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病从瘀中来 也从瘀中祛—污秽之血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刘福水【摘要】@@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95%以上的患者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约不足5%的患者可以找到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除了本身血压增高相关症状外,长期高血压还可以影响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体会对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析如下.【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11(019)008【总页数】2页(P6-7)【作者】刘福水【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4【正文语种】中文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95%以上的患者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约不足5%的患者可以找到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除了本身血压增高相关症状外,长期高血压还可以影响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
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体会对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析如下。
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1.肝阳的生理概念及肝的生理特征。
肝阳在生理上指肝的功能活动,与肝阴相对而言。
肝有两个生理特征:①肝主升发。
在生理上指肝脏的功能畅达,就像春天的树木一样,蓬勃上升,充满生机。
清代费伯雄在《医方论◦逍遥散》中云:“五脏惟肝最刚,而又于令为春,于行为木,具发生长养之机。
”②肝体阴而用阳。
即指肝脏的实体是储藏血液的,血为物质属阴,而肝脏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往往偏于动的、热的、亢盛的、向上的,属阳。
肝主藏血,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营血以濡之,肺金清肃之令以平之,脾土生化气血以培之,才能遂其条达疏泄之性。
中医药学概论名词解释
中医药学概论名词解释1.中医理论体系: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2.辩证论治:将四诊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一定性质的证候,根据辩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3.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一切事物不仅内部存在阴阳的对立统一,其发生、发展、变化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
4.五行学说:是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5.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是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6.血: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7.津液: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
8.脏腑:位于人体颅腔、胸腔腹腔的器官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9.脏腑学说: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10.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11.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合称。
12.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3.病因: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14.外感病因:指由外而入,从肌表或口鼻侵入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
15.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通称。
16.疫疠:又称瘟疫、疫气、疠气、异气、疫毒等,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17.痰饮:痰和饮都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
只是二者同出一源,故常并称为痰饮。
18.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五志。
19.瘀血:是指血行障碍,血液凝聚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瘀滞内结之血,离经之血,污秽之血。
瘀血学说
瘀血学说瘀血学说是研究瘀血产生的病因病机及血瘀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的一门学说。
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活血化瘀”疗法运用于临床日趋广泛,并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引起了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的极大兴趣与关注。
一、瘀血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瘀”最早的记载见于《楚辞》;汉《说文解字》谓:“瘀,积血也。
”中医典籍中最早出现“瘀血”一词的是东汉张仲景之《金匱·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而与瘀血相关的论述则又可追溯到《内经》,随着后世历代医家的研究拓展,瘀血学说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具体治法都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充实,并在中医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对瘀血概念和本质的认识1.瘀血的概念在中医学文献中,可见“瘀血”、“瘀血证”;“血瘀”、“血瘀证”以及“瘀”、“瘀证”等提法。
而其中所反映的含义和概念相同与否,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问题。
在认为三者之间含义各具的观点中,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意见:一种为“因果”说,认为“血瘀”是指因瘀致病,为因;而“瘀血”系因病致瘀,为果。
