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狄更斯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
外国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集 1
外国文学考试地图(上)★第一章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俄林波斯神系2、塞壬3、《荷马史诗》4、希腊戏剧5、《俄狄浦斯王》6、“希腊化”时期二、简答题1、简述荷马史诗中《奥德赛》的主要内容。
2、简述维吉尔塑造的埃涅阿斯形象。
3、《埃涅阿斯纪》和荷马史诗在艺术上有何异同?4、比较《伊利亚特》与《伊尼德》的异同。
5、狄俄尼索斯精神和阿波罗精神的关系。
6、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7、俄狄浦斯情结。
8、解读“斯芬克斯之谜”这一神话,阐发其中蕴含的哲理。
9、从神话,史诗,悲剧看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三、论述题1、试论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念并分析其原型意义。
2、试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特点。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一、名词解释1、“罗宾汉谣曲”2、《尼伯龙根之歌》3、骑士文学4、破晓歌二、简答题1、欧洲中世纪文学有哪些类型?他们各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神曲》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点。
三、论述题1、但丁思想的双重性在《神曲》中是如何体现的?2、如何理解但丁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一、名词解释1、十四行诗2、“大学才子派”3、流浪汉小说4、《巨人传》5、莎士比亚化6、福斯塔夫7、蒙田二、简答题1、文艺复兴是一场文化复兴运动吗?为什么?2、简论《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
3、从《堂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关系看其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4、简论哈姆雷特性格的“忧郁”特征。
5、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
6、分析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形象的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
7、简析《麦克白》中女巫形象的功能意义。
8、谈谈《威尼斯商人》的结构特色。
9、通过莎士比亚戏剧,分析福斯塔夫性格。
10、简述莎士比亚的文艺观。
11、莎士比亚戏剧与古典主义戏剧在人物刻画和剧情安排方面有什么区别。
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堂吉诃德》桑丘形象的理解。
2、莎士比亚戏剧分几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3、试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狄更斯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狄更斯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浅析狄更斯和雨果的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西方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它的基础是一种抽象而普遍的人性。
人道主义本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Humanism ),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一词引伸而来,要求摆脱宗教神学的禁锢,要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意志自由,要求恢复人作为人的地位和尊严,追求个人才智的发展和世俗的幸福生活。
一、狄更斯和雨果的人道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人道主义者们认为人性本善,并且人们的道德是可以教化和改变的,狄更斯小说中的人道主义便是建立在人性论的基础上的,他理解的人性是人类共同的属性,它的人道主义思想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正如法国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丹纳所说:“狄更斯的小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行善和爱,他认为真正的欢乐蕴藏在内心的感情中。
”,他强调“人类之爱”,这是他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之一。
狄更斯作为典型的人道主义者,人道主义思想已成了贯穿其创作生涯的重要思想,几乎他的每部作品中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他看到了资产阶级世界里金钱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看到了资本主义矛盾日益激化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员,他并没有将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作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出路,而是把希望寄托在道德教育上。
他希望通过资产者的良心发现从而对下层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来调和阶级矛盾,以此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理想社会。
狄更斯在作品中关注和同情下层人物的生活状况。
例如《雾都孤儿》这个作品中的主人公奥利弗·退斯特,就是从一个儿童的悲惨身世开始的,在经历了一系列痛苦与不幸的遭遇后,在善良之人的大力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狄更斯就是想借助这部作品对资本主义的虚伪和黑暗进行揭露和批判,并且通过对黑暗社会的描述更加凸显了主人公奥利弗的弱小,而奥利弗也代表了当时社会中那些最底层阶级的小人物形象。
而对于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首先,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明显地体现他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上。
狄更斯作品中人道主义思想探讨
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对现代儿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 外出工作,在皮鞋游作坊打工时因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曾被
用,需要深入探讨狄更斯作品中人道主义思想。
雇主拿来打广告,即要求狄更斯在橱窗里进行节目表演,供
一、人道主义精神的形成与其原因
大家观看,这种童年遭遇在狄更斯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类文明时期的进步也带动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形成,人 使他产生同情弱小、摆放贫困的理念与决心,这种切肤之感
120
文学评论·外 国 文 学
其次就晚期表现来说,晚期作品多以郁闷、深沉的愤懣 对现代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之前为主,《董贝父子》是晚期作品的代表作,对狄更斯创
பைடு நூலகம்
其次就局限性特征来说,狄更斯人才主义思想局限性特
作有着重要影响。资本主义牢不可破的地位与黑暗管治动摇 征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即应对革命暴力、处理阶级矛盾。
付贵族势力,有些抵抗的人就会像小说里面的马耐特医生 历有一定的相似性,对这些儿童的关心与同情,正是狄更斯
因为不愿帮助那些贵族阶段伤害劳动人民最终被抓进监狱 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即维护家庭稳定的决心。
一样。时间长了,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积压的怨恨越来越 多,也就开始组织在一起去反抗贵族势力,从而导致了社 会的动荡不安。人道主义精神的形成大大打击了传统的封 建制度,减少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和贵族势力的战争。由 于时代的发展,后来人道主义又被赋予了向往自由与人人 平等的定义,不管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还是贵族人民都 是人,应以人为中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自由的,不存在 谁可以压榨或者控制谁的现象。
主义思想进行分析与探讨。
但是无产阶级依旧没有使广大劳动人民带来好的生活,它带
关键词 :狄更斯 ;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_悲惨世界_与狄更斯_雾都孤儿_人道主义的不同_邸佳楠
青春岁月道主义的核心思想。
《雾都孤儿》中主角奥利弗误入贼窝,却遇一、两者的人道主义反映出不同的人生经历见了善良的女扒手南希。
南希为了营救奥利佛,不顾贼头的监视狄更斯于1812年出生在朴次茅斯市郊,少年时因家境窘迫,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儿。
最后只能断断续续地求学,在11岁时他就开始到厂里做工。
15岁以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
奥利佛终于得以与后,面对窘迫的生活,他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法庭记录员等各亲人团聚。
奥利弗命运的改变是因为南希的仁爱。
作者借此昭示色职务,接触到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特别是他20岁之后开始在社会悲惨、人生悲惨的解决办法就是人的博爱。
