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卢氏县育英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二十八 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如“克隆”、“基因”等。

(2)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3)培养学生对科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认识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性质,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克隆技术的相关科学原理的理解。

2. 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掌握基本概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理解深度。

3.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实践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实例,讲解克隆技术的相关原理和应用。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

2.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3.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探讨克隆技术的应用及其伦理问题。

4.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实际应用。

5. 第四课时:总结与拓展,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意识。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以确保教学效果的优化。

2023最新-初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优秀8篇)

2023最新-初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优秀8篇)

初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8篇初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奇妙的克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学习文中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提高阅读现代科学文的能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积累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学习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对克隆问题引发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的认识。

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教学一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内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授课中,采用让学生读、说、练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并借本文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拓展。

教学准备: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收集有关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紧要关头用猴毛变猴导入。

(设计这一导入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渲染营造一种氛围,激发他们的一种求知欲、好奇心,为新课的讲授作铺垫,激起学生的热情,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学习。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约3000字,要求5分钟读完,这是略读的最高速度,要求能在快速的基础上,读懂全文。

读懂的标准,在形式上是辨识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在内容上是筛选本文的主要信息:用两个字分别概括四小节的内容,用一组词语概括克隆技术的进程,用一句话概括克隆的定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兴趣。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 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2. 课文中所涉及的科技名词和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克隆技术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

2.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克隆技术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3. 新课教学:讲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讨论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交流。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生物科技实验室,了解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

2. 邀请生物科技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克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提高学生对科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奇妙的克隆》的主要内容概述。

克隆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结构。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难点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学生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情景模拟:模拟相关场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和理解课文内容。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线讨论平台:提供一个在线平台,方便学生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克隆技术的背景和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问题。

案例分析:分析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阅读课文:15分钟课堂讨论:10分钟案例分析:15分钟总结与反思: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优秀10篇《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四个小标题的内容。

2、速读课文,筛选信息,思考问题。

(1)、速读第一节,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克隆”,并辨析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速读第二、三节,填写“克隆技术的进程”表格,并理清作者说明的顺序及原因。

3、搜索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并加以点评。

4、研读第四节,思考:标题“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与“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是否矛盾?为什么?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猴毛变猴”,每当他与妖魔们作战一旦手头吃紧,就立刻从身上拔下一撮儿猴毛,吹一口气变成一大群小猴参加战斗。

这当然是神话,但今天的科学却可以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

(屏显:课题)什么是克隆?它何以如此奇妙?今天我们将跟随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笔,一同走入奇妙的克隆世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生物学术语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生物体,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发展而成。

囊胚(náng pēi ):胚胎的初期。

两栖(qī):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

脊椎(jǐ zhuī):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骨。

哺乳动物(bǔ rǔ):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婴儿。

乳腺细胞(rǔ xìan):人和哺乳动物乳房内分泌乳汁的细胞。

促性腺素:用于诱发排卵的激素类物质。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本文约3000字,5分钟读完。

这篇科普文章涉及一些生物学相关术语,请结合老师提供的补充注释默读全文。

(屏显)(生边结合补充注释边默读课文,5分钟)师:以上是这篇科普文章涉及到的生物学术语,大家注意:专业语与通用语并陈是科普文章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

(屏显)通用语专业语一分为二胚胎相安无事囊胚永无止境两栖切实可行脊椎濒临绝种促性腺素悲喜交集胰蛋白酶师:读过课文之后,同学们有哪些问题或疑点?生:为什么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生:课文最后一节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课文最后一节最后一段引用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为什么要严肃地考虑?含义指什么?师:好,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三、四节,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疑点学习课文。

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三篇

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三篇

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三篇《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二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优质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知晓“克隆”的相关知识。

2、学会快速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说明方法和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学习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克隆”的有关知识。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各采众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

他神通广大,有一绝招,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和它一样的猴子来妖魔作战。

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独特的设想。

他想像的依据是什么呢?(克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际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了解课文每一部分所写内容,把相关内容画出来。

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全文分四部分:(四个小标题)第一部分:什么是克隆;第二部分:怎样克隆;第三部分:克隆的意义;第四部分:克隆的作用。

请同学们说说你找到这些信息的依据是什么?第一和第四个信息是小标题直接告知的,第二个信息是要根据课文内容来提炼,第三个信息是要根据总结段落,即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来提炼。

(板书: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1、根据小标题筛选;2、根据文章的总结段落来筛选;3、根据文段内容筛选。

)三、研读探究1、克隆是什么(1)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文中直接告诉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找到后,大声念出。

