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流变中撤尔嗬的嬗变——以巴东县野三关镇为例
简述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现状及其出路——以巴东县野三关镇为例
却有所增加 , 因为失 去土地 以后什 么都要花钱买 , 消费 中商品性 消费 盲) 找不到稳定 的职 业 , 以大多数贫困家 庭都把脱贫致 富的希望寄 所
随着 我 国城 市化进 程 的加 快 , 其是 当 前正 在进 行 的西 部大 开发 . 尤 很 经 济组织和农 民之间分 配不 尽合理 , 管理混乱 , 缺少 监督机制 , 个别
多西部地区的农 民上地被 征来搞西部建设 , 用来修建铁路 , 高速公路 . 乡村 层层 截留 . 实际上 到农 民手 中的补偿费用很 少 , 了腐败 和官僚 成 水利建设 . 固然这是一 件对农 民有 益的事情 , 但这 就产生 了一个 新型 主义产生的源头 。而且 根据村 民门反 映的情况是 还有一部分村民的 的社会群体——失地农 民。 同时 由于征地引起的社会问题也 日益受到 补偿 金没有完全那 到手 , 且政府土地管理 局并没 有直接与农户签定 而 广泛关注 , : 如 失地农民集体 上访事件频繁发生 ; 在经济 上出现了新的 补偿 协议 , 而是 由你 村长代替农 民签定 就是说政府采取 了不合理 也
地农 民的现状以及 其以后 的发展 问题进行简单 的思考 。
一
、
失 地 农 民 的 现 状
费, 老人生病 治疗 就更无法支付了。在我调查的失地农 民当中居然没
1上地被征 . 民的收入呈总体下降趋 势。其 中调查 的一共有 1 有一户参加任何 医疗 和养老保 险 , 、 农 8 可想而知 , 他们 以后 的生活让人处 户农 户 , 他们都是 以农业 为 主的农 户 , 失地 之前 的家收 入每 月为 8 0 处 担 忧 。 0 这样 就影 响 了 其 下 一 代 的 发展 , 失地 农 民深 感 自身素 质 差 ( 他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土家族撒叶儿嗬仪式的个案研究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土家族撒叶儿嗬仪式的个案研究胡覓[摘要]历史与记忆的关系之辩由来已久,它是社会记忆研究的重要内容。
土家族撒叶儿嗬仪式的民族 志资料反映出,二者的形成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文字历史和身体操演传达的社会记忆,都是人的身体实践的产物,共享了有关过去的意象。
其中,历史成为土家族人社会记忆的参考 文本,重塑了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形貌。
[关键词]历史重构;文字历史;社会记忆;身体操演;撒叶儿嗬[中图分类号]K890; C9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14 (2019 ) 01-0098-10一、问题的提出在清江中游的土家族地区^流传着一种延续千年的仪式撒叶儿嗬,俗称“跳丧”。
每当村寨中有 老人去世,亲朋乡邻纷纷自发前来,“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在融“歌舞鼓”为一体的热 闹活动中,人们集体追忆亡者生平,陪伴亡人并为亡人送行。
这种独特的仪式,延续了巴人祖先追忆 亡魂的传统,搭建了古人与今人、过去与现在之间沟通的桥梁。
鉴于土家族没有自己的书写文字,本 地人不能依靠大量的文本去保存有关过去的传统。
土家族群的历史,与他们通过仪式操演(performance)® 来传达的社会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不同。
[作者简介]胡觅,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博士候选人。
①清江,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之齐岳山,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等七个县市,在宜都陆城汇人长江。
清江流域的撒叶儿嗬曾被冠以“迷信”的帽子,一度瀕临消亡,清江中游地区的长阳县、五峰县和巴东县将它重拾,分别于2006年和2014年加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笔者曾于2015年7月一2017年4月前往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调査土家族人处理死亡事件的仪式,其中资丘镇的撒叶儿嗬仪式最具代表性。
②操演是个体明显意识到他们正在公众面前做一件具有髙度象征意义的事情,是仪式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根本特征。
老街情怀
老街情怀胡昌海位于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千年老街,经过千年时间的洗礼,依然保持着她的本色:古朴.繁荣.盛旺。
历史永远铭记着北宋时期寇准在此劝农稼禾,从此,老街形成,商贾云集......"喝二两"是老街改革开放的见证,八十年代,当人们还沉溺于计划经济体系中的时候,老街上却悄然开起了一家名曰:喝二两的餐馆。
自此,老街打破了千年的保守经营和传统生活的习俗,真正步入了放开搞活的康庄大道。
磨得油光的老街石板,见证了老街的繁华,老街从北宋时期,就是宜昌进川的盐茶古道,往往来来的人群无不在老街住驿歇脚,累了喝一碗老街人自酿的苞谷酒,有闲心者吼一噪子土家"五句子"歌,其乐融融.......老街从古来的建筑结构看,大多属于木架.板壁结构,改革开放过后,居住老街的人们有许多改装新修了房屋,结构变成了土木及砖混结构,2016年,巴东县委县政府开发复古了老街,一个干净,独特的千年古街重现,蔚为壮观。
传统加工,历来就是老街美食加工的特色,打豆腐,熬糖,磨磨芋豆腐,加工土制叶子烟......等等。
加工出来的美食绝对是纯天然.味道绝佳的吃食老街人出售的美食,农家器具永远是当地老百姓的最爱。
当年寇准劝农稼禾的地方,如今是老街幼儿的啟萌地,就像寇准劝农种地一样,现在的老街幼儿院培养着成千上万的幼年儿童。
传承培养自己的孩子,是老街新时代的新传统,哪怕是天晴下雨,风霜雨雪接送孩子的时间从未间断。
年幼的儿童每天背着十多斤书包意无反顾地步入学堂,她们背负的是家长的希望和国家的厚望,更是背负的一种责任……这位老人像是老街的见证人,每天都要在自家的门前,含着土烟袋,悠闲的吸着自制的土烟,观望来去的路人,可以想像:她是传承了她的先辈们的习惯。
老街虽老,但不凡摩登少女们关顾,或约会、或采风……,老街将永远铭刻在她们的记忆中。
