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二第一次月考电化学+甲烷

合集下载

甲烷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甲烷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甲烷的检测方法及原理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在工业、农业和能源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鉴于甲烷具有较高的爆炸性和毒性,对甲烷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安全和环境保护,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不同的甲烷检测方法和原理。

首先,对于甲烷的检测方法来说,最常见的是使用气体传感器进行检测。

气体传感器是基于气体与固体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通过测量气体与固体材料表面反应的变化来检测并测量特定气体的浓度。

常见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分为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半导体传感器等。

电化学传感器是指利用电化学原理来进行甲烷浓度测量的传感器。

具体原理是浓度极低的甲烷气体可以被传感器吸附在电极表面,在电解液中气体会产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这些反应会导致电流的变化,进而测量甲烷的浓度。

典型的电化学传感器包括燃气传感器、PX4传感器等。

光学传感器是指利用光学原理来测量甲烷浓度的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通过射入被测气体的光束并测量其在气体中的衰减程度来测量甲烷的浓度。

甲烷的光学传感器通常使用红外光,因为甲烷对红外光有较高的吸收率。

具体原理是当光束通过被测气体时,甲烷分子会吸收光束中的特定波长的光,使得光强度在探测器中发生变化,通过测量这种变化来确定甲烷的浓度。

光学传感器的典型代表是红外吸收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也是常用的甲烷检测方法之一。

与光学传感器类似,红外传感器也是利用甲烷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来进行测量。

它通过光源发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然后通过甲烷气体后,再通过探测器捕捉光的信号来测量甲烷的浓度。

与光学传感器不同的是,红外传感器检测光的信号是通过光强变化而不是光的衰减来测量甲烷浓度。

另外,半导体传感器也是常用的甲烷检测方法之一。

半导体传感器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测量甲烷的浓度。

当甲烷气体存在时,它可以与传感器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改变传感器的导电性。

通过测量传感器的电阻变化来确定甲烷的浓度。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测方法,如质谱法、气相色谱法、热导法等,但由于其仪器设备复杂,成本较高,因此更适用于实验室等特殊场合。

15—16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15—16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三明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化学试题(考试时间:2016年4月5日上午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请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Cu 64 Ag 108 I 127第I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A .H 2SO 4B .Ba(OH)2C .KClD .CH 3COONa2.在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 燃烧热。

