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评审的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了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至上而下,一级比一级庸人多,第二条产生出机构臃肿的庞大管理机构。
由于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管理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
那么这个帕金森定律,注定要起作用。
也就是有这样一个公式:X=[100(2KM+L)/yn]100%其中K表示一个要求派助手从而达到个人目的人。
从这个人被任命一直到他退休,这期间的年龄差别用L来表示。
M是部门内部行文通气而耗费的劳动时数。
N是被管理的单位。
用这个公式求出的X 就是每年需要补充的新职工人数。
数学家们当然懂得,要找出百分比只要用X乘100,再除以去年的总数Y就可以了。
不论工作量有无变化,用这个公式求出来的得数总是处在5.17-6.56%之间。
显然,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而且这个定律不仅在官场中出现,在很多组织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帕金森现象。
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称职的行政首长一旦占据领导岗位,庞杂的机构和过多的冗员便不可避免,庸人占据着高位的现象也不可避免,整个行政管理系统就会形成恶性膨胀,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
这样就会在官场中形成类似的“鲜花”插在“牛粪”上的现象,鲜花就好比是那些公司中的领导职位,牛粪就是那些公司中平庸的领导者,而这种“牛粪”插在“鲜花”上的危害是极其大的。
帕金森定律-总结
帕金森帕金森管理学上的启示1、要敢于削减臃肿机构,克服工作惰性。
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如果帕金森定律发挥了作用,那么行政机构就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在忙碌,但工作效率却越来越低下。
因此作为管理者要痛下决心,敢于削减臃肿机构,彻底解决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敷衍塞责现象的发生。
要克服工作惰性和思想的局限性,激励职工紧张而努力地工作。
2、要珍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者教育职工,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好时间,必须为每一项任务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增强职工的时间观念,充分利用好时间,争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要教育职工,即使时间是充裕的,也不要挥霍浪费。
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是取得成功的要诀。
3、要善于发现人才,敢于重用人才。
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学会相马,学会赛马,而且还要有用人之胆、容人之量,要敢于启用比自己强的人。
领导者并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属更有才干,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将各有所长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
用人必须出以公心,是非分明,量才录用。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也惟有如此,才能实现用人上的良性循环,走出帕金森定律的怪圈,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然,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工作效率每况愈下。
管理者不仅要独具慧眼,能够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还要有容人之量,敢于启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使工作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
领导者在选择助手时可参照以下这些方法:1 参与决策有效执行法领导选择助手时,首先必须明确所选拔的助手不仅仅是自己的助手,而主要是决策集体中的一员,他们必须明确每一决策的背景及前景,积极参与决策。
实践证明,助手参与决策程度越高,其责任心越强;执行越自觉,行为越规范,效率越高。
任何只将助手当做自己的传话筒,或要求助手只能顺从己见不得有异议的领导,势必要失败的。
帕金森定律的法则
帕金森定律的法则引言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由英国历史学家西西尔·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在1955年提出的一条经验法则。
该定律描述了工作任务的扩张性和时间管理的挑战,为人们理解和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时间管理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定律内容帕金森定律指出:“工作会填满给定的时间。
”也就是说,无论任务所需时间是否足够,人们总会将其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延长到整个可用时间段。
这意味着当我们面临紧迫任务时,我们通常能够以更高效和专注的方式完成它。
而当我们面临较为宽松的截止日期时,我们倾向于拖延并将任务拉长。
帕金森定律还提出了一个相关观点:“工作会不断膨胀以填满可用资源。
”也就是说,无论给定任务所需资源是否有限,人们总会不断增加资源以应对任务。
这意味着当我们拥有更多资源时,我们倾向于将其用于增加复杂性、添加额外功能或进行更详细的研究,从而导致任务的扩张。
原理解析帕金森定律的原理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解析和说明。
1. 时间的弹性帕金森定律指出,任务所需的时间是弹性的,它会根据所给予的时间而改变。
如果我们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一个任务,我们就会倾向于拖延并将任务拉长。
相反,如果我们只有有限的时间来完成一个任务,我们通常能够更高效地工作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它。
2. 压力与效率帕金森定律还涉及到压力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面临较为紧迫和紧急的任务时,压力会促使我们更专注、更集中地工作。
这种压力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并推动我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然而,当截止日期较为宽松时,缺乏紧迫感可能导致拖延和低效。
3. 资源与复杂性帕金森定律还揭示了资源分配与任务复杂性之间的关系。
当人们拥有更多资源时(如时间、预算、人力等),他们倾向于将这些资源用于增加任务复杂性、添加额外功能或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这导致了任务的扩张,使得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和资源不断增加。
4. 时间管理的挑战帕金森定律提醒我们时间管理的挑战。
教师职务任免与晋升评审机制
教师职务任免与晋升评审机制引言:教师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角色。
教师职务任免和晋升评审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选拔机制、考核标准、任免程序等方面展开对教师职务任免与晋升评审机制的探讨。
