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沈萍 陈向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合集下载

从腐烂的柑橘中分离酵母菌并计数

从腐烂的柑橘中分离酵母菌并计数

从腐烂的柑橘中分离酵母菌并计数摘要: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例如酒类的生产,面包的制作等都离不开酵母菌。

酵母菌主要分布在含糖质较高的偏酸性环境,如各种水果的表皮、发酵的果汁、蔬菜、花蜜、等。

因此本次实验使用马铃薯培养基,从腐烂的柑橘果皮来提取分离酵母菌。

从腐烂柑橘的表皮挑取少量菌种,使用平板划线的方法在平板上接种,28℃培养48h后观察菌落并镜检,进行第二步纯化:选出酵母菌菌落再进行下一步接种,28℃培养24h后将菌接入斜面保存。

最后使用分离出的酵母菌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关键词:酵母菌;柑橘;分离;计数1 方法1.1样品来源在广西师大四期水果店内购买的柑橘,待其自然腐烂。

1.2培养基和试剂1.2.1试剂和药品马铃薯80g,蔗糖8g,琼脂6~8g,蒸馏水410ml。

1.2.2马铃薯培养基(1)称量:80g马铃薯,8g蔗糖,6-8g琼脂,正确称取放于搪瓷杯中;(2)溶化:在搪瓷杯中加入410ml水,用玻璃棒搅匀,加热溶解;(3)趁热分装到2个三角烧瓶中,三角烧瓶容积不超过1/2为宜;(4)加塞。

分装完毕后在三角烧瓶上加上棉塞;(5)包扎。

加塞后将瓶口用牛皮纸扎好,用麻绳以活结的形式包扎;(6)标注;(7)灭菌。

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以0.1MPa,121℃,30min 灭菌。

1.3实验仪器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牛皮纸,旧报纸,记号笔,麻绳,电磁炉,玻璃棒,培养皿(6套一包),高压蒸汽灭菌锅,紫外线灯,电热干燥箱,注射器,镊子,无菌玻璃涂棒,分装器,电子秤,棉塞,橡胶塞,无菌吸管,接种环,接种针、显微镜,载玻片,酒精灯,吸水纸,搪瓷杯。

1.4实验步骤1.4.1从腐烂柑橘果皮中分离提取酵母菌1.4.1.1材料准备将实验所需要的试管、锥形瓶等玻璃仪器用牛皮纸包扎好与培养基一起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设置温度121℃时间30分钟,同时将培养皿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设置160℃时间120分钟,同时准备试验中所需要的材料。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 绪论一、术语或名词???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姓名:贾晓霖学号:201000140032班级:生科10.1同组人员:李江湲程子修洪钧烨摘要: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用来培养青色链霉菌和弗式链霉菌,本实验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

更直观的了解,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气生菌丝分化而成的孢子丝以及孢子。

关键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高氏I号培养基、插片法前言: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最多,主要以孢子繁殖,至今发现的共有五六十属,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时已发现的5128种抗生素中,有3165种为各种放线菌所产生,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中的首位(占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中的87.5%);有的放线菌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等;少数会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的疾病。

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孢子丝的形态多样,而且性状较稳定,是对它们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示。

因此学习如何培养和观察它们不仅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对实际生活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

本实验采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插片法取菌观察,不仅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玻璃纸法、印片法进行观察。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共约1,000多种,它们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也是实验中选取它们观察的重要原因。

