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厘米和米的用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知识要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知识要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4 ×3 = 12 或3 × 4 = 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
长度单位知识点梳理:一、厘米和米都是长度单位,一般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
二、知道一厘米,一米有多长。
1、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2、人的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3、一拃大约有多长,一步大约有多长;三、要知道1米=100厘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
四、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把尺子的零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从几刻度起量到几厘米,就用大数减小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用数的方法,要注意数段数。
五、会认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数线段的数量。
1、线段有两个端点,两个端点之间是一条直直的线。
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直尺上5厘米到12厘米之间长()厘米。
3、会数较复杂图形的线段数(注意数的方法)。
六、会画线段。
如:1、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画线段标出长度。
第一单元题型:一、填合适的单位:1、我的床高60(),宽120()。
2、一根黄瓜长21()。
二、换算、计算长度单位。
3米=()厘米 400厘米=()米14厘米-8厘米=()厘米40米+5米=()米1米-20厘米=()厘米三、一辆行车每分钟行100()A:厘米B:米数学练习本长约28()A:厘米B:米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题班别姓名成绩★我会说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应注意:(1)两位数加两位数,个位对(),十位对(),相同数位要()。
(2)两位数加两位数,先从()位加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向()进1。
一、笔算下列各题。
(40分)25+38= 67+16= 9+37= 29+48=30+17= 87+6= 13+77= 5+34=二、在下面的○填上“>”、“<”或“=”。
(22分)1米+35厘米○125厘米 51+19○52 64+8○2640米○400厘米 23+69○90 37+38○48+296米—3米○200厘米 56+9○46+19 41+19○5281厘米-20厘米○70厘米 35+34○34+25三、解决问题。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长度单位
部编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举手发言:这是一把学生尺,长10厘米, 谁愿意用它来量一量黑板的长?比一比, 看谁量得快!
部编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举手发言: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量太 麻烦了。
部编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拿这把米尺试试。
部编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2.米和厘米的关系
厘米
1米=100厘米
部编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部编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1米=100厘米
100厘米= 1米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部编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长度单位米、厘米, 之间关系记清晰。 数一数,记一记, 100个厘米是1米。
部编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比一比,填一填。 (1)把你的两臂伸平(如图),两手间的长度大
约是1( 米 )。
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1)我们的教室宽约6( 米 )。 (2)黑板长约3( 米 )。 (3)小明身高126( 厘米 )。 (4)课桌高70( 厘米 )。 (5)教室门高2( 米 )。
部编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填空。
1米=( 100 )厘米
25厘米+10厘米=( 35厘米 )
8米+9米=( 17米 ) 75厘米-20厘米=( 55厘米 )
(2)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米 )”作单位, 用字母“( m )”表示。
部编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量一量,填一填。
cm
木条长(100)厘米 木条长( 1 )米 100厘米=( 1 )米
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讲解
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讲解一、引言在数学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概念。
其中,厘米和米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讲解二年级数学中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
二、厘米和米的概念1. 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通常用符号“cm”表示。
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部分,是指长度单位为一百分之一米的单位。
2. 米:米是长度单位之一,通常用符号“m”表示。
它也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部分,是指长度单位为一米的单位。
三、厘米和米的换算1. 厘米换算为米:将给定的厘米数除以100,即可得到对应的米数。
例如,150厘米换算为米,可以计算150÷100=1.5米。
2. 米换算为厘米:将给定的米数乘以100,即可得到对应的厘米数。
例如,2.5米换算为厘米,可以计算2.5×100=250厘米。
四、厘米和米的应用1. 衡量长度:厘米和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
我们可以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如,测量一本书的长度为20厘米,或者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为1.2米。
2. 计算周长:当我们需要计算物体的周长时,可以用厘米或米来表示。
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10厘米×4=40厘米;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为2米,宽为1.5米,那么它的周长为(2+1.5)米×2=7米。
3. 比较长度:我们可以用厘米或米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例如,比较两个铅笔的长度,一个为15厘米,另一个为18厘米,我们可以说第二个铅笔比第一个铅笔长3厘米。
五、小结通过本文的讲解,我们了解了二年级数学中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
我们知道了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是指长度单位为一百分之一米的单位;米是长度单位之一,是指长度单位为一米的单位。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厘米和米的换算,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测量长度、计算周长和比较长度等。
希望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长度单位。
二年级厘米和米教案
二年级厘米和米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厘米和米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厘米和米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3. 学生能够解决与厘米和米相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标有长度的物品,如尺子、绳子等。
2. 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活动材料,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张标有厘米和米的尺子图片,向学生解释厘米和米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
