2.FISH信号解读-红红绿绿是什么⽬前临床上⽤于FISH检测的探针的荧光素⼤都是绿⾊的和橙红⾊标记,可⼤致分为:染⾊体计数(着丝粒)探针(centromere-enumerationprobes,CEP),位点特异性识别探针(locus-specific identifier probes,LSI),染⾊体涂染(paint,WCP)探针。

其中CEP和LSI探针中的计数探针、融合探针及分离重排探针,在⾎液病诊断与预后分型中最为常⽤。

20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全文)

20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全文)

20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全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基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对待测标本DNA序列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是遗传学异常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

相较于核型分析,FISH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强的优势,是血液肿瘤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规范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病理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组织国内血液学、病理学和检验学专家,制定了FISH 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

1 FISH在血液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1.1 诊断分型遗传学改变是血液肿瘤诊断分型的主要依据。

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酪氨酸激酶基因融合的髓系/淋系肿瘤(MLN-TK)、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大B 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伯基特淋巴瘤(BL)、边缘区淋巴瘤(MZ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等均需要借助FISH检测关键的遗传学异常才能精准分型。

1.2 预后分层目前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多发性骨髓瘤(MM)等血液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已提出了基于遗传学异常的预后分层/评分体系。

FISH检测在血液肿瘤的预后评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指导治疗CML患者中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或BCR::ABL1融合基因的发现开启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此外,针对PML::RARA融合基因或其他RARA重排的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ABL信号通路(ABL1、ABL2、PDGFRA、PDGFRB重排)的TKI药物、JAK-STAT信号通路(CRLF2、JAK1/2/3重排)的JAK抑制剂、FLT3重排的FLT3抑制剂、ALK重排的ALK抑制剂等均已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FISH技术的发展及在B细胞淋巴瘤研究中的应用

FISH技术的发展及在B细胞淋巴瘤研究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8年第20卷第2期M ode m M e di cal Eq ui p m ent a nd A pp I i ca t i on V oI20.N o.2A pr.20084卜FI SH技术的发展及在B细胞淋巴瘤研究巾的应用张应蒙,赵彤:审校【摘要】荧光原位杂交(nuor escence i n si t u hybr i di zat i on,兀SH)通过标记探针与染色体原位杂交的荧光染色,精确地测定各种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畸变,与PC R、Sout}l em bl ot t i ng、R nJ、A FLP等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产生了M—nSH、Rx—FISH、M ul t i col or PR I N S、C G H、sc FI S H、D N A f i be卜nSH等新的技术。

nSH该技术在B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等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兀SH;B细胞淋巴瘤荧光原位杂交(Fl uor esc enc e i n si t u hv¨di zat i on,FI SH)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技术.通过特定分子的标记探针与染色体原位杂交和荧光显色.直接显示特定细胞核中或染色体上的D N A序列间相互位置的关系。

它在B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等诸多发面的研究中发挥作用。

本文就FI SH技术的发展及其在B细胞淋巴瘤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FI S H技术及其发展1.1FISH技术的原理FI SH的基本原理.是依据碱基互补原理.用荧光素直接或间接标记的核酸探针,在组织切片、间期细胞核及中期细胞染色体等标本上.对待测核酸靶进行定性、定位和相对定量分析。

根据标记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

1。

2FISH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标记、制片技术和观察设备的不断改进及相关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FI SH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

FISH检测5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的临床探析

FISH检测5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的临床探析

分类号:R733.72 密级:公开单位代码:10760 学号:107602115264新疆医科大学X i n J i a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硕士学位论文T H E S I S O F M A S T E R D E G R E E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学历教育)论文题目:FISH检测5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分析研究生李丹指导教师王晓敏教授专业学位领域内科学研究方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起止时间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所在学院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3月FISH检测5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分析研究生李丹指导教师王晓敏教授专业学位领域内科学研究方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4年3月Clinical analysis of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detection of 56 cases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MedicineByLi DanInternal MedicineDissertation Supervisor:Prof. Wang XiaominMarch,2014论文独创性说明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白血病基因检测重要性有哪几方面

白血病基因检测重要性有哪几方面

白血病基因检测重要性有哪几方面白血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白血病是由于体内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造血系统异常增生,导致血液中白细胞异常增多的疾病。

基因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用于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病情,从而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以下将详细讨论基因检测在白血病中的重要性。

首先,基因检测可用于确定白血病的分类。

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并根据患者的染色体和基因突变状态进一步细分。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白血病的分子亚型,包括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和基因突变。

了解白血病的分子亚型对于指导治疗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亚型可能对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例如,AML(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相同亚型可能经历不同的治疗反应,部分患者对贝妥单抗和糖皮质激素会产生很好的反应,而另一些患者则对这些治疗方式适应性变差。

