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原理 第一章第二节第3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依据新课标理念,教育改革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对本册书作如下说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八大课程标准之一,是在高一必修课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设置的课程模块。
重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绪言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的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2、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教学方法通过列举事例;逐步抽象,揭示本质,概念模型法。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属于热化化学基础知识,其中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从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盖斯定律等方法求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总课时 6 课时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课时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课时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 课时复习 1 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等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的学习,同时,为下一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在中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课时3
性质
应用电解原理 定义(装置特 将化学能转变 将电能转变成 在某些金属表 点) 成电能的装置 化学能的装置 面镀上一层其 他金属的装置 反应特征 自发反应 非自发反应 有电源,两极 材料可同可不 同 非自发反应
装置特征
无电源
有电源
类别 性质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
形成条件
①活动性不同的 两极(连接) ②电 解质溶液③形成 闭合回路
3.在某镀件上镀铜时,电镀液中CuSO4的浓 度如何变化?电解精炼铜时,电解液中 CuSO4的浓度如何变化?
【提示】 在镀件上镀铜时,阳极:Cu-2e -=== 2+ Cu , 2+ - 阴极:Cu +2e ===Cu,所以电镀液 c(CuSO4 )不 变; 而电解精炼铜时,阴极:Cu2 ++2e- ===Cu, 阳极:Cu-2e - ===Cu2+ (主要),Zn-2e - ===Zn2+, Fe-2e- ===Fe 2+ (杂质失电子)。 因此阳极溶解的铜比阴极析出的铜少, c(CuSO4 ) 故 减小。
电子流向 溶液中带 电离子的 移动
负极―→正极
(同电解池)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同电解池)
特别提醒: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无论
是一个“池”还是多个任意“池”串联,在
电路和电极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量相同。
3.电解 100 mL c(H )=0.30 mol· 的下列 L 溶液,当电路中通过 0.04 mol 电子时,理论 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 -1 + A.0.10 mol· Ag L B.0.20 mol· - 1 Zn2 + L C.0.20 mol· - 1 Cu2+ L -1 2+ D.0.20 mol· Pb L
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第3课时 反应焓变的计算
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经典基础题]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ΔH =-57.3 kJ·mol-1,向1 L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ΔH3<ΔH2C.ΔH1=ΔH3>ΔH2D.ΔH1>ΔH3>ΔH2答案 D解析稀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吸收热量过程,其ΔH1>-57.3kJ·mol-1;浓H2SO4稀释过程放热,其ΔH2<-57.3kJ·mol-1;稀硝酸与NaOH反应ΔH3=-57.3kJ·mol-1,故ΔH1>ΔH3>ΔH2。
2.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 J·mol-1答案 C解析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热等于氢气键能加氯气键能减去氯化氢键能的2倍即ΔH=436 kJ·mol-1+243 kJ·mol-1-2×431 kJ·mol-1=-183 kJ·mol-1,故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ΔH=-183 kJ·mol-1。
第1章第2节第1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PPT
返回目录 24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案例
探究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典例1】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 ΔH=-24.8 kJ·mol-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2 kJ·mol-1 ③Fe3O4(s)+CO(g)═══3FeO(s)+CO2(g) ΔH=+640.5 kJ·mol-1 则14 g CO气体与足量FeO充分反应得到Fe单质和CO2气体时的ΔH为________(填 字母)。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2)已知:①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②CO(g)+12 O2(g)═══CO2(g) ΔH2=-283.0 kJ·mol-1 若 C(s)+12 O2(g)═══CO(g)的反应热为 ΔH,ΔH=________。
返回目录 2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 (2)由盖斯定律得反应①-②:C(s)+12 O2(g)═══CO(g),ΔH=ΔH1-ΔH2 =-393.5 kJ·mol-1-(-283.0 kJ·mol-1)=-110.5 kJ·mol-1。
答案 (1)ΔH1-4ΔH2 (2)-110.5 kJ·mol-1
返回目录 26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由(①×3-③×2-②)/6 得 CO(g)+FeO(s)═══Fe(s)+ CO2(g) ΔH=(-24.8×3-640.5×2+47.2)kJ·mol-1÷6≈-218 kJ·mol-1,则 14 g 一 氧化碳完全反应时对应的 ΔH 为-109 kJ·mol-1,故选 A。