另一种或姑且称之为“层次”说,如王瑞林[1]认为“瘀”的概念范围最广,“血瘀”次之,“瘀血”最小。
在证的方面,有因于血的血管内血瘀证及因于脉的血管外血瘀证之分;除此之外,陈可冀等[2]还认为,“瘀”的概念中,不仅包括血的“瘀”,尚涵盖了气的“瘀”,即所谓的“瘀血”或“血瘀”,“气瘀”或“气滞”。
至于“瘀血”和“血瘀”的区分,似乎并无本质的不同,但考虑到西医中亦有“瘀血”的概念,以及其与中医学中“瘀血”概念的差异,陈氏认为中医学在“瘀血”与“血瘀”两个提法中,统一采用“血瘀”较为妥当。
2.瘀血的本质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在脉中不断循行流动,“如水之流”,并保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即所谓“正常的度”。
在这一认知中,包含了“脉”与“血流”的内容,其中任何一方发生改变,均可导致血在脉中循行流动偏离正常的范围,即“血行失度”。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经验与体会-精品文档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1、法于自然,和于术数 孔子在《中庸》中云:“天命之谓道,率性之
为道,修道之为教……” 《内经》中的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
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灵之府 也,治病必求于本” 以内经概况,应为治病遵循的法则。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2、忠恕之道为医之本 孔子告诉曾子:“吾道一以贯
⑶“崔公让中西医结合外治糖尿病足溃疡经验 介绍”《中医学报》(2019年25卷3期)。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1、法于自然,和于术数 老子:“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道可道,非常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完成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研究报告; 完成了名老中医经验推广方案的总结; 完成名老中医养生保健、成才之路报告
一、“十一五”课题完成过程的回 顾
完成8个经验方总结报告,经验方分别为通脉 丸、祛痹痛风饮、血管炎经验方、通脉活血汤、 赤芍甘草汤、疮疡外洗方、祛痹通络方、斑秃 经验方
完成8份影音资料的上传,72张图片的上传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4、治瘀贯穿周围血管疾病的始末 周围血管疾病以“瘀”论治。 痛为血瘀;久病入络之血为之血瘀;污秽之血为之血
瘀;离经之血为之血瘀。 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始见“瘀血”病
名,并为之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和十余首活血化瘀方 剂。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血气者,喜温而恶寒, 寒者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又云:“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素问·三部九侯论篇》“必先去其血脉, 而后调之。”因此我在治疗此病的总则即遵循《素 问·调经论篇》的“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 络。”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125条
【每⽇⼀诵】伤寒论第125条第125条太阳病,⾝黄,脉沉结,少腹硬。
⼩便不利者,为⽆⾎也。
⼩便⾃利,其⼈如狂者,⾎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我理解。
毕竟,尽信书则不如⽆书!⽂末有留⾔,⼤家可以发表⾃⼰的注解,⼀起提⾼!⾦·成⽆⼰《注解伤寒论》⾝黄脉沉结,少腹硬,⼩便不利者,胃热发黄也,可与茵陈汤。
⾝黄,脉沉结,少腹硬,⼩便⾃利,其⼈如狂者,⾮胃中瘀热,为热结下焦⽽为蓄⾎也,与抵当汤以下蓄⾎。
清·吴谦《医宗⾦鉴》此承上条详其脉证,互发其义也。
太阳病,⽆论中风、伤寒,但⾝黄脉⼤,腹满⼩便不利兼头汗出者,乃湿热之黄,⾮瘀⾎也。
今⾝黄,脉沉结,少腹,⼩便⾃利,其⼈如狂者,则是⾎证,⾮湿热也,故宜抵当汤以攻其⾎。
⽅有执⽈:谛,审也。
⾔如此为⾎证审实,⽆复可疑,必须抵当汤,勉⼈勿⼆之意。
程知⽈:⾝黄,脉沉结,少腹,三者皆下焦蓄⾎之证。
然尚与胃热发黄证相近,故当以⼩便辨之。
其少腹满⽽⼩便不利者,则为⽆形之⽓病,属茵陈证也;其少腹⽽⼩便⾃利者,则为有形之⾎证,属抵当⽆可疑矣。
汪琥⽈:按本⽂云:⼩便不利者之下,仲景不⾔治法。
成注云:可与茵陈汤。
『补亡论』云:与五苓散。
后条辨云:属茵陈五苓散。
此三⽅可选⽽⽤之。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太阳病发黄与狂,有⽓⾎之分。
⼩便不利⽽发黄者,病在⽓分,⿇黄连翘⾚⼩⾖汤症也。
若⼩便⾃利⽽发狂者,病在⾎分,抵当汤症也。
湿热留于⽪肤⽽发黄,卫⽓不⾏之故也。
燥⾎结于膀胱⽽发黄,营⽓不敷之故也。
沉为在⾥,凡下后热⼊之症,如结胸、发黄、蓄⾎,其脉必沉。
或紧、或微、或结,在乎受病之轻重,⽽不可以因症分也。
⽔结、⾎结,俱是膀胱病,故皆少腹硬满。
⼩便不利是⽔结,⼩便⾃利是⾎结。
如字,助语辞。
若以如字实讲,与蓄⾎发狂分轻重,则谬矣。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黄,脉沉结,少腹硬,是皆⾎瘀之脉证。
中医与西医的争辩
一直潜水。
看了某些评论忍不住说几句。
说中医多么好,多么神奇的某些同志,请你们拿出证据。
请问中医所谓的火,气是从何得知的?能拿出证据吗?谁看见所谓的火,气之类的东西了?别把中医上升到哲学高度,治病就是治病,与哲学有何关系?中医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很神奇,很玄妙。
中医其实很晦涩。
你可以说,舌上厚腻就是“湿”,但湿究竟在身体内以什么为代表?没人明白。
你说,“湿”是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等等等...... 你说的出来么?不同的症状,可以是同一个病,同一症状,可能有不同原因,中医,肯定有一套理论,但,,这套理论只是为获得病人的信任感本身却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首先非常感谢您的关注,不管我们是不是意见统一,这不要紧,最主要的是通过和谐的讨论,互相了解,此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吧?您提出的疑问,对中医的看法,相信,代表了绝大多数对中医不了解的朋友的看法,您提出的疑问非常注重,所以,趁着今早吃早饭的功夫,我回复您一下,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当然,我不能强求您对中医产生兴趣,至少,我觉得看过之后,您对中医一定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您所说的中医没有证据,我完全理解,因为您用西方的询证医学的西方哲学方式,来思考中医了,打个比方,您在VIST A操作系统下,安装一款VIS TA不兼容的软件,而您说是软件程序错了,系统没有问题,又好比,用西方写实主义油画(很逼真的那种)的眼睛,欣赏中国的大写意山水画,您认为画的不像,中国人物画没有按照透视法则,古代画家没有谁画过素描,水粉,也没有谁学过透视,您认为这种比例不对,不符合科学的解剖学结构,也没有画影子,不符合实际观察,这就是错误的,这不是艺术了。