甲烷的燃烧热是890.3kJ ·mol -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CH 4(g)+23O 2(g) =CO(g)+2H 2O(l) ΔH =-890.3 kJ ·mol -1 B .CH 4(g)+2O 2(g) =CO 2(g)+2H 2O(g) ΔH =-890.3 kJ C .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 =+890.3 kJ ·mol -1D .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 =-890.3 kJ ·mol -13.向一个2L 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6molN 2和10.8molH 2,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 3,10min 后测得N 2的浓度是0.8 mol·L -1, 则在这10min 内NH 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 .0.1 mol·L -1·min -1B .0.2 mol·L -1·min -1C .0.3 mol·L -1·min -1D .0.6 mol·L -1·min -1 4.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为:2SO 2(g)+O 2(g)2SO 3(g) ΔH <0, 在硫酸工业生产中应采取的适宜条件是A.低温、低压、催化剂B. 高温、高压、催化剂C.低温、常压、催化剂D. 适宜的温度、常压、催化剂5.反应CH 3OH(g) + NH 3(g) === CH 3NH 2(g) + H 2O(g)在高温下才能自发向右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ΔS 应为A.ΔH >0、ΔS <0 B.ΔH <0、ΔS >0 C.ΔH >0、ΔS >0 D.ΔH <0、ΔS <0 6.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时遁市安宁阳光实验学校东山二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物质总能量不变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的是()A.分子个数B.原子个数C.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3.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SO2+O 22SO3△H=﹣196.6 kJ•mol﹣1B.H2(g)+O2(g)═H2O(l)△H=﹣285.8 kJ•mol﹣1C.2H2(g)+O2(g)═2H2O(l)△H=﹣571.6 kJD.C(s)+O2(g)═CO2(g)△H=+393.5 kJ•mol﹣15.下列叙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B.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C.用铝质铆钉铆接铁板,铁板易被腐蚀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C.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条件7.已知25℃、101kPa下,石墨、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1C(石)+O2(g)=CO2(g)△H=﹣395.41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高8.由如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是放热反应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D.A﹣→B+C是吸热反应,则B+C﹣→A必然是放热反应9.已知:C(s)+O2(g)═CO(g)△H1=﹣110.5kJ/molCO(g)+O2(g)═CO2(g)△H2=﹣283.0kJ/mol则反应C(s)+O2(g)═CO2(g)的反应热为()A.172.5 kJ/mol B.﹣172.5 kJ/molC.393.5 kJ/mol D.﹣393.5 kJ/mol10.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11.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表):化学键H﹣H Cl﹣Cl Cl﹣H键能/(kJ•mol﹣1)436 243 431请计算H2(g)+Cl2(g)═2HCl(g)的反应热()A.+862 kJ•mol﹣1B.+679 kJ•mol﹣1C.﹣183 kJ•mol﹣1 D.+183 kJ•mol﹣11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 .B .C .D .13.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C.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若用铁做阴极,则铁不会被氧化14.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 2Fe+2H2O+O2═2Fe (OH)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 2H2O+O2+2e﹣═4OH﹣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D.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Fe﹣2e﹣═Fe2+15.已知电池的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有关下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Li1﹣x CoO 2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2S.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如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16.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mol/L CuSO4溶液,当c(Cu2+)为0.5mol/L时,停止电解,向剩余溶液中加入下列何种物质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来状况()A.CuSO4 B.CuO C.Cu(OH)2D.CuSO4•5H2O17.如图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过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B.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C.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2CH3OH+2H2O﹣12e﹣═2CO2↑+12H+D.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12H++12e﹣═6H2O18.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A .B .C .D .19.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是负极,Y是正极B.Pt是阴极,Cu是阳极C.CuSO4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D.CuSO4溶液的酸性不变20.镀锌铁在发生析氢腐蚀时,若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5.6g金属被腐蚀②有6.5g金属被腐蚀③在状况下有2.24L气体放出④在状况下有1.12L气体放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0分)2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2O2(g)═CO2(g)+2H2O(l)△H═﹣889.6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物能量总和(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能量总和.(2)若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填“>”、“<”或“=”)889.6kJ.(3)已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H=﹣572kJ/mol,则相同质量的甲烷和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较多的是.(4)如图所示的装置是由CH4、O2和KOH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①该电池的负极是(填“a”或“b”)电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2.已知:①P4(S,白磷)+5O2(g)=P4O10(S)△H=﹣2983.2kJ•mol﹣1②P(S,红磷)+△H=﹣738.5kJ•mol﹣1(1)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2)则对应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能正确反映出由白磷转化为红磷的是.23.已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图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人们通常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则N≡N键的键能为kJ•mol﹣1.根据上图写出N2(g)和O2(g)生成NO(g)的热化学方程式:.(2)NO(g)分解生成N2(g)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当有16g O2(g)生成时,该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kJ.24.对如图中两极加以必要的连接并填空:(1)在如图A中,使铜片上产生氢气.①若加以导线连接,则连接后的装置叫(填“原电池”或“电解池”).锌片发生(填“氧化”或“还原”);铜片上的电极反应式:.②若外加电源,则连接后的装置叫(填“原电池”或“电解池”),其中铜片作为该装置的极,连接电源的极;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在如图B中,使a极析出铜.①若a、b电极均为石墨电极并加以必要的连接,则连接后的装置应为(填“原电池”或“电解池”);该装置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向极作定向移动(填“a”或“b”);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并搅匀溶液,溶液的酸性(填“增强”、“降低”或“不变”).②若a、b电极加以导线连接,且a极为铜电极,则b极可以为电极(填序号).A.铂 B.铁 C.石墨 D.银 E.锌该装置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向极作定向移动(填“a”或“b”).25.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2)如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①X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为.②Y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为.(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26.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电解质溶液Y是;(2)银电极为电池的极,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电极流向电极.(填电极材料名称)27.ClO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剂.制备ClO2的新工艺是电解法.(1)如图表示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写出阳极ClO2产生的电极方程式:;图中b电极为;(填“阳极”或“阴极”)(2)电解一段时间,当阴极产生状况下气体112ml时,停止电解,则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物质的量为mol,阴极区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ClO2对污水中Fe2+,Mn2+,S2﹣,CN﹣等有明显去除效果,某工厂中污水含CN﹣(a mg/L),现将ClO2把CN﹣氧化成两种无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东山二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物质总能量不变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B、依据焓变概念分析判断,△H=H(生成物总焓)﹣H(反应物总焓);C、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反应时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解答】解答:解:A、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生成化学键会放热,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故A错误;B、作为一个描述系统状态的状态函数,焓变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H(焓变)表示的是系统发生一个过程的焓的增量,确定了一个化学方程式,就确定了一个焓变,焓变并不随反应物的增加而增加,焓变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故B正确;C、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锌做负极,失电子,溶液中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D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焓变的含义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分析,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和能量守恒关系,化学键变化与能量变化判断,题目较简单.2.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的是()A.分子个数B.原子个数C.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所以系数可以用分数表示.【解答】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所以系数可以用分数表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理解系数的含义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3.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D、根据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根据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D、根据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解答】解:A、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一氧化碳,故A错误;D、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如碳酸钙分解,故B错误;C、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所以分子拆成原子一定不释放出能量,故C错误;D、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所以原子组成分子一定释放出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难度不大,要注意特殊情况.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SO2+O 22SO3△H=﹣196.6 kJ•mol﹣1B.H2(g)+O2(g)═H2O(l)△H=﹣285.8 kJ•mol﹣1C.2H2(g)+O2(g)═2H2O(l)△H=﹣571.6 kJD.C(s)+O2(g)═CO2(g)△H=+393.5 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热单位为kJ•mol﹣1,“﹣”表示放热,“+”表示吸热,燃烧反应均为放热反应.【解答】解:A.没有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故A错误;B.氢气燃烧为放热反应,反应热符号为“﹣”,注明物质聚集聚集状态与反应热数值,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B正确;C.反应热单位为kJ•mol﹣1,故C错误;D.碳燃烧为放热反应,反应热符号为“﹣”,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比较基础,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5.下列叙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B.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C.用铝质铆钉铆接铁板,铁板易被腐蚀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电化学腐蚀与化学腐蚀并存,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B.锌比铁活泼,为负极;C.铝比铁活泼,易被腐蚀;D.电镀时,镀层金属为阳极.【解答】解:A.电化学腐蚀与化学腐蚀并存,因金属多为合金,且原电池反应较快,则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故A正确;B.锌比铁活泼,为负极,可防止铁被腐蚀,故B正确;C.铝比铁活泼,易被腐蚀,故C错误;D.电镀时,镀层金属为阳极,镀件金属为阴极,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金属的电化腐蚀和防护的原理以及电镀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原电池原理的掌握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C.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条件【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中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遵循能量守恒定律;B.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C.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D.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解答】解:A.根据化学反应中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所以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B.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有的不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故B错误;C.铝热反应2Al+Fe2O 3Al2O3+2Fe是放热反应,但需在高热条件下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反应,故C错误;D.