“大巷子”是老街通往新街主要通道,来去怱怱的路人总是忙碌着各种事情,大巷子像是链接了老街传统通向现代文明的纽带。
近年来湖北土家撒叶嗬的传承与发展
、
民间悼 念 死者 的 一种 隆重 的送 葬仪 式 。撒 尔 嗬作 为清 江 流 域土 家 人 的一 种丧 仪 习俗 ,它 的奇特 之 处 就 是丧 事 当作 喜事 办 。 士家 人 有 “ 死 众 家丧 ,一 打丧 鼓 二 帮忙 ”的 说法 。 四 山五 岭 、左 邻 一 右 舍 的乡 亲聚 集 在孝 家 堂屋 里 ,在 亡 人 的灵柩 前 , 人们 踏着 鼓 点 载 歌载舞 ,场面 气氛 欢快 热 烈 ,通宵 达旦 。 撒 叶 嗬 的 分 布 主 要 沿 着 清 江 流 域 , 巴 东县 大 部 分 区 域和 鹤 峰 、建 始 与 巴东接 壤 的 小部 分 区域 ,而 在 巴东野 三关 、 清太 坪 中 心 流行 区域 里 ,撒 尔 嗬音 乐 曲调 之 多 ,舞 蹈表 演 套路 之 丰 富 ,在 流 行 的周边 地 区是看 不到 的 。 撒 叶嗬 的 演 唱形 式是 一人 执 鼓 领 唱 ,众和 。执鼓 者 ,是 有 声 望 的长 者 ,也 是 能歌 善舞 的能手 ,他 以鼓 点指 挥 舞蹈 ,以鼓 点 变 换 曲牌 。据 有 关 史料 记载 : “ 家有 亲 丧 ,乡邻 来 吊,至 夜 不去 , 日伴 亡 。于枢 旁 击鼓 ,唱俚 歌 哀词 ”。这 种祭 祀 歌 舞 ,在 古代 巴 人 之后 裔 土家 族 的聚 居 区 ,世代 沿 袭 ,千 古 不绝 。无论 哪 家死 了 老 人 ,村 民们 闻 讯而 至 ,通 宵达 旦 。这 叫 做 “ 死众 家 丧 ,一 打 人 丧 鼓二 帮忙 。打 不起 豆腐 送 不起 情 ,跳一 夜丧 鼓 陪亡 人 ”。 撒 叶 嗬的 鼓 点子 及舞 蹈 动作 因地 域不 同而 稍 有 差异 。按跳 丧 格 局 大致 可分 “ 四大 步 ” 、 “ 么连 嗬 ” 、 “ 丧 ”、 “ 丧 ” 、 摇 打 “ 哭丧 ”等 2 多 个类 型 。按 模 仿形 象 动作 分 ,有 “ 0 凤凰 展翅 ”、 “ 牛 望 月 ” 、 “猛 虎 下 山 ”、 “虎 抱 头 ”、 “猴 子 爬 岩 ” 、 犀 “ 狗撒尿 ”、 “ 狗连 裆 ” 、 “ 儿含 泥 ” 、 “ 姑筛 箩 ”等 。 燕 乡 撒 叶嗬 作 为一 种 民族 舞 蹈 , 无 论 是 音 乐 、 舞 蹈 还 是 歌 词 内 容 ,都 少有 悲 凄 之感 ,音 乐 高 吭欢 快 ,舞 步健 美 勇武 。歌词 内容 十 分广 泛 , 回忆 民族 起源 、讲述 民间 故事 、叙 述 父母 得 到养 育 之 恩 等 ,歌 舞者 看 到什 么就 唱什 么 ,想 到什 么就 , 4 么 。歌 词 多呈  ̄t - 四句 七言 , 四 、三式 ,上下 旬 ,也 有 “ 句 子 ”保 持着 古 代 巴歌 五 “ 竹枝 ”、 “ 柳 ”等 曲牌 格律 形 式 , 内容 古朴 。 每唱 完 一 酋 , 杨 最 后 大家 高声 合 唱 一句 “ 撒 尔嗬 喂 ” ,或 “ 忧 愁噢 ”,粗 犷 跳 解 的歌 声和 明快 的 曲调 扫 去 了死 者家 里 悲痛 凄 婉 的气 氛 ,人 们用 欢 歌 和鼓 乐致 哀 ,为 死者 家人 驱散 扰愁 。 撒 叶 嗬是 土 家人 对 生命 价 值 的肯 定 ,是 维系 民族 凝 聚 力 的精 神 纽 带 ,是土 家 族文 化传 承 的 载体 。它表 达 了士 家 人 的生 死观 和 宇宙 观 ,保 留 了渔猎 时 代和 农 耕文 明的生 活 画面 ,积淀 了图腾 崇 拜 、祖先 崇拜 的遗存 ,因此 ,它具 有 极 高 的文化 价 值和 学 术研 究 价值 。
从“撒叶儿嗬”的发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简介 :邓莹辉 ( 9 4 ) ,土家族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 院、三峡大学应用学研究所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古代 16 一 ,男
文 学 与 地 方 文 化研 究
77
《 三峡论坛 》2 1 年第 2期 ,总第 2 4期 00 2
性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舞蹈界盛赞为我国舞蹈宝 黄 在 秀大师 为代表 的一 批 民间艺 人更将 “ 叶儿 嗬” 撒 库 中一 颗璀 璨 的 明珠 。为 了切 身感 受土 家族 丰厚 文 这 一 民间 艺术发 扬 光大 ,走 出 大 山 ,走 出湖北 ,走 化遗 产 的独特 魅力 ,2 0 年 8 ,笔 者 随三峡 大学 向更 广 阔 的世 界 。 18 乌鲁木 齐举 行 的全 国第 09 月 在 9 6年 副校长谭志松教授一行前往湖北 巴东 、长阳等地 , 三届 少数 民族 传统 体育 运动 会上 ,“ 撒叶儿 嗬 ”首 次 历时十余天 ,比较详细地考察武陵地区土家族非物 作 为表 演项 目在 国家级 的赛 事活 动 中露相 后 ,反 响 质 文化 的保 护与 传 承情况 ,重点 调查 了土家 族最 具 强烈 ,深受 好评 。党 和 国家 领导人 以及 国家 民委 、 特 色 的文化— — “ n J 嗬 ” 的生存 与发 展状况 。 撒 fL 国家体 委有 关领 导 还亲 切接 见 了这位 民 间艺术 家 。 巴东 县野 三关 镇被 视为 撒 尔 嗬 的 发 源 地 , 是 20 它 0 3年 8 下旬 ,在参 加长 阳土 家族 自治县举 办 的 月 文化 部命 名 的 “ 国民 间文化 艺术之 乡 ” 湖 北省 文 全 国首届 “ n J 嗬 ”大赛 上 ,黄在 秀那震 撼 大 山 中 , 撒 -L l - 化厅 命 名 的 “ n J嗬 ”保 护基 地 ,恩施 州 政府 命 的鼓 声 ,赢 得 了全 场观众 的阵 阵喝彩 ,被 媒体 誉 为 撒 fL 名 的 “ 化生 态保 护镇 ” 曾先后 被人 事部 、 化 部 、 文 , 文 “ 北鼓 王 ” 黄在 秀除 了忙 于传艺 和参加 表演 活 动 湖 。 湖北 省委 宣传 部 、省 文化 厅 等授予 “ 国文化 工作 外 ,还挖 掘 、整理 “ 叶儿 嗬” 曲牌 ,撰 写研究 文 全 撒
巴东县野三关土家文化讲解词
巴东县野三关土家文化讲解词野三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
早在秦汉时期,巴人就在此形成了稳定的活动区域。
北宋宰相寇准任巴东县令时,曾在这里劝农弃猎从耕。
大革命时期,贺龙元帅两次率部队经过这里,惩治土豪,开仓济贫。
解放后,党和国家多名领导人先后视察野三关。
1992年,野三关被录入《中国著名乡镇》丛书。
新华社第2131期《国内动态清样》称誉为“深山野岭夜明珠”。
1999年野三关镇被授予“省级文明乡镇”称号。
现在野三关是国家级体制改革试点镇。
据史书记载,在北宋时期,野三关就开始有了街道的雏形,一条从宜昌通往恩施的茶马古道从此经过,这条茶马古道后来叫做银大路。