一、实验目的1.1学会正确的配置高氏I号培养基1.2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二、实验材料1、菌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 glaucus).2、试剂:高式I号培养基200ml、二甲苯、香柏油3、仪器和其他用具: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分析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气灭菌锅,pH 试纸,棉塞,牛皮纸,记号笔,载玻片,盖玻片(3包 10个/包),培养皿(1包 10个/包),移液管,接种环,镊子2把三、实验方法一、高氏I号培养基的制备1、称量和溶解。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姓名:贾晓霖
学号:201000140032
班级:生科10.1
同组人员:李江湲 程子修 洪钧烨
摘要:本实验目的在于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运用小室培养,在制好的PDA培养基薄片(1cm×1cm)上接种、培养好后镜检观察;四种霉菌存在共性的特征,又有各自的特点,霉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根霉的菌丝无隔膜、有分枝和假根,毛霉菌丝无隔、无假根或匍匐菌丝,曲霉菌丝有隔膜、有大量的孢子梗,菌丝之间有横隔膜、顶端以特殊的对称或不对称的扫帚状的方式分支,称为帚状枝。
3.2.3由曲霉图可以看出它的营养菌丝体透明;具有横隔,分支相对较少,具有足细胞;黑曲霉的孢子梗是辐射状排列,呈冠状,分生孢子黑色不透明,表面粗糙。
3.2.4由根霉图可以看出它的营养菌丝体透明、无隔,菌丝体交错勾连在一起,呈树根状,气生菌丝发达;营养菌丝体上产生匍匐枝,匍匐枝的节间形成特有的假根,与假根相对处着生孢囊梗,梗的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囊内产生孢子;孢子囊表面光滑,孢子呈椭圆形。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3.1.1显微镜下四种霉菌的形态特征图
根霉形态观察(10×40)
青霉形态观察(10×40)
毛霉形态观察(10×40)曲霉形态观察(10×40)
曲霉孢囊曲霉足细胞
3.1.2四种霉菌的菌落特征
毛霉:菌落表面为粘稠的棉絮状,白色,质地疏松,背面为淡黄色
青霉:菌落絮状外周边缘为白色,内层为暗绿色,不透明,形成的菌落比较疏松
2.2方法
2.2.1培养小室准备及灭菌
2.2.1.1在一个培养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玻璃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上面放四块盖玻片,盖上皿盖。

细菌接合

细菌接合
育种的基础
人工基因重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
自然基因重组:有性生殖
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遗传重组吗?
细菌的分裂繁殖
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通过二分分裂方式繁
殖,细菌之间会发生遗传重组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果发生会以什 么方式?
2. Lederberg等所进行的研究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和原养型(prototroph)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E. coli) 原养型: 能在基本培养基(MM)和完全培养基(CM
3. 宋大康著 微生物学史及其对生命科学的贡献,中国农业大出版社, 2009,北京
4.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Kelly S. Bender, Daniel H. Buckley, David A. Stahl, Thomas Brock,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14th Edition), Published by Pearson ,2014
)上生长 营养缺陷型: MM+所缺生长因子,完成培养基 Lederberg获得了两株多重缺陷型大肠杆菌
A: Bio-, Phe-, Cys-
B: Thr-, Leu-,Thi-
Tatum
Lederberg
有趣的实验及结果
Auxotroph
可能的原因:
1. 污染所致 2. 恢复突变 3. 营养互补 4. 基因重组
细菌遗传重组
(Genetic Recombination of bacteria ) 接合 (Conjugation)
1. 遗传重组( Genetic Recombination )
指分别来自两个亲本的基因所产生的交换,形成两个亲 本所没有的新组合,产生具有重组性状的后代(重组体) 的现象。

微生物学第三版含

微生物学第三版含

微生物学第三版答案【篇一:微生物学课后复习题及答案】t>一、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通常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的一大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的较为低等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简述生物界的六界分类系统及三界分类系统。

在 1886 年,海格尔( hacckel )提出了划分生物的三界法,即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protista )。

其中,原生生物界主要由低等的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组成。

在 1969 年,魏塔克提出了五界系统,即原核生物界( monera )、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fungi )、植物界和动物界。

在 1977 年由我国学者王大耜建议,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当作一界,称为病毒界( vira ),从而形成了划分生物的六界系统。

3、简述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并举例说明。

(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杆菌的平均长度: 2 微米;1500 个杆菌首尾相连 = 一粒芝麻的长度;10-100 亿个细菌加起来重量 = 1 毫克面积/体积比:人 = 1 ,大肠杆菌 = 30 万;这样大的比表面积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微生物的其它很多属性都和这一特点密切相关。

