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量分析论文发表
低碳论文[精选5篇]
低碳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低碳论文苏州国际科技园四期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机场路与通园路交界路口的东南角,由两栋20多层的现代建筑组成,地理位置优越,无论是在苏嘉杭高速、独墅湖高架甚至苏州东环高架上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建筑群的身影。
20XX年初,业主委托苏州颐达照明设计有限公司对建筑群的原有灯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力争打造成国内一流、动感超强且可以任意编辑程序的超大不规则显示屏。
项目设计要点及实施难点:(1)需要实现两栋独立建筑之间灯光变化的集中平面控制;(2)需要解决灯具在不规则排列状态下仍然不能变形的表现各种色彩和图文的变化;(3)东侧建筑的东立面山墙上希望表现类似“俄罗斯方块”这个电脑游戏的模拟效果,并且可以实现各种图文的任意编辑;(4)LED全彩柔光管的灯具尺寸和安装结构需要特别设计,不仅要符合现场建筑实际尺寸,灯光的均匀性和连续性也要得到较好的表现,而且不可以影响室内外推窗户的开启;(5)根据数据量的需求,12套独立控制系统之间需要实现协调的同步控制,共同表现各种程序变化;A:信号总线槽及电源总线槽,信号线采用超五类网线,电源采用交流220V供电; B:信号及电源分线槽,每一横排的窗户之间,信号线为串接方式,每个窗户提供一个供电点,6根灯具为交流220V供电,采用光联专用防水接插件;C:LED全彩柔光管,型号为:GLR-GF50-LED-SM-192-8D-1000,灯具发光直径为50mm,单根长度为1米/根,LED采用直径5mm、发光角度120度的封装光源,排列线密度为192粒/米,控制段落为8段/米;D:LED全彩柔光管,型号为:GLR-GF50-LED-SM-192-8D-1160,灯具发光直径为50mm,单根长度为1.16米/根,LED采用直径5mm、发光角度120度的封装光源,排列线密度为192粒/1.16米,控制段落为8段/1.16米,线路板为特别设计,主要目的在于交好表现灯光效果的连续性,不留明显空挡; E:可以向外开启的窗户,内部是酒店客房; F:建筑表面装饰铝板;G:LED全彩柔光管,型号为:GLR-G60-LED-SM-192-8D-1000,灯具发光直径为60mm,单根长度为1米/根,LED采用直径5mm、发光角度120度的封装光源,排列线密度为192粒/米,控制段落为8段/米;俄罗斯方块区域灯具安装完毕后,灯具和线槽白天的隐蔽性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夜晚的发光角度也很大,效果得到了业主和同行的一致肯定。
环保论文中国碳排放现状与发展
中国碳排放现状与减排15 化学工程与工艺宇琪目录概要 (1)一、发现问题 (2)1.1 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
(2)1.1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2)1.2 对海岸带及低地的影响 (2)1.3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1.4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1.5 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3)二、我国与外国CO2历史排放对比。
(3)三、解决问题 (4)3.1 CO2性质 (4)3.2 固碳 (4)3.2.1.土壤固碳 (4)3.2.2.海洋固碳 (5)3.3 CO2资源化利用 (6)3.3.1 物理利用 (6)3.3.2 化学应用 (6)3.4国家政策 (7)概要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降低碳排放将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持久战,相应的,“低碳”一词也被社会各界广泛引用。
“低碳”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它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它既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发展中国家应遵循的发展道路。
如何实现“低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问题,解决方法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技术、人文等多个学科。
总体来说,碳减排途径可分为两类:控制排放源头(通过提高能源系统各个环节的能源效率或引入低碳元素,以及降低终端能源需求,实现降低含碳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和碳排放后处理(针对能源系统产生的碳排放,采取后处理方式延缓或阻止CO2排入大气中,如CO2资源化利用。
一、发现问题1.1 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
气候变化是关乎地球人类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问题,涉及水资源、农业、能源等敏感部门,并对陆地生态系统海岸带以及近海生态脆弱地区构成重大威胁,对全球产生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1.1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①环境要素的灾变趋势全球气候异常导致一系列环境要素的激变,如酷热、飓风、水涝、干旱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降水分布格局也在改变,冰川减退、冻土消融、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疫病频发等。
碳排放中博弈论及对策分析论文
碳排放中的博弈论及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003-02摘要碳排放是一种具有有限的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的公共品,正是由于碳排放的公共品属性,碳排放中的”搭便车”行为变得不可避免,导致了市场的失灵。
在国家宏观层面上,短期的大国博弈中,各国都会选择不减排,而在长期的博弈中,减排变成各国的最优选择;在微观企业层面上,各微观主体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长短期的最优选择都是不减排。
关键词低碳经济博弈碳排放目前,各国在具体的减排目标上存在着诸多的分歧和争执。
宏观层面上,各国面对具体降低碳排放量都很模糊;微观层面上,企业也没有付出实际的行动。
关于低碳经济,对于碳排放的经济学特性和各主体在实行减排技术方面的博弈加以分析的较少,这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碳排放的经济学分析(一)碳排放是一种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碳排放具有有限的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但这种有限和局部都体现在较长的时期影响上,也就是短期来看,不能达到制约利益主体的目的。
正是由于碳排放是一种公共物品,不免有”搭便车”的行为的存在,导致市场的失灵。
但由于涉及各主权国家,缺乏一个能在全球配置碳排放的超主权的机构,所以,碳排放权的谈判和各国减排目标的设定显得步履维艰。
(二)碳排放量难以衡量碳排放与以实体存在的物质不一样,它难以准确的计量。
一是排放的主体难以确定,二是排放量的大小难以计量。
虽然世界上存在诸多的主权国家,但空气和水的流动,自然界循环的存在,很难确定碳是哪些国家排放的,各自排放了多少。
而且由于各国的地理位置不一样,处于内陆的国家受到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碳排放后果的影响比沿海国家小,也使他们在减排放方面始终不肯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二、碳排放中的大国博弈正是由于以上关于碳排放的经济学特性,使得各国在确定减排目标方面有着不同的原则,在碳排放定价上也有着不同论调。
《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范文
《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深入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分析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公开报告和统计数据。
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标准化和归一化等方法,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同时,我们针对不同行业、地区等维度对数据进行了分类,以便进行深入分析。
三、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1. 经济因素经济活动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的发展会消耗大量能源,从而产生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人均收入水平也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会相应增加。
