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反比例的量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体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前置作业:1.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3.我会举例: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4.应用预习知识,解决下面问题。
(1)判断下面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a.六年级学生总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成什么比例关系?b.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吗?c.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成什么比例关系?正方形的面积和它的边长又成什么比例关系?(2)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这三个量中,你能找出哪几种比例关系?5.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写下来。
6.给自己一个评价吧!()再请你的同桌评价一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关系,回忆一下判断成正比例关系的三个要点是什么?(指名说,师随着板书。
)你能举一个成正比例关系的例子吗?(生说,师给予评价。
)二、探究新知。
1.师:昨天老师让你们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了前置作业。
通过预习,你们也知道了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生齐说课题。
)现在给你两分钟时间,自己整理一下预习内容和前置作业,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互相请教。
2.学生交流,老师巡视。
3.师:谁愿意说说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关系?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有哪几个要点?……)你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提问题,老师视情况灵活应对。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多,一个一个去解答太费时间了。
这样吧,老师先帮你把这部分内容重新梳理一遍,梳理完后你再看看刚才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解决不了,我们再一起解决好不好?4.梳理知识。
初中数学教案:学习成反比例的量
初中数学教案:学习成反比例的量一、教学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反比例及其应用,通过学习此课程,学生将了解反比例的概念、性质以及如何利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要求1.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的性质。
2.了解反比例与比例的区别,能够灵活地运用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在掌握反比例的概念后,需要了解如何利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学习反比例与比例的区别时需要仔细分析题目,找出正确的思路。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通过示范、演示、讲解和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技能。
2.探究性学习: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项目学习:通过设置案例、调查研究等项目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步骤1.引入环节: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入,介绍反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反比例的定义和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基本性质讲解:通过事例和实例,讲解反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进行小测验。
4.反比例的练习:通过反比例的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其求解方法和运用基本性质的技巧。
5.反比例与比例的区别:通过对比例与反比例的差异性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这个差异。
6.综合应用:通过实际的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反比例的综合应用能力。
7.拓展练习:通过深入浅出的拓展习题,挑战学生、加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效果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反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能力,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同时,根据学生需要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成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反思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反思引言成反比例的量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关系,也是中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
本文旨在对成反比例的量的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分析在成反比例的量的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难以理解成反比例的概念:学生对成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可能比较困难,无法准确把握成反比例的特征和规律。
2.求解过程不清晰:学生在求解成反比例的量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求解步骤不清晰、思路混乱的情况。
3.无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学生对成反比例的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不够充分,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成反比例的量的教学效果:1. 清晰明了地讲解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简单明了地解释成反比例的概念和特征。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成反比例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可以借助图表等可视化工具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成反比例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掌握求解步骤在讲解求解成反比例问题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清晰的求解步骤。
可以分步骤解析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
例如,可以先确定成反比例的关系式,再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最后解方程找出未知量。
3. 拓展实际应用示例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示例。
例如,可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计算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4. 练习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成反比例的量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提供大量的练习题目,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同时,我们也应该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帮助他们发现并纠正错误,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通过对成反比例的量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清晰明了地讲解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求解步骤、拓展实际应用示例以及进行练习与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成反比例的量》课件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 它的长和宽。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铺地面积一定,方砖 边长与所需块数。
制作:巩晔
10×6=60 30×2=60 60×1=60
速度×时间=路程 (一定)
果汁加工厂准备把一些果汁装瓶运往商店。请把下表填完整
60 50 40 30 20 … 每瓶的果汁量/ml 100 120 150 200 300 …
数量/瓶
(1)表中有哪两种量? 表中有每瓶的果汁量和装瓶的数量两种量 (2)装瓶的数量是怎样随着每瓶的果汁量变化的? 每瓶的果汁量扩大,装的瓶数反而缩小; 每瓶的果汁量缩小,装的瓶数反而扩大;
x×y=k
(一定)
小朋友要去游大雁塔,不同的交通工具 所需时间如下,请把表填完整。
速度/千米 时间/时 10 6 20 30 2 … …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量? (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 (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 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速度和所需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
果汁加工厂准备把一些果汁装瓶运往商店。请把下表填完整
数量/瓶
每瓶的容量/ml
60 50 40 30 20 … 100 120 15 200 300 …
(3)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每瓶的果汁量和装的瓶数的积是一定的 每瓶的果汁量× 装的瓶数= 果汁总量(一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小结
判定方法:
判定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主
要是看它们的积是不是一定的。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 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是学生在学习了比例、正比例之后,进一步对数学知识深入理解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成反比例的量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探索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从而理解成反比例的量的概念。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正比例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成反比例作为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去感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成反比例的量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正比例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直观的演示、适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成反比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成反比例的量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成反比例的量的概念。
2.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成反比例的量的关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自主探索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展示成反比例的量的关系。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成反比例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商场购物时的折扣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成反比例的量的具体例子,如一定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与速度的关系。
成反比例的量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展示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科 目
数学
年级
六课型Biblioteka 讲读课主备人单位
授课教师
单位
课 题
成反比例的量
课时
1
评论或修改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成反比例的量教案
导学提纲、课件,找一本《安徒生童话》,把四个人看书表格画在小黑板上(图用文字),找一张10元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问题情境
二、认识反比例
三、尝试应用
四、练习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读书,许多同学特别喜欢读童话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童话故事书,你们看是什么?
