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型谷氨酸转化为α-型谷氨酸的方法

合集下载

氨基酸的提取与清洁

氨基酸的提取与清洁

• 谷氨酸等电离-提取工艺 优点:提取收率高一般可以达到94%-95% 缺点:物料(硫酸,液氨)消耗高,成品 味精中硫酸根离子含量超标,产生 高氨氮的树脂洗涤水。
2.浓缩-连续等电提取工艺
• 发酵完毕后,发酵也不直接进行等电,而是经 浓缩后,连续加无机酸一步至pH=3.22等电提取 谷氨酸。连续等电过程中,等电罐中的pH保持在 3.2-3.0,温度42左右,浓缩等电液和无机酸连续 加到等电罐中,保持ph和温度的恒定,按照一定 的停留时间将底部晶浆排到降温等电罐进行育晶。 由于浓缩液中杂质浓度提高,得到的谷氨酸粗品 纯度较低,因此,离心分离后进入转晶工艺。专 精是指将谷氨酸的α-型转变为β-型晶体,其目的 是通过转晶是谷氨酸结晶时夹带的色素释放出来, 经分离后得到纯度较高的谷氨酸,转晶条件:α型晶体加入一定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β-型晶 体作为晶种,也可以不加,迅速冷却,是谷氨酸 形成β-型结晶。
谷氨酸的提取和清洁
2011113107
发酵醪液的组成: 溶解的谷氨酸,菌体。残糖,色素,胶 体物质以及其他发酵物。 提取原理: 通常利用两性电解质性质,溶解度,分子 大小,吸附剂的作用以及谷氨酸成盐作用 等。 常用方法: 等电点结晶法,特殊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溶剂萃取法,液膜萃取法,锌盐法等。
• 目前,国内外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均采用 等电点提取工艺。但是在发酵液中谷氨酸 具有一定溶解度,在等电点母液中还残留一 定量谷氨酸。为了将母液中的谷氨酸提取 出来,或者使残留量减少至最低限度,还必须 采用其它的工艺操作配合。
工艺流程图
多效浓缩

• 浓缩-连续等电提取工艺 优点:硫酸,液氨消耗低,无高氨氮的树 脂水产生。 缺点:收率低最高仅为88%,需要转晶步 骤以提高纯度。

氨基酸发酵工艺

氨基酸发酵工艺
7、钾:促进糖代谢。谷氨酸产酸期钾多利于产酸,钾少 利于菌体生长。
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
培养基
8、钠:调节渗透压作用,一般在调节pH值时加入。 9、锰: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10、铁:是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的活性基的组成分,可促进谷氨酸产生菌的生长。 11、铜离子:对氨基酸发酵有明显毒害作用。
谷氨酸发酵生产流程
4 谷氨酸生产工艺
谷氨酸产生菌株特点
➢ 革兰氏阳性 ➢ 不形成芽胞 ➢ 没有鞭毛,不能运动 ➢ 需要生物素作为生长因子 ➢ 在通气条件下才能产生谷氨酸 ➢ 不易被低浓度的谷氨酸抑制
4 谷氨酸生产工艺
谷氨酸生物合成机理
由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a-酮戊二酸, 在谷氨酸脱氢酶和氢供体存在下进行 还原性氨化作用而得到。
4 谷氨酸生产工艺
菌种扩大培养
2、一级种子培养:由葡萄糖、玉米浆、尿素、磷酸 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铁及硫酸锰组成。pH 6.5- 6.8。1000ml装200-250ml振荡,32℃ 培养12h。
4 谷氨酸生产工艺
菌种扩大培养
3、二级种子培养:用种子罐培养,料液量为发酵罐投 料体积的1%,用水解糖代替葡萄糖,于32℃ 进行通 气搅拌7-10h。种子质量要求:二级种子培养结束时, 无杂菌或噬菌体污染,菌体大小均一,呈单个或八 字排列。活菌数为108-109/ml。
4 谷氨酸生产工艺
糖蜜原料
不宜直接用来作为谷氨酸发酵的碳源,因含丰富 的生物素。
预处理方法:活性炭或树脂吸附和亚硝酸法破坏 以减少糖蜜中的生物素。
也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60或添加 青霉素。
4 谷氨酸生产工艺
菌种扩大培养
1、斜面培养:主要产生菌是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 小杆菌属、节杆菌属。 我国各工厂目前使用的菌株主要是钝齿棒杆菌 和北京棒杆菌及各种诱变株。生长特点:适用于糖 质原料,需氧,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 斜面培养基: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组成的 pH 7.0-7.2琼脂培养基,32 ℃培养18-24 h。

谷氨酸的发酵和提取工艺综述

谷氨酸的发酵和提取工艺综述

⾕氨酸的发酵和提取⼯艺综述综述:⾕氨酸的发酵与提取⼯艺第⼀部分⾕氨酸概述⾕氨酸⾮⼈体所必需氨基酸,但它参与许多代谢过程,因⽽具有较⾼的营养价值,在⼈体内,⾕氨酸能与⾎氨结合⽣成⾕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的氨毒害作⽤,可作为治疗肝病的辅助药物,⾕氨酸还参与脑蛋⽩代谢和糖代谢,对改进和维持脑功能有益。

