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犯罪案例-word范文 (12页)
环境法律责任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化工厂位于我国某沿海城市,主要生产化工产品。
近年来,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环保设施不完善,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2018年,当地居民反映化工厂污染问题,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重视。
经过调查,发现该化工厂确实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
二、案情分析1. 环境污染问题根据调查,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排放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
废气主要包括硫化氢、氨气、挥发性有机物等;废水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塑料、废橡胶等。
这些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法律责任分析(1)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某化工厂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且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当地环保部门依法对该化工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停产整治等措施。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构成污染环境罪。
经调查,某化工厂的行为已经构成污染环境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某化工厂的污染行为给周边居民造成了损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经法院判决,某化工厂应赔偿受害居民经济损失。
三、案例分析1. 环境法律责任体系我国环境法律责任体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本案中,某化工厂因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承担了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2. 环境法律责任追究(1)行政责任追究本案中,当地环保部门依法对某化工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停产整治等措施。
这体现了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刑事责任追究本案中,某化工厂的行为已经构成污染环境罪,法院依法对其进行了刑事追究。
这表明我国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
环境法律案例及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环境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实施。
二、案例介绍(一)案情简介2018年,某化工企业(以下简称“甲企业”)在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一个年产10万吨的化工厂。
2019年,该化工厂投入生产,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导致废气、废水排放超标,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当地居民投诉不断,环保部门介入调查。
(二)争议焦点1. 甲企业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2. 环保部门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职行为?三、案例分析(一)甲企业法律责任分析1. 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九条,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不得开工建设。
甲企业在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违反了该规定。
2. 违反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四条,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甲企业废气排放超标,违反了该规定。
3. 违反废水排放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甲企业废水排放超标,违反了该规定。
综上所述,甲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环保部门失职行为分析1. 未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九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
在本案中,环保部门未及时发现甲企业的违法行为,存在失职行为。
2. 未依法履行审批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并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审批决定。
污染环境罪案例
污染环境罪案例近年来,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不仅仅是一种破坏,更是一种犯罪。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污染环境罪案例,以期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行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工业污染案例。
某化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违规排放工业废水和废气,导致周边的水源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附近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经过调查,该企业被认定为环境污染犯罪行为,最终被依法处罚。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工业企业应当承担起环保责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取利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涉及生态破坏的案例。
某开发商为了建设高档别墅,私自砍伐森林和毁坏湿地,导致当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多种濒危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
经过司法调查,该开发商被判处刑罚,并被要求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任何人都不能随意破坏自然资源。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涉及危险废物处理的案例。
某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将危险废物随意倾倒在郊外,导致土壤和地下水遭受污染,对周边农田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经过调查,该公司被判处巨额罚款,并被责令清理和处理污染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危险废物的处理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随意倾倒,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污染罪行的严重性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保护环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未来。
作为百度文库的文档创作者,我们应当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家园。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和健康。
环境污染的相关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5月,我国某省某市某化工厂(以下简称“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大量有害物质泄漏,污染了周边的河流、土壤和空气,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
事故发生后,当地环保部门对化工厂进行了调查,并依法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
同时,受害居民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化工厂赔偿损失。
二、案件审理过程1. 审理法院本案由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2. 审理结果(1)化工厂被判决赔偿受害居民的经济损失。
(2)化工厂被责令停产整顿,并依法缴纳环境治理费用。
(3)化工厂被罚款人民币50万元。
三、案件分析1. 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本案中,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环境污染,给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化工厂应承担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