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反之,就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反应的条件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正确理解放热吸热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25℃、101kPa下,石墨、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1C(石)+O2(g)=CO2(g)△H=﹣395.41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高【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mol石墨和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石比石墨多说明石的能量高,石墨转化为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则反应是吸热反应,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解答】解:1mol石墨和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石比石墨多说明石的能量高,石墨转化为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则反应是吸热反应,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由石墨制备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低.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石和石墨的转化以及涉及到的能量变化,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8.由如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是放热反应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D.A﹣→B+C是吸热反应,则B+C﹣→A必然是放热反应【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图象分析:A→B+C能量升高,是吸热反应;B+C→A能量降低,是放热反应,同一反应的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反应热大小相等符号相反.【解答】解:A.A→B+C与B+C→A属于同一反应的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两个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相等,符号相反,故A错误;B.A→B+C是能量升高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0,故B错误;C.A→B+C是能量升高的反应,所以A具有的能量低于B和C具有的能量和,故C错误;D.A→B+C是吸热反应,B+C→A必然是放热反应,B+C→A是A→B+C的逆过程,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吸热与放热反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理解分析图表的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9.已知:C(s)+O2(g)═CO(g)△H1=﹣110.5kJ/molCO(g)+O2(g)═CO2(g)△H2=﹣283.0kJ/mol则反应C(s)+O2(g)═CO2(g)的反应热为()A.172.5 kJ/mol B.﹣172.5 kJ/molC.393.5 kJ/mol D.﹣393.5 kJ/mol【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C(s)、CO(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可求的热化学方程式.【解答】解:①C(s)+O2(g)═CO(g)△H1=﹣110.5kJ/mol②CO(g)+O2(g)═CO2(g)△H2=﹣283.0kJ/mol依据盖斯定律计算①+②得到:C(s)+O2(g)═CO2(g)△H=﹣393.5 kJ/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10.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先判断该装置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再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判断选项正误.【解答】解:没有外加电源,所以该装置是原电池.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锌作负极,锌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所以锌片质量减少;活泼性较差的铜作正极,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附着在铜片上,所以铜片质量增加;电子从锌片沿导线流向铜片,电流从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A、铜是正极,铜片上有铜析出,故A错误.B、铜片质量逐渐增加,故B错误.C、电流从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故C错误.D、铜离子得电子被还原生成铜单质,附着在铜片上,故D正确.‘故选D【点评】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非金属导体)作电极;2、电极均需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两极相互连接(或接触);4、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1.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表):化学键H﹣H Cl﹣Cl Cl﹣H键能/(kJ•mol﹣1)436 243 431请计算H2(g)+Cl2(g)═2HCl(g)的反应热()A.+862 kJ•mol﹣1B.+679 kJ•mol﹣1C.﹣183 kJ•mol﹣1 D.+183 kJ•mol﹣1【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据此计算判断.【解答】解: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kJ/mol+243kJ/mol ﹣431kJ/mol×2=﹣183.0 kJ/mol,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抓住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即可完成,难度不大.1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 .B .C .D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A.该装置中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B.该装置中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C.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C正确;D.酒精为非电解质,该装置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13.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C.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若用铁做阴极,则铁不会被氧化【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与正极相连的为阳极,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A、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与正极相连的为阳极,故A错误;B、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故B正确;C、与正极相连的为阳极,阳极上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若用铁做阴极,则铁被保护不会被氧化,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电解池知识,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14.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 2Fe+2H2O+O2═2Fe (OH)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 2H2O+O2+2e﹣═4OH﹣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D.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Fe﹣2e﹣═Fe2+【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以及氧气的溶解度判断,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2Fe(OH)2是发生的吸氧腐蚀,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钢铁中含有铁和碳,在潮湿的环境中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难腐蚀,故A错误;B、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则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4e﹣=4OH﹣,故B正确;C、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故C错误;D、根据反应方程式知,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明确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及原电池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环境确定钢铁发生吸氧腐蚀还是析氢腐蚀,会书写电极反应式,为学习难点.15.已知电池的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有关下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Li1﹣x CoO 2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2S.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如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C.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D.给电池充电时,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解答】解: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故A错误;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锂电极上Li+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锂硫电池放电时负极为Li,锂离子电池放电时负极为Li x C,两种电池的负极材料不同,所以比能量不同,故C错误;D.图中表示锂硫电池给锂离子电池充电,右边电极材料是Li和S,锂负极,硫为正极,左边电极材料是C和LiCoO2,由锂离子电池的总反方程式可知C+LiCoO2→Li x C+Li1﹣x CoO2为充电过程即为电解池,则锂硫电池给锂离子电池充电,LiCoO2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LiCoO2﹣xe﹣﹣xLi+=Li1﹣x CoO2;C为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xe﹣+xLi+=Li x C,则C与负极Li相连,LiCoO2应与正极S相连,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电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对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电池总反应判断正负极材料及电极反应.16.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mol/L CuSO4溶液,当c(Cu2+)为0.5mol/L时,停止电解,向剩余溶液中加入下列何种物质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来状况()A.CuSO4 B.CuO C.Cu(OH)2D.CuSO4•5H2O 【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mol/L CuSO4溶液,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阴极反应为 Cu2++2e﹣=Cu,所以相当于析出CuO,根据析出什么加入什么的原则加入物质.【解答】解: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mol/L CuSO4溶液,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阴极反应为 Cu2++2e﹣=Cu,所以相当于析出CuO,根据析出什么加入什么的原则知,应该加入适量的CuO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来状况,也可以加入适量的CuCO3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来状况,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明确阴阳极上析出的物质是解本题关键,从而确定应该加入的物质,注意碳酸铜可以可作是CuO.CO2,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逸出,所以还相当于加入的是CuO.17.如图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过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B.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C.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2CH3OH+2H2O﹣12e﹣═2CO2↑+12H+D.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12H++12e﹣═6H2O【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化学试卷(理科)第Ⅰ卷(选择题 共66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水电⑤太阳能⑥燃料电池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B .②⑤⑥⑦⑧C .①③④⑤⑥D .除①②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须看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和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的大小B .吸热反应在不加热的条件一定不能发生C .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B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C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4.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 A .H 2O(g)===H 2O(l) ΔH =-44.0 kJ·mol -1B .2HI(g)===H 2(g)+I 2(g) ΔH =+14.9 kJ·mol -1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 的化学反应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5.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12H 2(g)+12I 2(g)===HI(g) ΔH =26 kJ·mol -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 mol 氢气和1 mol 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 kJ 的热量B .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 kJ 的热量C .1 mol H 2(g)与1 mol I 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的HI 气体需吸收52 kJ 的热量D .1 mol H 2(g)与1 mol I 2(g)完全反应放出26 kJ 的热量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SO 2+O 22SO 3 ΔH =-196.6 kJ·mol -1B .C(g)+O 2(g)===CO(g) ΔH =393.5 kJ·mol -1C .H 2(g)+12O 2(g)===H 2O(g) ΔH =-241.8 kJD .2H 2(g)+O 2(g)===H 2O(l) ΔH =-571.6 kJ·mol -17、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 A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B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C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D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2+2+9.有a 、b 、c 、d 四种金属,将a 与b 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 不易腐蚀;将a 、d 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 比a 反应激烈;将铜浸入b 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若将铜浸入c 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 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d >c >a >bB .d >a >b >cC .d >b >a >cD .b >a >d >c 10.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 .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11.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 +移向ZnSO 4溶液 B .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 极为粗铜C .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 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D .装置④中电子由Zn 流向Fe ,装置中有Fe 2+生成12.在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 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 含解析)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 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2 O:16 Na:23 S:32 Cl:35.5 Zn:65 Cu:64 Ag:108第Ⅰ卷( 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其中1-15题每题2分,16-20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 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s)+ O2(g)=CO(g) ΔH=―393.5 kJ/molB. 2H2(g)+O2(g)=2H2O(l) ΔH = +571.6 kJ/molC.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D. C6H12O6(s) +6O2(g)=6CO2(g)+6H2O(l) ΔH=―2800 kJ/mol2. 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2(g) =CO2(g) ΔH=―393.5kJ/mol2H2(g)+O2(g) =2H2O(g) ΔH=―483.6kJ/mol现有炭粉和H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1B. 1︰2C. 2︰3D. 3︰23. 燃料电池是燃料(例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此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通常是KOH溶液。