用爱消灭阶级,《晨报》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更是游走于这个资本主义社用爱替代阶级对抗。
会的各个角落,体会到各种下层人的生活艰难。
正是这样的生活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核心是博爱,仁慈。
他试图以人道主义经历赋予了他真实反映生活的资本,他在《雾都孤儿》中描写了感化来化解社会的矛盾,以仁爱精神去对抗邪恶。
他认为除了仁一个孤儿奥利弗的悲惨身世及遭遇,从小便在孤儿院长大,经历爱还要实现共和,才能将人民从困苦中解脱出来,因此他歌颂人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民起义,赞成以暴力解决社会矛盾。
在《悲惨世界》中雨果把仁尽无数辛酸。
其中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的强烈批判,加之气势宏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仁爱使埃斯梅哈达以德报怨,得到乞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
可以说是狄更斯真丐王国和加西莫多的敬爱;仁爱使冉阿让由以社会抗争转变为以实生活日常生活的随笔。
不同于狄更斯本人,奥利弗在善良人的善向社会赎罪;仁爱使杀人不眨眼的朗德纳克从大火中救出三哥帮助下,最后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这里虽然没有狄更斯晚年孩子……这种仁爱精神感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打破了作品中更为深刻的人性探索和生活哲理,却暗暗透出作者人道主原本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打破了原本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义思想是其理想世界的诠释。
比较狄更斯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
学号:**********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毕业论文(2016届)比较狄更斯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摘要在残酷的资本主义社会,作者们用自己独特的人道主义方式温暖了无数贫苦人的心,狄更斯和雨果两人都是人道主义者,两人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所以人道主义思想两人的表达方式就有所不同,两人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是一样的,都是把人道主义作为资产阶级反抗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工具,揭露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弊病,对资产阶级的罪恶进行批判。
关键词:狄更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目录引言 (3)一、人生经历对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 (3)二、人道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4)1、以马内特为代表的理想化人物 (4)2、封建贵族的代表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 (4)3、以德法尔热夫妇为代表的革命群众 (5)三、人道主义思想核心的比较 (7)1、人道主义思想核心的不同 (8)2、对待社会革命的态度不同 (8)四、两者在人道主义思想方面的共同之处 (9)1、以提倡宽恕他人,来实现阶级矛盾 (9)2、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去面对困难 (10)五、两者的不同之处 (11)六、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作家们在创作的时候,难免都会把自己所憧憬向往的理想和主张,写在作品当中去,雨果和狄更斯也不例外,他们倡导人道主义思想,这和他们自己本身有关系,人道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有博爱的精神,人们要互相尊重,倡导人格上的平等,这一思想是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他们作为人道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想通过自己的作品,用人道主义思想去构建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
一、人生经历对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
正因为两人迥异的人生经历,导致两人在人道主义思想上有不同之处的缘由。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通常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和社会批判色彩,同时也深受其对于人的关怀和同情的影响。
在他的《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中,狄更斯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内在复杂性和变化,同时表达了一种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感,并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人道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福祉和尊严的思想。
在《双城记》中,狄更斯通常通过描写人物的遭遇、行为和内心来阐述他的人道主义理念。
他认为,无论是身在高位还是低位,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权利,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尊重。
这种思想可以在小说的开始就得到体现,当卡特利将夫人试图坐在驾驶座上,而那个座位显然属于“绅士”,他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不同的人。
对此,狄更斯是非常反感的,因为他相信人们应该在平等的条件下生活,并相互尊重对方。
这种思想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小说的主要情节中,人道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示。
小说讲述了一个围绕着法国大革命的故事。
在这个极具暴力和混乱的时代,狄更斯通过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试图在这些动荡的时刻为那些受到政治、社会和经济压迫的人寻找一些真正的解脱和幸福。
在小说的情节中,众多的人物以不同的方式受到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的压迫。
通过狄更斯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是多么残酷和不公。
但是,狄更斯并没有停留在描写上,而是尝试将自己的人道主义理念融入到这些人物的命运中。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小说中的人物夏尔·达内(Charles Darnay)。
夏尔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但是他被家庭中的错误选择和无情政治环境所影响。
尽管夏尔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但他的人性和善良却在小说中得到了深入的描绘,从而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夏尔开始对法国贵族的虚荣和堕落感到厌倦,抛弃了他的家族背景,移居到英国,在那里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狄更斯与鲁迅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探析
第37卷㊀第6期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Vol.37No.6㊀2020年6月JOURNALOFJILININSTITUTEOFCHEMICALTECHNOLOGYJun.㊀2020收稿日期:2020 ̄03 ̄14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8B21)作者简介:王㊀萍(1963 ̄)ꎬ女ꎬ吉林省吉林市人ꎬ吉林化工学院教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英国文学及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ꎮ㊀㊀文章编号:1007 ̄2853(2020)06 ̄0001 ̄04狄更斯与鲁迅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探析王㊀萍ꎬ曾文斯(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ꎬ吉林吉林132022)摘要:查尔斯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ꎬ其笔下小说人物刻画鲜活ꎬ故事叙述深刻ꎬ以事喻理人道主义色彩浓重ꎮ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ꎬ被誉为 20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ꎮ作为中西方影响深远的优秀文学家ꎬ狄更斯与鲁迅的作品映射出对人道的思考及人文情怀ꎬ皆展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ꎮ从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观念出发ꎬ探讨两位作家小说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妙ꎬ比较并探析其人道主义思想ꎬ以期对狄更斯与中国现实主义作家的对比研究有所助推ꎮ关键词:狄更斯ꎻ鲁迅ꎻ人道主义思想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20.06.001㊀㊀人道主义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ꎬ并在当时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迅速成形发展ꎮ人道主义思想探究的是 