出示《安徒生童话》,可了解一下谁读过这本书。
师:猜一猜,这本书有多少页?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书中的四个同伴都读过这本书,而且记录下了他们每人读书的情况。请同学们看小黑板。
小黑板出示:亮亮红红聪聪丫丫
每天看页数12 15 18 20
看的天数15 12 10 9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1、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量。试着写出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S=90t
2、师:观察这个统计表,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1、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三种意见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启发:
师:把他们每天看书的页数和看的天数分别乘一下,看发现了什么。(每天看书的页数与看书天数的乘积就是这本书的页数),你们能总结出一个数量关系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P26页第1、2、3题
关系式:X+Y=K(一定)
学生猜测,然后实际看一看,说出页数。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
学生可能说出很多,如:
●亮亮每天看12页,看了15天。
●红红每天看15页,看了12天。
●聪聪每天看18页,看了10天。
●丫丫每天看20页,看了9天。
●丫丫看得最快,只用了9天,亮亮看得最慢,用了15天。
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成反比例的量的概念,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以及会运用成反比例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的知识,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以及如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成反比例的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成反比例的量的概念,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能运用成反比例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成反比例的量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如何运用成反比例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打印机打印文件时,墨水量和打印的页数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成反比例的量的思考。
提问:这两种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为什么?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并归纳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
教师在学生探讨过程中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成反比例的量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四单元第5课时主备人:张爱娅投放日期2018年4月1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成反比例的量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反比例的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标1、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1)底面积一定,圆柱的体积和高。
(2)一袋大米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3、判定两种量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反比例。
二、自学质疑认真看课本第47-48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中,观察表格中的数据。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3)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2、像圆柱的高和底面积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3、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三、小组交流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表中()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请任意写出两个长方形长与宽相乘的式子,并求出积。
(3)这两个算式的积相等吗?(4)这个积表示的是()。
(5)由此可知:()一定时,()和()成()比例。
四、展示点拨五、训练拓展:小强用下面的图像表示从甲地到乙地,用不同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
把图像所表示的数据填在下面的表内。
回答下面问题:(1)在这一过程中,哪个量没有变?(2)速度和时间有什么关系?(3)不计算,从图中观察,如果每小时行40千米,大约用多少小时?六、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如何很快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反比例的关系呢?板书设计: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的关系的式子Yx=k(一定)教学反思:。
正比例与反比例
知识点整理(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y=k (k一定)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关系式是:x例如:年龄跟身体:以中年为界,幼儿到中年,身体随着岁数的增多而长大,这是正比例;y=2x中,x越大,y就越大:x越小,y就越小。
(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关系式是:x×y=k (k一定)例如:但从中年到老年,岁数越大,身体却越小,这时候,它们成反比例了。
y=-2x中,x越大,y就越小;x越小,y就越大。
一、判断题:1、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3、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7、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8、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9、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10、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1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正比例。
()12、一堆煤的总量不变,烧去的煤与剩下的煤成反比例。
()13、花生的出油率一定,花生的重量与榨出花生油的重量成正比例。
()1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
()如果一定,那么和成()比例.。
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 - 答案
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答案典题探究(判(•常熟市)如果a和b成反比例,b和c成反比例,那么a和c也成反比例.×.例1.29.断对错)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比和比例.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因为a和b成反比例,所以ab=k1(一定),则b=,因为,b和c成反比例,所以bc=k2(一定),把b=,代入式子bc=k2(一定),得出:a:c=(一定),是a和c对应的比值一定,所以a和c成正比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例2.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成反比例.正确.(判断对错)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比和比例.分析:判断分母与分数值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不是比值一定或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解答:解: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故被除数=商×除数,得出分数值×分母=分子(一定),所以,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成反比例;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再做出判断.