2.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1)受害人的直接经济损失;(2)受害人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而支出的医疗费用;(3)受害人因环境污染造成的财产损失;(4)受害人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其他损失。
在本案中,受害居民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健康损害及财产损失均应纳入赔偿范围。
3. 环境污染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有权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在本案中,当地环保部门对化工厂进行了调查,并依法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
4. 环境污染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由于化工厂的污染行为并未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故未追究其刑事责任。
环境法律责任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事故频发。
某化工企业环境污染案就是一起典型的环境污染案件。
某化工企业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该企业位于我国某沿海城市,占地面积约100亩。
自成立以来,该企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由于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二、案例经过2015年,某市环保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超标,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接到举报后,环保局立即组织人员对某化工企业进行现场调查。
经调查,某化工企业确实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未经处理排入附近河流,固体废物露天堆放,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此外,企业还存在着擅自改变生产工艺、未经审批擅自扩大生产规模等违法行为。
根据调查结果,某市环保局依法对某化工企业进行了处罚。
具体如下:1. 对某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超标排放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责令企业立即停止超标排放,并处以罚款人民币50万元。
2. 对企业擅自改变生产工艺、未经审批擅自扩大生产规模等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责令企业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人民币30万元。
3. 对企业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责令企业立即改正,并处以罚款人民币10万元。
三、案例评析某化工企业环境污染案是一起典型的环境污染案件,以下是本案的评析:1. 环境法律责任的重要性本案中,某化工企业因环境污染问题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环境污染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社会稳定。
环境法律刑事责任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化工厂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多年来,该厂一直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宗旨,忽视环境保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该厂因环境污染问题被当地环保部门多次查处。
2019年,当地环保部门在对该厂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其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严重超标,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经调查,该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污染物排放处理,而是直接排放至周边水体和大气中,导致周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二、案件审理1. 案件受理当地环保部门在查处过程中,发现该化工厂涉嫌环境污染犯罪,遂将该案移交至当地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受理后,依法对该厂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进行立案侦查。
2. 审查起诉公安机关经过侦查,查明该化工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多次违法排放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该厂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已构成污染环境罪。
于是,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至当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3. 法院审理当地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查,认为该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遂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三、案件判决1. 判决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之规定,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被告人违反国家规定,排放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其行为已构成污染环境罪。
2. 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某化工厂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已构成污染环境罪,依法应予惩处。
鉴于被告人认罪态度较好,可酌情从轻处罚。
据此,法院依法作出如下判决:(1)被告人某化工厂负责人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2)被告人某化工厂直接责任人员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3)责令某化工厂立即停止排放污染物,并赔偿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生态环境法律案件事例范文(2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生态环境法律案件为例,分析案件审理过程、判决结果及法律适用,以期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参考。
二、案件事实2019年5月,某市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工公司”)在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生产活动。
该公司主要生产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直接排放至周边水体和大气中,严重污染了当地生态环境。
当地居民对化工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举报,经调查核实,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调查结果,当地环保部门对化工公司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
化工公司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三、案件审理1. 审理过程化工公司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后,法院依法受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向化工公司送达了起诉状副本、证据材料和答辩状,并通知了环保部门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庭审中,化工公司辩称,其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已采取了污染治理措施,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
同时,公司表示愿意接受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但认为罚款数额过高。
环保部门则认为,化工公司的违法行为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应依法予以严惩。
2. 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化工公司在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生产活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行为已构成违法。
同时,法院认为,化工公司的辩称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法院判决如下:(1)撤销环保部门对化工公司的行政处罚决定;(2)责令化工公司在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3)责令化工公司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活动日益增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某工业园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
