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说课、教案、反思
一、说课1.1 说教材《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谦虚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在仓库里的对话,最终陶罐得到了国王的赞赏,而铁罐则消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互相尊重,不要骄傲自大。
1.2 说学情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寓言故事,对寓言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意方面还需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理解寓意。
1.3 说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谈话教学法和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案2.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会互相尊重,不骄傲自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
2.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2.3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学会互相尊重,不骄傲自大。
2.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谈谈自己对寓言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找出的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互相交流心得。
(4)课堂讲解讲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学会互相尊重,不骄傲自大。
(5)情感升华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寓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续写故事,想象陶罐和铁罐后来的遭遇,从而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3.1 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对陶罐和铁罐的特点有了深刻理解。
3.2 不足之处在情感升华环节,部分学生对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寓意还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引导。
3.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意,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精选13篇)
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精选13篇)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学或互助掌握生字、新词、好句。
2.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
3.将《铁罐和陶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性互换,变成《铁罐和陶罐》。
4.编写一则寓言故事,进一步掌握寓言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读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瞧,它们来了。
(放课件)师:它们是谁?生:陶罐和铁罐。
(贴图)2、你们想知道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那就赶快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读完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这篇课文说了铁罐看不起陶罐的事。
生: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踪无影。
5、同学间交流: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学生会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表示:甲: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
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
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态度谦和,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
(引导学生通过读出语气理解“奚落”一词。
)师:我们先讨论课后第一个思考练习题: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板书:奚落)还有哪些词意思和“奚落”很相近?生:(踊跃地分别说出)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近义词,对“奚落”的了解又进了一步。
乙:陶罐不但谦虚,而且很善良。
你看,当人们把陶罐从土里挖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受够了。
”陶罐不计较前嫌,豁达大度,我很喜欢它。
丙: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
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与反思第【1】篇〗《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教学目标】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
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⑴学生边看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⑵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⑶全班进行交流不同点之一: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0篇)
陶罐和铁罐教案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课:陶罐和铁罐。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1)铁罐看不起陶罐(1~9),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19课:陶罐和铁罐》。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五)重编故事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陶罐和铁罐教案篇2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陶罐和铁罐教案3篇(铁罐与陶罐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3篇(铁罐与陶罐子教案)下面是我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3篇(铁罐与陶罐子教案),以供参考。
陶罐和铁罐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
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
直到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谦虚傲慢懦弱代价等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1.师板书“缶”字。
(出示缶的图片)(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
(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1)陶罐和铁罐。
(2)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
师指导“罐”的写法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
争辩恼怒御厨羞耻懦弱陶罐奚落轻蔑掘开朴素流逝宫殿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预设点:(1)重点指导懦弱、轻蔑、奚落、朴素的读音(2)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