例3.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判断对错)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比和比例.分析: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要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解答:解:因为圆的面积S=πr2,所以S:r2=π(一定),即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的比值一定,但圆的面积与半径的比值不是一定的,不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正比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就看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解答.例4.a是b的,则a和b成正比例.√.(判断对错)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比和比例.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a=b×,则a÷b=(一定),则a和b成正比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例5.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统计如下:行驶的路程(km)40 80 160 240时间(h) 1 2 4 6(1)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2)从(0,0)开始描点,画出折线统计图(行驶路程与所用时间关系的图象).(3)从图象中看出汽车行200km需要5小时.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40:1=80:2=160:4=240:6=40(一定),是行驶路程与所用时间对应的比值一定,所以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图上找出行驶路程与所用时间相对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即可;(3)从图象中可直观地看出汽车行200km需要5小时.解答:解:(1)40:1=80:2=160:4=240:6=40(一定),是行驶路程与所用时间对应的比值一定,所以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2)行驶路程与所用时间关系的图象见下图:(3)从图象中可直观地看出汽车行200km需要5小时;故答案为:正比例,5.演练方阵A档(巩固专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长寿区)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圆柱体的高和()成反比例.A.底面周长B.底面面积C.底面半径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综合题.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不是乘积一定或乘积不一定,就不成反比例.解答:解: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底面积×高=体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所以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圆柱体的高和底面积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判断.2.(•济南)从甲地到乙地,汽车速度和时间成()A.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分析:判断汽车速度和时间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就不成比例.解答:解:汽车的速度×时间=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一定),是乘积一定,汽车的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还是对应的其它量一定,再做出判断.3.(•遂昌县)学校订阅《小学生周报》的金额和份数()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每份《小学生周报》的金额(定价)底一定的,然后看学校订阅《小学生周报》的金额和份数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从而判定成什么比例关系.解答:解:学校订阅《小学生周报》的金额和份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与每份《小学生周报》的金额有下面的关系:学校订阅《小学生周报》的金额:份数=每份《小学生周报》的金额(一定);已知每份《小学生周报》的金额一定,也就是学校订阅《小学生周报》的金额和份数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学校订阅《小学生周报》的金额和份数成正比例.故选:A.点评:此题重点考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玉泉区)圆的周长与下面那种量成正比例关系()A.圆的面积B.圆的直径C.圆周率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压轴题.分析:依据圆的周长=πd=2πr,则圆的周长÷直径=π(定值),圆的周长÷圆的半径=2π(定值),于是可以判断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成正比例关系.解答:解:因为圆的周长=πd=2πr,则圆的周长÷直径=π(定值),圆的周长÷圆的半径=2π(定值),所以可以判断圆的周长是与圆的直径和半径成正比例关系,与圆的面积和圆周率不成正比例关系;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就看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解答.5.(•延边州)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无法确定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压轴题.分析:判断三角形的底和高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所以: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变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6.(•长寿区)互为倒数的两种量是()的量.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分析:判断互为倒数的两种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根据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互为倒数的两种量的乘积一定,由此判断互为倒数的两种量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7.(•丰润区)下面给出的几组相关联的量中,成反比例的是()A.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B.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C.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D.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压轴题;比和比例.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不是乘积一定或乘积不一定,就不成反比例.解答:解:A、出勤人数+缺勤人数=全班人数(一定),是和一定,故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不成比例;B、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侧面积(一定),是乘积一定,所以它的底面周长和高成反比例;C、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定)是比值一定,所以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D、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底(一定),所以它的高和面积成正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判断.8.(•仪征市)用地砖铺一间教室,地砖的块数和()成反比例.A.每块地砖的边长B.每块地砖的面积C.每块地砖的周长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压轴题;代数初步知识.分析:成反比例关系的特点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但相对应的积一定;由此根据每块地砖的面积×所需地砖的块数=一间教室的面积(一定),即可进行推理判断.