人道 ㊁ 教养 和 人性 等关乎人类自身价值的主题ꎬ其主张以人为本ꎬ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ꎬ关心人的利益ꎬ维护人的自主权利ꎬ尊重与鼓励人大胆追求现实幸福ꎬ发展个性ꎬ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ꎮ查尔斯 狄更斯与鲁迅的诸多作品中都有对各阶层苦难生活的描写ꎬ有关于如何追求幸福㊁维护尊严㊁实现价值的深刻探讨ꎮ两位作家在小说中营造并讲述了一个个鲜活而悲悯的社会故事ꎬ洞察人性ꎬ抨击社会阴暗面ꎬ感叹人生在世的艰难与所受委屈的不公ꎮ他们都敢于为弱小群体发声ꎬ敢于挑战权威ꎬ借用狄更斯的作品«艰难时世»和鲁迅的«呐喊»为名ꎬ他们正是艰难时世下的呐喊ꎬ运用笔杆的力量呼吁人道主义ꎮ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狄更斯的小说研究逐渐全面和系统ꎬ主要集中在对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色ꎬ翻译与传播等方面[1]ꎮ对狄更斯与鲁迅两位作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观念㊁小说作品及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比较研究ꎬ有利于更好地展现他们的人道主义思想ꎮ一㊁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观念(一)狄更斯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观念«双城记»中写道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ꎬ那是最糟糕的时代ꎬ那是睿智的岁月ꎬ那是蒙昧的年月ꎮ那是个信心百倍的时期ꎬ那是个疑虑重重的时期ꎮ 狄更斯所处的年代便是具有这样的特点[2]ꎮ在这一时期ꎬ英国工业革命爆发ꎬ并给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渗透性的影响ꎬ如阶级矛盾空前尖锐ꎬ工人们思想观念转变ꎬ自我意识觉醒ꎬ但同时资本主义又用尽各种手段打压工人㊁剥削工人ꎬ让他们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中ꎮ资产阶级的确立激化了劳资矛盾ꎬ社会崇尚金钱利益ꎬ人情淡薄㊁残酷无情的观念十分明显ꎮ在个人境遇方面ꎬ狄更斯也是有着天堂与地狱冰火两重天的经历ꎮ在狄更斯童年时期ꎬ他家境富裕ꎬ生活无忧无虑ꎬ但12岁时父亲因债务问题入狱ꎬ他也因此成为了一名学徒ꎬ家道中落后ꎬ他饱尝辛酸ꎬ看尽人情冷暖ꎮ狄更斯清贫艰辛的童年㊁失意的爱情并没有磨灭他内心的善良与温情ꎬ他用幽默的艺术风格笑谈人生㊁嘲讽社会ꎬ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塑造伦敦底层社会的劳苦大众[3]ꎮ因此ꎬ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更多地与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及遭受的苦难有关ꎮ(二)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观念鲁迅所处时期的中国社会ꎬ清朝覆灭ꎬ国家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的状态ꎮ国家积贫积弱ꎬ社会动荡不安ꎬ人民苦不堪言ꎮ在那个时代ꎬ国家已经站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ꎬ而人民的意识却未觉醒ꎮ为挽救中国ꎬ众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走上教育救国㊁实业救国㊁科教救国等伟大道路ꎮ洋务运动㊁戊戌维新㊁辛亥革命㊁五四运动等先后发起ꎮ中国虽腐朽没落㊁饥寒交迫ꎬ但仍旧有不屈的精神ꎬ有先进的思想推动这个国家在风雨中探索与前进ꎮ就鲁迅个人经历而言ꎬ他的出身㊁经历跟狄更斯有很多相似之处ꎮ他出身在官宦之家ꎬ书香门第ꎬ本是养尊处优的少爷但无奈也经历了家道中落的遭遇ꎬ父亲病逝后ꎬ鲁迅同样受尽冷落与嘲讽ꎮ在命运这把推手下ꎬ鲁迅直面了人性的阴暗面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与卑鄙ꎬ因此鲁迅有着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ꎮ最终ꎬ鲁迅 弃医从文 ꎬ与矛盾㊁郭沫若等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一道ꎬ努力唤醒大众民主意识ꎬ不再愚昧任人宰割ꎮ受到社会与个人经历的影响ꎬ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中蕴藏着一丝讽刺ꎬ也包含了极大的愤慨之情[4]ꎮ二㊁狄更斯与鲁迅小说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妙㊀㊀狄更斯一生著作颇丰ꎬ«匹克威克外传»㊁«雾都孤儿»㊁«双城记»㊁«艰难时世»等诸多作品均为当时的社会以及后世带来了深刻影响ꎬ引起了社会对于 人性 ㊁ 人道 的广泛讨论ꎮ狄更斯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作品«匹克威克外传»中ꎬ描绘了主人公匹克威克先生善良乐观㊁积极向上且乐于助人ꎬ他的赤子之心正是狄更斯想向他人传达的乐观主义精神㊁人道主义精神ꎮ除主人公外ꎬ匹克威克先生的仆人也拥有一副好心肠ꎬ具有善良㊁勇敢㊁忠诚等诸多美好品质ꎮ这些美好品质和善良最终战胜邪恶的结局是狄更斯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话语与思想ꎮ再如已译为多国语言㊁翻拍多部电影的佳作 «雾都孤儿»ꎬ其中的奥利弗㊁梅里夫人㊁罗斯等都真诚善良㊁待人和善ꎬ他们乐于给予也懂得感恩ꎮ狄更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以及故事向读者表明:爱㊁善良㊁真诚和感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ꎬ为他带来好运ꎬ同时也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ꎮ在«双城记»中ꎬ狄更斯既对法国大革命表示理解和同情ꎬ又视革命为 浩劫 ꎬ提倡的是充满 仁爱 精神ꎬ反对一切形式的滥施暴力的人道主义[5]ꎮ此外还有«圣诞颂歌»也充分体现了狄更斯倡导的仁慈㊁博爱㊁善良的圣诞精神与人道主义思想ꎬ表达了人与人相处需慷慨无私和富于同情的主题ꎮ与狄更斯深受追捧的著作相比ꎬ虽然«艰难时世»受到的关注度和好评相对较少ꎬ但丝毫不影响传达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ꎬ也是狄更斯唯一一部直接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ꎮ文中庞得贝和葛擂硬是当时资产阶级的缩影ꎬ虚伪自私㊁不择手段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丝 朱浦这个角色ꎬ她清新纯净㊁善良感恩㊁正义坚强ꎬ最终感化了葛擂硬[6]ꎮ狄更斯的小说大多圆满结局ꎬ苦难中依然有人保持博爱之心ꎬ始终怀揣着对光明未来的希冀ꎮ在鲁迅的作品中ꎬ各阶层的人物也依次登场ꎮ鲁迅通过描写社会各界㊁各阶层的人物来表达他对社会的看法ꎬ表达他的人道主义思想ꎮ对比研究鲁迅的作品就会发现ꎬ鲁迅笔下的人物大都充满悲剧色彩ꎬ并且不会像狄更斯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有一个美好结局ꎮ不幸与悲剧是整个作品的线索ꎬ也贯穿了人物的一生ꎮ以短篇小说集«呐喊»为例ꎬ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ꎬ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ꎬ鲁迅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ꎬ揭示了激烈的社会矛盾ꎬ收录了«阿Q正传»㊁«孔乙己»等14篇短篇小说ꎮ«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是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ꎬ主人公阿Q是一位流浪雇农ꎬ没有社会地位ꎬ备受他人欺凌ꎬ同时他自身也不具备自尊自爱的意识ꎬ任人欺凌ꎬ从未想过改变现状ꎬ唯一的应对方法是在精神上逃避ꎮ«孔乙己»的主人公是一位知识分子ꎬ但封建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同样不受人重视ꎬ他与阿Q一样ꎬ在他人的欺凌侮辱与自我轻视与轻贱中走向死亡ꎮ阿Q与孔乙己都是封建制度㊁封建文化的受害者ꎬ在封建思想文化的禁锢下ꎬ他们有着十分强烈的尊卑2㊀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㊀㊀2020年㊀㊀观念ꎬ且意识不到这一人际关系中的不合理性ꎬ他们性格软弱ꎬ一生唯唯诺诺ꎬ且故步自封害怕改变ꎮ可以说ꎬ阿Q㊁孔乙己㊁祥林嫂等鲁迅笔下诞生的人物无不是在历经磨难与痛苦后走向死亡ꎬ没有人来解救他们ꎬ整个社会皆是冷漠无情ꎬ旁人只会加重他们的苦难ꎮ在这样的人生与作品中ꎬ我们似乎看不到希望与未来ꎮ但鲁迅的作品是深刻的ꎬ作者通过这些于悲剧中生㊁悲剧中死的人物ꎬ不仅是要向读者展示社会的弊病ꎬ更多的是让读者看到主人公的软弱㊁愚昧㊁迂腐㊁不思进取与怯于抵抗ꎮ鲁迅先生说: 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ꎮ 狄更斯和鲁迅是共立于一个认识支点ꎬ从而悟出不无相似的本质问题[7]ꎮ虽然两位作家小说作品的创作背景㊁感情基调㊁结局色彩不尽相同ꎬ但凭借笔下小说的力量ꎬ以悲悯之心揭露人民疾苦ꎬ批判社会阴暗面和动荡因素ꎬ希望民众获得幸福生活的初衷始终未变ꎬ从这个意义上讲ꎬ小说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ꎮ三㊁狄更斯与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的比较(一)狄更斯的 博爱 人道主义思想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以 博爱 思想为主ꎮ在狄更斯的一些作品中ꎬ他呼吁富人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ꎬ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ꎬ利用自己从社会中所获得的力量再回报社会ꎮ随着年龄的增长ꎬ社会经历以及个人精力的增加ꎬ狄更斯对社会㊁对人道主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解读ꎮ阅读狄更斯晚期的文学作品就可发现ꎬ在«匹克威克外传»等作品中体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已经很少出现ꎬ取而代之的是对社会有人民的忧虑ꎬ是他对社会以及其他不公正力量的愤懑ꎮ且于此同时ꎬ狄更斯将创作的中心放在社会小人物身上ꎬ通过描写小人物的温情㊁善良来达到感化以及教育的目的ꎮ狄更斯的作品并不是为了上流社会的读者所写ꎬ而是以普通读者为接受对象ꎮ这一点ꎬ可以从他作品发表的形式 