2.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使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探究活动:1. 教师将一些标有长度的物品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用尺子测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量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若一张纸的长度是30厘米,一根铅笔的长度是15厘米,那么这张纸比铅笔长多少厘米?”3.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宽、同学的身高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巩固活动:1. 教师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
练习题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以检验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一些与厘米和米相关的问题,如“小明家的花园有多长?”等。
总结活动: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强调厘米和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测量书包的长度、绘制一张标有厘米和米刻度的尺子等。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研究,如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进行比较等。
评估方式: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练习题和小组活动中的解答情况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验题目,以检验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应用厘米和米的知识,如解决更复杂的测量问题,学习其他单位的长度等。
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讲解
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讲解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讲解在二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其中,厘米和米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厘米。
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cm”表示。
它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我们可以用厘米来衡量一些较小的物体,比如书本、椅子等。
当我们用厘米来衡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使用尺子或者直尺。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米。
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m”表示。
它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米是用来衡量较大的物体或者距离的长度单位。
比如,我们可以用米来衡量房间的长度、操场的距离等。
当我们用米来衡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使用卷尺或者测量仪器。
要注意的是,厘米和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换算关系。
1米等于100厘米,也就是说,厘米是米的百分之一。
因此,如果我们需要将厘米转换成米,只需要将厘米数目除以100即可。
同样地,如果我们需要将米转换成厘米,只需要将米数目乘以100即可。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换算厘米和米的情况。
比如,当我们需要知道一本书的长度时,我们可以使用尺子或者直尺来测量它,得到的数值就是以厘米为单位的。
如果我们想将它转换成米,只需要将厘米数目除以100即可。
又比如,当我们需要测量一个房间的长度时,我们可以使用卷尺或者测量仪器来测量,得到的数值就是以米为单位的。
在数学题中,我们也会遇到需要换算厘米和米的题目。
比如,题目中给出一个长度为200厘米的绳子,要求将它转换成米。
我们只需要将200厘米除以100,得到的结果就是2米。
除了换算厘米和米,我们还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当我们需要将两个长度相加时,我们可以直接将两个数值相加即可。
比如,如果我们将一个长度为50厘米的绳子和一个长度为1米的绳子相加,我们只需要将50厘米和1米的数值相加,得到的结果是150厘米。
同样地,如果我们需要将两个长度相减,我们也可以直接将两个数值相减即可。
二年级厘米和米教案
二年级厘米和米教案本教案适用于二年级学生,教授厘米和米的概念,并帮助学生掌握换算关系。
一、教学目标:1.认识厘米和米的概念,学会换算关系。
2.能够通过实际测量和估算进行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品:白板、黑板刷、粉笔、直尺、小量杯、米尺、纸张、小石块等。
2.教学资源:教学PPT、绘本、实物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如铅笔、书等,询问学生这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什么来测量?2.引导学生思考,逐渐引出厘米和米的概念。
步骤二:认识厘米1.出示一张画有厘米尺的图片,介绍厘米尺的具体形状和刻度。
2.边指出厘米尺中1厘米的长度,并说明它与一美分的大小相似。
3.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用直尺来测量或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出各物体的长度,如3厘米、5厘米等。
步骤三:认识米1.出示一张画有米尺的图片,介绍米尺的具体形状和刻度。
2.说明米尺的长度为1米,让学生感受一下1米的长度。
3.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测量或估算一些更长的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出各物体的长度,如1米、2米等。
步骤四: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1.出示一些实物图片,让学生估算并记录它们的长度,例如一张纸、一个校门等。
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纸和校门的长度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纸的长度大约是21厘米,而校门的长度则是几米。
3.提问:21厘米有多少米?引导学生思考,给予一些提示和帮助来找到换算关系。
步骤五:巩固练习1.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进行实际的转化计算。
2.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练习,例如让学生自行测量教室的长度(米)或自己身高(厘米)等。
步骤六:总结展示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并强化厘米和米的概念。
2.展示一些学生参与测量和估算的结果,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肯定。
四、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认识厘米和米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测量和估算进行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复习总结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9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那就是让你画出一条长度是6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 =100厘米 1米-40厘米 =60厘米 1-40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40厘米 ?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顶点)(边)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课文精讲
小学-数学-打印版小学-数学-打印版 1 第六单元 厘米和米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厘米和米,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
全单元分四个部分: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
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让学生捏一捏一根线的两端,然后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