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B. 标准状况下,消耗5.6LO2时,有1mole-发生了转移C. 随着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碱性不变D. 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比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大4.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高二全册化学试题

高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高二全册化学试题

时遁市安宁阳光实验学校花洲实验高中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下列举措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推广使用农药化肥,减少病虫害,提高粮食产量B.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C.开发新型电池,推广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经验D.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目标产物2.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B.反应物量的多少C.反应物的性质D.反应的快慢3.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热量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映的中和热△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甲烷的燃烧热就是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5.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的热最,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4O2(g)=2CO2(g)+4H2O(g)△H=+890kJ•mol﹣1B.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C.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D .CH4(g)+O2(g)=CO2(g)+H2O(l)△H=﹣890kJ•mol﹣16.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 C(s)+O2(g)═CO(g);△H2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③H2(g)+O2(g)═H2O(l);△H5 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A.① B.④ C.②③④D.①②③7.如图所示,U形管中装入含有紫色石蕊的Na2SO4试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形管内会形成三色“彩虹”的现象,它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A.蓝、紫、红B.红、蓝、紫C.红、紫、蓝D.蓝、红、紫8.用铂作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电解结束后,向剩余电解液中加适量水,能使溶液和电解前相同的是()A.AgNO3 B.HCl C.NaOH D.NaCl9.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吊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地向烧杯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况C.银圈向下倾斜D.铁圈向下倾斜10.下列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B.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接触处容易生铁锈D.银质奖牌放置久了表面变暗11.以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对含有杂质Fe、Zn、Ag的粗铜进行电解精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粗铜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②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③电路中每通过3.01×1023个电子,得到的精铜质量为16g④杂质Ag以Ag2SO4的形式沉入电解槽形成“阳极泥”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12.在理论上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2Al(s)十2NaOH(aq)+2H2O(1)=2NaAlO2(aq)+3H2(g);△H<0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aq)+8H2O(1);△H>0C.CaC2(s)+2H2O(1)→Ca(OH)2(s)+C2H2(g);△H<0D.FeCl3(aq)十3H2O(1)⇌Fe(OH)3(s)+3HCl(aq);△H>013.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不一定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14.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放正极15.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0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16.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两个电极反应分别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锌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B.锌发生氧化方应,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C.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基本保持不变D.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17.如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A.⑤②①④③B.③②⑤④①C.⑤④②③①D.⑤②①③④18.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二、填空题(共4题,共46分)1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1(2)2H2(g)+O2(g)═2H2O(l)△H=﹣571.6kJ•mol﹣1(3)2C2H2(g)+5O2(g)═4CO2(g)+2H2O(l)△H=﹣2599kJ•mol﹣1请写出C(s,石墨)和H2(g)生成1mol C2H2(g)的热化学方程式.20.已知甲烷(CH4)燃料电池,用KOH溶液作电解质,则:(1)负极电极反应式:(2)正极电极反应式:(2)总反应式:.21.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42﹣2PbSO4+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g.(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电极反应:,B电极上生成,电极反应,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22.按照如图所示接通线路,反应一段时间后,回答下列问题(假设所提供的电能可以保证电解反应的顺利进行):(1)U形管内发生什么现象?.(2)在a、b两烧杯中发生的现象:.(3)写出A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Zn:Pt:,写出U形管中:c电极为极,电极反应式:d电极为极,电极反应式:总反应方程式:.(4)如果小烧杯中有0.508g碘析出,则大烧杯中负极减轻g.花洲实验高中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下列举措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推广使用农药化肥,减少病虫害,提高粮食产量B.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C.开发新型电池,推广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经验D.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目标产物【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A.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污染;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废旧电池或电子垃圾中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D.“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目标产物.【解答】解:A.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故A错误;B.开发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符合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思想,故B正确;C.废旧电池或电子垃圾中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除贵重金属的其余废料填埋,会造成环境污染,应进行回收、处理,故C正确;D.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目标产物,可以实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生活污染的处理,注意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应服务于生产、生活,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2.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B.反应物量的多少C.反应物的性质D.反应的快慢【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热量是一个状态函数,与物质的状态、量及反应所处条件均有关,而单位与反应热大小无关,反应热单位:KJ/mol不是对反应物而言,不是指每摩尔反应物可以放热多少千焦,而是对整个反应而言,是指按照所给的化学反应式的计量系数完成反应时,每摩尔反应所产生的热效应,从定义和公式中可得出反应热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量的多少、性质有关,而单位只是用来计算反应热,是恒定的,不影响反应热大小.【解答】解: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例如同一个化学反应,生成液态水或水蒸气,反应热肯定不一样,故A错误B、反应物量的多少,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反应中,氢气和氧气反应的量不同,反应放热不同,故B错误;C、反应物性质,例如锌和浓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反应热肯定不一样,反应热和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和物质的性质有关,故C错误;D、反应的快慢和反应物以及生成物间没有联系,这不会影响反应热大小,故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焓变分析判断,反应热有关的影响因素判断,题目难度中等.3.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热量【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B、液态氟化氢的能量比气态氟化氢的能量低,根据反应热与能量关系判断;C、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解答】解: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是体积,故A错误;B、液态氟化氢的能量比气态氟化氢的能量低,根据能量守恒,1mol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故B错误;C、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故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反应热与能量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映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 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甲烷的燃烧热就是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C、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一定条件才能发生反应;D、水的状态应该是稳定的液态水.【解答】解:A、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H2SO4和Ca(OH)2反应生成硫酸钙微弱物,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57.3)kJ/mol,故A错误;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CO(g)+O2(g)=CO2(g)△H=﹣283.0kJ/mol,因此2CO2(g)=2CO(g)+O2(g)的反应热为△H=+2×283.0kJ/mol,故B正确;C、可燃物的燃烧也需要加热,但属于放热反应,故C错误;D、101kp下,1mol CH4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燃烧热等概念的理解.5.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的热最,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4O2(g)=2CO2(g)+4H2O(g)△H=+890kJ•mol﹣1B.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C.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D .CH4(g)+O2(g)=CO2(g)+H2O(l)△H=﹣890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知,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成正比,并注意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来解答.【解答】解: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热量,1molC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890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6.