一、选拔与任免机制教师职务任免是选拔和任用的重要环节,它关乎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建设。
在制定选拔机制时,应充分考虑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申报、资格审查、面试等环节,选拔出最适合的人才。
同时,给予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的重要性,避免过分依赖学历和资历来评判教师的能力。
二、考核标准与评价指标教师职务任免和晋升评审的依据应当是全面、客观且可量化的。
考核标准应涵盖教学水平、科研成果、教学质量评价、师德师风等方面,通过多方面的评价指标来客观地评估教师的能力和贡献。
此外,还应考虑校内和校外教学资源的利用,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任免流程与程序教师的任免决策需要经过合理的程序和流程,确保公平、公正。
应设立专门的评审委员会,由多方面的专家和权威人士组成,负责对教师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和评审。
评审结果应根据实际情况,无论是晋升还是降职,均需经过多方面的审议和决策。
同时,应允许教师提出申诉,以确保决策过程的公正性。
四、考核周期与频率教师职务任免和晋升评审机制的周期和频率需合理安排。
过长的周期会导致职称的滞后和教师的积极性下降,过短的周期则难以充分评价教师的能力和贡献。
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考核周期和评审频率,确保评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五、激励与激励机制教师职务任免和晋升评审机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针对优秀教师应设立激励机制,如提供更高的职称和待遇,给予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等,以激励教师持续进步和提高。
六、建立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教师职务任免和晋升评审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学术能力和业绩,还应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
建立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将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促进教师的自律和规范。
帕金森定律的应用
帕金森定律的应用引言: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历史学家西西尔·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提出的。
这个定律表明,工作会在给定的时间内填满可用的时间。
换句话说,任务的完成时间会随着可用时间的增长而延长。
虽然这个定律最初是针对官僚机构的研究,但它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包括工作、学习、时间管理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帕金森定律的应用于工作和时间管理方面。
一、工作中的帕金森定律应用1. 时间管理根据帕金森定律,工作会填满给定的时间。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律来改善时间管理。
首先,设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多个小任务。
然后,给每个任务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限制,以避免花费过多时间在一个任务上。
此外,定期进行任务评估,及时调整时间分配,确保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2. 优先级管理根据帕金森定律,随着时间的延长,工作会变得更加复杂和繁琐。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地设置工作的优先级,以确保重要的任务优先完成。
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和技巧来帮助管理优先级,如番茄工作法、四象限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任务。
二、时间管理中的帕金森定律应用1. 时间规划根据帕金森定律,工作会膨胀到填满可用的时间。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规划时间,避免时间浪费和拖延。
可以使用时间表、日程安排等工具来帮助规划时间。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如设定时间段专注工作、避免多任务同时进行等。
2. 时间控制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任务的完成时间会随着可用时间的增长而延长。
因此,我们需要对时间进行控制,以避免任务拖延。
可以使用一些时间管理技巧,如番茄工作法、时间盒等,将时间分割为小块,并设定时间限制,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其他领域中的帕金森定律应用1. 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帕金森定律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这个定律,学习任务会在给定的时间内填满可用的时间。
(完整word版)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
第四节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
一、生平与著述
英国著名的行政学者英国人出生于1909年
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曾担任新加坡大学教授、马来亚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的客座教授等职;
常以讽刺的笔调,小品文的方式讨论行政组织上的一些问题,对官僚组织的弊病进行了有价值的剖析;
1957年将其关于讨论行政组织问题的文章以专集的形式出版,名为《帕金森定律及关
于行政的其他研究》;
享有“民众行政理论学家”美称。
二、帕金森定律的主要内容
(1)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
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
(2)帕金森在组织机构活动中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组织所完成的工作与工作人员的多少这
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管理层次的增加也与工作本身无关。
他认为,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是由一个规律性的动机所导致的,即“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可资利用
的时间”,亦即“帕金森定律”;
(3)官员数目和工作之间完全没有关系,受雇人员总数的增加是受帕金森定律支配的,工
作量是否增加、减少或消失也同样如此;
(4)帕金森定律概括为两条(作为动机要素的)法则:其一是增加部属的法则,其二是增
加工作量的法则。
当行政官员感觉自己工作量过重时便会增加部属;行政官员彼此之间也会人为地制造工作,增加工作量;
(5)帕金森以英国海军部和殖民部为例对这一定律的作用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
工作人员按规律增加:X=
X:每年需要的新工作人员数
K:通过任命下属谋求晋升的工作人员数
L:任职年龄和退休年龄间差异
m:用于答复部门内部各种文件的人员-小时数
N:所辖实际单位数。
帕金森定律、墨菲法则、彼得原理-20世界三大发现