2. 能源结构因素能源结构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能源消费中,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比重越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越高。
因此,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途径。
3. 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和密度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一定影响。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增加。
此外,城市化进程也会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影响,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等问题会导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增加。
4. 政策与技术因素政策与技术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政府的环保政策、能源效率标准、碳排放交易制度等都会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直接影响。
同时,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是降低碳排放量的关键手段。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政策与技术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诸多影响因素中,经济活动、能源结构、人口以及政策与技术等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浅析碳排放现状_成因及管理对策
2010年12期金卡工程・经济与法NO.12,2010285浅析碳排放现状、成因及管理对策□杨波(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全球暖化日益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碳排放为主要原因之一,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挽救自身的必然选择。
本文阐述了碳排放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了碳排放管理策略,以期达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关键词:碳排放管理对策一、引言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由于消耗化石燃料而导致大量碳排放,引起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植被破坏、生物锐减,致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生存面临威胁。
环境污染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2007年,"巴厘路线图"的通过,各方表示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就202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目标和发展中国家减缓排放行动达成协议;2009年12月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
如何在发展经济和环境污染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碳排放现状分析18世纪后期,蒸汽机的发明,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从此,人类经济快速发展,化石能源消费也迅速增长,由此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急剧增长。
196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仅为9439551千吨碳,到2008年增长到了30377313千吨碳。
总体而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从行业分布来看,由于全球化石能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电力和交通运输部门,据《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分析,1970-2004年间全球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工业(不包含水泥行业)、交通运输部门,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63.09%-72.96%,并且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增长也较快,总体来说,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量较大。
从地区分布来看,由于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早,化石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国家,据《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分析,1900-2004年间,工业化国家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累计总量的80%。
低碳环保的论文
低碳,一个时代的话题班级:中文系2010级9班姓名:***学号:************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已成定局,其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气候变暖,而是其所带来的对人类生理机能造成的影响,人类生病的几率将越来越大,各种生理疾病将快速蔓延。
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给空气和海洋以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
低碳环保已是刻不容缓。
这一话题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却是一时的热题,自低碳一词提出至今,我们的环境虽有所改善却又渐渐的被人们所忽视。
我们要重新重视低碳生活,让我们的生活低碳,让地球低碳。
正文在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环境问题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遍性、全球性的问题。
对作为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来说,环境问题更是不可避免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国家很重视、政府很重视、环境相关人士很重视,但是部分普通民众依然不太了解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还记得那部叫做《2012》的电影吗?在地球不堪重负时毁灭的就是人类。
当然,我不否定《2012》的虚幻性,它毕竟只是一部电影。
但是如果我们不重视环境问题,依然只把低碳环保当做别人的事情,那么“2012”就离我们不远了。
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我们所普遍认为的单纯变热,还有许许多多的影响,是同人类生活有直接密切关系的。
气温升高,会给人类生理机能造成影响,人类生病的几率将越来越大,各种生理疾病将快速蔓延,甚至会滋生出新疾病。
眼科疾病、心脏类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类疾病、病毒类疾病、细菌类疾病……人们社会在医疗上所支付的金钱将越来越多,死于非命的人将越来越多。
癌症,将越来越普及;促死,将会越来越普遍。
再多的钱,再好的医生,也未必能救得了你的命。
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
到那时,再多的钱,也未必能救得了你的命。
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会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而且会带来许多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了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再加上瘟疫的入侵,后果无法想象。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Eviews)碳排放量研究
我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研究能源消耗总量、第一产业总值、出口贸易总额、人均GDP、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碳排放量的相关性,得出了源消耗总量、出口贸易总额、第一产业总值与碳排放量有显著相关性,而人均GDP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则不显著。