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 C(s)+O2(g)═CO(g);△H2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③H2(g)+O2(g)═H2O(l);△H5 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A.① B.④ C.②③④D.①②③【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①②③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④中前者为吸热反应,后者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H<0,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①都为放热反应,△H<0,前者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则△H1<△H2,故①错误;②都为放热反应,△H<0,由于S(s)→S(g)吸热,则前者放出的热量少,则△H3>△H4,故②正确;③都为放热反应,△H<0,消耗的氢气越多,则放出的热量越多,则△H5>△H6,故③正确;④前者为吸热反应,△H7>0,后者为放热反应,△H8<0,则△H7>△H8,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从物质反应的程度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的角度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本题中含有能正确判断反应的吸放热.7.如图所示,U形管中装入含有紫色石蕊的Na2SO4试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形管内会形成三色“彩虹”的现象,它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A.蓝、紫、红B.红、蓝、紫C.红、紫、蓝D.蓝、红、紫【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电解原理,电解硫酸钠实质是电解水,阳极产生的是氧气,阴极产生的是氢气,酸遇石蕊显红色,碱遇石蕊显蓝色,酸遇酚酞不变色,碱遇酚酞显红色,据此来回答.【解答】解:根据电解原理,和电源的正极相连的是阳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的是阴极,电解硫酸钠的实质是电解水,阳极生成氧气,阴极生成氢气,阴极氢离子放电,碱性增强,该极附近呈蓝色,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酸性增强,该极附近呈红色,中间溶液是石蕊的紫色,即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红、紫、蓝.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并会灵活运用.8.用铂作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电解结束后,向剩余电解液中加适量水,能使溶液和电解前相同的是()A.AgNO3 B.HCl C.NaOH D.NaCl【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电解结束后,向剩余电解液中加适量水,能使溶液和电解前相同,应为电解水型的电解,电解时阳极反应为:4OH﹣﹣4e﹣=2H2O+O2↑,阴极反应为:4H++4e﹣=2H2↑,可为电解含氧酸溶液、强碱溶液或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溶液,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电解AgNO3,阳极析出Ag,阴极生成O2,要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应加入Ag2O,故A错误;B.电解HCl,阳极生成氯气,阴极生成氢气,实际为电解本身,电解后加入水不可恢复到原来的浓度,故B错误;C.电解NaOH,阳极生成氧气,阴极生成氢气,实际为电解水,电解后加入水可恢复到原来的浓度,故C正确;D.电解NaCl,生成NaOH、H2、Cl2,加盐酸显然不能恢复电解前的状态,应通入适量的HCl气体,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侧重于电解水型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把握电解特点和规律.9.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吊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地向烧杯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况C.银圈向下倾斜D.铁圈向下倾斜【考点】铁的化学性质.【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铁圈和银圈连接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根据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判断反应现象.【解答】解:铁圈和银圈连接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所以铁圈质量减少;银圈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附着在银圈上,导致银圈质量增加,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银圈向下倾斜.故选C.【点评】本题以铁的化学性质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把握铁圈、银圈相连与原电池原理即可解答.10.下列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B.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接触处容易生铁锈D.银质奖牌放置久了表面变暗【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分析】A、铜锌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反应,依据原电池电极反应分析判断;B、生铁中含有碳,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反应,铁做原电池的负极;C、铁和铜接触处和电解质溶液会形成原电池反应,铁做负极;D、银在空气中被氧化发生化学腐蚀.【解答】解:A、铜锌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反应,锌做负极被腐蚀.正极被保护,所以不易形成铜绿;和电化学有关,故A不符合;B、生铁中含有碳,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反应,铁做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所以容易生锈,故B不符合;C、铁和铜接触处和电解质溶液会形成原电池反应,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故C不符合;D、银在空气中被氧化发生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无关,故D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的实质分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11.以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对含有杂质Fe、Zn、Ag的粗铜进行电解精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粗铜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②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③电路中每通过3.01×1023个电子,得到的精铜质量为16g④杂质Ag以Ag2SO4的形式沉入电解槽形成“阳极泥”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考点】铜的电解精炼.【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利用电解法进行粗铜提纯时粗铜应作阳极,精铜作阴极;阳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Ag>Pt,因此在电解过程中Ag、Pt不会失去电子,而是形成阳极泥.【解答】解:①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应作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故①错误;②阴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是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即Cu2++2e﹣=Cu,故②正确;③根据电极反应:Cu2++2e﹣=Cu,电路中每通过3.01×1023个即0.5mol电子,得到的精铜质量为0.25mol×64g/mol=16g,故③正确;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Ag>Pt,因此Ag、Pt不会放电,以单质形式沉积下来,故④错误;故选:A.【点评】铜的电解精炼是电解原理的一重要应用,在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上,解答此题便可迎刃而解.12.在理论上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2Al(s)十2NaOH(aq)+2H2O(1)=2NaAlO2(aq)+3H2(g);△H<0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aq)+8H2O(1);△H>0C.CaC2(s)+2H2O(1)→Ca(OH)2(s)+C2H2(g);△H<0D.FeCl3(aq)十3H2O(1)⇌Fe(OH)3(s)+3HCl(aq);△H>0【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得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据此来回答.【解答】解:A、是放热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正确;B、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错误;C、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C错误;D、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考查原电池的设计,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反应必须是放热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13.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不一定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可能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下正极,D、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端电极为负极,电流方向和电子流向相反.【解答】解:A、电极材料可由金属构成,也可由能导电的非金属和金属材料构成,故A正确;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原电池在在工作时其负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原电池放电,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会根据得失电子判断化学反应类型、电极名称、电子流向,电流流向等,题目较简单.14.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放正极【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标有“+”的接线柱,放电时为原电池的正极,充电时为电解池的阳极,以此来解答.【解答】解:铅蓄电池为二次电池,标有“+”的接线柱,放电时为原电池的正极,充电时为电解池的阳极,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二次电池和电极的判断,注意原电池的正极对应电解池的阳极时解答的关键,题目较简单.15.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0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电池工作时,负极为Al,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l﹣3e﹣+3OH﹣=Al(OH)3,正极上通入空气,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答该题.【解答】解:A、正极上通入空气,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A正确;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从铂电极沿导线流向铝电极,故B 错误;C、铂做成网状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C正确;D、Al不断反应,不断溶解,所以一段时间后,更换铝板就可以继续使用,故D 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电源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原电池的两极上的变化以及原电池原理.16.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两个电极反应分别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锌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B.锌发生氧化方应,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C.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基本保持不变D.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反应式知,Zn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B.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电池反应式为Ag2O+H2O+Zn=Zn(OH)2+2Ag,随着反应进行,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解答】解:A.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反应式知,Zn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故A正确;B.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银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电池反应式为Ag2O+H2O+Zn=Zn(OH)2+2Ag,随着反应进行,消耗水,KOH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所以碱性增强,故C错误;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溶液中OH﹣向负极移动,K+、H+向正极移动,故D错误;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侧重考查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判断、离子移动方向、反应类型即可解答,易错选项是C,注意KOH的物质的量不变但浓度改变.。