人教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案:第1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设计
热学生:倾听、书写、检查。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
学生:思考燃料选择的依据。
(燃料的储量、开采、运输、储存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燃烧热能的高低等。
)
教师:分析燃烧热概念、介绍燃烧热的测量原理、展示某些物质的燃烧热测定值。
学生:依据概念判断燃烧热、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5分钟环节三火箭推进剂燃料的选择教师提问:燃料燃烧均可放热,放热反应都可以作为火箭推进剂反应吗?以H 2和CO 为例粗略计算1g 推进剂释放的能量。
学生:计算、对比分析
教师小结:液氢-液氧推进剂的优缺点、火箭推进剂选择的依据。
1分钟小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方法提升。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第1课时)
能源
资源蕴藏方面: 煤是我国储量最多的能源资源,应充分利用,但由于 煤为不可再生能源,故使用过程中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并提高其能量利用率,同时应加快开发新能源。 开采和运输方面: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开采成本较低,这从我 国的大、中、小型煤矿繁多即可说明,且一般的煤矿工人 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但煤在大量开采时,又会造成地 面塌陷;在运输方面,很不方便,需要装、卸、运等诸多 环节,且开采出来的煤在贮存时便有部分变质,造成资源 浪费,同时造成环境污染,这从煤矿周围的空气质量普遍 不佳(尤其是粉尘)即可证明,故应大大提高清洁煤技术, 使煤通过气化等手段而变得易于运输。
19
能源
能源分类
按转换 过程分 按利用 历史分
按性质分
一 级 能 源 二级能源
2014年6月15日星期日
常规 能源
可再生 能源 不可再 生能源
风能、水能、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 可再生能源 波浪能、潮汐能等。
新能源
不可再生 能源
核能
电能、氢能、煤气、水煤气、蒸汽、焦炭、汽油、 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沼气能等
2014年6月15日星期日 25
参考观点
能源
资源综合利用: 煤作为固体燃料,燃烧反应速率小,热利 用效率低,我们国家的煤,在进行综合利 用时的办法主要是煤的干馏和煤的气化、 液化,但在此过程中,却有相当多的副产 物不能有效利用,如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的 焦炉气、煤焦油等,我们都没有很好地进 行再加工,结果是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 了环境。因此,积极开展煤的综合利用十 分重要。
2014年6月15日星期日
14
燃烧热
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化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解析:(1)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可从电子得失相等和原子守恒两个 方面来完成。注意不交叉规律的使用。
(2)反应中浓盐酸一部分转化成 Cl2 表现还原性,一部分转化成 KCl 表现酸性。
(4)设 ClO2 和 Cl2 的质量均为 m,其消毒效率之比为35.5m+32×5︰ 7m1×2=2.63。
D。
2.(1)在反应3Cl2+8NH3===6NH4Cl+N2中,被氧化的NH3与未被 氧化的NH3质量之比为___1_︰__3___。
(2)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 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目之比是___1_︰__2___。
(3)在反应2H2O+Cl2+SO2===H2SO4+2HCl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 物的质量之比为____9_8_︰__7_3____。
+
+
___1__SO
2- 4
+
__4___H+
(8)___5__C2O24-+___2__MnO- 4 +___1_6___H+===__1_0___CO2↑+___2__
Mn2++__8___H2O
(9)__2___MnO
-
4
+
__5___H2O2
+
__6_H_+_____===___2__Mn2
2.能设计实验证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大小的比较,培养学生的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原则
2.配平步骤
(1)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反应前后发生化合
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0
+5
+4
+4
C+HNO3(浓)——NO2↑+CO2↑+H2O
(2)列变化:标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 (3)求总数:通过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2课时)
2014年6月20日星期五 4
反应热的计算
课本P13 例2: 【解】 设1kg乙醇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为X C2H6O(l) + 3O2(g)== 2CO2(g) +3H2O (l) 46g/mol -1366.8kJ/mol 1000g X
X=(-1366.8kJ/mol × 1000g)/ 46g/mol
题型二:燃烧热、中和热的判断、求算及测量
2014年6月20日星期五 3
反应热的计算
课本P12 例1: 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特别
注意有关单位的正确书写。
【解】钠与氯气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a(s) + 1/2Cl2(g)== NaCl (s) 23 g/mol △H 1.0 g -17.87 kJ △H=23g/mol×(-17.87 kJ)÷ 1.0 g =-411 kJ/mol
2014年6月20日星期五 7
反应热的计算
课堂练习
1.已知: 2H2(g)+O2(g)=2H2O(l) △H=-571.6kJ/mol CO(g)+1/2O2(g)=CO2(g) △H=-283.0kJ/mol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 kJ 热量,同时生成3.6 g 液态水,求原混合气体中H2 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
1:1
列方程求解
2014年6月20日星期五 8
反应热的计算
2、已知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 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 C(金刚石、s)+O2(g)==CO2(g) △H1=-395.41 kJ/mol ② C(石墨、s)+O2(g)==CO2(g) △H2=-393.51 kJ/mol 若取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晶体共1mol在O2中 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Q kJ,则金刚石 和石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用 含Q的代数式表示)。