报纸连载ꎬ就可以得到证实[8]ꎮ由此可见ꎬ狄更斯怀着对受苦人民的同情ꎬ深刻接露了资本主义的虚伪与邪恶ꎮ他努力表达对道德的颂扬ꎬ对善良人性的赞扬ꎮ狄更斯一直致力于将希望㊁美好㊁善良等美好思想与品质传递到社会中ꎬ让人们受到这些美好情感与高尚道德的感化和积极影响而变好ꎬ让社会得到改良ꎮ因此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一种博爱的特性ꎬ他是怀着一颗博爱的心进行观察与写作的ꎮ正因如此ꎬ狄更斯主张和平ꎬ反对革命与一切暴力血腥的行为[9]ꎮ(二)鲁迅的 立人 人道主义思想鲁迅通过小说向读者与社会宣扬了他的 立人 的人道主义思想ꎮ在当时的大社会环境下ꎬ鲁迅希望通过自己的笔来探寻埋藏于这个国家㊁社会以及人性深处的病根ꎬ他想要将封建宗法 吃人 的本质接露在民众面前ꎬ剖析当时国民的愚昧ꎬ展示国民的奴性ꎬ以唤醒民众革命意识ꎬ促进他们去反抗㊁斗争与争取ꎬ从而建造一个更独立㊁更强大的中国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ꎮ因此我们可以看到ꎬ鲁迅的人道主义更多的体现为尊重生命㊁同情弱者㊁关注底层㊁追求人人平等与奋斗上进ꎮ总而言之ꎬ鲁迅的诸多作品是围绕底层人民创作ꎬ他虽然对一些底层民众怀有 哀其不幸ꎬ怒其不争 的情绪ꎬ但在封建统治者与大众之间ꎬ他总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站在大众一边ꎮ鲁迅同情底层人民的苦难ꎬ坚持为底层人民的命运呐喊ꎬ他希望千千万万的底层民众能过上幸福㊁和平㊁富裕的生活ꎮ但与狄更斯不同的是ꎬ鲁迅对底层人民的关注ꎬ对人民的爱带有更多的理性ꎬ带有非常鲜明的现实主义特性ꎮ他鼓励人们觉醒支持社会革命ꎬ鼓励民众站起来勇敢与不公抗争ꎬ而不是呼吁统治者或其他力量将幸福生活送到人们身边ꎮ因此ꎬ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中ꎬ 立人 的思想是核心部分ꎮ鲁迅自己也曾总结道: 其实ꎬ我的思想原也一时不容易了然ꎬ因为其中本含有许多矛盾ꎬ教我自己说ꎬ或者是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这两种思想的消长起伏吧 [10]ꎮ四㊁结㊀㊀语综上所述ꎬ狄更斯文风诙谐幽默ꎬ他总会安排让一束温暖的光照进充满黑暗与苦难的世界ꎬ以3㊀㊀第6期王㊀萍ꎬ等:狄更斯与鲁迅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探析㊀㊀㊀此给予人们希望ꎬ唤醒人们心中的美好情感ꎬ呼吁社会改良ꎬ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ꎮ而鲁迅言辞犀利直接ꎬ他总是以笔为剑ꎬ直击人性与社会的最恶面ꎬ他希望通过一个个充满压迫与悲剧的故事让国民认清现状ꎬ从而觉醒㊁崛起ꎬ来创作一个更为平等㊁自由与充满温暖的世界ꎮ但无论两位作家的人道主义有何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ꎬ他们都是怀着对人的关爱㊁对社会的美好希望来进行作品创作ꎬ并通过作品温暖大众㊁唤醒大众ꎬ让他们有更强大的信仰与精神力量去对抗不公㊁革新腐朽ꎬ也让这个社会与世界更加理想与美好ꎮ参考文献:[1]㊀闻建兰ꎬ王萍.查尔斯 狄更斯小说创作艺术特色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ꎬ2013ꎬ30(6):49 ̄51. [2]㊀张秀珊.英国文学中人道主义论的解析 以狄更斯的«双城记»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ꎬ2019ꎬ17(3):126 ̄128.[3]㊀赵东旭ꎬ王萍.狄更斯短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浅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ꎬ2019ꎬ36(12):75 ̄78. [4]㊀彭小燕.«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中 人道主义元素 的复杂况味 兼及 王富仁鲁迅 的可能内涵[J].山东社会科学ꎬ2019(7):52 ̄58. [5]㊀申琳.«双城记»和«九三年»的人道主义思想对比分析[J].时代文学ꎬ2012(4):156 ̄158. [6]㊀肖文平.批判现实ꎬ宣示人性 重读狄更斯的«艰难时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ꎬ2019ꎬ35(10):18 ̄19.[7]㊀张晓歌.人道主义悲悯映照下的双璧 狄更斯与老舍笔下儿童形象比较[J].名作欣赏ꎬ2010(14):118 ̄120.[8]㊀张国范ꎬ王萍.论狄更斯的幽默艺术[J].东北电力大学报ꎬ2009ꎬ29(5):91 ̄93.[9]㊀舒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大卫 科波菲尔»[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ꎬ2018ꎬ31(9):192 ̄194. [10]许祖华.鲁迅关于人道主义的信念与知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2018ꎬ57(2):81 ̄88.AComparativeStudyoftheHumanitarianisminCharlesDickens andLuXun sNovelsWANGPingꎬZENGWensi(SchoolofForeignLanguagesꎬJilinInstituteofChemicalTechnologyꎬJilin132022ꎬChina)Abstract:CharlesDickensisanoutstandingcriticalrealismwriterinthe19thcenturyinEngland.Hisnovelsarevividincharacterizationꎬprofoundinnarrativeandrichinhumanitarianism.LuXunisthefounderofmodernChineseliteratureꎬknownas thewriterwhooccupiedthelargestterritoryontheEastAsianculturalmapinthe20thcentury .Asoutstandingwriterswithfar ̄reachinginfluenceinChinaandthewestꎬDickens andLuXun sworksreflecttheirthoughtsandfeelingsonhumanityꎬandbothshowtheirstronghumanitarianthoughts.Basedonthebackgroundofthetimesandtheconceptofsocialcultureꎬthispaperdiscussesthesimilaritiesbetweenthetwowriters novelsꎬcomparesandanalyzestheirhumanitarianismthoughtsꎬsoastopromotethecomparativestudyofDickensandChineserealisticwriters.Keywords:CharlesDickensꎻLuXunꎻhumanitarianism4㊀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㊀㊀2020年㊀㊀。
狄更斯和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比较
狄更斯和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比较狄更斯作为一位极具人文情怀的作家, 他的民主思想极为强烈, 痛恨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 将人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同时支持每个人劳动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也就导致他讽刺意味浓厚的现实主义作品的背后有着浓浓的人道主义情怀。
从贯穿狄更斯作品的核心思想来看, 以仁慈为核心的圣诞精神无疑是狄更斯作品中最为典型的特点, 也是狄更斯作品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 这种圣诞精神的本质内容是用爱来消灭恨, 用仁爱和宽恕来化解阶级对抗, 不难看出, 这实际上就是典型的人道主义思想, 而这种思想也在狄更斯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中得到了体现。
19 世纪30到40年代, 这一时期狄更斯的讽刺比较温和, 并和幽默结合在一起(如《匹克威克外传》), 并大多以喜剧结尾(《雾都孤儿》和《尼古拉斯·尼克贝尔》)。
到了19世纪40年代, 现实情况的变化促进了狄更斯创作中的思想变化, 社会的愈发阴暗使得狄更斯对社会的失望多于希望, 先前对于资产阶级的幻想逐渐幻灭, 但是本着人道主义思想的狄更斯仍然寄希望于进行资产阶级的改良, 从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先生和史古鲁奇等人物形象的命运可见一斑19世纪50-60 年代这一时间段是狄更斯一生创作的高峰, 也是他人道主义思想达到顶峰的一个时代, 《大卫·科波菲尔》中主人公的成功说明作者将人道主义思想下的改良看做是解决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坦途;而深刻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的《艰难时世》则在抨击反动的功利主义学说, 表达作者对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行为的强烈抗议和对工人遭遇的深切同情的同时, 宣扬以“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抗资产阶级的麻木不仁和残酷剥削, 以求得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具体说来,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与18-19世纪的俄国作家一样。
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寄予极大的同情,对于专制制度和农奴制非常敌视,于社会不公极为愤慨。
考研外国文学史分类真题7_真题-无答案
考研外国文学史分类真题7(总分9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1. 有一个童话作家创作了《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著名作品,他就是丹麦作家______。
2. 《死魂灵》是______世纪______国作家______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2. 《地下室手记》3. 波德莱尔4. 《草叶集》5. 自然派三、简答题1. 简论福楼拜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2. 以《包法利夫人》为例,分析福楼拜如何体现他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风格。