然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园区内部分企业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违法事实1. 废水排放超标:园区内某化工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安装废水处理设施,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2. 废气排放不达标: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至大气中,导致周边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居民健康。
3. 固体废物处理不当: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未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置,随意堆放,造成土地污染。
4. 噪声扰民:企业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严重超标,干扰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三、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应当采取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不得超标排放污染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安装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安装废气处理设施,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采取措施,降低噪声污染。
四、查处过程1. 现场调查: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组织人员对园区内企业进行现场调查,核实污染情况。
2. 立案查处:根据调查结果,环保部门对该化工企业进行立案查处。
3. 责令整改:环保部门责令该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整改。
4.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该公司进行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治等。
5. 跟踪复查:环保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五、案件结果经过环保部门的查处,该化工企业认识到自身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积极配合整改。
中国环境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7年,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柳林县等地发生“黑砖窑”事件,涉及多起非法用工、强迫劳动、虐待和非法拘禁等严重违法行为。
此事件震惊全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依法严厉打击“黑砖窑”犯罪活动,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案件经过1. 案件调查事件发生后,山西省政府立即成立调查组,对“黑砖窑”事件进行全面调查。
调查发现,这些“黑砖窑”均存在非法用工、强迫劳动、虐待和非法拘禁等违法行为,受害者多为贫困地区的未成年人。
2. 法律打击在调查过程中,政府依法对“黑砖窑”经营者进行逮捕,并对涉嫌犯罪的企业进行查封。
同时,对受害者进行救助,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 案件审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对被告人进行审判。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被告人因强迫劳动、非法拘禁等违法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
三、法律解读1. 环境法律适用本案中,涉及到的环境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1)劳动法:《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被告人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强迫劳动者从事劳动,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规定。
在本案中,被告人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且强迫劳动者从事劳动,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3)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进行虐待、遗弃、拐卖等行为。
在本案中,被告人利用未成年人进行非法用工,严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2. 环境法律责任本案中,被告人因强迫劳动、非法拘禁等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表明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对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 环境法律启示本案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具有以下启示:(1)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触犯环保法律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环保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无视环保法律法规,非法排放污染物,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以某化工企业为例,剖析其触犯环保法律的案例,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案例介绍1. 企业概况某化工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企业占地面积约100亩,员工200余人。
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逐年增长,但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 环保违法行为(1)超标排放污染物。
经调查,该企业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直接排放至周边环境。
经检测,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浓度严重超标,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也超过国家标准。
(2)违法倾倒危险废物。
该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未经处理直接倾倒至企业周边的荒地,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3)未按规定设置环保设施。
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周边环境。
此外,企业未按规定设置废水、废气处理设施,也未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三、调查与处理1. 调查过程接到举报后,当地环保部门立即成立调查组,对该企业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组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取样检测,并查阅相关资料。
经调查,该企业存在多项环保违法行为。
2. 处理措施(1)责令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环保部门要求企业立即停止超标排放污染物、违法倾倒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并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对企业进行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环保部门对某化工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治等。
(3)对企业负责人进行问责。
鉴于企业负责人对环保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了严肃问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4)督促企业进行整改。
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对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环境事件案例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环境事件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本文以某化工厂污染事件为例,从法律角度分析环境事件的处理过程,以期为我国环境事件的法律处理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化工厂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化学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近年来,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环保设施不完善,导致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018年,当地环保部门对该化工厂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遂责令其停产整顿。