另外,众所周知的⾕氨酸钠盐即味精有很强烈的鲜味,是重要的调味品。

1996、1997、1998年味精年产量分别为55.0万吨、56.64万吨、59.03万吨。

尽管如此,我国⼈均年消耗味精量还只有400g左右,⽽台湾省已达2000g。

因此,中国将是世界上最⼤的潜在味精消费市场,也就是说,味精⽣产会稳步发展。

这也意味着⾕氨酸的⽣产不断在扩⼤[1]。

⾕氨酸⽣产⾛到今天就⽣产技术⽽⾔已有了长⾜进步,⽆论是规模还是产能都今⾮昔⽐,与此同时各⼚家还在追求完美, 这是⾏业进步的动⼒,也是⽣存之所需。

实际上⽣产⼯艺是与时俱进的,没有瑕疵的⼯艺是不存在的。

如:配⽅及提取⽅法现在是多种多样,有单⼀⽤纯⽣物素的,也有⽤⽢蔗糖蜜加纯⽣物素的, 还有加⽟⽶浆⼲粉或麸⽪⽔解液及⾖粕⽔解液等等;提取⽅法有:等电-离交、等电-离交-转晶、连续等点-转晶等等[2]。

本综述简述⾕氨酸⽣产的流程及发酵机制,着重介绍⾕氨酸的提取⼯艺。

第⼆部分⾕氨酸⽣产原料及其处理⾕氨酸发酵的主要原料有淀粉、⽢蔗糖蜜、甜菜糖蜜、醋酸、⼄醇、正烷烃(液体⽯蜡)等。

国内多数⾕氨酸⽣产⼚家是以淀粉为原料⽣产⾕氨酸的,少数⼚家是以糖蜜为原料进⾏⾕氨酸⽣产的,这些原料在使⽤前⼀般需进⾏预处理。

(⼀)糖蜜的预处理⾕氨酸⽣产糖蜜预处理的⽬的是为了降低⽣物素的含量。

因为糖蜜中特别是⽢蔗糖蜜中含有过量的⽣物素,会影响⾕氨酸积累。

故在以糖蜜为原料进⾏⾕氨酸发酵时,常常采⽤⼀定的措施来降低⽣物素的含量,常⽤的⽅法有以下⼏种:(1)活性炭处理法; (2)⽔解活性炭处理法;(3)树脂处理法。

谷氨酸发酵PPT课件

谷氨酸发酵PPT课件
第9页/共72页
2.1.3 谷氨酸发酵的代谢途径
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后,一部分氧化脱 羧生成乙酰CoA,一部分固定CO2生成草 酰乙酸或苹果酸,草酰乙酸与乙酰CoA在 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下缩合成柠檬酸,再经 氧化还原共轭的氨基化反应生成谷氨酸。
第10页/共72页
(一)谷氨酸发酵的代谢途径
谷氨酸的合成主要途径是α-酮戊二酸的还原性氨基化,是通过谷氨酸脱氢酶 完成的。α-酮戊二酸是谷氨酸合成的直接前体,它来源于三羧酸循环,是三羧酸 循环的一个中间代谢产物。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如图2-2所示,至 少有16步酶促反应。
第38页/共72页
1磷酸果糖激 酶;2果糖-1,6二磷酸酯酶;3 柠檬酸合成酶; 4异柠檬酸脱氢 酶; 5反丁烯二 酸酶;6乙酰 CoA羧化酶;7 糖原磷酸化酶; 8糖原合成酶
第11页/共72页
图2-2 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 第12页/共72页
(1) 葡萄糖首先经EMP及HMP两个途径生成丙酮酸。其中以EMP途径为主,生物素充足时HMP所占 比例是38%;控制生物素亚适量,发酵产酸期,EMP所占的比例更大,HMP所占比例约为26%。
第13页/共72页
(2) 生成的丙酮酸,一部分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 CoA,另一部分经CO2固定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化酶。
(1)优先合成
所谓优先合成,就是对于一个分支合成途径 来讲,由于催化某一分支反应的酶活性远远大于催 化另一分支反应的酶活性,结果先合成酶活性大的 那一分支的终产物。当该终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 就会抑制该酶,使代谢转向合成另一分支的终产物。 谷氨酸比天冬氨酸优先合成,谷氨酸合成过量后, 就会抑制和阻遏自身的合成途径,使代谢转向合成 天冬氨酸。

【精选】味精的生产工艺17

【精选】味精的生产工艺17
121℃灭菌30min
2种子培养基(g/L):
葡萄糖 25,玉米浆 30(23~30),MgSO4 0.5, K2HPO4 1.5, MnSO4 0.02, FeSO4 0.02,尿素 5。 pH值7.0~7.2 121℃灭菌30min
3发酵培养基(g/L):
葡萄糖 140、糖蜜 2.0(玉米浆6)Na2HPO4 1.0, KCl 1.2,MgSO4 0.8,MnSO4 0.02, FeSO4 0.02, VB1 0.2mg,pH 7.0~7.2。
3)发酵工艺条件
① 采用火焰接种法接种,接种量10%
② 罐压控制在0.05MPa
③ 转速200~750r/min,调节转速及通气量控制溶氧在 20%以上
④ 当pH降到7.0~7.1左右,及时流加尿素(氨水)。 前期pH7.5~8.0, 中期降到7.1~7.4,后期7.0,在发 酵结束前6小时停止流加尿素(氨水) ,接近放罐时 pH约6.5~6.8
培养基的配制 上罐实消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简图
冷却接种 发酵
发酵液
三角瓶培养
固体斜面培养
发酵过程参数的控制
发酵过程 参数测定 幻灯片 9
还原糖的测定 菌体形态观察 菌体浓度测定
DO值 pH 温度 搅拌速度
谷氨酸的测定
6 谷氨酸的提取与分离——等电点法提取工艺
操作简单,收率60%。周期长,占地面积大
⑤ 温度:0-5h 34℃;5-10h 35℃;10-18h 36℃; 18h~26h 37℃;26h后37℃
⑥ OD净增控制: 总△OD=0.75~0.8。
⑦ 残糖浓度通过流加葡萄糖液(残糖在 5%~2.0%时是流加糖最佳时机)控制在1015g/L。发酵周期在36h内,放罐时残糖应 低于5g/L。流加糖占总投糖的 60%~70%时 产酸和转化率较为理想。开始流加时机应以 残糖量、耗糖速度、菌体的活力和转型情况 为依据