银大路全长近400公里,翻山越岭,渡河涉水,道路崎岖,盘旋绕山。
野三关正处于银大路的中间站口。
银大路上,挑夫和背脚队、骡马队络绎不绝,山里的农副产品要背进城,城里的盐、布匹等日用品要挑进山,野三关就成了银大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这条街道就逐渐繁华起来。
明成化八年(1472年),江西。
河南、湖南、湖北等地大旱,寸草不生,明朝官府动员灾民西迁,历史上把这次大移民叫“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当时野三关涌来大量的流民在此落户,有的在野三关集镇从事商业或手工业,有的在野三关周围农村开荒种地从事农业生产,野三关的人口迅速增多,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很快促进了古老的山镇走向繁荣。
《老街映象》曾这样描述野三关:石板老街石板路,石板台阶石板沟。
千年岁月千年磨,石板磨得光溜溜。
清清甜甜凉水井,荷花池里采莲藕。
石淘水照汉王庙,玉皇阁映青龙头。
罗汉洞口青松绿,龙洞桥下溪水流。
白岩飘来山号子,土家妹子放歌喉。
七个水井五条巷,九步台阶三道楼。
土家族撒尔嗬仪式变迁的人类学研究_谭志满
仪式的歌舞表现形式 , 由此导致撒尔嗬仪式的地 理空间范围不断扩大 , 蔓延至整个清江流域土家 族地区 。 : 二、从 “ 有序 ” 到 “ 散乱 ” 撒尔嗬仪式的组织形式变迁 撒尔嗬仪式的空间与时间特征逐渐淡化 。 撒 尔嗬仪式的空间特征主要表现在 , 在事主家的堂 屋设置灵位 , 仪式只在灵位前进行 ; 现在撒尔嗬 仪式举行的场景在不断变化之中 , 并逐步从厅堂 走向礼堂 。 根据调查 , 以前撒尔嗬仪式都是在事 主家堂屋内举行 , 由于同时参与撒尔嗬仪式的人 较多 , 堂屋空间有限 , 仪式有时也会在大门前的 阶沿上进行 。 现在 , 地方文化部门常常组织撒尔 嗬仪式班子在广场以及舞台上表演 , 这不能不说 是土家人神 圣 空 间 的 一 个 置 换 。 巴 东 县 野 三 关 、 清太坪等乡镇的撒尔嗬班子常常接到邀请去各种 场合表演撒尔嗬仪式 , 为此有人还专门组织几个 相对固定的班子来回应邀请 。 但是这种情况在民 只有死人了才 间却颇有微词 , 一些老人认为 , “ ”撒尔嗬仪式 跳撒尔嗬 , 没 有 死 人 去 跳 就 不 好 。 场合的变化表面上是空间位置的变化 , 实际上是 对土家族传统厅堂仪式的颠覆 , 不论是在乡民看 来还是对于参与仪式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有序仪式 , 而更多的 乡 民 去 适 应 仪 式 场 合 的 混 的 “ 混乱 ” 乱局面时则是无所适从 。 撒尔嗬仪式举行的时间是在埋葬亡人的前夜 。 在 大 夜 期 间, 亡 者 的 举行 , 称之 为 “ 闹大夜” 各路亲 戚 以 及 家 族 成 员 陪 亡 人 “ 玩最后一个晚 。 但是 , 我 们 发 现 , 现 在 在 撒 尔 嗬 仪 式 的 核 上” 心区域 , 人们觉得一个夜晚的时间已经不够 , 现 在举行的时间有 时 会 连 续 达 两 个 夜 乡民们的解释 是 ,“ 主要图个热闹 , 还有主要是大家都想跳丧 , 。同 时,事 主 家 也 希 望 通 过 撒 尔 嗬 仪 机会难得 ” 式达到 “ 混夜 ” 的目的 。 事实上 , 乡民们也希望 通过撒尔嗬仪式或一展歌喉或一露舞姿 , 而得到 。 通 过 分 析, 我 们 看 到 表 面 上 是 更多的 “ 露 面” 高亢的歌喉 、 漂亮的舞姿 , 实则是表达歌者舞者 与邻里以及亲族之间的联系 , 虽然通过撒尔嗬仪 式并未起到强化相邻人际关系亲疏的作用 , 但通 过这种仪式却展 示 了 人 们 想 要 表 达 的 社 会 生 活 , 尽管这种社会生活人们对其解读各不相同 。 撒尔嗬仪式班子成员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变化 过程中 。 以前 , 撒尔嗬的班子成员数量 “ 比较讲
从祭祀到展演:“非遗”语境下土家“撒叶儿嗬”仪式的变迁
028《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撒叶儿嗬”是清江流域土家老人去世之后进行的一项传统丧葬习俗,又称“跳丧舞”或“打丧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得到重视与传承。
其中,“撒叶儿嗬”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历了由祭祀到展演的文化变迁。
原生态的“撒叶儿嗬”仪式强调土家人民的祭祀生活,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撒叶儿嗬”则更多强调舞台上的展演。
从“撒叶儿嗬”仪式由祭祀到展演的变迁过程,表明其原生态具有的神圣禁忌性被打破;在“非遗”热背景下其舞台展演的经济效益日益彰显。
[关 键 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撒叶儿嗬”;文化变迁从祭祀到展演:“非遗”语境下土家“撒叶儿嗬”仪式的变迁董 鑫“撒叶儿嗬”又称“撒尔嗬”或“撒忧祸”,是湖南常德武陵地区清江流域一带土家人为吊祭亡者而举行的传统丧葬仪式,其历史久远,被誉为土家人的“生命之舞”。
如今依然活跃在清江流域中下游地带,其中,以巴东、长阳和五峰等县市区域内“撒叶儿嗬”的音乐舞蹈形式最为丰富且最具代表性。
学界认为“撒叶儿嗬”乃古代巴人所创[1],且为一种极其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
“撒叶儿嗬”在2006年以“传统跳丧舞蹈类”成功申报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2]。
学界围绕其起源、内涵、功能及变迁相继展开讨论。
有学者认为,“撒叶儿嗬”源起于廪君文化,分别从宇宙观、伦理观和生死观论述“撒叶儿嗬”的深厚内涵,且赋予其家族凝聚力、获得人生价值、传承传统文化以及享乐艺术的功能[3]。
也有学者更多关注“撒叶儿嗬”的历史变迁,例如,从生活仪式和舞台展演的角度分析“撒叶儿嗬”在仪式结构、功能和社会关系中的变迁[4]。
在“非遗”保护语境下,“撒叶儿嗬”传统的祭祀功能逐渐弱化,原生态中的神圣禁忌性被打破,其集歌、乐、舞三位一体的舞台展演进入公共生活视野。
纵观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撒叶儿嗬”从神圣到世俗、从生活到舞台的当代嬗变,关于其展演的经济效益凸显的相关研究较少。
撒尔嗬
撒尔嗬聚居在清江流域的土家人,至今仍盛行以欢乐的歌舞来吊唁逝世的老人的传统习俗,当地土家人叫它“撒尔嗬”。