①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英文名“Clone”(克隆)。

②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③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奇妙的克隆》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奇妙的克隆》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奇妙的克隆》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型:精读课设计:审核:主审核: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说明顺序2.分析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学习重难点:同上1、2、3、学习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学习过程:一、课堂研讨1、再读课文,分析问题(学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处,另选几位同学作补充或纠正。

)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5、比较鲫鱼克隆与多利克隆的重大区别:6、揣摩语言,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2、探究活动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这段话该如何理解呢?(辩论主题: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辩论要求:(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二、巩固延伸1、试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③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

()④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2、(课内精读)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五篇】

所以 , 在本课阅读学习中 , 拟采纳多媒体信息技术参加教课。

课前设置预习题 , 部署学生经过运用词典、词典和网络图书资料自学生字新词 , 认识作者有关状况和文中出现的一些科学术语。

课中组织学生自学、分组合作谈论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参加教课, 活跃氛围 , 激发兴趣 , 打破重难点。

课后部署想象作文 ,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停研究自然神秘的激情。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累积词语 , 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 ; 理解繁衍、平安无事的词义 , 并学会运用。

2认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1 整体感知文意 , 依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挑选信息, 归纳内容重点 ,逐渐提升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 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 , 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利处。

3 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研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学习科学家们谨慎、务实、持之以恒的态度和精神, 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 全面对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心的一致。

●教课重点1认识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向。

2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 ,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课难点理清克隆鲫鱼出生前后的说明次序 , 理解这样安排的原由。

●教课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 , 教师设计思虑题指导学生自读。

经过学生独立思虑、小组谈论 , 多媒体课件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 , 给喜爱研究的同学一个空间 , 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课前准备教课课件、投影仪、多媒体电脑部署预习题●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激趣导入 , 认识作者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想必大家必定是喜爱看吧 , 此中孙悟空一遇紧急状况会从身上拔根猴毛吹口气就会变出很多小猴来帮忙的情节 , 大家必定特别熟习。

在《西游记》中那是神话描绘 , 是对敢于抗争封建统治、敢于和险恶权力作斗争的英豪形象的假想 , 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日 , 这类本事已经为我们人类所掌握 , 已经让神话变为现实 , 那就是奇妙的克隆技术。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奇妙的克隆》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技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奇妙的克隆》的基本内容。

(2)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2. 教学难点:(1)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2)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克隆技术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介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奇妙的克隆》。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生字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奇妙的克隆》的主要内容。

(2)讲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5. 练习巩固:(2)课堂练习:回答有关克隆技术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奇妙的克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克隆技术原理和发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

2. 多媒体课件:克隆技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参考资料:有关克隆技术的科普文章和论文。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生物技术实验室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亲身体验克隆技术的魅力。

2.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科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3. 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就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伦理等方面的利弊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奇妙的克隆》八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目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才能目的:引导学生挑选信息,概括要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才能。

情感目的:体会学习科学家们的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设计说明:三维目的互相浸透,融为一本〕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辨证地对待“克隆”技术的开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启发点拨法〔老师适时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教室环境:“克隆羊多利诞生”的视频直观形象,多幅克隆图片的展示拓宽学生知识面图文并茂的视频朗读,调动学生多种咸官。

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投影授课老师照片①介绍自己,出字谜。

同学们可能看出来了,照片上的就是我,给大家出的字谜“有一个字,站着,躺着,颠倒过来,都还是这个字”,猜出来,这就是老师的姓,〔田〕②图片变化,引到克隆,田老师儿子希望妈妈能像孙悟空一样,多变几个来,好送他上学,陪他游戏。

同学们有过类似的想学吗?这种想法能实现吗?〔克隆〕二、深情导入,浅释克隆说到“克隆”这个词,老师也是上学时听老师讲过:说是从人身上取一个细胞,放到保温瓶里一培植,就能变成和这个人一模一样的克隆人,他能帮你做很多很多事,克隆真的像我的老师说的那么简单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研读课文,感知内容〔过渡〕《奇妙的克隆》一文用四个小标题组织材料,其中第一个标题就告诉我们克隆的含义。

让我们拿起课本,听生物学家谈家桢告诉我们“克隆是什么”一、多媒体播放朗读“克隆是什么”,让学生美美的听1、投影出示“通过听读,我了角解到________”句式,引导学生挑选归纳第一局部内容。

例:“通过听读,我理解到但凡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局部的扩大来繁衍后代,就是无性生殖。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克隆”的概念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写作效果。

(3)通过阅读理解,提高提取信息、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克隆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深入应用和伦理问题。

(2)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克隆技术的定义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对比分析课文中的观点。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2)讲解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深入应用和伦理问题。