第六章谷氨酸的提取

第六章谷氨酸的提取
(3)大量菌体、蛋白质等固形物质悬浮在发 酵液中,湿菌体约占发酵液的5-8%。
• (4)发酵液中尚有其它一些含量很少的发 酵副产物。
• 有机酸类有乳酸、酮戊二酸、琥珀酸等; 氨基酸类有天门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 脯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甘氨酸、组 氨酸和谷氨酰胺等。各种氨基酸含量小于1 %。
• (5)谷氨酸发酵液中含有铵离子0.6-0.8%, 残糖1%以下。
• 一般地说,开始加酸中和至PH5左右,这 段时间加酸速度可以快一些,PH5以下,起 晶前后,加酸速度要慢,须倍加小心,发 现晶核时,应立即停止加酸,育晶2h,使 晶核成长壮大,继续缓慢加酸中和至 PH3.2,搅拌育晶。
• 目前工厂一般采用盐酸中和,若用硫酸中 和,要避免局部温度过高,防止形成β-型结 晶,更需缓慢加酸。同时要选用硫酸含量 高,含杂质少,减少溶解度,可提高收得 率。
• (1)从谷氨酸发酵液中提取腺嘌呤。腺嘌呤 是肌苷发酵的必要原料,同时它还可合成 ATP。腺嘌呤是发酵过程核酸降解产物, 利用其解离度不一,在732离子交换树脂中, 用氢氧化钠洗脱时出现两个峰,见图6-1。
可以分开收集。前者为谷氨酸,后者为腺 嘌呤。再精制就可制得腺嘌呤磷酸盐或腺 嘌呤盐酸盐。
(4)盐酸水解-等电点法
• 发酵液中除含有谷氨酸外,尚含有一定量 的谷氨酰胺,焦谷氨酸和菌体蛋白,这些 物质用等电点、离子交换、锌盐法提取是 无法回收的。
• 发酵液经浓缩后加盐酸水解,可回收部分 谷氨酸,从而使谷氨酸的提取收率和谷氨 酸质量得到提高。
(5)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提取谷氨酸
• 根据渗透膜对各种离子物质的选择透性不 同而将谷氨酸分离,如电渗析和反渗透法。
• 因而在等电点时,谷氨酸的溶解度最小。 工业生产中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就是根据 这一特性,将发酵液PH调至3.2,使谷氨 酸处于过饱和状态而结晶析出。

氨基酸相互转化

氨基酸相互转化

氨基酸相互转化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在细胞内,氨基酸可以相互转化,形成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这种转化过程被称为代谢。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氨基酸相互转化的过程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一、谷氨酸转化为谷氨酰胺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它可以通过转化生成谷氨酰胺。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谷氨酸酶催化谷氨酸和一分子水反应,生成谷氨酰胺和一分子酸。

谷氨酰胺在生物体内起到储存氨基酸的作用,当需要时,可以被谷氨酰胺酶催化反应,转化为谷氨酸。

二、甘氨酸转化为谷氨酸甘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它可以通过转化生成谷氨酸。

这个转化过程中,甘氨酸酶催化甘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谷氨酸。

谷氨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氨基酸,它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前体,也参与了多种生物代谢过程。

三、丙氨酸转化为天冬酰胺丙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它可以通过转化生成天冬酰胺。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丙氨酸酶催化丙氨酸和一分子氨基乙酸反应,生成天冬酰胺和一分子酸。

天冬酰胺在生物体内起到储存氨基酸的作用,当需要时,可以被天冬酰胺酶催化反应,转化为丙氨酸。

四、谷氨酸转化为α-酮戊二酸谷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它可以通过转化生成α-酮戊二酸。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谷氨酸酶催化谷氨酸和一分子水反应,生成α-酮戊二酸和一分子酸。

α-酮戊二酸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参与了多种代谢途径,如三羧酸循环和糖新生。

五、天冬酰胺转化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它可以通过转化生成天冬氨酸。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天冬酰胺酶催化天冬酰胺和一分子酸反应,生成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它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前体,也参与了多种生物代谢过程。

六、丙氨酸转化为天冬氨酸丙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它可以通过转化生成天冬氨酸。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丙氨酸酶催化丙氨酸和一分子氨基乙酸反应,生成天冬氨酸和一分子酸。

天冬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它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前体,也参与了多种生物代谢过程。

第四章谷氨酸发酵的代谢与控制

第四章谷氨酸发酵的代谢与控制

第四章谷氨酸发酵的代谢与控制⏹氨基酸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因此,氨基酸的生产和应用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氨基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也就是说发酵的关键在于其控制机制是否能被解除,能否打破微生物的正常代谢调节,人为地控制发酵。

⏹谷氨酸参与许多代谢过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谷氨酸发酵目前研究得较为透彻。

4.1谷氨酸合成途径谷氨酸产生菌菌体内形成谷氨酸的方式:(1)还原氨基化作用NH4+和供氢体存在的条件下,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形成谷氨酸(2)氨基转移作用在氨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除甘氨酸外,任何一种氨基酸都可与α-酮戊二酸作用,使α-酮戊二酸转化成谷氨酸。

4.2谷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4.2.1 优先合成与反馈调节4.2.2生物素的调节⏹生物素是羧化和转羧化反应的辅酶,在代谢过程中起CO2载体的作用。