三、环境事件处理过程1. 环保部门调查取证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当地环保部门迅速介入,对某化工厂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过程中,环保部门对化工厂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进行了监测,并依法对化工厂负责人进行了询问。
2. 责令停产整顿根据调查结果,当地环保部门认定某化工厂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遂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并要求其尽快整改。
3. 法律诉讼在停产整顿期间,某化工厂未能按照要求整改,继续排放污染物。
当地环保部门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化工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法院审理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环境污染事件的严重性、某化工厂的违法事实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依法作出判决。
5. 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生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判决某化工厂赔偿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处以罚款。
四、法律分析1. 环境污染事件的法律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同时,该法还明确规定了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即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
本案例选取了一起典型的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案件,旨在通过分析案件的处理过程,揭示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相关问题,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二、案件概述2019年6月,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一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周边水体污染,农作物受损,附近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事故发生后,当地环保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对化工厂进行了立案调查。
三、案件调查与处理1. 事故调查(1)事故原因:经调查,事故原因是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反应釜内物质泄漏,流入周边水体。
(2)污染范围:事故导致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水体受到污染,受影响区域涉及农田、鱼塘等。
(3)污染物质:泄漏物质为化学原料,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 法律责任追究(1)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当地环保部门对化工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治等。
(2)刑事责任:经调查,化工厂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在事故中存在重大过失,涉嫌环境污染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 赔偿处理(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化工厂赔偿周边受污染农田、鱼塘等生态环境损失,共计人民币XX万元。
(2)居民生活赔偿:化工厂赔偿附近居民因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农作物损失、生活用水污染等,共计人民币XX万元。
4. 后续整改措施(1)化工厂对泄漏物质进行清理,修复受损设施,确保生产安全。
(2)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3)对员工进行环保培训,提高环保意识。
四、案例分析1.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本案中,化工厂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导致环境污染事故,承担了相应的行政责任。
这体现了我国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 刑事责任追究事故中,化工厂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的行为涉嫌环境污染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环境安全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化工企业(以下简称“化工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企业占地面积约100亩,员工约200人。
在多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化工企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因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周边居民的不满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2019年6月,化工企业发生一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事故发生后,当地环保部门立即介入调查,并依法对化工企业进行查处。
二、事故经过2019年6月10日,化工企业在进行日常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导致一定量的化工原料泄漏,污染了周边的土壤和地下水源。
事故发生后,化工企业未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也未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
根据调查,事故发生时,化工企业泄漏的化工原料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苯、甲苯等。
这些有害物质渗入土壤和地下水源后,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周边10余户居民,共计200余人。
三、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当地环保部门对化工企业进行了调查和处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水污染,并确保水环境质量。
四、处理结果1. 行政处罚:当地环保部门依法对化工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止生产、恢复环境等。
2. 环境修复:化工企业需承担环境修复责任,对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源进行治理,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3. 民事赔偿:化工企业需对受污染的居民进行民事赔偿,包括医疗费用、财产损失等。
环境方面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加强环境保护,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旨在规范企业环境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某化工企业(以下简称“被告”)因长期排放超标废水、废气,造成周边环境严重污染,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件事实1. 被告基本情况被告系一家从事化工产品生产的企业,位于某市某工业园区。
该企业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生产各类化工产品。
2. 污染情况(1)废水排放:被告在生产过程中,未对废水进行处理,直接排放至周边河流,导致河流水质严重超标。
(2)废气排放:被告在生产过程中,未对废气进行处理,直接排放至大气,导致周边空气质量严重超标。
3. 环保部门调查及处理某市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对被告进行现场调查。
经检测,被告废水、废气排放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环保部门依法对被告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立即整改。
4. 被告整改情况被告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后,虽然对部分设施进行了整改,但废水、废气排放仍未达到国家标准。
三、法院审理1. 被告不服行政处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
2.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作为一家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对废水、废气进行处理,直接排放至环境,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合理,符合法律规定。
3. 法院判决:驳回被告的诉讼请求,维持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
四、判决结果及影响1. 法院判决被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支付罚款、恢复环境等。
2. 该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其他化工企业起到了警示作用。
3. 该案推动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提高了企业环保意识。