(3)出示和睦相处:[ chǔ ]1.居住2.存在 3.跟别人一起生活4.决定,决断[ chù ]1.地方2.点、部分3.机关部门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寓言教学三个关键能力的培养--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为例
I备课I本版编辑/张倩寓言教学三个关键能力的培养—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挟罐》教学为例◎陆信(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江苏无锡214400)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特殊的文学体裁,它多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往往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简洁,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或物,故事情节具有虚构性。
本文以《陶罐和铁罐》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寓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一、搭建脚手架,锻炼学生的故事讲述力寓言的主体是故事,选入教材的寓言故事,课后大都设计了复述故事的练习。
培养孩子对故事内容的表述力,正是寓言教学的应有之义。
表达的形式有很多,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复述一篇较长的寓言故事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选择概括的方式,并给孩子搭建了一个支架,采用填空的形式,孩子们“拄着拐杖走”就容易多了。
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伊始,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请把这段话填写完整。
铁罐自认为身体非常(),感到非常(),总•是瞧不起陶罐,常常()它。
而陶罐非常(),每次都让着铁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完好无损,成了价值连城的(),而铁罐()。
生:铁罐自认为身体非常(坚硬),感到非常(骄傲),总是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而陶罐非常(谦虚),每次都让着铁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完好无损,成了价值连城的(宝贝),而铁罐(连影子也见不到了)。
所填词语大多可以从课文中找到,有些答案并非是唯一的,只要表达清楚意思即可。
以填空的形式完成对寓言故事的概括,不仅唤醒了学生对故事的记忆,也对主要人物有了感性的认知,为接下来学习对话、感知性格、揭示寓意作了铺垫。
二、巧用提示语,增强学生的内容理解力这篇寓言的文本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陶罐和铁罐共有四次对话,在教学中笔者紧扣提示语来组织教学。
前两次对话,侧重于理解提示语的含义,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后两次对话有两处没有提示语,通过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添加恰当的提示语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性格,从而达到对故事理解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范文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范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陶罐和铁罐》的内容,认识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学习陶罐谦虚、宽容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谦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谦让的品质。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寓意,明白尊重他人、宽容谦让的重要性。
2.将课文寓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陶罐和铁罐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陶罐和铁罐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四、课堂表演1.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进行课文对话表演。
五、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为什么铁罐会消失?六、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七、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八、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2.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陶罐和铁罐》的内容,掌握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学生在课堂讨论、表演等环节中,积极参与,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树立了尊重他人、宽容谦让的正确价值观。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提问:“谁能告诉我在故事中陶罐和铁罐各自说了哪些话?它们的话语中体现了怎样的性格?”引导学生通过找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分析它们的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陶罐的宽容体现在哪里?铁罐的傲慢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理解陶罐的宽容和铁罐的傲慢。
《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7篇)
《陶罐和铁罐》教案《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的故事。
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消失得无踪无影。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年段教学目标、本册教学目标和本专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的。
(一)培养学生自觉,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联系学过的课文或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本寓言故事的道理,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策略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理解。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1一、课题:《陶罐和铁罐》二、素质教育目标㈠知识教学点通过阅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㈡能力训练点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大胆的想象能力。
㈢德育渗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瞧不起他人,为人要友善、有礼貌。
㈣美育渗透做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
三、学法引导㈠教师教法1.启发式2.提问式㈡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㈠重点:分析理解课文㈡难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五、教学准备课件六、媒体的选择与组合1、设计思想。
①借助多媒体播放陶罐与铁罐的动画对话,可以形象直观地感受人物的个性,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寓意。
②课件的播放展示氧化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氧化知识。