⏹生物素充足: 糖酵解速度显著提高,打破了糖降解速度与丙酮酸氧化速度之间的平衡,丙酮酸趋于生成乳酸的反应,因而会引起乳酸的溢出。

生物素限量:丙酮酸的有氧氧化减弱,则乙酰辅酶A的生成量减少,乙酸浓度降低,琥珀酸氧化能力降低而积累。

导致乙醛酸循环基本上封闭。

4.3谷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菌体生长期:为获得能量和产生生物合成反应所需的中间产物,需要异柠檬酸裂解酶反应,走乙醛酸循环途径。

⏹谷氨酸生成期:为了积累谷氨酸,最好没有异柠檬酸裂解酶反应,封闭乙醛酸循环。

⏹依据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节机制,谷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可从如下五个方面着手:进、通、节、堵、出。

4.3.1 “进”(1)选育耐高渗透压的菌株1)耐高糖选在20-30%葡萄糖的平板上生长好的突变株2)耐高谷氨酸选育在15-20%谷氨酸的平板上生长好的突变株3)耐高糖、高谷氨酸选育在20%葡萄糖加15%谷氨酸的平板上生长好的突变株。

4.3.2“通”⏹选育解除α-酮戊二酸到谷氨酸反馈调节的突变株1)选育抗谷氨酸结构类似物突变株,如抗谷氨酸氧肟酸等2)选育抗谷氨酰胺的突变株⏹选育强化CO2固定反应的突变株强化二氧化碳固定反应能提高菌种的产酸率1)选育以琥珀酸或苹果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快、大的菌株2)选育氟丙酮酸敏感性突变株⏹选育强化三羧酸循环中从柠檬酸到α-酮戊二酸代谢的突变株1)选育抗氟乙酸、氟化钠、氟柠檬酸等突变株2)选育强化能量代谢的突变株抗呼吸链抑制剂突变株,如抗丙二酸的突变株抗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突变株,如抗2,4-二硝基苯酚的突变株。

学习手册-谷氨酸提取技术

学习手册-谷氨酸提取技术

学习手册《子情境:谷氨酸提取技术》引导文-单元设计-技能考核标准-实训指导书子情境:引导文谷氨酸提取技术阅读材料材料一:谷氨酸发酵液的性质一、谷氨酸的性质1、谷氨酸的主要物理性质谷氨酸结晶为无色正四面体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47.13,相对密度为1.538 (20℃),熔点为202~203℃,在2mol/L HCl中的比旋光度为[α]D20=+31.8°(HCl浓度为10%)。

2、谷氨酸的主要化学性质①成盐反应谷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酸性的羧基和1个碱性的氨基,是一个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的两性电解质,与酸或碱作用都可以生成盐。

②脱羧反应在谷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谷氨酸脱去α-羧基放出二氧化碳,同时生成γ-氨基丁酸。

用瓦勃氏呼吸仪测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就可以计算谷氨酸的量,这是测定谷氨酸的方法之一。

③与茚三酮反应谷氨酸和其它氨基酸一样,在pH2.5~4.7时与水合茚三酮共热,生成紫蓝色产物,其颜色深浅与谷氨酸含量成正比。

在没有其它氨基酸存在时,可利用这个反应来定量分析谷氨酸。

④生成焦谷氨酸谷氨酸经长时间加热,脱水生成焦谷氨酸(L-吡咯烷酮酸)。

⑤生成谷氨酸盐酸盐谷氨酸在浓盐酸中会生成并析出谷氨酸盐酸盐。

谷氨酸盐酸盐与碱作用生成谷氨酸。

如果碱过量则生成谷氨酸一钠甚至生成谷氨酸二钠。

⑥与金属盐反应在一定pH下,谷氨酸与金属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

这个性质也被用于提取发酵液中的谷氨酸。

二、谷氨酸发酵液的性质谷氨酸发酵属于细菌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铵离子和磷酸盐等,因此发酵液较稀薄、不黏稠。

发酵结束放罐时,发酵液中除了含有谷氨酸外,还有菌体和培养基的残留物以及其它代谢产物等。

从外观上看,发酵结束时整个发酵液呈浅黄色浆状,表面浮有少许泡沫,发酵液温度一般为34~36℃,pH为6.5~7.0,近中性。

发酵液中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取决于发酵条件的控制和生产菌种的类型。

发酵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以下几种:①谷氨酸发酵液中所含的谷氨酸均为L-型,一般以谷氨酸铵盐的形式存在,即C5H8O4N·NH4。