五、案例分析1. 本案中,被告作为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对废水、废气进行处理,直接排放至环境,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这充分说明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环保法律知识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力度。
然而,在一些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
本案例以某化工企业环境污染事件为例,旨在通过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提高公众对环保法律知识的认识。
某化工企业成立于1995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该企业位于我国某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50亩,员工200余人。
多年来,该企业一直以追求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周边环境遭受严重污染。
二、案件经过2018年6月,当地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接到举报后,环保部门立即对该企业进行现场调查。
经调查,该企业存在以下环境违法行为:1. 废气排放超标: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周边空气质量严重超标。
根据监测数据,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均超过国家排放标准。
2. 废水排放超标: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周边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根据监测数据,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浓度均超过国家排放标准。
3. 固废处置不规范:该企业产生的固废未按照规定进行处置,而是随意堆放,严重污染土壤和空气。
针对以上违法行为,环保部门依法对该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责令其立即整改。
然而,该企业在整改过程中敷衍了事,并未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19年3月,当地政府再次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化工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环保、公安等部门对该企业进行联合执法。
在联合执法过程中,环保部门再次对该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以下问题:1. 废气排放超标:该企业仍存在废气排放超标现象,严重污染周边空气质量。
2. 废水排放超标:该企业废水排放超标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对周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3. 固废处置不规范:该企业固废处置不规范问题依然存在,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鉴于该企业屡次违法,环保部门依法对其进行了更严厉的处罚,并责令其停产整治。
环境法的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法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XX环境污染案为例,从环境法的角度分析案件中的法律问题,旨在为我国环境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件背景XX环境污染案发生在我国某省,涉案企业为一家大型化工企业。
该企业长期排放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废水,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周边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当地环保部门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对涉案企业进行了调查,并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然而,由于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违法排污行为并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三、案件分析1. 违法排污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本案中,涉案企业长期排放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废水,违反了上述规定,构成了违法排污行为。
2. 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环保部门有权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本案中,当地环保部门依法对涉案企业进行了调查,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作出了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行政处罚。
3. 环境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涉案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企业应承担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4. 环境公益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本案中,当地环保组织可以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追究涉案企业的法律责任。
四、案件启示1. 加强环境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环境法的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XX市化工污染案便是其中一起典型的环境法案件,它涉及到了企业环境污染、法律责任追究以及环境修复等多个方面。
二、案件基本情况2018年,XX市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工公司”)因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污染事件发生后,当地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多次向环保部门投诉。
经调查,化工公司未取得相关环保审批手续,擅自生产,且在生产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案件处理过程1. 初步调查与取证XX市环保部门接到投诉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化工公司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发现,化工公司排放的废气、废水严重超标,且存在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情况。
环保部门依法对化工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并收集了相关证据。
2.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XX市环保部门对化工公司作出了如下行政处罚:(1)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2)罚款人民币50万元;(3)对非法倾倒危险废物行为进行整改,并处以罚款人民币10万元。
3. 刑事追究在调查过程中,环保部门发现化工公司涉嫌环境犯罪。
经移送司法机关,化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4. 环境修复XX市环保部门要求化工公司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
经评估,化工公司需投入资金人民币200万元进行修复,以恢复原状。
四、案件评析1. 环境法适用本案中,环保部门依法对化工公司进行了调查、取证、处罚,充分体现了我国环境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环保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2. 法律责任追究本案中,化工公司因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体现了我国法律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通过追究责任,震慑了其他潜在的违法者。
3. 环境修复本案中,化工公司需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体现了我国环境法“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破坏环保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活动日益增多,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无视法律法规,擅自排放污染物,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本文将以某市工业园区污染事件为例,深入剖析破坏环保法律法规的严重后果。
二、案例概述某市工业园区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集化工、医药、食品等多个行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
然而,随着园区内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2018年,某市环保部门在对工业园区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园区内一家化工企业擅自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至园区内的一条河流。