“撒尔嗬”即“跳丧”,又名打丧鼓,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在鄂西民间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
据传,它源于土家人的先民——巴人古代的战舞和祭祀仪式。
直到今天,鄂西清江流域的土家人,仍然保持着这一习俗。
恩施野三关是“撒尔嗬”的发源地,是民间流传“跳丧”舞的故乡。
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家中老者死后就流传“跳丧”。
通过悠久历史的传承发展,文化的积淀和创新,不断给“撒尔嗬”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其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完美,曲牌也逐步增多。
现在表演流行的有“燕儿含泥”、“凤凰扇翅”、“幺姑姐筛锣”、“牛擦痒”、“怀胎歌”、“香袋歌”等近20个品种。
其唱腔古老独特,其动作粗犷豪放,其鼓点明快、节奏感强。
唱词内容大多是唱古人,颂今人,唱亡的人生平好处与后人对其的怀恋,也穿插唱本地风土人情和本民族的奇闻趣事。
句式有“五言”、“七字”,也有长短句间杂。
内容大多为追念死者的生平劳绩,有叙事长诗、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演义。
有的是古老相传的成套唱词,有的是歌手们歌场改编的即兴之作。
跳丧时舞蹈者踏着鼓点节拍,边唱边跳,他们时而相对击掌、绕背穿肘,时而嘴唇触地衔物、相互嬉闹。
通宵达旦,彻夜不眠,场面诙谐幽默,尽显喜怒哀乐。
土家人以此悼念死者,借以减轻死者家人的悲哀,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
土家人称老人去世叫“白喜事”。
据唐《蛮书》载:“巴人好踏踢,代鼓以祭祀,叫哭以兴衰”,就是指恩施巴东野三关鸣金伐鼓、歌呼达旦的“撒尔嗬”。
现在恩施、巴东、建始和与我州相邻的宜昌长阳等地在长者去世后都盛行跳“撒尔嗬”。
“撒尔嗬”传人,恩施野三关民间艺术大师黄在秀和他的伙伴们表演的“撒尔嗬”不仅本地人的喜爱,还多次被邀请参加跨省区大赛和在全国各地巡回展演,并多次受到中央台和全国最有影响的《凤凰卫视》的采访,录制并播出。
巴东县土家族文化保护与开发
巴东县土家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以撒尔嗬为例【摘要】巴东县土家族文化源远流长,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经过土家族儿女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内容与形式日益丰富多彩,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其中巴东土家族以撒尔嗬最为著名,巴东原生态组合“撒尔嗬组合”曾在2009年中国青年歌手大赛中获金奖。
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对其开发与保护至关重要,使之不断继承与发展既有利于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使之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永远大放异彩。
巴东简介巴东县位于东经110°04′-110°32′,北纬30°13′-31°28′,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
东连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郊建始、重庆巫山,北靠神农架林区。
巴东位于长江三峡的中部,山川雄奇秀丽,古迹文物甚多,是长江沿线著名的4A级国际旅游景区--神农溪,又名沿渡河,发源于神农架南麓,全长60公里,自北而南在距巫峡2.5公里处的西壤口坡壁注入长江。
民族构成概况巴东县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全县除土家族外,还居住着汉族、苗族、白族等20个民族。
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4.3%,其土家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4%。
由于各民族长期世代混居,使各民族文化及民间习俗相互交融,相互吸收,在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真正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民间习俗巴东民族文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大体可以分为:民族语言、地方戏曲、土家舞蹈、历史传奇、民间故事、薅草锣鼓、劳动号子、山歌民谣等八大类。
以地方方言为主的民族语言别具一格,内涵深刻,回味无穷。
以巴东堂戏、皮影戏为主的地方戏曲词趣曲婉,上演简便,古香古色。
巴东堂戏也属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之一,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曲种,被誉为恩施州地方戏曲“五朵金花”。
以巴东撒尔嗬为主的土家族舞蹈粗犷豪放、潇洒自如、强身健体,被誉为“东方迪士科”。
样板戏在中国乡镇的传播--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野三关镇为例
Vo l _ 1 3. No .1
F e b.2 0 1 4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7 0 4 1 ( 2 0 1 4 ) 0 1 - 0 0 8 4 - 0 4
样 板 戏在 中 国 乡镇 的传 播
— —
以恩 施 土 家 族 苗族 自治 州 野 三 关镇 为例
谢 丹
4 3 0 0 5 6 )
2 . 源远巴东 县 野 三 关镇 , 不 仅 自然
融合 的产 物 。 _ 1 或从 具体 的文本 人 手 , 借用 西 方话 语 资源得天独厚 , 还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 的古镇 。 理论 进行 研读 。如 学者 吴迪从 叙 述机 制 和叙 述模 式 早在秦 汉 时期 , 巴人就 在此 形成 了稳 定 的活动 区域 。 的角 度对 样板 戏 电影 进行 了解 读 。 本 文将 以湖 北 野三关 居 民大 部分 为 巴人 的后裔 土 家 族 , 在 与 其 他 恩施 土苗 自治 州 的野三 关镇 为例 , 从 传播 学 的视 域 , 民族 的不 断融合 中逐 渐形成 了独 具 特 色 的 民族 地 域