【襄樊五中】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3课时)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3课时)第三课时一、本课要点1.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中和反应的实质2.溶液中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二、课前思考1.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否所有中和反应都能用“H+ + OH― H2O”来表示?3.溶液中的离子由于哪些原因而不能大量共存?这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什么联系?请你分四类,举例说明什么样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三、同步训练1.离子方程式Ba2+ + SO42―= BaSO4↓可以表示()。
①可溶性钡盐和可溶性硫酸盐之间生成另一可溶性盐的反应②稀硫酸和可溶性钡盐之间生成另一种强酸的反应③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之间的反应④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之间的反应A. ①②B. ①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2.只能表示唯一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CO32―+ 2H+ H2O + CO2↑B. Fe+2H+ Fe2+ + H2↑C. Ag+ + Cl― AgCl↓D.CH3COOH + NH3·H2O CH3COO―+ NH4+ + H2O3.离子方程式CO32―+ 2H+ H2O + CO2↑可以表示()。
A. 可溶性碳酸与所有的酸之间的反应B. 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之间的反应C. 所有的碳酸盐与强酸之间的反应D. 所有的碳酸盐与所有的酸之间的以应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Fe2+、Na+、SO42―、Cl―B.Cu2+、H+、SO42―、NO3―C. Ba2+、Mg2+、H+、Cl―D. H+、K+、Cl―、CO32―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H+、Cl―、HCO3―B. Na+、K+、HCO3―、NO3―C. Fe3+、Ca2+、H+、SO42-D. Na+、Mg2+、Cl―、OH―6.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NH4+、NO3―、Cl―B. Na+、Mg2+、NO3―、HCO3―C. K+、Ba2+、NO3―、SO42―D. K+、Na+、SO42―、MnO4―7.某溶液pH>7,则该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无色离子是()。
《化学反应原理》教师参考用
《化学反应原理》教师参考书说明本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供高中化学教师参考。
根据课程标准,《化学反应原理》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并要求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4.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化学反应原理》课程共36课时,各章的课时分配建议如下:绪论 1课时第一章 6课时第二章 11课时第三章 10课时第四章 6课时复习 2课时本书按章编排,每章分为“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分配建议等。
教学目标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的教学目的要求。
内容分析主要说明本章教材的内容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教材的特点。
课时分配建议可供教师安排课时参考。
教学建议分节编排,包括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的思路、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等部分。
活动建议主要是对如何组织实验、科学探究和调查研究等教学活动的建议。
问题交流主要介绍“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的设计意图或对栏目活动的组织提出建议,有些还给出了相应的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包括提示、参考答案以及补充习题等。
教学资源主要编入一些本章教材的注释或疑难问题的解答,及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原理拓展、科技信息、化学史、国内外化学与化工生产中的某些新成就等。
这些内容意在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教材,一般不宜对学生讲授,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化学反应原理课本
化学反应原理课本
化学反应原理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化学反应是指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发生一系列的转化过程,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的原理是基于分子能量和键的断裂和形成。
化学反应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应物的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会发生相互作用,通过传递电子、质子或自由基等方式,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转移。
2. 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会发生形成和断裂。
当化学键断裂时,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学键,从而生成新的物质。
3. 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动力学研究来确定。
4. 反应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即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
反应平衡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常数来描述,该常数与反应物浓度之比有关。
5. 反应热力学与热效应:化学反应在发生时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有些反应会释放热量,称为放热反应;有些反应会吸收热量,称为吸热反应。
反应热力学可以研究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不仅对于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性质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深入研究,可以指导新化合物的合成、催化剂的设计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等工作。