中国和东方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境界美”和“精神美”,认为只是追求外形的准确不是真正高层次的艺术。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第一、二章结论与阴阳五行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2、证3、辨证治疗4、同病异治5、异病同治6、阴阳7、阴平阳秘8、阴血9、阳气10、阳胜则热11、阳胜则阴病12、阴胜则寒13、阴胜则阳病14、阳虚则寒15、阴虚则热16、重阴必阳17、重阳必阴18、阴损及阳19、阳损及阴20、热者寒之21、寒者热之22、阳病治阴23、阴病治阳24、五行25、五气26、五色27、五志28、五味29、五季30、五官31、五体32、五液33、相生34、相克35、相乘36、相侮37、制化38、母病及子39、子病犯母40、子盗母气41、虚则补其母42、实则泻其子43、滋水涵木44、益火补土45、培土生金46、金水相生47、抑木扶土48、培土制水49、佐金平木50、泻南补北问答题(一)简答题(只答要点,不必展开。
以下同)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2、什么是中医学的辨证论治?3、简述阴阳五行学说的中心思想。
4、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地也;阳在外,阴之使也”?6、怎样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7、既然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为什么又说心肺属阳?8、简述五行的特性。
9、什么叫五行的生克乘侮,其顺序如何?10、五行学说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如何?(二)轮述题(除答出要点外,还要求展开论述。
以下同)1、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3、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4、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
第三章藏象名词解释1、藏象2、藏象学说3、脏腑4、五脏5、六腑6、奇恒之府7、神8、血府9、汗血同源10、津血同源11、1肺朝百脉12、肺主治节13、肺主行水14、通调水道15、肺为水之上源16、气门7、肺为娇脏18、肺主宣发和肃降19、脾主运化20、脾胃为后天之本21、肾为先天之本22、先天之精23、后天之精24、天癸25、元阴26、元阳27、肾者,胃之关也28、髓海29、七冲门30、中精之府31、水谷之海32、三焦气化33、心肾相交34、心肾不交35、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36、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37、精血同源38、水气凌心。
罗铨教授对瘀血证的独特见解
罗铨教授对瘀血证的独特见解作者:罗珺钰刘芳罗铨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02期摘要:目的对罗铨教授在瘀血证诊断方面独特见解进行总结。
方法导师通过温习经典著作,结合临床经验,形成对瘀血证诊断的独特见解。
扩大了瘀血证诊断范围,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结论罗铨教授勤于思考,灵活变通,从而能够创新治疗疑难杂症。
体现导师活学中医经典理论、先继承再创新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罗铨;瘀血证;独特见解中图分类号:R228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2-0005-02罗铨主任医师是云南省名中医,主张“扶正祛邪,调理气血”,注重中医经典古籍的研读。
导师治学严谨,博极医源,在50余年的临床、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对于中医经典概念的独特认识。
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总结导师关于“瘀血证”概念和诊断的几点思考,以飨同道。
1 罗老关于“瘀血证”概念的思考许慎《说文解字》:“瘀,积血也”,可见瘀血是指血液停积不能正常运行,故又称“蓄血”;由于瘀血失去了正常血液功能,因此又称“恶血”、“败血”、“干血”“衃血”等名称。
可见瘀血是指运行障碍及功能失常的血液。
从《内经》到《伤寒论》、《金匮要略》,再到唐容川《血证论》,王清任《医林改错》,以至到现代中医临床,对瘀血有一个逐渐深入认识过程。
一般认为下列几种情况都是瘀血。
1.1 “离经之血” “离经之血”为瘀血:唐容川《血证论》:“世谓血块为瘀。
清血非瘀;黑血为瘀,鮮血非瘀,此论不确。
蓄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即是说“一切离开了正常脉管的血都是瘀血”,不仅指体外的出血,如跌打损伤所致的淤血,也包括体内的出血。
1.2 “内结之血” “内结之血”为瘀血:《辞海》:“瘀血是指体内血液瘀滞”。
即血液由于动力学或流变学的改变,导致血运不畅,这种血虽没有离经,但也可以认为是“瘀血”。
其中,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瘀血的机制主要为心衰,即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动脉缺血,则静脉回流受阻,产生瘀血。
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特色和优势在妇科疾病中,虽然只有四字。
即经带胎产。
但这四个字字字如金,字字沉重,字字治起来艰难。
一个简单的经字,也就是月经病,即包含丰富内容,如月经先期,后期,不定期,痛经,崩露,月经期各种不适综合症,闭经等。
今晚我们主要从大的方面来谈一下月经病在中医诊疗中的特色和优势,如果大家喜欢这个话题,以后我们可以列为系列,逐一讲解。
即然讲月经病,我们就得首先明白月经产生的机制,同时大家一定要明白月经是受体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影响而产生变化的,如感冒,着凉,饮食结构改变,居住环境改变,还有心情情绪的波动等,无时不影响着其变化。
这样大家从这两张幻灯片中了解月经的常识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何为月经病呢?关于月经的基本生理常识,大家知道不?初潮,经期,周期,绝经等。
一般初潮为十三四岁,有的较晚到十六岁左右了,有的较早可能在十二三岁;基本上28天为一个周期; 绝经一般在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妇女进入老年期的象征。
我们再列出来详细看一下。
关于经期的基本常识。
我们在了解病理之前也应该先了解生理,这样对比更有利于学习。
(图片4正常月经)我们在了解了这些常识之后,我们再进一步看所谓的月经病,也就是这些正常指数出现变化时,也就可以称之为月经病的。
对了,我们还应再了解一下所谓的周期中的几个时期: 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图片5月经的周期规律)。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月经周期异常,一般最常见者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和月经先后不定期(图片6月经周期异常)。