因此,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为白血病患者提供确切的治疗方案。

其次,基因检测可以用于指导白血病的预后评估。

白血病的预后通常基于患者的染色体和基因突变状态。

染色体和基因突变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复发风险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检测白血病相关的染色体和基因变异,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例如,在AML患者中,染色体易位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风险组,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方案。

此外,基因检测对于白血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白血病治疗通常包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然而,不同的患者对这些治疗方法的反应是不同的,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治疗的无效或耐药。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获得白血病患者的遗传信息,识别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或治疗敏感基因,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避免低效或有害的治疗。

例如,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患者常常会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种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然而,一些患者可能具有酪氨酸激酶突变,导致无效或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在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在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在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地深入,也使我们拥有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应对疾病的威胁。

如何准确有效地利用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治愈疾病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内容。

如何对疾病进行正确的分型和诊断却是上述工作的基础。

只有全面地把握病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才能为病患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此我们要求疾病的诊断工作能提供更为准确和及时的结果。

而古老的“望、闻、问、切”和传统的常规手段已远远无法满足我们对疾病诊断的要求,迫切需要将新的技术引入疾病诊断领域。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简称FISH)是一种利用非放射性的荧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

它将荧光信号的高灵敏度、安全性,荧光信号的直观性和原位杂交的高准确性结合起来,通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待测样本的DNA进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荧光信号进行辨别和计数,从而对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细胞、组织样本进行检测和诊断,为各种基因相关疾病的分型、预前和预后提供准确的依据。

自20世纪80年代末,Pinkel和Heiles将FISH技术引入染色体检测领域后,FISH技术就在临床诊断及科研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显示出与一些传统技术相比的明显优势。

与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法(IHC)相比,FIS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目前免疫组织化学法正广泛应用于肿瘤等多个领域的临床诊断。

免疫组化的检测对象是疾病相关的蛋白。

由于蛋白的表达和本身的构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例如酸、碱和变性剂),检测条件的稳定性对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此外,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判断依赖于检测者对显色结果的主观判断,对于一些弱阳性的结果,不同的检测者容易产生分歧。

上述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医生对病情的最终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的对象是细胞中的DNA,致密的双螺旋结构使DNA 可以历经千百万年而依然保持良好,其结构稳定,不易被环境条件影响,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白血病为什么要做融合基因检测呢

白血病为什么要做融合基因检测呢

白血病为什么要做融合基因检测呢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系统恶性克隆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和积累,导致正常造血受到抑制的恶性肿瘤性疾病。

白血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许多研究表明,融合基因的存在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白血病过程中,进行融合基因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融合基因是由两个或多个基因通过染色体易位、倒位或插入等结构异常产生的新基因,通常通过改变原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来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

在白血病中,大多数融合基因是由两个基因融合而成,其中一个基因常常与白血病相关,而另一个基因通常涉及到染色体易位或倒位。

融合基因检测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体内的融合基因,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白血病的准确诊断和分类。

根据不同的融合基因类型,白血病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亚型,给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早期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TEL-AML1融合基因亚型,可以预测更好的预后,对这类患者可以采取更温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

此外,融合基因检测还可以用于监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

在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融合基因的类型可以作为监测指标。

如果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或消失,通常提示治疗有效。

相反,如果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持续高或复发时再次上升,可能预示着白血病的复发风险。

由于融合基因与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融合基因进行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合基因检测在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PCR、FISH、RT-PCR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白血病患者体内的融合基因。

融合基因的检测不仅可以提高白血病的诊断准确性和分类准确性,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融合基因的检测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预测复发风险。

总之,融合基因检测在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白血病免疫分型(骨髓)、骨髓穿刺+常规染色体+骨髓涂片检查聚

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白血病免疫分型(骨髓)、骨髓穿刺+常规染色体+骨髓涂片检查聚

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白血病免疫分型(骨髓)、骨髓穿刺常规染色体骨髓涂片检查聚
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种常用的细胞遗
传学技术,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

该技术利用荧光探针与特定染色体区域结合,通过显
微镜观察来确定染色体异常情况,如染色体重排、缺失、扩增等。

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
在白血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有重要应用。

白血病免疫分型是通过检测骨髓样本中的免疫标记物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

常见的
免疫分型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染色。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表面标记物、细胞内
标记物或染色体异常,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白血病的亚型和临床预后。

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规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获取骨髓样本进行细胞学分析。

通过骨
髓穿刺可以获取到骨髓细胞,并进行染色体分析、免疫分型、细胞形态学观察等。

骨髓
穿刺可以用于白血病的诊断和监测,还可用于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

常规染色体是一种对染色体进行特定染色的方法,常用的包括G-显带染色和R-显
带染色。

通过常规染色技术,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量,从而检测到染色
体异常。

在骨髓涂片检查中,常规染色可以提供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异常的信息,为白血
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分类提供依据。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SH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目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遗传性疾病、肿瘤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

