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的熟悉.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水平.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水平,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明确课标要求归纳总结:(1)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①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②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③变化后: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2)利用除味觉器官以外的所有感官尽可能从多角度对实验进行观察,尽量用准确、简洁、清楚的语言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达出来.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将实验结论描述成现象.(3)在描述现象时需注意“烟〞和“雾〞的差异: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而“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叵、课前自主学学备课笔记易错提醒:定量的氧气,只是含量较空气中的少.拓展延伸:古代炼丹、炼金对化学实验的奉献有:①创造了许多实验器具;②创造了一些用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③找到了一些别离物质的一般方法.特别提醒: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未充分燃烧的碳单质——炭黑;而熄灭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石蜡蒸气冷凝的固体,具有可燃性,故能够被点燃,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速度要快.进行[分析1可用小刀切割新课度比水小.[结论]硬度较小,不(2)点燃蜡烛“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①取一根火柴梗迅速②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学生猜测蜡烛燃烧后的产[现象]燃着时:石蜡熔最暗,火柴梗两端逐渐变黑[分析1石蜡熔化说明熔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烧杯壁上出现水珠,说明燃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3)熄灭蜡烛“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发生的学生合作去点燃刚熄灭时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现象]熄灭后冒白烟, [分析]烟是固体小颗粒交流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确?与同学交流进行观察和【注意】①火柴梗放入蜡烛火焰中的时间不要过长,时间约为 1s 左右.②点 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应选用粗蜡烛,且点燃速度要快.③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 烟是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而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的固体.知识点3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关信息在探究之前让同学们查阅资料,完成课前预习,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关 信息,为探究作好准备. 知识点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讨论交流】请提出你们的猜测,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讨论,提出猜测:人呼出的气体中①全部是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比空气中 的多;③水蒸气比空气中的多;④氧气比空气中的少;⑤没有氧气了.小组讨论探究方案, 全体交流:简要表达实验步骤,相互讨论方案的优缺点, 统一方法. 【指导评价】鼓励学生设计的方案,帮助他们确立最终实验方案.【指导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强调操作步骤及考前须知.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分组实验】(1)在教师指导下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用玻璃片盖好.备课笔记(2)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并记录. (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并 记录.(4)取两块枯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 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比照.【展示交流】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 【现象结论】[注意]对呼出的气体瓶内无浑浊现象的分析: a,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没有盖 玻璃片就振荡,二氧化碳扩散后,瓶内量少; b,可能是没有进行深呼吸而收集的 气体.教学 课题2板书备课笔记 方法指导: 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 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 片盖住瓶口,倒放在水中, 将导气管小心插入集气瓶 内,吹气. 误区警示:二氧化碳可使燃着的木 条熄灭,但使燃着木条熄灭 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如氮气、稀有气体等也能使 燃着的木条熄灭. 课外拓展:世界上第一支蜡烛可能 是一根蘸了油脂(动物油脂) 的小树枝儿.后来,人们发 现用蜂蜡可以制作蜡烛,这 种蜡烛的气味更好闻,而且 它可以燃烧尽而不滴蜡油, 所以清洁干净.19世纪60 年代初,人们从石油中提炼 出石油制作蜡烛,一直沿用 至今.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课堂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入手,通过实验等手段对这些小结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要学会细心观 察,大胆猜测,要准备一定的知识,不能盲目,在比拟的时候要注意可比性,探 究时遇到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地思考与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实验探究 的一般步骤和内容.I I 课堂析疑解难练习与应用(P16)1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以下问题: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 属于化学变化?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是关于化学性质的描述?解:蜡烛受热熔化变成液态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 变化.蜡烛为乳白色固态,难溶于水为物理性质,蜡烛具有可燃性为化学性质. 2.结合自己的体会,你认为化学中的探究需要哪些步骤(或环节)?根据做过的探究填表.思想方法:实验法通过化学实验,利用实 验现象研究各种物质间的转 化,最后总结出规律和结论 的方法.思想方法:限制变量法在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 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 中,要注意限制变量法的运 用,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 他因素如所用集气瓶大小、 澄清石灰水的滴数等都要相 同.教材习题 解答3.整理本课题的探究记录,参考教科书中提供的格式 〔或自己设计报告的格写出探究报告.解: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活动目的:蜡烛燃烧的火焰及生成物.用品:烧杯、玻璃片、火柴、蜡烛、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例1 观察蜡烛燃烧时,小明描述以下实验现象中错误的选项是〔〕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将烧杯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析】实验现象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观察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 沉淀、气泡等都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结论,故 A 、B 、C 是正确的.而生成物是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故 D 错. 【答案】D例2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 78 21 0.03 0. 07 0.9呼出的气体〔任〕 78 16 4 1」0.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 的气体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四个主要操作步骤如以下图〔1、2、3、4〕所示.教 材 习 题 解 答难 题 解 答实验耀作及图示实羲现象 实船结论■1■将一幅削木条如下图放入火 焰中约h 立即取出常本条中间被烧的厘.进最轻.邈同 西侧被烧的痕迹琵里,变成黑笆 外悔的温熨最高,熔 心的温变最后aP 图所示,将冷而枯燥的玻璃冲,放在火络上方j玻璃片上有水N 有水生成③如图,聘T 的蟹涂有澄清石灰水国的烧杯洌扣在火培上方]目境杯内嬖石灰水变辉湮 有一氧化磷生成1备课笔记 误区警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 能混为一谈.实验现象是直 接观察到的,而实验结论是 由现象经过分析、推理得到 的.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 用实验结论代替实验现象.【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含量不同,变浑浊的程 度不同,氧气含量不同,使木条燃烧的情况不同,水蒸气在温度较低时会液化. 课后达标检测课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着重表达学生 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思考和探究,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学生 进行正确的操作,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比拟深刻的内涵.要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敢于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 内容,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就越好;要鼓励学生敢 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良自 己的短处.