“墨菲法则”、“帕金森定理”和“彼得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1]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2]具体定律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帕金森定律中反映的官僚主义现象[7]造成的。
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如行政审批,工商、税务、审计、公安,既得利益驱使)。
[8]定律二中间派决定原理:中间派是指对决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的、意志薄弱、耳朵不大灵光的人,他们在组织的“票决制”议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
[8]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越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越花费很多时间。
彼得原理、帕金森定律、责任分散定律、马太效应、黑洞效应7月9日分享
1.彼得原理.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
彼得原理被认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联系的。
2.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被称为称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帕金森定律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
它是由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于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提出的。
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帕金森定律还是时间管理中的一个概念。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为揭露和嘲讽英国政治社会制度中官僚主义组织结构的弊端而提出的。
是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
3.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分散效应(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课件
02
帕金森定律的核心内容
机构人员的膨胀
帕金森定律指出,机构人员会不断膨胀,直 到达到机构承载的极限。
这种膨胀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构中 的人员数量会不断增长,而工作任务和工作 量却相对减少。
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新的工作人员会带来 新的工作量,而随着机构规模的扩大,协调 和管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导致整体工作效 率下降。
行政效率的降低与恶化
由于机构人员的膨胀、人员的晋 升与提拔以及行政机构的臃肿与 膨胀,机构的行政效率会逐渐降
低并逐渐恶化。
这种效率的降低和恶化表现为, 机构中的决策速度变慢、决策质 量下降,同时协调和管理成本也
会相应增加。
帕金森定律认为,这种行政效率 的降低和恶化是机构发展的必然 趋势,对整个机构的发展和运营
集中和高效利用。
管理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指导实践
帕金森定律作为管理学理论之一,可以为实际的管理实践提供指 导和借鉴,帮助组织更好地优化自身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解决问题
帕金森定律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机构臃肿 、权力滥用等,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提高绩效
应用帕金森定律可以帮助组织提高绩效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 高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使命。
人员的晋升与提拔
帕金森定律还指出,机构中的人 员晋升和提拔往往不是基于工作 能力和绩效,而是基于机构内部
的政治关系和背景。
这种晋升和提拔会导致机构中的 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下降,进而 影响整个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
帕金森定律认为,这种基于关系 和背景的晋升和提拔现象在机构 中普遍存在,对机构的发展和运
$item2_c{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此处 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 正文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5*48}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帕金森定律及其治理
述 , 些 现 象是 组 织 的积 垢 , 在难 以改 变 , 以 这 实 所
种标 志 , 同时 也是 决 定 教 师 待遇 与 收 入 的基 本
够激 发教师 的工 作 热 情 和 积极 性 , 是 一 项 关 系 也 学校 用人 、 留人 以及 开 发人 才 潜 能 的大 事 。令人 遗憾 的是 , 目前 大 多数 高 校 在 职称 评 审 方 法 上欠
评人 基本 属 于同一 个或 相近学 科 , 能为 我所用 , 谁 是 否属 于 “自己人 ” 就是 评 审 中的 重要 考 虑 。这 种顽 疾 的裙带 关 系现象 , 主要 表现 为选人 唯亲 , 通
突 的情况非 常 普 遍 。特 别 是 在一 些 地 方 院 校 , 由
于评 审制度 设计 的漏 洞 以及监 督 机 制 的 匮 乏 , 导 致职 称评 审 中的不正 之风 愈演愈 烈 。这些 不正 之
关 系紧 密者 , 提拔 自己的弟子 门生 , 从而进 一 步壮 大 并巩 固 自己 的阵营 和地位 。 2 .排 除异 己现 象 。高 等 学 校 职 称 评 审 中 的
建立 一个科 学 、 平 、 公 公正 的教 师职称 评 审制 度是 各方 面 的意愿 和诉 求 , 而 由于 涉及 多方 利 然 益博 弈 和制度 惯 性 的束 缚 而 迟 迟未 能 有 所 改 进 。 对高 校教 师职 称评 审 中 的不 良现象 的分 析 , 们 我 可 以应用 帕金 森定律 的相关原 理 。所谓 帕金 森定
排 除异 己现 象与 裙 带 关 系现 象 并存 , 带关 系现 裙
象 是选 人 唯亲 , 除异 己现 象则是 打击对 手 , 排 就是 对 不属 于 自己派 系者 、 自己学术 观点 相左 者 、 与 与 自己有 矛盾 者 或 者 平 时不 “ 重 ”自己者 在 职 称 尊 评 审 中进行 压制 , 使他 们难 以进入 更高 职称层 次 。
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教案资料
❖ 式中:K是通过任命下属谋求晋升 的工作人员数;L代表任职年龄 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差异;m是用
于答复部门内部的各种文件的 人员——小时数;N是所辖实际 单位数;X将是每年所需要的新 的工作人员数。Y表示原有人员
总数。这一数字证明恒定在 5.17%~6.56%之间,而不考虑 所完成的工作量(即使没有被完 成)发生的任何变化。
忠贞分子 之一
李四
忠贞分子 之一
张三 王五 骑墙派之一
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 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 活动方式,其中管理占据一定的位置。 其次,寻找助手的领导者本身不具有权力的垄断性,对他 而言,权力可能会因为做错某事或者其他的原因而轻易丧 失。
❖ 第三,这位“领导者"对他的工作来说是不称职的,如果 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
帕金森定律
Parkinson’s Law
思考:
——一个不称职官员的出路 是什么?