生物工程氨基酸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工程氨基酸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工程氨基酸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20分)1.关于利用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生产实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常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好氧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B.生产用的培养基通常是由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二氢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的液体培养基,从培养基的成分上分析,该培养基为合成培养基C.发酵过程中应通过发酵罐上面连接的通气、搅拌、接种、加料、冷却、PH检测等装置严格控制发酵条件D.提取出来的谷氨酸用适量的Na2CO3溶液中和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分离等步骤,便制成了味精2.与阳离子树脂进行交换时,在无其他离子干扰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氨基酸优先被吸附(A):A.赖氨酸(PI=9.74)B.亮氨酸(PI=5.98)C.谷氨酸D.天冬氨酸(PI=2.77)3.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必须氨基酸(D)A.IleB.LeuC.MetD.Arg4.关于谷氨酸发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产上所用谷氨酸产生菌的种类与Lys产生菌基本一致B.其两大类原料的发酵工艺主要区别在于发酵过程是否需要添加青霉素、表面活性剂等C.与Lys发酵相比较,谷氨酸发酵要消耗更多的氮源D.加晶种起晶时,需要控制溶液的pH,以利于较大结晶颗粒的形成5.氨基酸发酵过程中若发生噬菌体污染时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D)A.发酵液光密度值急剧下降B.发酵液泡沫增多、粘度增大,甚至呈胶体C.C源、N源以及氧的消耗减慢甚至停滞,排气中CO2含量迅速下降D.以上说法都对6.关于结构类似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是赖氨酸的结构类似物B.α-噻唑丙氨酸(α-TA)是亮氨酸的结构类似物C.a-氨基b-羟基戊酸(AHV)是苏氨酸的结构类似物D.以上说法都对7.从代谢控制育种的角度出发,下列关于选育高产谷氨酸菌株途径中可行的是(C)A.选育以琥珀酸或苹果酸为唯一碳源的菌株B.选育不分解利用谷氨酸的突变株C.A和BD.以上均不可行8.以乳酸发酵短杆菌生产赖氨酸,从合成途径上看,赖氨酸的合成(B)A.受到苏氨酸的单独反馈抑制B.受到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协同反馈抑制C.受到半胱氨酸的单独反馈抑制D.受到亮氨酸的反馈抑制9.对采用谷氨酸棒杆菌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调控机制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D)A.预苯酸脱氢酶受到络氨酸的轻微抑制B.预苯酸脱水酶受到苯丙氨酸的反馈抑制时,酪氨酸可解除这种抑制作用C.色氨酸强烈抑制临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活性D.以上说法都正确10.以下是对氨基酸工业的描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D)A.氨基酸的生产最早是采用水解蛋白质的方法B.中国谷氨酸的生产量居世界第一C.除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国内不能实现产业化生产外,其他氨基酸均已完全实现国产化D.以上说法都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目前国内谷氨酸提取工艺主要有;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和等电点-离子交法。

谷氨基提取与精制技术

谷氨基提取与精制技术

(三)影响谷氨酸结晶的主要因素 1.发酵液性质对结晶晶型的影响 ① 谷氨酸含量对结晶晶型的影响 若发酵液中谷氨酸含量过低,低于4.5%时,不容易达到过饱和度,即使提取温度 很低,所形成晶核数量也不会太多。如果谷氨酸含量较高,在室温条件下已经容易形 成β-型结晶,导致分离困难,影响谷氨酸收率,且谷氨酸含水量较大、纯度较低。 ② 菌体对结晶晶型的影响 当带菌体进行等电点提取谷氨酸时,如果菌体数量多,发酵液黏度大,易使结晶 形成β-型结晶。 ③ 杂菌和噬菌体结晶晶型的影响 如果谷氨酸发酵感染杂菌和噬菌体,发酵液中胶体物质增多,泡沫多,残糖高, 发酵液黏度大,容易形成β-型结晶。 ④ 残糖对结晶晶型的影响 如果发酵液残糖过高,不仅会影响谷氨酸的溶解度,而且易产生β-型结晶。 ⑤ 发酵液杂质对结晶晶型的影响 发酵液的杂质,如消泡剂,糊精、焦糖、蛋白质、色素等杂质,如果过多,对提取 带来影响。 2. 温度对结晶晶型的影响 温度越低,析出α-型结晶纯度越高。当等电点调酸时,发酵液温度高于30℃, β-型 结晶增加;当温度低于30℃,β-型结晶减少。温度在20℃以下时主要是α-型结晶析出。
二、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 (一) 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的基本原理 谷氨酸是两性电解质,是一种酸性氨基酸,含有可交 换的 -NH4+和COOH—,与酸、碱两种树脂都能发生交换。 谷氨酸的等电点为pH 3.22,当pH>3.22时,羧基离解, 而带负电荷,它能被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当pH< 3.22时,谷氨酸在酸性介质中,呈阳离子状态,氨基离解, 带正电荷,它能被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 离子交换法从发酵液提取谷氨酸,是谷氨酸与发酵液 中其它同性离子性质不同,树脂对这些离子的吸附能力有 差别,采用不同的树脂将这些离子分别选择地吸附,然后 根据吸附能力差别,用洗脱剂分别先后洗脱。 目前各味精厂均采用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就是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谷氨 酸阳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以使发酵液中妨碍谷氨酸结晶的 残糖及糖的聚合物、蛋白质、色素等非离子性杂质得以分 离,后经洗脱达到浓缩提取谷氨酸的目的。

谷氨酸的生产工艺

谷氨酸的生产工艺
过量的NH4+会使生成的谷氨酸受谷氨酰胺合成 酶的作用转化为谷氨酰胺。
第20页,共69页
无机盐
磷酸盐在谷氨酸发酵中非常重要,它是谷氨酸发 酵过程中必需的,但浓度要适中。
浓度过高,抑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菌 体生长好,Glu产量低,代谢转向Val发酵; 浓度低,糖代谢受抑制,糖耗慢。
K+:多时——利于产酸,少时——利于长菌; Mn2+:草酰琥珀酸脱羧生成a-酮戊二酸是在 Mn2+存在下完成的(MnSO44H2O 2ppm); Fe3+:促进Glu产生; Cu2+:毒害作用。
环境因子
发酵产物转换
溶解氧
乳酸和琥珀酸 (通气不足)
谷氨酸
α-酮戊二酸
(适中) (通风过量,转速过快)
NH4+ pH值 磷酸
α-酮戊二酸 (缺乏)
谷氨酸 (适量)
谷氨酰胺 (过量)
谷氨酰胺,N-乙酰谷酰胺
谷氨酸
(pH值5~8,NH4+过多) (中性或微碱性)
缬氨酸
谷氨酸
(高浓度磷酸盐) (磷酸盐适中)
途径如下: Glucose 丙酮酸 + 丙酮酸
(焦磷酸硫胺素,TPP)
活性乙醛
α—乙酰乳酸
Val
Val(1)可以抑制葡萄糖 丙酮酸,使GA的生物合 成受到阻止
(2)消耗了丙酮酸,降低了糖酸转化率
(3)发酵液中的Val存在,严重的影响GA 的结晶、 提出。
谷氨酸产生菌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发酵转换
二 发酵机制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EMP途 径或HMP途经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 A,然后进入TCA,再通过乙醛酸循环、CO2固 定作用,生成a-酮戊二酸,a-酮戊二酸在谷氨酸 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

