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同步练习
文言文阅读《刺客列传》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刺客列传》题目及答案文言文阅读《刺客列传》题目及答案刺客列传(节选)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⑦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
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④坏:倒塌。
⑤北面:面朝北。
⑥就:趋向,回到。
⑦倍:通“背”,违背。
⑧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勇力事鲁庄公。
()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②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1.①替……做事(或侍奉)②结盟(会盟或订约)2.①曹沫是鲁国的将领,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
②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
3.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刺客列传》同步练习
《刺客列传》同步练习《刺客列传》同步练习(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荆轲知太子不忍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右手揕其匈解析A“振”同“震”;C“卒”同“猝”;D“匈”同“胸”。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然其为人沉深好书沉深:深沉稳重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质:动词,做人质C.乃造焉造:制造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解析C.造:拜访。
答案C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B.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D.吾欲之南海解析C项为助词,无实义。
ABD为动词,到。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C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D.田光坐定,左右无人解析A指“困窘,走投无路”;B指“放在心上”;C指“消除……的借口”。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3分)A.稍蚕食诸侯B.使使以闻大王C.倚柱而笑D.太子迟之解析A“蚕”名词作状语;B“闻”使动用法;D“迟”意动用法。
答案C6.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荆轲者,卫人也。
C.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D.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ABC项为判断句。
答案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21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刺客列传》练习教师版
《刺客列传》练习(分值:70分)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D )A.燕(yān) 榆次(yú) 曩(nǎng)者庸人(yōng)B.蹊(xī) 和而歌(hè) 濡缕(rú) 变徵(zhǐ)C.自刎(wěn) 窥视(kuī) 燎(liáo) 忤视(wǔ)D.戮没(lù) 柙(xiá) 瞋目(chēn) 偻行(lǒu)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然其为人沉深..好书沉深:深沉稳重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质:动词,做人质C.乃造.焉造:制造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B.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D.吾欲之.南海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C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之..D.愿大王少假借5.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C )A.稍蚕食诸侯B.使使以闻大王C.倚柱而笑D.太子迟之6.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荆轲者,卫人也。
C.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D.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荆轲知太子不忍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右手揕其匈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称:符合B.秦王之遇燕太干丹不善遇:对待C.遂不复会遂:最终D.稍蚕食诸侯稍:稍微9.下列句中“顾”字与“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顾计不知所出耳B.不复顾利害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D.荆轲顾笑舞阳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进兵北.略地②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④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又前.而为歌曰⑦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⑧倚柱而笑,箕.踞以骂⑨天雨.粟,马生角A.①②⑧/③/④/⑤⑦/⑥⑨B.①⑧/②⑥⑨/③⑤/④/⑦C.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D.①⑧/②⑥⑨/③⑤⑦/④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刺客列传》练习
• 10.振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同震,害怕,恐惧) • ②祸必不振已(挽救) • ③威振四海(同震,震动) • ④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同赈 赈济) • ⑤振长策而御宇内(挥动) • 11. 擅 • ①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 • ②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 12.顾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回头) •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 • ③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只是) •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 ⑤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古义:放在心上;今义:注意,小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
• 11.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古义:消除借口;今义:为防止泄 密而害死知情者)
• 12、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古义:太行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
至于燕 (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14、偏袒扼捥而进曰(古意: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 今义:偏爱) 15、太子逢迎 (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
《刺客列传》练习(教师稿)
•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榆次(yú) 曩(nǎng)者
庸人(yōng) 饿虎之
蹊(xī)
• 和而歌(hè) 濡缕(rú) 变徵(zhǐ) 自刎 (wěn) • 窥视(kuī) 燎(liáo) 忤视(wǔ) 戮没(lù) • 柙(xiá) 嗔目(chēn) 偻行(lǚ) 矐其目 (huò)
• 7.资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资财) • ②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资本) •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资助) • ④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凭借) • 8.图①请入图之(谋划) • ②图穷而匕首见(地图) • ③不图子自归(料到) • 9.解①可以解燕国之患(解除) • ②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缓解宽 释) • ③胡虏益解(同懈,松懈)
《刺客列传》阅读答案
《刺客列传》阅读答案《刺客列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⑦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刺客列传》习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勇力事鲁庄公。
( )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②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刺客列传》答案1.①替……做事(或侍奉) ②结盟(会盟或订约)2.①曹沫是鲁国的将领,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
②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
3.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刺客列传》作品简介《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六个人刺客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
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
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赵杀掉赵葱遂克邯郸虏赵王迁。
王翦随即奉命率兵驻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准备向燕国进攻。
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
事实是“燕弱小数困于兵今举国不足以当秦。
”《战国策燕策三》。
燕太子丹这时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种恐怖政策。
《刺客列传》巩固练习
《刺客列传》巩固练习南航苏州附中方志诚【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请用0.5毫米及0.5毫米以上的签字笔完成,完成时间为2个小时内。