(2)吸收多,转化能力强消耗自身重量 2000 倍食物的时间:大肠杆菌: 1 小时人:500 年(按 400 斤/年计算)微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食谱之广是动植物完全无法相比的!——纤维素、木质素、几丁质、角蛋白、石油、甲醇、甲烷、天然气、塑料、酚类、氰化物、各种有机物均可被微生物作为粮食(3)繁殖快、易培养(4)适应力强,易变异抗热:自然界中细菌生长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 113 ℃;有些细菌的芽孢,需加热煮沸 8 小时才被杀死;抗寒:有些微生物可以在―12℃~―30℃的低温生长;抗酸碱:细菌能耐受并生长的 ph 范围: ph 0.5 ~ 13 ;耐渗透压:蜜饯、腌制品,饱和盐水( nacl, 32%) 中都有微生物生长;抗压力:有些细菌可在 1400 个大气压下生长;微生物对青霉素的抗性,体现了它的变异性。

沈萍微生物学(第2版)知识点笔记课后答案

沈萍微生物学(第2版)知识点笔记课后答案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微生物和你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1.有利方面(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很多有用产品,例如:啤酒、抗生素。

(2)微生物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3)微生物为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有害方面微生物引起的瘟疫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二、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及分类地位(1)定义微生物学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包括的种类① 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因子(卫星病毒、卫星RNA和朊病毒);② 原核细胞结构的细菌、古生菌;③ 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研究内容及分科微生物学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其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且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其主要的分科见图1-1。

(a)基础微生物学(b)应用微生物学图1-1 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的发现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由列文虎克揭示的多姿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吸引着各国学者去研究、探索,推动着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表l—1列出了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表1-1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巴斯德的贡献① 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② 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

他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④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

(2)柯赫的贡献① 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②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③ 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

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绪论选择题(4个答案选1)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

A 鼠疫B 天花C 艾滋病(AIDS)D 霍乱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i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 )的“席位”。

A 少数B 非常少数C 不太多D 绝大多数3.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 )的分支学科。

A 几个不同B 少数有差别 C许多不同 D4个不同4.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

A曲蘖酿酒 B用鼻苗法种痘 C烘制面包D酿制果酒5.安东·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倍,利用这种显微镜,他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A50—300 B10左右 C2—20 D500~1 0006.据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问题研究的就占了( ) 。

A1/10 B2/3 C1/20 D1/37.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 )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A厌氧试验 B灭菌试验 C曲颈瓶试验 D菌种分离试验8.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

A巴斯德原则 B柯赫原则 C 菌种原则 D 免疫原理9.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在某些微生物中存在一些与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相类似的基因,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作为( )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为认识庞大的人类基因组及其功能做出重要贡献。

A 模式生物B 受体C 供体D 突变材料10.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 )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A 鼠疫杆菌B 沙眼病原体C 结核杆菌 D天花病毒是非题1.微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术语或名词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瞧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就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瞧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与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兰商人,她就是真正瞧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她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她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与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就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与丁酸发酵都就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与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实验四细菌的鞭毛染色及运动性观察

实验四细菌的鞭毛染色及运动性观察

实验四细菌的鞭⽑染⾊及运动性观察实验四细菌的鞭⽑染⾊及运动性观察⽣命科学学院林剑锋(200900140065)摘要为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鞭⽑,我们⾸先采⽤媒染剂染细菌,使沉积在鞭⽑上,导致细菌鞭⽑直径加粗,再⽤染⾊剂染⾊。