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问的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 较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但该探究活动的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 的气体的操作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 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 以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进行该探究活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师点评和总结:备课笔记 方法点拨:根据燃着的木条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时间长短或燃烧的剧烈程度〔快慢〕差异,比拟集 气瓶中氧气含量不同.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可以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水分.人震飙E 用 _______ 龙收集篇 布呼出的气怵,另我 集两瓶空气 丐占洋的石以水分到 滴人感有呼出气体和 空气的集气修中根据 ________ 判断— 氧化褪含量不同—根据木条港杨芍•兄的 不同.间断■■气含量 不同根娓 _______ ,判断水含量不同买耸排水,嵯套为土条发票存人畸呼 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欧商关干流,装璃片. 对着其中区一殳呼气呼出的 气才难 溶于本石於水洋 旌理要的 不同破军与二水客正不同【答案】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留有空白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题。
教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究和验证化学原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还不够熟练,对一些实验技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原理,体验化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
2.实验技能的提升。
3.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酸碱溶液、指示剂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实验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与实验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教学。
二.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几种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3.学会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并进行有效的实验记录。
三. 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化学实验记录的意义和方法。
四. 教学难点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
五. 教学准备1.针对课本内容准备好实验器材、试剂和实验材料。
2.准备好课件,给予丰富的实验例子。
六.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列举化学实验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对本次实验内容进行思考。
第二步:呈现1.利用课件和实验装置进行现场演示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利用短视频让学生观看化学实验的过程。
第三步:实验操作1.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
2.在实验中注意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和记录。
第四步:资料整合1.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整理实验数据,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要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五步:探究思考1.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根据所得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提出探究问题,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第六步:课堂小结1.简要回顾本次实验内容,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难点和问题。
2.概括本次实验的目标和意义,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七.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教学注重“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四个环节,在每一环节都加强了实验思维、观察思维、分析思维和归纳思维的培养。
教师及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采用个别化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具有反复性、矛盾性和发展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优秀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影视节目《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大家是否还记得太上老君的这个炼丹炉?古代的炼丹炉常用来研制长生不老药,虽然现在我们觉得不可能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们可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就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
所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二、推进新课[过渡]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那我们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呢?下面我们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为例来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的探究内容,并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分组实验]2人一组,通过实验解答教材中的问题,并填写教材第13页的表格。
1.点燃前:在每组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置蜡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实验得出蜡烛的物理性质。
2.燃着时:点燃蜡烛,巡回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熄灭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复燃实验。
[归纳总结]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
2.燃着时:熔化、发黄光、放热、冒黑烟、火焰、燃烧产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点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突破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2.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3.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1.实验之前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了解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哪些气体,从而使学生明确本实验主要探究的是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的不同。
3.学生第一次进行化学实验,可能不知道要干什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作好实验记录。
在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时,教师要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不然学生收集的气体可能是刚吸进的空气而使实验失败。
实验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分析实验并总结实验,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进行自主探究和分析。
4.从探究实验成功方面判断学生学有所得,能较好地对新教材合理的理解,把握知识的重、难点,较成功的学习化学知识点及探究实验的方。
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探究中的思路更清晰,目的更明确。
5.本节课有以下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实验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
六、点评与分析【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熟悉的呼吸入手创设学习情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研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的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运用系统原则,“感知----深化---运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既有知识的剖析,又有深化和拓展,还有知识的迁移,这样既符合学习规律,又能有效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与效果。
【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是推动学生心理发展的强大动力,“设疑诱导”必须把握适度”原则,本节课所设置的问题均切实可行,符合学生实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过程】引课自然,且直奔主题。
请学生们做两次深呼吸,进而引出呼出与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情景中,易于学生接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同时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实验后反思的重要性,获取解决实验问题的乐趣。