我们看完了这些基本的常识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中医诊疗月经病的几个特色。
妇女的生理特点,“女子以血为主”。
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易耗损机体阴血,妇人之身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而气血之间又有“载运”和“统帅”的关系,因而月经的病变,虽有寒、热、虚、实等的不同,治之当有温、清、补、泻之分,但其终归的目的,仍在调理气血,使之平和。
所以我们在调理月经病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气血的调理。
什么是血瘀证
什么是血瘀证?活血化瘀治疗优势何在?为解答读者的疑问,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科主任史载祥教授。
血瘀证串起数十种疾病史载祥是我国从事活血化瘀研究较早的学者之一,他与陈可冀院士共同主编了100多万字的《实用血瘀证》一书。
他介绍说:“血瘀证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诸多疾病,而形成血瘀后又可以引发多种更严重的病变。
”血瘀证由何而起?从中医理论来说,血瘀证的始发原因可因寒、因热、因气、因血。
以寒来说,《内经》记载,“血得温而行,逢寒则凝”,这种寒可是六淫之“外寒”,也可是阳虚之“内寒”,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等即属于“内寒”所致;以热来说,“热之为过,血为之凝滞”;以气来说,“气为血帅”,“血离其气,则血瘀积而不流”,但造成血瘀的气又可分为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以血来说,则又有血虚血瘀、出血血瘀、污秽性血瘀之分。
“用现代语言来总结,由于血瘀证是由很多不同的原因引起,所以它所造成的病种包括了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血液、结缔组织、内分泌、肿瘤、外科、皮肤、骨伤、妇产、儿科、眼科、五官科等多个系统。
”中医学将血瘀证的机制概括为“瘀滞内结”、“血液离经”和“ 血液污秽”3个方面。
“瘀滞内结”是指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迟缓、阻滞、凝聚,“内结之血为血瘀”。
从西医研究来看,可表现为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和动脉管腔狭窄。
那么,有这些表现的病就包括了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病、急性脑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深部静脉栓塞、老年血管性痴呆等。
“血液离经”也被认为是瘀血。
归纳有以下几类:出血后的离经之血,像各种空腔脏器出血,如胃、肠、胆囊、子宫等不能及时排出的积血以及胸腔、心包腔、腹腔和脑、蛛网膜腔、硬脑膜腔等脏器出血的积血,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其他脏器的血管畸形以及各种新生物的血供,如移植脏器或血管搭桥等亦属此类,此外还有子宫外孕、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等。
中医的(瘀)
中医的(瘀)展开全文中医认为瘀,积血之病也”。
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继发病因之一。
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以及血运不畅而阻滞于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瘀,有瘀积、瘀滞的意思。
中医认为“瘀”就是瘀血,我们在这里把瘀的范围扩大化了,只要瘀堵在体内的物质,我们都称之为瘀。
而所有无论是痰湿、湿热,或者是浊气,瘀堵的最后结果一定是产生瘀血。
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衃血、蓄血等。
《说文解字》说:“瘀,积血也。
”瘀血,即体内血液停滞凝聚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之一。
它既指脉管中凝聚不行之血,又包括体内存积的离经之血。
唐容川《血证论》说:“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瘀血和血瘀的涵义不同。
瘀血是能导致新的病变的病理产物,为病因学概念;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为病机学概念。
所以侧重于讨论病理产物和病因时称为“瘀血”,侧重于讨论病机时称为“血瘀”。
瘀血是脉道不畅、血质污浊、血流缓涩以及血液瘀积等概念的总称。
各种致病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而瘀血停滞于体内又可引起各种不同病证,作为继发性致病因素。
为肝胆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由于瘀血具有污秽、滞涩不畅、停蓄瘀积等病理特征,故其为病常表现为易阻气机、瘀塞脉道、蓄积成块、内攻心神等特点。
气机不畅本为血液发生瘀滞的主要原因,而瘀血一旦形成亦可导致气机郁滞,故临床上每可见气滞血瘀或血瘀气滞之证。
若血瘀气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其疼痛性质多为锥刺样、针扎样、刀割样或绞痛样,如肝病中所表现的肝区刺痛、胆绞痛、血色病的腹部剧痛等。
若瘀血阻滞气机,阳气郁遏不得伸,日久则化而为热,临床除见瘀象外,可并见午后低热、手足心热等,如肝癌所见之低热则主要因瘀血而致。
瘀血瘀阻脉道的致病特点,一方面表现为脉道受阻,血不循经而致出血之症,如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之消化道出血;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血液于脉管中,不能以正常迅速运行而瘀滞,如肝硬变之肝掌、痴蛛痣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
《女性体质》+重视妇人以血为本的原则
【用法】每周吃2次,血热的症状就会缓解。
1、避免熬夜奋战一夜后难免口干舌燥火气上升,要使血“凉快”就得尽量避免熬夜。
2、爱上瑜伽温和舒缓的运动更适合血热的人,有利于调节体内血液循环,抚平情绪波动,瑜伽就是首选。
小提示:
⑴过度劳累、熬夜、性事过度,难免耗伤阴液,阴虚不能制约阳气,就会出现阳热。
3、面色晦暗无光
4、常有黑眼圈
5、小腿处还常常出现“青筋暴露”
6、到医院进行检查,除了血黏度略有增高外没有任何问题。
● 找原因
导致血瘀的因素有:
1、着凉,为了美冬天也坚持穿短裙子;
2、脾气大
3、压力大
重脾肾以充血源
《内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此乃水谷精微化生营血之义。《灵枢·痈疽》篇也云:“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均明示脾胃为后天之本,血之化生之源,其主运化,生血并统血。故脾胃健旺,则血循以常道,血旺而经调。且阳明胃乃水谷之海,属多气多血之腑。阳明经与冲脉会于气街,而有冲脉隶于阳明之说。胃中水谷盛,则冲脉之血盛。冲为血海,为妇人血之要冲,通盛则月事以时下,经、孕、产、乳正常。故薛立斋曰:“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补脾和胃,血自生也。”
希望朋友们对照以下四种症状,调整好自己的体质。女人,一定要爱护自己,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家人。