3. 《双城记》采用的悬念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4. 论述并比较雨果和狄更斯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5. 简论《呼啸山庄》的小说叙述特点。
6. 简述果戈理《死魂灵》第一部中乞乞科夫所拜访的五个地主的名字和性格特征。
7. 简述屠格涅夫长篇小说所遵循的创作原则和艺术共性。
(简述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的共同特点)。
8. 联系《罪与罚》里主人公,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二重人格”。
9. 谈一下《罪与罚》中罪和罚的含义。
10. 简论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的象征意义。
11. 俄罗斯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发现了“复调现象”,简述你对这个现象的认识。
四、论述题1. 试简述狄更斯社会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2. 论简·爱道德理想与道德追求。
3. 比较《简·爱》和《呼啸山庄》。
4. 结合左拉的创作,谈谈自然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5. 论述哈代的长篇小说的悲剧特色。
6. 谈谈你对唯美主义文学的认识。
7. 论述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忏悔意识、批判意识与拯救意识。
浅谈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文学)
狄更斯的著名小说《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反映了当时法英两国,尤其是巴黎和伦敦两座城市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并通过对各种人物的遭遇及人性的分析展示了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
但是,作者又极力提倡用仁爱和宽恕来化解仇恨,又展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文学即人学,从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问题总是围绕着如何看待“人”,每个作家总要借助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人道主义想法。
从的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在他看来,无论是阶级压迫还是阶级反抗,都不能全然符合他的“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倒是伦敦宁静有序的生活令他心安。
作为一名作家,他无力改写历史,让社会状态完全迎合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但他可以倾情地对符合他人道主义理想的人物进行刻画和赞美,无情地对反面人物进行披露和谴责,以表达他的人道理想。
作家对社会评价的出发点是他的人道主义,对人与人性的褒贬也自然立足人道主义思想,凡符合者即爱,不符者则憎。
顺着狄更斯的人道思想脉络,笔者将《双城记》中的人物分成阶级压榨者,以暴抗暴的革命者,以及在阶级斗争浪潮中,无论是阶级压迫抑或阶级反抗都倍受伤害的仁爱者三类。
前者代表人物:艾佛瑞蒙德侯爵兄弟,是作者着力鞭笞的凶恶贵族。
这一类人凶残暴虐,行径令人发指,最终受到人民的裁决得到可耻的下场。
第二类革命者中,作家着重写的是德发奇夫妇,特别重彩描绘的是德发奇太太,这个并非革命真正代表而仅是革命队伍中人民复仇者代表的形象,。
前两者都不符合作家的人道理想,只有第三类仁爱者,才是狄更斯真正赞许的。
在他的笔下:是洛瑞的朋友之爱,使露茜长大成人;是露茜赤子之心,让浑噩的灵魂复活清醒;是马奈特医生的亲子之情,使露茜和达雷幸福地走到一起;是卡顿对露茜的挚爱,让达雷绝处逢生,免去露茜的丧夫之痛;是普洛士小姐对主人的无私关怀,才最终以爱的力量战胜了“恨”的化身。
在《双城记》中,爱与恨就像水与火一般,当恨的火焰窜得越高的时候,爱的水也便越沸腾,并散发出巨大能量的“蒸气”。
比较狄更斯和雨果人道主义异同
比较狄更斯和雨果人道主义异同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这种在肯定人自身的价值存在,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思想逐渐渗透到许多领域,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发挥着其特有的影响。
在19世纪的西方文学史上,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反抗的主要思想工具,旨在唤醒人们起来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社会。
狄更斯和雨果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微带人道主义者,他们同情人民疾苦,希望以人道主义思想构建理想社会。
希望人们可以摆脱封建社会的枷锁,过上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生活,在这一方面他们是有着共同之处的。
但是两人的思想主张又有所不同,下面我们通过两人的作品来感受一下他们笔下各有千秋的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狄更斯的重要长篇小说。
作者通过对梅尼特医生和得伐石太太一家的悲惨遭遇,以及法国大革命的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血腥统治的罪恶,对生活在下层的小市民和农民的苦难寄予深厚的同情,肯定了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正义性,在读完这本书后,感觉作者在几个主要的正面人物身上,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
梅尼特医生公正善良,见义勇为,疾恶如仇,不屈从于威逼利诱,凭“良心”生活,为了伸张正义,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关金巴士底监狱达十八年之久,受近了磨难。
他出狱后逃到英国隐居起来,努力忘却过去的苦难,掩埋刻骨的复仇之心。
当他的女儿露茜爱上了仇人的儿子代尔那,他不计前仇,以德报怨,同意了女儿的婚事。
爱战胜了恨,仇人变成了亲人。
梅尼特的这种“无我精神”和行为,成为了作者描写人道主义的楷模。
小说中,作者描写了梅尼特医生目击了法国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恣意蹂躏农家妇女,并且杀害了她的弟弟的这一暴行后,写信向朝廷告发。
不幸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发现,因此梅尼特医生被厄弗里蒙地侯爵诬陷在巴士底监狱坐了18牢。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出发,以满怀同情的笔触描写了法国农民遭受迫害的悲惨境遇,同时也谴责了封建贵族的为非作歹、为所欲为的暴行。
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比较
在成果斐然的19世纪西方文学中,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主要的思想武器。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地位、使命、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
广而言之,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人有权过正常的生活,社会有责任消除一切剥削压迫和歧视迫害,使人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雨果,法国19世纪杰出的作家。
纵观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人道主义思想贯穿他创作的始终,是其创作的主线与灵魂,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在他的小说中解释历史事件和描写人物形象时充分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满怀激情地塑造了一个下层人民的艺术形象——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她美丽、纯洁、善良正直、乐于助人,作者赋予她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这是真、善、美的化身。
再看另一个人物——卡西莫多,他丑陋、耳聋独眼、佝偻口吃,却具有无比的人格魄力。
他身份卑微,只是一个敲钟人,却占据了世界文学史的显赫位置,这正是由于雨果赋予他灵魂——人道主义精神。
他敲响了“人道主义”这口大钟,钟声震撼了世界文学史,也震撼着世界人类史!他是雨果“人道主义精神”的化身。
《悲惨世界》,是雨果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最能体现其人道主义思想精髓的作品,也是最能体现其人道主义思想精髓的作品。
雨果在在作品中给我们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柔弱”。
他关注“悲惨世界”中的人和人的命运,深刻地揭示出其中社会现实不人道的本质。
主人公冉阿让出身贫苦,为了姐姐家饥寒的孩子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判刑19年,丑恶的社会现实使他要报复,但他最终却被人道主义者——米里哀主教感化后又变成广施济贫的好市长,地地道道的人道主义转变,冉阿让一生的历程是人道主义复醒的标志,他的死是圣洁的,是超脱飞升,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升华,他是雨果整个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寄托着雨果所有的人道主义关怀,爱人,胜过爱自己,冉阿让的仿如天使回归天堂。
再看沙威这个人物,他在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矛盾,觉醒,旧观念,在他的心中激荡,冲撞,寻求出路。
论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论
【标题】论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这两部作品中流露出广博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深地吸引了一代代读者。
它们的作者为法国浪漫主义代表——维克多?雨果、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