传 播特 点 、 传 播背 景等 方面 的研 究 , 揭示 乡镇 文 化建 设 与大 众传 播 、 人 际传 播 的互动关 系 。
一
、
中国 民 间文化 艺 术 之 乡—— 野三 关
互动关 系, 指 出在 当今 的新 农村 文化建设 中, 尤其 是在少 数
民族 文化 的传播 中, 要 合理 利用 大众媒介 , 对 民族 民间文化 进行 宣传 , 让本 民族 民众 自发 自觉地挖 掘、 保 护和传 承本 民 族 的民间文化, 并在传承 的基础上不 断发 展、 充实 , 处 理好文
创造 性过 程 。 野 三 关 的 民间文 化 是 在 一 种 什 么 样
论“撒尔嗬”传承中的“脱嵌—返嵌”——以巴东县女性参与“撒尔嗬”为例
论“撒尔嗬”传承中的“脱嵌—返嵌”——以巴东县女性参与“撒尔嗬”为例曾现江,邓 炜(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摘 要:“撒尔嗬”是清江中游地区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程序,其举行一贯遵循着“禁止女性跳丧”的禁忌。
近年来女性通过去仪式化的形式逐渐参与到丧葬仪式中的“撒尔嗬”。
文章立足于恩施州巴东县,对“撒尔嗬”仪式中女性从缺位到参与的实现过程加以梳理,试完成“脱嵌仪式—返嵌仪式”模式的建构,认为“撒尔嗬”变迁中这一模式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可供创新文化传承机制参考实践。
关键词:文化传承;撒尔嗬;脱嵌;返嵌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4-0042-04作者简介:曾现江(1976-),男,重庆忠县人,博士,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邓炜(1993-),男,湖北巴东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撒尔嗬”作为土家族丧葬习俗中的重要仪式程序,在清江中游土家族地区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
其举行一贯遵循着一些禁忌,“禁止女性跳丧”为禁忌之一。
近年来女性通过去仪式化的形式逐渐参与到丧葬仪式中的“撒尔嗬”。
本文侧重关注女性参与的现象,探讨女性真正参与到仪式之中是如何实现,以及透过其参与过程可否抽离出一种文化传承的普遍模式。
通过参考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中提出的“脱嵌”概念,对从去仪式化场域到回归仪式场域的女性参与实现过程加以分析,进而试图完成“脱嵌——返嵌”的文化传承模式建构,以期引起“撒尔嗬”文化传承机制创新的理论思考。
一、传统“撒尔嗬”中的女性缺位土家族地区历史上以父系继嗣为主,属于典型的父权制社会,女性在社会结构中地位较低,加之受儒家礼教思想的影响,“三从四德”在土家族社会同样被看重,女性较多权利受制于父权制。
在这一文化体系中,女性在诸多文化场域之中是缺席的,女性在“撒尔嗬”仪式中的缺位便是其一。
野三关的森林资源现状调查与反思
野三关的森林资源现状调查与反思作者:谭小兵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1期巴东县野三关镇雄踞武陵山余脉,位于东经11001°至11004°、北纬30032°至30043°全镇面积552.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12米,最低海拔227米,年降雨量1270mm,年无霜期234天。
现如今,这里四季分明,风景如画,森林丰茂,生态环境良好。
但曾经的野三关,生态环境经历过了一个由破坏到逐步恢复的过程。
巴东县素有“鄂西东大门”之称,是我国东南部低山过渡到西部高山及青藏高原的第2级阶梯,地形复杂。
由于受第4纪冰川影响较小,不仅成为中国第3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而且是温带及亚热带植物区系发育的“摇篮”,分布了中国第3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或更古老物种,种群丰富。
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银杏、金钱松、大果青扦、秦岭冷杉、篦子三尖杉、巴山榧树、榧树、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连香树、厚朴、凹叶厚朴、水青树、珙桐、光叶珙桐、樟树、闽楠、香果树、黄连、金毛狗等20多种。
根据自然环境和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可以分为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带、温带性针叶落叶混交林带和寒温带常绿针叶林带。
海拔1600m以下为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带,建群种主要由栓皮栎、短柄抱、枫、野核桃、亮叶桦、灯台、化香、檫木、紫茎、青冈、巴东栎、巴东木莲、马尾松、杉木、榧树、油松等组成。
海拔1600m以上为温带性针叶落叶混交林带,建群种主要由巴山松、华山松、锐齿槲栎、水青冈、山杨、麦吊杉、青扦、枫场、槲栎等组成。
同时,在野三关地区还有大面积的成规模的竹林分布。
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竹林也属于国家的森林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公元1957年以前,野三关镇和全国其它大多数地方一样,森林植被保护趋于完好,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1957年兴起的“全民大办钢铁”运动,其目的是尽快提升国家的钢铁产量,提升国家工业实力。
农村宅基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巴东县野三关镇凉伞坡村农村宅基地整理试点项目为例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0期农村经济学收稿日期2020-12-09摘要农村宅基地整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任务之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是其主要的实施形式。