女性血异常划分四种类型:
1、血虚
2、血瘀
3、血热
4、血寒
解决之道在于对症调血,因人而异。
血虚——经常犯懒不是我的错
血虚是妇科常见病因,血虚者,血的营养与滋润功能不足。导致血虚的成因:一者耗血太多,如月经过多,崩漏,或孕期、产时、产后出血;二者生化不足,脾胃虚弱,血之源泉匮乏;三者肾精不足,精亏则血少。然妇人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血虚则冲任血海不足。可见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经闭、痛经、妊娠腹痛、胎动不安、滑胎、不孕、产后缺乳、产后身痛等,诸多妇科病。
话说血瘀证
专家谈保健话说血瘀证文/中日医院保健部四部主任医师黄柳华图片提供/壹图丨t医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正如《灵枢•本脏篇》所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在生理上气与血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所以又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在病理上,如果"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当 '‘血”发生了病理变化,主要可表现为血虚.血瘀和血热。
血瘀分为哪些类型血瘀是指血流不畅或局部有瘀血停滞.而有内结之血、污移之血及离经之血之分。
内结之血指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老年血管性痴呆、闭塞性动脉硬化等.还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等引起的疾病。
•i*)搜之血分为外源性污秽之血和内源性污秽之血。
外源性污秽之血包括各种细菌、病毒、螺旋体等致病性微生物;各种无机或有机化学物质(如一氧化碳);各种大手术或大气压改变(如高山病)等造成的物理创伤。
内源性污秽之血包括一些代谢性疾病,如商脂血症.局黏血症.糖尿病.以及尿素、肌酐.尿酸、血氨等代谢产物增多。
商经之血指血液不循常道而妄行脉外,如胃、肠、胆囊等空腔脏器出血:坠落.外伤及外科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器官的血管畸形、移植器官及血管搭桥等.均存在血失常度之离经之血。
还有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等.是妇科常见的离经之血疾患。
第三种药物可以增加白三烯调节剂.对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一定效果。
4.条喊第四种药物可以加用茶碱类药物.一般使用茶碱缓释片。
5.抗IM碱能药物研究显示,加用抗胆碱能药物可使重度哮喘患者减少哮喘的急性加重.改善肺功能。
6. 11服搪皮质激系以上药物叠加使用如果哮喘仍控制不好.这些患者可能就需要口服激素治疗了。
口服激素的使用原则是选择最小维持剂量.也就是能让患者的哮喘达到控制水平.又不产生全身的或明显的副作用的剂量。
血脂异常的“痰瘀虚”中医病机内涵和临床应用
·综述·作者简介:陆炳旭,硕士研究生,Email:20170931683@bucm.edu.cn通信作者:王阶,主任医师,Email:wangjie0103@126.com血脂异常的“痰瘀虚”中医病机内涵和临床应用陆炳旭1,王阶2,陈光1,何浩强1(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摘要] 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阐述“痰瘀虚”三种证候要素在血脂异常治疗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提出以下观点:“痰、瘀、虚”为血脂异常的主要证候要素,痰证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病程的始终,瘀证继发于痰证从而痰瘀互结,脾肾亏虚为虚证内涵。
另外,血脂异常在生理功能、发病机制方面均与痰湿有关,现代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客观化地呈现了中医论治血脂异常的本虚标实内涵。
标实应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本虚则分为两类:气虚阳虚治以参苓白术散、麻黄附子细辛汤,阴虚血虚治以养阴清肺丸和一贯煎。
以“痰瘀虚”理论指导血脂异常调护,当以淡泊节欲、顾护脾胃、惜养肾精为要。
[关键词] 血脂异常;证候;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疗法;综述DOI:10.3969/J.issn.1672 6790.2021.01.035IntensionofTCMpathogenesisofdyslipidemiaandclinicalapplication LuBingxu ,WangJie,ChenGuang,HeHaoqiang( GraduateStudentsDepartment,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Correspondingauthor:WangJie,Email:wangjie0103@126.com[Abstract] Inordertoillustratetheapplicationprinciplesandmethodsofthetheoryof“Tan Yu Xu”indyslipi demiatreatment,followingopinionsarepresentedthroughanalyzingancientliteraturesandsummarizingclinicalexperi ence.“Tan”,“Yu”,and“Xu”aremainSyndromeelementsamongdyslipidemiapatients.“Tan”existsduringthewholeprocessofatherosclerosis,whichisfollowedby“Yu”,thenturbidphlegmandbloodstasisforms.Theessenceofdefi ciencysyndromeisdeficiencyofspleenandkidney.Additionally,dyslipidemiaisrelatedwith“Tan”intheaspectsofphysiologicalfunctionandpathogenesis.Contemporaryresearchesofbiomarkersobjectivelypresenttheintensionofdys lipidemiainTCMtheory,whichisdeficiencyinoriginandexcessinsuperficiality.Itisnecessarytodrydampnesstoe liminatephlegmandtopromotebloodcirculationtodispelbloodstasiswhenthereisexcessinsuperficiality.Deficiencyinoriginisdividedintotwoaspects.TheformerisdeficiencyofQiandYang,whichcanbetreatedwithShenlingbaishupowderandMahuang fuzi xixindecoction.ThelatterisdeficiencyofbloodandYin,whichcanbetreatedwithYangyin qingfeidecoctionandYiguanjiandecoction.Toguidethedyslipidemiatreatmentwiththetheoryof“Tan Yu Xu”,itisnecessarytopurifyone′sheart,takecareofspleenandstomach,andcherishnourishingkidneyessence.[Keywords] Dyslipidemias;Symptomcomplex;Atherosclerosis;TCMTherapy;Review 血脂异常是指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DL)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主要是TC和TG。