在临床应用中,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凭借其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已在产前诊断、实体瘤(乳腺癌、膀胱癌、宫颈癌、肺癌)以及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检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血液系统肿瘤是我国十大高发肿瘤之一,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细胞遗传学对肿瘤分型、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常规的细胞遗传学分析(CC)方法只能分析中期染色体,而对间期细胞、复杂核型细胞和染色体微缺失无法进行诊断。

而FISH技术弥补了CC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被广泛用于血液肿瘤的研究、诊断等方面。

在临床上对血液肿瘤的FISH检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染色体异位形成的融合基因检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M3中的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和M2b中的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

对融合基因的检测不但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还能帮助我们估计患者预后情况以及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

②基因缺失的检测一些关键基因的缺失有助于我们对肿瘤进行诊断以及预后判断。

但是目前的染色体显带技术分辨率低,只有大于4.5 Mb的缺失才能检测到,而FISH分辨率高,可以弥补染色体显带技术用于检测微小缺失的不足。

在临床应用中,如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发现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P53基因缺失提示患者的预后很差,疾病进展较早,且对联合化疗不敏感,多数生存期仅为3个月。

而同样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如检测到13q单一缺失则提示患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可达到133个月。

③对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入状态监测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和非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移植后动态监测供/受者混合性嵌合体比例变化判定移植是否成功,对指导移植后治疗和预测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FISH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及结果敏感可靠等优点,通过性染色体计数探针动态监测供/受者混合性嵌合体比例变化对异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状态进行检测。

④微小残留病灶(minima residual disease,MRD)的检测白血病患者经化疗缓解后,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并未完全清除,仍残留一定数目的白血病细胞,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是导致复发的根源。

通过对肿瘤细胞特异的染色体异常进行跟踪监测,可间接了解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便于预测疾病进展和有无复发迹象。

下面我们介绍CLL、MDS、MM相关的FISH探针。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伴随培养刺激剂的应用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技术的发展,CLL核型异常检出率逐渐提高。

由于CLL白血病细胞增殖低下,体外培养增殖慢,进入分裂中期的细胞少,传统的核型分析有困难。

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仅22%CLL可检测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由于加用B细胞分裂刺激剂,近50%CLL检测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近年来,随着间期FISH技术的应用,CLL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可达到75%一80%。

最常见的为13q-,其次为+12、11q-、17p-、t(14q32)、6q-,对这些遗传学异常的检测可以预测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情况。

①13q缺失13q缺失是CLL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40%-60%的CLL出现该异常。

通常涉及长臂的1区4带,该缺失区域与抗癌基因有关,大约55%的B-CLL具有染色体13q14的缺失。

早期研究提示肿瘤抑制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1位于此位点,del(13q14)可造成该基因的缺失。

RB1是CLL的候选抑癌基因,但RB1的纯和性缺失发生率较低,约为5%-10%。

13q14.3含D13S319、D13S272、D13S25,其中最常见的缺失片段为D13S272,并非位于13q14.1-14.2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缺失,13q14缺失断裂点不在此部位,推测del(13q14)关键基因可能位于RB1基因远端的两个微卫星标志和之间,约D13S25和D13S19之间,约300kb的区域内,其突变或缺失,可导致细胞增殖、失去负调控而致肿瘤发生。

单纯del(13q14)常于BinetA期时出现,预后较好,或与正常核型患者相似;中位生存期(MS)133个月,无治疗生存期(TFS)最长达92个月。

若伴有+12、11q-等其它染色体异常,则预后通常较差。

②12三体+12是最早发现的B-CLL常见染色体异常,其发生率约为15%-35%,通常伴有其它核型异常。

在不典型CLL中,+12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CLL,前者占35.8%-65%,而后者仅占3.5%-9.7%。

+12在CL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未完全阐明,+12在CLL中只占一小部分,因此通常认为+12是一继发性遗传学事件,长期临床研究指出这种染色体畸变本质是不好的,半数患者疾病有早期进展。

位于+12上的已活化的癌基因的数量增加可能导致CLL的疾病进展,+12 CLL患者常表现为较高比例的幼稚淋巴细胞,疾病多为Binet分期中“B”或“C”期,目前CLL被认为是预后不好的标志。

常在疾病的进展期或晚期出现。

+12患者约50%以上伴有不典型的淋巴细胞形态,SmIg和FMC7强表达,Binet分期提前,疾病进展,对嘌呤类似物的反应较差生存期短,预后差。

因而需要积极的治疗。

但仅有+12改变,无复杂核型异常,细胞形态正常者,预后与核型正常者基本相似。

③17p13缺失p53基因是人体重要的抑癌基因,人类p53基因定位于17p13,该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kDa的蛋白质,命名为P53。