原理第1章第1节第3课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学案编撰人:董玉红审核人:陈修峰孙宝玲教学目标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自主学习根据事实,写出298K时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mol氮气与适量氢气起反应,生成2mol氨气,放热92.2KJ热量。
(2)1mol碳与适量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131.3KJ热量。
二、新知预习盖斯定律:指出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焓变)是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与_________有关,而与具体的反应__________无关。
也就是说,相关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加减”,随之反应热△H也相应的“加减”。
下面列举盖斯定律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牛刀小试】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s)=2Fe(s)+3CO2(g)△H=-25kJ/mol3Fe2O3(s)+CO(s)=2 Fe3O4(s)+CO2(g)△H=-47kJ/molFe3O4(s)+CO(s)=4 FeO(s)+CO2(g)△H=+19kJ/mol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2.将0.6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1299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
又已知:H2O (g)=H2O(l);△H=-44.0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课堂教学【情景导入】你知道盖斯定律吗?【学导结合】如何进行反应热的计算?1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的_________无关,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________的。
我们可以将两个或多个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H相_____或相______,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习重难点】1. 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
2.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掌握盖斯定律,并会计算反应的焓变。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课堂学案】1.2. 从“参加反应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角度来分析:热反应3. 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Ⅰ.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如: Ⅱ. 酸碱中和反应。
如: Ⅲ.燃烧反应。
如: Ⅳ.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如: 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Ⅰ.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如: Ⅱ. 大多数持续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如: 。
Ⅲ. Ba (OH )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强化指导]:⑴ 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联系。
有的放热反应很难进行,条件要求很高,开始需要加热,只是断..........裂旧的化学键所需要能量而已,..............但它仍是放热反应......,如:合成氨的反应,铁与硫的反应等。
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不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有其它形式的能量,如:光能、电能等,但通常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一)反应热 1、定义:2、反应热的意义:3、符号:Q>0QQ<04、获得Q 值的方法:(1) (2)①5、反应热的分类:②(二)中和热1、定义:理解要点:①条件:稀溶液。
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
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和OH —化合生成 H 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2、中和热的表示:【练习1】已知H +(aq)+OH -(aq)=H 2O(l);△ H=-57.3kJ/mol ,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鲁科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三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速率加快
D.镀锌的铁比镀锡的铁耐用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熔点比生铁的低 D )
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 D.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①锌跟稀硫酸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 速率 ②镀层破坏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镀锡的铁) 更易腐蚀 ③钢铁表面常易锈蚀生成 Fe2O3 · H2O n A. 都正确 B. ①③ C. ① D. ②③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示意图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2)外加直流电源的阴极电保护法
原理:将被保护金属与另一附加电极作为电解池的两个极,使被
保护的金属作为阴极,在外加直流电的作用下使阴极得到保护。 此法主要用于防止土壤、海水及水中金属设备的腐蚀。
废铁 废
铁
针对训练3、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下列防护方法中
资料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金属腐蚀造成 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
的2%--4%,超出地震、水灾、台风等自
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总和。
/question/72327085.html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学习目标