2、媒体选用情况: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来源媒体内容要点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使用方法1、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生字。
边导视边导思考。
2、多媒体自制课件陶罐与铁罐动画对话及氧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去感受每个形象个性,逐步积累,达到对寓言的品味理解。
边导视,边导读,边导思。
3、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
边导视,边导思,边导说。
4、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思维。
边导视,边导思。
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简述:(一)激趣,谈话导入。
(二)媒体播放,整体感知全文。
讲述《陶罐和铁罐》中人物性格的教育案例
《陶罐和铁罐》是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一则,通过讲述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区别与冲突,体现出了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个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性格心态,提升自身素质。
1、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中,陶罐由于其柔软的性质,可以适应不同的形状和角度,具有很好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而铁罐则过于坚硬,缺乏变通性,不能适应不同的环境。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都需要我们具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和灵活性。
通过教育故事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性格心态在故事中,铁罐一味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导致最终自己遭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而陶罐则能够灵活地适应环境,顺应时势,也表现出了谦虚谨慎的品质。
这告诉我们,追求过硬的性格品质固然重要,但过于固执与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则会导致巨大的损失。
现如今,教育界对于学生的性格心态越来越注重,通过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学生在成长中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感和价值,以此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故事中,铁罐的固执和自信导致其无法在团队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而团队的力量则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削弱。
相反,陶罐则更加注重团队协作,与他人沟通交流,做出了更加明智的决策。
这告诉我们,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具备更加优秀的协调和沟通能力,把团队的力量发挥得更好。
在课堂教育中,故事可以启发学生探究合作的原则,让学生意识到沟通交流是团队合作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面对团队任务,培养学生对于社交沟通的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跨越重重障碍,在协作中实现个人价值。
结语:《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的的教育意义,不仅体现在人物性格的品质上,对于中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思维、性格、团队协作等方面,也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启示。
《陶罐和铁罐》的启发思维教案
《陶罐和铁罐》启发思维教案引言: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启发思维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有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们将以《陶罐和铁罐》为背景,设计一份启发思维教案。
一、故事背景介绍陶罐和铁罐是两种不同材质的罐子,它们都可以盛放水,但是,盛放水的时间和方式却不同。
陶罐短时间内可以盛放出更多的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罐会逐渐出现微小的缺陷,水会渗漏出来。
而铁罐在短时间内盛放水的效果可能不如陶罐,但是它不会出现陶罐的缺陷,可以长期稳定地盛放水。
二、启发性问题设计1.两种罐子的特点各有什么优缺点?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可以促进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2.如果你是一个商家,需要选择一种罐子来盛放的水,并且你希望这种罐子能够一直保持水的质量,那么你会选择哪种罐子?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权衡和取舍,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
3.你有什么其它建议?如果让你发明一种罐子,你会使用什么材质?新的罐子会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启发性教学方法1.儿童绘本教学法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视觉教学法通过投影、模型等视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罐子的结构和性能。
3.课堂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4.创新设计教学法通过设计作业、启发性题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陶罐和铁罐》故事的启发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性教学方法的使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引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教师使用的教学材料《陶罐和铁罐》进行反思,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优点1. 引起兴趣《陶罐和铁罐》是一个具有寓言色彩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通过对“陶罐”和“铁罐”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取舍。
这个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培养思考能力故事中陶器里面蓄满了清澈的泉水,而铁器里面却蓄满了浑浊的水。
通过这个寓言,学生容易理解并思考“陶罐”和“铁罐”的含义,培养他们进行思辨和分析的能力,帮助他们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故事通过对“陶罐”和“铁罐”的比较,寓意着善良和恶意的区别。
通过从小事做起,学会善良待人,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4.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自信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在分析故事和讨论观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协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不足之处1. 缺乏多样性《陶罐和铁罐》只是一个故事,它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缺乏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入更多不同类型的教学材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多样性。
2. 缺乏实践与运用故事的讲解和分析只能提供理论的指引,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