那么,什么是人道主义?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核心是什么?人道主义即是关于人的本质、地位、使命、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
广义而言,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人有权过正常人的生活,社会有责任消除一切剥削压迫和歧视迫害,使人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自由的全面地发展。
目前,关于雨果的人道主义研究有《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及其发展轨迹》、《论雨果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雨果小说的灵魂》、《试论雨果小说中神父形象的人道主义内涵》等学术论文;关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研究也有一些成果,如《〈双城记〉所体现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狄更斯的“仁爱”思想初探》、《现实主义的人民性——试析狄更斯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等学术论文。
这就为我们比较他们人道主义的异同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他们人道主义异同的比较,有利于我们对两位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人道主义精神有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雨果、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仁爱精神,他们提倡平等、自由、仁慈、博爱、宽恕,鼓吹爱的神奇力量和伟大。
他们认为,唯有根据人道主义原则、应用道德感化的方法,才能医治社会的痼疾。
他们的人道主义反映了当时下层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和他们改良社会的良苦用心。
但受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及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他们的人道主义具有空想性。
因此,他们的美好愿望,注定是实行不通的。
一他们同处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受当时的思想、政治、文化的影响,其人道主义思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美好的愿望和仁爱的思想使他们人道主义思想有以下三方面的共同点。
1.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和空想性质雨果、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洋溢着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认为爱可以战胜一切,具有空想主义的性质。
狄更斯_雨果_托尔斯泰人道主义思想差异论
《新 约·罗 马 人 书》 第 12 章 第 19 节 : “ 亲 爱 的 兄 弟, 不要自己申冤, 宁可让步, 听凭主恕, 因为经 上记 着 : 主 说 , 申 冤 在 我 , 我 必报 应 。”作 者 提 取 了 其 中 的关 键 词 句 : “申 冤 在 我 , 我 必报 应 。”对 渴望个性自由和爱情幸福的安娜, 作者对她命运的 安排在这里已预示出来; 而对列文这位竭力为宗法 制庄园经济寻找振兴之路以抗拒资本主义侵入的改 革者, 在失败、绝望之时, 作者让他领悟到人只能 “为上帝、为灵魂活着”, 明确宣扬人一切须听从于 上帝, 人生之可为唯在克制欲望、净化自身道德。 值此, 基督教不仅成了托尔斯泰诠释人道主义的主 要依本, 其蕴涵也较狄更斯、雨果有所区别, 即基 督教不仅为一种终极价值体系, 还是不可逾越的人 生法则; 上帝似乎重新被人格化, 成为世间一切的 主宰。1889 至 1899 年创 作 的 《复 活》 是 托 尔斯 泰 的代表作, 也是托尔斯泰人道主义思想最终形成的 标志, 其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把人道主义同完全宗教 意义上的基督教相贯通, 相融合。作品不仅于扉页 大段援引 《福音书》 教义, 在最后章节更以聂赫留 朵夫夜读 《福音书》 作题旨归结: 聂赫留朵夫先领 悟到 “这 本 书 能 解 答 一 切 问 题”, 继 而 “看 出 ”其 中的 条 条 训诫 “并 不 是 抽 象 而 美 丽 的思 想 ”, “却 是些简单明了而实际可为的戒律。一旦执行这些戒 律— ——人类社会的全新结构就会建立起来, — ——所 有那些 暴 力 会 自动 消 灭 ”; 他 “不 光 认 清 而 且相 信 人们执行这些戒律就可以得到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 幸福, 现在还认清而且相信每一个人除了执行这些 戒律以外无须再做别的事, 人类生活的唯一合理的 意义就在于此, 凡是违背这一点的一概是错误, 立 刻 就 会 招 来 惩罚 ”。就 这 样 , 在 《福 音 书》 的 教 诲 和“天父”的指引下, 托尔斯泰不仅让聂赫留朵夫 完 成 了 自 己 的 精 神 “ 复 活 ”, 开 始 了 “ 全 新 的 生 活”, 而且 对 狄更 斯 尤 其 是 雨 果 有 所 保留 的 暴 力 革 命, 作了彻底的否定。在 1883 至 1898 年陆续写就 的文 学 理 论 著 作 《什 么 是 艺术 ?》 中 , 托 尔 斯 泰 还 提出了“基督教艺术”的概念。他诠释是: “基督 教的艺术, 即现代的艺术, 应该是普遍的, 换言 之, 应该是世界性的, 因此它应该联合所有的人。 只有两种感情能把所有的人联合起来: 从人与上帝 之间的父子般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兄弟般的情谊 这样的意识中流露出来的感情, 以及最普通的感 情— ——大家 ( 没有一个人例外) 在日常生活中都体 会得到的 感 情 ”; 基 督 教 艺术 “以 要 求 全 人 类 团 结 的宗教意 识 为 基 础 ”; “基 督 教 的艺 术 在 人 们 心 中 唤起这样一种感情: 这种感情通过人们对上帝和世 人的爱而把 他 们 越 来 越 紧 密 地团 结 起 来 ”。基 督 教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oo6—03,8(1):144—146张晓洁,许爱华作者简介:张晓洁(19r79~)。
女。
济南大学讲师。
从事荚美文学研究。
(1.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济南250022;2.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14)摘要:《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
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狄更斯看到了社会矛盾,也非常希望广大人民能够摆脱压迫,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统治者进行~些改革。
同时他也认识到法国人民的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反映了他思想的矛盾性。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不仅仅局限于理论道德的范畴,还是他用来批判社会黑暗现实的武器。
关键诃:狄更斯;法国大革命;人道主义;矛盾性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713(2006)01—0144一o3《双城记》发表于1859年,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也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
众所周知,狄更斯是19世纪小说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同莎士比亚一样是语言风格最通俗的作家,又是在根本意义上最懂艺术的大师。
马克思称赞他是“时代的旗帜”。
萨克雷认为他是具备其他小说家不具备的“神奇、美妙、新鲜、迷人的品质”。
他的《双城记》结构缜密,语言严谨、精确,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双城记》的创作过程是与英国当时的阶级斗争紧密联系的。
由于英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英国工人阶级在19世纪3o年代掀起了伟大的“宪章运动”。
40年代末,这场运动被反动派镇压下去。
50年代,[找文章还是到☆,更多原创!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英国工商业一度出现了繁荣局面,但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加深。
1859年的经济危机更增加了工农群众对现实的不满。
狄更斯痛恨骑在人民头上的极端反动的官僚们,深切地同情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人民,并对国家的前途深感忧虑。
雨果及其人道主义
雨果及其人道主义浅析19世纪欧洲人道主义思想托尔斯泰、雨果、狄更斯的博爱在19世纪的西方文学史,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主要思想控制工具。
人道主义要表达的是:人本质的展现,对人的道德价值、地位、个性发展等。
在雨果、的作品当中,人道主义思想是博爱,仁慈,利他主义的,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抨击,从三个作家作的品来谈谈他们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是从他的作品当中表现出来,其中《悲惨世界》、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在《悲惨世界》、中,中心人物冉阿让这个活生生的人。
从出身、经历、品德、习性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劳动者。
他体现了劳动人民各种优秀的品质,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
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
它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人沉沦,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儿童嬴弱。