班级:姓名:成绩:第一部分:实词考查(涵盖各种题型)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每空1分,满分为10分)1.吾曩者目摄之2.荆轲嘿而逃去3.北购于单于4.心惛然5.右手揕其匈6.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7. 图穷而匕首见8. 卒起不意9.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10.举筑朴秦皇帝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每题2分,满分20分)(答题要求:在横线上先写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随后解释古义:今义:)(例如: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1.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2.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3.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4.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5.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6.太子逢迎7. 终已不顾8. 愿大王少假借之9.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10.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说明活用方法并解释(每题1分,满分10分)(答题要求:在横线上先写出句中的活用词,随后说明活用方法并解释。
)(例如:盖聂怒而目之目:名词用作动词,瞪眼看。
)1.吾曩者目摄之2.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3.太子丹受而舍之4.臣海内之王者5.秦兵旦暮渡易水6.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7.其人居远未来8.太子迟之9.以欲生劫之10.天雨粟,马生角四、一词多义(以图表题形式出现,直接在第三列回答,每空1分,满分9分)第二部分:虚词考查(选择题)五、在括号内填上“之”“而”两个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每空1分,满分10分)“之” A.结构助词,“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B.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E.音节助词,补足音节,不译;F.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G.用作动词,译为“去”“往”。
苏教版语文高一刺客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刺客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①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②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③秦王必说见臣。
④遂自刭。
⑤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⑥荆轲和而歌⑦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⑧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2.区别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义。
⑴①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②方急时,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⑵①图穷而匕首见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⑶①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②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3、注意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②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③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初中文言文】《刺客列传》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刺客列传》阅读答案
《刺客列传》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学习和练习,希望对于大家学习《刺客列传》原文有素帮助和裨益,同时希望大家的阅读水平更上一层楼,关于《刺客列传》阅读答案大家一起来分享和交流吧!
曹墨勇敢地为鲁庄公爵服务。
庄公浩利。
鲁国将领曹墨与齐国作战,三次败北①. 鲁庄公很害怕,但他把遂义的土地给了他② 为了和平,他认为会的。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
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
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⑦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 失败:失败。
② 遂义:现在是山东省宁阳县。
③ 柯:齐义,现在是山东省阳谷县的一个镇。
④ 坏:崩溃。
⑤ 北:朝北。
⑥ 只是:趋势,回归。
⑦ 时报:传回,违反。
⑧ 快:快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勇敢地为鲁庄公效劳。
()
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2.读完全文后,你认为曹默有哪些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1.① 为…工作(或服务)② 结成联盟(联盟或合同)
2.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刺客列传(含答案)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荆轲知太子不忍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右手揕其匈解析A“振”同“震”;C“卒”同“猝”;D“匈”同“胸”。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然其为人沉深..好书沉深:深沉稳重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质:动词,做人质C.乃造.焉造:制造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解析C.造:拜访。
答案 C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B.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D.吾欲之.南海解析C项为助词,无实义。
ABD为动词,到。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C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D.田光坐定,左右..无人解析A指“困窘,走投无路”;B指“放在心上”;C指“消除……的借口”。
答案 D.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3分)A.稍蚕食诸侯B.使使以闻大王C.倚柱而笑D.太子迟之解析A“蚕”名词作状语;B“闻”使动用法;D“迟”意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荆轲者,卫人也。
C.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D.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ABC项为判断句。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21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刺客列传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荆轲知太子不忍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右手揕其匈解析A“振”同“震”;C“卒”同“猝”;D“匈”同“胸”。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然其为人沉深..好书沉深:深沉稳重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质:动词,做人质C.乃造.焉造:制造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解析C.造:拜访。
答案 C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B.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D.吾欲之.南海解析C项为助词,无实义。
ABD为动词,到。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C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D.田光坐定,左右..无人解析A指“困窘,走投无路”;B指“放在心上”;C指“消除……的借口”。
答案 D.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3分)A.稍蚕食诸侯B.使使以闻大王C.倚柱而笑D.太子迟之解析A“蚕”名词作状语;B“闻”使动用法;D“迟”意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荆轲者,卫人也。
C.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D.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ABC项为判断句。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21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刺客列传同步练习
