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作
者对母亲最深沉的怀念||。
(2)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
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探 这几句记叙了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读来令人心酸||。母亲一生艰
难||,少有幸福||,然而在临终前心中完全没有自己||,而只有对还不能独立生
存的儿女的无限牵挂||。这几句充分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也融注着作者对
二、语言赏析
1.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⑴“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中的“扑”“抓”“忍”说明了什 么?
从母亲“扑”过来||,“抓”“我”手的动作||,可以体会到母亲非常在意“我”的 内心感受||,害怕“我”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字写出了母亲尽 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抑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究
母亲的深深的怀念和愧疚||。
(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 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①这几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各色菊花||,暗喻着母爱的伟大无私||,蕴含 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怀念和热烈的赞美||。②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母亲的期望: 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 美丽||。③与第三段母亲央求“我”看花相呼应||,而今终于实现母亲的心愿||, 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在母爱的激励下改变了先前暴怒无常、悲观绝望的状态||, 正以积极乐观、振奋昂扬的姿态面对苦难||,面对生活||,来告慰九泉下的母亲 ||。
③从容睿智:母亲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顽强坚韧的“好好 儿活”||,活出自己的尊严和幸福||。
④伟大无私||,慈爱容忍:母亲一心只想着能为儿女做点事||,而完全没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
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磨难。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
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教师出示PPT并朗读: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人强烈的想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
学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作者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举例解释:
-在理解课文主题思想上,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文中具体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态度的肯定。
-在词语学习上,重点是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交流或写作中。
-在描写技巧分析上,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传达内心情感。
2.朗读练习: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录音。要求准确把握情感,注意语调、节奏和声音的传递,时长不超过5分钟。
3.词语运用:从课文中选取5个生字词,用这些词语编写一段话,要求内容连贯,词语使用正确。
4.思考问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课文中的母亲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如何理解“秋天的怀念”这个标题的?
-描述了母亲在秋天对作者的照顾和鼓励,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坚韧。
-文中运用了景物描写来烘托情感,如用秋天的萧瑟映衬母亲的病重,用菊花的傲骨象征母亲的坚强。
3.表达技巧:
-运用对比手法,将秋天的衰败与母亲的坚强对比,突显母亲的伟大。
-运用象征手法,将菊花象征为母亲的品质和生命的顽强。
-运用情感描写,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内心的成长。
3.写作技巧题: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作者在写作时是如何处理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关系的。
答案示例:作者在写作时巧妙地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紧密结合。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秋天的落叶、果实、菊花等,来映衬和烘托内心的情感。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4.主题探讨题:请谈谈你对课文标题“秋天的怀念”的理解。
6.文化理解:
-秋天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成熟、收获,同时也是思念和孤独的季节。
初一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
初一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初一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难点:理解什么是好好儿活着,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作家:史铁生。
他身体残缺,却拥有着最健全的思想。
他的一生,体验到生的苦,却为我们写出生的乐,照亮了众人的内心和前行的路。
现在让我们学习一篇他的作品之一——《秋天的怀念》。
大家想一想:秋天的怀念,作者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呢?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二)清楚大意,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明确:瘫痪后,“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的母爱,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直到生命的尽头。
我在母爱有感染和影响下,决心要好好地活儿。
2朗读课文,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同桌互助解决。
(三)深入研读,走近作者1指名读,并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如何贯穿全文的?明确:本文的线索是“看花”,一共写了三次,第一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没去成;第二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我同意了,母亲却再也没回来;第三次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话的意义。
2在第一次看花中,你感受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的?明确:母亲的爱小心翼翼——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母亲的爱很执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母亲的爱很坚定——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从母亲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天的怀念》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
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第一次合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两句经典的话。
“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我们追随老舍回忆了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母亲,那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品读一下他笔下的母亲。
现在就让我们打开文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先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吧。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讲一讲?(三)、研读文本,感受形象1、你体会到那浓浓的母爱了吗?其实母爱就流淌在字里行间。
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在课文中留下了自己思考的记号。
说一说,你从哪里读出了母爱?预设:“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1、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2、他当时的内心是什么样的?谁能体会出来?。
3、没有意义,没有希望了。
同学们,就让我们把这样的体会融入到朗读当中,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个21岁的年轻人此刻内心的悲观和绝望。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提出了一个建议?(看花)我们看一看母亲是怎么说的,儿子又是怎么回答的。
找到了吗?读一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教案 新人教版
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领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艰难生存的生命及其真正意义,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和“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母爱正是作者在苦闷中奋起的原因。
教学难点1.细节描写中体现的深沉的母爱。
2.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深刻探讨。
教学方法1.讲授法和质疑法研讨法。
2.互动讨论法和交流法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或许是母亲那难言的深深悲苦打动了上苍,后来,儿子用积极进取的信念战胜了苦难,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最终战胜了自己。
可是,这时母亲却已经不在人世了。
这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啊!深深的思念让儿子痛彻心肺,在泪光中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秋天的怀念》,作者就是本文中的“儿子”——著名作家史铁生。
2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积劳成疾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代表作品还有:《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命若琴弦》《礼拜日》《原罪·宿命》《我与地坛》等。
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1998年因患尿毒症在家休养,一直坚持与病魔斗争并有新作品集《往事》问世。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诵读,积累字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1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教案1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教案1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教案1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5.秋天的怀念学习目标感受文字的力量,体会母爱的伟大。
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能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仿写.教学重难点能够从文章中准确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并能分析体会人物心理。