谷氨酸的等电点法提取

谷氨酸的等电点法提取

沉淀 罐底混合液 间歇离心分离 湿谷氨酸
母液
连续离心分离 母液 湿谷氨酸
母液
影响结晶的因素
温度与结晶的关系
α-型结晶 晶体类型
β-型结晶
α-型结晶的晶体是等电点提取的一种理想的 结晶。
表1
析出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析出温度对晶型的影响
含水率(%) 纯度(%) 13.80 15.03 18.32 30.80 38.00 37.20 95.0 94.8 93.5 92.3 90.8 90.7
一次等电点法提取生产工艺
发酵液
调酸 晶种
停止加酸后, 降温至4℃左 右,搅拌育晶 8~12h 28℃,+ H2SO4调节pH至4.5~5.0 23~25℃,pH4.4 ~4.8 +α- 型晶种0.1~0.3%,搅拌育晶2h 调节pH至3.2 ,10~13℃,耗时4~6h
起晶
停酸育晶
缓慢调酸 等电点育晶
生化111
第二组
谷氨酸是什么?
谷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在等 电点时,其正负电荷相等,总静电荷等 于零,形成偶极离子,在直流电场中不 向两极移动。此时,由于谷氨酸分子之 间的相互碰撞,并通过静电引力的作用, 会结合成较大的聚合体而沉淀析出。因 而在等电点时,谷氨酸的溶解度最小。
工业生产中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就 是根据这一特性,将发酵液pH调至3.2, 使谷氨酸处于过饱和状态而结晶析出。 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取谷 氨酸:①等电点法;②离子交换法;③ 金属盐法;④盐酸水解 - 等电点法;⑤ 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等。
将浓缩液和30%氢氧化钠溶 液同时流加到含有少量谷氨酸晶种、 pH3.2的溶液中,并始终保持 pH3.2左右,冷却到15℃以下,搅 拌20h,沉降分离得谷氨酸。二次 母液可直接制做有机肥料。

上海大学 生物工艺学第7章 谷氨酸发酵

上海大学 生物工艺学第7章  谷氨酸发酵


机理:两者在脂肪酸合成时对生物素有拮抗 作用,导致磷脂合成不足,形成不完整的 细胞膜。
关键:控制脂肪酸或表面活性剂的时间和浓 度,必须在药剂加入后,在这些药剂存在 下进行分裂,形成产酸型细胞。

添加青霉素

其他
机理:青霉素抑制谷氨酸生产菌细胞壁后 期的合成,细胞膜在失去保护,在渗透 压的作用下受损,向外泄露谷氨酸。

4、 GA产生菌体内的NADPH氧化能力欠缺 或丧失

(1)如上图所示,NADPH是α-KGA还原氨 基化生成GA必须物质,而且该还原氨基化 所需要的NADPH是与柠檬酸氧化脱羧相偶 联 的。 (2)由于NADPH的在氧化能力欠缺或丧失, 使得体内的NADPH有一定的积累,NADPH 对于抑制α-KGA的脱羧氧化有一定的意义。
二、谷氨酸发酵的生化过程
(1)是代谢控制发酵的典型代表 (2)是目前代谢控制发酵中,在理论与 实践上最成熟的……

整个过程可简单的分为2 个阶段: 第1阶段是菌体生长阶段; 第2阶段是产酸阶段,谷氨酸得以大量 积累。
三、合成谷氨酸的生化途径
葡萄糖 丙酮酸 草酰乙酸 柠檬酸
琥珀酸 异柠檬酸
味精
味精的使用是否安全?
自 1970 年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与 世界 卫生组织 (WHO)的联合食品专家委员会,就味精的 安全性加以慎重研讨,认为一般人味精摄取量可以 达到一天0.12公克/公斤体重。 此即表示体重50公斤的人,每天即使食用高达6 公克的味精,连续食用一辈子也不会影响到身体的 健康。 1987 年 , 联合国粮农组织 和 世界卫生组织 宣 布,取消对味精的食用限量, 作为一种增加食品风味的 调味料,味精不再需要评价其每日容许摄入量,消费者 可以放心食用味精。