关键词:碳排放量;能源消耗总量;出口贸易总额;第一产业增值;人均GDP一、引言随着气候变暖这一全球问题的逐渐严重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气候变暖除了自然因素外,更大程度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特别是源于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的人为温室气体。
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也是碳排放的大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减排。
而要想有效控制碳排放量,了解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综述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也逐渐增多。
Shafik和Bandy0padhyay(1992)对149个国家1960—1990年数据研究发现:碳排放量与人均收入呈现正向相关关系。
Birdsall(1992)认为人口增长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影响存在两种方式:一是较多的人口对能源需求会越来越多,因此能源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多;二是快速的人口增长导致森林破坏,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些都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
Wu等(2005)[5]利用LMDI方法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研究了1980-2002年碳排放的变化,他们认为1996年以前主要是能源需求方的经济发展规模、能源结构及能源强度推动了中国碳排放的变化,而1996-2000年能源终端利用和转化部门能源效率的提高是中国碳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Taylor和Copeland(1994)提出的“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国家的环境管制降低了国内污染企业的竞争力,导致产业的转移,污染密集型企业会从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高的国家向低的国家迁移,从而使实施较低环境标准的国家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避难所。
本科论文--广州市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广州市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窄瑞奇(暨南大学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指导老师:陈志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机构不断优化升级,从经济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碳排放问题,能较为严谨的判断和把握影响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产业的发展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协调发展的政策。
本文基于广州市1990-2011的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相关数据,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对广州市产业结构变动与含碳能源消费发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协整分析。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验证了1990-2011年来本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的联系。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本市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总量,能源利用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超过了物质资本, 能源利用效率小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关联度。
综上,将来在重视物质资本投入以维持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着眼于改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analysis The eco-circumstance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in GuangzhouZhai Ricky(College of Resource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Xianning 437100, China)Faculty adviser:CHEN Zhi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nstant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ed industries, discusses the issue of carbon emissions, can more precise judgment and grasp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formulat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policy.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of eco-circumstances and 1990-2011 is associated with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data,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theory, the eco-circumstances and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arb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of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pplication of grey 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verified the 1990-2011 years, the city's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djust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efficiency on economic growth was more than physical capital gradually, the influence of energy efficiency is less tha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total correlation degree. In conclusio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material capital investment in the future to maint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more focus on improve the adjustment to improve energy use efficiency, improv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Keywords: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arbon emissions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Coordinate analysis Xianning city Granger causality test0引言近年来,碳排放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碳排放论文
制造业论文碳排放强度论文: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摘要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并且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已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要寻找制造业的有效减排途径,就需要准确分析和计量促使制造业碳排放增加的影响因素。