《刺客列传》课堂练习一、注音:荆卿.盖.聂曩.者邯郸..樊於.期雕鸷.驽.马自刎.偻.行间.进戮.没揕.其匈以药淬.之自刭.忤.视瞋.目蓟.城社稷.彷徨..天雨.粟矐.其目太子丹受而舍.之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吾曩者目摄之2、荆轲嘿而逃去3、北购于单于4、莫敢合从5、揕其匈6、偏袒扼腕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8、卒起不意9、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1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三、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足为寒心2、跪而蔽席3、愿大王少假借之4、樊将军穷困来归丹5、膝行流涕四、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盖聂怒而目之2、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3、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4、稍蚕食诸侯5、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6、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7、未发,太子迟之8、既祖,取道9、使使以闻天下10、群臣怪之11、皆白衣冠以送之五、解释下列加点词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2、其所游.诸侯3、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4、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5、擅.巳、汉之饶6、民众而士厉.7、兵革..有余8、太子丹受而舍.之9、委.肉当饿虎之蹊.10、祸必不振.矣11、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12、旷日弥.久13、心惛然..14、乃造.焉15、太子逢迎..,却.行为异16、即赵,趋.出17、偻行..18、愿足下过.太子于宫19、膝.行流涕20、其意不厌.21、将数十万之众距.漳22、窥.以重利23、诚.得劫秦王24、彼秦将擅.兵于外25、异物间进..26、微.太子言2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2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9、顾.计不知所出耳30、以药淬.之31、人不敢忤.视32、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3、比.诸侯之列34、剑长,操其室.35、尽失其度.36、王负剑..37、赏群臣及当坐.者38、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39、闻于.秦始皇40、彼乃以我为非人..41、天雨.粟42、然其立意较然..43、不欺.其志44、名垂后世,岂妄.六、翻译下列句子1、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2、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3、愿足下过太子于宫4、燕小弱,数困于兵5、甚矣,吾不知人也!七、名句积累: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刺客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刺客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管仲囚焉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子孙世禄于齐 D .吾幽囚受辱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深虑论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变封建而为郡县封建:封邦建国B .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革:兵器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治乱:治理乱世D .笼络当世之务络:包揽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B.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使力弱而易制C.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 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D.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3.以下符合文章内容或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秦代吸取周代的教训,改变封建制为郡县制,于是加强了中央极权,却因放弃了兵器而失去天下。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刺客列传》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刺客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①,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5.4 刺客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x
刺客列传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A .变徵.(zhǐ) 更.虑之(gēng ) 箕踞..(jī jū) B.忤.视(wǔ) 说.见臣(yuè) 揕.其匈(zhèn ) C.瞋.目(chēn ) 和.而歌(hè) 社稷.(jì) D.振慑.(shè) 夏无且.(jū) 樊於..期(fán wū)解析:A 项,“踞”读“jù”。
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B.民众而士厉.厉:振奋 C.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蔽:拂拭,掸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遇到解析:D 项,“遇”应解释为“对待”。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使使以闻大王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B. 稍蚕食诸侯太子再拜而跪 膝行流涕C. 太子丹患之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D. 非尽天下之地 臣海内之王者 其意不厌赵不能支秦 必入臣解析:A 项,使动用法,使……听到/一般用法,听说。
B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C 项,意动用法,以……为患/一般用法,名词,祸患。
D 项,使动用法,使……臣服/名词作动词,称臣。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国之大事也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B. 乃令秦舞阳为副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乃今得闻教C.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 以顺适其意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D. 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嘿而逃去解析:A 项,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于是、就/竟然;C 项,连词“用来”/介词“用”;D 项,均为连词,表修饰。
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练习
《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练习一、解释加点字1、盖聂怒而目.之()2、吾曩者目摄..之()()3、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4、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5、稍蚕.食诸侯()6、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7、愿足下过.太子于宫()8、太子丹受而舍.之()9、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10、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11、太子日造..门下()()12、微.太子言,臣愿谒之()13、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14、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5、图穷而匕首见.()16、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17、致.食客三千人()18、公子从.车骑,虚.左()()19、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20、顾.未有路耳()21、此五霸之伐.也()22、而公子亲数存.之()23、矫.魏王令代晋鄙()24、椎.杀晋鄙()二、一词多义1、故2、伐3、过4、属5、谢三、虚词1、乃2、为终不以监门困苦而受公子财()故木受绳则直()俾倪故久立()故久立公子车骑()广骑曰:“故李将军”()此五霸之伐也()自矜攻伐()平伐其功()非有功伐()愿枉车骑过之()不宜有所过()是寡人之过也()三过其门而不入()无乃尔是过欤()且尔言过矣()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属予作文以记之()善属文()乃以秦王属吏()屈平属草稿未定()然亡国破家相随属()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乃谢客就车()摄衣谢之,延上坐()驱之鸿门,见谢项王()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乃谢客就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其先乃齐人()乃二十八骑()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李广乃归其大军()为父老除害()此其所有为我擒也()为汉中郎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请就于魏()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故尝质于赵()北购于单于()3、 于4、 以四、指出下列句式1、诸将过此者多 ( )2、项羽王诸侯之有功者 (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 )4、离骚者,犹离忧也 ( )5、信而见疑 ( )6、是以见放 ( )7、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8、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10、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11、求人可使报秦者 ( )1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1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1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15、甚矣吾不知人也 ( )16、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 )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 )1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 )19、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 )20、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 )五、翻译1、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刺客列传》(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刺客列传》(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而三分其地。