帕金森定律——精髓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 可能有三条出路:
❖ 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 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 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第三个选择
❖ 上行下效的结果: ❖ 形成一个机构臃肿
❖
——国联宫和凡尔赛宫
❖ 结论:
❖ 业务旺盛时,没有人有时间去策划完美的 办事处,只有没有重要事时才会有时间,此
时,公司已经衰落。
不堪折磨,知难而退
❖ 案例:迫使高级人员退休的方法—— ❖ 主要以坐飞机旅行和填写表格来完成
❖ 6月在西伯利亚开会
❖ 7月在北极圈开会
❖ 8月在南极圈开会
主席 内阁膨胀,大权旁落
帕金森定律——解决之道
脍炙人口的帕金森定律
会议是如何通过决议的?
管理离不开会议。而会议的开{击多种多样,英国和
祛国的两种议会,成为帕金森分析会议的范例。 英国式议会,有着两党对立的传统,所队,它的座 位安排也是两军对垒式的。双方的争论是4团队对抗”, 帕金森把这种争论比喧为球赛。座位决定观点(很像中 国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屁股决定脑袋5),两大党组成的 议员队伍,并不看议案是否合理,而是看是谁提出的议 案。只要是自己人提出的.肯定就是正确的,而只要是对
之力。所以,帕金 森定律不仅仅是 揭示了政府的膨 胀问题,同样也 可以警示企业的 膨胀问题。尤其 是经营效益好的 企业,稍有不慎, 经营效益就会被 恐龙化的机构和人员吞噬。 帕金森不是管理学家,所以,他的书中没有管理学 家擅长的数据模型和逻辑推导。他强调,植物学家只是 告诉我们杂草长得有多快,而不去考虑如何除草。帕金 森提出的挑战,在一定意义上直指管理学的软肋。
万方数据
绺 一蟊
《帕盒森定律》1959年版,由兰*斯特耸制插田
退休后调适的《人生不言老:生活的重新定位*,国际文 化出版公司1998年曾经出版过一套《帕金森通俗管理 丛书》.是帕金森同拉斯托姆吉(M K.Rustomji)台著
机构和人员是怎么增加的?
这是帕金森定律中最有名的一条,概括起来就是
一句话:。窟员的数量和实际工作量之间根本不存在任
把目光从办公室转移到了家庭.讲述的是家庭主妇如何 为人处世。不变的是作者敏锐的观察,辛辣的讽刺和幽 默的风格。 《帕金森定律*一书,据说有十几种文字的译本。中 国市面上能看到的汉译本,有1981年台北中华企业管 理发展中心出版的潘焕昆、崔宝瑛译本.译名为《帕金 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t有1982年三联书店出版 的陈休征译本,译名为《官场病:帕金森定律》.有2007 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四元、叶凯译本,译名 为《帕金森法则》一有2004年中国商业出版桂的编译本 《不可不知的管理定律》.有2004年甘肃文化出版杜的 编译本《帕金森定律》-有2004年地震出版社的编译本 《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祛则》等等。除了《帕金森定律》 这本书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还出版过帕金森谈
从帕金森定律反思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相长问题
从帕金森定律反思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相长问题作者:王世选来源:《报刊荟萃(上)》2018年第07期摘要: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由美国著名学者诺斯古德·帕金森提出的一种社会现象,一般用来解释官场或者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
笔者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因此当看到一些知识点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开始联系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发现,我们可以借用帕金森定律视角来反思我们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教学相长问题。
关键词:帕金森定律;初中语文;教学相长;反思一、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由美国著名学者诺斯古德·帕金森提出的一种社会现象,一般用来解释官场或者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
它认为,一个不称职的官员,一般有三种出路:一是申请退职,将职位留给比自己能干且适合该岗位的人;二是寻找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三是任用两个比自己水平更低的人员来协助工作。
一般情况下,从官员本人的既得利益出发,第一条路是万万不能选择的,因为那会使得自己丧失很多权利;第二条路走起来也是极有风险的,因为那个比自己能干的人很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对手,给自己的地位造成潜在威胁;看来似乎只有第三条路是可以走的。