经检测,该河流的水质严重超标,已达到重度污染程度,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应依法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然而,该化工企业却擅自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至河流,严重违反了环保法律法规。
根据法律规定,该企业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2)对违法排放的废水进行整治,恢复河流原状;(3)缴纳相应的罚款;(4)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5)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环境影响及社会影响该化工企业的违法行为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河流污染:企业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导致河流水质严重超标,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2)土壤污染:河流污染物质随水流进入土壤,对周边农田造成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可能导致农产品质量不达标。
(3)社会影响:该事件引起了周边居民的高度关注,对当地政府的环保工作提出了质疑,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关于环境的真实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力度。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法律法规,肆意破坏环境。
在此背景下,环境公益诉讼应运而生。
2016年,重庆市彭水县某矿业公司因环境污染问题被当地居民举报。
经调查,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保护生态环境,当地居民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二、案件经过1. 起诉阶段2016年,彭水县某矿业公司环境污染案正式立案。
原告为彭水县环境保护协会,被告为彭水县某矿业公司。
原告在起诉书中指出,被告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损害了公众环境权益。
2. 调查阶段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了审理。
在调查阶段,法院依法委托相关部门对被告的污染行为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被告确实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排放的废气、废水超标严重。
3. 庭审阶段在庭审阶段,原告和被告分别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原告认为,被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
被告则辩称,公司已采取了一定的环保措施,污染问题并非完全由公司造成。
4. 判决阶段经过审理,法院认为,被告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损害了公众环境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法院判决如下:(1)被告立即停止排放废气、废水等污染物,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2)被告赔偿原告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3)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三、案件影响1.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案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人们开始关注身边的环保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该案件的成功判决,为环境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了生态环境。
环保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然而,在现实执法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环保问题上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
2013年,江苏泰州泰兴市政府与污染企业共同赔偿损失的案例,成为我国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详情2012年,泰兴市某化工企业因违法排放废水,导致周边河道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当地居民多次向政府部门反映,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当地居民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3年,泰兴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和泰州市绿盾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向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请求判令泰兴市政府和污染企业赔偿损失。
法院受理了此案,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查明:污染企业确实存在违法排放废水行为,泰兴市政府在环保监管方面存在失职行为。
根据《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泰兴市政府和污染企业共同赔偿损失。
三、案件影响1.提高环保意识:此案的发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2.强化环保执法:此案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起到了警示作用,促使他们在环保问题上更加重视,加大执法力度。
3.推动环境公益诉讼:此案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树立了典范,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参考。
4.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此案提醒人们,要依法保护环境,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四、案例分析1.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此案的成功审理,标志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初步建立。
2.环保执法与司法协作:此案中,法院依法审理,地方政府和企业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体现了环保执法与司法协作的重要性。
3.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此案反映出我国环保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环境犯罪案例篇一: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1、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2、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3、重庆云光化工有限公司等污染环境案4、胡文标、丁月生投放危险物质案案例1: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一)基本案情自201X年10月份以来,被告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以下简称“紫金山金铜矿”)所属的铜矿湿法厂清污分流涵洞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虽采取了有关措施,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该涵洞渗漏问题日益严重。
紫金山金铜矿于201X年3月在未进行调研认证的情况下,违反规定擅自将6号观测井与排洪涵洞打通。
在201X年9月福建省环保厅明确指出问题并要求彻底整改后,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整改措施不到位、不彻底,隐患仍然存在。
201X年6月中下旬,上杭县降水量达349.7毫米。
201X年7月3日,紫金山金铜矿所属铜矿湿法厂污水池HDPE防渗膜破裂造成含铜酸性废水渗漏并流入6号观测井,再经6号观测井通过人为擅自打通的与排洪涵洞相连的通道进入排洪涵洞,并溢出涵洞内挡水墙后流入汀江,泄漏含铜酸性废水9176 m3,造成下游水体污染和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上杭县城区部分自来水厂停止供水1天。
201X年7月16日,用于抢险的3号应急中转污水池又发生泄漏,泄漏含铜酸性废水500 m3,再次对汀江水质造成污染。
致使汀江河局部水域受到铜、锌、铁、镉、铅、砷等的污染,造成养殖鱼类死亡达370.1万斤,经鉴定鱼类损失价值人民币2220.6万元;同时,为了网箱养殖鱼类的安全,当地政府部门采取破网措施,放生鱼类3084.44万斤。
(二)裁判结果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认为:被告单位紫金山金铜矿违反国家规定,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环保隐患,继而发生了危险废物泄漏至汀江,致使汀江河水域水质受到污染,后果特别严重。