媒染剂与染⾊剂反应,我们就能够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细菌的“放⼤”的鞭⽑了。

然后,可以⽤压滴法观察细菌运动,简易地判断细菌是否被有鞭⽑。

关键词鞭⽑染⾊法(Flagella stain)周⽣鞭⽑端⽣鞭⽑压滴法细菌的鞭⽑极细,直径⼀般为10—20nm,只有⽤电⼦显微镜才能观察。

但是由于设备限制,我们希望能够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就能够看见细菌鞭⽑。

于是,便产⽣了鞭⽑染⾊法。

1958年Rhodes根据Fontana的螺旋体改良镀银染⾊法,建⽴了⼀种细菌鞭⽑镀银染⾊法。

试剂分为媒染剂和银染剂。

但是试剂的稳定性低,容易变质。

2002年⾕海瀛发明了⼀种新的细菌鞭⽑镀银染⾊法。

该法将媒染剂分为A、B两种。

A液为酸化FeCl3溶液,B液为15%单宁酸,含甲醛1 ml,⽤时A、B液等量混合,轻微加热,染⽚40s,再⽤银染液涂⽚加热⾄微冒蒸汽,染⾊10 s。

这种⽅法不仅染⾊效果好,⽽且解决了试剂稳定性差的问题,此种试剂常温下⾄少可保存1年。

通过鞭⽑染⾊,可以观察到鞭⽑形态、数量和鞭⽑在菌体分布的位置,鞭⽑数量和在菌体上的分布位置是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之⼀,根据鞭⽑的这些特征,可将有动⼒细菌分为单端极鞭⽑菌、单端丛鞭⽑菌、周鞭⽑菌、侧鞭⽑菌。

有了这种简易的鞭⽑染⾊⽅法,对于我们的细菌研究来说就更加⽅便容易了。

1实验原理1.1染⾊原理鞭⽑染⾊⽅法很多,但其基本原理相同,即采⽤不稳定的胶体溶液做媒染剂,并使其沉淀于鞭⽑上⽽使“鞭⽑肿胀(tar and feather)”,鞭⽑直径加粗,进⼀步染⾊后即可在油镜下观察。

常⽤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铁或钾明矾等配制⽽成。

1.2运动机理鞭⽑的功能相当于船的螺浆,在⽔中可以⾼速旋转从⽽推动菌体前⾏,因此⽔体环境才是鞭⽑细菌⾃由驰骋的天地。

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整理版]

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整理版]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高等教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本课程的辅导时间:2006.12.4——2007.3.4,每周一,周三18:00--20:00本课程的辅导安排:前八周课本按章节讲解课本基础、重难点知识,以后针对考试进行练习。

第一周辅导内容第一章绪论微生物科学人们常说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一词,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或简单地说是对细小的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的总称。

指显微镜下的才可见的生物,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词。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例如近年来发现有的细菌是肉眼可见的,1993 年正式确定为细菌的Epulopiscium fishlsoni 以及1998 年报道的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均为肉眼可见的细菌。

所以上述微生物学的定义是指一般的概念,是历史的沿革,但仍为今天所适用。

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建立的贡献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

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微生物学沈萍答案

微生物学沈萍答案

微生物学沈萍答案【篇一:微生物(第二版)(沈萍)配套习题】1 动植物的研究能以____ 体为单位进行,而对微生物的研究一般用____ 体。

2在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培养物,其中只有_无菌___ 培养物能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复结果。

3.一般情况下,培养微生物的器具,在使用前必须先行_灭菌__ ,使容器中不含__任何生物__ 。

4.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_涂布平板___ 、稀释倒平板____ 和平板划线____ 。

5?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 _分类、__鉴定__ 的重要依据。

6.微生物保藏的目标就是要使所保藏菌株在一段时间不_死亡___ 、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____ 和不_发生变异而丢失重要的生物学性状_ 。

7.一般说来,采用冷冻法时,保藏温度越_低 ___ ,保藏效果越_好___ 。

8.____ 、____ 和____ 是影响显微镜观察效果的3个重要因素。

10.采用明视野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如活的细胞)时,光的_波长___ 和_振幅___ 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其形态和内部结构往往难以分辨。

11.在_紫外线___ 的照射下,发荧光的物体会在黑暗的背景下表现为光亮的有色物体,这就是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

12.透射电子显微镜用电子作为____ ,因此其分辨率较光学显微镜有很大提高,但镜筒必须是环境,形成的影像也只能通过____ 或____ 进行观察、记录。

13.在显微镜下不同细菌的形态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但就单个有机体而言,其基本形态可分为_球状___ 、_杆状___ 与_螺旋状___ 3种。

14.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

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____ 。

在固体培养基上,部分菌丝伸入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称为____ ;另一部分则向空中生长,称为____ 。