学习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并进行仿写.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过程导入问题导入:同学们,不久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史铁生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还记得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中有什么地方打动了你,使你久久不能忘怀呢?(母亲对儿子的爱;“我”的不幸遭遇;母亲的苦)那么,文章中所写到的有与你生活中相近的吗?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从阅读走向语言,一起来看看史铁生是怎样将这些身边的感动用文字准确的表达出来的.请同学们看PPT,分小组讨论.A组同学负责解决第一个问题:找出作者都怀念了自己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B组同学负责解决第二个问题:找出作者都怀念了母亲什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小组内讨论,5分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入对句子的朗读)A组同学回答作者如何表现自我形象?动作:砸、摔、捶打、喊语言:“我可活什么劲儿!"“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通过这些动作和语言,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自己?瘫痪后,只注意到自己的病痛、不幸,对生活失去希望,对生命失去信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举例:对比其他关于母爱的文章或作品,分析《秋天的怀念》的审美特点,如语言、情感、意象等。
(4)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学生可能对家庭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来强化;
举例: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文化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举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题。
(3)文章结构的分析: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总分总结构,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举例:让学生画出课文结构图,展示并解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1)生字词:瘫痪、截肢、熬、絮、沉寂、烂漫、翻动;
(2)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以秋天的怀念为线索,回忆了母亲关爱作者的点滴往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3)文章主题: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生命的顽强与勇敢;
(4)文章结构:总分总结构,第一部分描绘母亲的关爱,第二部分抒发对母亲的怀念,第三部分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母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散文,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爱的伟大。散文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秋天的怀念(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
秋天的怀念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坚强成长的品质。
【重点】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母亲为什么总是要“我”去看花,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
第课时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
3.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导入⇒梳理脉络⇒初读感受⇒概括内容导入一:设问型[设计意图] 创设秋天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
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导入二:关联型[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学生回忆母爱的话题,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做好铺垫。
打开记忆的闸门,请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课文或者接触过的故事中,有没有表现母爱的?这些母爱具体体现在哪里呢?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带着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更带着一份期待,我们来欣赏《秋天的怀念》。
导入三:意境型[设计意图] 以歌曲将学生带到一个“感知亲情、理解亲情”的意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熏陶下进入课文的学习。
【以歌曲《懂你》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一、了解作者,梳理脉络[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初步概述文章情节,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文本情感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秋天的怀念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感受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来理解文中的母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切地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学会使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感受人物形象。
诵读法、讨论法、情感教育法。
课件、录音。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2.“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
3.“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
提问:说出这些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人,让我们跟随他一起走进他的作品《秋天的怀念》。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1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生难字词
(1)字音
瘫痪
..(tān huàn) 雁.阵(yàn)捶.打(chuí)翻来覆.去(fù)
憔悴
..(qiáo cuì) 整宿.(xiǔ) 仿膳.(shàn) 烂漫.(màn)
(2)词义
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
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身。
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读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整体感知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作者通过对自己瘫痪以后与母亲之间相处的几件小事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同时母亲深沉的爱,也让作者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深层探究深入理解
1.借助表格,理清文脉。
交流点拨
第一次第二次
“我”的情况暴怒无常
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
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的表现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
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
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
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看着我。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母亲的话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
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
去看看吧。
“我”的表现“不,我不去!”狠命捶打
两条腿。
“什么时候?”“好吧,就
明天。
”
母亲的表现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
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
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
活……”
喜出望外
2.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交流点拨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我”,不想给“我”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3.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交流点拨“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再生希望)。
步骤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1.品味细节描写的魅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交流点拨一系列关于母亲的细节、动作描写都体现了深沉伟大又毫不张扬的母爱;躲出去是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动静是担心儿子想不开;一切沉寂后再进来眼边儿红红的,是为儿子所承受的苦难而痛心;一直没有劝解是怕说错话伤及儿子的自尊。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她知道儿子心里的苦闷,知道要给他一个静静地平息暴怒的空间。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交流点拨看似平淡无奇好像多余之笔的一句话,却写出了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颗心全部放在了儿子身上。
不能不让人为之深深感动。
(3)“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交流点拨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的情绪,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4)“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交流点拨她为自己出语不慎引起了儿子的伤心而懊悔不已,黯然神伤。
她把儿子的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在这一点上比儿子自己都敏感。
所以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儿子。
2.品味景物描写的魅力。
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流点拨第一处景物描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这里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第二处景物描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过程。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理解末段中包含的题旨: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交流点拨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坚韧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2.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史铁生的两段文字,体会他顽强乐观的性格特点。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
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病隙碎笔》)
交流点拨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2)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交流点拨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活得热烈而辉煌。
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3.完成《名师测控》本节练习。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本次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主导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解读文本,课堂上呈现出了“我要阅读”的兴奋状态,令人欣慰。
全班学生真正沉浸于文本,进行了一次文本细读,而且读出了文本中蕴含的人物思想、情感,与文本、作者进行了较深入的对话。
学生有些解读超出了我的预见,生成点较多。
但是从课堂内容的完整性上看,结尾时对“秋天的怀念”的题旨分析略显不足,当然,如果留待下节课分析还是能够的。
学生间的对话还不够,虽然也有学生间的正面交锋,但限于时间,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
否则生成点会更多,也许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