我国自2004年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来,项目实施范围与规模逐年扩大,项目实施对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保障城镇发展、促进耕地保护、助力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以巴东县野三关镇凉伞坡村农村宅基地整理试点项目为例,总结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减挂钩项目;湖北巴东;野三关镇;凉伞坡村中图分类号F30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10-0262-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10.1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Rural Homestead Consolidation:Taking the Pilot Project of Rural Homestead Consolidation in Liangsanpo Village ,Yesanguan Town ,Badong Countyas an ExampleREN Guozhi 1WANG Yu 2(1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Office of Yesanguan Town in Badong County,Badong Hubei 444324;2Hubei Institute of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Wuhan Hubei 430015)Abstract Rural homestead consolid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 space planning,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ecrease linkage project is its main form of implementation.Since 2004,China has launched the pilot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ecrease linkage project,the scope and scale of the project have been enlarged year by year.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ens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owns,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helping to alleviate poverty,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practice.This paper took the pilot project of rural homestead consolidation in Liangsanpo Village,Yesanguan Town ,Badong County as an example,summarize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Keywords rural homestead;consolidation;increase-decrease linkage project;Badong Hubei;Yesanguan Town;Liang-sanpo Village农村宅基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巴东县野三关镇凉伞坡村农村宅基地整理试点项目为例任国志1王语2(1巴东县野三关镇国土资源管理所,湖北巴东444324;2湖北省国土测绘院,湖北武汉430015)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南北两岸,地形狭长,交通不便,是一个集“老、少、边、穷、苦”于一体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
土家族撒叶儿嗬”——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
案例分析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主题源自地方文化特点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原生态文化,不仅走出了资丘镇,走出了长阳县,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从“焦点访谈”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在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中,土家族“撒叶儿嗬”被列入其中。
“撒叶儿嗬”是一种独特的土家族祭祀歌舞,土家人用它来庆祝生死。
这种舞蹈表达着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
原汁原味的“撒叶儿嗬”就在我们的故乡———资丘镇。
谁家的老人去世,全村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跳“撒叶儿嗬”为死去的老人送终。
为了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在资丘成立了全国首个原生态文化保护区和中国土家族“撒叶儿嗬”传习基地。