”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雨果以人道主义作为武器,对当时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作出无情的批判,对弱势人群的穷困潦倒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他坚持用“善与恶”的冲突来解释社会中存在的种种现象。
他认为世界是两种原则——善与恶的斗争舞台,并把所有的矛盾都归结为善与恶的对立,而恶终将会被打败,恶会走向善。
雨果的作品中要表现的那些人道主义思想,有很多处都有明显的记录;1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如:冉阿让被监禁19年的罪行“只不过是偷了一块面包”;芳汀从一个天真善良的姑娘,被迫害成流落街头,终因贫病交加而死的妓女。
2主张用仁爱化解罪恶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小说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中心的人道主义。
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收留冉阿让以仁慈感化他,使一心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广施济贫的市长。
《雨果与狄更斯对社会贫困揭示的比较研究》
雨果与狄更斯对社会贫困揭示的比较研究引言雨果(Victor Hugo)和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19世纪著名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中都深刻地揭示了社会贫困问题。
本文将对两位作家在描绘社会贫困方面的共同之处和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雨果:《悲惨世界》《悲惨世界》是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法国革命时期为背景,表现了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
其中,主人公让-巴尔济亚(Jean Valjean)和科波菲尔(Cosette)、弗托勒斯克(Fantine)等人的形象有力地说明了贫困者所面临的艰难境遇和无助感。
雨果通过精心塑造每个角色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呈现出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
他展示了富人虐待穷人、权威压迫弱势群体等社会问题,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和正义的渴望。
狄更斯:《雾都孤儿》《雾都孤儿》是狄更斯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描述了维多利亚时代伦敦贫民窟的生活。
主要人物奥利弗·特威斯特(Oliver Twist)作为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经历了虐待、饥饿和社会歧视等问题,他所经历的苦难呼唤着对社会不公义的关注。
狄更斯通过描写穷人陷入绝境、被剥削和迫害的情景,激发读者产生对社会弱势群体命运的同情心。
他揭示了富人和政府不公义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并表达了对改革和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呼吁。
比较与分析虽然雨果与狄更斯都关注揭示社会贫困问题,但他们在呈现方式、刻画角色及表达观点上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在呈现方式上,雨果倾向于长篇叙事式作品,通过详细描写角色的背景、环境以及内心感受来展现社会贫困的全貌。
而狄更斯则更注重刻画明确而具体的人物形象,通过精彩的对话和曲折的情节来传递信息。
其次,角色刻画上,雨果更侧重于多样化的角色描写,通过不同性格、背景和命运的人物来代表不同社会阶层中贫困者的经历。
而狄更斯则集中于主人公及其周围人物的形象塑造,着重呈现个别贫困者所面临的苦难。
最后,在观点表达上,雨果追求正义和改革,并通过作品传递出强烈的激情和社会意识。
读书心得——《巴黎圣母院》与《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之比较
读书心得——《巴黎圣母院》与《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之比较雨果早期创作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狄更斯后期创作的《双城记》,虽然题材不尽相同,但两部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人道主义思想的烙印,这就使得两部作品有了可以比较的价值。
一、两部作品人道主义思想的共同之处“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其主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提倡对人关怀、爱护、尊重。
雨果和狄更斯在他们的作品中,通过描写表达了对受欺压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人道主义思想,猛烈抨击了残害人民的封建法制,积极倡导人人平等,热情颂扬了普世之爱。
1.深切同情受欺压的劳动人民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用比照的手法,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状况。
如作者描写了巴黎城市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市区中心高高的楼房里,居住着衣饰华美的贵族,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圣母院里,居住着操控生杀大权的教士。
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作者通过穷诗人格兰古瓦误入底层人民居住的“奇迹大院”,看到“在这个城邦里与在地狱之都一样”,这里有臭水沟,有穿着破衣烂衫的流浪者,这儿人们的住所是“风雨剥蚀,蛀洞累累,破相变形的门脸”。
在《双城记》中,狄更斯极近写实地揭露了贵族阶级生活的腐朽和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
如:宫廷里一位有权势的大人,早晨喝一杯巧克力要四个侍从相帮,而且他认为,这四个侍从是一个都不能减少的,减少一个侍从就会伤害他的尊严,就会被他视为奇耻大辱。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在巴黎近郊圣安东尼区的下层人民忍受着饥饿的煎熬,连“那儿的垃圾堆里没有一丁点可以吃的东西”。
农村到处是贫穷的景象,“村子只有一条贫穷的街道……它的人也贫穷,全都十分贫穷。
”人们的所谓晚餐,只能吃几个洋葱,或者是菜、草之类。
农民们为什么这么贫穷,他们要向国家、教堂、老爷、地区等交税,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狄更斯讥讽道,这样的层层盘剥,“小小的村落竟然还没有被吃光,反倒令人惊讶”。
2.猛烈抨击残害人民的封建法制这两部作品所描绘的时代,法律都掌握在封建统治阶级和教会手里,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教会残害人民的罪恶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毕业论文(2016届)比较狄更斯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摘要在残酷的资本主义社会,作者们用自己独特的人道主义方式温暖了无数贫苦人的心,狄更斯和雨果两人都是人道主义者,两人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所以人道主义思想两人的表达方式就有所不同,两人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是一样的,都是把人道主义作为资产阶级反抗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工具,揭露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弊病,对资产阶级的罪恶进行批判。
关键词:狄更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目录引言 (3)一、人生经历对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 (3)二、人道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4)1、以马内特为代表的理想化人物 (4)2、封建贵族的代表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 (4)3、以德法尔热夫妇为代表的革命群众 (5)三、人道主义思想核心的比较 (7)1、人道主义思想核心的不同 (8)2、对待社会革命的态度不同 (8)四、两者在人道主义思想方面的共同之处 (9)1、以提倡宽恕他人,来实现阶级矛盾 (9)2、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去面对困难 (10)五、两者的不同之处 (11)六、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作家们在创作的时候,难免都会把自己所憧憬向往的理想和主张,写在作品当中去,雨果和狄更斯也不例外,他们倡导人道主义思想,这和他们自己本身有关系,人道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有博爱的精神,人们要互相尊重,倡导人格上的平等,这一思想是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他们作为人道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想通过自己的作品,用人道主义思想去构建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
一、人生经历对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
正因为两人迥异的人生经历,导致两人在人道主义思想上有不同之处的缘由。
1812年,狄更斯出生,当时正是英国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发展迅猛的时候,他原本是小康的家庭由于父母的花钱不节制,后来因为欠别人很多钱没有办法还,父亲被送到了监狱,于是他和家人就搬到牢房居住,十二岁的时候,狄更斯就开始在伦敦一家鞋油场,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在哪里当学徒,狄更斯尝尽了社会生活的艰苦和人情泠暖,经历了他这个年纪本不该接触的生活,正是因为狄更斯从小就体验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这也是他产生人道主义思想的原因。