1、 知道金属腐蚀的两种类型(化学腐蚀和电化 学腐蚀)。 2、 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 属腐蚀的危害。 3、 知道防护金属腐蚀的方法。 重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3.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不反应,起到保护作用;而活泼金属反应受到腐 蚀。航海船只的船底四周镶嵌锌块,就是利用牺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第一节
kJ。因此ΔH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如果化学计量数加
倍,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
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例如:已知H2(g)+
1 2
O2(g)
=H2O(l) ΔH=-285.8 kJ·mol-1,则2H2(g)+O2(g)=
2H2O(l) ΔH=-571.6 kJ·mol-1;H2O(l)=H2(g)+ ΔH=+285.8 kJ·mol-1。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 化 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重点)
1.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 应热产生的原因 2.从反应体系能量的升高与降低角度认识ΔH的“+”与 “-” 3.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领悟化学反应中能量守 恒的思想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而不表示分子数或原子 数,因此可以为非整数。
(5)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 倍数。
思考题2 为什么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反应物和 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答案 反应热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即状态不同,产 生的热效应不同。
二、中和热及其测定 1.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这 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正负号 及单位
不要求注明 无
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物质变化
必须在化学式后注明
必须注明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 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三、中和热的测定与计算 1.中和热测定实验的注意事项 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把好两关:①隔热关。如量热计保温 层内隔热填充材料要填满;盖板上的两孔只需要正好使温度 计和环形玻璃棒通过即可;倒入NaOH溶液要迅速,尽可能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②准确关。如配制溶液的浓度 要准确;NaOH溶液要新制;量取溶液体积时读数要准确; 对温度计的读数要读到最高点。 2.中和热的计算 由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进行实验,根据所测结果,计算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第二节第3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学案及课堂检测
第⼆节第3课时氯⽓的实验室制法学案及课堂检测第⼆节第3课时氯⽓的实验室制法[核⼼素养发展⽬标] 回顾初中所学的⼆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结合实验室制取氯⽓所⽤的⼆氧化锰和浓盐酸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制取氯⽓,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提升实验能⼒。
知识梳理⼀、氯⽓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1)化学⽅程式: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
(2)原理:利⽤强氧化剂氧化浓盐酸中的Cl -⽣成Cl 2,该反应中MnO 2为氧化剂,浓盐酸为还原剂并且该实验还体现了浓盐酸的酸性。
2.仪器装置(1)⽓体发⽣装置类型:固+液――→△⽓(2)发⽣装置所⽤仪器:分液漏⽃、圆底烧瓶、酒精灯。
(3)除杂装置:装置C 的作⽤是除去Cl 2中少量的HCl ⽓体。
装置D 的作⽤是⼲燥氯⽓(或除去氯⽓中的⽔蒸⽓)。
3.收集⽅法(1)向上排空⽓法(氯⽓密度⼤于空⽓)。
(2)排饱和⾷盐⽔法(氯⽓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此法可除去实验中挥发产⽣的氯化氢⽓体)。
4.验满⽅法观察到E 中充满黄绿⾊⽓体,则证明已集满。
5.尾⽓处理烧杯F 中盛放的液体是NaOH 溶液。
该液体的作⽤是吸收过量的氯⽓,防⽌污染环境。
(1)实验室制取的Cl 2中混有HCl ⽓体,可通过盛有碱⽯灰的⼲燥管除去( )(2)MnO 2与稀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也可制取Cl 2( )(3)在实验室制取Cl2的试剂中,HCl只作还原剂()(4)Cl2尾⽓也可⽤饱和的澄清⽯灰⽔吸收处理()答案(1)×(2)×(3)×(4)×1.制取Cl2的原理是利⽤强氧化剂氧化浓盐酸中的Cl-⽣成Cl2。
(1)若氧化剂MnO2过量,待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HCl剩余,为什么?提⽰随着反应的进⾏,浓盐酸浓度逐渐减⼩,⼩到⼀定浓度将不再与MnO2反应。
(2)KMnO4是⼀种很强的氧化剂,常温下即可与浓盐酸反应⽣成Cl2,请写出化学⽅程式,作还原剂的HCl占参与反应的多少?提⽰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作还原剂的HCl占参与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3课时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从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浓度、压强改变,平衡将会发生移动而建立新的平衡。
2.从Q与K的关系及浓度、压强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3.通过实验论证说明浓度、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有关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填入表中:实验原理Fe3++3SCN-Fe(SCN)3 (浅黄色) (无色)(红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管b溶液颜色____,c[Fe(SCN)3]_____ 试管c溶液颜色________,c[Fe(SCN)3]________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平衡状态被破坏,平衡体系的物质组成也会随着________,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________________达到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用K与Q的关系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当Q=K时,可逆反应处于________状态,v正____v逆;当Q<K时,化学平衡向________移动,v正____v逆,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当Q>K时,化学平衡向________移动,v正____v逆,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3)从浓度影响Q的角度解释上述实验平衡移动的方向①试管b溶液中,Fe+2Fe3+===3Fe2+,c(Fe3+)减小,Q=c[Fe(SCN)3]c(Fe3+)·c3(SCN-)________,Q____K,平衡向______________移动,c[Fe(SCN)3]减小。