为此,本文在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与效率份额,并基于1996-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在1996-2007年间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均是由效率引起的,而结构则引起了碳排放强度的提升。
因此,应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开发,以进一步发挥效率份额在制造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逐步淘汰一些高碳排放行业,使制造业产业结构向规模化、低碳化和高端化升级。
关键词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结构份额;效率份额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国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不断将高排放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碳排放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而制造业碳排放就占了80%以上,要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要寻找制造业减排途径,就需要准确分析和计量促使碳排放增加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因素分解法是一种通过数学转化运算将目标变量分解成若干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分解,可以详细了解各因素对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的相对影响程度。
近年来,学术界采用因素分析法研究我国碳排放问题取得了不少进展,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wang等采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定量分析了1957-2000年间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对我国的co2排放的影响[1]。
ma & stern同样运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分析了1971-2003年间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对我国的co2排放的影响,但其创新之处在于在能源结构中引进了生物质能[2]。
我国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论文
我国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的分析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对气候变暖的重大挑战,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达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共识。
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
本文论述了目前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途径及研究背景,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开展二氧化碳减排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减排对策一、前言[1]气候变化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已经渗透到能源、粮食安全、贸易、金融和国际安全等诸多领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由此,二氧化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目前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途径和研究进展[2]目前,二氧化碳减排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分离和回收使用化石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加以封存;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使用能源替代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的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新能源;三是节约用能,提高能源转换率和利用率。
从所需时间、实施难易程度、减排效果和经济性等角度来考虑,这三种方案各有利弊。
(1)利用油气田对二氧化碳进行地质封存,兼有经济和环境效益,已经成为最有吸引力的碳减排手段。
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的技术近年来已经受到国际重视。
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中产生二氧化碳,目前的捕集技术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即燃烧前脱碳、燃烧后脱碳及富氧燃烧。
燃烧前脱碳的关键技术是转化制氢,涉及高温下氢的膜分离技术,包括模式转化装置、膜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开发。
燃烧后脱碳的技术核心是氨吸收脱除二氧化碳,难点在平吸附剂的开发。
富氧燃烧技术的关键是氧气供应及高技术涡轮机的开发。
二氧化碳封存是指将从电厂中回收的二氧化碳,运输至埋存地,并注人地质结构中封存起来。
回收到的二氧化碳需要压缩至超临界状态,以减小体积,提高运输效率。
管道运输是最有效的运输手段。
此外,二氧化碳封存还可以与强化油气开采相结合,提高油气采收率,收获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于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油气田封存二氧化碳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减排co2的手段,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对碳排放标签政策的实施进行研究论文五篇范文
对碳排放标签政策的实施进行研究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对碳排放标签政策的实施进行研究论文引言碳标签是指把商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信息以标签的形式标识出来,以告知消费者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也称为碳足迹。
由于有了产品上的碳标签信息,利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标签的方式可以引导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商品,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
目前,已有 12个国家及地区通过立法要求其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一千多家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目标之一。
如日本已于2011 年4 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摆放在商店的农产品通过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 2008 年通过了“2009 年碳标签法令”,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碳标签制度;家乐福、IBM、宜家等均已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标签。
为了能将碳标签体系推广到世界各国以降低全球碳排放,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积极考虑将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着手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商品时加注碳标签。
在这样一个碳标签应用大背景下,碳标签已经成为部分国家,尤其是走完工业化进程的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等国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各种不利的冲击,比如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弱、国际市场进入门槛提高、市场份额减少以及多边贸易冲突加剧等。