由于个人经历的痛苦,他才会对这种社会最底层的人的生活进行换位思考,特别能体会他们的感受,他也把这种思想融入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的愿望使得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面临现实的问题,如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是其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他希望用人道主义精神,希望能帮助人民走出来。
然而,雨果的身世跟狄更斯比起来说就幸福太多了。
他出身在法国,在一个军官的家庭,没有受过像狄更斯那样痛苦的生活,所以在雨果和狄更斯的作品中,在描写黑暗的现实社会的下层人民的生存背景,狄更斯描写的比雨果更加真实。
雨果的父亲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共和主义者,但母亲是波旁王朝的支持护者,父母的政治观点不一,两人长期有矛盾于是就分各两地,雨果是和他的的母亲生活在一起,雨果在耳濡目染下,就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雨果早期的作品尤其是原始的诗歌,内容都是保皇党和宗教。
现实社会和雨果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让他逐渐扭转着自己的政治观点。
后来雨果还经历了长达十九年的逃亡职业生涯期间,但是,雨果仍然和拿破仑三世政权做斗争,他著名的代表作《悲惨世界》,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
二、人道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雨果在《悲惨世界》的序言里,雨果有一段著名的话:“在这个世纪上,只要有这样的三个问题,贫穷会使男子潦倒、饥饿会使妇女堕落,黒暗会使儿童羸弱,法律造成的社会压迫存在一天,只要在某些地区发生社会的毒害1,人间就会变成地狱而人类就会遭到灾难。
这段话《悲惨世界》的序言,也概括作品中中所描写的三类人物命运和形象,雨果想通过人道主义思想的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去改造这个社会贫穷人民悲惨的生活和低水平的法律等一系列社会现状。
《悲惨世界》这部作品中,圣人的化身米里哀主教是仁爱的化身,他倡导道德感化的力量去对待他人,在作品中米里哀的言行举止都是作者人道主义的表现,他仁慈善良,乐善好施,以德报怨,他收留了冉阿让,冉阿让偷了他的东西,当冉阿让被抓的时候,却说是他送给了冉阿让的礼物,让冉阿让心存感激,决定洗心革面,用自己的仁爱来回报社会。
雨果特别注重人道主义思想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人道主义思想是雨果人生的信仰,坚信在绝对的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2,雨果的话寄托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他认为人道主义需要的是人的善良的本性能够被唤回。
在小说里米里哀的人道主义思想,在他的所作所为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冉阿让因偷一块面包被判了十九年的徒刑,他被假释后,他认为自己的恶行,法律对他的制裁太重了,再加上他受到社会的冷落,残酷的现实使他对人和对社会产生了强烈憎恨,蓄意报复。
在冉阿让的灵魂马上坠入邪恶的深渊的时候,神圣的主教米里哀出现了,只有主教米里哀愿意收留冉阿让,以德报怨,使他弃恶从善,放过了他的敌人的沙威,后来沙威又他被感化,最后放了他,自己跳河自杀。
人逝世了,精神却获得到净化,这些都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雨果文章中一直贯穿着这种思想。
1雨果:《悲惨世界》,李丹、方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2张英伦:《雨果传》,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雨果一直把善意看作是人类心灵破碎的一种救济,这与雨果的世界观是有着紧密联系的,雨果认为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太多负面的影响,把人类束缚住了,他想改变它,他觉得在这样黑暗的社会上每个人都是受到伤害,不是只有他所描述的三类人,为了改变这样黑暗的社会,所以我们必须挽救全人类的精神和道德精神,这是雨果博爱的体现。
小说中的冉阿让、芳汀是受害者,沙威也是受害者。
贫穷、饥饿的芳汀从一个可以自力更生的善良女孩,最后沦落为妓女,他们都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平的待遇。
沙威是社会精英人物,由于社会的反常社会地位,使他渴望权力,他的残酷早已丧失了基本的人性,所以沙威这类社会上层人物仍然是受害者。
雨果认为,社会之所以悲惨是因为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悲惨,这也是雨果人生观和世界观。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深入刻画了这三类小说中人物形象,在深刻刻画的过程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在作品就要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
1.以马内特为代表的理想化人物马内特医生是故事的主线人物,是人道主义的典型代表。
马内特大夫耿直善良,不惧显贵,敢于挑衅封建贵族的权势。
他自己知道侯爵兄弟的罪行后,敢于写信揭发了他们的,后来被迫入狱,他知道达尔奈是侯爵兄弟家族的人,不但没有对他产生偏见和进行报复仇,而是接受他追求自己的女儿,他相信他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他选择相信他,同时,他也觉得自己的这种仁爱精神能够改变他人。
他成为小说中宽容和仁爱的化身。
2.封建贵族的代表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厄弗里蒙地侯爵是典型反动贵族,他凶狠,蛮不讲理,压迫和掠夺是他的本性。
他们无视人的生命,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看中了一个女人,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杀死农民家庭来得到她,他的马横冲直撞,最后杀害平民的孩子,他不仅没有愧疚,反而却怪平民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孩子,害得自己的马受惊。
所谓的道德伦理、仁爱是早已不复存在了,在侯爵兄弟的心里,他们贪念权贵,崇尚金钱,自私贪婪而无情冷血,正是狄更斯要批判、鞭挞,和无比仇恨的对象,。
尤其是他们对下层老百姓的所做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压榨,和他们做的种种不良行为的描述,都可以看出狄更斯对他们下层人民的关心。
3.以德法尔热夫妇为代表的革命群众当年侯爵兄弟不择手段杀害了农妇的全家,而德法尔热太太却是该农妇的妹妹。
因为这样的背景,因为这样的情况,让她从一开始就背着复仇的重担。
她憎恨这个残酷黑暗的社会,她厌恶贵族阶层,她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恢复正义。
在革命前,她和丈夫经营着一个小酒铺,又积极参加革命,坚持收集政府和贵族的犯罪证据。
如果说在革命爆发时,她积极稳定战争成果的行为,是正义且冷静的参与攻打巴士底狱,那她之后爆炸式的向侯爵兄弟家族进行疯狂的报仇的行为,则是完全疯狂和不可理喻的,面对早已放弃贵族身份、不在乎金钱名利的达尔奈,她觉得该死,面对无辜的露茜和马内特,她也不愿意放过,她的心早已被仇恨所蒙蔽了双眼,没有一丝仁爱的心。
作者对德法尔热太太的性格定义是冷漠、坚定、毫无悲悯之心,对她复仇的方式也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因为这样疯狂的复仇完全已经超过了正常人的思考方式。
这种疯狂,失去理智的复仇方式和马内特、露茜、达尔奈、卡顿等人的仁爱、善良、宽容的人道主义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尽管德法尔热太太为了复仇牺牲了所有,放弃了最为宝贵的人性,但她的阴谋也没有得逞,这样的一个人物设置,以革命的暴力、野蛮为借口,是为了报复仇扭曲的灵魂,最后终于结束了灾难性的人生,这样的结果算是对她最仁慈的了吧!这也是作家所想要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仁慈终将战胜仇恨,净化罪行。
这是狄更斯人文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民的痛苦和苦难,而不是暴力和压迫统治阶级,是现实生活的残酷使他具备了人道主义思想。
三、人道主义思想核心的比较1.人道主义思想核心的不同两人的思想核心不同,和两个人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有关,狄更斯是在英国当时是资产阶级革命,政治结构比较稳定,所以他反对一切暴力的形式来解决人们的压力和不平等,他想以一种柔和的方式来去消除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他这样处事风格和他自己性格有关,比较人性化,以道德为中心。
《雾都孤儿》中南希这个形象,奥利弗误入贼窝,如果不是碰见仁慈的窃贼南希,奥利弗早已经死了,南希为了救奥利弗,冒着被人的监控和威胁情况,说奥利弗是他找的外孙,南希被杀死了,被巡警发现后,奥利弗和自己亲人团圆。
作者认为解决社会苦难与人生苦难的途径就是爱人民,带着爱消灭阶级,用爱替代阶级对抗。
而雨果所处的法国正是大革命时期,雨果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在作品中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抨击和揭露,雨果的人道主义宗旨为中心是仁爱,宽恕他人。
在《悲惨世界》这部小说中仁爱使冉阿让由以社会抗议转变为一心向社会行善,用自己的善良仁慈感化他人,就这样的道德感化力量发扬下去,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人和社会的关系,最后实现。
2.对待社会革命的态度不同雨果和狄更斯在探寻社会的出路时持有不同的观点。
雨果的观点是,不反对排斥合理的暴力手段,去解决封建专制,而不是采取一些残忍的手段去达到个人的目的,获取利益进行滥杀无辜。
这个观点,在雨果的《九三年》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来,他表扬共和国军队的勇敢,善良,不怕牺牲的精神,和他们身上的那种责任感,他觉得共和国军队就应该这样,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