②试管c中溶液,c(SCN-)增大,Q=c[Fe(SCN)3]c(Fe3+)·c3(SCN-)________,Q____K,平衡向_________移动,c[Fe(SCN)3]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制作:莒县二中高二化学备课组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电解的原理分析铜的电解精炼;通过学习电镀的内容,了解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另一种电解原理的应用方法,并进一步体会电解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
【重点难点】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的原理
【教学过程】
[复习]离子放电顺序: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的电极反应式:
CuCl2
H2SO4
CuSO4
2、铜的电解精炼:(粗铜中含Fe、Zn、Ni、Ag、Pt、Au等少量杂质金属)
下图为电解法精炼铜的装置,
其中阳极为,阴极为,电解质溶液
为。
(并标在图上)
阳极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杂质Fe、Zn、Ni也发生电极反应:由于Pt、Ag、Au的金
属性比Cu弱且量又少,这三种金属不反应,以单质的形式沉
积在底部,得到阳极泥)。
阴极的反应为。
分析电解精炼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变化。
总结:电解精炼装置的构成。
3、电镀
[活动·探究]
根据电解原理和铜的精炼的操作,利用如下材料:铁制品、铜片、CuSO4溶液、导线、直流电源,试设计一个实验,在铁钉表面镀上一层铜。
思路:铜的精炼中,粗铜为阳极,Cu失电子变成Cu2+,溶液中的Cu2+在阴极得电子,生成Cu单质,即在阴极上析出了铜。
故要在铁制品表面镀铜,
可让做阳极,为阴极,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画出电镀铜的实验装置图,指出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预测实验现象:
写出电极反应式:、
阳极:
阴极:
总结: (1)电镀:。
(2)电镀池的构成:。
【随堂练习】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通过电解的原理实现
C.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气
2、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
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3、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作为电解池的阳极是,优先失去电子发生反应B.用电解法精炼铜时纯铜作阳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4、将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 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B.3∶2∶1C.6∶3∶1D.6∶3∶2
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
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为。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是。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为。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
是。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
为。
②Y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为。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3)若要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银,则可选用溶液为电解液,
①X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为。
②Y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为。
【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2、电解水时为了增强其导电性不应加入的电解质是
A.NaOH B.CuSO4 C.H2SO4 D.KNO3
4、当两极都用银片作电极电解AgNO3溶液时,在阳极上的产物是
A.只有银B.银和氧气C.只有氢气D.上述都不对
3、有a、b、c、d四种金属。
将a、b用导线连接,浸在稀硫酸中,在a表面上有氢气放出,b逐渐溶解。
将含有a、c两种金属阳离子的溶液进行电解时,阴极上先析出c;把d置于b的盐溶液中有b析出。
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b>c>d B.d>b>a>c C.c>d>a>b D.b>c>d>a
4、用惰性电极电解+n价金属的硝酸盐溶液,当阴极上析出m g金属时,阳极上产生560mL(标准状况)气体,此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为
A.10m n B.10m C.10n D.40mn
5、将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 B.3:2:1 C.6:3:1 D.6:3:2
6、在铁制品上镀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锌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B.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C.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D.锌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7、用惰性电极电解某金属硫酸盐溶液时,在阴极上析出a g金属,同时在阳极上放出0.8g气体,如果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其化合价是A.a·b B.b/a C.20a/b D.b/10a
二、填空题(30分)
9、采用惰性电极从NO
、H+、Ba2+、Ag+、Cl-等离子中,选出适当的离子,
3
组成电解质,对其溶液进行电解:
①两极分别放出H2和O2,电解质的化学式是__。
②阴极析出金属,阳极放出O2,电解质的化学式是。
③两极分别放出气体,且体积比为1:1,电解质的化学式是。
小结:(1、个人心得,本节没有掌握的知识2、想和老师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