然而,在选择了第三条路,而那两个比自己更加无能的助手随即会上行下效,会为自己寻找更加无无能的两个助手。
当以一个大的行政机构为以上第三个选择的背景,我们会发现,它的氛围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二、从帕金森定律看初中语文教学相长的实现可能性论证(一)受曾经的学习背景和经历影响从当前从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师年龄结构看,我们可以分三批教师。
第一批是以1999年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前加入到初中语文教学队伍中的教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中师毕业生,间或有极少数大学毕业生(主要在城市学校),从传统教育教学技能看,无论是三笔字还是知识结构都是相对完整系统的。
教师职称评审的帕金森定律
教师职称评审的帕金森定律在高等学校,职称是衡量教师学识和能力的一种标志,同时也是决定教师待遇与收入的根本参照标准。
因此,科学、公平、公正的评审制度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是一项关系学校用人、留人以及开发人才潜能的大事。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职称评审方法上欠科学,评审标准也不完善,由此造成一些摩擦和冲突的情况非常普遍。
特别是在一些地方院校,由于评审制度设计的漏洞以及监视机制的匮乏,导致职称评审中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
这些不正之风,可谓职称评审中的顽疾。
因此,分析当下高校职称评审中的不良现象,并寻求治理之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帕金森定律现象分析建立一个科学、公平、公正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各方面的意愿和诉求,然而由于涉及多方利益博弈和制度惯性的束缚而迟迟未能有所改进。
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不良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应用帕金森定律的相关原理。
所谓帕金森定律是英国学者斯科特帕金森于1957年在《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
作者在书中对官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易于发生而又极难改进的近似病态的多种现象进展了描述,这些现象是组织的积垢,实在难以改变,所以作者冠之以“定律”[1]。
公立高等学校属于典型的事业单位,在职称评审中同样存在着大家公知的而又积习难改的“诟病”,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现象:1.裙带关系现象。
如今的高校也具有了官场的气氛,行政化越创造显。
行政领导不仅掌握着行政权力,而且还担任学科带头人,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于一身。
职称评审是一次行使和维护并进一步稳固自身权威的大好时机,这种现象在根底单位的职称评审中尤为明显,因为评委和参评人根本属于同一个或相近学科,谁能为我所用,是否属于“自己人”就是评审中的重要考虑。
这种顽疾的裙带关系现象,主要表现为选人唯亲,通过职称评审扶持与自己志同道合者,照顾与自己关系严密者,提拔自己的弟子门生,从而进一步壮大并稳固自己的阵营和地位。
2.排除异己现象。
帕金森定律描述的内容
帕金森定律描述的内容
以下是 6 条关于帕金森定律描述的内容:
1. 你看啊,帕金森定律说机构人员会不断膨胀!就好比一个小公司,一开始可能就几个人,后来各种七大姑八大姨都进来了,人越来越多,可效率却越来越低!例子嘛,我之前待的那个公司,不断招新,结果真正干活的没几个,整天还勾心斗角,可不就效率低嘛!哎哟,这可真是太常见了!
2. 帕金森定律讲工作会自动填满可用时间!这多像那考试啊,如果给你两个小时,你可能真就磨磨蹭蹭做两个小时,要是只给你一个小时,你也能做完!就像我一朋友写个报告,明明可以快点完成,非得拖拖拉拉,这不就是工作自动填满时间嘛!真让人哭笑不得!
3. 想想看,帕金森定律指出领导喜欢找不如自己的下属,这不是很奇怪吗?就好像在一个团队里,领导明明可以找更厉害的人,却偏不,找些听话的能力一般的。
我就知道有个部门领导,找的人都跟他自己很像,也没什么大本事,结果整个团队都没啥长进,哎呀呀!
4. 帕金森定律还提到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这不就是像盖高楼一样嘛!层数越来越多,机构也越来越庞大。
就拿有些政府部门来说,部门一个接一个,可真正解决问题的效率却不见得高到哪里去,这不是挺要命的嘛!
5. 你知道吗?帕金森定律说的浪费可多了去了!比如一个项目,预算明明够了,但就是有人要多花些钱,好像不花完不舒服似的。
我记得有个工程,材料明明不用那么贵,非得用贵的,这不就是浪费嘛,真是让人无语啊!
6. 帕金森定律提示的扯皮现象也是常见得很啊!就像几个人一起干活,出了问题都互相推诿,谁也不想担责。
比如上次我们几个做个活动,出了点差错,结果都互相指责,这不就是典型的扯皮嘛,唉!