教师应该加强教学材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3. 缺乏审美意识培养尽管故事有一定的情节和寓意,但它的艺术性和美感相对较低。
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选择更具艺术性和美感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会写“陶、罐”等11个生字,会读“谦虚、懦弱”等词语,积累“奚落、懦弱、谦虚”等词语。
2.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寓言的启示。
3. 体会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铁罐和陶罐的品格特点。
3. 讨论故事中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铁罐和陶罐的品格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启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铁罐和陶罐的品格特点。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板书设计:《陶罐和铁罐》一、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2. 理解词语的意思3. 了解铁罐和陶罐的品格特点4. 理解寓言的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词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讨论故事中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2. 用自己的话复述《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让孩子学会辨别陶罐和铁罐教案2
三年级语文——让孩子学会辨别陶罐和铁罐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罐和铁罐的区别;
2.掌握识别陶罐和铁罐的方法;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陶罐和铁罐的区别;
4.培养观察力和辨别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来猜测陶罐和铁罐的差异。
第二步:识别陶罐和铁罐
让学生先亲自触摸、摆弄陶罐和铁罐,分别感受它们的质感。
然后让学生观察陶罐和铁罐的外观特点,例如:材料、颜色、质感、形状、大小、重量等。
第三步:分类练习
提示学生分门别类,把陶罐和铁罐分别放到对应的区域,理顺归类思维。
第四步:归纳总结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陶罐和铁罐的区别,并举出一些例子做补充。
第五步:巩固练习
让学生互相检验归类的正确性,对于分类错误的会员同学进行更正。
三、教学要点
1、教师要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积极观察、思考;
2、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帮助他们发掘其中的规律;
3、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区分陶罐和铁罐,可以利用小游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4、在课后,让学生展示所学内容,做到加深学习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创建一道题目,再交给小组内的一些同学来回答,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会辨别陶罐和铁罐的方法,并能够简单描述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保持耐心和耐心,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推理教案: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陶罐和铁罐故事解读
推理教案: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陶罐和铁罐故事解读推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晰明确地看待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推出可能的答案。
推理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推理思维的教学方法,即通过讲述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
故事情节曾经有一个国王,他想考验他的国民是否聪明。
于是,他命令造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罐子,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
两个罐子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只有材料不同。
国王又命令在两个罐子中分别放了一只小鸟,然后把它们送到了城镇中心广场,让所有的人都来猜想它们中哪个是陶罐,哪个是铁罐。
大家能否推理出哪个是陶罐,哪个是铁罐呢?如果小鸟在罐子中鸣叫,声音会不会有所不同?若你是现场观众,你如何判断哪个罐子是陶罐?分析罐子的材料我们需要分析一下陶罐和铁罐两种材料的特点。
陶罐因为不透气,水分容易在罐子内部凝聚,因此声音会比较闷;而铁罐具有较好的通风性,所以声音会相对比较清脆。
此外,由于两个罐子的大小完全相同,因此它们重量相同,无法用这种方法来验证罐子的物质。
判断罐子的策略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三种策略来判断这两个罐子:声音、观察和比较。
1.通过声音判断罐子的材料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鸟是否鸣叫来判断罐子的材料。
如果小鸟在罐子中鸣叫声清脆悦耳,则说明罐子是铁制的;如果在陶罐中声音稀疏,有些低沉,就可以判断它是陶罐。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现场并不一定那么容易区分,也许大声叫喊的人群声音会掩盖小鸟鸣叫的声音,或者小鸟根本就没有鸣叫,这时不能通过声音来做判断。
2.通过观察罐子外部的特点判断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罐子的外表特点来判断罐子的材料。
比如,铁质罐子的表面会有锈迹,陶质罐子则会出现裂缝,或者表面更加光滑。
当然,这种方法也并不十分可靠,因为罐子的外表特点也受到时间、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能力提升陶罐和铁罐
单元能力提升课一、教学目标.回顾本组课文,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表达情意的作用,总结讲述故事的方法。
.拓展阅读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的顺序,抓住关键词生动地复述故事。
. 展开想象,会运用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学会仿写人物对话。
二、教学重难点. 拓展阅读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的顺序,抓住关键词生动地讲述故事。
. 展开想象,会运用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学会仿写人物对话。
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准备:借助字典,阅读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
教师准备:.发放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的文本。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单元回顾,总结方法。
.本册书的第三单元用充满童趣的故事,带领我们走进了美丽的童话王国与神话世界,这些故事丰富着我们的童年生活,滋润着我们天真善良的心灵。
还记得学习了哪三篇故事吗?(屏幕出示配插图的题目:《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哪一个故事你最喜欢?为什么?(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故事).能讲一讲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吗?(指名讲一讲).要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我们有哪些方法?(学生说一说,教师总结板书:按照故事顺序、抓住关键词句、展开丰富想象)(二)激情导入,扩展阅读。