环节四:总结蜡烛燃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4【小结】1、石蜡的物理性和化学性质2、对比实验中的控制变量的思路3、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家庭实验】蜡烛熄灭后的白烟的实验探究。
【评价任务4】回家完成实验的设计及相关探究,能用视频或文字的方式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结论。
教师活动4【提问】通过今天的实验,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板书】将学生提到的内容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点拨】1、表扬能从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学生2、指出后续课题需要今天的实验方法和思路来解决问题。
【延伸拓展】蜡烛在熄灭后会产生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请各位同学回家结合今天对蜡烛性质观察,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白烟是什么物质,并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活动意图说明:指导学生系统性的总结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相关内容,突出实验的方法,同时为后续的实验探究做出铺垫,也进一步的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兴趣,深入挖掘实验素材的价值。
【作业设计】作业与检测(课中作业)1、(评价任务1、2、3)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过程中,不属于对实验现象描述的是()A.将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B.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三层C.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2、(评价任务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有同学提出可能是盐酸。
该同学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形成假设C.获取证据D.形成结论3、(评价任3)通过观察蜡烛燃烧及对其燃烧产物的检验,下列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燃烧时发光、放热②燃烧时有水生成③外焰温度最高④石蜡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烛芯处冒充白雾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③④4、(评价任务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提出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讨论。
归纳总结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 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 内容 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探究点二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在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观察什么?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实验后又观察什么呢?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描述呢? 交流讨论 讨论相关的原因。
归纳总结实验前 实验过程中实验后物质原来的颜色、气味、状态等 物质状态和颜色的变化、发光、放热、产生沉淀和放出气体等 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1. 学习化学实验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发光、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理解探究的过程2.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角度等方法;学会描述观察到的实验方法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点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点燃前观察蜡烛颜色、状态、形状圆柱形,乳白色或红色等,有轻微气味蜡烛因加入颜料而呈现各种颜色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石蜡质地较软,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燃烧过程中1.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观察现象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蜡烛火焰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火焰分三层蜡烛火焰由于受气流影响而摇晃,黑烟是石蜡未充分燃烧的炭黑;燃烧火焰三层:焰心、内焰、外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优秀3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篇一【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实验准备:1、澄清石灰水,水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回顾旧识: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思维联想: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实验探究: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指导: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课本第九页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观察提示: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探究参考: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
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2一. 教材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不高,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
2.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2.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等。
3.课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化学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实验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展示一些典型的化学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来验证某个化学原理?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4)能意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提供资料——激发兴趣——活动探究——得出结论——提供认识【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A、树木折断B、飞机汽油燃烧爆炸C、雪融化D、大楼坍塌 E 、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引入:化学的很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比如:炸药的发明就是通过多次实验而取得的,所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三、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2、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四、先学(一)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12—P15的内容,注意以下问题:1、如何探究蜡烛的密度、质地、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2、如何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3、如何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4、学习化学要关注物质的哪些方面?4分钟后,会根据课本的提示,完成探究活动1、2(二)学生自学(三)指导实验,师生同步完成实验。
五、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报告实验现象分为几层,入燃着的小木条。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
学生在分析中会提出空气中还含有氮气,氮气的含量变不变?教师引导氮气不参与人的呼吸过程,所以氮气量不变。
学生寻找方法确定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速度较快,但对收集样品的意义和方法却浑然不知,教师应点拨和指导。
实验
实施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四步:根据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收集实验证据。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导学目标
1、依据生活经验作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哪些不同的猜想。
2、学习通过实验检验猜想。
3、学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重点
了解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一定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环节教内容教学任务实验
准备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二步:进行猜想和假设。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三步: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施。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分析空气的成分,以及人的呼吸作用的过程,确定猜想。
帮助学生制定确定猜想物质含量不同的合理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并且讲解如何取得实验样品,尤其是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
及对策
备习
知识性准备:
1、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也越多。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即氧气可以助燃。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A+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A+B)教学目的1. 初步学习观察和描画化学实验的方法。
2. 初步了解实验探求的进程,在教员指点下能依据一定方案停止实验,并经过观察和剖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求〔或实验〕报告。
3. 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进程等化学学迷信习的特点。
4. 看法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体验探求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 对蜡烛及其熄灭的探求。
2. 探求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3. 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地描画实验现象,掌握化学探求的普通方法。
教学难点1. 基本实验操作技艺,观察、剖析效果的才干,以及透过现象看实质的逻辑思想才干。
2. 培育先生规范、准确地描画实验现象的才干。
实验预备蜡烛、烧杯、小刀、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廓清石灰水,滴管、火柴、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假定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假定干。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进程教案A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窗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大家能否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现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明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所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迷信,许多的化学效果与发明都是在实验室中重复实验后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需注重化学实验。
二、新课教学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在化学迷信中具有重要作用。
普通来说,我们可以应用人体觉得器官——视、听、嗅、触来停止观察体验。
下面我们经过对蜡烛及其熄灭的探求来学习迷信探求的方法。
探求:观察和描画——对蜡烛及其熄灭的探求1. 扑灭蜡烛〝前〞教员引导先生依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停止开放性的探求。
先生观察蜡烛的结构、颜色、形状、外形和硬度等,并嗅其气息,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里看能否沉入水底。
2. 扑灭蜡烛〝中〞教员巡回指点,先生观察熄灭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继续延伸问题】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为什么会变短呢?烧
掉的那一段蜡烛就这样无故的消失,还是变成了什么物质呢?
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寻找这个答案。指导学生检查桌上的用品是否齐全,
仪器有无损坏。
【板书】1.探究步骤
(功提出实验探究的要求:
①要求学生按照教材P12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探究实验。
(1)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提出猜想、推理论证。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自己的探究经历总结探究
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导练1+5》本课时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试着完成自主学习案。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检查器材
仔细聆听
结合课本P13表格学生分组实
验: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组内学生讨论,信息反馈。
按要求整理。
辛卜充填写实验报告。
各组畅所欲言说出遇到的疑问
大家讨论解决。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讲解】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会变短。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水。
【板书】2.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如何来验证这些结论是否正确?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评价】了解学生设计的方案,帮助他们确立最终的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方案:
【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
【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实验】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在教师指导下做实验
交流实验现象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气的含量。
(3)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
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板书】2.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总结】通过本次探究,归纳总结出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方案
(4)评价结果,得出结论
相互讨论方案的优缺点,统一方法
按步骤完成实验,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进行人体吸人、呼出气体实验的有关实验操作;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人体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分组实验】
(1)在教师指导下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用玻璃片盖好。
(2)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人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3)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人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②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小组记
录得多。
(2)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
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①观察火焰: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
②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
③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人澄清石灰水振
【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哪些成份呢?
①全部是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③水蒸气比空气中的多
④氧气比空气中的少
⑤没有氧气了
一般能说出氧气,二氧化碳说明空气中含有水
学生讨论,形成观点
小组讨论探究方案
全体交流:简要叙述实验步骤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投影展示】(课本P14)可参考的三条信息。
设计实验方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描写、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充分发表意见
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导练1+5》本课时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试着完成自主学习案。
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探究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2)设计实验方案(3)实施方案
(4)评价结果,得出结论
荡。并且推断生成物是什么。
熄灭后观察现象:
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参与学生讨论。
(4)实验结束,要求学生整理桌上的仪器和药品。
(5)布置学生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提问】蜡烛为什么会变短?燃烧后可能生成了哪些物质?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一看,都会说是蜡烛。
回答:一支长,一支短
【讲解】
(1)滴人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
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
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插人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人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
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
教学重点
对人体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媒体
实验器材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提问】说出你知道的空气中的成分
【提问】放置在空气中的松脆的饼干过一段时间会变软,夏天的早上草叶
上有露水,这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物质?
【板书】探究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观察实验现象以及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探究的方法
教学媒体
实验器材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
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展示)两支蜡烛,一支完整的,一支是燃烧后剩下的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