解答:解:每块地砖的面积×所需地砖的块数=一间教室的面积(一定),因为一间教室的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大,则所需地砖的块数就少,每块地砖的面积小,则所需地砖的块数就多,它们的变化方向相反;所以用地砖铺一间教室,所用地砖的块数与每块地砖的面积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反比例的量,就看哪两种量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判断.9.(•呼和浩特)关于正、反比例的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B.三角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C.人的体重和身高不成比例D.园的直径和它的周长成反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压轴题.分析: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要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解答:解:A、总价÷单价=数量(一定),是比值一定,所以数量一定时,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此选项正确;B、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是乘积一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它的高与底成反比例,此选项正确;C、人的体重和身高虽然是两种相关联的变化的量,但人高矮胖瘦各有不同,所以体重和身高的比值和乘积都不会是一定的,不符合任何比例的意义,所以人的体重和身高不成任何比例关系.所以此选项正确;D、圆的周长÷它的直径=π(一定),是比值一定,所以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成正比例.所以此选项叙述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就看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解答.10.(•邹平县)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高和()成反比例.A.底面半径B.底面积C.底面周长D.底面直径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分析: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即若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则这两个量成反比例,于是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且圆柱的体积一定,所以圆柱的高和底面积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反比例的意义以及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11.(•江阳区)张师傅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比和比例.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因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加工的时间=加工零件总数(一定),即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的乘积一定,所以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12.(•尚义县)单位时间内做的零件数相同,做零件的时间与做的零件总数()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比和比例.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积、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比例.据此进行判断并选择.解答:解:零件的总数÷做零件的时间=单位时间内做的零件数(一定),是商一定,所以做零件的时间与做的零件总数成正比例关系.故选:A.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还是对应的其它量一定,再做出判断.13.(•陇川县模拟)甲数和乙数互为倒数,甲数和乙数()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比和比例.分析:判断甲数和Y乙数是否成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乘积(商)一定,如果是乘积(商)一定,就成反(正)比例,如果不是乘积(商)一定或乘积(商)不一定,就不成比例.解答:解:因为甲数和乙数互为倒数,所以,甲数×乙数=1(一定)也就是甲数与乙数的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所以甲数与乙数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14.(•南安市)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与时间()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分析:判断速度与时间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积、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比例.解答:解: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是乘积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还是对应的其它量一定,再做出判断.15.(•福田区模拟)小明跳高的成绩和他的身高()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比和比例.分析:判断小明跳高的成绩和他的身高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根据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如果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如果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如果比值或乘积都不一定,就不成比例.解答:解:因为小明跳高的成绩和他的身高,既不是比值一定,也不是乘积一定,根据成正反比例的意义,所以可以判定小明跳高的成绩和他的身高不成比例;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二.填空题(共13小题)16.如果=1,那么a一定时,b和c成反比例;b一定时,a和c成正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分析:当a一定时,也就是b和c的乘积一定,b和c的乘积一定,所以b和c成反比例;当b一定时,也就是a和c的比值一定,a和c的比值一定,所以a和c成正比例.解答:解:b×c=a,a一定,b和c的乘积一定,所以b和c成反比例;a÷c=b,b一定,a和c的比值一定,所以a和c成正比例;故答案为:反,正.点评:此题考查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正比例的量,只要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17.(•市中区)如果y=8x,则x和y成正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分析:①要想判定x和y成什么比例关系,必须根据式子,进行推导,然后判定.②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解答:解:因为y=8x,所以y:x=8(一定);可以看出,y和x是两个相关联的变化的量,它们相对应的比值是8,是一定的,所以x和y成正比例关系.故答案为:正.点评:此题重点考查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18.(•威宁县)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分析:①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②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解答:解:①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c:r=2π(一定);2π是一定的,也就是圆,的周长与半径的比值一定,所以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关系.②圆的面积公式s=πr2,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s:r2=π(一定),也就是圆的面积只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和半径不成比例关系.故答案为:正,不成.点评:此题重点考查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圆的周长面积和半径的关系.19.(•陆良县模拟)实验种子数一定,发芽的种子数与发芽率成正比例.正确.