中医如何通过祛瘀化淤的方法调理内分泌失调
中医如何通过祛瘀化淤的方法调理内分泌失调关键信息:1、祛瘀化淤的中医理论基础2、内分泌失调的症状与诊断3、适合祛瘀化淤的中药药材4、祛瘀化淤的中医疗法5、调理过程中的饮食注意事项6、调理的疗程与预期效果7、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11 祛瘀化淤的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认为,气血瘀滞是导致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体内,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
瘀阻脉络,使得气血不能滋养机体,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
祛瘀化淤的目的在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恢复脏腑的平衡。
111 气血瘀滞的成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外感邪气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气血瘀滞。
例如,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饮食过于油腻、辛辣,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阻滞气血。
112 气血瘀滞与内分泌失调的关系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调节来维持身体的生理平衡。
当气血瘀滞时,脏腑功能失调,激素的分泌和代谢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内分泌失调。
常见的如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男性的性功能障碍等,都可能与气血瘀滞和内分泌失调有关。
12 内分泌失调的症状与诊断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月经紊乱、面部痤疮、情绪波动、失眠多梦、肥胖、脱发等。
中医诊断内分泌失调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询问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气血瘀滞以及内分泌失调的情况。
121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晦暗、有无瘀斑,舌苔是否厚腻、舌质是否紫暗等。
122 闻诊听患者的呼吸、声音,了解其气息是否正常。
123 问诊询问患者的月经情况、睡眠质量、情绪状态、饮食偏好等。
触摸患者的脉象,判断是否有弦涩、沉涩等脉象,以确定是否存在气血瘀滞。
21 适合祛瘀化淤的中药药材常用的祛瘀化淤中药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益母草等。
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等功效。
211 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心烦失眠等症状。
血瘀证浅谈
血瘀证浅谈血瘀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瘀积凝滞,或离经之血停积体内所致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也就是说,凡由于气机逆乱,脏腑经络功能失调,食滞痰阻,六淫外侵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用活血化瘀法能取得疗效的临床多种错综复杂的病象。
当是从规范的角度来讲,瘀证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1 血液运行不畅:血液停积凝聚于局部脏腑经络,或瘀血造成局部脏腑组织灌注不良。
前者如:心力衰竭引起的肺肝淤血,肝硬化引起的脾脏肿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过度以及下肢静脉曲张等。
后者如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1.2 离经之血:即包括排除体外的出血症,也包括未排除体外的出血症,前者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诸症。
《血证论·瘀血》:“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
……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后者如:出血性中风,流行性出血热,皮下淤血,跌打损伤等。
1.3 污秽之血:是指血液成分异常或受严重感染之后所致。
如高血脂患者血液混浊如牛乳状,败血症患者血液呈紫黑色。
主要原因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使血液处于浓粘凝聚状态。
1.4 久病入络为瘀血:如通过肿瘤、肝病、肺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长期消耗性疾病的观察,常可见到紫黯舌,肝脾肿大,紫绀,面颊毛细血管扩张等血瘀体征。
而试验室检查表明亦多存在有:脏器血流量下降,血球压积及全血比粘度增加,以及微血管的扭曲、畸形、管腔狭窄,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等改变。
2.血瘀证的病因病机2.1 气机失调: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失于疏泄;或五志过激,气血失和,导致气失统帅,或推动无力,疏通不及,血行迟缓;或气失统摄,血不循经或气血逆乱,上扰清窍,使人昏仆,均可出现血流迟滞或离经出血等症。
2.2 脏腑病变:主要与心、肺、脾有关。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不停的周流全身;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并能统摄血液循经运行不致外溢;肝为藏血之脏,根据机体所需,调节血量。
故当脏器发生病变,便可使血液的生化、运行、调节失常,出现瘀证。
《黄帝内经》对血瘀病因和治法的论述
《黄帝内经》对血瘀病因和治法的论述血瘀是指中医辨证中的一种证型。
血瘀即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
血瘀证可见于很多种疾病。