师:大家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出示图,贴图)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陶罐和铁罐,在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罐和铁罐》,看看在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地问。
(傲慢)(铁罐直呼其名,可见它傲慢无礼。
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的神气。
(轻蔑)(可以看出铁罐很神气,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语调下沉)“住嘴!”铁罐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与铁罐》大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陶罐与铁罐》,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陶”“罐”等9个生字,会写“谦”“懦”等11个生字,会写“谦虚”“懦弱”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陶罐铁罐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启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 理解课文,体会寓言的启示。
4. 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5. 拓展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启示。
2.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启示,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 学习生字词:通过游戏、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启示。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收获。
6.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寓言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陶罐与铁罐》2. 内容:陶罐、铁罐、谦虚、骄傲、懦弱、争论、和好、启示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启示。
3. 拓展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寓言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能力提升课
一、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表达情意的作用,总结讲述故事的方法。
2.拓展阅读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的顺序,抓住关键词生动地复述故事。
3. 展开想象,会运用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学会仿写人物对话。
二、教学重难点
1. 拓展阅读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的顺序,抓住关键词生动地讲述故事。
2. 展开想象,会运用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学会仿写人物对话。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准备:
借助字典,阅读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
教师准备:
1.发放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的文本。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单元回顾,总结方法。
1.本册书的第三单元用充满童趣的故事,带领我们走进了美丽的童话王国与神话世界,这些故事丰富着我们的童年生活,滋润着我们天真善良的心灵。
还记得学习了哪三篇故事吗?(屏幕出示配插图的题目:《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
2.哪一个故事你最喜欢?为什么?(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故事)
3.能讲一讲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吗?(指名讲一讲)
4.要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我们有哪些方法?(学生说一说,教师总结板书:按照故事顺序、抓住关键词句、展开丰富想象)
(二)激情导入,扩展阅读。
师:大家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出示图,贴图)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陶罐和铁罐,在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罐和铁罐》,看看在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铁罐: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地问。
(傲慢)
(铁罐直呼其名,可见它傲慢无礼。
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的神气。
(轻蔑)
(可以看出铁罐很神气,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语调下沉)
“住嘴!”铁罐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恼怒)
(看出铁罐不友好,不讲理,霸道,蛮横。
读时声高气粗)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羞耻)
(看出铁罐怒不可遏,近乎疯狂,火冒三丈。
语调紧凑高昂)
陶罐: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地回答。
(陶罐有一种谦虚的神态)(谦虚)“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子可能还会说些什么?不会生锈、美观)(争辩)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陶罐此时很无奈,不想和铁罐继续争辩下去了)
(3)分角色朗读对话。
2.分析人物特点,感悟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
(1)出示陶罐的话,学生总结陶罐的人物特点。
(谦虚、有礼、友善、讲理、据理力争、克制、不卑不亢、宽容、坚强)
出示铁罐的话,学生总结铁罐的人物特点。
(傲慢、轻蔑、蛮横、无理、霸道)
(2)根据人物特点,老师指导学生添加肢体动作。
3.表演比赛
这么一只谦让友善的陶罐却偏偏遇到了一只傲慢无礼的铁罐。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童话故事啊!让我们来分角色表演,展示一下我们同学的合作能力吧!(教师评价,从动作、语言、表情、语气等方面是否到位评价)
教师小结:当铁罐渐渐消失的时候,或许他也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展开想象,续写童话。
1.许多年代过去了。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也都不一样。
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陶罐对人们说了些什么呢?
陶罐被人们从厚厚的堆积物中挖了出来,他说:“
想象一下,假如多年以后铁罐并没有完全消失,这时他又会对陶罐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放飞思路,大胆地续写铁罐给陶罐的一段话。
铁罐对陶罐说:“
2.写前指导:
①我们可以想象哪些内容?学生交流。
预设:经历了这么多年,陶罐有没有变得骄傲起来,有没有沾沾自喜。
铁罐会不会正视自己的短处呢?
②为了使童话故事生动有趣,吸引读者,我们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来描写,还要运用一些优美的词句润色。
3.学生续写故事。
4.指名读文章,师生评价。
5.教师总结:童话故事是有趣的,正是这一个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童年生活,编织着我们心中那份美好、纯洁的梦。
六、板书设计
第6课时单元能力提升课
按照故事顺序
抓住关键词句
展开丰富想象
附童话故事: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
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