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
2、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
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
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
教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长度的长度(限整厘米)。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及易错题解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及易错题解析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二年级上2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二年级上2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二年级上 2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迎来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实用的知识——认识厘米和米,以及学会用它们来测量。
这可是我们探索世界的新工具呢!先来说说厘米吧。
厘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
想象一下,我们的尺子上,那一个个小小的刻度,一格就是一厘米。
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拿出尺子看一看,是不是觉得一厘米很短呀?但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一厘米,在很多时候它能发挥大作用呢!比如说,我们的铅笔差不多有 18 厘米长。
那 18 厘米是多长呢?我们可以在尺子上从 0 刻度开始,数 18 个小格,就是 18 厘米啦。
再看看我们的橡皮,可能只有 3 厘米长。
是不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对厘米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呢?那米又是什么呢?米可比厘米大多啦!当我们要测量比较长的东西,比如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这时候厘米就不太够用啦,就得请出米这个“大帮手”。
如果把 100 个 1 厘米连接起来,就是 1 米。
我们可以用一根长长的绳子,剪出 100 厘米,然后拉直,就能感受到 1 米的长度啦。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大约是 1 米的东西。
比如我们张开双臂,从左手尖到右手尖的距离,差不多就是 1 米。
还有家里的餐桌,可能高度就是 1 米左右。
学会了厘米和米,那怎么用它们来测量呢?我们就拿测量铅笔的长度来举例吧。
首先,把铅笔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然后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几,那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要是测量黑板的长度,因为黑板比较长,用厘米测量就太麻烦啦,这时候我们就用米尺来测量。
同样的,把米尺的 0 刻度一端对准黑板的一端,然后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米。
小朋友们在测量的时候,可要认真仔细,尺子要放直,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才准确哦。
再来说说测量的时候会遇到的一些小问题。
有时候,测量的物体长度不是正好对着尺子的刻度,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先看看它超过了几厘米,然后再估计一下多出的部分大概有几厘米,把这两个数加起来,就是物体的长度啦。
二年级单位换算米厘米口诀
二年级单位换算米厘米口诀1. 揭开谜底:米与厘米的关系大家好呀!今天我们来聊聊米和厘米这两个小伙伴的故事。
我们知道,米和厘米都是用来量东西的单位,不过它们的“身高”可是差别挺大的哦。
米是比较“大块头”的,厘米则相对“小巧玲珑”一些。
1.1 米和厘米的“身高”差异首先,米是大单位,常常用来量比较长的东西,比如房子的高度、游泳池的长度等等。
而厘米呢,比较适合量一些短小的东西,比如尺子上的刻度,或者你买的文具的长度。
1.2 换算的秘密那么,米和厘米怎么换算呢?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记住一句口诀,就能轻松搞定!口诀是这样的:“一米一百厘米,一厘米千分之一。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一米就是一百厘米,而一厘米只有一米的百分之一哦。
2. 如何记住这个换算口诀现在我们来一步步把这句口诀给记牢了。
把“米”和“厘米”想象成两个好朋友,米是个身材高大的家伙,厘米则是个矮小但灵活的小伙伴。
2.1 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记忆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你可以把它切成一百段,每一段就是一厘米长。
这就好比你有一瓶水,里面装满了1000毫升的水,每一毫升就是厘米的单位。
这么一来,你是不是更容易记住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了?2.2 动手做做小练习为了更好地记住,我们可以做些小练习哦。
比如,试着量量你桌子上的东西,如果桌子长一米,那么它就是一百厘米长。
如果你的笔长十厘米,那就是零点一米长。
这样做做练习,不仅能帮助记忆,还能加深对换算的理解。
3. 实际应用中的技巧把口诀记住了,还要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哦!比如在课堂上做作业时,你就需要用到这些单位换算。
3.1 在课堂上的应用如果老师让你量一张纸的长度,纸的长度是二十厘米,那么你可以知道它的长度是二十除以一百,就是零点二米。
如果老师给出的长度是零点五米,那就是五十厘米。
这样你就能快速算出纸的长度了,准不准?快来试试吧!3.2 生活中的小窍门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用到米和厘米的换算。
比如你要买一块布,布的长宽就可能用米来表示,而你需要根据你的需求剪裁布料时,就需要把米换算成厘米。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换算(米和厘米)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换算(米和厘米)教学内容:米和厘米。
知识点:1米=100厘米教学过程:例1:认识1米的具体长度:在黑板上量出1米。
例2:在练习本上画出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线段。
例3:填空。
1.米和厘米都是()单位,测量图钉,橡皮或其他比较短物体的长度,用()作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用()作单位比较合适。
2.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通常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尺的“0”刻度,而是对着其他刻度时,就用物体所对着的两个刻度(),也会得到物体的长度。
基本练习: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1)铅笔长18().(2)操场长140().(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5)灯管长24().(6)手掌宽7().2.判断。
3.量一量。
提高练习:一、填空。
1、直尺上6厘米到12厘米长厘米。
2、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和厘米。
3、直尺上2厘米到10厘米长厘米.4、从刻度2到8是厘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6、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
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
7、计算跑道的长度通常用作单位。
8、从刻度0到7是厘米。
9、从刻度0到3是厘米。
10、直尺上4厘米到6厘米长厘米。
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二、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习字本长32()三.选择题1、妈妈的鞋跟高3 。
①米②厘米2、一把牙刷长13 。
①米②厘米3、钢笔长15 。
①米②厘米4、教室的长大约是10 。
①米②厘米5、一棵大树高10 。
①米②厘米6、升旗杆的高度约为18 。
①米②厘米7、图钉大约长1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第【2】篇〗说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
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
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
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二年级厘米和米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厘米和米知识点总结》
小朋友们,咱们来总结一下厘米和米的知识哟!