这种情势意味着我国发展碳标签体系政策已迫在眉睫,基于此,我国一些学者已经开始等借鉴国际标准组织已经发布的标准和英国Carbon Trust 的PAS2050 标准,尝试搭建中国碳标签体系的框架。
在具体的实施上,2009 年 6 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英国标准协会在北京共同主办了 PAS2050 中文版发布会,以推动建立碳标签制度在我国的试点工作。
在现有的国内外关于碳标签的研究中,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体现在碳标签对消费者的影响上。
部分学者从碳标签对消费者及生产厂家行为影响上进行了研究,学者Shane等认为碳标签的市场接受程度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碳标签的认知程度和标签公信力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帅传敏等通过实证方法发现碳标签会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贴有碳标签的低碳产品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202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范文
《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了解其影响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制定减排政策、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排放量的影响程度。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公开数据,包括各国历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结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效率、政策法规等因素。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
三、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1. 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的比例越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
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的比例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化石能源的比例仍然较高。
2.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也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从而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但是,人口数量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会发生变化,对能源的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影响。
3.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长期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通常会呈现增长趋势。
但是,经济发展也会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4.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环保政策、推广清洁能源、加强能源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此外,国际合作和协议也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重要影响。
三、统计分析方法与结果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本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概述了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数据来源、分析方法及研究目的。
二、数据与方法1. 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的全球碳排放数据。
数据覆盖了近二十年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包括了各国家和地区的排放数据。
2. 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描述性统计,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体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各影响因素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
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1. 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化石能源的消费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费量越大,二氧化碳排放量越高。
因此,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量增加,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
然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进而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
3. 人口数量与城市化水平人口数量和城市化水平也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因素。
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导致能源消费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然而,提高城市规划和建筑能效等措施可以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4. 政策和法规政策和法规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保政策、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实施碳排放交易等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国际合作和协议的签订也对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起到推动作用。
四、统计分析结果1. 描述性统计根据统计数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环保论文中国碳排放现状与发展
中国碳排放现状与减排15 化学工程与工艺宇琪目录概要 (1)一、发现问题 (2)1.1 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
(2)1.1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2)1.2 对海岸带及低地的影响 (2)1.3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1.4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1.5 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3)二、我国与外国CO2历史排放对比。
(3)三、解决问题 (4)3.1 CO2性质 (4)3.2 固碳 (4)3.2.1.土壤固碳 (4)3.2.2.海洋固碳 (5)3.3 CO2资源化利用 (6)3.3.1 物理利用 (6)3.3.2 化学应用 (6)3.4国家政策 (7)概要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降低碳排放将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持久战,相应的,“低碳”一词也被社会各界广泛引用。
“低碳”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它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它既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发展中国家应遵循的发展道路。
如何实现“低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问题,解决方法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技术、人文等多个学科。
总体来说,碳减排途径可分为两类:控制排放源头(通过提高能源系统各个环节的能源效率或引入低碳元素,以及降低终端能源需求,实现降低含碳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和碳排放后处理(针对能源系统产生的碳排放,采取后处理方式延缓或阻止CO2排入大气中,如CO2资源化利用。