甲烷传感器的分类

甲烷传感器的分类

甲烷传感器的分类甲烷(CH4)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由于甲烷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需要对甲烷进行监测和检测。

甲烷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实时检测环境中甲烷浓度的装置,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分类。

一、依据工作原理分类1. 热导式甲烷传感器热导式甲烷传感器利用甲烷气体的导热性质来检测甲烷浓度。

传感器内部有一个加热元件和一个测温元件,当甲烷气体进入传感器时,甲烷分子与加热元件碰撞,导致温度上升,测温元件会感知到温度变化从而测量出甲烷浓度。

2. 电化学甲烷传感器电化学甲烷传感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检测甲烷浓度。

传感器内部有一对电极,其中一个电极上涂有催化剂,当甲烷气体进入传感器时,催化剂会促使甲烷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电流,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可以得知甲烷浓度。

3. 光学甲烷传感器光学甲烷传感器利用甲烷分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来检测甲烷浓度。

传感器内部有一个光源和一个光电探测器,光源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当甲烷气体进入传感器时,会吸收部分光,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可以得知甲烷浓度。

二、依据应用领域分类1. 工业甲烷传感器工业甲烷传感器主要用于工业场所对甲烷泄漏进行监测,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这种传感器通常采用高灵敏度的电化学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低浓度的甲烷气体。

2. 家用甲烷报警器家用甲烷报警器是一种用于家庭环境的甲烷传感器,用于监测家庭中甲烷泄漏,以保护家庭成员的生命安全。

这种传感器通常采用热导式或电化学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

3. 车载甲烷传感器车载甲烷传感器主要用于汽车和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中,用于监测车辆燃料系统中的甲烷泄漏,以避免事故和环境污染。

这种传感器通常采用光学传感器,具有快速响应和高灵敏度。

总结:甲烷传感器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热导式、电化学和光学甲烷传感器。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甲烷传感器,以实现对甲烷浓度的准确监测和及时报警,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314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附答案)

314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N 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已知C2H4和C3H6的混合物的质量为ag,则该混合物A.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a/7+1)N AB.所含碳氢键数目为aN A/7C.燃烧时消耗的O2一定是33.6a/14LD.所含原子总数为aN A/142.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A.甲醇B.天然气C.液化石油气D.氢气3.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B.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C.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D.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4.用右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烯时不需要除杂的是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笨6.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3,5,5-四甲基-4,4-二乙基己烷B.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C.D.结构片段为 ,其单体是甲醛和苯酚8.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 2CO 3溶液加以区别B.戊烷(C 5H 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10.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11.下列各组物质,其中属于同系物的是:(1)乙烯和苯乙烯 (2)丙烯酸和油酸 (3)乙醇和丙二醇 (4)丁二烯与异戊二烯(5)蔗糖与麦芽糖A.(1)(2)(3)(4)B.(2)(4)C.(1)(2)(4)(5)D.(1)(2)(4)12、甲苯被式量为43的烃基取代一个氢原子后,可能得到的物质有多少种A 、8种B 、6种C 、9种D 、12种 13、分析确定苯环上二氯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种数:A. 6B.8C.9D.1014.试判断C5H12O的同分异构体的种数:A.8B.10C.13D.1415、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A、15种B、28种C、32种D、40种16.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B.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D.贝诺酯与足量NaOH 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17、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它可能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4种B.5种C.6种D.7种二、填空题(共49分)18.(9分)聚酰胺—66常用于生产帐篷、渔网、降落伞及弹力丝袜等织物,可利用下列路线合成:(1)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2)D的结构简式为,①的反应类型为(3)为检验D中的官能团,所用试剂包括NaOH水溶液及(4)由F和G生成H的反应方程式为19.(8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 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1)装置b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即补加B. 冷却后补加C. 不需初加D. 重新配料(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6)在环已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圆底烧瓶B. 温度计C. 吸滤瓶D. 环形冷凝管E. 接收器20.(8分)液晶是一类新型材料。MBBA 是一种较好的液晶化合物。它可以看作是由醛A 和胺B 去水缩合产物:(1)对位上有一个-C 4H 9的苯胺可能有4个异构体,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醛A 有异构体甚多。其中属于酯类化合物,而且结构式中有苯环结构的异构体就有6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2分)O H 2+ +化合物Ⅰ(C 11H 12O 3)是制备液晶材料的中间体之一,其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酯基。Ⅰ可以用E 和H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已知以下信息:A 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RCH=CH 2 RCH 2CH 2OH化合物F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2).D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E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4)I 的同系物J 比I 相对分子质量小14,J 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如下条件: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和饱和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共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J 的一个同分异构体发生银镜反应并酸化后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 2:2:1,写出J 的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22.(12分)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①B 2H 6②H 2O 2/OH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 3CH 2CH 2CH 2OH CH 3CH 2CH 2CH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实验步骤如下:将6.0gNa 2Cr 2O 7放入100mL 烧杯中,加30mL 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 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 中。在A 中加入4.0g 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 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 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能否将 Na 2Cr 2O 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 仪器的名称是 ,D 仪器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润湿b.干燥c.检漏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Na 2Cr 2O 7H 2SO 4加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学期高二《电化学基础》.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学期高二《电化学基础》.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湖南省冷水江市一中2012~2013第一学期高二选修4《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题(2012-12-13)满分 100分时量 4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答案填入第Ⅱ卷表格.1.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b点为阳极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基本不变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点变红色2.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B.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O2+4e-+2H2O=4OH-3.如右图所示,a、b、c、d为惰性电极。

甲装置中a、b两个电极上分别通入H2、O2,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乙装置中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装置为原电池,乙装置为电镀池;B.a电极反应为:H2-2e-=2H+;C.c电极反应为:Cu2++2e-=CuD.b电极上通入112mL O2(标况)时,装置乙中溶液质量减小0.80g。

4.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右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 ―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 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 -2e -Cu 2+5.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 2+2Ag +2NaCl=Na 2Mn 5O 10+2AgCl ,下列有关“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g +Cl --e -=AgClB.每生成1 mol Na 2Mn 5O 10转移2 mol 电子C.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 AgCl 是还原产物6.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 -2e -=Fe 2+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 2+2H 2O +4e -=4OH -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 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7.下列关于化学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 .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决于组成原电池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B .废旧电池随意丢弃造成的危害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和酸碱污染;C .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排放废弃物少、噪音低等特点,被誉为“绿色发电站”;D .一次电池发生的反应是不可逆的,二次电池发生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13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13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 23 Cl 35.5 O 16 H 1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3分,共54分)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1.6g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89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H4(g)+2O2(g)=CO2(g)+2H2O(g)ΔH=+890kJ·mol-1B.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C.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D.1/2CH4(g)+O2(g)=1/2CO2(g)+H2O(l)ΔH=-890kJ·mol-14.铁钉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0.01mol/L的食盐溶液中,可发生的变化是()A.碳棒上放出氯气B.铁钉上放出氢气C.碳棒上放出氧气D.铁钉锈蚀5.在298 K、100 kPa时,已知:2H2O(g)===O2(g)+2H2(g)ΔH1Cl2(g)+H2(g)===2HCl(g)ΔH22Cl2(g)+2H2O(g)=== 4HCl(g)+O2(g)ΔH3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3=ΔH1+2ΔH2B.ΔH3=ΔH1+ΔH2C.ΔH3=ΔH1-2ΔH2D.ΔH3=ΔH1-ΔH2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分别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ΔH 1、ΔH 2、ΔH 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 .ΔH 1>ΔH 2>ΔH 3B .ΔH 2<ΔH 1<ΔH 3C .ΔH 1=ΔH 2=ΔH 3D .ΔH 1>ΔH 3>ΔH 27.已知反应:①101 kPa 时,2C(s)+O 2(g)===2CO(g) ΔH =-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