一般而论,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内经》书中虽没有血瘀名词,但已出现凝血、血苑、恶血、留血等记载,《内经》所论之瘀血涵盖了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血行缓慢及血不循经两个方面,并作为致病因素而导致多种临床常见病症.在治疗上,《内经》不仅提出了治疗总则及辨证治疗原则,还提出了药物、温灸、按摩、刺络放血等多种治疗方法,为后世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则治法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现将其对瘀血的病因及治法归纳如下:病因1外感致瘀:《素问·调经论》“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灵枢·痈疽》“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说明外感寒邪,人体阳气受损。
失去温煦推动之力,血流不畅,停而为瘀,2外伤致瘀《灵枢·贼风》: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
则血气凝结。
《素问·刺腰痛》: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
3情志失调情志失调致脏腑功能、阴阳气血失于调达,导致气血逆乱、气滞血瘀,《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大怒伤肝,肝不藏血,血溢于脉外,停积不去则为瘀。
过度忧虑,则肝郁脾虚,初病在经,久病入络,肝风入络,气滞血瘀。
4出血致血瘀《灵枢·百病始生》“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素问调经论》“孙络外溢,则有留血”。
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既离经,已于机体无益而反有害。
后世《血证论》说:“世谓血块为瘀,清血非瘀;黑色为瘀,鲜血非瘀;此论不确。
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即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5饮食不当致血瘀《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素问五脏生成论》“是故多食咸,脉凝泣而变色”,暴饮暴食、恣食肥甘厚味,而损伤血脉,影响血行,6久病致瘀《素问痹论》”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而不通”治法:《内经》中有关瘀血治疗大法的内容概括为:①攻下逐瘀法,用于治疗瘀血邪热在内,且病情较重之证;②温经化瘀法,《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中医药学】活血化瘀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3.抗凝与促纤溶作用:合成大蒜素
(三)水蛭
4.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可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 鼠的全血和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缩短红细胞电泳 时间,减轻由激光直接照射对脑微血管所致的出血面 积,加速病灶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使血流畅通, 毛细血管开放增多。
5.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能抑制实验性动脉内增生, 对抗氯化钡及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缩小家兔 实验性心肌梗死范围。
一、抑制血小板功能
7.降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释放
8.抑制血小板磷酸肌醇系统 9.升高血小板环核苷酸(CAMP) 10.钙拮抗 11.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释放
二、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抑制血管平滑肌(VSMC)表型转换
VSMC(分化型) D VSMC(去分化型)----增殖、迁移 抑制VSMC、内膜增生
可减少静脉壁白细胞粘附、抑制红细胞聚集。
(二)大黄
大黄多糖体外可使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 特异性血栓形成时间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时间延长 血小板数减少,血小板粘附力降低 大黄可抑制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
透压,使组织内水分向血管内转移,解除微循环障碍。 番泻甙和大黄多糖可使大鼠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血小板的形态及功能(聚集及释放)改变 血小板活化:可溶性a-颗粒膜蛋白(GMP-140)释 放
凝血活性增强、抗凝血活性降低、纤溶活性降低 动脉粥样硬化:管壁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过度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瘀:病从瘀中来也从瘀中祛—污秽之血
内结之血史老总结历代医家经典、阐发了血瘀证的三种形成途径,其中一种是内结之血为瘀血。
1血瘀证瘀滞内结是指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迟缓、阻滞、凝聚,是中医对血瘀的最基本认识。
属于内结之血为瘀血的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史老曾经救治过一个冠心病的患者,这个患者装了8个支架但是仍然反反复复不见好。
史老告诉我们,支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意义非常大,但是也只是权宜之计。
因为支架只能放在比较大的血管中,对于一些细小的血管堵塞是没办法装支架的,而供应心脏血液的90%全来自于小血管和微小血管。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血瘀的现象,请大家对照以下症状,有两条或者以上就要提高警惕。
【血瘀证常见症状】1.舌质紫黯或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2.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3.肌肤甲错或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4.固定性疼痛或刺痛、绞痛5.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6.月经紊乱、痛经、色黑有块7.肢体麻木或偏瘫8.精神、神志异常9.腹腔脏器肿大或包块冠心病的病人放了支架并不能一劳永逸,虽然冠心病大血管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很多微循环还存在着堵塞,从心肌层面上来看可能并没有改善供血。
所以史老根据古代医家关于瘀血的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提出了瘀血阻络的观点,并形
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瘀血形成的三个途径内结之血、污秽之血、离经之血2气虚血瘀史老告诉我们冠心病的病机,大多数都是气虚血瘀。
气虚以后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液容易缓慢停滞甚至凝结。
也就是中医当中的“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