P53蛋白主要集中于核仁区,能与DNA特异结合,其活性受磷酸化调控。

17p13缺失可能涉及到17号染色体整个短臂,可导致p53基因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血液系统中最常见的p53基因灭活方式是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点突变,往往伴随其另一等位基因的缺失,使p53正常功能受到影响,最终导致野生型p53蛋白的缺乏,因而使细胞容易发生转化并累积许多异常的基因。

具有17p13-核型异常的CLL患者多数预后不良,早期即出现疾病进展,且大多数化疗方案治疗效果较差,因为多数化疗方案中的细胞毒药物都含有嘌呤类似物,其发挥作用主要依赖完好的p53介导的促凋亡机制。

7%-11%CLL患者伴有17p-,p53缺失CLL患者,细胞形态多不典型,多处于疾病晚期(BinetB、C 期),对多种治疗(包括核普类似物)反应差,生存期短。

Dohner等研究发现有17p-者,MS32个月,TFS 最短至9个月。

stilgenbauer等认为无p53基因缺失者用漂吟类似物治疗的有效率较高,而有p53缺失的则治疗无效,氟达拉滨治疗后复发的CLL患者常有p53基因异常。

因此p53基因是否缺失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对于有p53基因缺失的患者,应选用不涉及p53信号传导系统的药物。

④11q22.3缺失11q22.3缺失是CLL另外一个预后较差的核型异常,常规核型分析检出率<5%,而应用FISH可以提高到20%。

基因ATM是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致病基因,同时也是一个对电离辐射敏感的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2-23,其编码的核磷蛋白分子量为370kD。

ATM蛋白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信号的转导及修复、染色体稳定性的维持等过程。

ATM缺失的发生率为12%~20%,一些患者即便在初诊时没有ATM缺失,但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ATM的缺失,提示ATM的缺失与CLL进展密切相关。

有文献报道,ATM缺失,CLL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79个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可见于40%~70%的原发性MDS和95%左右的治疗相关性MDS ( t-MDS)。

晚期阶段的MDS其染色体畸变率较早期阶段MDS更高,其类型也更为复杂。

MDS染色体异常检出的高低也和染色体检测的方法有关:采用CC技术只在31%~49%的原发性MDS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而采用FISH ,结果在79%的MDS中检出了染色体异常。

MDS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类型呈现很大的异质性:包括各种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几乎涉及每对染色体。

其中,除5q -见于5q -综合征外,绝大多数缺乏特异性。

但MDS的染色体畸变主要以染色体缺失和数目异常(增加或丢失)为主,提示其发病的分子机制主要为肿瘤抑制基因丢失或失活或者与单倍基因剂量不足有关。

染色体核型对MDS有独立的预后价值。

总的倾向是:正常核型比异常核型预后好;单一异常比复杂异常预后好( - 7例外) ;核型稳定比核型演变预后好。

1997年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IPSS)将MDS的染色体异常分为3种不同的预后亚型: (1)高危: 7号染色体异常和复杂的染色体异常; (2)低危:单纯5q- ,单纯20q- ,- Y,和正常核型; (3)中危:其他异常,如+ 8等。

①20q-20q-在IPSS积分系统中属于预后良好核型,相关报道较少。

MDS 患者中染色体缺失表现为高度的异质性,不同患者缺失区的部位、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存在着共同缺失区CDR)。

20q-其近端断裂点位于20q11.2,远端断裂点位于20q13.3,20 号染色体长臂中间缺失区域的大小在各例均不一致,最小共同缺失区为20q11.2-13.1。

随着研究的深入,共同关键缺失区范围已逐渐缩小。

近来有人认为20q 上某些基因的丢失或失活可能在该类MDS 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涉及的基因为SFRF6、MYBL2、PKIG、KRS2 和h-l(3)mbt 等,但尚待进一步确定。

②+8+8是原发性MDS最常见的核型异常,国内报道+8的检出概率(21.1%)高于国外(10%),可以出现于FAB分型的每一种MDS亚型。

在IPSS积分系统中属于中等预后指标。

MDS异常克隆中+8研究最多,大多数报道均显示+8的患者骨髓红系、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的前体细胞有异常克隆累及,淋巴细胞及其祖细胞无异常克隆累及。

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8的CD+34细胞中与免疫和炎症有关的基因上调,与凋亡抑制有关的基因下调③5q-5q-在IPSS积分系统中属于预后良好核型,在WHO分型中被单独列出,独立诊断为5q-综合征。

唯一的5q-75%出现于RA,15%出现于RAEB,预后较好。

5q-并附加核型异常通常都是初发和治疗相关的MDS,检出率10-15%,预后不良,中位生存期约为10-12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