我的观点结论:帕金森定律真的把很多组织现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啊!。
经典管理定律对教学激励的启示
经典管理定律对教学激励的启示经典管理定律(Classic Management Laws)是指那些被公认为管理领域中最为重要而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定律。
这些定律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中,对于教学激励也能够提供一些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几个经典管理定律入手,探讨其对教学激励的启示。
1.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帕金森定律认为,工作会填满我们所规定给自己的时间。
在教学中,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任务和时间,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过长的时间期限会导致学生失去效率,而短期的截止日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和创造力。
此外,帕金森定律还提醒教师,不应将时间过分集中在重复的任务上。
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2. 增量原理(Pareto Principle)增量原理也被称为80/20定律,它认为80%的成果来自于20%的努力。
在教学中,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将精力放在那些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任务上。
例如,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备课,提高教学质量;或者关注那些对于学生来说最具挑战和关键的知识点。
此外,教师还应通过了解学生和班级的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采用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3. 布鲁克斯定律(Brooks' Law)布鲁克斯定律指出,添加更多的人员到一个已经延误的项目中,只会使项目更加延误。
在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教师如果过于关注班级中的问题学生,给予他们过多的关注和帮助,可能会忽视其他学生的需求,导致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落后。
布鲁克斯定律的启示是,教师应该重视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和进度,而不是过分专注于个别问题学生。
通过合理组织和安排学习,教师可以在整个班级中提高学习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他们的潜力。
4. 墨菲定律(Murphy's Law)墨菲定律认为,任何可能出错的事情都有可能出错。
职称与绩效的教师魔咒
职称与绩效的教师魔咒(图片来源:DGtle)职称与绩效的教师魔咒——长大后,谁愿成为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评估报告近日公布。
报告指出,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教师工资不高、工资增长幅度低,未能反映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地位待遇。
针对于此,该报告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科学设置教师职称结构比例以及不同学科、年级之间的职称等级。
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保证教师工资水平稳步增长。
改革绩效工资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师工资绩效部分的比例。
职称、绩效工资成为调整教师收入与地位的两条红线。
对此破土也进行了一些了解。
职称:名额有限、分配不均jd小学是四川某市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学校。
只有21个学生,去年一年级有1个学生报名,因为师资缺乏。
这里的大多数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在当地上学,都把孩子往外面的学校送。
“生源减少,学校的规模就减小了。
老师教得也越来越没有劲了。
”小学的校长表示,除了一份责任心,他们已经想不出什么能够留住老师的方法了。
然而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
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财政开支,要求教育部门严格控制教师的高级岗位比例。
现在实行空岗补缺,评聘分开。
意思就是,假如一个学校里的中级教师的职称人数满了,就必须等退休一个老师,下一个老师才有机会评上职称。
比如,一位乡镇中学的老师,已经41岁,虽然评了中级多年,但一直没有与工资挂钩,而她的前面,至少还有20个老师在排队,她可能十年都没有机会评上职称。
不管你表现得再优秀,都没有机会,因此,职称跟工资挂钩,且职称几乎没有希望评上的情况下,将严重打击老师的积极性。
同时,因为不同学校之间年龄比例不一样,一些老教师比较多的学校,青年教师就更难得到职称。
中学教职工评优、晋级一票否决制度
中学教职工评优、晋级一票否决制度是一种评价和选拔教师的制度,其中一票否决是指在评定教职工的质量等级时,只要有一位评审人员对某位教职工的表现不满意,即可否决该教职工的评优、晋级申请,使其无法得到相应的晋升机会。
这种一票否决制度的优点是可以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谨性,避免有不合格的教职工被误判为优秀甚至晋级。
同时,这也对教职工的工作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然而,这种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一票否决制度可能会导致评审人员的主观因素对教职工的评价产生过大的影响,从而导致评审结果的不公正。
其次,一票否决制度可能容易培养出保守和攀比心态,教职工之间可能会对手中的晋升名额进行争夺和攀比,影响工作环境和教学氛围。
因此,在实施中,应该在确保评审公正的前提下,适度减少一票否决制度的使用,注重多方面综合评价,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和选拔教职工。
同时,也应加强对教职工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实现优秀教职工的合理晋级和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帕金森与彼德定理
“帕金森定律”(金字塔在上升)“帕金森定律”。
为英国学者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 1957年在《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Parkinson’Law)一书中提出。
*作者在书中对官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易于发生又极难改进的近似病态的多种现象进行了描述。
因为这些现象均是组织的积垢——“官场病”,实在难以改变,所以,作者冠之以“定律”,借以强调其常态属性。
迄今为止,书中描写的现象仍然是广泛存在的不良组织现象。
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
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增加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原动因素造成的:(1)每一位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2)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