16—17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16—17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者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生物质能③潮汐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煤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⑦⑧C.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2.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 +H2SO4 = Na2SO4 +SO2↑ +S↓ +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HI(g) 1/2H2(g)+ 1/2I2(s);△H = —26.5kJ/mol,由此可知1mol HI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可以放出26.5kJ的能量B.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C.由C(石墨) ===C(金刚石) ΔH=1.90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在100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4.2012年6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九号”.这标志着中国人的太空时代又前进了一大步.发射“神九”时用肼(N2H4)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NO2为氧化剂,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2NO2(g);△H=+67.7kJ/mol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下列关于肼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N2H4(g)+2NO2(g)=3N2(g)+4H2O(l);△H=-1135.7 kJ/molB .2N 2H 4(g )+2NO 2(g )=3N 2(g )+4H 2O (g );△H=-1000.3 kJ/molC .N 2H 4(g )+NO 2(g )=N 2(g )+2H 2O (l );△H=-1135.7 kJ/molD .2N 2H 4(g )+2NO 2(g )=3N 2(g )+4H 2O (g );△H=-1135.7 kJ/mol 5.已知:H 2O(g)===H 2O(l) ΔH =Q 1 kJ·mol -1C 2H 5OH(g)===C 2H 5OH(l) ΔH =Q 2 kJ·mol -1C 2H 5OH(g)+3O 2(g)===2CO 2(g)+3H 2O(g) ΔH =Q 3 kJ·mol -1若使46 g 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Q 1+Q 2+Q 3) kJ B .0.5(Q +Q 2+Q 3) kJ C .(0.5Q 1-1.5Q 2+0.5Q 3) kJD .(3Q 1-Q 2+Q 3) kJ6.在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A (g )+B (g )C (g )△H <0。

甲烷电极反应式 -回复

甲烷电极反应式 -回复

甲烷电极反应式-回复什么是甲烷电极反应式?甲烷电极反应式指的是甲烷在电化学过程中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甲烷是一种由碳和氢组成的无色气体,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化学工业中,甲烷被广泛使用,用作能源、燃料和化学原料。

了解甲烷的电极反应式对于研究电化学反应机理、开发新的电化学催化剂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甲烷的电极反应式主要包括它在阳极和阴极上的反应方程式。

在电化学过程中,阳极是处于正极电势的电极,而阴极是处于负极电势的电极。

在甲烷电化学反应中,甲烷的氧化反应发生在阳极上,而它的还原反应发生在阴极上。

甲烷在阳极上的氧化反应可以表达为:CH4 -> CO2 + 2H+ + 2e-甲烷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两个氢离子和两个电子。

这个反应是甲烷燃烧的逆反应,由于进行在电化学条件下,它可以通过外加电势来控制。

氧化反应在阳极上发生,这意味着它将吸引电子从外部电路,并带走电荷。

甲烷在阴极上的还原反应可以表达为:H+ + e- -> 1/2H2两个氢离子和两个电子结合生成一分子的氢气。

这个还原反应是甲烷分子从外电路吸取电子的过程。

阴极是还原反应发生的地方,它在电化学过程中吸引电子进入体系,带负电荷。

甲烷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共同构成了甲烷的电极反应式。

具体来说,在一个电池或电解池系统中,甲烷在阳极上进行氧化反应,而在阴极上进行还原反应。

这种电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外加电势来调节,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总结一下,甲烷电极反应式是描述甲烷在电化学过程中发生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甲烷在阳极上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氢离子和电子;在阴极上进行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掌握这些反应式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甲烷的电化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不完整)

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不完整)

崇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8分)1.据人民网报道,有一集团拟将在太空建立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其反应可表示为:激光↑+↑222222O H TiO O H 。

有下列几种说法:① 水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② 氢气是一级能源;③ 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 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改善生存条件。

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④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3.1913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从而满足了当时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下列是哈伯法的流程图,其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 )A .①②③B .②④⑤C .①③⑤D .②③④4.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s ,单斜)===S(s ,正交) ΔH =+0.33 kJ·mol -1B .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C .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D .①式表示断裂1 mol O 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 mol SO 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297.16 kJ5.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②H 2(g)+12O 2(g)===H 2O(l) ΔH 2=-285.8 kJ/mol ③CH 3COOH(l)+2O 2(g)===2CO 2(g)+2H 2O(l) ΔH 3=-870.3 kJ/mol可以计算出2C(s)+2H 2(g)+O 2(g)===CH 3COOH (l)的反应热为( )A .ΔH =+244.1 kJ/molB .ΔH =-488.3 kJ/molC .ΔH =-996.6 kJ/molD .ΔH =+996.6 kJ/mol6.在一定温度时,将1 mol A 和2 mol B 放入容积为5 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 C(g)+2D(g),经5 min 后测得容器内B 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 -1。

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试题(电化学基础)

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试题(电化学基础)

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B.电镀池中用待镀金属制品作阳极C.钢铁腐蚀普遍存在与自然界,其腐蚀类型主要是吸氧腐蚀D.在轮船外侧镶嵌锌块的措施属于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8.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C.片刻后甲池中c(SO2-4)增大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9.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装置①是原电池,总反应是:Cu +2Fe 3+===Cu 2++2Fe 2+B .装置①中,铁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 3++e -===Fe 2+C .装置②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Ⅱ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D .若用装置③精炼铜,则d 极为粗铜,c 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 4溶液10.Cu 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 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所示,电解总反应为:2Cu +H 2O=====通电Cu 2O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 .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 .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 .当有0.1 mol 电子转移时,有0.1 mol Cu 2O 生成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 +Ni 2O 3+3H 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12.随着各地“限牌”政策的推出,电动汽车成为汽车界的“新宠”。

江西省余江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江西省余江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绝密★启用前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余江一中10月电化学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图是水煤气(成分为CO、H2)空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惰性电极。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处通入空气,B处通入水煤气B.a电极的反应式包括:CO+4OH--2e-= CO32-+2H2OC.a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D.如用这种电池电镀铜,当镀件增重6.4g,则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水煤气2.24 L2.下图为Mg—NaClO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作Y电极B.电池工作时Na+向负极移动C.废液的pH大于NaClO溶液的pHD.X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lO—+2H2O—4e—=ClO3—+4H+3.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正极 B.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 C.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 Cu2++2Fe2+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其作用是传递电子4.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时溶液中SO42-移向Cu极B.构成原电池时Cu极反应为: Cu﹣2e-=Cu2+C.要使Fe极不被腐蚀,Cu片换Zn片或a接直流电源负极D.a和b分别接直流电源正、负极,Fe片上有气体产生5.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N装置中两个电极均为石墨棒)A.C1上发生还原反应 B.M 装置中SO42-移向Cu电极C.工作一段时间后装置M 中溶液pH变大,装置N中溶液pH变小D.Cu电极与C2电极上的电极反应相同6.(2013茂名一模,11)研究小组分别用锌片、铝片、Cu和稀硫酸进行原电池的相关的探究,所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电极甲电极乙I Zn CuII Al CuA.实验I中,甲电极反应为:2H++2eˉ=H2↑ B.实验II中,H+向Al定向迁移C.两组实验溶液的pH均增大 D.实验II中,电子由铜转移到锌7.控制适当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湖北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一种瓦斯分析仪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传感器显示出来。