谷氨酸中和技术

谷氨酸中和技术
谷氨酸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这是低 温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的依据。 ③ 杂质对谷氨酸溶解度的影响
发酵液中合有残糖、其它氨基酸、菌体及肢体物质等杂质,这些 杂质都会影响谷氨酸的溶解度。
(三)影响谷氨酸结晶的主要因素 1.发酵液性质对结晶晶型的影响 ① 谷氨酸含量对结晶晶型的影响
若发酵液中谷氨酸含量过低,低于4.5%时,不容易达到过饱和度,即使提取温度 很低,所形成晶核数量也不会太多。如果谷氨酸含量较高,在室温条件下已经容易形 成β-型结晶,导致分离困难,影响谷氨酸收率,且谷氨酸含水量较大、纯度较低。 ② 菌体对结晶晶型的影响
③ 上柱量的控制
上柱量是指一次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而达到交换处理的溶液量。上柱量的多少,是离子交换效果 好坏的综合指标,它反映树脂交换能力。如果上柱量大于树脂交换能力,谷氨酸就会漏吸造成损失; 如果上柱量小于树脂的交换能力,离子树脂柱的生产能力不饱和,而且洗脱时谷氨酸峰不集中。
在实际生产上,树脂的工作交换当量比树脂的全交换当量要小得多,上柱量是根据树脂的工作交换 当量和上注液中可交换离子(主要是谷氨酸和NH4+)的浓度来决定的。
育晶后继续缓慢加酸,并逐渐降低温度,一直将pH值调节至3.2,耗时4~6 h, 此时温度降低到10~13℃。 ④ 等电点搅拌育晶
当达到等电点,停止加酸,继续用冷水降低温度至4℃左右,搅拌育晶8~12 h。 ⑤ 沉淀与分离
如果使用人工卸料离心机分离,由于劳动强度较大,通常在分离之前要停止搅拌, 沉淀4 h,排出上清液,然后再用人工卸料离心机分离等电点罐底部沉淀下来的谷氨酸 固液混合物料。如果使用自动卸料离心机,在离心机生产能力足够的情况下,通常不 必经过沉淀即可直接泵送至自卸机分离。
② 上柱液pH值的控制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2淀粉生产的流程原料→清理→浸泡→粗碎→胚的分离→磨碎→分离纤维→分离蛋白质→清洗→离心分离→干燥→淀粉13在谷氨酸发酵中如何控制细胞膜渗透性。

①生物素亚适量②添加表面活性剂、高级饱和脂肪酸或青霉素③选育温度敏感突变株、油酸缺陷型或甘油缺陷型突变株15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思路(1).切断或减弱支路代谢(2)解除自身的反馈抑制(3).增加前体物的合成 (4).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 (5).强化能量代谢(6).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谷氨酸工程菌株16现有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有哪四个菌属。

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小杆菌属及节杆菌属中的细菌17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主要生化特点。

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1)细胞形态短杆形、棒形;(2)革兰氏阳性菌,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3)需氧型微生物;(4)生物素缺陷型;(5)脲酶强阳性;(6)不分解淀粉、纤维素、油脂、酪蛋白、明胶等;(7)发酵中菌体发生明显形态变化,同时细胞膜渗透性改变;(8)二氧化碳固定反应酶系强;(9)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欠缺或微弱,乙醛酸循环弱;(10)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11)柠檬酸合成酶、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12)具有向环境泄露谷氨酸的能力;(13)不分解利用谷氨酸,并能耐高谷氨酸,产谷氨酸8%以上;(14)还原性辅酶II进入呼吸链能力弱(15)利用醋酸不能利用石蜡22氨基酸生产菌菌种的来源有哪些。

(1)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

(2)由自然界采集样品,如土壤、水、动植物体等,从中进行分离筛选。

(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

27谷氨酸发酵培养基包括哪些主要营养成分。

碳源谷氨酸产生菌均不能利用淀粉,只能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

谷氨酸产量随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氮源无机氮源: (1)尿素(2) 液氨(3)氨水有机氮源:主要是蛋白质、胨、氨基酸等。

谷氨酸发酵的有机氮源常用玉米浆、麸皮水解液、豆饼水解液和糖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时,a一型谷氨酸即结晶析出。其化学反应方
程式为:
赫80。C
b’。心c—N仁H一2耳H一与H~c乏。0H+NaOHHOj c一仁一耳一与~c<oH“、
:90℃7
H HH
(D一氨基戊二酸)
O xcm碍C:芑}‰0。+NH3"OJ c =c—q~c之oNa + H如 刈

(戊烯二酸钠)
(水合氨分子)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大连轻工业学院主编
万方数据
β-型谷氨酸转化为α-型谷氨酸的方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张立德 河南省扶沟县味精厂,扶沟,461300
发酵科技通讯 FAJIAO KEJI TONGXUN 2004,33(2)
参考文献(1条) 1.生物化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贵成.张敏.徐心和.姜长洪 谷氨酸发酵过程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的设计[会议论文]-2006 2. 刘仰化.岳希金.马桂川 谷氨酸晶种浅识[期刊论文]-发酵科技通讯2008,37(4) 3. 胡学智.沈天益 回忆617短秆菌谷氨酸发酵的研究与生产[会议论文]-2005 4. 邱志成 再议提高谷氨酸发酵产酸率的途径[期刊论文]-发酵科技通讯2002,31(4) 5. 马桂川.蔡云苓.张恒忠.杨玉岭 谷氨酸结晶浅谈[期刊论文]-发酵科技通讯2007,36(3) 6. 王贵成.李凌.徐心和.姜长洪 谷氨酸发酵过程菌体浓度软测量的研究[会议论文]-2006 7. 詹志林.靳富华.刘新军.杨平子 谷氨酸转晶后的技术分析[期刊论文]-发酵科技通讯2009,38(1) 8. 冯容保 谷氨酸转晶浅述[期刊论文]-发酵科技通讯2007,36(4) 9. 廉立伟 淀粉生产工艺与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关联性研究[期刊论文]-发酵科技通讯2005,34(4) 10. 王晶.陈广平.唐刚.王营 影响谷氨酸结晶的几项因素及对策[期刊论文]-发酵科技通讯2004,33(4)
(戊烯二酸)H
一2。^}{脚乏。oH+哪4+2H202.o"C-C-C-C-C 乏0H十1、apu4十
((a。一乓氨基 数戊兰二酸酸))
(【 -F·转转弟第11页贝))
此可见,快速法的精度高于酸解法。
7 方法比照实验
为了检验快速法与酸解法之间有无系统误差, 对不同样品进行了比照实验,测定结果见表2。
1 转化原理氨基Biblioteka 是既含氨基(一NH:)又含羧基(一
C00H)的两性化合物,属于羧酸类有机化合物。从
其结构来看,由于氨基连接在羧酸分子中碳链上
碳原子的位置不同,可分为a、p、y等型的氨基
0、、
q q NHz