大气下陷↓无力擎血↓循环受阻↓血瘀气虚血瘀证的主要的表现在血瘀的症状基础上,还有气短,乏力,易汗出,心胸隐痛,动则加重。
临床上,史老会给气虚血瘀的冠心病患者用一个名方。
【升陷祛瘀汤】生黄芪升麻柴胡知母桔梗山萸肉党参益母草三棱莪术提示:气虚血瘀患者在服用这个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对方子做出调整。
专家表示,内结之血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与中医的“气”也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气有升有降,升降是人体的基本活动的规律。
在解决瘀血的时候,也要从整体上重视协调全身的气血关系以及其他的夹杂因素。
芪花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只是想进行调理,史老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芪花饮。
【用料】生黄芪9克,三七花9克【用法】泡水喝,这对于调理气虚血瘀很有帮助。
【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此茶。
3寒凝血瘀心绞痛、冠心病也有很多人的情况属于寒凝血瘀。
在血瘀的症状基础上,出现猝然胸痛、遇寒加重、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等情况,说明我们体内很有可能有寒凝血瘀的现象。
泡脚方▼对于夹杂着寒的血瘀,史老告诉我们要采取温阳活血的办
法,李老师带来了一个温阳活血的泡脚方。
【用料】附子10克、桂枝20克、红花30克、川芎30克、赤芍30克、生艾叶20克【做法】每副适量水煎煮至600毫升,足浴用,泡脚的温度不宜太高,一般40度为宜,泡脚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是控制在15分钟到半个小时为宜,每周三次。
【提示】不能直接用热水冲泡药材来泡脚,药材的有效成分需要煎煮才能出来。
【禁忌】血压偏低或者是有脑血管疾病或者刚吃完饭的半小时之内,都不适合泡脚。
因为泡脚的时候,血液循环都在下面,容易引起脑缺血的表现。
如果皮肤有破溃也不适合这个方法,容易引起感染。
污秽之血史老发展了血瘀证的行程途径,其中就有污秽之血为瘀血。
《素问·刺腰痛篇》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已提出“恶血”,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杂病·蓄血篇》中认为:“百病由污血者多”,确切提出污秽之血为瘀血的观点。
因其性质是败血、毒血、恶血,故概括为“污秽之血”。
专家表示,污秽之血有三种来源,分别为外源性污秽之血、内源性污秽之血和复合性污秽之血。
■外源性因素:感染、各种理化因素■内源性因素:脏器衰竭、肝硬化、尿毒症、高血脂症、糖尿病■复合性因素: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证型改变糖尿病是由属于内源性的污秽之血所导致的。
糖尿病因其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三多一少”的临床特点,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
传统的中医学理论认为,本病多因七
情、饮食、劳倦等因素导致,基本病理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与燥热互为因果。
临床上多从上、中、下三消来论治,滋阴清热是其基本治疗大法。
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幅增加,而其中2型糖尿病占绝大部分。
同时随着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临床表现“三多”症状往往不突出。
因此,糖尿病的基本证型已经发生了变化,阴虚燥热已不能反映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史老认为现在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瘀交阻。
污秽之血中的糖尿病专家表示,对于污秽之血中的糖尿病如果能够及时治疗,可以延缓或阻断病情的发展。
如果血糖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相当于体内的脏器泡在“糖水”当中,血液的成分发生了改变,形成污秽之血,即瘀血,会引发各种更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瘀血阻络在心脉上,就会造成心脉瘀阻,引发冠心病、胸痹心痛;如果瘀血阻在脑窍上,可能会出现中风偏瘫;瘀血阻在肾络上,可能会出现糖尿病肾病;瘀血若阻在眼部的脉络上,可能会造成白内障。
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基于此,史老确立了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为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基本大法,并自拟了愈消方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
史载详治疗糖尿病经验方愈消方生黄芪山萸肉天花粉苍术僵蚕
三棱莪术鸡内金【功效】气阴双补活血通络其中用到了
一味虫药——僵蚕。
中医药理作用指出,僵蚕有驱风化痰的功效,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僵蚕有降糖的作用。
另外对于一般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治疗的基础上,想要辅助调理的,史老也推荐了一个小的调理方——芪术降糖饮。
【用料】黄芪15克:补气山萸肉15克:补阴苍术10克:健脾祛湿、降血糖丹参15克: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法】水煎服,每日一次。
【注意】有阴虚火旺表现、有出血倾向的人群不建议服用;另外,糖尿病病人在服用之前请先资询专业的医生判断这个方子是否适用您。
污秽之血中的神志异常疼痛、肿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等是血瘀证常见临床表现,容易为大多数医生所识。
但是神志异常作为血瘀证的表现之一却易被忽视。
其实历代医家对此早有认识,张仲景在《伤寒论》下焦蓄血症中提到“其人如狂”“其人发狂”等精神异常表现,并将之归咎于瘀血蓄于下焦,因心主血脉,主神志,邪热与瘀血互结,上扰于心,故见如狂之症。
说明瘀血内停是导致精神神志异常的原因之一。
血瘀证的神志表现▼精神分裂、夜睡多梦、健忘、失眠中医认为,心主血脉的同时心主神明,所以健忘、失眠这些神志上的变现在中医看来与心有关的,而心与血脉的运行直接相关。
调理神志异常史老表示,对于年老之人,正气虚损、气血滞涩,加之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久病入络,从而形成气阴不足,痰瘀阻络的病理基础。
因此,治当以活血通络,益气养阴。
现场为大家推荐了一个
简单的代茶饮——三花活血饮,可以时常服用。
【用料】红花2克:活血化瘀玫瑰花10克:活血、疏肝解郁白梅花10克:活血、疏肝解郁枸杞子10克:养阴、改善口感山楂10克:活血【用法】开水泡服,每周二到三次。
史老的养生经75岁的史老如今身体依旧很健康,他告诉我们,平常除了骑车、游泳等运动以外,还会做一些放松功,也经常教给他的患者用于辅助治疗,这就是史老的养生经。
【史载详二十字养生经】解除约束全身放松腹式呼吸排除杂念意守丹田●腹式呼吸:吸气时鼓肚子,呼气时收腹。
●意守丹田:丹田位于肚脐下方四横指处,将意志集中在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