一、发现问题1.1 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
气候变化是关乎地球人类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问题,涉及水资源、农业、能源等敏感部门,并对陆地生态系统海岸带以及近海生态脆弱地区构成重大威胁,对全球产生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1.1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①环境要素的灾变趋势全球气候异常导致一系列环境要素的激变,如酷热、飓风、水涝、干旱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降水分布格局也在改变,冰川减退、冻土消融、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疫病频发等。
碳排放绩效论文碳生产率论文
碳排放绩效论文碳生产率论文:碳排放的人文发展绩效指标与实证分析摘要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凸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
因此,提高碳排放绩效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既有的关于碳排放绩效的研究主要围绕碳生产率指标展开,问题在于碳生产率测度的是碳排放的经济绩效,而非经济社会福利绩效。
本文综合排放总量、人均排放以及发展阶段三个因素,构建碳排放的人文发展绩效指标,在此基础上对二十国集团1990-2006年的碳排放绩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历年绩效平均值排前五名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巴西、阿根廷、土耳其和墨西哥。
七个国家的碳排放绩效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德国和英国碳排放绩效增速较快,且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保持了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值得其他国家效仿。
人类发展指数和碳排放绩效二维组合的国家分类表明,碳排放绩效不高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论从动态还是静态角度来看,中国目前都不具备低碳竞争优势。
最后对中国如何提高碳排放绩效提出了从技术、制度与理念三方面进行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绩效;碳生产率;人文发展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5-0073-07doi:10 3969/j issn 1002-2104 2011 05 013以化石能源为主要燃料和动力的工业革命将全球经济带入增长的快车道,二百多年来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越了此前所有时期的总和,也就是在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经济系统给作为其母系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将这种现象称为“阳光下的新事物”[1]。
1970年以来,地球表面气温已经上升了0.6℃。
历史上最热的25个年份都出现在1980年以后,而其中又有10年出现在1996年以后[2]。
人类已面临严峻的气候危机,减少碳排放的行动刻不容缓,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甚至呼吁人类以备战状态来稳定气候,拯救文明。
气候危机表观上是环境问题,实质上则是经济发展模式问题。
南阳市居民交通碳排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毕业论文
南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南阳市居民交通碳排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完成人:班级:学制:专业:地理科学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摘要 (1)0引言 (1)1研究设计 (2)调查情况概述 (2)研究思路和方法 (2)研究状况和意义 (2)2研究内容 (3)调研内容 (3)交通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4)排放 (4)家庭规模与居民交通用能CO2排放 (5)家庭收入与居民交通用能CO2排放 (6)交通方式选择与交通用能CO2排放的关系 (7)能源知识掌握程度与交通用能CO24城市居民交通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8)5结论与意见 (8)6讨论 (10)参考文献 (11)Abstract (11)南阳市居民交通碳排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消耗必会持续增加。
发达国家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源头,加上发展中国家正在谋求走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道路交通用能碳排放日益增加,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量的上升空间十分巨大。
本次调查地点选择南阳市城区的部分居民小区、事业单位、企业的员工等,调查方式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资料查询,访谈活动等。
调查对象涉及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反应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问卷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数据采集处理采用Excel统计及图表处理。
通过调研,得出了居民家庭规模,居民家庭收入,交通方式和居民能源知识掌握程度对城市居民交通用能碳排放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减能、减排建议。
关键词:城市;交通用能;碳排放;低碳消费引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低碳经济与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息息相关。
城市是人口最为集中地,交通也随之集中拥堵,据统计,城市交通碳排放已超过城市碳排放的7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排放量分析论文发表
碳排放量影响全球气候,所以是全球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碳排放量分析论文发表数量也因此逐年增加,为了解决论文发表问题,发表学术论文网编辑从碳排放量相关的论文范文、论文发表期刊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介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国碳排放量潜在增长率估算》论文范文发表在《中国科技论坛》期刊上,该刊是CSSCI期刊、北大核心期刊。
范文摘要:采用生产函数法,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产生的碳排放量纳入到碳排放总量增长框架中,借助年度省级面板数据对2000—2016年各要素碳排放产出弹性进行计算,估算我国潜在碳排放量增长率,并预测分省潜在碳排放量。
《三种情景下煤化工产业碳排放量及强度分析》论文刊发在《煤炭工程》期刊2018年第9期上,期刊是北大核心期刊。
范文摘要:为了研究煤化工产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参考国内外研究中普遍采用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选用实测排放因子,计算分析了2005—2015年煤化工行业的CO2排放量。
碳排放量分析论文发表联系编辑微信:LunwenFz
《钢铁联合企业分工序核算碳排放量方法研究》论文刊发在《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8年第3期上,期刊为环保类普刊,范文摘要:钢铁是能源密集型行业,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参与者。
深入研究钢铁联合企业碳排放分工序核算核查技术研究,对建立全国碳市场钢铁行业的配额分配,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Monitoring,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MRV),探索与国际碳市场对接可行性等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地学前缘》、《中外建筑》、《中国市政工程》、《建筑节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资源科学》等众多期刊也都发表过碳排放量论文,如果您所在地有指定期刊,请优先在其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