厘米和米都是长度单位。
咱们的尺子上,一小格就是 1 厘米。
比如说,咱们的铅笔差不多20 厘米长。
那米呢,比厘米可大多啦。
教室的门大概 2 米高。
要记住,1 米等于100 厘米哟。
有一次,小明量桌子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写了好长一串数字,后来他发现用米做单位就简单多啦。
小朋友们,要会用厘米和米来量东西哟!
《二年级厘米和米知识点总结》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
在生活中,很多东西的长度咱们要用厘米或者米来表示。
像咱们的课本,宽大概20 厘米。
咱们走的路,就要用米啦。
从教室到操场,大概有50 米。
还有呀,量短一点的东西用厘米,长一点的就用米。
小花量自己的跳绳,用厘米合适。
而量教室的长度,就得用米啦。
小朋友们,能分清楚什么时候用厘米,什么时候用米吗?
《二年级厘米和米知识点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再来讲讲。
咱们做题的时候也要注意哟。
比如说,问一棵大树有多高,咱们就要用米。
如果问一支铅笔多长,那就是厘米啦。
小刚量自己的身高,用米和厘米一起表示,比如 1 米30 厘米。
小朋友们,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要好好记住哟,这样就能量出好多东西的长度啦!。
二年级的米和厘米的口诀
二年级的米和厘米的口诀米和厘米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长度单位,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米和厘米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易记的口诀来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
一、米和厘米的概念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米和厘米的概念。
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通常用来衡量较长的距离,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100米赛跑、200米游泳等。
而厘米则是一个较小的长度单位,它通常用来衡量较短的距离,比如我们常常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米和厘米的换算我们知道米和厘米之间存在着换算关系,即1米等于100厘米。
这也是我们学习米和厘米的重要基础。
三、米和厘米的口诀为了帮助我们记忆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口诀来记忆。
这个口诀是:米换厘米,乘以100;厘米换米,除以100。
这个口诀很简单,但是却非常实用。
它告诉我们,如果要把米换算成厘米,就要把米的数值乘以100;而如果要把厘米换算成米,就要把厘米的数值除以100。
四、一些例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例子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米和厘米的换算。
1. 例子一:如果一个物体的长度是3米,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呢?根据口诀,我们知道米换厘米要乘以100,所以3米=3×100=300厘米。
2. 例子二:如果一个物体的长度是500厘米,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多少米呢?根据口诀,我们知道厘米换米要除以100,所以500厘米=500÷100=5米。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按照口诀的规则进行相应的运算就可以了。
五、总结米和厘米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长度单位,通过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
米换厘米,乘以100;厘米换米,除以100。
通过一些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米和厘米的换算规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米和厘米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对米和厘米的掌握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便利。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口诀和例子来加强对米和厘米的理解,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年级学米和厘米的技巧