微生物 复习思考题 沈萍 陈向东

微生物    复习思考题  沈萍 陈向东

第1章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微生物:是指一类形态微小通常不借助显微镜无法看到的一类生物。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基因基因组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答: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就像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互利共赢,有时候又给人类带来各种不幸与灾难。

例如:肠道中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在利用肠道营养物质的同时又给人类创造了各种维生素等当生病的时候注射抗生素会使你很快痊愈,这得感激微生物,因为抗生素是微生物内质粒上基因表达的结果,但是微生物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各种致病菌,如艾滋病、的、痰阻病菌夺走了无数人类的生命,又如1347年一场由鼠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

由上可知,人类与微生物既互利双赢又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3.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它有哪些特点?病毒:病毒、亚病毒(卫星病毒、朊病毒)类群: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特点:个体小,比面值大,结构简单;吸收多,转化快,食谱广;生长旺,繁殖快,易培养;适应强,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个体小,比面值大,结构简单;吸收多,转化快,食谱广;生长旺,繁殖快,易培养;适应强,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

4.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答:在巴斯德和科赫之前,微生物学的研究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

以巴斯德和科赫为代表将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微生物室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

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举例巴斯德为微生物建立和发展做出了4方面的贡献:1.彻底否认“自生说”。

2.免疫学--预防接种。

3.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

4.巴斯的消毒法。

噬菌体P1的制备及噬菌斑的观察以及噬菌体普遍性转导

噬菌体P1的制备及噬菌斑的观察以及噬菌体普遍性转导

噬菌体P1的制备及噬菌斑的观察以及噬菌体普遍性转导摘要目的:观察噬菌斑以及掌握P1噬菌体转导实验。

方法:噬菌体和敏感细菌混合培养后导致敏感细菌死亡即可观察到噬菌斑;通过选择出带有该噬菌体的溶源菌,诱导释放出P1噬菌体。

结果:在一个培养皿内观察到两个噬菌斑,另一个培养皿内观察到三个溶源菌。

关键词噬菌斑;普遍性转导;噬菌体T2噬菌体极其微小,化学组成简单,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具有侵染性,寄生于活细胞中。

侵染大肠杆菌时,尾鞘收缩,头部的DNA即通过中空的尾部注入细胞内,进而通过寄主体内的物质合成子代噬菌体。

噬菌斑的形成可用于检出、分离、纯化噬菌体和进行噬菌体计数。

转导是由病毒介导的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

【1】在普遍性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

【2】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大肠杆菌;野生型噬菌体裂解液;噬菌体裂解液1.2 试剂与仪器 1.5mol/LCaCL2;氯仿;柠檬酸钠;LB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平板;LB半固体平板;离心机1.3 噬菌斑的观察将野生型P1噬菌体开盖放置20min,加入100μl供体菌,37℃慢摇培养20min,取5ml加入到半固体培养基中混合,再加入到含有相应抗性的固体培养基上,再倒入时,慢慢晃动培养基,使其分布均匀,最后37℃正置培养8小时。

1.4 噬菌体的普遍性转导将P1噬菌体裂解物开盖放置20min,加入100μl受体菌,37℃慢摇培养20min,加入1ml含有50mM 柠檬酸钠的LB,混匀,4℃,12000rpm离心2min,弃上清,500μl LB重悬细胞后,涂布于带有某种抗性的固体平板上,最后进行培养。

2 结果与分析2.1噬菌斑的观察培养皿上有2个透明小圆斑产生。

如下图1所示。

噬菌斑的大小可能与温度、噬菌体含量等有关。

2.1噬菌体的转导培养皿上有三个溶源菌。

我们小组在实验时由于用力过猛,导致培养基表面被破坏,可能间接抑制大肠杆菌生长,造成我们小组的培养基内并无明显溶源菌,下图2为我们小组借阅其他小组观察的图片。

微生物学实验201310

微生物学实验201310
1. 实验室空气中的微生物:比较培养基暴露于空气不同时间的区别:

打开皿盖,把培养基平板暴露于空气中10min,盖好皿盖; 打开皿盖,把培养基平板暴露于空气中30min,盖好皿盖;
2. 比较洗手前后手指上微生物的区别:在培养皿底部用记号笔分四个区(A、B、C、 D区),洗手前后分别用手指在培养基表面轻按。(注意不要按碎培养基。) 盖好皿盖。 3.口气中的微生物:打开皿盖,对着培养基吹气。 4.实验台面的微生物:用灭菌棉签揩拭实验台面,再用此棉签在培养基表面滚动一 下,也可用同样方法检测你所感兴趣的其他地方或物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1. 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
接目镜放大倍数 2. 显微镜的分辨率 是表示显微 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 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 的最短距离。 :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 射率。 :镜口角(即入射角)。
处理完成后,盖好皿盖,倒置培养皿,置于37℃温箱培养1-2天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五. 实验结果: 将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P8):
表1:微生物检测的结果记录表
处理方法 菌落数量 菌落特征
(大小、形状、透明 度、颜色等)
( 1)
( 2)
( 3)
( 4)
简要说明
菌落数量可用“+”和“-”来表示,从多到少依次表示为++++,+++,++,+,-
二.基本原理:
1.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P52)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 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 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 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 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 为0.1mm3。

微生物学实验沈萍第五版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沈萍第五版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沈萍第五版答案1、下列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单选题] *A.甲状腺B.唾液腺(正确答案)C.肾上腺D.垂体2、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它进行气体交换依靠的是()[单选题] *A.刚毛B.湿润的体表(正确答案)C. 环带D.体节3、42.(2021·成都)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在1864年做过这样的实验:先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未遮光部分变成了蓝色,遮光部分未变蓝(如图所示)。

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A.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需条件B.光是绿叶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正确答案)C.绿叶在光下能够释放氧气D.绿叶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66、下列动物中,与大熊猫具有较多共同特征的动物是( ) [单选题] *A扬子鳄B.娃娃鱼C.中华鲟D.藏羚羊(正确答案)5、48.(2021·北京)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黑藻的光合作用。

以下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可以探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是否能够产生氧气B.乙装置的作用是排除黑藻和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正确答案)C.甲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D.光照强度改变会影响甲装置内单位时间气泡产生量6、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因此不能产生ATP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下列身体变化中,不属于青春期生理特点是的()[单选题] *A.身高体重迅速增长B.身体腹部明显发胖(正确答案)C.心肺功能明显增强D.身体出现第二性征8、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39.(2021·海南)如图是水稻花蕊和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传粉受精后,甲图中的③发育成乙图中的b、c、d、e、fB.种子萌发时,f首先突破种皮,c、d发育成叶和茎C.若要清晰观察胚的完整结构,可用刀片将水稻种子从中央横向切开D.若图乙中的种子是由图甲的相关结构发育而来,则a和②的基因组成相同(正确答案)10、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1、3.(2021·张家界)人类对生物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心血。

酵母菌的染色和观察迟疑[整理]

酵母菌的染色和观察迟疑[整理]

酵母菌的染色和观察【摘要】此次实验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和子囊孢子染色法观察酵母菌的各项形态特征。

通过对染色后的酵母菌细胞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到死、活细胞的对比,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细胞,以及孢子囊中的子囊孢子。

【关键词】酵母菌美蓝染液水浸片法子囊孢子染色法出芽生殖【前言】此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和水-碘水浸片的实验方法,来观察酵母的生活形态和出芽生殖的生殖方式,并了解酵母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酵母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

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类酵母)。

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

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

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

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

1.材料1.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2溶液和试剂美蓝染液,碘液,孔雀绿水溶液,番红水溶液。

1.3仪器和其他用品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镊子,显微镜等。

2.方法2.1配置麦氏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2.1.1称量和溶化2.1.1.1麦氏培养基的配置:按照配方称取0.2g葡萄糖,0.36gKCl,0.5g酵母浸膏,1.64g 醋酸钠和3g琼脂溶于水中,加热溶化,冷却后加水至200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术语或名词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9.罗伯特.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 德国人,著名的细菌学家,曾经是一名医生,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A 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分离、培养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这是当时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因此柯赫获得了诺贝尔奖;C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氏定律。