豫让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出尝事范、中行氏乎? 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B.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C.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D.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氏”或称“族”,古代用以标志血缘关系,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姓、氏混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诚得樊将军之首诚:确实B、盖聂怒而目之目:用眼睛看C、乃造焉造:拜访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A、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称:符合B、秦王之遇燕太干丹不善遇:对待C、遂不复会遂:最终D、稍蚕食诸侯稍:稍微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BA、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报:报答B、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公桓公,则大善矣反:归还C、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间:间接D、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购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A北有甘泉,谷口之固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C、太子丹受而舍之D、荆轲嘿而逃去5、选出古今义相同的项CA、足为寒心..B、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C、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举秦D、却行为..导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识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遂不复会.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B、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荆轲嘿而.逃去C、祸必不振.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尽失其度.相如度.秦王虽斋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B①进兵北.略地②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④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又前.而为歌曰⑦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⑧倚柱而笑,箕.踞以骂⑨天雨.粟,马生角A、①⑧/②⑥⑨/③⑤/④/⑦B、①②⑧/③/④/⑤⑦/⑥⑨C、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D、①⑧/②⑥⑨/③⑤⑦/④8、下列句中“顾”字与“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顾计不知所出耳B、不复顾利害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D、荆轲顾笑舞阳9、选出“以”的意义,用法相同两项 C DA、以次进B、以欲生劫之C、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D、不敢举兵以逆军吏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A、持千金之资币.物(礼品)B、愿举.国为内臣(全、整个)C、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信件、信函)D、荆轲奉.樊于期头函(同“捧”)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A、①恐惧不敢自陈.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B、①图穷而匕首见.②风吹草低见.牛羊C、①秦王惊,自引.而起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D、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②轲自知事不就.二解释下列加点词(每题1分,共计46分)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2、使使往之.主人3、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4、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5、擅.巳、汉之饶6、民众而士厉.7、兵革..有余8、太子丹受而舍.之9、委.肉当饿虎之蹊.10、祸必不振.矣11、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12、旷日弥.久13、心惛然..14、乃造.焉15、太子逢迎..,却.行为异16、即赵,趋.出17、偻行..18、愿足下过.太子于宫19、膝.行流涕20、其意不厌.21、将数十万之众距.漳22、窥.以重利23、诚.得劫秦王24、彼秦将擅.兵于外25、异物间进..26、微.太子言2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2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9、顾.计不知所出耳30、以药淬.之31、人不敢忤.视32、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3、比.诸侯之列34、剑长,操其室.35、尽失其度.36、王负剑..37、赏群臣及当坐.者38、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39、闻于.秦始皇40、彼乃以我为非人..41、天雨.粟42、然其立意较然..43、不欺.其志44、名垂后世,岂妄.45.秦王不怡者良久46.愿大王少假惜之三、翻译句子(每题3分,共计12分)1、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20分)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
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
"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张唐曰:"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
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
"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秦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
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甘罗是甘茂的孙子。
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奉事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
秦国准备派张唐去燕国任相,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
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百里方圆的土地。
’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
”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
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
”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
”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
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
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
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
”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
”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
”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
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
”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
”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
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
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
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
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
”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
”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
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
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
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
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
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了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
1、对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明知:明明知道B.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异故:不同的缘故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有日:有一天D.令装治行治行:准备出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①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D.①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②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3、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3分)①臣请行之君其试臣②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③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④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A.①③④B.②⑤⑥C. ②④⑤D.②③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
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C. 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