资丘镇文化馆还定期举办“民间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进课堂”的活动,让在校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传统的民间文化,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学校将此课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地将“撒叶儿嗬”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二、预设活动目标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此研究活动使学生对“撒叶儿嗬”的起源、技法、唱词、发展等进行一些深入了解。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体验、上网等亲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生的亲历活动和成果展示,使学生了解、喜爱“撒叶儿嗬”,同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本次活动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提炼子课题,成立小组这个主题内容学生都非常熟悉,怎样才使我们的研究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目标呢?我们分列出子课题分组研究,通过我的引导和同学们的积极讨论,提出了许多相关的子课题,我们归纳和整理我们确定了四个子课题:“撒叶儿嗬”的起源、“撒叶儿嗬”的歌词、“撒叶儿嗬”的跳法唱法、“撒叶儿嗬”的传承与保护。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自主选择主题,我们班分成了四个研究小组。
传统仪式的现代变迁
传统仪式的现代变迁撒尔嗬是生活在清江中游地区的土家族人悼念长者正常死亡后的一种仪式,又称跳丧、打丧鼓、撒叶儿嗬等。
现代变迁过程中,撒尔嗬与其它传统仪式的显著区别是,它通过自身的调适得到复兴,从而使流传范围不断扩大,接受人群不断增多。
撒尔嗬已经成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和文化符号。
本课题的主要田野调查点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镇和清太坪镇。
调查过程中采用访问法、参与观察法、文献法收集资料,既有对撒尔嗬面上的了解,也有深入的个案记录。
采用历史比较分析法、定性研究、个案对比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
全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作为作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传统仪式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撒尔嗬的研究进展,以及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对撒尔嗬的概述。
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笔者认为撒尔嗬来源于古代巴人的军歌战舞,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一些楚文化的因子。
通过对田野材料的整理,认为关于撒尔嗬来源的多种传说是外来文化在土家地区传播过程中形成的。
现在撒尔嗬的分布区域有所扩大,但是文化的根基依然在传统的撒尔嗬分布区域。
描述了撒尔嗬传统分布区域中的野三关和清太坪镇自然、社会状况。
第三章分析了撒尔嗬仪式的过程与结构。
从送终到装入棺材是仪式的分离阶段,尸体装入棺材以后到闭棺是阈限阶段,闭棺到回煞组合阶段。
五巾体现了不同姓氏不同宗族祖先的合祭,以地域区分祭祀单位,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丧鼓是祭祀单位的象征,“入鼓”是进入祭祀单位的标志。
仪式中表现出舅家和兄长处于高位,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相反。
第四章描述了撒尔嗬的现代变迁过程和8个方面的变迁。
撒尔嗬现代变迁的过程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末分化为祭祀和表演。
撒尔嗬仪式的变迁体现在场域、仪式过程、仪式中的歌舞表演、传承区域、传承方式、队伍的组成方式、功能和禁忌等方面。
第五章分析撒尔嗬变迁的动因。
民族文化所带来的情感能量的积累和提升,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基层社会变迁和特殊政治环境是造成撒尔嗬变迁的主要原因。
野三关民族初中在前进
野三关民族初中在前进
论学
【期刊名称】《异步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湖北省鄂西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民族初中从1985年春起,开始了“六课型”的实验。
先是在毕业班中进行,语、数、外、理、化、政的教师一上阵,打响了实验的第一炮。
参加中考,76%的学生达到了重点中学的分数线,至此之后该校从上到下狠抓“六课型”实验不放,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州先进行列。
去年中考,
【总页数】1页(P26)
【作者】论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不野的野三关 [J], 董祖斌;
2.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三所小学为考察对象 [J], 宋仕平;谭志松
3.两江三关红土地巴山深处看野小——记野三关民族中心小学名优学校创建之路[J], 向海军;
4.两江三关红土地巴山深处看野小--记野三关民族中心小学名优学校创建之路 [J],
向海军
5.野三关隧道大型高压富水充填溶腔运营期深化处理技术 [J], 韩小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因农而兴的湖北古镇——巴东野三关
因农而兴的湖北古镇——巴东野三关
李百浩;余波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06(024)007
【摘要】该文从巴东野三关古镇因农而兴的形成因素出发,对"四山一坝,新旧依傍"的古镇空间形态、"一道·二街·三巷"的历史镇区空间结构及其街巷空间序列和节点空间进行分析,研究了古镇的建筑和营造方式,结合古镇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展现出极具民族特色的鄂西山区古镇图景.