他也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0.伍连德(1879—1960) 我国广东香山人,著名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海港检疫创始人。

他用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对鼠疫和霍乱的病原进行研究和防治,在中国最早建立起卫生防疫机构,培养了第一支预防鼠疫的专业队伍,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有效地战胜了1910—1911和1920—1921年间我国东北各地鼠疫的大流行,被国际上誉为著名的防疫专家,世界鼠疫会议1911年4月在我国沈阳举行时,他任大会主席和中国首席代表。

著有“论肺型鼠疫”、“鼠疫概论”和“中国医史”等。

11.汤飞凡(1879—1958) 我国湖南醴陵人,著名的医学微生物学家,在医学细菌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某些领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特别是首次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从病人的眼结膜刮屑物中分离、培养沙眼衣原体的成功,确证了沙眼衣原体的存在,为世界上首创,成为医学微生物学方面的重大成果。

12.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简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即我国称为的非典型肺炎,也简称为非典。

二、习题填空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的同时也带来。

2.1347年的一场由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著名微生物学家Roger Str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应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

6.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领域,称为。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和德国的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和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乎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及。

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质的飞跃。

11.微生物从发现到现在的短短的300年间,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后,已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继动、植物两大生物产业后的。

选择题(4个答案选1)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

A 鼠疫B 天花C 艾滋病(AIDS)D 霍乱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i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 )的“席位”。

A 少数B 非常少数C 不太多D 绝大多数3.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 )的分支学科。

A 几个不同B 少数有差别 C许多不同 D4个不同4.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

A曲蘖酿酒 B用鼻苗法种痘 C烘制面包D酿制果酒5.安东·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倍,利用这种显微镜,他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A50—300 B10左右 C2—20 D500~1 0006.据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问题研究的就占了( ) 。

A1/10 B2/3 C1/20 D1/37.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 )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A厌氧试验 B灭菌试验 C曲颈瓶试验 D菌种分离试验8.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

A巴斯德原则 B柯赫原则 C 菌种原则 D 免疫原理9.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在某些微生物中存在一些与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相类似的基因,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作为( )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为认识庞大的人类基因组及其功能做出重要贡献。

A 模式生物B 受体C 供体D 突变材料10.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 )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A 鼠疫杆菌B 沙眼病原体C 结核杆菌 D天花病毒是非题1.微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2.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的产生,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例如:肺结核、疟疾、霍乱、天花等,不可能有“卷土重来”之势。

3.当今研究表明:所有的细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4.微生物学家要获得微生物的纯种,通常要首先从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纯种,然后还要进行培养,因此研究微生物一般要使用特殊的技术,例如:消毒灭菌和培养基的应用等,这也是微生物学有别于动、植物学的。

5.巴斯德不仅用曲颈瓶实验证明微生物非自然发生,推翻了争论已久的“自生说”,而且做了许多其他重大贡献,例如:证明乳酸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建立了巴氏消毒法等。

6.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微生物分类学、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工业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都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7.微生物学的建立虽然比高等动、植物学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其重要原因之一,动、植物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特别是人类遗传学的限制大。

8.微生物学与迅速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其他学科汇合,使微生物学全面进入分子研究水平,并产生了其分支学科“分子微生物学”。

9.在基因工程的带动下,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工业已从多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0.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的出现,才导致了微生物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包括质粒载体,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反转录酶等。

11.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易大量繁殖,易变异等特性,因而与动、植相比,十分难于实验操作。

12.现在,微生物学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并将更加蓬勃发展,这是因为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又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广泛的应用性。

问答题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3.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非常迅速?4.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5.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三、习题解答填空题1.巨大利益“残忍”的破坏 2.鼠疫杆菌 3.病毒 4.无原核真核 5.研究技术 6.细胞微生物学 7.齐民要术 8.巴斯德柯赫巴斯德柯赫9.消毒灭菌分离培养10.模式微生物特殊微生物医用微生物 11.第三大产业选择题1. C 2. D 3. C 4. D 5. A 6. D 7. C 8. B 9. A 10. B是非题对错错对对错对对对错错对问答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

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2.这是由于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