二年级学米和厘米的技巧嘿,小朋友们和家长们!咱今天就来讲讲二年级学米和厘米那些超有趣的技巧哟!你想想看,米和厘米就像是两个特别的小伙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跑呢!那怎么才能和它们成为好朋友,把它们弄得清清楚楚呢?先来说说米吧,米这家伙呀,就像是个大高个。
你看,咱们家里的房间长度呀,或者操场的长度呀,用米来量就很合适。
那厘米呢,就是个小不点啦,像我们的手指甲盖那么点儿长的东西,用厘米量就刚刚好。
那怎么记住它们谁大谁小呢?嘿,你可以把米想象成一个大哥哥,厘米就是小弟弟呀。
大哥哥当然比小弟弟长得高啦!这么一想,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啦?在学习的时候呀,可以多找些身边的东西来比划比划。
比如说,拿起你的铅笔,量一量它有多少厘米。
再看看你的书桌有多宽,大概是多少米。
这样一边玩一边学,多有意思呀!还有啊,咱们可以做一些小游戏。
比如在家里找一些东西,让孩子猜猜它大概有多少米或者多少厘米。
猜错了也没关系呀,哈哈一笑,再重新猜。
这样不知不觉就对米和厘米熟悉起来啦。
出门的时候也别闲着呀!看到路牌呀,电线杆呀,都可以问问孩子,这大概有多高呀,用米还是厘米来量呢。
家长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些小尺子。
用纸条呀或者小木棍呀,标上刻度,让孩子自己去量东西。
这多好玩呀,孩子肯定特别喜欢。
而且呀,一定要让孩子多动手去量量画画。
画一条线,标上是多少厘米或者多少米。
这样呀,他们对这些长度单位就会有更深刻的感觉啦。
学米和厘米可不能死记硬背哟,要在生活中去发现它们,感受它们。
这样学起来才轻松又有趣呢!小朋友们,加油呀,和米和厘米成为最好的朋友,以后测量什么东西都难不倒你们啦!你们说是不是呀?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的!。
二年级米和厘米的口诀
《二年级米和厘米的口诀》
小朋友们,咱们二年级要认识米和厘米啦,这里有一些好玩的口诀能帮助咱们记住它们哟!
“米”字大大长又长,“厘米”小小短又短。
想想看呀,米就像个高高的大哥哥,厘米呢,就是个小小的弟弟。
比如说,教室的门可高啦,要用米来量,大概是 2 米高。
咱们用的铅笔呢,就短短的,用厘米量,大概20 厘米长。
“一米等于一百厘米,可别记错要记牢。
”
这就好像100 个小弟弟手拉手,才能和大哥哥一样长呢!咱们的操场跑道很长很长,有100 米。
那如果把它换成厘米,就是10000 厘米啦,是不是好多呀!
“量长的东西用米,量短的东西厘米来。
”
像大树高高壮壮的,就得用米量。
咱们的小手指细细短短的,用厘米就行啦。
有一次呀,老师让小明量黑板的长度,小明用厘米去量,哎呀,数了好久好久都没数完,后来换成米,一下子就量好啦!
“看清单位再计算,米和厘米不乱换。
”
要是不小心把单位弄混了,那可就出错啦!比如有道题说一根绳子长 3 米,剪掉100 厘米,还剩多长?这时候就得先把 3 米换成300 厘米,再减去100 厘米,剩下200 厘米,也就是 2 米。
小朋友们,记住这些口诀,米和厘米就不会把咱们难倒啦,咱们就能又快又准地量东西啦!
“米和厘米用处大,生活处处都有它。
”
咱们买衣服的时候,要知道衣服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盖房子的时候,工人叔叔会用米来量房子有多高。
“学会米和厘米,数学变得更有趣。
”
小朋友们,加油哟,相信你们都能把米和厘米弄得清清楚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棵大树高10(
) )
)
) 一 )
)
2、判断:
(1)小红身高是145米。( )
(2)操场上的跑道长300米。( )
(3)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 )
(4)因为 1米=100厘米,所以长度单位厘米大于米。( )
(5)一根跳绳长3厘米。( )
(6)黑板边、桌子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 (7)一枝铅笔长13米。( ) (8)有三条带子,第一根长6米,第二根长6厘米, 第三根长60厘米,哪根最短? ( )
2.
(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
(2) 量篮球场的长,用(
)做单位。
)做单位。
(3)
从直尺的0—1是(
从直尺的0—5是(
)厘米;
)厘米。
3.在(
教室长9( 小明身高124(
)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 ) 黑板长2( 课桌长50( ) )
B卷:
1、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米 或 厘米
铅笔长18(
曲别针长3( 教室长10( 操场长200( 桌子长100(
认识长度单位
1厘米
mi
米
1米
黑 板
1米 1米
长约2米
宽 约 80 厘 米
黑 板
1米 1米
长约2米 课桌高约70厘米
宽 约 80 厘 米
返回
学生用尺
米尺 量衣尺
学生用尺
米尺 量衣尺
卷尺
返回
填一填
约 约 约 约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A卷: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