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分析:判断发芽的种子数与发芽率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相对应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一定,则成正比例,否则,不成正比例.解答:解:发芽的种子数÷发芽率=实验种子数(一定),是比值一定,所以发芽的种子数与发芽率成正比例.故判断为:正确.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就看这两种量是不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再做判断.20.(•华亭县模拟)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错误.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分析:判断速度和时间是否成反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乘积不一定,就不成反比例.解答:解:速度×时间=路程,但是路程不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不成反比例.故判断为:错误.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反比例的量,这两种量必须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乘积不一定,就不成反比例.21.如果=,则x和y成反比例,如果x=3y(x、y都不为0),则x和y成正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比和比例.分析:要想判定x和y成什么比例关系,必须根据式子,进行推导,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一定的量,然后看那两个变量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从而判定成什么比例关系.解答:解:(1)因为,所以xy=12(一定),是x和y对应的乘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所以x和y成反比例;(2)因为x=3y,所以=3(一定),是x和y对应的比值一定,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x和y成正比例.故答案为:反,正.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22.从单价、数量和总价中,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成反比例,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比和比例.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所以单价与数量的乘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所以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成反比例.总价:数量=单价(一定);已知单价一定,也就是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一定,所以数量与总价成正比例.故答案为:总价一定,数量,单价;单价一定,总价,数量.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23.如果=12,那么a和b成正比例;如果a×b=14,那么a和b成反比例.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比和比例.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因为=12(一定),即a和b的比值一定,所以a和b成正比例;因为ab=14(一定),即a与b的乘积一定,所以a和b成反比例,故答案为:正,反.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24.王师傅8天制造64个零件.照这样计算,要制造208个零件,需要x天,“照这样计算”就是王师傅平均每天制造零件的个数是一定的,而这个一定的量又是王师傅制造零件的总个数和制造的天数的比值,所以王师傅制造零件的总个数和制造的天数成正比例,用等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是208:x=64:8.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专题:比和比例.分析:根据题意,“照这样计算”就是王师傅平均每天制造零件的个数是一定的;而这个一定的量又是王师傅制造零件的总个数和制造的天数的比值,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可知王师傅制造零件的总个数和制造的天数成正比例关系;进而用等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即可.解答:解:“照这样计算”就是王师傅平均每天制造零件的个数是一定的;而这个一定的量又是王师傅制造零件的总个数和制造的天数的比值,所以王师傅制造零件的总个数和制造的天数成正比例关系;用等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是208:x=64:8.故答案为:王师傅平均每天制造零件的个数,王师傅制造零件的总个数,制造的天数,比值,王师傅制造零件的总个数,制造的天数,正,208:x=64:8.点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25.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不成比例.错误.(判断对错)考点: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积、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比例.解答:解:三角形的底×高=面积×2(一定),是对应的乘积一定,所以底和高成反比例;。
《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的教学反思
《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的教学反思1、《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的教学反思上周二开始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有很多练习是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例如:(1)被除数一定,商和除数(2)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3)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4)三角形面积一定,底边和高(5)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种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6)比的前项一定,后项和比值。
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判定方法,我们首先判断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具体的说,就是两个量是否具有相乘、相除的关系,它们的结果能否通过条件知道是定值,从而判断它们成不成比例或成什么比例。
从学生的作业来看,(2)和(3)小题基本不会出错,对于圆柱的体积刚刚讲完,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一定),可以很好的判断出来是成反比例的。
(1)和(6)很多孩子是写的成正比例,其实也是成反比例,被除数/除数=商,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可能没有注意这里谁是定值,或者说对于这三个量之间的变式掌握的'不好。
(4)他们说不成比例,原因是多了个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个的变式主要是学生没有利用三角形的面积的推导,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所以成反比例。
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对学生说有点难,主要难在变形,代数式的变形在中学还要学习,现在是个初步的接触。
2、《成正比例的量》的第二学期教学反思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在教学成正比例的量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会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等,而正比例是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在教学例1,自学例2时,我都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探索。
尤其是例1,通过学生观察,找出规律,填写表格。
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特点,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揭示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特点及性质时,让学生根据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相对应的路程(总价)是怎样随着时间(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对应的路程(总价)和时间(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来组织、归纳、得出其性质和意义。