在正常条件下,人员增加符合这样一个公式:X=(2k2+e)/n式中k表示增加部属而自己因此获得晋升的官员数;e表示任官时年龄与退休年龄之差;m表示机关内部答复琐碎问题所需要的人时数(劳动时数);n表示官员的管辖单位数;x表示每年需要增加的人员数。
加以百分比,公式变成:X=100(2k m+ e)/ yn其中y表示原有全部人员。
按照该公式,无论工作量有无变化,记算的得数永远是5.17%--6.56%。
(至上而下,一级比一级庸人多,第二条产生出机构臃肿的庞大管理机构。
由于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管理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
那么这个帕金森定律,注定要起作用。
也就是有这样一个公式:X=[100(2KM+L)/yn]100%其中K表示一个要求派助手从而达到个人目的人。
从这个人被任命一直到他退休,这期间的年龄差别用L来表示。
M是部门内部行文通气而耗费的劳动时数。
N是被管理的单位。
用这个公式求出的X就是每年需要补充的新职工人数。
数学家们当然懂得,要找出百分比只要用X乘100,再除以去年的总数Y就可以了。
不论工作量有无变化,用这个公式求出来的得数总是处在5.17-6.56%之间。
)定律二,中间派决定。
中间派在议会等“票决制”政策议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V255于中间派实际决定政策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称评审的帕金森定律在高等学校,职称是衡量教师学识和能力的一种标志,同时也是决定教师待遇与收入的基本参照标准。
因此,科学、公平、公正的评审制度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是一项关系学校用人、留人以及开发人才潜能的大事。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职称评审方法上欠科学,评审标准也不完善,由此造成一些摩擦和冲突的情况非常普遍。
特别是在一些地方院校,由于评审制度设计的漏洞以及监督机制的匮乏,导致职称评审中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
这些不正之风,可谓职称评审中的顽疾。
因此,分析当下高校职称评审中的不良现象,并寻求治理之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帕金森定律现象分析建立一个科学、公平、公正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各方面的意愿和诉求,然而由于涉及多方利益博弈和制度惯性的束缚而迟迟未能有所改进。
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不良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应用帕金森定律的相关原理。
所谓帕金森定律是英国学者斯科特•帕金森于1957年在《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
作者在书中对官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易于发生而又极难改进的近似病态的多种现象进行了描述,这些现象是组织的积垢,实在难以改变,所以作者冠之以“定律”[1]。
公立高等学校属于典型的事业单位,在职称评审中同样存在着大家公知的而又积习难改的“诟病”,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现象:1.裙带关系现象。
如今的高校也具有了官场的氛围,行政化越发明显。
行政领导不仅掌握着行政权力,而且还担任学科带头人,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于一身。
职称评审是一次行使和维护并进一步巩固自身权威的大好机会,这种现象在基础单位的职称评审中尤为明显,因为评委和参评人基本属于同一个或相近学科,谁能为我所用,是否属于“自己人”就是评审中的重要考虑。
这种顽疾的裙带关系现象,主要表现为选人唯亲,通过职称评审扶持与自己志同道合者,照顾与自己关系紧密者,提拔自己的弟子门生,从而进一步壮大并巩固自己的阵营和地位。
2.排除异己现象。
高等学校职称评审中的排除异己现象与裙带关系现象并存,裙带关系现象是选人唯亲,排除异己现象则是打击对手,就是对不属于自己派系者、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左者、与自己有矛盾者或者平时不“尊重”自己者在职称评审中进行压制,使他们难以进入更高职称层次。
高等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高级职称评审中,教授职称一般由学校层面评审,副教授职称一般委托二级学院组织评审,由于在学校层面评委和大多数参评教师接触较少,相对来说,这种排除异己现象不是很明显,然而在二级学院由于大家都彼此熟知,同属于一个学科,接触较多,教学科研中的摩擦也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排除异己的现象则更易发生。
3.嫉贤妒能现象。
这种现象自组织产生就已然存在,高等学校也不例外。
与官僚组织中的无能的嫉贤妒能者有所不同的是,高等学校的嫉贤妒能者一般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也是靠着突出的业务能力取得行政和学术地位的,这些业务素质突出而又占据重要领导岗位的人在基层教学科研单位中享有绝对权威地位,这一地位是不容许别人撼动的。
在这种状态下,此类嫉贤妒能者就会对新成长起来的业务精英,特别是对不属于自己阵营的具有较强实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成长异常敏感。
职称是一个学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对职称的压制是高校嫉贤妒能者惯用的伎俩和手段。
4.中间派决定现象。
中间派决定是帕金森定律的精彩内容之一,在高校职称评审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谓中间派决定,是指最终结果不是由支持方或反对方决定的,而是由游离于正反双方之间的中间派决定的,这些中间派专家没有独立的评价标准和评审原则,往往容易受到随机性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投票不是立足于参评人的业绩成果,而是容易受到他人的感染和临时性事件的影响,从而将选票投向自己不确定的参评者。
他们所受的随机性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容易受到评审中导向性意见的影响,比如评审委员会的主任通常由学校或学院的主要领导担任,往往会代表学校或学院发表某些倾向性意见,没有独立评审标准和原则的评委就会受到这些倾向性意见的影响而投票;二是容易受到评审中其他评委以及参评人语言表达方式的情绪化影响。
5.黑箱操作现象。
现行不记名投票的评选方式对于参评人来说实际上是一种黑箱操作。
虽然大多数学校都是在评审工作开始的一两天前才通知谁是评委,试图保密,但在各学校总有一些评委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单位领导和参评人员所在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特别是评委人选一般由学校或二级学院领导拟定,如果学校或学院主要领导不想让某些人评上,可以推荐与该参评者关系有矛盾者作为评委,反之亦然。
由于“不记名投票”这一原则为所有的偏差提供了庇护伞,有的评委便不顾学术尊严和道德约束,一方面受人之托而投票,另一方面看不惯谁就不投谁。
6.论资排辈现象。
职称应该是贡献和影响的标志,而不是时间和届级的象征[2]。
职称评审能够满足教师增加经济收入的生存需要、提高社会地位的受尊重的需要和事业上台阶的发展需要,因此,职称评审的导向性事关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事业稳定性,论资排辈现象必然导致工作懈怠和人才流失。