被告人陈家洪(201X年9月至201X年12月任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黄福才(紫金山金铜矿环保安全处处长)是应对该事故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告人林文贤(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厂长)、王勇(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分管环保的副厂长)、刘生源(紫金山铜矿湿法厂环保车间主任)是该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对该事故均负有直接责任,其行为均已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据此,综合考虑被告单位自首、积极赔偿受害渔民损失等情节,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被告单位紫金山金铜矿罚金人民币三千万元;被告人林文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被告人王勇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被告人刘生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
对被告人陈家洪、黄福才宣告缓刑。
案例2: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一)基本案情201X年至201X年间,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锦业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将含砷生产废水通过明沟、暗管直接排放到厂区最低凹处没有经过防渗处理的天然水池内,并抽取该池内的含砷废水进行洗矿作业;将含砷固体废物磷石膏倾倒于厂区外未采取防渗漏、防流失措施的堆场露天堆放;雨季降水量大时直接将天然水池内的含砷废水抽排至厂外东北侧邻近阳宗海的磷石膏渣场放任自流。
致使含砷废水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随地下水进入阳宗海,造成阳宗海水体受砷污染,水质从Ⅱ类下降到劣Ⅴ类,饮用、水产品养殖等功能丧失,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公私财产遭受百万元以上损失的特别严重后果。
(二)裁判结果云南省澄江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认为:被告单位锦业公司未建设完善配套环保设施,经多次行政处罚仍未整改,致使生产区内外环境中大量富含砷的生产废水通过地下渗透随地下水以及地表径流进入阳宗海,导致该重要湖泊被砷污染,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且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被告人李大宏作为锦业公司的董事长,被告人李耀鸿作为锦业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公司的全面工作),二人未按规范要求采取防渗措施,最终导致阳宗海被砷污染的危害后果,应当作为单位犯罪的主管人员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被告人金大东作为锦业公司生产部部长,具体负责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生产调度等工作,安排他人抽排含砷废水到厂区外,应作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案发后,锦业公司及被告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截污治污,可对其酌情从轻处罚。
据此,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被告单位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罚金人民币1600万元;被告人李大宏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被告人李耀鸿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被告人金大东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
案例3:重庆云光化工有限公司等污染环境案(一)基本案情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风公司”)委托被告重庆云光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光公司”)处置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次级苯系物有机产品)。
之后,被告人蒋云川(云光公司法定代表人)将危险废物处置工作交由公司员工被告人夏勇负责。
夏勇在未审查被告人张必宾是否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的情况下,将长风公司委托处置的危险废物直接转交给张必宾处置。
张必宾随后与被告人胡学辉和周刚取得联系并经实地察看,决定将危险废物运往四川省兴文县共乐镇境内的黄水沱倾倒。
201X年6月12日,张必宾联系一辆罐车在长风公司装载28吨多工业废水,准备运往兴文县共乐镇境内的黄水沱倾倒。
后因车辆太大而道路窄小,不能驶入黄水沱,周刚、胡学辉、张必宾等人临时决定将工业废水倾倒在大坳口公路边的荒坡处,致使当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201X年6月14日,张必宾在长风公司装载三车铁桶装半固体状危险废物约75余吨,倾倒在黄水沱振兴硫铁矿的荒坡处,致使当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并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生产作业产生影响。
经鉴定,黄水沱和大坳口两处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现场清理费、运输费等为918315元。
(二)裁判结果四川省兴文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重庆云光化工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化工危险废物处置企业,违反国家关于化工危险废物的处置规定,将工业污泥和工业废水交给不具有化工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被告人张必宾处置,导致环境严重污染,构成污染环境罪。
被告人张必宾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倾倒危险废物,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且后果严重,构成污染环境罪。
被告人周刚、胡学辉帮助被告人张必宾实施上述行为,构成污染环境罪。
被告人张必宾投案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据此,以污染环境罪分别判处被告重庆云光化工有限公司罚金五十万元;被告人夏勇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二万元;张必宾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元。
对蒋云川、周刚、胡学辉宣告缓刑。
判决宣告后,被告单位、各被告人均未上诉,检察机关亦未抗诉。
案例4:胡文标、丁月生投放危险物质案(一)基本案情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新化工公司”)系环保部门规定的“废水不外排”企业。
被告人胡文标系标新化工公司法定代表人,曾因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于201X年6月27日被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被告人丁月生系标新化工公司生产负责人。
201X年11月底至201X年2月16日期间,被告人胡文标、丁月生在明知该公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含有苯、酚类有毒物质的情况下,仍将大量废水排放至该公司北侧的五支河内,任其流经蟒蛇河污染盐城市区城西、越河自来水厂取水口,致盐城市区20多万居民饮用水停水长达66小时40分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43.21万元。
(二)裁判结果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认为:胡文标、丁月生明知其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含有毒害性物质,仍然直接或间接地向其公司周边的河道大量排放,放任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结果的发生,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篇二: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四起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四起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201X年10月29日,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召开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全市法院近期判决的四起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
一、跨省违规倾倒危险农药废物涉案多人受制裁汪明生,男,1960年11月2日出生,江苏省靖江市人。
张海涛,女,1970年9月28日出生,江苏省响水县人。
崔宝伟,男,1980年11月7日出生,淄博市临淄区人。
焦长胜,男,1971年1月24日出生,淄博市临淄区人。
201X年11月初,连云港市金囤农化有限公司安环部负责人汪明生为谋取利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环氧环验[201X]177号》文件关于固废处理规定,将金囤农化的农药废物交给无处理资质的张海涛处理。
张海涛联系临淄区敬仲镇崔宝伟处理农药废物,崔宝伟同焦长胜合谋将农药废物倾倒在临淄区敬仲镇蔡王村北废弃沙坑。
201X年11月30日,张海涛联系林德华安排了张海明、殷开矿驾驶苏JF1849半挂车,张冬青、周运平驾驶苏JF2453半挂车从金囤农化有限公司装运91.06吨农药废物污泥,于201X年12月1日下午从江苏省响水县运往淄博市临淄区。
201X年12月2日,崔宝伟带领两辆货车到敬仲镇白兔丘村焦长胜的停车场、敬仲镇双庙镇村碑东徐光磊院落内;焦长胜联系高洪森、崔加、王化军、徐相群等人帮助其卸化工废料,并倾倒至敬仲镇蔡王村废弃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