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 2O 3-Na 2O ,O 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极a 的反应式为:CH 4+4O 2--8e -=CO 2+2H 2OB .电极b 是正极,O 2-由电极a 流向电极bC .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a 流向电极bD .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mol O 2-通过时,电子转移4mol2.在给定条件下,离子组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及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日常生活中常用95%的乙醇溶液来杀菌消毒,其实就是使蛋白质变性B .可用淀粉溶液来检测食盐中是否含碘C .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可喝牛奶或豆浆解毒D .人应该多吃蔬菜,因为蔬菜中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为人提供营养4.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mol —CH 3(甲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B .标准状况下,22.4 LC 3H 8中含共价键的数目为8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苯中含C —H 数目为6 N AD .184g 甘油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H 2的数目为3 N A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是非电解质B .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为(C 6H 10O 5)n ,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 .纤维素、甘油分别在浓硫酸存在时与浓硝酸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D .乙醇、乙酸和苯酚的分子中均含有官能团—OH ,所以均能与NaOH 溶液反应6.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铁催化作用下,苯与溴水能发生取代反应B .天然橡胶即聚2-甲基-1,3-丁二烯中含有大量碳碳双键,容易老化C .有机物的一氯代物有5种D .乙酸乙酯、油脂分别与热NaOH 溶液反应均是皂化反应7.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 2 + B 2 2AB △H=" Q" kJ/mol 的反应时间与生成物AB 的质量分数(AB%)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 、b 为不同温度时的反应曲线(其他条件不变),c 为在t 3时刻开始缩小容器容积(温度不变)的变化曲线。

甲烷的电极反应式

甲烷的电极反应式

甲烷的电极反应式为:CH4(g)+ H2O(g)→CO(g)+ 3H2(g)
在电极反应中,甲烷在正极反应,水在负极反应。

具体来说,正极反应的电极电势为:E=E(标准) + (0.0592/n) * (lgK相) = 0.41V + (0.0592/3) * (lgK相),其中K相为甲烷在正极的相变常数。

负极反应的电极电势为:E=E(标准) - (0.0592/n) * (lgK相)。

在这个反应中,K相为水在负极的相变常数。

由于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的电极电势不同,因此当这两个反应发生时,就会产生电势差,即电池的电动势。

如果电动势大于电池内阻和负载电阻之和,则会有电流通过电池。

当甲烷与水在电解池中发生反应时,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在电极反应中,需要注意各种化学物质在不同电位下的化学平衡和相变常数。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子转移的步骤和数量,以及反应速率和热力学条件等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电极反应的最终结果。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甲烷的电极反应还可能受到温度、压力、电解质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电池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性。

总之,甲烷的电极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化学平衡、相变常数、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和热力学条件等。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甲烷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9月份月考高二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第一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3.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4.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 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5.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6.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A.O2B.CH4C.CO2D.SO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8.用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 A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 AC.通常状况下,1 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 A9.欲配制100ml 1.0 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①将14.2 g Na2SO4 溶于100ml水中②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③将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0.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 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A.5:2 B. 3:1 C.15:2 D. 1:311.相同质量的H2SO4与H3PO4中的氢原子数之比为()A.2: 3 B.3: 2 C.1:2 D.2:1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13.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14.某10% 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g水后得到80mL 20%的溶液,则该20%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6.25mol·L-1 B.12.5mol·L-1 C.7mol·L-1D.7.5mol·L-1 15.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

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A.有1个氧原子 B.有2个氧原子C.有1个A原子 D.有2个A原子16.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17.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溶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 ( )A . 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B .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C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 .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一边 18. 有BaCl 2和NaCl 的混合溶液aL ,将它均分成两份。

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 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 3溶液,使Cl 离子完全沉淀。

反应中消耗xmol H 2SO 4、ymolAgNO 3。

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 (Na +)/ mol·L -1为 ( )A .(y-2x )/aB .(y-x )/aC .(2y-2x )/aD .(2y-4x )/a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46分)二、填空题(共8分分)19.(2分)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 /mol ,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g 。

20.(6分)右图是用自来水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教材中的实验完全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⑴左边大试管中要加入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 ;⑵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 ; ⑶烧杯中还要盛有的物质是 。

三、实验题(共26分)21.(8分)如右图所示a 、b 、c 、d 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 、B 、C 、D 是实际操作中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中的示意图,请指出A 、B 、C 、D 分别与a 、b 、c 、d 相匹配的组合及其组合后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例如:C 和a 组合,用于制取气体。

① A 与 组合,用于 ,② B 与 组合,用于 ,③ B 与 组合,用于 ,④ D 与 组合,用于 ,22.(18分)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mL 1.25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2)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五项中的;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四、计算题(共12分)23.(12分)常温下,将20.0 g 14%的NaCl溶液跟30.0 g 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7 g/cm3的混合溶液。

计算:(1)该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2)该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

(3)在1000 g水中需加入________摩尔氯化钠,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溶液浓度相等。

(保留1位小数)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九月份月考化学试题答案1-18 CDDAD BCBBC ACBAA BCD19. M/N A g20. ⑴防止暴沸;⑵冷凝水蒸气;⑶冰水混合物21. ① c ,制备气体 ② b ,分液 ③ d ,过滤 ④ d 向酒精灯添加酒精22. (1)12.5,250,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①③⑤;(3)B 、C 、A 、F 、E 、D ;(4)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

容量瓶盛放热溶液时,体积不准;(5)A 、B 、C 。

23. 解析:(1)混合溶液的质量为:20.0 g +30.0 g =50.0 g 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20.0 g×14%+30.0 g×24%=10.0 g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g 50.0 g×100%=20% (2)n (NaCl)=10.0 g 58.5 g·mol-1, V (溶液)=50.0 g1.17 g·cm -3×1000 mL·L-1 c (NaCl)=n (NaCl)V (溶液)=10.0 g 58.5 g·mol -1×1.17 g·cm -3×1000 mL·L -150.0 g=4.0 mol·L -1 (3)n (NaCl)×58.5 g·mol -11000 g×n (NaCl)×58.5 g·mol-1×100%=20% n (NaCl)=4.3 mol答案:(1)20% (2)4.0 mol ·L -1 (3)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