《成反比例的量》数学教案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的表示方法。
2.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运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反比例的概念2.反比例的表示方法3.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4.反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的表示方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教学难点:运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成正比例的量,引导学生回顾成正比例的量的定义和特点。
2.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那么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呢?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1.讲解反比例的概念(1)定义: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但它们的乘积始终保持不变,那么这两种量就称为成反比例的量。
(2)表示方法:y=k/x(其中k为常数)2.讲解反比例的表示方法(1)用图像表示:在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曲线,称为双曲线。
(2)用表格表示:列出两种量的对应值,观察它们的乘积是否相等。
3.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1)判断方法:观察两种量的乘积是否始终保持不变。
(2)举例:如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4.反比例的应用(1)举例: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反比例现象,如电流和电阻的关系、面积和长度的关系等。
(2)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反比例现象,并解释原因。
(三)课堂练习(1)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2)路程和时间(3)电流和电压2.应用题:小明家的电费与用电量成正比,已知电费为0.5元/度,求小明家用电量与电费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2.强调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米,如果长是宽的3倍,求长和宽的长度。
(2)一辆汽车行驶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已知汽车行驶100公里需要2小时,求汽车行驶200公里需要多少时间。
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甘肃甘南合作市藏族小学徐忠一、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y=k(一定)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表示为:x(注意:圆的面积和半径形不成正比例关系,但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二、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表示为:x×y=k(一定)三、正、反比例图像的画法正、反比例图像一般都采用“描点法”来绘制。
具体画法如下:第一步列表。
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由x的量计算出y对应的量,列出x和y对应的数值表。
第二步建立坐标轴。
根据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画出竖横垂直的两条数轴,建立坐标,即直角坐标系。
第三步描点。
根据数值表中x和y对应的位置点(坐标点)描出各点,尽量多描几个点。
第四步连线。
把所描出的点用平滑曲依次线连起来,就形成了所要画的图像。
一般正比例图像是过原点且处于上升趋势的直线。
反比例图像是双曲线,极限接近于x轴和y轴,但始终与x轴和y轴永不相交。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异同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问题1.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比例关系(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2)设未知数,列比例方程;(一般把含未知数的写在等号前面)(3)解比例方程;(4)验证并写出答案。
2.用正比例解决问题3小时行15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25千米,需要几小时?(速度不变)解:设需要x小时。
x 25=315 x=15325⨯ x=5答:需要5小时。
3.用反比例解决问题学校会议室地面用方砖铺一铺,用8dm 2的方砖铺,需要350块,改用10dm 2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地面积不变)解:设需要x 块。
成反比例的量ppt
详细描述
常见的逻辑错误包括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因果倒置等。例如,在分析路程与时间的关 系时,不能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混淆进来,也不能因为某些情况下的反比例关系而得出 所有情况下的结论。因此,在处理成反比例的量时,需要保持思维的清晰和逻辑的严谨,
成反比例的量
• 成反比例的量的定义 • 成反比例的量的生活实例 • 成反比例的量的应用 • 成反比例的量的特性 • 成反比例的量的证明方法 • 成反比例的量的注意事项
01
成反比例的量的定义
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
01
两个量,当其中一个量变化时, 另一个量会以相反的方向变化, 且它们的乘积为常数。
02
例如,当一个物体的高度增加时 ,它的面积会以相反的方向减少 ,但它们的乘积(体积)保持不 变。
成反比例的量的数学表达
如果两个量x和y成反比例关系,那么 它们的乘积xy是一个常数k。
当其中一个量x变化时,另一个量y会 以相反的方向变化,但它们的乘积xy 始终等于k。
数学上可以表示为:xy = k,其中k是 常数。
人口密度与城市面积的关系
总结词
人口密度与城市面积之间存在反比例关 系,城市面积越大,人口密度越低。
VS
详细描述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而 城市面积则是城市所占土地的大小。随着 城市面积的扩大,人口分布更加分散,导 致人口密度降低。大城市通常具有更大的 面积和更低的人口密度,而小城市则相反 。这种关系有助于理解城市规划和人口分 布的特点。
03
成反比例的量的应用
经济预测
总结词
经济预测是成反比例的量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分析经 济指标之间的反比例关系,可以预测未来经济趋势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反比例的量》
第一次磨课
教学内容:P42
教学目的: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
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
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
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
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
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
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第二次磨课
教学内容:P42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地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训练其观
察能力及概括能力;
3、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感受反比例的变化,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
20支铅笔、一个笔筒;相关课件;学生分小组(每组各一份观察记录单
及讨论表格)
讨论填表 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内容
1、课前谈话:同学们,有谁去过北京?你知道南昌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
吗?我们来看一组信息:(媒体显示:1、火车图片及火车启动的声音,2、文
字信息是:两年前,小红乘坐由南昌开往北京西的T168次列车,需要花19时
11分到达,现在火车提速了,小红再次乘坐这趟列车,还需这么多时间吗?为
什么?)