【总页数】5页(P137-141)
【作者】李百浩;余波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430074;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1
【相关文献】
1.高山古镇野三关农亭古街留乡愁 [J], 万英平;
2.TSP-2203在湖北巴东野三关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J], 杨光照;张志华
3.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三所小学为考察对象 [J], 宋仕平;谭志松
4.扬帆奋进正起航--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红军小学发展纪略 [J], 谭传位
5.扬帆奋进正起航——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红军小学发展纪略 [J], 谭传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时代 流 变 中撤 尔 嗬 的嬗 变
— —
以 巴 东 县 野 三 关 镇 为 例
向 弘
(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文 学 与 新 闻 传 播 学 院 ,湖 北 武汉 4 3 0 0 7 4)
摘 要 : 巴东 县 野 三 关 镇 是 撒 尔 嗬 的 发 源 地 , 是 民间流 传“ 跳 丧” 舞 的故 乡。在 时代 流 变 中 , 撒 尔 嗬 文化 发 生着嬗 变 : 从 一种 乡野文 化成长 为 跨地域 的文 化记 忆 , 由简 单元 素组 合到 融 入新 潮 元 素而 丰盛 ,
成 了 一 个 以 野 三 关 为 中 心 向 四 周 辐 射 的 放 射 状
者、 安 慰 孝 家 的一 种 方 式 。 也 是 土 家 族 文 化 的 一
个重要 分支 。只唱不 跳 叫“ 坐丧” , 围 着 转 的 叫
传 播 区域 。民间 艺 人 谭 天 高 介 绍 , 他 们 跳 撒 尔 嗬
深 度 访 谈 和 问 卷 调 查 为 依 据 , 调 查 采 用 随 机 抽
样 问 卷 调 查 在 野 三 关 镇 内 外 共 发 放 问 卷 2 0 0 0 份 .镇 内 外 各 实 发 1 0 0 0份 ,分 别 有 效 卷 为 9 3 5
撒 尔 嗬近 几 年 声 名远 播 , 2 0 0 7年 由 巴 东 县 申 报 人 选 湖 北 省 第 一 批 省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种 古 老 的 跳 丧 歌 舞 。 至 今 仍 流 行 于 鄂 西 清 江
流域 的大部 分地 区 , 野三关 镇 、 杨柳 池镇 、 水 布 垭 镇 一 带 最 为 盛 行 。 这 一 习 俗 是 土 家 人 祭 祀 逝
嗬 已经不 再局 限于野 三关 镇 、 清太 平 、 水 布垭 、 金 果 坪 等 江南 一 带 , 几 乎覆盖 了整个恩施州 , 形
份 、 9 2 0份 , 有效率为 9 2 . 7 5 % 。 访 谈 采 访 了 野 三 关 镇 石 桥 村 跳 撒 尔 嗬 的 邓 小 英 和 谭 天 高 、野 _ 一 关 镇 文 化 站 站 长 邓 清 同 、 表 演 撒 尔 嗬 的 黄 本 宏
录 ,2 0 1 0年 在 央 视 第 十 四届 青 歌 赛 上 获 得 原 生 态 唱 法 金 奖 。 在 央 视 青 歌 赛 上 的 获 奖 使 全 国 人
“ 撒尔嗬 ” 是土家族语 . 跳“ 撒尔 嗬” 又 叫“ 闹 夜” “ 跳丧鼓 ” “ 跳 丧” “ 打丧鼓” 。…( n 田 撒 尔 嗬 是
一
化 站 站 长 邓 清 国 介 绍 说 : 目前 野 三 关 各 个 村 汇
报 上 来 的 注 册 的撒 尔 嗬 班 子 有 3 8个 , 注 册 的 基 本要求是有组织人员 、 队 长 和 道 具 。现 在 的 撒 尔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2 — 2 2
师傅 、 撒 尔 嗬 的著 名 传 承 人 —— 黄 在 秀 , 还 随 机
作者 简 介 : 向弘 ( 1 9 8 6 一) , 女 , 土家族 , 湖北 巴 东人 , 中南 民族 大学 2 0 1 1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专 业 方 r u 】 : 民族文 化研 究 。
已渗透于恩施州各地 , 甚 至 还 出省 。 不 仅 恩 施 、 利川 、 五峰、 成丰 等都是 野三 关 的班子 在表 演 , 还 有 四 川 人 过 来 请 他 们 去 跳 。 撒 尔 嗬 成 功 地 实
“ 转丧 ” , 又跳 又唱的叫“ 撒尔嗬 ” 。 “ 撒 尔 嗬 是 一 段 生命 的舞 , 是一段 生命 的歌 ” ,这 是 民 间 艺 术 大 师 黄 在 秀 老 师 对 撒 尔 嗬 的 经典 概 括 。 野 三 关 镇 地 处 神 农 架 、 宜 昌 和 恩 施 之 间 的 节 点 位 置 。野 三 关 镇 是 撒 尔 嗬 的 发 源 地 。 是 民 间
展 改 革 试 点 镇 , 被 国 家 文 化 部 授 予 中 国 民 间 文 化 艺 术 之 乡 。镇 内 山 民 歌 、 “ 撒尔嗬” 等 民 间 文 艺 丰 富 多 彩 ,是 野 三 关 民 族 民 间 文 化 的 一 张 亮 丽
名片。
性分 析 为主 和定量 分析 为辅 相结 合 的方 法 , 以
形 成 了原 生 态 和 非 原 生 态 商 业 化 两 种 传 播 模 式 。 撒 尔 嗬 文 化 在 传 播 和 传 承 中 要 注 重 其 原 生 态 传 承 , 加 强对撒 尔嗬 队伍 的专 业 化管理 , 加 强 对 民 间 艺人 的 终 极 关 怀 。 关键 词 : 撒 尔嗬 ; 消费; 记忆; 新 潮
中图分 类 号 : B 9 2 9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4 0 2 X( 2 0 1 4) 0 4—0 0 5 2—0 6
一
、
野 三 关 镇 撒 尔嗬 文 化 的 基 本 情 况
民 认 识 了 巴 东 的 撒 尔 嗬 。据 了 解 , 野 三 关 跳 撒 尔 嗬 的班 子 很 多 . 大 大 小 小 有 一 百 多 个 。野 三 关 文
广东技 术 师范学 院 学报 ( 社 会科 学 ) 2 0 1 4年第 4期
J o u na r l o f Gu a n g d o n g P o l y t e c h n i c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4 2 01 4 ຫໍສະໝຸດ No.现 跨 区域 传 播 .在 撒 尔 嗬 文 化 的 传 播 史 上 具 有 里 程 碑 意 义 , 使 整 个 野 三 关 镇 撒 尔 嗬 队 伍 越 发
流传 跳 丧 舞 的故 乡 ,是 撒 尔 嗬 文 化 的 核 心 传 承 壮 大 。 区 域 。 野 三 关 镇 先 后 被 纳 人 全 国 第 三 批 城 镇 发 本 文 以 野 三 关 镇 作 为 田 野 调 查 点 ,采 用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