然而,在一些高校职称评审中论资排辈现象非常普遍,当教学科研平平而年头足的人晋升了职称,教学科研优异者便产生了怨气,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力争上游、勤勉工作氛围的形成,论资排辈现象实际上也造成了一些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由于屡评不过,而对教学科研工作丧失了信心,开始另谋他路,把精力投入到校外兼职赚钱上,还有一些学识突出者因对学校心灰意冷而愤然离去。
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帕金森定律现象的原因分析虽然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各有不同,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些共性要素,这就是配套制度供给的不足以及在评审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是导致这种诟病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另外参与评审各方以及学科间的利益差别则是导致帕金森现象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行政化和不良的组织文化也对评审的不正之风的蔓延起到助推和“掩饰”作用。
1.帕金森定律现象出现的制度因素。
职称制度作为一项学术能力资格制度,是评判当事人学术水准的重要标准。
由于职称制度涉及的对象比较庞大,因而各个地区或者单位的职称评审规定只是对申报人的资格条件和要求作出了相对宽泛的规定,并没有针对各种不同对象严格细分,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案,这就给职称评审工作留下了较大的弹性空间,即涉及职称评审中的自由裁量问题。
职称评审的组织者往往掌握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包括评审专家的选择、评审程序、评审指标分配等,由于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使得评审过程留下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或者监督流于形式,使得评审之中的不正之风得以存在并有蔓延之势。
因此,制度供给的不足以及制度设计上的缺陷给上述帕金森定律现象的出现提供了生存空间。
2.帕金森定律现象出现的利益差别因素。
制度供给和设计的不足只是提供了出现评审不良现象的可能,而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动力,则是参与评审各方以及学科间的利益差别带来的。
参加职称评审者、评委以及二者所依赖的学科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包括人情关系、矛盾冲突、共同利益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评审过程和投票结果。
如果这种利益的差别在实践中发挥了作用,这种不良的导向便会产生强化效应,如果得不到及时遏制便会进一步加剧评审中不良风气的蔓延,使得帕金森现象成为一种常态,不仅使制度的公信力受到冲击,而且一旦形成一种得到大多数成员确认的组织文化,则会形成制度惯性,使这种不正之风长期稳定下来,进而形成组织的顽疾而难以改变,这必将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毁灭性的冲击。
3.帕金森定律现象出现的组织文化因素。
在前面关于职称评审中的帕金森现象的分析中,我们分析了高校领导对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的影响。
在当下的高校,校院两级领导往往是行政、学术双肩挑,既是掌握行政权力的官员,也是行使学术权力的学者,两种权力集于一身,使得领导往往在职称评审中发挥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这种现象被描述为高校的行政化现象。
行政化的组织文化使得职称评审中出现了顺应“领导意图”的潜规则,表现为“中间派决定”、“黑箱操作”等现象。
同时,在高校普遍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组织文化,使作为学术评价标准的职称成为稀缺性资源,由于与行政化相对应的是学术资源的垄断化,即学术资源集中于少数人。
掌握资源的既得利益者为了强化资源占有并排斥可能的竞争者,必然会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在职称评审中“扶持自己人、排挤竞争对手”,这就表现为“裙带关系”、“排除异己”、“嫉贤妒能”、“论资排辈”等现象。
另外,我国长期存在的“长尊幼卑”的传统文化,也是“论资排辈”等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完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制度设计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制度的完善是克服帕金森现象的根本出路,也是在实践中规避利益差别的影响以及矫正不良组织文化的重要保障。
本文主要从制度完善的角度,提出一些针对我国职称评审制度的改进设想,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评审标准和纪律规范的制度设计1.制定教师职业能力分类评审制度。
高校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新知识的创造者,因此教学和科研两种能力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但根据个体特点的不同,采取统一的评审标准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和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可以采取分类评审的方法,各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层次并同时考虑教师的个人素质特征来制定合理的类型划分。
在实践中,教师根据业务能力特长主要可分为教学主导型、科研主导型以及复合型三类,但笔者只建议按照教学主导型和科研主导型两类组织职称评审,因为教学和科研两种能力之间难以做到可比性的客观量化,任何比例设置都是主观性的。
(1)教学主导型教师。
申报该类型的职称,在其科研业绩成果达到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主要考查其教学能力,承担教学的数量和质量是其主要评价标准,特别是对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在考评中给予偏重。
(2)科研主导型教师。
申报该类型的教师,在其完成主管部门或学校规定的基本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要求的前提下,主要考查其科研能力,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社会经济效益应该是主要评价依据。
(3)复合型教师。
复合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上处于平衡状态,一是二者都表现平平,二是二者都表现优异。
对于后者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但毕竟属于少数人。
对于复合型的教师不建议单独组织评审,可以选择申报教学主导型或科研主导型,但对于教学科研双优者在评审中可以给予适当照顾。
2.制定科学的评判教师能力的指标体系。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帕金森现象,最为根本的就在于缺乏科学的可以量化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在黑箱操作的现象中,有的专家即使想公正地评判也不知道依据什么样的标准。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保障职称评审公平、公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指标设计应贯彻如下原则:(1)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定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