2、学生对上述问题发表意见。
3、教师揭示: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今天的学习。
二、小组协作 概括意义
(一) 活动一:(例4)
1、 教师出示一个笔筒,里面装着许多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记录老
师每次拿笔的支数和拿的次数。
教师操作:每次拿10支 拿了2次;
每次拿5支, 拿了4次;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观察后,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观察记录单。
3、 如果每次拿的支数分别是
4、2、1时,你们能推算出相对应的拿的
次数吗?(继续讨论填表)
4、 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单的填写结果。
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相对应
的拿的次数?
5、 引导观察:在填、拿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变了?怎样变的?什么
没变?
6、 让学生说出几组相对应的乘积。
7、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次拿的支数变化,拿的次数也
随着变化,但每次拿的支数和拿的次数的积即总支数总是一定的。
(二) 活动二:(例5)
1、教师谈话:与五(3)班的同学合作,老师感觉棒极了。
下面我们来轻
松轻松,参观一下邮政路小学的操场,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出示同学们在
操场上做操的情景图)
2、师:我们学校将举行“雏鹰起飞”广播操表演,需要挑选24名同
学参加,请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样站队,可以使每一行站的人数同样多。
3、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讨论表。
4、学生小组汇报站队情况,电脑演示站队结果。
(先演示每行站的人
数,再出示站的行数;同时电脑上填出相对应的表格数据。
)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填的表格,说一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6、小结:在站队的过程中,每行站的人数变化了,站的行数也随着变
化,但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的积即总人数总是一定的。
(三)比较概括巩固应用
1、让学生比较两张表,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使学生明确:表中的两种量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像这样的两种量成它为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总是一定的。
2、揭示反比例的意义(阅读课本,明确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x、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反比例关系式怎样表示?
4、完成第59页的“做一做”。
5、表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容易看出其变化规律,如果不给出表中的
数据,让你直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你行吗?
6、自己解决第59页的例题6,重点地说一说: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
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7、小结:虽然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但是它们的乘积是不一定的,所以不成反比例。
三、强化练习发展提高
1)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说一说:和是相关联的量;
和的积总是一定的;
所以,和是成反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为什么?
(1)植树的总棵数一定,每人植树的棵数与人数。
()
(2)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
(3)华荣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
(4)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
(5) 小林拿一些钱买练习本,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
3)机动练习:
想一想: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1、你能不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很好的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教师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再创造,改成了学生熟悉的事例,设计精心,形式新颖,
情境意识强,问题导向明确。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实际生活引入,使学生感
受数学就在
身边。
2、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与学生
一道沉浸在数学活动中,从操作、观察、讨论、填表、比较、分析、概括等一
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里,逐步抽象出反比例的意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
能够畅所欲言,主动学习。
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新课的导入、活动的进行、习题的出示均由电脑
显示,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了课堂教学
的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节课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操作、思考、讨论、比较等一
系列活动,充分明确了反比例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地判断两种量是否是成反比
例的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情感是积极的、向上的,每位学生
都愿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能与同伴很好交流、合作,体现出一丝不苟的学习
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
但其中有一道题学生的争议很大,即总路程一定
时,已行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全班还有许多同学认为是成反比例的量,这些同
学忽略了两种相关联的量一定要乘积一定的时候,这两种量才是成反比例的量。
这也暴露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考的过程还不够灵活和全面。
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
学生思维深刻性和全面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