5. 练习与拓展:(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讲评。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总结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 思考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克隆”的概念,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克隆技术的相关专业术语。

2. 文章深层次的观点和论证逻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克隆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的含义和应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观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克隆技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章观点的把握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 学生对科技观念的树立和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影响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奇妙的克隆》课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克隆技术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文章的论证方法等。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高自学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克隆技术的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八、课时安排:本章内容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用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第2课时用于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布置。

1.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观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克隆》教案2教学目标:1、在单元模块中预习本课内容,训练学生阅读较长说明文的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文体特色。

学会快速过滤筛选有效信息。

2、在阅读中体味文中科学家锲而不舍、严谨求实、追求高远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3、辩证看待事物,理性分析现象。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阅读讨论探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一、导入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展示查找的资料界中哪些动、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问题,供小组讨论。

问题: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明确: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8奇妙的克隆》word教案 (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8奇妙的克隆》word教案 (2)

《奇妙的克隆》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了解高新科技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化,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②认识目标:克隆技术的发展、成绩和意义;【教学时间】( 1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讨论【教学过程】(一)互阅作业(二)感情调节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三)自学阅读“自学提示”自学内容(一)整体感知,理解课文自学方法: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繁衍()囊胚期()蟾蜍()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一撮切实牲畜撮合切割畜牧2.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3.课文在介绍动物克隆的成就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自学内容(二)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感情自学方法: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2. 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3.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四)当堂检测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繁衍(yǎn)分泌(mì)B.胚胎(pī)蟾蜍(chán chú)C.乳腺(xiàn)卵子(luǎn)D.囊胚(náng)鲫鱼(jì)2.试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教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教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教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训练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初步了解说明文中心突出、科学性强、条理清楚的特点,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

4.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2.根据阅读要求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正确看待克隆技术,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4.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投影幻灯片,复习课文内容。

1.概括课文内容。

2.理清说明顺序。

3.掌握说明方法。

二、通读课文,感受、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一)快读阅读课文。

要求不回读、不指读。

(二)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

(三)仔细体会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首先“385天59代”一个惊人的数字震撼人心,表明实验的艰辛,“用直径10微米左右”,我们知道微米是何等细小的单位,进一步反映实验进行之艰难、精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精神跃然纸上。

“接纳”,“准备就绪”,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后经过如此精细的准备后,大部分却“夭亡”了,即使是这样,科学家们永不放弃,“189个”,“只有两个”,“只有一条度过难关”,由此可以想像实验艰辛的程度之深,失败率之高,最后经过“80多天”漫长等待,成长为“8厘米”长的鲫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奇妙的克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美、情韵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重点难点
欣赏音乐美、情韵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阿里山的人美、景美,作者在游览了阿里山后,听报告过程中,创作的“冲动骤然袭来,写成了这篇饱含爱国热情的美文,这一节课我们一齐去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二、自主学习
1.有感情的朗读文中优美的句段:把优美的句段大声读一读,再次体会它们的精妙之处。

2.找出文中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三、合作探究
本文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请从文中找出几例,谈谈你的感受。

温馨提示:(1)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等修辞,是文章语言生动活泼。

(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大量运用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鲜明的节奏。

(3)拟声美:运用拟声词等。

精讲:本文作者用典雅、凝练、和谐、畅达的语言,句式多样,节奏感强,富于节奏美、拟声美、修辞美和音节美笔法,向我们充分展示了阿里山的情韵美。

例:(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偶有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

“循声得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


(2)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

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

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
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

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

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

)
(3)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

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

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这段文字在全文带有总结性,“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以高度凝练的短句集中了高密度的信息,收到“以少胜多,情貌无遗”的效果。

)
课堂小结:阿里山的美是人工雕凿的美吗?不是,它是自然、朴素的美,本文作者用典雅、凝练、和谐、畅达的语言,句式多样,节奏感强,富于节奏美、拟声美、修辞美和音节美笔法,向我们充分展示了阿里山的情韵美。

我们读这篇文章,深深感到其和婉宽舒、柔美,深切体会到作者的欢乐、爱慕之情。

四、达标训练(拓展练习)
读了本文,你一定对阿里山有所了解,可是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人没有领略过这里的美丽风光,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他们介绍一下美丽的阿里山。

(100字左右)
五、堂清检测
(一)必做题
1.阅读课文四至九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依次写出几段文字写到的阿里山美景。

()---宁静林区---( )---()----()
(2)第九段中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2.下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点拨:比喻。

“汪洋”极言森林之大,“幢顶”言其高,“伞盖”言其茂密,“古寺宝塔”言其密不透风,遮天蔽日。

形象地描绘了山中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