酸,它们的结构分别为HOJ、c一÷一c一车。一C乏oH、
吣等零善‰oH0/C--C--C。--C--C <0H和和 HH H
H三二c立:生#c乏。0H戊烯二酸为酸或碱 (戊烯二酸)H +NH3·H20
作用生成盐,受热分解后能够重新组合成a一氨 基戊二酸。
2 转化方法
2.1 酸式法 在生产实践中,为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常将
p一型谷氨酸与等电点提取后的母液按l:5之比 混合(此法既可提取等电母液中的残酸,又能节约 酸),搅拌均匀后加热至80℃,并用硫酸(较盐酸 经济)调pH值为0.5~1.0,浓度为10~15Be,降 温至25~28℃,再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 pH值接近等电点pH值3.0、3.1~3.2(上限),或 2.8(下限)。此时,a一型谷氨酸的溶解度接近最
本文链接:/Periodical_fxkjtx200402008.aspx
下,一分子|3一氨基戊二酸脱去一分子氨,即会形 成相应的不饱和羧酸(戊烯二酸,其结构为
HH三二0C-孕/ C=早C- 早,-c乏。0x-
C之0HH),J,

■鳃蛋曩 万方数据
Z芏r手0+H—oH些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Ho苫心, 兰N, c—H2 F一{一({一c乏oH+H—oH亏等
H HH
(p一氨基戊二酸)
(a)O心r燮LL予O+H黜墼 小值,即结晶析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O/‘c—F一≮一≮一c<oH~1”…1丽7 H HH (p一氨基戊二酸)
。心--}{C:}{p乏02HOI"C--C = ChC--C。 之0HH
(戊烯二酸)H +(NH4)2·S04
仙)2H≯c三一生}c?置+妣OH+CNH。,5。。
综上所述,用快速法测定淀粉含量比酸解法 好,本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上接第14页)
2.2 碱式法
将J3一型谷氨酸与水(不可用等电母液,因其 呈酸性,浪费氢氧化钠)按1:5之比混合后,搅拌
均匀,用40%的氢氧化钠调pH值6.8~7.0,加热
至80~90℃,待p一型谷氨酸完全溶解,降温至 25~28%,用硫酸(或盐酸)中和至等电点(2.8~
差 值
—0.72 —0.33
0.64 3.94 0.15 0.21 O.23 —0.42 1.62 1.04 O.81 0.23
相对偏 差(%)
0.49 0.23 O.44 2.72 O.10 O.15 O.16 0.24 0.96 0.59 O.44 0.44
对上表进行t检验:
。d:圣!!二塑:1.23
H吕:c掣-孕c—c乏。oH ,对于谷氨酸来说, HH H
在一定条件下,由p一型谷氨酸转化为a一型谷 氨酸,是由于_:3一型谷氨酸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因
为内因是物质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
用)。在谷氨酸的三种不同形态中唯有|3一型氨基 戊二酸(即13一型谷氨酸)氨基位于戊二酸分子中
碳链的p一碳原子上,且距羧基较远,羧基对其影 响较小,使其结构较不稳定。如若在加热的情况
n一1
。d:善:o.355
t计:、::一d。)/。d:1.75
f=13—1=11,P=95%时t表=2.20 所以t计<t嘉 通过t检验,可以看出两种方法之间没有显 著性差异,并不存在系统误差。同时快速法的准确 度,同样达到酸解法准确度的水平。
7 结果和讨论
7.1 快速法操作简便,所用时间短(只用 30rain),所需试剂较少,易于掌握。而酸解法所用 时问较长(大约601mn),操作复杂。 7.2 由表1知,快速法的标准偏差比酸解法低, 因而精密度、准确度和重现性比酸解法好。 7.3 快速法的干扰物质少,酸解法的干扰物质 较多,比如纤维素、半纤维素之类的物质对快速法 几乎无影响,而对酸解法影响却很大。
13一型谷氨酸转化为Q一型谷氨酸的方法
张立德 (河南省扶沟县味精厂扶沟461300)
在味精生产中,谷氨酸(指a一型谷氨酸)是 生产的主要原料。但在谷氨酸发酵中,由于设备 条件和操作技术水平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异常发酵液,该发酵液在等电点提取中,若不采取 措施和精心操作,往往会形成13一型谷氨酸(俗称 轻夫酸)结晶,不但不能直接利用,反而会使味精 生产工艺复杂化和影响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若能 及时地采取“酸法”和“碱法”将13一型谷氨酸转化 为a一型谷氨酸,是提高味精产品质量和降低成 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可靠途径。
(b)2H‘0H/o,O,xx}{:}{I早C?。0C--C = C--C--C ooN,N,HHp2us4。+。厶+、2NHH3,。.HH基:JO

(戊烯二酸钠)
(水合氨分子)
m2眇O xxC善簿c‰0+NaS04删20
H HH (a一氨基戊二酸)
生产实践证明,“酸式法”和“碱式法”可使 p一型谷氨酸的转化率达到70%~77%,a一型谷 氨酸的含量高达90%~95%。
表2 快速法和酸解法的测定结果对比
样品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ll 12
酸解法 (%)
73.80 72.00 73.12 74.32 73.20 72.02 74.01 87.90 85.02 89.20 92.05 26.12
快速 法(%)
74.52 72.33 72.48 70.38 73.05 71.8l 73.78 88.32 83.40 88.16 91.24 25.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